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把几百年的世界局势分析得很透彻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既有用不完的市场,又有技术优势,还控制着整个营销渠道,竞争力肯定无可抵挡。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金融优势和海军规模胜过今天的美国,工业优势超过今天的中国,资源超过俄罗斯。其他国家看不到任何赶超的可能。

反垄断法不适于霸主。只要皇家海军还是世界第一,就没人敢拆分大英帝国。而只要英国还是最强工业国,皇家海军就必然天下无敌。从19世纪的情况看,我们完全可以预测:英国将继续引领技术发展,无可争议地占有世界霸权。联合国总部将设在伦敦,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是三个常任理事国。全世界都得学伦敦腔,使用英制单位。读者买了三室一厅,也会学香港人吹嘘“千呎豪宅”。

事实并非如此。1860年英国工业还是垄断性霸权。到了1890年,美国的钢产量930万吨,比英国多80万吨;美国工业消耗147万吨煤,比英国多2万吨;美国铁路27万公里,英国只有3万公里。德国也逐渐追了上来,1890年,德国钢产量还是英国的2/3,到1893年已经追平。

英国工业革命比世界早几十年,拥有最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供应,但在达到巅峰地位之后仅仅几十年,英国拱手让出了霸主的地位。等到1930年,英国已经完全变成二流国家,还不如工业革命之前的地位。这和西班牙衰落颇为相似。

相似的历史事实背后往往有相似的深层原因,当年西班牙是被凭空得来的黄金毁灭了实体经济,现在是什么毁灭了英国的霸权?

不劳而获毁掉了老大帝国——不论原因何在,工业革命前,英国是个积极造东西的国家,而且造的多用的少,就算有海军撑腰,也算得上勤劳致富。这不仅给英国带来了滚滚财源,也促进了技术进步。在别国用昂贵的青铜铸炮的时候,英国铸廉价的铁炮也不比别人差,所以英国炮舰最多。技术进步最终诱发了工业革命,成就了日不落帝国。

然而,从工业革命完成开始,具体而言是1818年开始,英国进入了逆差时代。这让人很难理解——英国在工业革命前一直造东西卖给别人,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居然和今天的美国一样,变成了吃逆差、靠外国供养的国家。这是为什么?英国如何平衡逆差?

今天美国承受逆差要靠印钞发债。但19世纪是金本位时代,印钞要有黄金才行。英国要想占铸币税的便宜,首先要抢金矿。布尔战争,4000万人口的英国动员45万大军去南非抢金矿,付出了10万的伤亡。印钞的利润率实在太低。

英国真正的进项是两块:第三产业和海外投资。英国第三产业包括转口贸易、商业佣金、保险金、金融业服务费等项目。1913年,英国每年逆差1.3亿英镑,服务、运输业赚进1.9亿英镑,弥补逆差绰绰有余。同样是1913年,英国有40亿海外英镑投资,占全世界跨国投资的一半,40亿投资每年给英国股东汇回1.5亿英镑,加上前面1.9亿,扣除1.3

亿逆差,每年英国净盈余2.1亿英镑。

2.1亿英镑在当时是笔巨款,可以造118艘无畏级战列舰。如果把当时的战列舰和今天80亿美元的航母视为等价,这笔钱相当于今天1万亿美元!

服务、运输业能赚大钱,原因不是英国人做得好,而是皇家海军在为金融、保险、远洋运输、转口贸易作担保。海运万里迢迢,最重要的是安全,保险业关乎身家性命,肯定要求个放心。既然英国有世界制海权,运东西、买保险不找英国人还能找谁?张作霖当土匪,起家的队伍叫“保险队”,意思是居民和过往客商必须交保险费,否则没你们的平安。这和大英帝国的保险费是一回事。

至于海外投资,不管是种植园还是加工厂,只有英国海军点头才能运营,所以,实际上只有英国人才有资格满世界投资,更别说大部分英国投资正是投在英国殖民地。中国这种公用殖民地虽然是列强利益均沾,但长江这条最主要的交通干线由英国人管理,英国海军有个职务就叫“长江海军少将”。英国的巨额投资红利,实际上也是皇家海军的利润。

卖商品是卖,卖保险也是卖。比起辛苦地经营工厂,显然坐办公室收保险费要轻松得多。有钱人选择分赃而不是搞工业也是人之常情。

18世纪的时候,英国舰队和别国一样,都是木船、前膛炮、风帆动力,海权还不巩固。所以英国人不能坐地分赃,还得辛苦造东西换钱。等到造东西引发了工业革命,英国舰队用蒸汽机换下风帆,用铁甲换下木壳,用现代火炮换下了发射实心铁球的金属管(前膛炮),英国海权才真正算得天下无敌。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装备蒸汽机和榴弹炮的英国海军在沙俄家门口干掉了俄罗斯舰队。这标志着工业力量主导了海战。作为唯一的工业国,英国海权比18世纪还巩固,从此可以更轻松地赚钱。

