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库坝区渗漏问题

合集下载

试论大坝的渗漏问题与处理措施

试论大坝的渗漏问题与处理措施

试论大坝的渗漏问题与处理措施发表时间:2016-10-14T11:00:10.693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第7期作者:黄建军[导读] 根据通过现场勘察和结合水库修建情况、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查准渗漏成因和类型,对水库不同类型的渗漏进行不同的整治方案。

广西元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小型水库大坝绝大部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渗透。

本文对小型大坝坝基产生渗漏的原因进行论述,对除险加固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比选提出了大坝防渗处理方案。

【关键词】大坝渗漏;原因分析;施工工艺;处理措施前言水库是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设施,在建设水库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正是因为历史悠久,导致现有的许多水库都出现了病险问题,尤其是坝基的渗漏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水库坝基的防渗漏处理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1.造成水库异常渗漏无非有以下几种原因1.1施工质量差大坝施工质量差水库修建时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的制约,采用发动受益区、乡、村,组群众投工投劳兴建的,管理人员知识水平、管理水平低等,施工过程中的作业面之间衔接不好,土料铺填厚度和土料掺合不均,碾压不密实,致使坝体的孔隙率较大,碾压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1.2 材料的缺陷混凝土是水泥、砂、石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搅拌、成型、养护制得。

在水利工程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经常出现裂缝,裂缝是水利工程危害的常见现象之一,裂缝可使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材料腐蚀,减少钢筋的使用寿命,甚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

2.水库异常渗漏的处理措施根据通过现场勘察和结合水库修建情况、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查准渗漏成因和类型,对水库不同类型的渗漏进行不同的整治方案。

由于大坝筑坝材料不满足规范要求和大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渗漏可通过钻孔对大坝坝体进行勘察,室内土工试验查明坝体填筑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同时对坝基基岩进行压水试验,查明基岩渗漏带范围,根据基岩渗漏带厚度采取帷幕灌浆、土坝灌浆或土工膜防渗的方式进行整治。

我区水库土坝渗漏几种处理措施

我区水库土坝渗漏几种处理措施

我区水库土坝渗漏几种处理措施
我区水库土坝渗漏的几种处理措施摘要:土坝是土料堆积而成,具有一定的透水性的堤坝。

因此水库蓄水以后总会有较小的裂缝或渗漏,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如果裂缝过宽或者渗漏量过大,坝坡出现台水散浸就会直接危及大坝安全。

因此,对土坝裂缝、渗漏必须引起注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关键词:小型水库;土坝渗漏;治理
一、土坝渗漏的类型与原因
1.坝体渗漏。

一是筑坝土料差,如含有杂质,透水性大等,施工时碾压不密实;二是坝身单簿导致渗径过短;三是坝下排水体堵塞失效或根本未设排水体;四是坝下原封堵漏洞漏水;五是白蚁在坝体内筑巢产生危害。

2.坝基渗漏。

坝基表层为厚度不大的弱透水层,下层为强透水层,没有采取必要的排水减压措施,形成管涌和流土石方;粘土铺盖暴露出水面,受到日晒而开裂,致使铺盖有效长度缩短,坝基渗透坡降增大,渗流出逸处形成管涌或流土;排水沟、减压井和其它设备被淤塞,失去排水减压作用,致使下游出现沼泽化,甚至形成管涌。

3.接触渗漏。

土坝坝基未进行彻底清理;坝与地基接触面未做接合槽或结合槽尺寸过小;土坝与两岸连接处岸过陡,清基不彻底;防渗设备与基岩连接时未做截水墙;土坝与混凝土建筑物连接处未设防渗刺墙与防渗刺墙长度不足;坝下涵管未设截水环或截水环高度不足等。

