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醛和酮有机化学B201109

合集下载

09有机化学第四版课件编(第9章_醛酮醌)课件

09有机化学第四版课件编(第9章_醛酮醌)课件

含3个α-H的醛、酮在碱性条件下卤代时, 3个α-H全被 卤素取代。生成的三卤代醛、酮,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成 CHX3和羧酸盐。称为卤仿反应。
用次碘酸钠(I2+NaOH)作试剂,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黄 色结晶的碘仿,称为碘仿反应(iodoform reaction)。
O CH3C -R
I2/NaOH
O I3CC-R
C=N Y
CO +
H2N OH H2N NH2
H2N NH
NO2
H2N NH
NO2
O
H2N NHCNH2
C N OH

C N NH2

C N NH
苯腙
NO2 2,4-二硝
C N NH
NO2 基苯腙
O
C N NHCNH2
缩氨脲
羰基化合物与羟氨、2,4-二硝基苯肼及氨基脲的加成缩 合产物,都是结晶,具有固定熔点,可用来鉴别醛、酮。 加成缩合产物,在稀酸作用下能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酮,可 用这些反应分离、提纯醛、酮。
第九章 醛 酮 醌
Ⅰ 醛(aldehydes)和酮(ketones)
第一节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4、还原反应
RCH H
Oδ 1、亲核加成反应 Cδ+ H 3、氧化反应
R
2、α-H的反应
1、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nucleophilic addition)
(1)与 HCN 加成反应 反应是可逆的
δC+=δO- +
砖红色
注意 Fehling试剂不氧化芳醛 Benedict试剂不氧化甲醛
酮类一般不易被氧化。在强氧化剂条件下,被氧化成 碎片,无实际意义。
O RCH2-a C-b CH2R' [O]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醛和酮作为常见的碳酸酯化合物,也会参与到亲核加成反应当中。

本文将对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反应过程。

一、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基础概念亲核加成反应是指一个亲核试剂(如醇、胺等)的亲电中心攻击碳酰基(醛或酮)的羰基碳,形成一个新的共价键。

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一般可以分为醛酮亲核加成反应和酮酮亲核加成反应两类。

二、醛酮亲核加成反应1. 醛酮与缩合试剂的反应醛酮与缩合试剂(如水合肼和氨等)反应时,会经历酮缩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胺。

2. 醛酮与氰基试剂的反应醛酮与氰基试剂(如氢氰酸和氰化物等)反应时,会生成相应的羟基腈和氨基腈。

3. 醛酮与硫醇试剂的反应醛酮与硫醇试剂(如氢硫酸和硫化钠等)反应时,会生成相应的硫醇和亚硫酸盐。

三、酮酮亲核加成反应1. 酮酮与亲核试剂的反应酮酮与亲核试剂(如胺、醇等)反应时,会经历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胺。

2. 酮酮与腈试剂的反应酮酮与腈试剂(如氰化物和亚氨基甲酸酯等)反应时,会生成相应的羟基腈。

3. 酮酮与水试剂的反应酮酮与水试剂反应时,会经历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四、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主要涉及亲核试剂的亲电攻击和质子迁移等步骤。

在醛酮亲核加成反应中,亲核试剂的亲电攻击会使羰基碳中的空本电子对与亲核试剂的亲电中心形成共价键。

此后,质子迁移会重新确定醛或酮中的羰基碳骨架。

在酮酮亲核加成反应中,亲核试剂的亲电攻击同样会使羰基碳中的空本电子对与亲核试剂的亲电中心形成共价键。

在这种情况下,质子迁移通常不会发生,因为酮中存在两个相邻的碳酰基。

五、总结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而常见的反应类型。

理解和掌握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对醛酮和酮酮亲核加成反应进行了整理和概述,为读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有机化学中的醛和酮

有机化学中的醛和酮

有机化学中的醛和酮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科学,醛和酮是其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醛和酮是碳氧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醛的化学性质醛是含有唯一一个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醛分子的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着一个羰基碳,而另一个碳原子连接着一个氢原子或者是一个有机基团。

醛的命名方式通常以带有羰基的碳作为主链,并在主链末端加上字母“-al” 表示它是一个醛。

醛具有一些特征性质。

首先,醛可以通过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羧酸。

其次,醛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独特的亚胺结构。

此外,醛容易与氨或者胺反应,生成相应的胺类化合物。

醛在水溶液中有时也能形成相应的季铵盐。

二、酮的化学性质酮是含有一个或多个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酮分子中的羰基碳连接着两个碳原子,且没有一个碳原子连接氢原子。

酮的命名通常以长的碳链为主链,并在主链两端加上字母“-one” 表示它是一个酮。

酮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和醛一样,酮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相应的羧酸。

