实验六 凸轮机构实验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四、轮系
1.你所观察到的轮系的功用有哪些?
五、间歇运动机构
1.常用的间歇机构 、 、 、 。
2.能实现由连续转动转换为单向间歇回转的间歇机构有哪几类?
六、进行了这次机构现场认识实验后,你有何收获、体会和建议?
2.凸轮机构按其从动件的基本形式可分为 、 、 。
3.凸轮机构按凸轮外形可分
为 、 、 、 。 Fra bibliotek机构现场认识实验报告
一、平面连杆机构
1.根据机构中移动副数目的不同,平面四杆机构可分为 、 、 三种类型。
2.根据连架杆是否能整周转动,平面铰链四杆机可分为 、 、 。
2.在平面齿轮机构中,由转动转换为移动的齿轮机构是 。
3.在空间齿轮机构中,传递两相交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
4.在空间齿轮机构中,传动两交错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
3.在平面四杆机构中,由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从动件的移动的机构有 、 。
二、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是由 、 、 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4.凸轮机构按凸轮与从动件保持高副接触的方式可分为 、 。
三、齿轮机构
1.在平面齿轮机构中,传递两平行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 。

凸轮实验报告

凸轮实验报告

凸轮实验报告凸轮实验报告引言:凸轮是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具有很多应用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凸轮实验装置,研究凸轮的运动规律和应用。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一个转动的凸轮和一个连杆机构组成。

凸轮通过电机驱动,连杆与凸轮连接,并通过轴承固定。

实验目的:1. 观察凸轮的运动规律,了解凸轮的基本原理;2. 探究凸轮在不同工况下的应用。

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确保凸轮和连杆的连接牢固;2. 调整电机转速,观察凸轮的运动轨迹;3. 改变连杆长度或角度,记录凸轮的运动变化;4. 在凸轮上安装传感器,测量凸轮的转动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凸轮的运动轨迹呈现周期性变化,与连杆的运动规律密切相关;2. 当连杆长度较短时,凸轮的运动轨迹较为复杂,呈现出非线性特征;3. 随着连杆长度的增加,凸轮的运动变得更加稳定,轨迹逐渐趋近于线性;4. 改变连杆的角度可以调节凸轮的运动速度和位移;5. 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出凸轮的转动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凸轮的应用:1. 凸轮在发动机中的应用:凸轮轴是发动机中控制气门开关的重要部件,通过凸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实现气门的开启和关闭;2. 凸轮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凸轮可以用于控制机械装置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纺织机械等领域;3. 凸轮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凸轮可以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刹车片的压紧和松开,从而实现汽车的制动功能;4. 凸轮在玩具制造中的应用:凸轮可以用于驱动玩具的运动,如飞机的螺旋桨、玩具车的轮子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凸轮的运动规律和应用。

凸轮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传动装置,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整凸轮的形状、连杆长度和角度,可以实现不同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凸轮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精密机械凸轮实验+程序

精密机械凸轮实验+程序

实验: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机械、仪器仪表及各种操纵控制装置中。

其最大的特点是,只要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适当,就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何预期的运动规律。

因此,凸轮机构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来确定凸轮的轮廓曲线。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一般可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

尽管应用图解法比较简便地绘制出各种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但由于作图误差较大,故对一些精度要求高的凸轮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这时就应该用解析法求出凸轮的轮廓线方程,精确计算出轮廓线上各点的坐标,并最后把凸轮的轮廓曲线精确绘制出来。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数控技术、光电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利用解析法进行凸轮轮廓设计已有了更大的现实意义。

图 1 图2 1、 凸轮轮廓方程的建立图(1)为往复式偏心从动件盘形凸轮的机构运动简图,B 为理论轮廓线上的任意一点,在图示的直角坐标系中,B 的坐标,即凸轮理论廓线上的直角坐标参数方程为:φφφφsin cos )(sin )(cos 00e s s FD BD y s s e EF OE x -+=-=++=+=式中:x,y: 凸轮理论廓线上的某一点坐标; e: 从动轮偏心距,图中OC;r: 凸轮基圆半径,图中OA;0s : 220e r s -=, 图中CK;φ: 凸轮转角;s : )(φf s =, 从动件运动方程,图中KB;以上方程就是编制计算机程序的数学模型。

2、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在凸轮机构中,最常见的典型的从动件运动形式为:升一停一降一停型, 如图2。

若凸轮的转角区间分别为1φ、2φ、3φ、4φ,对应的往复式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见下表:式中,h 为从动件最大位移(mm ), s1、s2、s3、s4为与1φ、2φ、3φ、4φ对应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3、绘制凸轮曲线的程序框图框图中J1、J2、J3、J4对应于上述中1φ、2φ、3φ、4φ。

4、图形函数调用说明initgraph(&gdriver,&gmode,""):图形系统初始化函数,原形在graphic.h 中,说明如下:void far initgraph(int far *graphdriver, int far *graphmode, char far *pathtodriver); 其中:graphdriver :图形设备驱动代号,是一个整数。

