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评分及处理原则

合集下载

疼痛评分标准及处理原则

疼痛评分标准及处理原则

疼痛评分标准及处理原则
疼痛评分标准及处理原则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影响。

因此,对疼痛的评估和处理非常重要。

下面是疼痛评分标准及处理原则:
疼痛评估:
1. 疼痛评估工具:医师可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疼痛强度量表、面部疼痛评估量表等。

2. 疼痛强度:疼痛强度可用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估,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严重的疼痛。

3. 疼痛质量:疼痛质量是指疼痛的感觉类型,如刺痛、胀痛、隐痛等,对评估疼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案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疼痛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是指疼痛发生到缓解所需的时间,对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疼痛处理原则:
1. 多学科联合治疗:医师应与疼痛科、康复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合作,制定个性化的疼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给予药物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疼痛,医师可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剂、抗抑郁药等。

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疼痛质量,合理选用药物。

3. 应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包括冷热敷、电疗、按摩等,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等,缓解疼痛。

4.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消除焦虑,从而减轻疼痛。

5.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的疼痛病因,如肿瘤等,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总之,疼痛评估和治疗应是个性化的、综合的、规范的,应针对患者的疼痛类型、强度、持续时间等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疼痛管理效果。

疼痛评分及处理原则

疼痛评分及处理原则

疼痛评分及处理原则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疼痛评估频率标准:
(1)入院4小时内完成评估;目的:筛选疼痛人群
(2)轻度疼痛(1-3分): 每日常规评估1次;
(3)中度疼痛(4~6分):至少每日评估2次
(4)重度疼痛(≥7分): 通知医生,需要护理措施和记录,且
q4h评估至<4分。

实时评估:(1)当患者报告疼痛,或出现新的疼痛时进行评估;(2)镇痛治疗方案更改后;(3)给予疼痛干预治疗后,追踪评估,如:非消化道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30min(皮下30分);口服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1h。

如果疼痛评估结果理想,恢复常规评估。

遵循“评估-干预-再评估”循环,直至达到疼痛<4分。

(4)当患者正常入睡时,不需要进行疼痛评估。

疼痛的阶梯治疗: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非阿片类加减辅助止痛药(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吗啡、杜冷丁)。

疼痛监测与处理制度

疼痛监测与处理制度

疼痛监测与处理制度1. 前言为了保障患者的疾病治疗和病愈过程中舒适的体验,实现疾病治疗过程的人性化管理,本医院特订立疼痛监测与处理制度,确保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疼痛管理。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部门及临床岗位,全部医务人员都应严格遵守。

2. 疼痛评估与记录2.1 全部患者来院后,医务人员应在开展疾病治疗前,进行疼痛评估。

常用评估工具包含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数字减法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等。

依据医院标准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疼痛水平进行客观记录。

2.2 疼痛评估结果应认真记录于患者病历中,并在患者每次就诊时进行更新。

2.3 对于无法自行表达疼痛感受的患者,医务人员应通过察看其面部神色、身体语言和生理指标等方式评估疼痛程度,并及时记录。

3. 疼痛处理原则3.1 医院将疼痛管理纳入全员培训内容,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应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疼痛,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

3.2 基于疼痛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依据以下原则进行疼痛处理:—对于轻度疼痛,首选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冷热敷、推拿、放松训练等。

—对于中度疼痛,可以选择口服非处方药物进行疼痛缓解,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对于重度疼痛,应及时使用强效镇痛药物进行疼痛缓解,如阿片类药物、硝酸甘油等。

3.3 疼痛处理中,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疼痛感受和药物副作用的风险进行适度调整,并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4 医务人员应随时关注疼痛情形的变动,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和调整疼痛处理方案。

4. 多而杂疼痛处理机制4.1 对于存在特殊情况或多而杂疼痛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形成多学科协作机制,通过内科、外科、疼痛科、病愈科等专科的共同关注和处理,订立个性化的多而杂疼痛处理方案。

4.2 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认真了解患者的疼痛特点和影响因素,依据患者的需求和合理期望,共同订立、调整和评估疼痛处理方案。

疼痛评估原则

疼痛评估原则

疼痛评估原则
疼痛评估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个疼痛评估的原则。

第一,疼痛评估应是全面的。

疼痛的评估应该包括疼痛的程度、类型、时间、部位、性质以及患者行动、情绪、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影响。