既然能坐在办公室里剪息票换钱,谁也不愿意一身油污地在车间里搞技术革新。靠制海权不劳而获成了英国统治集团的生活方式。只要皇家海军统治海洋,英国统治集团就可以安心地享受奢侈生活。1851-1871年,英国仆人数量增长60%,为人口增长率的2.5倍,服务业一片兴旺。

英国贵族不用心搞工业,但他们的惰性不能阻挡新的工业时代。德国、美国等新兴国家也想发财,却没有海权,没法吃白食。所以只能修炼内功,勒紧腰带发展工业。英国开始也不甚介意,你乐意搞又麻烦又不赚钱的工业,随便,大不了我不让殖民地买你的商品,看你咋赚钱。

工业和手工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可以升级。从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算起,不到两代人,蒸汽机制造蒸汽机的重工业循环就变成了内燃机制造内燃机,电动机制造电动机。电机是美国人发明的,内燃机是德国人发明的,在这一轮科技进步中,英国落后了。

帝国最后的本钱是暴力。西班牙曾指望一度天下无敌的大方阵翻盘,英国的底牌自然是舰队。英国为自己制订了两强原则——皇家海军要超过排名二、三的两支舰队之和。只是这个原则越来越难贯彻。

工业革命之前,一艘风帆战列舰很难被淘汰。从1680年到1850年,战列舰都是装前膛炮,风帆操控的木船。只要不沉,战舰可以用上四五十年,让祖孙三代在同一艘船服役。所以海军大国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保持舰队规模,每年修修船就行。

工业革命之后技术飞速进步,再也没有军舰服役几代人的事情。西班牙大方阵用了半个世纪过时,19世纪的铁甲舰十几年就会落伍。北洋水师的主力舰“镇远”、“定远”,1884年竣工时威震东亚。1895年甲午海战就被新型速射炮打得遍体鳞伤。所以主力舰艇每十五六年就要更新一轮,仅仅为了保持数量,海军每年新建舰艇就要相当于总吨位的1/15,英国也不例外。

这个时候英国就遇到了工业落后的问题。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德美,要造水平相当的军舰,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投入更多的人力。用熟练工的手艺去抵消新机器的效率,用更好的原材料对抗别国的冶炼工艺,用几百年积攒的造舰经验来压倒别人最新的设计。

不过,工业时代的规矩是一力降十会。工业强国或许不像老牌帝国那样经验丰富,但是,炮的口径往大了造,发动机的马力翻番往上涨,装甲能锻多厚就锻多厚,这总是没错。就算英国的经验能让一份工业产能当两份用,但如果对方的工业实力同期增长了三倍,什么“海军传统”都是笑话。19世纪末,英国的钢产量先被美国压倒,再被德国超过,不管怎么砸钱,海军优势还是一天天收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花了100亿英镑军费,国民财富损失了1/3。英国陆军军火不够用,被迫变卖海外投资去向美国买。老本卖光了,英国只能借债。战前美国欠英国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7亿美元;战前英国内债6.45亿英镑,战后猛增为66亿英镑。这些钱都需要用真金白银偿还。

不过,英国或许应该觉得幸运,欠债居然使英国赢得了战争。美国驻伦敦大使给总统汇报说:“从现在开始日益逼近的财政危机的压力已超过了摩根王朝为英法政府支付押金的能力……为了维持我们大好的经济形势并避免混乱,唯一的出路是向德国宣战,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于是,美国在1917年参战,保证英法能活着还债。1918年美国挡住了德国孤注一掷的进攻,德国投降。

世界大战由英国发起,却因美国打败德国而结束,英国变成了配角。不管哪边赢,都无法改变英国衰落的命运。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更是有气无力。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打上门来,英国只能派老迈的“胡德”号前去拦截。刚一交火,装备先进雷达火控系统的“俾斯麦”就把“胡德”打成了两截。

虽然最终英国调集了几乎全部海军击沉“俾斯麦”,可德国立刻发起潜艇战,英国人连护航的军舰都凑不齐,只能卖掉美洲殖民地,换来区区50艘美国旧驱逐舰,其中最新的一艘也已经下水18年。但被潜艇封锁,马上就要爆发饥荒的英国只能咬牙认栽。没有了制海权,大英帝国什么也不是,英国人比别人更明白这一点。不等二战开打,英帝国就主动改成英联邦,大英帝国就此只留下背影。

500年来,西班牙、英国、美国三个世界帝国的兴衰是近代史主线。而三个帝国的兴衰规律都差不多。

从称霸原因来说,西班牙继承了阿拉伯遗产,组建了欧洲最强大的军队,发现了美洲黄金;英国为了弥补海权不足,努力发展手工业,最终率先突破了工业革命;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占尽便宜,变成了世界第一工业国,二战吃定世界。这三个帝国兴起的原因都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发达的制造业能创造财富也支持了强大的军队,所以能打造世界帝国。