凸轮实验报告

凸轮实验报告

凸轮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凸轮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凸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凸轮的加工和使用方法;
3.学习如何通过凸轮实验来验证凸轮的性能和正确性。

实验内容:
1.制作凸轮试样;
2.利用试样进行凸轮实验;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器材:
1.加工设备:车床、钻床、铣床;
2.测量设备:千分尺、游标卡尺、螺旋卡尺;
3.试验设备:凸轮试台、电动机、转速计。

实验步骤:
1.制作凸轮试样:首先确定试样的尺寸和形状,然后进行车削、钻孔和铣削等加工工艺,使试样符合设计要求。

2.进行凸轮实验:将试样装配在凸轮试台上,通过电动机驱动
凸轮旋转,同时利用转速计测量旋转速度。

观察凸轮在旋转过程
中与相应机构的接触情况,记录测试数据。

3.数据分析和总结: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不同工况
下凸轮运动状态进行评估,判断凸轮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实验结果:
经过凸轮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凸轮和相应机构的接触情况是稳定的,没有出现卡顿或滑动
等问题;
2.凸轮在不同工况下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需要根据实际需
求来设计凸轮的形状和尺寸;
3.正确使用和维护凸轮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凸轮实验,加深了对凸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学习到了制作和使用凸轮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如何通过凸轮实验来验证凸轮的性能和正确性。

在今后的机械设计和制造中,可以更好的利用凸轮这一机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凸轮实验

凸轮实验

凸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凸轮机构动态试验台”对动态参数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CQPS-A/3型凸轮机构动态试验台”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CQPS-A/3型凸轮机构动态试验台
三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单击“凸轮机构”进入凸轮机构运动测试设计仿真综合测试台软件系统的界面,单击左键进入“盘型凸轮”动画演示界面。

2、单击“盘型凸轮机构“键,,进入盘型凸轮原始参数输入界面。

3、弹出凸轮机构设计对话框,输入必要的原始数据,单击“设计“键,弹出一个选择运动规律的对话框,选定推程和回程的运动规律,确定返回凸轮机构设计对话框,出现结果后,确定计算机将设定好的尺寸填写在参数输入界面的对应参数框内。

4、在选定的实验界面左下方点击“仿真“动态显示机构的即时位置和和动态的速度加速度曲线,单击”实测“,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

显示实测速度,加速度曲线。

5、如打印仿真或实测的速度,加速度曲线,在选定实验内容的下方单击“打印”,可以保存。

6、实验结束就点“退出”。

四:实验数据处理
打印曲线图,记录平均速度,实测与仿真结果。

凸轮结构参数设计实验报告

凸轮结构参数设计实验报告

凸轮结构参数设计实验报告引言凸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一种变位装置,它通过旋转来推动其他部件的运动。

凸轮的结构参数对其运动特性会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凸轮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实验,以确定最佳参数。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改变凸轮的结构参数,比较分析不同参数对凸轮轮廓的影响,为凸轮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 确定待设计的凸轮的基本结构参数,如凸轮高度、凸轮半径等;2. 根据凸轮的使用要求和机械传动系统的运动特性,确定实验所需的其他影响凸轮运动特性的结构参数;3. 设计一系列凸轮结构参数不同的实验样品,计划在实验中设计并比较分析;4.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或CAD软件绘制凸轮的轮廓图;5. 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凸轮样品;6. 制造完毕后,对凸轮样品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以下凸轮参数对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1. 凸轮高度对凸轮运动轨迹的宽度和幅度有显著影响。

较大的凸轮高度会使凸轮运动轨迹较宽且振幅较大,较小的凸轮高度则会使运动变得稳定但轨迹变窄。

2. 凸轮直径对凸轮运动速度的影响比较显著。

凸轮直径较大时,凸轮的运动速度较快;而凸轮直径较小时,凸轮的运动速度较慢。

3. 凸轮形状对凸轮运动特性的影响较为复杂。

不同形状的凸轮会产生不同曲线轨迹和加速度曲线。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凸轮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凸轮结构参数会对凸轮的运动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凸轮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参数。

2. 凸轮高度、凸轮直径和凸轮形状是影响凸轮运动特性的主要参数,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3. 通过实验得到的凸轮结构参数和运动特性的数据,可为凸轮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望本实验仅对凸轮的部分结构参数进行了设计实验,未来可进一步扩大实验范围,对更多参数进行研究。

此外,可以考虑与传动系统进行配合实验,探究凸轮在实际工作中的运动特性,为凸轮的应用和优化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汽车凸轮轴实习报告

汽车凸轮轴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凸轮轴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对其维修和更换技术的要求也日益严格。

本次实习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汽车凸轮轴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了解凸轮轴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在实习过程中,首先跟随导师学习了凸轮轴的结构,包括凸轮、轴颈、轴承等组成部分,并了解了凸轮轴在发动机中的作用。