而且,酮不像醛那样容易发生缩合反应。

由于酮中没有活性氢原子,因此它不会像醛那样发生酸催化的亲核加成反应。

三、醛和酮的合成方法醛和酮的合成方法各异。

常见的醛的合成方法包括脱羧反应、氢化还原、氧化反应等。

通过脱羧反应,羧酸可以经过酰的转化形成醛。

通过氢化还原,酮可以还原为相应的醇。

氧化反应是将氨基醇酮氧化为醛或羧酸。

酮的合成方法包括羰基合成、酰基咪唑反应、酮的羟醇化、弱碱性环化反应等。

羰基合成是由酸酐和脂肪酸生成酮。

酰基咪唑反应是通过酰氯和亚胺之间的反应生成具有酮结构的酮类化合物。

酮的羟醇化是通过酮与过硼酸或缩水为盐酸亚胺反应生成氧代(亚)胺化合物。

四、醛和酮的应用醛和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对于醛,最常见的应用是在食品工业中的食品保存和香精添加剂。

醛具有杀菌抑菌的特性,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高考化学醛和酮的知识点

高考化学醛和酮的知识点

高考化学醛和酮的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高考化学中,醛和酮作为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更是被广大考生所熟悉和关注。

本文将从醛和酮的概念、分类、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考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点。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醛和酮的概念。

醛和酮都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们都含有羰基(C=O)官能团。

醛分子中羰基团位于碳链的端部,而酮分子中则位于碳链的中间。

醛和酮都可以通过氧化反应将其羰基团转化成羧基(–COOH),也可以通过还原反应还原成醇(–OH)。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醛和酮的分类。

醛和酮的命名通常是根据它们所含碳原子数来进行命名。

比如,含有一个碳原子的醛和酮分别被称为甲醛和乙酮;含有两个碳原子的醛和酮分别被称为乙醛和丙酮。

此外,醛和酮还可以根据它们所含有机基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比如,醛可以分为脂肪醛、芳香醛等等;酮可以分为脂肪酮、芳香酮等等。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醛和酮的性质。

首先,由于醛分子中的羰基位于碳链的端部,所以醛具有极性较强的C=O键,因此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溶解度。

而酮分子中的羰基位于碳链的中间,所以酮相对于醛来说具有较低的极性,因此其沸点和溶解度较低。

此外,醛和酮都可以进行亲核加成反应,产生醇和其他酮或醛。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醛和酮的应用。

醛和酮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比如,甲醛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丙酮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溶剂,乙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等等。

此外,醛和酮还可以用于制备药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涂料等领域。

通过对高考化学中醛和酮的知识点进行介绍,我们可以发现醛和酮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的学习和应用中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掌握醛和酮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能够为考生们提供一定的帮助,让他们在高考化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机化学-第09章 醛与酮-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09章 醛与酮-PPT课件
O CH3-C-CH-CH2-CH2-CH3 C=CH2 CH3 4-甲基-3-丙基- 4-戊烯-2-酮
O 4-甲基-1,3-环己二酮
上页 下页 首页
8
O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结构和物理性质 (一、结构)
第二节 结构和物理性质
一、羰基的结构
O
121.7 o 121pm
C
比较
H
116.6 o
H
羰基碳为sp2杂化,碳原子的3 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氧及其它2 个原子形成 3个σ 键,这 3个σ 键 处于一个平面,羰基碳余下的1 个未杂化的 p 轨道与氧的 2p 轨 道彼此平行重叠,形成π键。
1,4-环己二酮
1,4-cyclohexanedione
上页 下页 首页
7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二、命名)
天然的醛酮都有俗名:
茴香醛
肉桂醛(3-苯丙烯醛)
课堂练习: 命名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O 2-甲基-5-氯己醛 3 2 2 C l C H 3 C H 3
上页 下页 首页
11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化学性质
第二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分子中含有活泼的羰基/醛基, 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
还原反应
亲核加成
O C C+

R (H)
氧化反应
上页 下页 首页
12
H
α-C及α-H的反应
第九章 醛和酮
第二节 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
亲核试剂: NuH与羰基C=O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机制如下:
O O HCHRCH
O R - C - R ’
O -C- Carbonyl group

