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识图教案-筏板基础、桩基础标准构造详图
【教学能力比赛】桩基础构造与识图教学设计方案

《桩基础构造与识图》教学设计方案一、指导思想本课依据《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标准,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的需要,营造一个民主与开放的学习氛围,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操作,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注重技能培养和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时间分配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1.开场白:建筑仅仅漂亮就够了吗?还要牢固。
我们学校实训楼在最初设计的时候,有过以下的对话。
2.动画播放:两个设计人员的对话:“学校紧邻闽江,软弱的土层较厚,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要求和变形要求,做箱型基础或板式基础没有条件或不经济时,那么应该采用什么基础呢?3.新课引入: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出河姆渡的建筑图片,并且启发:“河姆渡人将木桩打入土层在上面盖房子。
”学生进而得出“可以采用桩基础”。
1.播放学校实训楼设计人员对话。
2.展示木桩打入土层作为建筑基础的图片。
3.通过提问创设情境。
1.观看桩基础图片,思考问题。
1.利用本校实训楼的建设引起学生注意。
2.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给出河姆渡人的建筑图片,并且启发:“河姆渡人将木桩打入土层在上面盖房子”,引入新课。
1.学校实训楼效果图。
2.ppt动画播放,播放设计人员对话动。
3分钟ppt动画演示设计员对话实训楼效果图二、讲授桩基础定义、分析类型1.观看微课,引导学生学习桩基础定义、类型,分析各种类型桩的不同之处。
2. 桩基础分类桩基础用的桩,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种。
桩基础用的桩,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
基础构造识图4-筏板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

筏板基础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介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平面注写
➢原位标注
注写梁端区域的底部全部纵筋。 注写基础梁的附加箍筋或吊筋。 当基础梁外伸部位变截面高度时,在该部位原位注写
凸b×h 1/h2。
注写修正内容。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
➢集中标注
注写基础平板的编号 注写基础平板的截面尺寸
12
筏板基础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介
2
箱形基础构造
❖
16
有筏、墙和顶板形成箱,整体性更好
内
墙
外
墙
底板
17
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纵 横外墙与内墙构成的箱形整体钢筋混凝土结 构
➢特点:刚度很大,整体性能好,可有效地扩散 上部结构传下来荷载,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抗震效果好。
箱基构造
➢箱形基础的平面尺寸 ➢箱形基础的高度 ➢箱形基础的顶板、底板及墙体的厚度
片筏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
片筏基础
4
上部结构 基础
平板式
梁板式
5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一般规定:P45 绘制平面布置图时,柱、墙或钢结构,砌体结构都一起 绘制; 梁板式筏型基础平法施工图分解为基础梁和基础底板分 别进行表达;
笔记
6
笔记
筏板基础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介
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与编号 P46
筏板基础及其他基础
筏板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
1
筏板基础
❖
2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且地基土较软,采用十字交 叉基础仍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或十字交叉基 础的底宽较大,则可采用片筏基础
某筏基础施工现场
3
片筏基础在地基反力的作用下,相当于一 个倒置的钢筋混凝土楼盖,扩大了基底的面 积,提高了基础的整体性,能有效地调整地 基的不均匀沉降。
建筑结构识图教案-筏板基础、桩基础标准构造详图