《库坝区渗漏问题》课件

《库坝区渗漏问题》课件
《库坝区渗漏问题》PPT课件
• 库坝区渗漏问题概述 • 库坝区渗漏问题的原因分析 • 库坝区渗漏问题的检测与评估 • 库坝区渗漏问题的治理措施 • 库坝区渗漏问题的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库坝区渗漏问题概述
库坝区渗漏问题的定义
定义
库坝区渗漏问题是指在水利工程中,由于库坝区结构或材料缺陷、地质条件不 良等原因,导致库水通过非正常途径向下游或周边地区渗漏的现象。
,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渗漏。
评估方法
01
02
03
04
经验评估法
根据经验判断渗漏的可能性及 严重程度,如根据库坝区的地
质、水文条件等。
数值模拟法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库坝 区的模型,通过模拟计算,评 估渗漏的风险及影响范围。
现场试验法
在库坝区进行现场试验,如压 水试验、注水试验等,获取渗
漏的相关参数。
综合评估法
植被护坡与生态恢复
对老旧或存在隐患的坝体进行加固或修复 ,提高坝体的抗渗性能。
在库岸和坝体周围种植耐水性强的植物, 恢复生态,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土壤的抗 渗性。
控制措施
快速应急响应
一旦发现渗漏,立即启 动应急预案,控制水源
,减小渗漏的危害。
注浆堵漏
利用高分子材料进行注 浆,填充坝体内部的裂 缝和孔洞,达到止水效
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检测与评估流程
进行检测工作
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进行实地 检测,获取相关数据。
进行评估工作
根据评估方法的要求进行评估 ,得出评估结论。
制定检测与评估计划
明确检测与评估的目标、范围 、时间等要求。
数据处理与分析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防治方法水库大坝渗漏是水利工程较为常见的问题,类型众多,状态多样,成因复杂,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防治。

本文分析了大坝渗漏原因,介绍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标签:水库大坝;渗漏原因;防治小型水库是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城镇供水、防洪为一体的综合性效益的水利工程。

坝体作为水库运行和防洪抗汛的主要水工建筑,长时间运行使用后,必然会存在防渗体风化、细粒土流失,导致坝身或坝基渗漏的现象,不但直接降低了蓄水功能和效益,也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对水库坝身的整体安全稳定和节能灌排产生影响。

1、大坝渗漏的常见类型和状况大坝渗漏的表现相当多,而且状态复杂,它的主要危害有:如其渗漏量较大,将使水库效益显著降低,使某些岩土或断裂带充填物产生渗透变形,治理难度也较大,是水电建设和使用中的突出问题。

1.1 大坝渗漏的常见类型从土石料透水性质和渗透破坏发生的机理看,大坝在水流渗透和外力的作用下,会使坝体的土石料受到冲击,土石料的颗粒或颗粒成分、颗粒结构等,发生相对移动,此现象称之为大坝渗漏,也称渗透破坏。

渗透水流作用下的坝体土石料抗剪切强度降低,坝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局部沉降和冲剪破坏,即为形变破坏。

破坏形式根据形成原因分为孔隙性渗漏、裂隙性渗漏、管道式渗漏等几种形式。

1.1.1孔隙性渗漏:水流透过土石料孔隙间隙产生的渗漏,一般是孔隙均匀流态,渗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石料的颗粒级配及其渗透系数。

例如黄土、各种粒径的砂层及砾石等。

1.1.2裂隙性渗漏:水流透过土石料中节理、裂隙产生的渗漏。

当节理、裂隙错综复杂时,裂隙性渗流近似均匀流态;当节理、裂隙发育不规则时,裂隙性渗流呈非均匀流态。

裂隙性渗漏量的大小取决于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

1.2 大坝渗漏及其后果水库蓄水运行以后,开始持续受到渗流、破坏、冲刷、冻融等作用,还有可能受到非正常频率洪水和地震的破坏作用,建筑结构逐渐老化,坝体承受水压力、风浪压力等巨大荷载作用的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必须及时通过安全鉴定评价分析,准确掌握坝身应力变化规律,找出危及大坝安全的主要原因,并加固补救,以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

库坝区渗漏问题

库坝区渗漏问题

库坝区渗漏问题库坝区渗漏是指库水沿岩石孔隙、裂隙、断层、溶洞等向库盆以外或通过坝基(肩)向下游渗漏水量的现象。

水库的作用是蓄水兴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水库蓄水期间及蓄水后会产生渗漏。

对任何一座水库来说,在未采取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水库的效益。

而坝区的渗漏,在不少情况下往往导致坝基产生渗透变形,威胁到大坝的安全。

所以,库坝区渗漏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是最常遇到的问题。

国内外都有不少水库,由于渗漏严重,蓄不住水而成干库;因坝基出现渗透变形而不得不投人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处理。

