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溶气气浮设计资料
加压溶气气浮

加压溶气气浮工艺基本原理:气浮处理法就是向废水中通人空气,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一气、水、颗粒(油)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或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废水的目的。
影响因素以及设计要点:气压;在加压条件下,空气溶解度大,溶入的气体经急聚减压,释放出大量尺寸微细、粒度均匀、密集稳定的微气泡。
微气泡的直径大小和数量;溶气方式的选择;溶气方式可分为水泵吸水管吸气溶气方式、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空气饱和设备的选择;在一定压力下将空气溶解于水中已提供废水处理所需要的溶气水。
溶气水的减压释放设备;其作用是将压力溶气水减压后迅速将溶于水中的空气以极细小的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结构与构造:加压泵原水进入气浮池,加压泵将空气压缩至压力溶气罐。
特点及适用范围:1、加压条件下,空气溶解度大,释放出微气泡均匀,稳定,对液体扰动小。
2、工艺设备及过程比较简单,安装维修方便。
特别是处理水部分回流方式,处理效果显著且稳定,并能较大地节省能量。
本工艺适用于粒度细小,密度小于或接近于水的固体与水进行分离,去除乳化油,进行污泥的浓缩。
操作:1. 压机使罐内压力至0.3MPa;2. 打开水泵是压力水进入溶气罐。
3. 待溶气罐中水位至罐中上部时缓慢打开容器罐下部的排水阀门,使出水量与进水量相当。
4. 废水进入气浮池。
空压机使用:1、加入空压机油制游标至刻度线中央。
2、盖上游标,拉起气压自动开关。
3、空压机设有气压机自动控制装置,控制范围为0.35~0.8MPa。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说明书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固液分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水处理方法。
气浮法即是一种常用于分离水和废水中比重小于或接近于1、难以通过自然重力沉淀的方法去除的细小悬浮颗粒及胶体颗粒的固液分离方法。
例如,天然水中藻类及胶体颗粒的去除,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中短纤维及石油微粒的去除等。
有时还用于去除水和废水中溶解性的污染物质,如表面活性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
由于悬浮颗粒的性质和浓度,微气泡的数量和尺寸等多种因素对气浮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气浮处理工艺系统的设计运行参数常需通过试验来确定。
一、实验目的通过气浮实验,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 深化对加压溶气气浮工艺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组成,运行过程及其操作和控制要点,溶气水释放的表现特征及浮渣的形成的理解;(2)加深对悬浮颗粒浓度、操作压力、气固比与澄清效果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目前以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工艺应用最为广泛。
进行气浮时,用水泵将污水抽送至压力为2~4个大气压的溶气罐中,同时通过负压带入空气。
空气在罐内溶解于加压的经处理后的回流水中,然后使经过溶气的水(溶气水)通过减压阀(或释放器)进入气浮池,此时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溶解于加压的清水或经处理后的回流水中的空气便以微气泡的形式从水中释放出来.微细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附浊于经投药混凝后形成的悬浮(絮体)颗粒上,使颗粒的密度减小,上浮到气浮池的表面与水分离,而使杂质从水中得以去除。
由斯托克斯(Stokes)公式V=g(ρ水一ρ颗粒)d2/(18μ)可知,粘附于悬浮颗粒上的气泡越多,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ρ水—ρ颗粒)就越大,颗粒的上升速度就越快,从而固液分离的效果也越好。
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越高,气浮时所需要的微细气泡量越多,通常以气固比(A/S)表示单位重量悬浮颗粒所需要的空气量。
气固比(A/S)与操作压力、悬浮固体的浓度及其性质等有关。
对活性污泥进行气浮处理时,A/S通常在0.005~0.6之间,变化范围较大。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气浮静水方法的原理。
2. 了解气浮工艺流程及运行操作。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4. 探讨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加压溶气气浮法(Pressure Dissolved-Air Flotation,简称PD-AF)是一种固-液或液-液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在加压条件下,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通过加压泵将空气注入水中,形成过饱和的溶气水。
当溶气水进入气浮池后,压力骤然降低,溶解的空气迅速释放,形成大量微细气泡。
