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2010级)题目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学院自动化专业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王永忠/刘伟峰完成日期2013年7月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控制系统仿真1.1 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的一般方法,深入了解反馈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性能及优缺点,实验分析控制系统参数与系统调节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的方法。
1.2 设计原理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的操作变量是给水流量,目的是使汽包水位维持在给定的范围内。
汽包液位过高会影响汽水分离效果,使蒸汽带水过多,若用此蒸汽推动汽轮机,会使汽轮机的喷嘴、叶片结垢,严重时可能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而损坏叶片。
汽包液位过低,水循环就会被破坏,引起水冷壁管的破裂,严重时会造成干锅,甚至爆炸。
常见的锅炉汽水系统如图1-1所示,锅炉汽包水位受汽包中储水量及水位下汽包容积的影响,而水位下汽包容积与蒸汽负荷、蒸汽压力、炉膛热负荷等有关。
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锅炉蒸发量(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就是通过调节给水量,使得汽包水位在蒸汽负荷及给水流量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稳定状态。
图1-1 锅炉汽水系统图在给水流量及蒸汽负荷发生变化时,锅炉汽包水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分别对应的传递函数如下所示:(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的动态特性汽包和给水可以看做单容无自衡对象,当给水增加时,一方面会使得汽包水位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给水温度比汽包内饱和水的温度低,又会使得汽包中气泡减少,导致水位降低,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加上给水系统中省煤器等设备带来延迟,使得汽包水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
因此,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近似于一个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相串联的无自衡系统,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111()()(1)K H S G S W S s T s ==+ (1.1) (2)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在给水流量及炉膛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当蒸汽流量突然增加时,瞬间会导致汽包压力的降低,使得汽包内水的沸腾突然加剧,水中气泡迅速增加,将整个水位抬高;而当蒸汽流量突然减小时,汽包内压力会瞬间增加,使得水面下汽包的容积变小,出现水位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上述现象称为“虚假水位”。
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本次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独立完成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控制系统定义、分类、组成部分等方面;2.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包括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等建模方法,以及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3. 控制器设计:包括PID控制器、根轨迹法等常用控制器的设计方法;4. 系统优化与鲁棒性分析:包括最优化问题求解方法、鲁棒性分析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讲解;2.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课程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实验设计1. 实验一: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通过Simulink软件进行控制系统建模和仿真,让学生了解传递函数法和状态空间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 实验二:PID控制器设计通过实际电路进行PID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让学生了解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3. 实验三:根轨迹法控制器设计通过实际电路进行根轨迹法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让学生了解根轨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4. 实验四:最优化问题求解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最优化问题求解,让学生了解最优化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5. 实验五:鲁棒性分析通过实际电路进行鲁棒性分析,让学生了解鲁棒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六、课程评估1. 课堂表现(30%):包括听课专注度、积极参与度等方面;2. 课程作业(30%):包括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3. 课程设计(40%):包括课程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情况等方面。
七、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基于matlab的pid控制仿真课程设计

这篇文章是关于基于Matlab的PID控制仿真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PID控制的基本原理、Matlab的应用、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操作步骤。
文章采用客观正式的语气,结构合理,旨在解释基于Matlab的PID控制仿真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1. 简介PID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算法,由比例项(P)、积分项(I)和微分项(D)组成,可以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偏差来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Matlab是一种强大的数学建模与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尤其在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PID控制算法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偏差来调整控制器的输出。
具体来说,比例项根据偏差的大小直接调整输出,积分项根据偏差的积累情况调整输出,微分项根据偏差的变化速度调整输出。
三者综合起来,可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3. Matlab在PID控制中的应用Matlab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其中包括控制系统工具箱,可以方便地进行PID控制算法的设计、仿真和调试。
利用Matlab,可以快速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设计PID控制器,并进行系统的仿真和性能分析,为工程实践提供重要支持。
4.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基于Matlab的PID控制仿真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PID控制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掌握Matlab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 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1)理论学习:学生首先需要学习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和Matlab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Matlab的控制系统工具箱的基本使用方法等。
(2)案例分析: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PID控制实例,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仿真分析,了解PID控制算法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性能指标。
(3)课程设计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具体的控制对象,如温度控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等,利用Matlab建立其数学模型,设计PID控制器,并进行系统的仿真和性能分析。
