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8周
星期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班级
5
授课内容
我们生活的世界
课前准备
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执教者
佚名
教学
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材料”单元的起始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个世界的概念,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自然世界是本身就有的,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审视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1【教学过程】一、聚焦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

(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二、探索(一)认识材料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

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单独发放活页表格)。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科学探究:1.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科学态度:1.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人造物),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到搭建小棚子活动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物和人造物,体会人们对自然的改造。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

【教学难点】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样变成人造物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生活物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2.(出示图片:游乐场)去过这个地方吗?玩过啥?怎么玩的?3.在游乐场,你们到底见过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好玩吗?喜欢吗?4.下面我带你们去一个跟这里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你们猜,我会带你们去哪?(注意分辨有没人造的地方)[设计意图:游乐场是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从游乐场导入可以将学生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额,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认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1.过渡:(出示图片:山水)你们说,游乐场跟这个地方到底有哪些不同?游乐场有的东西,这里有没有?一样一样的说。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2.学生汇报。

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野外。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野外的风景。

游乐场有这些东西吗?游乐场构成的那个世界跟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

3.我们来了解一下,由野外构成的世界,野外有什么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这样的世界我们称之为自然世界。

游乐场的世界我们称之为人工世界。

为什么成为人工世界了?(人造出来的)4.(出示图片)区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6.学生利用自然物制造人造物,进行搭个小棚子的活动。

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起始课。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的重点内容是介绍自然世界,知道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山川、河流、草原、日月星辰等。

而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则为人工世界,所以本课重点应落在人工世界。

本课借助“分类”这个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

本课的研究主题是“我们的人工世界都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材料的特征。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1. 观察材料的特征;2. 根据特征给物体分类。

第一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眼、手、耳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观察,发现每种材料的不同特征,并记录下来。

第二个活动的重点是学生把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强化物品、材料、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

【学生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建立起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只认识几种相对简单的材料,不能说出某种物体的所有组成材料,材料特征的描述也不准确。

学生在一年级时也学过分类及分类的标准,如:颜色、大小、形状等,而本课按材料类别分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够利用多种感官,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后能够有效地记录,并能在观察中适当地进行合作,这是学习好本课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在本课的设计中,应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了解每种材料的特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各种材料做成的物品。

2.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1. 能指认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根据材料给物品分类。

2.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记录身边常见材料的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的重要性,这可用于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

教科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3.随堂测试:随堂测试是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随堂测试,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测试问题,说明他们对课堂知识有较好的理解。
-物质的应用:生活用品、建筑材料、医疗用品等
③物质的观察与实验:
-重点词汇: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操作
-板书设计:
-观察物质:用肉眼、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质的特征
-实验操作:安全操作、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④物质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词汇:科学态度、价值观、环保意识、责任感
-板书设计:
-科学态度:好奇、质疑、探究、实证
答案:纯净物:水、盐、糖;混合物:空气、土壤、沙子。
2.通过观察和实验,请描述三种不同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答案: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流动,具有流动性;盐是白色晶体,有颗粒感,不溶于水;糖是白色晶体,有甜味,可以溶解于水。
3.请列举三种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塑料:优点是轻便、耐用、易加工;缺点是难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玻璃:优点是透明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缺点是易碎,易刮花。金属:优点是强度高、耐腐蚀、导电导热性能好;缺点是密度大,价格昂贵。
1.物质的概念:介绍物质的基本特征,如占有空间、具有质量、可以感知等。
2.物质的分类: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常见物质。
3.物质的性质:介绍物质的固有属性,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并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4.物质的用途:分析常见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建筑材料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物质现象,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世界的奇妙,3、激发学生对世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

教学难点:体会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过程:导入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怎样的呢?(师用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进行欣赏。

)2、欣赏完之后是提问,你觉得我们的世界美吗?生进行交流汇报,生对不同的表述可以进行补充。

3、生齐读课题,理解奇妙,生就自己的理解进行汇报交流。

师对学生的理解适时进行点评。

新授1、学生自由的读课文,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勾画出课文的关键句(中心句),汇报中心句(课文第一自然段)奇妙的世界都是有生命的。

