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试卷名称:2015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实践(仅适用于2015年度)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学案及答案201512_图文(精)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专题【考纲解读】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结合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的意义。
【背景阅读】《中国制造 2025》中指出,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
【复习探究】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 阵痛” 。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及其产业结构演变图制糖业、罐头食品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1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2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1原料、劳动力、地价。
(2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导致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利润下降;珠三角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
【规律总结 1】产业转移的原因2. “上海制造”是我国的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谋求产业梯度大范围转移。
“两头(研发、营销环节在沪,中间 (生产环节在外”的经营模式,将成为上海企业未来生存的常态。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 15为“上海市部分企业转移示意图”材料二:图 16为“长三角地区不同时期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示意图” 材料三: 图 17为“产业转移发生机理示意图”(1长江三角洲地区向外转移产业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2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的阶段性特征。
2015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践仅适用于2015年度 考试题集讲解

试卷名称:2015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实践(仅适用于2015年度)一、单选题1.对产业转出的地区是把一些不合适发展的产业淘汰转移,培育发展引进的或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从而推动区域产业的()。
[3分]A.转型升级√B.有力发展C.改革2.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率先走出()的阵痛期。
[3分]A.结构调整√B.改革试点C.企业升级3.()地区要改变过去低端的、依赖资源的产业承接结构,使承接产业层次更高,资源依赖性更低,从而带动自身内生动力的增强。
[3分]A.中西部√B.东部C.东北地区4.( )在空间上会发生梯度转移,一般是从高技术梯度到中技术梯度,再到低技术梯度。
[3分]A.供应链B.产业√C.生产企业5.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比较优势,来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结构调整( )。
[3分]A.方向B.方向和思路√思路C.6.企业在产业转移中要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自主地做出选择。
政府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好我们的()。
[3分]A.环境√B.家园C.企业7.发达国家目前主要是侧重在内部结构的优化。
发展高端制造业和()。
[3分]A.现代服务业√B.现代餐饮行业C.现代机械行业8.建立若干(),通过贸易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推进进出口贸易,加快经济发展。
[3分]A.自贸园区√B.改革试验区C.产业基地9.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方向,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阶段来确定各个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 )。
[3分]A.改革B.重点√C.试点10.服务业方面,在工业化阶段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开始发力,对经济的贡献度( )。
[3分]A.越来越高√B.越来越少C.保持平稳11.国家工信部制定了目前至()的规划,希望我国在智能制造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3分]√年A.2025.年B.2015年C.2035使经济更有活力。
加快产业的发展,()12.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去争取改革试点,通过改革的][3分 A.实验区 B.先行先试√ C.力度与步伐[3 )之间发生转移。
产业转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练习题

产业转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试题精选一、选择题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验证了劳动力分布第一产业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定增加特点 B.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2、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3--6题。
_____输气管道线路3.图中D、G、E、F四个省份分别是A.四川、青海、陕西、甘肃B.四川、山西、陕西、甘肃C.青海、山西、陕西、内蒙古D.青海、山西、四川、甘肃4.A、B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5.“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6.目前,最清洁的矿物能源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沼气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8.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适用于()A、①输送线路B、②输送线路C、③输送线路D、三条输送线路均可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60年代至90年代的布局变化。
四川省宜宾市2015届高考地理24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专项训

四川省宜宾市2015届高考地理24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专项训宜宾市高XXXX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重心变化轨迹完成5-6个问题* 5。
总能源生产、总能源消耗和国内生产总值重心的变化轨迹分别对应于()a、b、c、b、c、c、a、b、d、b、c、a * 6。
目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和能源消费重心之间东西向距离的是()A .西电东送B .西气东输C .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 .东海油气资源开发(XXXX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受产业转移的影响,武清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看图,回答9 ~ 10个问题:9。
武清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明显的交通优势③丰富的矿产和能源④政策支持。
产业转移对武清区的影响表现为()a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 .承接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c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d .增加区域就业压力* 11。
(XXXX能源生产的重点在华北。
随着西部地区的发展,能源生产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因此能源生产总量的重心变化轨迹对应于C曲线;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逐渐向南移动,中国的能源消费也逐渐向南移动,但能源消费重心高于国内生产总值重心的纬度,所以b是能源生产重心,a是国内生产总值重心6,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很大,但其产量很小,而西部地区的能源产量大于消费量。
为了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之间的东西向距离,有必要加大东部地区能源开发力度,将能源生产重心东移,使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符合要求。
易错分析:在做这组问题时,存在以下几种错误:一是对问题的材料分析不清楚,对“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耗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重心”等术语的含义不理解;第二,图的分析不清晰,经纬度的空间位置也不清晰,所以图中各曲线的时间变化无法清晰分析。
三是试题要求不明确,对“缩小能源生产中心和能源消费中心的东西向距离”的理解不明确,无法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具体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和探索。
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试卷81分