这些气泡附着在悬浮颗粒表面,使颗粒密度减小,从而上浮到水面,实现固液分离。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装置:加压泵、溶气罐、气浮池、空气压缩机、流量计、温度计、pH计等。
2. 实验材料:废水、絮凝剂、加压泵、溶气罐、气浮池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废水样品加入气浮池中,加入适量的絮凝剂,搅拌均匀。
2. 启动加压泵,将空气注入溶气罐中,形成过饱和的溶气水。
3. 将溶气水通过释放器进入气浮池,调节气浮池中的压力,使气泡释放。
4. 观察气泡的形成和悬浮颗粒的上浮情况。
5. 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如气泡直径、上浮速度、表面负荷等。
6.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泡直径:实验结果表明,加压溶气气浮法产生的气泡直径在10-100μm之间,符合实验要求。
2. 上浮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悬浮颗粒在上浮过程中,上浮速度与气泡直径、表面负荷等因素有关。
随着气泡直径的减小和表面负荷的增加,上浮速度逐渐提高。
3. 表面负荷:实验结果表明,表面负荷与气泡直径、上浮速度等因素有关。
当表面负荷过大时,气泡容易聚集成团,影响上浮效果。
4. 废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加压溶气气浮法对废水中的悬浮颗粒、乳化油等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六、结论1. 加压溶气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或液-液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溶气气浮设计要点

溶气气浮设计要点溶气气浮设计要点用途:气浮法净水新工艺及机理是七十年代同济大学的科研成果,已列为国家城建总局科研项目,该机是多种废水固液分离,达到净化的理想设备。
1、电镀废水中含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混合废水,Cr+6、Cu+2、Fe+3、Zn+2等。
去除率均在90%以上,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总含量不超过50%毫克/升。
2、造纸白水的纸浆纤维回收利用,回收率可达90%,COD去除80%,经处理后的水,可循环回用,节省工业用水。
3、印染、漂染、毛纺废水的处理、色度去除率可达70-90%,COD去除55-88%,BOD去除50%。
4、制革废水的大量有机杂质去除,COD去除率60-70%,悬浮固体去除率80-90%。
5、对屠宰废水的大量有机杂质去除,COD去除率65-80%,悬浮固体去除率80-90%。
6、各类含油废水分离(包括乳化油、植物油),炼油废水的油脂可降至10以下。
7、对化工废水如颜料油漆等,COD去除率60-70%,橡胶废水处理,COD去除率70-80%。
8、对大池淋浴水浊度稳定在10度以下,水中的细菌、大肠菌有较大的幅度的下降。
9、生活饮用水及工业用水的浊度可净化到5度以下,同时对色度耗氧量降低有较好的效果。
二、原理与特征气浮法净水是在高压情况下,使水溶入大量的气体为工作液体,在骤然减压时,释放出无数微细气泡与经过混和反应后的水中杂质粘附在一起,使其絮体的比重小于1,从而浮于液面之上,形成泡沫(即气、水、颗粒)三相混合体,从而使污染物质得到以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效果。
加入混凝剂的废水和溶气罐高压输出的溶气水同时在气浮池内反应凝聚,从原始胶体凝聚成絮凝体的过程就是该机的工作过程,整个反应原理为药剂扩散、混凝水解、杂质胶体稳胶体聚集,微絮粒碰聚,使胶体颗粒径从0.001微粒凝聚成2毫米絮凝体迅速上浮,沉渣用刮渣机定时刮排,经过反应浮后的排放从集水槽内自动流出。
该机是经过许多高等院校,上海同济的多次总结修改后的第三代新产品,已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压力溶气气浮系统的设计共页文档课件 (一)

压力溶气气浮系统的设计共页文档课件 (一)压力溶气气浮系统是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技术,它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中难以处理的悬浮物质、沉积物及其他污染源。
本文将介绍压力溶气气浮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工作原理。
一、设计方案1.基本原理压力溶气气浮系统采用空气压力将水中气体和固体颗粒溶解,进而快速释放出来,形成大量的气泡,从而使悬浮物质、污染物质和沉积物质抬升到水面,并被集中到水面上进行排放。
设计方案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系统容量、设备尺寸、控制方式、排放标准等因素,用最优的技术和材料组成一个合理的系统,实现水质的目标排放。
2.系统结构压力溶气气浮系统主要包括溶气器、气浮池、隔油器、污泥收集器、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溶气器是气浮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它负责将空气与水混合,经过高压罐压缩后喷出溶解的气体,实现气泡的生成。
3.设计参数压力溶气气浮系统的设计参数包括水质处理流量、气泡发生器订购数量、压力罐体积、气泡尺寸、气泡产生频率、水力停留时间等。