从衰落的过程来说,西班牙得到了美洲黄金,转手就要毁灭自己的实体经济;结果黄金贬值,组建军队的成本越来越高,称霸反而要靠借债;等到军事技术落后,西班牙就完蛋了。英国率先建立了工业社会和钢铁舰队,立刻就开始享受海权带来的利润;等到别国工业赶上来,英国维持海权的成本越来越高,也得借债撑局面,最后大英帝国自行解散。可见不劳而获是帝国的毒药。

美国的历史也类似。靠世界第一的工业,美国拿到了向全球印钞的权力,纸片换来的物资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可苏联解体不到20年,美国已经要借债度日,一日不借政府就要关门。美国印钱发债全靠天下第一的舰队,但产业空心化意味着维持舰队越来越贵。过去能造航母的钱,现在只能造两栖登陆舰。不等别国的导弹动手,美国参议院就得自己“击沉”美国舰队。

与此同时,中国这个新的第一工业国开始造航母和隐形飞机。美国人的帮闲立刻一窝蜂地上门质问,大有“你也配姓赵?”的意思。质问背后透着心虚,美帝国的下场不言而喻。

为什么我们必须拒绝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逃不掉破产的下场。不过,在没有破产之前,帝国主义的确看上去很美。统治集团吃肉,底层老百姓也能喝点肉汤。罗马帝国皇帝早就知道用免费的“面包和马戏”维稳,打了胜仗还要分发酒肉,举办免费角斗表演。到了21世纪,奥巴马发国债来搞医改,用中国物资来保证美国人看得起病。

眼下欧洲动荡不断,日本经济低迷。美国自己要转嫁金融危机,多半会捡软的柿子捏,老牌帝国主义们自我阉割,送给中国一个当世界帝国的机会未必不可能。

不过就像从这条路上走过的西班牙、英国,和正在走最后一程的美国一样,我们不能指望这条路通往天堂,甚至不能指望能在这条路上多拖一会儿。美国算上打冷战也不过统治了世界一代人的时间,如果从苏联解体、美国一家独大算起,帝国顶峰不过短短20多年。

对世界而言,帝国是一个需要被养活的统治者,帝国人越少,压力越小。现在美国有3亿人,世界有60多亿,平均20个人养一个美国人。西班牙帝国称霸时,世界大约有5亿人,其中有3亿多在中国和印度,剩下不到2亿人养活不到1000万西班牙人,平均也不到20:1。

英国统治世界的时代,1800年世界有10亿人,除去不受英国影响的4亿亚洲人,6亿

人养英国1500万人,平均是40:1。1900年世界人口是16.5亿,养活3000万英国人,这个比例是50:1。因而英国是一个比西班牙或者美国更温柔的统治者,前后差不多有200多年的帝国气运。反过来说,帝国人口越多,受到的阻力就越大,寿命也越短。

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也不会当帝国主义。不劳而获的日子,不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意味着停滞和衰退。中国人绝不当帝国主义。

中国太大,大到当帝国的话,这个世界装不下

不管帝国争霸游戏是否好玩,无论中国人是不是好玩家,一代人,至多两代人之后,地球也不会再纵容人类折腾这些过家家把戏了。按照当前数据计算,煤炭大概还够用100多年,每年世界石油消耗要比新探明储量多4倍。必须注意,这些计算的前提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中国和整个第三世界的人均能源消耗向欧美看齐,工业文明的辉煌最多还有几十年就到头了。

石油越来越少从油价上就能看出来。2002年以来油价涨了三四倍。即便有这么高的利益驱动,近十几年来地球上却没有新发现一个大型油田,倒是越来越多的产油国变成了石油进口国。

这些前产油国——如埃及、巴林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社会动荡。一旦石油用尽,最发达的国家也没资格笑话中东的战乱。

当然眼下仍然有几十年石油可采,在这个世界里当帝国还算不赖。美国现在有7%的人口从事工业,3%的人口从事农业,大部分人并不需要为吃饭而太辛苦地劳作。而200年前,90%的美国人是农民。

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根本不同就在于能量来源。农业社会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工业社会则用机器开发几亿年积累的煤和石油。靠这些能源,200多年的工业化时代创造出庞大的生产力,文明水平超出任何时代。

仅从食物来说,现代农业之所以能维持这么高的亩产,完全是高能源投入的结果:农机、化肥、农药、电力、大棚薄膜。这些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品把人均粮食供应提高到工业革命前的4倍,亩产则要高十几倍。要是能源供应中断,人类或许还有残存,但200年来的文明成就和至少3/4的人口必然在大崩溃中消失。