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试卷81分1、城区里的行政区、生活区、商业区、休闲区、工业区需要充分的优化布局。
正确错误2、交通、通讯的空间布局问题不需要每个环节的充分衔接。
正确错误3、开发区、园区、集聚区的布局问题需要从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角度出发。
正确错误4、城市化的核心:人口的集聚问题。
正确错误5、主题功能区的意义:空间总体的布局。
正确错误6、空间布局在地方规划时讲究落地,同时要不具有可操作性。
正确错误7、全球化时代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分享全球分工的协作,同时需要适应国际化的趋势。
正确错误8、产业融合化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寻找其中高新技术环节。
正确错误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以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绿色化、低碳化。
正确错误10、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园区,进而通过品牌来获得高附加值。
正确错误11、产业集群蕴藏着产业发展的核心奥秘,产业集群从多方面降低生产、营销、运输、学习、交易、信息等成本;同时在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益和集聚效应等。
正确错误12、发展产业集群的建议:善于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的种子企业;善于利用行业组织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善于改造产业集群的园区。
正确错误13、产业集群的规律:推进产业升级。
正确错误14、旧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部分水能和核能。
正确错误15、服务业分两类,一个是生活型服务业;一个是生产型服务业。
正确错误16、现代农业的形式: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都市农业、创汇农业等。
正确错误17、高端化的压力:第一,消费者结构升级;第二,高成本时代到来。
正确错误18、依托本地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竞争力。
正确错误19、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的态势: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向中国呈产业链式转移,由此,带来了新的机遇。
科技业文化产业工业产业服务业20、全球的技术革命在IT、()、新能源环保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的、快速的突破。
高中地理 精做10 产业转移练习

精做10 产业转移1.(2015•浙江卷•节选)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
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答案】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2015•北京卷•节选)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发展,预示世界发展方向。
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人类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下图是西雅图主导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
归纳西雅图产业转型过程中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
【答案】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移,再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型。
【解析】木材加工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资源和劳动力,造船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资金,飞机制造和生物技术产业等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知识和技术。
故西雅图产业转型过程中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是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移,再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型. 3.(2013•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答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4.(2012•上海卷)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
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经济重心亦然.(1)1995年至2009年期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2)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3)简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
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