有机化学第九章醛和酮

有机化学第九章醛和酮

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六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七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七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六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六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七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七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第七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十二分。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醛和酮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醛和酮
普通命名法
课件
酮的普通命名法是按照羰基所连接的两个烃基命名,例如:
2.2 系统命名法
选择主链:选择含有羰基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主链编号 :从靠近羰基一端编起 ,醛基总是在碳链一端,不用标明它的位次;而酮的羰基因不在链端,则须将羰基的位次标明。 命名:芳香族醛或酮的命名,是以脂肪族醛或酮为母体,将芳基作为取代基。
半缩醛(酮)继续与另一分子醇进行反应,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稳定的化合物,称为缩醛或缩酮,并能从过量的醇中分离出来。
缩醛(酮)可以看作是同碳二元醇的醚,性质与醚相似,不受碱的影响,对氧化剂及还原剂也是稳定的。但缩醛(酮)又与醚不同,它在稀酸中易水解转变为原来的醛(酮)。
醛容易与醇反应形成缩醛,在反应过程中应不断脱除生成的水,并采用含水少的酸性催化剂(如无水的HCl、浓H2SO4等)。例如:
5.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 醛、酮也能和氨的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2,4-二硝基苯肼以及氨基脲等反应,分别生成肟、腙、苯腙、2,4-二硝基苯踪以及缩氨脲等。其反应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这些氨的衍生物称为羰基试剂。
羰基化合物与羟氨、2,4-二硝基苯肼及氨基脲的加成缩合产物,都是很好的结晶,具有固定熔点,因而常用来鉴别醛、酮。肟、腙、苯腙及缩氨脲在稀酸作用下能够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酮,因而可利用这种反应来分离和提纯醛、酮。
芳醛和芳酮由于羰基直接与芳环相连,芳醛和芳酮的羰基进行亲核加成要比脂肪族醛和酮困难些。
与氢氰酸加成
醛、甲基酮(CH3COR)(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以下的环酮能与氢氰酸作用生成α-羟基腈,亦称α-氰醇。
氢氰酸与醛或酮作用,特别是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进行得很快,产率也很高。
碱的存在能增加CN–的浓度,酸的存在则减低了CN–的浓度。 一般认为碱催化下氢氰酸对羰基的加成反应机理是:

有机化学课件--醛和酮

有机化学课件--醛和酮
第十章 醛和酮
2019/10/9
课件
1
本章提纲
第一节 醛酮的命名 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 羰基反应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第四节 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第五节 -活泼氢的反应 第六节 醛酮的制备
2019/10/9
课件
2
第一节 醛酮的命名、结构和物性
(一)醛酮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缩醛
2019/10/9
课件
13
情况 2: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醛、缩醛。
OH
HCl
HOCH2CH2CHCHO
HO OH O
半缩醛
2019/10/9
CH3OH
HO OCH3 O
缩醛
课件
14
情况 3:与酮反应
半缩酮
CH3CH2 CH3CH2 C=O+CH3OH
H+
CH3CH2
OCH3
C
CH3CH2
OH
CH3OH, H+ CH3CH2
O C
N +H 2Z
H+转移
C = O + H +
C = O +HH 2N Z ,--H + HO H C-N-Z
+
H+
H2O H C----N-Z
C = N -Z+H 2O+H +
反应需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
2019/10/9
课件
26
(2)贝克曼重排
CHO NH2OH•HCl Na2CO3
*1 肟的构型
C+ OR
ROH
H C O+R
-H+
O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页 下页
退出
CH3CH2CCH3
O
丁酮
CH3CH2CHCHO
CH3
2-甲基丁醛
CH 3CH2CHCH2CCH2CH3 CH3 O
5-甲基-3-庚酮
上页 下页
退出
不饱和醛、酮
CH3C CHCH2CH2CHO CH3
5-甲基-4-己烯醛
CH CCHO
丙炔醛
CH3CCH2CH CH2
O
4-戊烯-2-酮
C O +HCN
OH C
CN
α-羟基腈
上页 下页
退出
H3C C
H3C
HCN
O OH- H3C
CH3 C CN OH
稀H2SO4 H3C
CH3 C COOH
OH
浓H2SO4 H2C
CH3 C COOH
浓H2SO4 CH3OH
H2C
CH3 C COOCH3
CH3
[H]
H3C C CH2 NH2
OH
上页 下页




芳香族
醛、酮
上页 下页
退出
9.1.2 羰基的结构
填充在sp2杂化

π
轨道上的两对

非键电子
氧 均 为
C σ O∶∶
sp2


上页 下页
退出
羰基的极性结构
由于氧的电负 性大于碳的电 负性,并且π 电子云易于极 化,故使电子 云偏向氧的一 边,所以羰基 是一个极性基 团,具有很大 的活泼性。
退出nCH 2CH 3C COOCH 3CH 3
CH 2
C
n
COOCH 3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机玻璃)
上页 下页
退出
反应机理
HC N
+O H
-
快 CN
- + H 2O
O
O-
R C H (CH3) +CN - 慢 R C H (CH3)
CN
O-
OH
R