淄博职业学院《钢筋工程量计算》课单元教学设计方案教师:高娟序号:10 授课时间第5周周一第3、4、5、6、7、8节周四第1、2、3、4节周五第3、4节授课班级P16工程造价1-3班上课地点周一3、4节B401 5、6节C505周一7、8节B402 周四1、2节B402周四3、4节C509周五3、4节B401教学单元名称筏板基础、桩基础标准构造详图课时数 2专业能力1. 掌握平板式筏板基础端部外伸构造要求,能绘制详图;2.筏板基础封边构造要求,能绘制详图;3.桩基承台构造要求(二桩承台、三桩承台、四桩承台构造要求),能绘制详图;4.灌注桩构造要求,能绘制灌注桩详图方法能力1.具备将抽象图纸转变为实物的能力2.具备动手能力教学目标社会能力 1.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教学重点平板式筏板基础端部外伸构造要求、筏板基础封边构造要求、承台构造要求教学难点无目标群体普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图物对应、讲练结合)时间安排(min)教学过程设计5分钟 导入新课1. 某筏板基础施工图如图所示,请问筏板边缘钢筋如何锚固?2. 某二桩承台详图如图所示,请问如何制作承台钢筋骨架?3. 某灌注桩施工图如图所示,如何制作灌注桩钢筋笼?20分钟一、筏板基础任务一:绘制识图实训教材高层住宅楼筏板基础边缘断面详图。
步骤一:教师绘制,学生学习(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互动确定钢筋的上下层,直锚还是弯锚,封边筋及侧面构造纵筋的作用及识图10分钟✧课内练习学生绘制另一个工程筏板边缘断面详图(学生绘制,教师评价)55分钟教师委托个别学生准备单柱单桩承台、二桩承台、三桩承台及四桩承台钢筋笼✧讲课内容二、桩基础任务一:某二桩承台详图如图所示步骤一:回答问题1. 上部纵筋根数及直径;2. 下部纵筋根数及直径3. 腰筋根数及直径4. 拉筋直径及间距5. 箍筋直径及间距6. 通过查阅图集确定:纵筋弯锚竖直段长度是多少?步骤二:识读三桩承台平法图(师生互动,图物对应)任务二:某三桩承台详图如图所示步骤一:回答问题1. 下部纵筋根数及直径2. 有没有分布筋3.通过查阅图集确定:纵筋弯锚竖直段长度是多少?步骤二:识读三桩承台平法图(师生互动、图物对应)任务三:某四桩承台详图如图所示步骤一:回答问题1. 下部纵筋根数及直径及间距3.通过查阅图集确定:纵筋弯锚竖直段长度是多少?步骤二:识读四桩承台平法图(师生互动、图物对应)教学反馈(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案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作用3. 熟悉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 能够阅读和理解建筑图纸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 建筑结构的定义1.2 建筑结构的分类1.2.1 钢结构1.2.2 钢筋混凝土结构1.2.3 木结构1.2.4 砖混结构2. 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作用2.1 梁2.2 板2.3 柱2.4 墙2.5 基础3. 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1 建筑图纸的分类3.2 建筑图纸的符号和标注3.3 建筑图纸的阅读方法4. 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理解4.1 平面图4.2 立面图4.3 剖面图4.4 细部图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受力构件及其作用2. 演示法:展示建筑图纸,讲解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练习法: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建筑图纸,提高其阅读和理解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建筑图纸和讲解建筑识图方法3. 建筑图纸:提供一些建筑图纸供学生阅读和分析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发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作用,结合图纸进行说明3. 演示:展示建筑图纸,讲解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 练习: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建筑图纸,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建筑结构的重要性和识图的技巧6.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建筑图纸的阅读和分析,加深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建筑结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图纸阅读练习:布置学生阅读复杂的建筑图纸,评估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分析特定的建筑结构案例,评估其合作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建筑工地:安排学生参观建筑工地,实地了解建筑结构及其施工过程。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前期发表的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并未收录到本专栏,读者反映查找不便,特汇编为一篇文章以成系列第一篇独立基础识图结构工程识图重点分五大部分:①基础、②柱(墙)、③梁、④板、⑤楼梯,其中基础又分为独立基础、桩基础、筏形基础等形式,先讲独立基础,见下图:图1:基础平面图【例1】识读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
1、首先了解独立基础编号及其代表的形式,见下表:注: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以确保独立基础的坡面浇筑成型、振捣密实。
2、图1为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该建筑基础为普通独立基础,根据选用的符号分析是坡形截面和阶形截面两种形式。
图中普通独立基础有三种编号,分别为DJP01、DJP02、DJP03;阶形截面普通独立基础有一种编号,为DJJ01。
每种编号的基础选择了其中一个进行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2)以DJP01为例进行识读。
从标注中可以看出该基础平面尺寸为2500mm×2500mm,竖向尺寸第一阶为300mm,第二阶尺寸为300mm,基础底板总厚度为600mm。
柱子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基础底板双向均配置直径12mm的HRB335级钢筋,分布间距均为150mm。
各轴线编号以及定位轴线间距,图中都已标出。
第二篇条形基础识读1、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自建房等,如图2-1所示。
图2-1 条形基础2、基础的构造组成以条形基础为例,介绍一下基础的构造组成,如图2-2所示图2-2 条形基础的构造组成(1)地基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递的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筏板基础、桩基础标准构造详图课件

复习
平板式筏板基础
梁板式筏板基础
贯通筋
水网构造 钢 筋网
附加钢筋 (下)
拉结筋
导入新课
筏板边缘钢筋弯钩竖直段是多少?
贯通筋在筏板边缘如何构造? 贯通筋
P93
端部无支撑,踩 踏致钢筋移位
收缩开裂 产生裂缝
U型构造封边筋 交错封边
上面两图分别属筏板边缘钢筋构造
桩基础、桩基承台 标准构造详图
复习导入
单柱单桩承台
16G101-3 P94
三桩承台
施工时承台钢筋各段长度如何确定? 钢筋如何摆放?
16G101-3 P94
四桩承台
灌注桩平面注写方式
灌注桩列表注写方式
1 • 通长等截面配筋 2 • 部分长度配筋 3 • 通长变截面配筋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案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掌握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
3. 熟悉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能够阅读和理解建筑图纸,掌握建筑图纸的符号表示。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梁、板、柱、墙等)。
3. 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建筑图纸的符号表示(如尺寸、线型、材质等)。
5. 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建筑图纸的符号表示。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建筑图纸,提高学生对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建筑结构基础》、《建筑识图基础》等。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学具:笔记本、尺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主要受力构件及其受力特点。
3. 演示:展示建筑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建筑图纸的符号表示。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建筑图纸,引导学生理解建筑图纸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5.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和理解建筑图纸。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建筑结构基本概念和识图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建筑图纸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参观建筑施工现场,让学生直观了解建筑结构及其施工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邀请建筑行业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筏板基础桩基承台