当然,水库蓄水后,水域面积比较大,自然条件又千差万别,十分复杂,如果要求每座水库都滴水不漏,显然不现实。

在工程设计中,一般都要求使水库的渗漏量小于该河流段平水期流量的1%~3%。

由此可见,在水库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充分重视库坝区周围地形地质条件的调查研究,不仅要选择好坝址,而且应该选择好库址。

第一节库区渗漏一、水库渗漏的类型(一)水库渗漏的种类水库渗漏可分为暂时性渗漏和永久性渗漏两种。

1.暂时性渗漏水库蓄水初期,由于库水位逐渐抬高,因湿润、饱和库水位以下岩土层的孔隙、裂隙和空洞,导致库水量损失,这种方式的渗漏损失称为暂时性渗漏。

一般情况下,这部分漏失的水量,不会渗到库外,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停止,并不构成对水库蓄水的威胁,更不致于影响水库的效益。

暂时性渗漏量的大小,取决于被饱和岩层的体积及其空隙串,以及库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例如,库盆若由空隙率高的岩层构成,地下水位又很深,或者是在干旱地区,暂时性渗漏损失的水量就会相对较大。

2.永久性渗漏永久性渗漏是指水库蓄水后,库水通过库岸或库盆底部的岩土体中的孔隙、裂隙、断层及溶隙、溶洞等渗漏通道,向库外邻谷、低地或远处低洼排水区持续不断的渗水现象。

这种向库区以外的渗漏,必将直接影响水库蓄水,还可能造成浸没、沼泽化、盐渍化等不良现象。

水库大坝渗流问题及防渗措施

水库大坝渗流问题及防渗措施

水库大坝渗流问题及防渗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的水利工程项目也随之逐渐扩大规模。

渗流一直以来是影响水库大坝安全的重要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差、坝基岩体不连续或是坝体填筑材料。

目前主要的处理措施包括在基础下设置灌浆帷幕、在黏土芯接触面设置反滤层、坝体下游设置排水沟、坝址处设置防渗墙等。

由于基础材料力学性能不同、水力压裂、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坝体易形成裂缝并进一步加剧渗流问题,形成渗流通道,故预防水库大坝渗流的关键点就在于排水。

关键词:水库大坝;渗流问题;防渗措施引言水库大坝运行期间可能会出现渗流问题,从而威胁其安全。

需要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危险问题,例如渗流问题、高速流引起的冲刷和侵蚀、沉积物和碎屑堵塞出口设施,甚至堵塞出口结构(如溢洪道)的闸门。

本文通过总结水库大坝渗流问题及防渗措施,预防水库大坝出现问题。

1水库大坝渗流问题1.1土石坝渗流问题所有的土石坝都有一定的渗漏,由于水库中的水通过坝体及其基础寻找阻力最小的路径,可能会对水库大坝安全造成一些危害。

如果处理和控制不当,渗流可能导致水库大坝溃决。

如果允许大量渗流继续不受阻碍,则渗透力可能会侵蚀细土颗粒,并将其冲出,导致水库大坝在内部侵蚀过程中管涌破裂,或产生隆起问题。

因此,渗流可能被视为土石坝最常见的事故,许多土石坝的失效记录在水库大坝失效登记册中。

应在设计阶段对此类危险进行防护,如果在水库大坝寿命期内出现,则必须仔细调查该情况,并应尽早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以防止其发展为破坏条件。

通过坝体的渗流可能出现在下游面、坝趾上方或下游桥台的任何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应降低潜水面,以将其出口点限制在坝体内。

建造大型水坝的需要导致了分区填水坝的发展,其中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土壤材料并以防止渗漏的方式放置。

首先,中间的不透水岩芯可以是粘土,也可以是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将作为主要的防渗措施。

在岩芯的上游和下游侧,还应设计过滤区,以防止地震、沉降或水力压裂造成的岩芯裂缝中的任何残余渗流或泄漏。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处理方案分析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处理方案分析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处理方案分析[摘要] 本文介绍某水库基本情况,对其渗漏险情及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渗漏处理方法措施。