只有通过全面的评估,才能对疼痛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二,疼痛评估应是客观的。

客观的疼痛评估是指根据患者的自述和观察,结合相关的医学知识和评估工具来进行评估。

疼痛的客观评估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第三,疼痛评估应是系统的。

系统的疼痛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进行评估,包括询问疼痛的特点、进行观察和体征检查、使用疼痛评估工具等。

通过系统的评估,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第四,疼痛评估应是个体化的。

个体化的疼痛评估是指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的病因、生理和心理特点等。

不同患者的疼痛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第五,疼痛评估应是动态的。

疼痛的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者的疼痛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治疗和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因此,疼痛评估应该是连续的、定期的,并对疼痛的
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总之,疼痛评估是一项综合性、客观性、系统性、个体化和动态的工作,只有充分理解和应用疼痛评估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疼痛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疼痛管理制度

患者疼痛管理制度

患者疼痛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患者疼痛管理工作,提高患者疼痛掌控的质量和水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准则,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全部在院患者,包含住院患者、门诊患者以及病房外来就诊患者。

第三条基本原则患者疼痛管理工作必需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 敬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充分敬重患者的知情同意。

2. 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整体疼痛感受。

3. 采取科学、合理和安全的疼痛管理措施,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疼痛缓解。

第二章疼痛评估第四条评估方法医院将采用多种疼痛评估方法,包含: 1. 患者自发疼痛评估:通过问询患者自身的疼痛感受和程度进行评估。

2. 察看评估:通过察看患者的神色、动作、体位和呼吸等变动来评估疼痛程度。

3. 采用标准化疼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第五条评估时间和频率患者的疼痛评估应在以下情况下进行: 1. 患者入院时进行初步评估。

2. 疼痛发作或加重时进行再评估。

3. 每日病程记录中进行评估。

第六条疼痛评估记录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记录系统,记录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三章疼痛治疗第七条多学科合作医院将建立多学科疼痛管理团队,包含麻醉科、疼痛科、护理科、心理科等。

第八条疼痛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疼痛类型和程度,医院将采用多种疼痛治疗方法,包含:1. 药物治疗:包含非处方药、处方药和麻醉药物等。

2. 物理治疗:包含热敷、冷敷、理疗等。

3. 心理治疗:包含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等。

4. 介入治疗:包含神经停滞、神经调控等。

第九条药物管理医院将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具体要求包含: 1. 开展药物治疗前,医务人员需认真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其他临床信息。

2. 选择和使用药物需符合相关规定,并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等。

3. 应依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监测。

第十条常规治疗和特殊治疗医院将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订立相应的常规治疗和特殊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优化。

护士在疼痛评估和管理中的责任

护士在疼痛评估和管理中的责任

护士在疼痛评估和管理中的责任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评估和管理是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职责之一。

护士在疼痛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准确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类型,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干预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护士在疼痛评估和管理中的责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一、有效的疼痛评估疼痛评估是精确判断患者疼痛程度和类型的关键步骤。

护士在疼痛评估中负有重要责任,需要细致地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疼痛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客观观察和测量。

这其中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1. 主观评估: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询问疼痛的起始时间、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可能诱因等因素。

此外,护士还应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这对于确定合适的疼痛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2. 客观评估:除了主观评估,护士还需要进行客观体征的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体位,以及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测量。

这些都可以为疼痛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疼痛量表:疼痛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通过患者自己的主观评分来反映疼痛的程度。

常用的疼痛量表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面部表情量表(FPS)、数字评分法(NRS)等。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能力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疼痛量表进行评估。

二、综合干预策略护士应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方案。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非药物干预: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条件,护士可以采取不同的非药物干预策略,如冷热敷、按摩、放松技巧、音乐治疗等。

这些干预措施可以有效舒缓疼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2. 药物管理:在一些情况下,药物是必要的疼痛管理手段。

护士应根据临床指南和医嘱,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在给予药物治疗时,护士需要确保正确的给药途径、剂量和时机,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3. 病情监测:疼痛评估和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并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通过不断的病情监测,护士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关心。