这还没考虑现代化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区别。农业时代每个地区的农作物都和本地的气候条件、病虫害条件匹配,为了优选培养出这些品种,各个文明都花费了几百上千年时间。而工业社会有水泵代替降雨,有地膜、大棚、温室维持气温,有化肥加速生长,有农药抑制病虫害。随着现代农业普及,古老的地方性农作物品种大部分已经被淘汰。一旦工业社会瓦解,现代农业条件全部丧失,人类并不能简单地退回农业时代,而是需要从农业时代的初期重新开始。

如果这一天到来,消失的人口显然不会是农民,而是由农民供养的城市人口。届时人类将永远失去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化的能力,等到煤也挖光,人类就可以守着一个纯农业的

地球等待太阳系末日了。

裂变核能也靠不住。石油还能用几十年。在现在技术水平下,铀矿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用光。如果考虑到用量增长,估计也就是30多年的事情。在这之后,如果人类的技术水平没有突破性进展,中国也好,我们每个人也好,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后代,为自己接下来的几十年生活好好打算一番。比如说核聚变反应堆,可以进行类似太阳内部的核聚变,把海水当做核发电机的燃料。如果这个技术走通了,人类将永远没有能源危机。

现在人类所依赖的能源还能烧几十年,面对这样的局面,全世界在核聚变上投入了多少资源呢?

现在国际上最大的新能源项目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几十个国家参与,30年总投资约200亿美元。这听起来不算少,其实每年不过几亿美元。去年美国试运行的国家点火装置,耗资35亿美元,是最大的单笔核聚变研究投资。但实际上那是测试核武器的设备,研究核聚变只是副业。综合算下来,这个世界每年至多花七八亿美元研究核聚变,相当于世界GDP的万分之一,甚至不及化妆品产值的1/30。

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有什么样的投资就有什么样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我读小学,科学家就说核聚变发电要50年实现;现在2012年了,科学家说半个世纪有望实现。要是能源用光的那一天,科学家还是说50年,只有祈祷能安慰人类了。

现在教育、购房是中国家庭最大的开支,超过其他开支之和。中国人心甘情愿地把一半收入拿出来投资,好保证今后几十年有房子住,保证下一代有发展。如果哪个家庭每年只用万分之一的开支来应付几十年后的危机,我们一定会觉得荒谬,但这正是我们人类的现实。

其实,能源危机只是这个世界诸多危机的一个。其他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灭绝、抗生素滥用、核生化技术扩散……哪一个都可能在几十年内摧毁现代社会。但这个世界在每年创造几十万亿财富的同时,却只在这些危机问题上投入很可怜的一点经费。这正是帝国体系造的孽。

所谓帝国体系,就是控制金融和海权,迫使别人为自己提供物资的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帝国先是发展工业夺取霸权;然后放弃工业,靠剥削别国享受好日子。西班牙、英国、美国,都在取得帝国霸权之后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

换句话说,帝国体系意味着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不劳而获。而不生产就不会有技术提升,工业进步因此停滞。同时,帝国拿走其他国家的工业盈余,剥夺了别国投资先进产业、搞研究的可能性。美国每年通过印钞而剥夺的工业物资,正是这个世界最大的一笔财富盈余。这些财富本来应该投资新能源,为长远发展服务,现在都变成了帝国铸币税,养活了不劳而获的帝国。世界的未来因此一片暗淡。

中国压倒美国,少则十年八载,多则三四十年。

中国的历史也太沉重,所以进入工业化大门太晚,没机会享用工业化早期无限的世界资源。所以,中国的“帝国”之路必然是死胡同。

1974年,邓小平受毛泽东之命,在联合国发表演讲。这篇集合两代领导人思想精华的演讲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两个超级大国是当代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和压迫者,是新的世界战争的策源地。它们两家都拥有大量核武器。它们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在国外派驻重兵,到处搞军事基地,威胁着所有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它们都不断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颠覆、干涉和侵略。它们都对别国进行经济剥削,掠夺别国的财富,攫取别国的资源……

“……真正有力量的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而是团结起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第三世界和各国人民。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既然能够通过长期斗争取得自己的政治独立,就一定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团结,联合受到超级大国欺负的国家,联合包含美国人民和苏联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通过持续不断的斗争,彻底改变建立在不平等、控制和剥削的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关系……

“……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什么叫超级大国?超级大国就是到处对别国进行侵略、干涉、控制、颠覆和掠夺,谋求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国家。……