C H (CH 3) +HCN
R
C H (CH 3) +CN -
退出
(2)与饱和的NaHSO3溶液反应
C O +N aHSO 3
OH C
SO 3N a
α-羟基磺酸钠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含 8个碳原子以下的 环酮可以反应
上页 下页
退出
反应机理
-
R
O OH
C O + ∶S (CH3)H
O
R
C (CH3)H
OSO3H
R
OH
+
Na
R
OH
C (CH3)H
SO3-
C
(CH3)H
上页 下页
退出
芳香醛
CHO
CH3 CH CHO
CH CH CHO
苯甲醛
2-苯丙醛
3-苯丙烯醛
上页 下页
退出
芳香酮
O C-- CH3
苯乙酮
O C-- CH2 CH3
1-苯基-1-丙酮
上页 下页
退出
羰基的碳原 子参与成环 时,其命名 与脂肪族酮 相似,只是 在名称前加 一个“ 环” 字。
O
CH3
3-甲基环己酮
SO3Na
上页 下页
退出
R
C O + N aH SO 3
H (CH 3)
R
稀 N a2CO 3
CO
R
OH
C
H (CH 3) SO 3N a
稀 H Cl
H (CH 3)
R CO
H (CH 3)
用于醛、酮的分离提纯
+ CHO
N aHSO 3 H O2
R
CH
SO
N3 a
N aCN H O2
R
CH CN N a S2O 3
上页 下页
退出
9.1 分类、结构和命名
9.2 醛、酮的物理性质
9.3 醛、酮的化学性质
9.4 重要的醛、酮
作业
P248 1-7 、9、11、13、16、17
上页 下页
退出
9.1 分类、结构和命名
9.1.1 醛酮的分类
脂肪族
饱和醛、酮 CH3CH2CHO
醛 、
醛、酮 不饱和醛、酮 CH3CH=CHCHO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9.3 醛、酮的化学性质
9.3.1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9.3.2 与氨及氨衍生物的反应 9.3.3 ? -氢的反应 9.3.4 氧化反应 9.3.5 还原反应 9.3.6 康尼扎罗反应 9.3.7 柏琴反应
上页 下页
退出
9.3.1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1)与HCN加成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含 8个碳原子以下的环 酮可以反应。
第九章 醛和酮 (Aldehydes and Ketones)
下页
退出
学习要求 5学时
? 了解:醛和酮的结构;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 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 HCN、
NaHSO3、ROH ),与氨衍生物作用, α-H 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 【教学重点】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 【教学难点】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及反应活性。
CO
δ+ δ C O∶
¨
上页 下页
退出
9.1.2 醛酮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适用于简单醛、酮 ):
醛类命名与醇类相似,按分子中碳原子的数 目称为某醛。
CH3-CH2-CH2-CHO 正丁醛
CH3-CH2-CHO
正丙醛
上页 下页
退出
酮类命名与醚类相似,按羰基所连的两个烃 基称为某烃 (基甲)酮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9.2 醛、酮的物理性质
性状:甲醛为气体,C12以下的醛、酮为无 色液体,高级醛、酮为固体。 沸点:虽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但分子极性 较大,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醇低,但 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烷烃和醚 水溶性:醛、酮的羰基氧能和水分子形成氢 键,所以低级醛、酮可溶于水。 溶解性:醛、酮都能溶于有机溶剂。
O CH3 C CH2 CH3
甲基乙基甲酮(甲乙酮)
O H 3C CH 2 C CH 2 CH 3
二乙基甲酮(二乙酮)
上页 下页
退出
(2)系统命名法 :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羰 基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编号。醛基不需标明 位次;酮的羰基要标明位次;不饱和醛、酮还需 标明不饱和键的位次;芳香族或脂环族醛、酮把 芳基或脂环基看作取代基来命名。
OH
OH
这是避免使用剧毒的氰化氢来制备腈的好方法
上页 下页
退出
(3)与醇加成
H
C O +RO'H
R
H 干H Cl
R
OR ' 干H Cl H
C OH
RO'H R
OR '
C +H O2
OR '
半 缩醛
缩醛
H
OR '
R
C
O
R
+

H
2O
缩醛
H
+
H
C O + 2RO'H
R
上页 下页
退出
反应机理
醇是较弱的亲核试剂,酸催化剂的存在是使羰基 氧质子化,质子化的羰基碳具有更高的亲电活性
R R
C O ∶+H +
¨
快R R
C O ∶+ H
R
+ C
O
¨∶
R
H
生成钅羊离子,其强吸电子 作用使羰基碳的正电性增加
上页 下页
退出
应用
CH2 CHCHO
2C2H 5OH 干HCl
CN
CN
上页 下页
退出
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动画 上页 下页
退出
影响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
δ-
O
R
δ+
C
(H )R
-
+ Nu
OR C (H )R
Nu
正电性越大, 羰基越活泼 (电子效应)
烃基的体积越小, 羰基越活泼 (空间效应)
上页 下页
退出
羰基亲核加成活泼性顺序
R为C原子数大于 1的烷基
上页 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