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实验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数字仿真的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探究控制系统的特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包括:1.学习掌握MATLAB/Simulink数字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3.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控制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实验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共分为两个实验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项目一:PID控制器设计和数字仿真1.学习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PID控制器的建模和仿真;2.通过对比不同PID控制器的响应特性,分析影响控制性能的因素,并利用优化算法提高控制精度;3.选取不同的控制对象进行实验,以比较不同控制策略的效果,并讨论实际应用PID控制器的具体应用场景。
实验项目二:控制系统的网络化设计和远程控制实验1.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控制系统的网络化设计思想;2.利用网络资源和远程控制工具,实现对控制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观察系统的响应情况;3.分析网络化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并讨论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和资源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效率。
三、课程设计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并用MATLAB/Simulink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实现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和优化。
实验结果如下:实验项目一在PID控制器的设计和仿真实验中,学生选定一种控制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控制系统模型,并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
例如,在石油管道的温度控制系统中,学生需要确定适当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以满足系统的温度控制要求。
通过仿真实验,学生记录下控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并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
matlab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matlab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运用其进行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2. 学生能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
3. 学生能运用MATLAB软件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响应和稳态性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MATLAB软件构建控制系统的模型,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
2. 学生能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控制算法,如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等。
3. 学生能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认识到控制系统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控制理论基础知识,对MATLAB软件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概述: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控制系统概述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讲解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方程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 MATLAB软件操作基础:介绍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类型、矩阵运算、函数编写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MATLAB软件操作基础4.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响应和稳态性能。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5. 控制算法及其MATLAB实现:讲解常见控制算法,如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等,并通过MATLAB编程实现。
课程设计专家PID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

课程设计题目:专家PID控制系统仿真专家PID控制系统仿真摘要简单介绍了常规PID控制的优缺点和专家控制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专家PID控制的系统结构,针对传递函数数学模型设计控制器。
基于MATLAB的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应用实现,仿真和应用实现结果均表明,专家PID控制具有比常规PID更好的控制效果,且具有实现简单和专家规则容易获取的优点。
论文主要研究专家PID控制器的设计及应用,完成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专家PID控制和一般PID控制的原理。
(2)针对任务书给出的受控对象传递函数G(s)=523500/(s3+87.35s2+10470s) ,并且运用MATLAB实现了对两种PID控制器的设计及simulink仿真,且对两种PID控制器进行了比较。
(3)结果分析,总结。
仿真结果表明,专家PID控制采用多分段控制,其控制精度更好,且具有优越的抗扰性能。
关键词:专家PID,专家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Expert PID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Abstract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xpert control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structure of expert PID control system is introduced. Simulink simulation software based on MATLAB is implemented. The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t PID control has better control effect than the conventional PID,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easy to ge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t PID controller:(1) the principle of PID control and PID control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2) the controlled object transfer function G (s) =523500/ (s3+87.35s2+10470s), and the use of MATLAB to achieve the design and Simulink simulation of two kinds of PID controller, and the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PID controller.(3) result analysis, summary.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accuracy of the expert PID contro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Key words:Expert PID , MA TLAB, expert system, Simulink, sim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I 第一章引言 . (2)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第二章PID控制器综述 (3)2.1常规PID控制器概述 (3)2.2专家PID控制器 (4)第三章专家PID控制在MATLAB上的实现 (5)3.1简介 (5)3.2设计专家PID 控制器的实现方法 (5)3.3.专家PID控制器的S函数的M文件实现 (7)3.4专家PID控制器的simulink设计 (8)3.5专家PID控制和传统PID比较 (13)第四章结论 (14)4.1专家PID控制系统的优缺点及解决方案 (14)4.2最终陈述 (14)第一章引言近十几年,国内外对智能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十分活跃,智能控制技术发展迅速,如专家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现已成为工业过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前言计算机仿真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并结合一个实际的案例阐述如何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内容和步骤设计内容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的设计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建模:选择合适的控制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