[关键词] 水库大坝渗漏治理措施1.工程概况本水库大坝坝顶高程为307.5 m,水库正常水位304.5 m,正常库容115.0 万m3,总库容143.0 万m3。

水库位于山区,大坝为土坝,最大坝高16.82 m。

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94)规定,该工程为四等工程,小(I)型水库,其主要水工建筑物为四级,次要建筑物为五级。

2.渗漏险情及成因分析2.1 渗漏险情该工程1962 年 4 月开始蓄水投入运行,当年蓄水后,左坝脚出现30 m2散浸,1966 年7 月,洪水急剧上涨,坝涵出水口有明显土粒溢出,坝内坡严重变形,1975 年6月,洪水水位离坝顶 1.0 m 时,右坝脚出现约8 L/s 渗流量,在300.734 m 高程处,外坡发生沉陷,形成 6 个塌坑,最大塌坑直径2.5 m;1984 年汛期,洪水位离坝顶0.8 m,坝涵渗漏量加大为14 L/s,在坝内坡299.867 m 高程处,内坡出现沉陷,大坝出现险情;1998 年7 月,洪水上升较猛,而因库内输水隧洞阻塞,坝涵的放水卧管早已毁坏,坝涵侧墙断裂,在坝内坡298.00m 高程处出现漩涡水,当时采用抛石、棉被临时堵塞,坝外坡冲淘变形较大,其冲沟长20 m,宽1.5 m,右坝顶土料往下跨塌,严重危及大坝安全。

2.2 病险成因分析该大坝为均质土坝。

因周边均为白垩系下统洞下场组(K1d)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风化而成的泥质红砂壤土,没有粘土,泥质红砂壤土土料质量差,而大坝填筑土料基本上均是红砂壤土。

根据原施工记载,当时上大坝群众每天约300 多人,是“大兵团”作战,质量难保证。

土层填筑厚度达1 m 多厚,每次夯压次数,土料填筑层,都未按设计要求操作,少压、漏夯严重。

又因大坝在1977 年10 月加高 4.5m 时,未作接缝处理,从而造成大坝土质不均匀,加高所用的土料基本上杂乱土石,土料杂物多,孔隙率较大。

某水库坝基渗漏原因及处理对策

某水库坝基渗漏原因及处理对策

对 于 已经产生 浮桩 的工程 ,宜采取
以下 处 理 措 施 :
产生。 特别是 当桩 比较密集 , 桩周 土为
( 3 ) 施 工时采取 预钻孔 或降水 等
( 1 ) 采取 复压 。对有浮桩情况 的工程 ( 2 ) 采用 高压注浆 。 对 于场地边角或 工艺处理桩端与持力层之间的空 隙● ( 作者单位 : 淮安 市水利勘 测设计研
是坝身漏水 , 二是坝基漏水。 因漏水点 进行防渗处理 。 距 坝轴线较近 , 而坝 高有 1 6 . 5 m, 如果 而透水 率 l O L u的分 界线 的 大致深
结合坝脚渗漏点 的位置 ,进行 了 是 坝身渗漏 ,则渗径太 短 、
有针对性 的勘探工作 ,勘探揭露地层 比降太大 , 且本 身坝身 已实
建设与施工 l l
某 水 库 坝 基 渗 漏 原 因 及 处 理 对 策
吕锦 伟
工 程 概 况