三阶梯止痛原则

三阶梯止痛原则

疼痛的病因治疗
手术
对于某些疼痛,如肿瘤压 迫神经或关节疾病,手术 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慢性疼痛,如关 节炎或神经痛,药物治疗 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物理治疗
如热疗、冷敷、按摩等, 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04
特殊情况处理
儿童和老年人的疼痛治疗
儿童和老年人是疼痛治疗的特殊人群,需要特别关注。对于儿童,应选择适合其生长发育的 药物和剂量,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对于老年人,应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的特点,选择 副作用小的药物,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三阶梯止痛原则
目录
• 阶梯一:轻度疼痛 • 阶梯二:中度疼痛 • 阶梯三:重度疼痛 • 特殊情况处理 • 三阶梯止痛原则的注意事项
01
阶梯一:轻度疼痛
非处方止痛药
总结词
非处方止痛药是轻度疼痛的首选治疗 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详细描述
轻度疼痛时,患者可自行在药店购买 非处方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等,这些药物能够快速缓解轻度疼痛 ,如头痛、关节痛等。
辅助药物
总结词
辅助药物可以增强非处方止痛药的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
详细描述
在轻度疼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配合使用辅助药物,如抗 焦虑药、抗抑郁药等,以缓解疼痛带来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
自我调节与认知行为疗法
总结词
自我调节和认知行为疗法是轻度疼痛治疗的辅助手段,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和 控制疼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弱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 过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达到 缓解疼痛的目的。
使用弱阿片类药物时,需要注 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机,避 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

疼痛管理制度

疼痛管理制度

疼痛管理制度1.目的疼痛是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其对疾病的转归有直接重大的影响,很多是可以控制的。

建立疼痛处置管理制度目的是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使患者疼痛得到及时的评估和有效的治疗。

2.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全院医护人员和来院就诊的所有患者。

3.政策:患者享有获得有关疼痛和止痛方法的信息和控制疼痛的权利,医护人员必须对所有门诊、急诊就诊患者和住院病人进行疼痛筛查、评估与治疗。

4.流程4.1 疼痛处理原则:4.1.1充分认识病人拥有适当的疼痛评估及处理的权利。

4.1.2关于疼痛治疗的计划及其相关的活动都能让病人有适当的了解。

4.1.3根据不同病人的需求,给予个别化的处理。

4.1.4在进行有创检查及手术前,告知病人有疼痛并讨论疼痛的预防治疗。

4.1.5根据病人不同的个性、种族、文化提供适当的疼痛教育。

4.1.6与病人共同合作达到疼痛缓解的目标。

4.1.7提供病人在出院之后,在家中也能得到适当的疼痛处理。

4.1.8监测病人疼痛处理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得到有效的处理。

4.2本院病人相关疼痛的权利:4.2.1获得有关疼痛和止痛方法的信息;4.2.2医护人员要对疼痛进行预防和控制;4.2.3对疼痛主诉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4.2.4本院有专业团队对于病人困难处置的疼痛提供会诊与适当处置;其疼痛评估与处理步骤如(附件1)所示。

4.2.5本院医护团队相信患者的疼痛主诉。

4.3本院病人相关疼痛的义务:4.3.1与医疗人员共同讨论疼痛处理计划。

4.3.2当疼痛发生时,主动告知相关的医疗人员。

4.3.3协助医疗人员评估疼痛的严重度。

4.3.4当疼痛无法缓解时,主动告知医护人员。

4.3.5对疼痛治疗的药物有所疑虑时,能够主动告知相关的医疗人员。

4.4 疼痛的筛查:4.4.1所有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患者均需得到疼痛的筛查。

4.4.2疼痛的筛查由该患者的接诊医师在门诊、急诊电子病历中记录。

4.4.3凡筛查确定为有疼痛存在者由接诊医师进行疼痛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评估频率标准:
(1)入院4小时内完成评估;目的:筛选疼痛人群
(2)轻度疼痛(1-3分): 每日常规评估1次;
(3)中度疼痛(4~6分):至少每日评估2次
(4)重度疼痛(≥7分): 通知医生,需要护理措施和记录,且q4h 评估至<4分。

实时评估:(1)当患者报告疼痛,或出现新的疼痛时进行评估;(2)镇痛治疗方案更改后;(3)给予疼痛干预治疗后,追踪评估,如:非消化道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30min(皮下30分);口服途径给予镇痛药物后1h。

如果疼痛评估结果理想,恢复常规评估。

遵循“评估-干预-再评估”循环,直至达到疼痛<4分。

(4)当患者正常入睡时,不需要进行疼痛评估。

疼痛的阶梯治疗: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非阿片类加减辅助止痛药(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吗啡、杜冷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