同时,学习了凸轮轴的工作原理,掌握了凸轮轴与曲轴的传动关系,以及凸轮轴在不同发动机类型中的差异。

2. 学习凸轮轴的维修与更换方法在实际操作环节,导师详细讲解了凸轮轴的维修与更换方法。

首先,要检查凸轮轴的磨损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其次,学习了拆卸和安装凸轮轴的步骤,包括拆卸轴承、轴颈的密封垫等。

最后,掌握了更换凸轮轴时的注意事项,如对新旧凸轮轴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核对,确保安装正确。

3. 参与实际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凸轮轴的更换操作。

首先,对旧凸轮轴进行了检查,测量了其磨损程度。

然后,按照更换步骤,拆卸了轴承、轴颈的密封垫等,并小心地取下旧凸轮轴。

接着,安装了新凸轮轴,并对相关尺寸、形状、位置进行了核对。

最后,完成了轴承的安装和密封垫的铺设。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汽车凸轮轴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导师既讲解了凸轮轴的相关理论知识,又指导我们进行实际操作。

这种教学方式让我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

2. 注重安全操作。

在实习过程中,导师强调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凸轮机构设计实验报告体会与建议

凸轮机构设计实验报告体会与建议

凸轮机构设计实验报告体会与建议凸轮机构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凸轮机构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凸轮机构,加深对凸轮机构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设计结果的正确性。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2. 学习凸轮曲线的绘制方法;3. 设计一个满足特定要求的凸轮机构;4. 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结果。

三、实验步骤1. 确定要求:根据给定要求,确定凸轮机构所需完成的任务和性能指标。

2. 绘制凸轮曲线:根据所需任务和性能指标,选择适当的凸轮曲线类型,并利用图纸或计算软件绘制出相应的凸轮曲线。

3. 设计从动件:根据所绘制的凸轮曲线,确定从动件(如滚子或推杆)与凸轮之间的运动关系,并进行相应尺寸设计。

4. 设计传动装置:根据从动件与被驱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选择合适的传动装置(如连杆机构或齿轮传动)进行设计。

5. 组装凸轮机构:按照设计结果,将凸轮、从动件和传动装置进行组装,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修正。

6. 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凸轮机构是否满足要求,如运动精度、工作稳定性等。

四、实验结果根据所给要求,我们设计了一个满足特定任务和性能指标的凸轮机构。

经过实验验证,该凸轮机构能够正常工作,并且满足了运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的要求。

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凸轮机构均能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并且输出运动符合预期。

五、体会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凸轮机构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设计过程中,我发现绘制凸轮曲线是关键步骤之一,需要掌握绘制方法并注意曲线的光顺性和连续性。

在选择从动件和传动装置时,需要考虑其与凸轮曲线之间的运动关系以及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对于今后的改进与优化,我建议可以进一步研究凸轮曲线的优化方法,以提高凸轮机构的运动精度和工作效率。

同时,可以尝试使用更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以提高凸轮机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凸轮机构设计实验为我提供了一个实践操作的机会,加深了对凸轮机构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 凸轮机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凸轮机构的结构组成,学会控制并观察它们的运动过程;
2.掌握机构运动参数测试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两种机构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凸轮机构实验台;
2.活动扳手,固定扳手,内六角扳手,螺丝刀,钢直尺。

三、 实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1.凸轮机构实验台
凸轮机构实验台,由盘形凸轮、圆柱凸轮和滚子推杆组件构成,提供了等速运动规律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多项式运动规律、余弦运动规律、正弦运动规律、改进等速运动规律、改进正弦运动规律、改进梯形运动规律等八种盘形凸轮和一种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的圆柱凸轮供检测使用,可拼装平面凸轮和圆柱凸轮两种凸轮机构。

主要构件尺寸参数如下:
盘形凸轮:基圆半径为 mm R 400=
最大升程为 mm H 15max =
圆柱凸轮:升程角为 150=α
升程为 mm H 5.38=
2.数据采集系统
实验台采用单片机与A/D 转换集成相结合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实现与PC 机的通信,达到适时显示运动曲线的目的。

该测试系统先进、测试稳定、抗干扰性强。

同时该系统采用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手段,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数据通过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分析箱将机构的运动数据通过计算机串口送到PC 机内进行处理,形成运动构件运动参数变化的实测曲线,为机构运动分析提供手段和检测方法。

本实验台电机转速控制系统有两种方式:手动控制:通过调节控制面板上的液晶调速菜
单调节电机转速。

软件控制:在实验软件中根据实验需要来调节。

其原理框图如下:
四、注意事项
1.机构运动速度不易过快。

2.机构启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联接部分是否牢靠;手动转动机构,检查曲柄是否可整转。

3.运行时间不宜太长,隔一段时间应停下来检查机构联接是否松动。

4.因振动和干扰等原因,采集曲线会有毛刺。

六、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选取合理的数据,绘制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曲线(主动件旋转一周,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2.试举两个例子说明凸轮机构各有何运动特点?并说明其结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