根据压力溶气气浮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和需求来选择相应的设计参数,以保证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工作原理1.水质处理当水经过压力溶气器时,经过气密的装置形成了众多的细小气泡,将难以处理的悬浮物质、沉积物等粒子浮到水面上,形成一个密集的污染物层。
2.气泡产生在气泡发生器内,由压缩机压缩后的空气与水进行混合,形成气泡。
这些气泡由于密度小、体积大,能够吸附目标污染物和颗粒,使其由浅到深、由大到小逐渐聚集到水面。
3.沉积分离污染物经过气泡发生器后,浮在水面上形成泡沫,在气浮池内形成压缩气体层,使其随气体升降进一步沉积、浮出。
隔油器将油水分离,污泥收集器收集气泡和沉积物质,再通过污泥管道进行排放。
综上所述,压力溶气气浮系统是一种高效处理水质的先进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参数和改进工作原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压力溶气气浮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处理水质的能力,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报告[8篇]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报告[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20a53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6.png)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报告[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加压溶气气浮实验报告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加压溶气气浮实验4.10.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的具体如下:(1)掌握气浮静水方法的原理。
(2)了解气浮工艺流程及运行操作4.10.2 实验原理气浮法是固—液或液—液分离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某种方式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使其与废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粘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水面,进行固—液或液—液分离。
气浮法按水中气泡产生的方法可分为布气气浮法、溶气气浮法和电解气浮法等3种。
由于布气气浮法一般气泡正经较大,气浮效果较差,而电解气浮直径虽不大但耗电较大,因此在目前应用气浮法的工程中,溶气气浮法最多。
根据气泡析出时所处压力不同,溶气气浮又可分为:加压溶气气浮和容器真空气浮2种类型。
前者,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再使压力降至常压,把溶解的过饱和空气以微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后置是空气在常压或加压条件下溶入水中,而在负压条件下析出。
加压溶气气浮是国内外最常用的一种气浮方法,是含乳化油废水的处理不可缺少的工艺之一。
加压溶气气浮工艺由空气饱和设备、空气释放设备和起伏池等组成。
其基本工艺流程有全溶气流程、部分溶气流程和回流加压溶气流程3种,如图4—22,图4—23和图4—24所示。
4.10.3 实验材料及设备所需实验材料及设备如下:(1)加压溶气气浮池模型一套,见图4—25;(2)空压机;(3)加压泵;(4)流量计;(5)止回阀、减压阀;(6)水箱;(7)混凝剂[Al2 S O4 3;(8)分析废水出水的各种仪器;(9)化学药品。
4.10.4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首先检查气浮实验装置各部分是否正确连接。
(2)往回流加压水箱与其父池中注水,至有效水深的90%高毒。
(3)将含乳化油或其他悬浮物的废水加到废水配水相中,并投Al2 S O4 3等混凝剂后搅拌混合,投加Al2 S O4 3量为50~60mg/L.(4)先开动空压机加压,必须加压至3kg/cm2左右,最好不低于33kg/cm2。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

3.3加压溶气气浮单元设计计算本厂采用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法,它是将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入水中,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水中的空气呈微小气泡析出,黏附废水中的悬浮物,一起上浮到水面进行固液分离使悬浮物被去除的技术,气浮法去除SS效率为E g=85%,产生污泥含水率P g=96%。
以下是气浮池的计算过程:3.3.1设计条件水量Q=480m3/d=0.005556m3/s,SS=800mg/L,气浮区水平流速=5mm/s,絮体上浮速度u=2.5mm/s,溶气水回流比R=20%,水温T=20℃,废水溶气罐内停留时间t d=4min,气浮池内接触时间t C=6min,分离室内停留时间t S=30min。