湿, 坚硬 , 裂隙较多 , 岩芯呈碎块状。层 风化石英砂 岩的透水性较大 ,据 现场压
水试 验 , 透水率分别达 1 8 . 9 L u及 1 1 . 7 L u 。
某水库位于江北 山区,水库建于 厚 1 . 0 ~ 2 . 7 m, 层底高程 3 6 . 9 0 ~ 3 8 . 6 0 m。 1 9 5 9年 , 总库容为 8 1 . 5万 m 。水库枢 ② 层, 中等 风化石英砂 岩 : 灰 白
( 2 ) 型水库 , 但因其位于山区 , 且下游有 芯呈 长柱状 , 基本没有裂隙。 已揭露最 块 ) , 节理裂 隙宽度达 5 m m左右 , 为张开
在进行 , 坝身 防渗 工程 ( 坝身摆 喷 ) 已 经结束 ,但大坝下游坝脚仍有一条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2 库区的其它工程地质问题
水库蓄水后,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变,除产生渗漏问题以外,还有岸边坍塌、水库淤 积和地下水回水浸没等工程地质问题。 一、岸边坍塌 水库使河流变成人工湖泊,原来处于水面以上的岸坡,部分淹没水中,或时淹时露, 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库水的波浪作用长期对岸边进行冲刷破坏。 二、水库淤积 水库建成后,使河流变成人工湖泊,谁的流速减缓,水中大量的泥砂物质沉积下来, 以致水库的溶积逐渐减少,产生淤积。 三、浸没 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升高而引起水库周围地下水位升高,甚至接近地表或高出地 面,这种现象称为浸没。受浸没影响,建筑物地基强度降低、矿坑充水、土地盐渍化和 沼泽化。 四、水库地震
图7-2
当水库位于河湾地带, 则应结合河湾地段的山体岩性 和地质构造,分析研究通过河 湾间的单薄地段向下游河谷渗
漏的可能性。
平原水库
平原地区由于河谷分布稀疏,且一般河谷 切割深度不大,所以水库于相邻河谷一般相距 较远,库水位壅高较小,渗透坡降不大,因而 一般库水通过河间地带向邻谷神罗德可能性不 大,不会有严重的渗漏。但要注意水库通过河 曲地段,产生严重渗漏的可能性,因为河曲地 段常常是河道多次变迁所堆积的冲积物,其结 构变化复杂,常常有透水性大的砂砾石层,有 可能产生严重渗漏。
第七章 库、坝区渗漏问题
拦河筑坝蓄水后,水库中的水在适宜 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将会经过地下通道 向库外渗漏,从而可能危及工程的安全或 影响工程的效益。 库水向外渗漏的途径有两种:
一、库区渗漏:
通过库岸的分水岭地带向邻谷(洼地) 或经由河湾部分渗向坝下游的河道,以及 通过库盆底部渗向远处低洼排泄区。 二、坝区渗漏: 通过坝下或绕过坝肩渗向坝下游。
图7-3
岩溶地区 在岩溶地区修建水库,可通过河谷地区地质 结构的研究,了解有无通向库外岩溶化岩层或破 碎带等,来判断可能引起渗漏的部位。 无隔水层的河谷,岩溶主要受岩性、厚度和 构造裂隙所控制,多构成同一的含水层,特别注 意有无贯穿邻谷或河湾的岩溶通道,有无地下分 水岭存在。
有隔水层的河谷,岩溶发育受岩层产状控制,其次 受断裂影响。 处于纵向谷地地质结构的河段,一般天然防渗条件 较好。而这一类河谷中又以向斜谷封闭条件最为理想, 单斜谷有沿着倾斜层面向一侧产生渗漏的可能性,背斜 谷则有向两侧产生渗漏的可能性。但不论单斜谷或背斜 谷都随岩层倾角增大渗漏的可能性减少。 河谷为横谷的库区,特别是当分水岭单薄时,则存 在向邻谷渗漏的可能性。
图7-20
7.2.2 坝基主要防渗措施 一、坝基防渗处理的主要目的 消除渗漏 控制渗流量 防止坝基地质条件因渗漏而恶化 避免渗透变形的产生