“……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小学科学四年级光与我们的生活

小学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检测题 一、我来填一填: ( 1)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光传播的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 (3) 1607 年,(伽利略)进行测量光速的实验,但没有成功 (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左右相反。 ( 5)凹面镜所成的像比实际物体小,凸面镜所成的像比实际物体大。 ( 6)将两面镜子组成一个直角,在中间放一玩具,会在镜中看到3个玩具。(7)光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 象叫做光的折射 ( 8)阳光不是一种单色的光,它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分别是(红橙黄绿蓝 靛紫)。 (9).利用三棱镜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10)将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形成一种新的色光。 (11).将红光、蓝光、绿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白光。 (12).光的三基色是(红蓝绿)。 (13)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 (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 ) (14).偏振片的主要作用是 (滤掉物体反射过来的强光 ) 二、选一选 1、下列光源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C)。 A.太阳B.水母C.蜡烛 2、在下列现象中,( C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A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 B.用太阳灶可以烧水做饭 C 峨眉佛 光D.哈哈镜照出变形的人像 三、 1、想一想,在生活中镜子还有哪些作用呢? 答:(1)透视镜:透视镜在医院里的用处最为广泛。它能透视你的身体,检查出 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它能同时剖析着人们自身的不足,通过一个个报告单告诉你自 己的缺陷。 (2)望远镜:望远镜总归是用来望远的。繁星密布的夜空下,可以用它观看 遥远的明星。 (3)显微镜:它有着高度的放大倍数 ,可观察细微的真菌或细胞。显微镜也可将自 己的缺点一个一个地清晰的放大,让你认清不足,并加以改正,让你成为没有“污点”的纯洁之身。 (4)哈哈镜:它总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看着近似变形的身躯,总忍不住笑 出声来,我们会忘记忧伤,从另一个可笑的侧面,仔细观察自己,得出别样的结论2、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答:只有在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时才会有影子。影子的现象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简述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的作用. 答:(1)是凹面镜,用这种镜子是为了聚光,以提高温度。 (2)是凸面镜,用这种镜子是因为它有扩大观察范围的作用。 (3)是平面镜,可以呈现与物体等大的像,用这种镜子可以看到自己。 4、将铅笔斜插入水中,为什么看起来铅笔像是折断了? 答;因为铅笔的下部没入水中的时候,这部分的反射光从水进入空气时发生弯折,再进入人的眼睛,看到的铅笔的下部与水上部分就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在水面处发生了弯折。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5、阳光下的肥皂膜为什么色彩斑斓? 答:阳光是由 7 种单色光组成的。肥皂膜本身是无色的,就像一张透明的玻璃纸一样。阳光在肥皂膜的正面和背面都会产生反射,就如被三棱镜分解一样,从而在肥皂膜上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图案。 6.为什么太阳出来不久彩虹就消失了? 答:雨后的小水滴在太阳照射下蒸发,失去了行成彩虹的必备条件。 7.彩虹为什么总在雨过天晴时突然出现在人么的面前 答:雨过天晴时,天边还有雨幕,阳光透过大量细小水滴时发生折射、反射,于是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8、为什么当七色陀螺快速转动起来时,陀螺的面看起来会是灰白色的? 答: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如果我们按照七种光的色彩和比例在纸片上涂色做成七色陀螺,当陀螺转起来后由于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在视网膜上七种颜色 的光叠加就能引起白色的视觉。. 9、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答:我们可以利用光诱捕器来捕获蚊子,它无毒无害,而且高效、便捷,防治效果显著,且不污染环境;用 X 光线治病;光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污染等10.交 通指挥灯是用那三种颜色做指挥灯的?为什么选用这三种颜色呢? 答: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当光穿过某些物体时,蓝光和紫光总是容易散射,而有些色光则不容易散射,如红光、绿光和黄光。其中,红光穿透本领最强,能穿透雨、灰尘、雾。选用这 3 种颜色的灯做交通指挥灯,是为了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红光,被广泛作为危险信号,时刻提醒人们注意。

《我们生活的世界》

《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 二、观察餐具特点 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 3.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 5.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神秘的盒子”游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四、交流和总结 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五、作业 1.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 2.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特点 不锈钢碗反光光滑、坚硬 陶瓷碗光滑、坚硬 塑料碗光滑 木碗粗糙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科版-学习文档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起始课。该课旨在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视角。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常见材料并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这使教师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品,激发他们研究材料的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为了获取学生对材料的初始概念,启发学生聚焦于观察材料的特征,激发学生研究材料的兴趣,本课设计了分类活动。在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要依据材料的类别对材料作出初步的辨别,这能发展他们的分类思维。当然,学生在区分、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并对其分类时,难免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这将成为驱动他们不断观察、探索的动力。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搭建观点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激发学生产生研究材料的兴趣。 【学生分析】 本课立足于学生对材料的原有认识,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初步建立材料视角。学生对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2年级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中无意识的观察,是比较模糊和零碎的,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会将两者混为一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能够按材料类别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身边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节能环保。 【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光与我们的生活