3.3.2气浮—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确定气固比a、回流水量Q R式中A——减压至常压时释放的空气量,g/d;S——悬浮固体干重,g/d;——空气密度,g/L;C S——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大气压时的空气溶解度,mL/L;p——溶气罐压力(绝对压力);f——加压溶气系统溶气效率;Q r——加压溶气用水量,m3/d;查表得=1.164g/L,C S=18.7mL/L,P=0.2MPa,f=0.85,所以回流水量Q R=480×20%=96m3/d(2)接触区容积(3)分离区容积(4)气浮池有效水深(5)分离区面积A S和长度L S分离区池宽B S=4.0m,则分离区的长度(6)接触区面积A C和长度L C(7)浮选池进水管:D i=100mm,u=0.5m/s;出水管D o=100mm。
(8)集水管小孔面积S,取小孔流速=0.8m/s,则取小孔直径D k=0.015m,则孔数(9)浮渣槽宽度L b取0.5m。
3.3.3溶气罐的设计(1)溶气罐的容积(2)溶气罐直径,取过流密度=2000m3/(m2·d),则(3)溶气罐高度h式中h1——灌顶、罐底封头高度,m;h2——布水区高度,m;h3——贮水区高度,m;h4——填料层高度,m。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3.3加压溶气气浮单元设计计算本厂采用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法,它是将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入水中,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水中的空气呈微小气泡析出,黏附废水中的悬浮物,一起上浮到水面进行固液分离使悬浮物被去除的技术,气浮法去除SS效率为E g=85%,产生污泥含水率P g=96%。
以下是气浮池的计算过程:3.3.1设计条件水量Q=480m3/d=0.005556m3/s,SS=800mg/L,气浮区水平流速ν=5mm/s,絮体上浮速度u=2.5mm/s,溶气水回流比R=20%,水温T=20℃,废水溶气罐内停留时间t d=4min,气浮池内接触时间t C=6min,分离室内停留时间t S=30min。
3.3.2气浮—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确定气固比a、回流水量Q R一式中A——减压至常压时释放的空气量,g/d;S——悬浮固体干重,g/d;——空气密度,g/L;C S——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大气压时的空气溶解度,mL/L;p——溶气罐压力(绝对压力);f——加压溶气系统溶气效率;Q r——加压溶气用水量,m3/d;查表得=1.164g/L,C S=18.7mL/L,P=0.2MPa,f=0.85,所以一回流水量Q R=480×20%=96m3/d(2)接触区容积()()(3)分离区容积()()(4)气浮池有效水深(5)分离区面积A S和长度L S分离区池宽B S=4.0m,则分离区的长度(6)接触区面积A C和长度L C(7)浮选池进水管:D i=100mm,u=0.5m/s;出水管D o=100mm。
(8)集水管小孔面积S,取小孔流速ν=0.8m/s,则取小孔直径D k=0.015m,则孔数个(9)浮渣槽宽度L b取0.5m。
3.3.3溶气罐的设计(1)溶气罐的容积(2)溶气罐直径,取过流密度I=2000m3/(m2·d),则I(3)溶气罐高度h式中h1——灌顶、罐底封头高度,m;h2——布水区高度,m;h3——贮水区高度,m;h4——填料层高度,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的设计
(一)设计内容
1.溶气方式的选择
——溶气方式可分为水泵吸水管吸气溶气方式、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和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1)水泵吸水管吸气溶气方式
——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水泵吸水管内的负压作用,在吸水管上开一小孔,空气经气量调节和计量设备被吸人,并在水泵叶轮高速搅动形成气水混合体后送人溶气罐;另一种型式是在水泵压水管上接一支管,支管上安装一射流器,支管中的压力水通过射流器时把空气吸人并送人吸水管,再经水泵送人溶气罐。
——水泵吸水管吸气溶气方式示意图
(2)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
——利用在水泵压水管上安装的射流器抽吸空气。
——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示意图
(3)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目前常用方法,该方法溶解的空气由空压机供给,压力水可以分别进入溶气罐,也有将压缩空气管接在水泵压水管上一起进入溶气罐的。
——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示意图:
2.空气饱和设备的选择
——空气饱和设备一般由加压水泵、溶气罐、空气供给设备及液位自动控制设备等组成。
(1)加压泵:用来供给一定数量的水量。
(2)溶气罐:用来实施水和空气的充分接触,加速空气的溶解。
3.溶气水的减压释放设备
——作用:是将压力溶气水减压后迅速将溶于水中的空气以极为细小的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类型:减压阀和释放器
4.气浮池
(1)平流式气浮池
——目前应用最多,废水从池下部进人气浮接触区,保证气泡与废水有一定的接触时间,废水经隔板进人气浮分离区进行分离后,从池底集水管排出。
浮在水面上的浮渣用刮渣设备刮人集渣槽后排出。
——示意图ct13-2-13
(2)竖流式气浮池
——接触区在池中央,水流向四周扩散,废水经分离后,从池底集水管排出。
浮在水面上的浮渣用刮渣设备刮人集渣槽后排出。
——示意图ct13-2-14
(3)组合式一体化气浮池
——有反应——气浮、反应——气浮——沉淀和反应——气浮——过滤一体化气浮设备,
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