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产业转移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现象,正逐渐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显现。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界定了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明确了研究的范围和重点。
随后,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需求、资源要素配置的优化等。
在动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同时,也客观分析了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地区发展不平衡、环境压力增大等。
为了更准确地揭示产业转移的内在规律,文章还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产业转移的动因和效应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推动产业转移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产业转移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我们有望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产业转移,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其发生和推进往往由多种因素共同驱动。
在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因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引导与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区域发展战略是推动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
例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都促进了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这些政策不仅提供了财政、税收等优惠措施,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等方式,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源环境约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土地、水资源等要素供给紧张,环境容量趋于饱和。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2卷文综(地理部分)解析版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答案】1.D2.D3.A【解析】1、该地基塘转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A,B、C错误,选D。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D。
3、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出沙尘暴,图Ⅰ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些完成4-5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16时-17时 B .17时-18时C.18时-19时 D. 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4.C5.B【解析】4、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空气迅速代替暖空气,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分)试卷名称:2015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实践(仅适用于2015年度)∙试卷编号:578505
∙试卷总分:100
∙出卷时间:1970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单选题
1.建立若干(),通过贸易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推进进出口贸易,加快经济发展。
[3分]
A.自贸园区
B.改革试验区
C.产业基地
2.发达国家目前主要是侧重在内部结构的优化。
发展高端制造业和()。
[3分]
A.现代服务业
B.现代餐饮行业
C.现代机械行业
3.东部地区今后的产业结构要形成“三二一”的一种结构,其中服务业占()。
[3分]
A.一部分
B.主导
C.全部
4.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方向,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阶段来确定各个地区未来产业的
发展方向和( )。
[3分]
A.改革
B.重点
C.试点
5.国家已经在中西部地区批复了()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有条件的地方仍可积极申请。
[3
分]
A.五个
B.六个
C.七个
6.国家工信部制定了目前至()的规划,希望我国在智能制造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3分]
A.2025年
B.2015年
C.2035年
7.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比较优势,来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结构调整( )。
[3分]
A.方向
B.方向和思路
C.思路
8.( )在空间上会发生梯度转移,一般是从高技术梯度到中技术梯度,再到低技术梯度。
[3分]
A.供应链
B.产业
C.生产企业
9.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特别是重化工的占比比较大,经济受到外部形势的影响,下行压力更大,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更大力度去培育()。
[3分]
A.制造业
B.新型产业
C.农业
10.国际产业转移长期是以()为主,到现在转向了以服务业为主。
[3分]
A.工业生产
B.冶金行业
C.制造业
11.产业转移一般是指由于要素资源供给或市场需求条件变化,引起的产业(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位移或()现象。
[3分]
A.迁移
B.位移
C.变革
12.农业和采掘业方面,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再到发达阶段,对经济贡献一直在(B)。
[3分]
A.上升
B.下降
C.平稳
13.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去争取改革试点,通过改革的()加快产业的发展,使经济更有活力。
[3分]
A.实验区
B.先行先试
C.力度与步伐
14.制造业方面,在工业化阶段达到高峰以后,对经济的贡献就开始逐步的()。
[3分]
A.衰退
B.上升
C.平稳
15.( )是指经济系统中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技术及其技术经济联系。
[3分]
A.企业成本
B.产业结构
C.企业规模
二、多选题
16.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对策( )。
[5分]
A.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B.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C.大力培育战略新型产业
D.积极争取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获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17.产业转移之后,对产业承接的地区有哪些好处()。
[5分]
A.带动当地大量就业
B.经济收入增加
C.水资源的大量利用
D.环境治理工作加大
18.产业之所以要转移是由于市场(ABC)发生了变化。
[5分]
A.生产区
B.消费区
C.销售区域
D.环境
19.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与路径()。
[5分]
A.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B.工业比重稳步趋降,着力提升内涵
C.注重价值链向高端的延伸
D.加强产业向低成本地区的转移
20.产业转移的类型包括( )。
[5分]
A.成本驱动型
B.市场驱动型
C.资源驱动型
D.产业生产型
三、对错题
21.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特殊性, 空间尺度越大,产业结构就越完整,产业结构的演变就越接近一般规律。
但是产业结构越小,空间尺度就越小,产业结构就有特殊性()。
[3分]
A.对
B.错
2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最早是由西方经济学家佩第-克拉克提出的()。
[3分]
A.对
B.错
23.大力培育战略新型产业,主要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产业()。
[3分]
A.对
B.错
24.我国服务业比重总体上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
[3分]
A.对
B.错
25.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优势资源、先进技术,延长产业链条( )。
[3分]
A.对
B.错
26.产业转移由政府主导型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同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推动也使这种转移日趋理性化,并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 )。
[3分]
A.对
B.错
27.中西部地区市场化建设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充分,还需要在产业转移试点改革中积极争取()。
[3分]
A.对
B.错
28.要把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起来,使得制造业更能够体现出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
[3分]
A.对
B.错
29.中东部地区总体上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去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内生增长动力。
()。
[3分]
A.对
B.错
30.产业转移是由于生产成本发生变化,诸如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排污和环境保护成本的上升,使得产业向成本较高的地区转移。
( )。
[3分]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