《光与我们的生活》说课稿 教材分析: 阳光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赋予万物勃勃生机,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光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光污染,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人类只有科学地利用光,才能减少或避免光污染。 学情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生活离不开光,却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光的危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 谈话引出“光”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什么在起作用 2. 列举实例说明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提问:人类利用光能做哪些事情。 (二)猜想假设: (1)小组同学边猜想讨论边记录,将光与人类的关系用简单文字记录。 (2)汇报讨论结果。 (三)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讨论制定。 (四)实施探究: 一: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1.通过学生知道的大量实例认识光的两面性。 (1)分析:哪些是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哪些是光对人类的生活有害的一面 (2)认识到光的两面性,了解光污染现象。 二:怎样做到既能很好的利用光,用能防止光污染呢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很好的利用光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光污染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倡议书让周围的朋友 了解光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护的措施。 (五)展示交流: 展示利用偏振片来制作的简易护镜片。对制作好的给以表扬鼓励。 (六)拓展创新: 查资料了解新型光源。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同时也知道了光污染现象。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我们生活的世界课堂练习

城关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一一“我们生活的世界”测试 1.( 1)请你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乌篷船不宜在小阎家乡呼和浩特推广 的原因。 (4分) 呼和浩特地处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 少,缺少密布的河湖。 2.2012年12月26日,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一一京广高铁正式全线贯通运营, 全 程2298公里。(见右图)全线打通后,北京至广州全程缩短至 8小时左右。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京广高铁”经过我国南方地区哪些主要地形单元 长江中下游平 原、东南丘陵。 (2) 京广高铁与长江交汇于哪个省级行政中心写出该省的 简称。 武汉、鄂。 在北京工作的广州人张某带北京女友回广州老家过年, 开心 的说:坐高铁早晨出发晚上到家,真方便! ”第一次到广州 (3)请在表格中①②处填 写相应的内容,并分析造 成两地人们生活 方式不同 的自然原因。 ① 米饭 ②面食 气候是造成两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北京位于北方地 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广州位于南方 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计划在2015年前新建第四个科学考察站 一一维多利亚地常年站。 回答 3?5题。 3 .维多利亚地常年站位于南极点( S 点)的 A. 正东方向 B.正南方向 C.正西方向 D .正北方向 4 .图中四个科考站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 中山站、昆仑站 B. 昆仑站、长城站 的张某女友发现,这里与北京的生活习惯差别可真大: 卅 畅1*

C.长城站、维多利亚地常年站 D.维多利亚地常年站、中山站 5?昆仑站、长城站分别在维多利亚站的西南、东南方向。 6?从五年前的5 42”汶川地震到这年的420”芦山地震,一个国家、民族正在灾难中成长,变得从容和坚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比例尺,估测汶川到芦山的实际距离是①150公里,两 地同处龙门山断裂带, 是②四川盆地与③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 (3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材料 1.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 (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单独发放活页表格)。

光与我们的生活

16、光和我们的生活 备课时间:4.17 上课时间:4.18 课时编号:1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认识光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一些常见的光学仪器?感受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作用? 2、学习做简易的光导纤维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光学仪器设备及有关图片? 2、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矿泉水瓶、黑塑料薄膜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各种样的光? 2、认识激光和光导纤维? 3、观察利用光的一些仪器,认识光导纤维是怎样传送光信号的? 4、教师总结结束本课?谈话:前几课我们已经对光进行了初步研究,懂得了许多有关光的知识?那么,光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1)认识可见光? ①讨论:日常生活中,光发挥了哪些作用? ②汇报结果? ③小结:植物生长、照明、指示方向、传递信息、美化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光的作用,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2)认识看不见的光?

①讲述:光可以分为可见光和看不见的光?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人们利用了看不见的光? ②分组讨论 ③观看有关录像或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些看不见的光的作用? ④小结:人们常利用的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紫外线、x光等?人们制造了许多现代化的仪器,让这些看不见的光在医疗、军事、日常生活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阅读课本第15页的内容? (1)认识激光,了解激光的特点及激光的常见用途? ①提问:激光有什么特点?它与阳光有什么不同? ②结合课文和插图了解激光的常见用途? (2)认识光导纤维及现代化的光电设备? ①谈话:前面我们学过光是直线传播的,但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丁铎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改变了光的传播路线?后来人们根据丁铎尔的实验发明了光导纤维和光通信? ②讲解:光通信的简单原理和特点? ③讨论:光通信依靠什么来传导?比起传统的电通信有什么优点?光导纤维还有哪些用途? (3)提问:通过刚才对激光和光导纤维的有关内容的研究,你有什么想法?(1)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投影仪?讲一讲投影仪是怎样利用光工作的? (2)看课本第15页插图或出示实验?讨论:你认识这些仪器吗?它们是怎样利用光工作的? (3)谈话: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丁铎尔的实验,启发后来人发明了光导纤维?大家想做一做这个实验吗? ①阅读课本第16页丁铎尔实验,讨论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结果? 课后感受学生的课外知识较丰富,对于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较感兴趣?