2.系统分析:分析系统的稳态和暂态响应,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3.控制器设计:设计合适的控制器结构和参数,实现闭环控制。
4.系统仿真: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并分析仿真结果。
5.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进一步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设计步骤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的设计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系统建模掌握控制系统建模方法,能够从实际物理系统中抽象出控制对象、控制器等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
2.系统分析使用数学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稳态和暂态响应,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
包括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抗干扰性等。
3.控制器设计使用控制理论,设计合适的控制器结构和参数,实现闭环控制。
掌握 PID、根轨迹、频域等控制器设计方法,能够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4.系统仿真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和预测实际系统行为。
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仿真实验设计、仿真模型编写、仿真实验执行等。
5.实验验证在实验室、车间等实际环境中,利用实验设备和仪器对控制系统进行实验验证,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并通过实验优化控制器参数,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实例分析在本节中,我们将结合一个实际的案例,介绍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案例背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车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控制,通过红绿灯控制车辆的通行。
系统从入口指示车辆能否进入高速公路,在出口将车辆计数和收费。
由于车辆的流量较大,系统的控制效果受到影响,需要进行优化。
控制系统课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控制系统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2)掌握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分析方法;(3)理解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状态空间方法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2)能够运用传递函数法分析控制系统性能;(3)能够运用频率响应法设计控制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激发学生对控制系统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2.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和传递函数;3.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的频率响应法。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第二课时: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和传递函数;第三课时: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第四课时: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的频率响应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控制系统》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复习;2.参考书:提供相关控制系统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过程;4.实验设备: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提供所需的控制系统实验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通过Matlab仿真熟悉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及传递函数的构造;
3、掌握控制系统性能的根轨迹分析;
4、学会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设计要求
1、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画出原理框图。
(按给出的形式,自行构造数学模型,构造成1
个零点,三个极点的三阶系统,主导极点是一对共轭复根)
G(s)=10(s+2)/(s+1)(s2+2s+6)
2、构造系统传递函数,利用MATLAB绘画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分别得
到闭环和开环的零极点图)参考课本P149页例题4-30
clear;
num = [10,20];
den =[1 3 8 6];
pzmap(num,den)
3、利用MATLAB绘画根轨迹图,分析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
并估算超
调量=16.3%时的K值(计算得到)。
参考课本P149页例题4-31
clear
num=[10,20];
den=[1 3 8 6];
sys=tf(num,den);
rlocus(sys)
hold on
jjx(sys);
s=jjx(sys);
[k,Wcg]=imwk(sys)
set(findobj('marker','x'),'markersize',8,'linewidth',1.5,'Color','k'); set(findobj('marker','o'),'markersize',8,'linewidth',1.5,'Color','k'); function s=jjx(sys)
sys=tf(sys);
num=sys.num{1};
den=sys.den{1};
p=roots(den);
z=roots(num);
n=length(p);
m=length(z);
if n>m
s=(sum(p)-sum(z))/(n-m)
sd=[];
if nargout<1
for i=1:n-m
sd=[sd,s]
end
sysa=zpk([],sd,1);
hold on;
[r,k]=rlocus(sysa);
for i=1:n-m
plot(real(r(i,:)),imag(r(i,:)),'k:');
end
end
else
disp;
s=[];
end
function [k,wcg]=imwk(sys)
sys=tf(sys)
num=sys.num{1}
den=sys.den{1};
asys=allmargin(sys);
wcg=asys.GMFrequency;
k=asys. GainMargin;
4、编写M文件作出单位阶跃输入下的系统响应、分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
标;(以阶跃信号作为输入,利用函数得到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求出对应的性能指标,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稳态误差(计算得到))参考自控课本P105页例题3-22
clear
num=[10,20];
den=conv([1 0],[1 2 6]);
sys=tf(num,den);
sys = feedback(sys,1);
[y,t] = step(sys);
plot(t,y)
ytr=find(y>=1)
rise_time=t(ytr(1))
[ymax,tp]=max(y);
peak_time=t(tp)
max_overshoot=ymax-1
s=length(t);
while y(s)>0.98 & y(s)<1.02
s=s-1;
end
setting_time=t(s+1)
plot(t,y,'k',t,ones(length(t),1),'k-.')
axis([0 10 0 2.2])
title('Plot of Unit-Step Response Curves','Position',[5 2.22],'FontSize',8)
xlabel('Time(sec)','Position',[9.8 -0.15],'FontSize',8) ylabel('Response','Position',[-0.25 1],'FontSize',8)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分数:
2011年月日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一、目录(小四,宋体)
二、内容
1、设计任务目的(黑体,三号)
内容为小四,宋体
2、设计题目及要求(黑体,三号)
内容为小四,宋体;内容包括程序、仿真结果图及相关计算过程。
三、总结(黑体,三号)
包括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对本次课程设计的认识等内容。
(内容为小四,宋体)
四、参考文献(黑体,三号)
内容为小四,宋体
五、致谢(黑体,三号)
内容为小四,宋体
注:1、所有段落行距为1.5倍间距,所有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2、提交的内容有(1)设计报告书(2)所有电子版的M文件,每人一个文档以班级为单位上交。
文章中图的格式:要居中放置
图4-1 直方图法(楷体,五号)
表格的格式:要居中放置表中内容为(宋体、五号)
表2-1标准遗传算法、进化规划、进化策略的异同点(楷体、五号)比较点标准遗传算法进化规划进化策略个体编码形式二进制实数浮点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