3、课文写奇妙的事件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生汇报交流,具体是哪些自然段?①天空(3-8自然段);②大地(10-16自然段)。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用“——"从课文中画出依据,学生学习思考后进行汇报。

①课文按时间顺序进行描写。

②课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清晨落日黑夜5、文中不同的时间段,你分别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用“.”号表示出来。

清晨:太阳。

云彩,雨点,水洼。

落日:落日、黑夜:群星6、生齐读课文清晨文段,根据课文中具体的句子来进行理解。

提示:在读时展开想象,抓住景物的变化,修辞的运用来理解。

①学生根据提示自行朗读课文,并进行思考。

②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师对学生的汇报实时的进行点评补充。

③课件播放配乐,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欣赏文段的美。

④生齐读文段。

7、用上面相同的手法学习落日文段和黑夜降临文段。

①读课文,分析交流,②扩展练习(展开想象)。

好像有谁:8、合作学习4-6自然段,思考一下问题:①用哪种方法把事物写的奇妙?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③朗读,读出奇妙。

学生小组学习后进行交流汇报,师适时进行指导与补充小结:主要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抓住其变化,运用修辞的方法来进行描写,这也是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写法。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周围常见物品,初步了解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能将物品按材料分类。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身边常见的材料,简单描述材料的特点,并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观察周围常见物品过程中,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并倡导节能环保。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教学准备】教师:PPT、12组不同材料、观成积分卡1.气球2.长尾夹3.恐龙玩具4.烧杯5.纸杯6.塑料袋7.回形针8.放大镜9.报纸10.毛巾11.吸管12.矿泉水瓶13.收纳盒【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课学习。

老师先自我介绍下,我姓陈,你们可以叫我陈老师。

你们猜猜,我来自哪个学校呢?(1-2个学生猜)2.介绍观成实验学校。

陈老师来自一所全新的学校,江山观成实验学校。

(图片出示)我请大家跟我一起去参观参观好吗?(教学楼:教室、操场、陶艺馆、阅读区;休闲区:游乐场、建构区、午睡区)3.我们学校怎么样?你对我们学校的什么最感兴趣?你有什么想了解或者提问的吗?(滑梯、秋千、攀岩墙、书架、陶罐、图书、垃圾屋、假山)预设:这是绳子做的秋千,很结实哦!4.你说的真好,陈老师奖你我们学校的观成学分卡,拿到的小朋友可以获得来我们学校参观的资格哦。

5.那我们正式开始上课吧!一、聚焦:前后对比,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一起参观了陈老师的学校,好看吗?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美丽的风光,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2.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认识吗?老师想请你们根据他们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呢?(学生上来,在希沃上操作)3.老师会这样分,你猜猜,我这样分的原因。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我将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和描述我们生活的世界,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人、事、物。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生活用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展示一张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人、事、物。

如:“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你觉得这张图片美吗?为什么?”2. 观察与描述:分组进行观察,让每个幼儿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出图片中的人、事、物。

同时,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画作,与大家分享。

3. 生活分享:邀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让其他幼儿听后进行描绘和描述。

如:“你觉得他的故事有趣吗?你能用画笔把它描绘出来吗?”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

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继续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会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在家里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家人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
1.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

(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

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
(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单独发放活页表格)。

(3)把无法确定的物品序号写在“其他”那一格。

提示:音乐响起时,整理好材料,准备发言。

4.分发材料,小组分类、记录,教师巡视。

三、研讨
1.我们把物品分成了哪几类?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适时指导:衣服、毛巾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可乐瓶、橡皮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教师简单介绍纤维)。

2.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
塑料——轻、颜色多、光滑
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
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
橡胶——有弹性
玻璃——透明、光滑、会反光、容易碎
纤维——柔软、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各小组讨论后开展全班交流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对物品的分类结果及材料特点的描述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3.小结:有些物品是由塑料、金属、木头、陶瓷、玻璃、纤维、橡胶等单一材料做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做成的。

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

四、拓展
通过课件展示自然材料被加工成人工材料的例子,并向学生讲述人们常常要将自然材料加工成人工材料,目的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