16、光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本课的名称:16、光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光的两面性。让学生达到搜集资料中合作,交流资料中互动,动手制作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3.认识什么是光污染,了解光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方法;会做简易护眼眼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16课《光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导入新课创: 同学们,你们看过手影游戏吗?老师这里有一段手影视频,我们一起来观看.(播放视频) 师:你们会做手影吗?你会模仿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投影,谁愿意上台演示手影?(学生上台演示)(教师结合学生做手影的游戏,进行简单评价。)同学们做得很棒,手影为什么会随着手型的改变而改变呢? 其实这都是我们利用了光的原因,因为有了光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光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光与我们的生活”。 板书:光与我们的生活 活动一: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在活动中先通过让学生列举实例,教师再展示视频让学生感知光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首先认识到光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再通过提出问题“如果我们不科学、不合理、不正当的利用它,光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进一步引发学生的疑惑,从而引入光污染的问题。再通过视频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光污染带来的危害。】 活动二:怎样做到既能很好的利用光,又能防止光污染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1、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课件出示:“防止光污染的方法与措施”。)2、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防光污染的科技新产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正在不断地研究和发明出更多高科技产品,来防止光污染。(学生观看课件,认识防光污染产品。)并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自由活动环节。】

16课光与我们的生活

第16课光与我们的生活 一、勤学习,我会填 1.海上有许多人在进行( )浴, 2、()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东西,()是光的主要来源 3.国际上一服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和() 4.为了保护眼睛,我们既不要在()下看书,也不要在()下看书。 5、()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它可以过滤掉物体上强烈的反射光,在特定场合下能起到()的作用 6.光污染现象使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所以必须()光污染 7.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和() 二、当好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X”)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光和没光都是一样的。() 2.生活中表示警示的灯光和符号大都是用红色表示的。() 3.光污染现象对天文观测及人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4.我们既要很好地利用光,又要科学地防止光污染( ) 5.偏振片能过滤掉物体反射过来的强光,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 6.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光都没有关系。( ) 7.没有光,平面镜就不能成像。( ) 8.没有光源我们也能看到物体。( ) 9.光污染造成了天文观测的负面影响。( ) 10.灯光过多、过亮不会造成能源浪费。( ) 三、我会选可以 1、代替偏振片材料的是() C.铁片B.旧胶卷A.玻璃 2.下列属于光污染的是() A.用激光做手术B.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大C.歌厅安装的旋转灯 3.下列不属于人工白昼的是() A.霓虹灯B.娱乐场所的广告牌C.月光 4.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墙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5.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是() A.只有好处B.光污染C.有利有弊 四、勤思考,我会答。 1.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2.光污染对人、物和环境造成了哪些危害?

《我们生活世界》教案教学设计.doc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我们生活的世界》课堂练习复习课程

城关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我们生活的世界”测试 1.(1)请你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乌篷船不宜在小阎家乡呼和浩特推广的原因。(4分) 呼和浩特地处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缺少密布的河湖。 2.2012年12月26日,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正式全线贯通运营,全程2298公里。(见右图)全线打通后,北京至广州全程缩短至8小时左右。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京广高铁”经过我国南方地区哪些主要地形单元?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2)京广高铁与长江交汇于哪个省级行政中心?写出该省 的简称。 武汉、鄂。 在北京工作的广州人张某带北京女友回广州老家过年,开心 的说:“坐高铁早晨出发晚上到家,真方便!”第一次到广 州的张某女友发现,这里与北京的生活习惯差别可真大: (3)请在表格中①②处填 写相应的内容,并分析造 成两地人们生活方式不同 的自然原因。 ①米饭②面食 气候是造成两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北京位于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广州位于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计划在2015年前新建第四个科学考察站——维多利亚地常年站。回答3~5题。 3.维多利亚地常年站位于南极点(S点)的 A.正东方向 B.正南方向 C.正西方向D.正北方向 4.图中四个科考站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中山站、昆仑站 B.昆仑站、长城站 C.长城站、维多利亚地常年站 D.维多利亚地常年站、中山站 5.昆仑站、长城站分别在维多利亚站的西南、东南方向。 6.从五年前的“5·12”汶川地震到这年的“4·20”芦山地震,一个国家、民族正在灾难中成长,变得从容和坚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比例尺,估测汶川到芦山的实际距离是①150公里,两地同处龙门山断裂带,是②四川盆地与③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3分) 7.右上图美丽西藏雪域风光,自然成因是什么? 地处青藏高原(第一级阶梯),海拔高;属高原高山气候(气候寒冷)。

教科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

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 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我们生活的世界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教学内容 2.1我们生活的世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 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 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 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 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 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 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 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 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1《我们生活 的世界》教案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光与我们的生活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16.光与我们的生活 教材分析: 阳光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赋予万物勃勃生机,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光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光污染,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人类只有科学地利用光,才能减少或避免光污染。 学情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生活离不开光,却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光的危害。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谈话引出“光”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什么在起作用? 2. 列举实例说明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1)提问:人类利用光能做哪些事? (2)小组同学边讨论边记录,将光与人类的关系用简单文字记录。 (3)汇报讨论结果。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1.通过学生知道的大量实例认识光的两面性。 (1)分析:哪些是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哪些是光对人类的生活有害的一面? (2)认识到光的两面性,了解光污染现象。