7.2.2 坝基主要防渗措施 二、防渗措施
截:将渗透水流截住
堵与灌:将孔隙、裂隙和孔洞用材料堵塞
铺:在表面铺设粘土等,增加渗透路径
排:将水排出减少渗透压力 下面分别介绍对松散岩层、裂隙岩体和岩溶 地区的防渗措施。
二、 岩性和地质构造条件
基岩地区可能产生大量渗漏的 条件,主要是在分水岭或河湾 地段,有岩溶通道和宽大的断 层破碎带以及节理发育、透水 性强的岩石(如柱状节理发育 的玄武岩)等。 此外,在分水岭单薄、基 岩风化壳较厚的地带,可能通 过风华破碎岩石产生渗漏;当 分水岭地带有较厚的古河道或 冰水堆积的砂砾石层分布,将 产生严重的渗漏。
(2)当坝区河谷较宽,谷坡上分布有多级基座 阶地时,河谷覆盖层情况与(1)相似,此 类坝区除可能产生强烈的八集渗漏外,还可 能发生绕坝渗漏。
(3)当冲积层为双层结构型式时,在阶地或河 谷底部有可能发生渗漏。 (4)当冲积层是粗细相间的多层结构型式时, 一般在坝区无完整的表土层作为天然铺盖, 库水容易渗漏。在这种情况下,应寻找厚度 大、分布完整的粘土层作为隔水层。
图7-11
上述三个方面,就是库区向邻谷或相邻洼地 渗漏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判断水库是否产生渗 漏时,应 首先着眼于地形地貌,即对单薄分水岭、河 湾及库外临近洼地等应加以特别注意; 然后看这些地段有无通道,即透水岩层、破 碎带、岩溶通道等的存在,并结合地质构造判断 其连通性; 最后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其中主要是有无地 下水分水岭、地下水分水岭的高程及其与库水位 的关系等,加以综合分析,以作出对库区渗漏的 评价。
墙的防渗效果好。
(一)松散岩层的防渗措施
(2)水平铺盖(水库铺盖防渗) 当砂卵石层厚度很大,作截水墙防渗较困难,又 无条件采用帷幕灌浆时,水平铺盖是简单易行的处理方 法,但不如垂直防渗措施彻底,且渗漏量和出逸坡降较 大,必须结合下游排水减压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渗流, 保证渗透稳定。 当坝基上游河谷底部覆盖的土层较厚,渗透系数
一、地形条件 山区水库 山区水库,如其四周山体单薄,邻近有低谷或洼地,且其 底面标高低于水库正常水位,则从地形上创造了产生渗漏的条 件。当有渗漏通道时,库水就会不断地排向邻近的低谷造成渗 漏。 邻谷切割的越深,与库水位高程相差越大,渗漏量越大。 若谷底高程高于水库正常水位,就不会产生向邻谷渗漏
图7-16
(二)河谷地貌和地质结构条件对坝区渗漏的影响
(2) 斜谷 河流和上下游沟谷与岩层走向斜交。在河谷纵剖面上,沿层面渗 透路径较长。当岩层倾向下游时,缓倾和中等倾斜者有利于渗漏,陡 倾则渗入有利,而排泄不利;当岩层倾向上游时,则渗漏条件不利。 而在河谷横剖面上,排泄条件与纵谷相似。
图7件对坝区渗漏的影响
在岩层倾斜区,如不考虑断层裂隙,在相同地形条件下,纵谷、横谷和斜 谷具有不同的渗入和排泄条件
(1) 纵谷
河流沿岩层走向发育,而上下游沟谷与岩层走向垂直。在河谷纵剖面上, 沿层面渗透路径最短,有利于水库渗漏;而在河谷横剖面上,一岸渗入良好而 排水不利,另一岸则相反。
图7-1
7.1 库区渗漏
7.1.1 库区渗漏的地质条件分析
库区渗漏分暂时性渗漏和永久性渗漏。
暂时性渗漏是指水库蓄水后,为了饱和水库水位以下的岩石
孔隙和裂隙而暂时损失的水,这部分水没有漏出库外; 永久性渗漏是指库水通过一定的途径渗漏到库外 。
库区永久性渗漏,必须具备适宜地地形、地 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
积层较薄,利用下伏基岩作为隔水层时,必须研究基岩的透水性,必要时