注写修正内容
当在柱下板带、跨中板带上集中标注的某 些内容(如截面尺寸、底部与顶部贯通纵 筋等)不适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分时,则 将修正的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外伸部 位,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柱下板带ZXB与 跨中板带KZB 标注图示
跨中 板带
柱下 板带
板 带 注 写 实 例
3.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BPB的平面 注写方式
独立承台的 集中标注 具体规定: 1.注写独立承台编号 独立承台的截面形式通常有两种: (1)阶型截面,编号加下标“J”,如CTJxx (2)坡型截面,编号加下标“P”,如CTPxx
2.注写独立承台截面竖向尺寸。 即注写h1/h2/……,具体注写为: (1)当独立承台为阶型截面
(2)当独立承台为坡型截面
3.注写独立承台配筋
底部与顶部双向配筋应分别注写 顶部配筋仅用于双柱或四柱等独立承台 当独立承台顶部无配筋时则不标注。
注写规定如下: (1)以B打头注写底部配筋,以T打头注写顶部配筋 (2)矩形承台X向配筋以X打头,Y向配筋以Y打头;当两向 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 (3)当为等边三桩承台时,以“△”打头,注写三角布置的 各边受力钢筋(注明根数并在配筋值后注写“×3”),在 “/”后注写分布钢筋。
底部附加非贯通 纵筋与贯通纵筋每 隔一根贯通纵筋, 布二根非贯通纵筋, 其标注间距有两种, 且交替布置,并用 “@”符分隔;其中 较小间距是较大间 距的1/2,为贯通 纵筋间距的1/3。 非贯通纵筋的直径 可以和贯通纵筋相 同,也可以不同。 施工布置时,第一 根钢筋应布置贯通 纵筋。
原位注写的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与集中 标注的底部贯通钢筋,宜采用“隔一布一” 的方式布置,即基础平板(X向或Y向)底部 附加非贯通纵筋与贯通纵筋间隔布置,其 标注间距与底部贯通纵筋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博职业学院《钢筋工程量计算》课单元教学设计方案教师:高娟序号:10 授课时间第5周周一第3、4、5、6、7、8节周四第1、2、3、4节周五第3、4节
授课班级P16工程造价1-3班上课地点周一3、4节B401 5、6节C505
周一7、8节B402 周四1、2节B402周四3、4节C509周五3、4节B401
教学单元名称筏板基础、桩基础标准构造详图课时数 2
专业能力1. 掌握平板式筏板基础端部外伸构造要求,能绘制详图;
2.筏板基础封边构造要求,能绘制详图;
3.桩基承台构造要求(二桩承台、三桩承台、四桩承台构造要求),能绘制详图;4.灌注桩构造要求,能绘制灌注桩详图
方法能力1.具备将抽象图纸转变为实物的能力
2.具备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社会能力 1.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平板式筏板基础端部外伸构造要求、筏板基础封边构造要求、承台构造要求教学难点无
目标群体普专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图物对应、讲练结合)
时间安排(min)教学过程设计
5分钟 导入新课
1. 某筏板基础施工图如图所示,请问筏板边缘钢筋如何锚固?
2. 某二桩承台详图如图所示,请问如何制作承台钢筋骨架?
3. 某灌注桩施工图如图所示,如何制作灌注桩钢筋笼?
20分钟
一、筏板基础
任务一:绘制识图实训教材高层住宅楼筏板基础边缘断面详图。
步骤一:教师绘制,学生学习(师生互动)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互动确定钢筋的上下层,直锚还是弯锚,封边筋及侧面构造纵筋的作用及识图
10分钟
✧课内练习
学生绘制另一个工程筏板边缘断面详图(学生绘制,教师评价)
55分钟
教师委托个别学生准备单柱单桩承台、二桩承台、三桩承台及四桩承台钢筋笼✧讲课内容
二、桩基础
任务一:某二桩承台详图如图所示
步骤一:回答问题
1. 上部纵筋根数及直径;
2. 下部纵筋根数及直径
3. 腰筋根数及直径
4. 拉筋直径及间距
5. 箍筋直径及间距
6. 通过查阅图集确定:纵筋弯锚竖直段长度是多少?
步骤二:识读三桩承台平法图(师生互动,图物对应)
任务二:某三桩承台详图如图所示
步骤一:回答问题
1. 下部纵筋根数及直径
2. 有没有分布筋
3.通过查阅图集确定:纵筋弯锚竖直段长度是多少?
步骤二:识读三桩承台平法图(师生互动、图物对应)
任务三:某四桩承台详图如图所示
步骤一:回答问题
1. 下部纵筋根数及直径及间距
3.通过查阅图集确定:纵筋弯锚竖直段长度是多少?
步骤二:识读四桩承台平法图(师生互动、图物对应)
教学反馈
(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