活动二:怎样做到既能很好的利用光,用能防止光污染呢?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很好的利用光?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光污染?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倡议书让周围的朋友了解光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护的措施。 (三)自由活动 利用偏振片来制作简易护镜片。 (四)拓展活动 查资料了解新型光源。

二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教科版

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 1 课。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我主要通过
“探索——研讨——聚焦”的教学流程,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 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第一部分——探索,通过提问,引出物品与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 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二部分——研讨,在经历观
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 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第三部分——聚焦点题,由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点
出“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这一课题。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 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
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 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2.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与识别物品,意识到物品与材料的不同。 2.学生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达到对材料特征的认识。
3.学生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培养发展分类思维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达到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

教学
重点:学生通过分类,达到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放入目的。
重难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培养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的能力
点】 ?为学生准备:布、橡胶手套、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矿泉水瓶、玻璃瓶、气 【教 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鹅卵石、记录单等。
学准 ?教师准备:汇总表、课件等。 备】
【教 学 过 程】
环 教师活动

为学生行为预 设
设计意图
PPT: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你能 生:书本是纸
引出“材料”这一研究
探说出哪些物品?他们都是用什么材 做的
主题,启发学生对材料做出
索 料做成的?
生:纸是木头做的 思考。
1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 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四年级科学下册光与我们的生活1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16.光与我们的生活 教材分析: 阳光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赋予万物勃勃生机,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光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光污染,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人类只有科学地利用光,才能减少或避免光污染。 学情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生活离不开光,却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光的危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引出“光”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什么在起作用? 2.列举实例说明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1)提问:人类利用光能做哪些事? (2)小组同学边讨论边记录,将光与人类的关系用简单文字记录。 (3)汇报讨论结果。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1.通过学生知道的大量实例认识光的两面性。 (1)分析:哪些是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哪些是光对人类的生活有害的一面?(2)认识到光的两面性,了解光污染现象。 活动二:怎样做到既能很好的利用光,用能防止光污染呢?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很好的利用光?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光污染?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倡议书让周围的朋友了解光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护的措施。 (三)自由活动 利用偏振片来制作简易护镜片。 (四)拓展活动

最新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教案汇编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

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 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第一篇我们生活的世界 (1)

第一篇我们生活的世界 专题一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语言”是什么?地图上的定向方法有哪些? 2.图上定向方法有哪几种?最准确的定向法是什么? 3.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4.比例尺有哪几种表示形式? 5.比例尺不同表示的实地范围和内容也不同,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内容;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内容。 6.根据表现主题不同,可分为哪些类型的地图? 专题二社会调查 1.研究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它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2.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3.调查问卷前言包括哪些内容? 专题三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1.中国陆地面积有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 在世界上仅次于国家,东临,西部深入。 2.说说中国处于哪一半球? 3.哪一特征纬线穿越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温度带? 4.中国的海陆位置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这有什么意义? 5.我国自北向南分别濒临哪几个海?隔着黄海与哪一国家相望?隔着东海与哪一国家相望? 6.我国最大的岛屿是什么?第二大岛是什么? 7.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著名人口分布界线是哪一条? 8.生活在中国境内有多少个民族?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9.汉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各少数民族分布又有什么特点? 10.我国境内分布着民族数最多的多民族省区是什么? 11.中国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5个、4个、 2个),浙江位于中国的部。 12.与浙江省相邻省区有哪几个? 13.中国的五种地形类型是,其中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所占面积最小的是什么? 14.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地势有什么特点? 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阶梯。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填地形类型) 15.号称世界屋脊的是什么高原?它位于第几级阶梯? 16.第二、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分别是什么?主要分布有哪些地形单元? 17.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 18.浙江省位于哪一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金华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 19.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有什么影响? 20.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1.中国境内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浙江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2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 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23.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这一特点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从利弊两个角 度分析) ,. 24. 中国第一大河是,源头,长度,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点:、;黄河的源头,长度,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处是,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是。 25.长江、黄河源头位于哪一高原? 26.长江、黄河共同流经哪些省区?分别注入什么海? 27.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哪一条? 28. 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 29.长江可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30.为了避免长江成为第二条黄河,我国必须在长江中上游做好什么工作? 31治黄的根本是什么? 32.我国东部季风区以什么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该线南北两侧的气候特征有什么不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北方主要是气候,比较;南方主要是气候,比较) 33.秦岭一淮河南北两侧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差异?(从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角度比较)河流特点有什么不同? 34.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饮食习惯有什么不同? 35.造成南北方上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6.东、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不同?(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 37.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反映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进行区域交流与合作的事例有 38.找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进行交流互补的目的是什么?要遵循什么原则? 39.为了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国家正在实施什么战略?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