进行帷幕灌浆处理。 灌浆帷幕 浆材料。 混凝土防渗墙 是用于砂卵石坝基的防渗处理,但透水层过厚,或其中有 较大的漂石、孤石时,不如灌浆优越。但在透水层不太厚时,混凝土防渗 大多数砂卵石坝基均可采用灌浆法加以处理,但最好在从基层 较厚的情况下采用,并根据砂卵石的组成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浆方法和灌
(一)松散岩层的防渗措施
坝基松散岩层的防渗措施主要有垂直防渗、水平铺盖和排水减压三类, 有时在下游坝脚设置反滤层以防止发生流土现象。 (1)垂直防渗:常用粘土截水槽、灌浆帷幕和混凝土防渗墙。 粘土截水槽 用于透水性强、抗管涌能力差、隔水层埋藏较浅的砂卵石坝 基。采用此法必须注意以下两种情况:(a)当坝基冲积层厚且具多层结构, 利用其中的粘土层作为隔水层时,应注意隔水层的完整性。(b)当坝基冲
图7-4 图7-5
图7-6
图7-7
图7-8
三、水文地质条件 (1) 分水岭的地下水位 地下分水岭的水位、泉水或地 表溪流出露高程高于水库正常 蓄水位时,一般不会产生渗漏。 地下分水岭的水位低于水库水 位不多,水库壅水后,地下水 位继续升高,地下分水岭高于 水库水位,且岩体内没有强烈 的渗漏地带,一般不会产生渗 漏。 地下分水岭的水位低于水库水 位甚多,水库蓄水后,地下分 水岭消失,则会产生渗漏。
(二)河谷地貌和地质结构条件对坝区渗漏的影响
(3) 横谷 河流与岩层走向垂直,而上下游沟谷与岩层走向平行。 在河谷纵剖面上渗透路径更长,渗漏较前两种情况为差;而 在河谷横剖面上顺层排泄条件两岸基本相同。
图7-18
三、岩溶坝区渗漏条件
(一)岩溶通道对渗漏的影响
岩溶的渗漏直接受通道的影响, 其渗漏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类为溶洞、暗河、落水洞、竖 井等,沿这些通道常常形成大规模 的集中渗漏。
图7-12
7.2 坝区渗漏
大坝建成后,随着上游水位的抬高, 在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下,库水可能沿着 坝基或通过大坝两端岩体中的空隙、裂隙、 破碎带或岩溶通道等向下游渗漏。前者称 坝基渗漏,后者称绕坝渗漏。 渗漏的形式有两种: 均匀渗漏 集中渗漏
7.2.1 坝区渗漏的地质条件分析 一、松散岩层坝区渗漏条件
松散岩层主要指冲积层。
冲积层的沉积年代、形成条件、成层情况 和地貌特征等,控制着坝区渗漏的边界条 件; 冲积物的岩性特征主要决定着松散岩体的 透水性。 下面就几种有代表性的坝区进行分析。
(1)当坝区河谷狭窄,谷坡高而陡时,砂砾石 分布于谷底、厚度不大,或由粗碎屑物质组 成,其中或有砂层透镜体,且表面没有完整 的粘土覆盖,岩层透水性强,渗漏主要发生 于坝基。
第二类为溶蚀的断裂带,为岩溶区 分布最广、最普遍的一种通道,易 形成集中渗漏或网状渗透。 第三类为岩溶裂隙及孔隙,其渗漏 形式为面状或带状,渗漏量较小。
图7-19
(二)河谷地质结构与坝区渗漏
无隔水层的河谷,坝区天然防渗条 件较差,沿岸边孔洞带、顺河断层 带和岸边卸荷裂隙等岩溶发育带, 便于纵向渗流,产生绕坝渗漏和坝 基渗漏。 有隔水层的纵向河谷,由于岩层大 致与河谷方向一致,在坝区隔水层 的防渗作用不大,因为岩溶化岩层 均贯穿上下游,有利于坝区渗漏。 有隔水层的横向河谷,有利于坝区 防渗,岩层倾向上游比倾向下游更 好,岩层倾角越大越好。
二、裂隙岩体坝区渗漏条件 (二)河谷地貌和地质结构条件对坝区渗漏的影响
根据河谷平面形态对渗漏条件的影响,可分为三种类型: 平直型河谷:坝址上下游库水渗入和排泄条件较差。 喇叭型河谷:上窄下宽,库水渗入条件差,排水条件好。 反之,渗入条件好,排水条件差。 弯曲型河谷:当建坝于河曲段时,凸岸库水渗入和排水 条件比凹岸好。
层结构地基,采用减压井方法较好,即在坝下游设置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