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多动症学生

合集下载

对待多动症儿童的正确家教法

对待多动症儿童的正确家教法


四、推广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乃未来特殊教 育之趋势 ,家长对融合教育应该有正向的态 度 ,并了解其重要性。普通生家长会怀疑将 多动症孩子融入普通班中 , 则多动症孩子与 普通儿童显得差异太大 ,教师如何在课程、 作息环境、活动安排及教室管理上同时满 足普通与多动症孩子的需求。

因此必须教育普通生家长相信融合教 育对他们的孩子并不会造成学习落后 , 反而能培养出体贴他人的同理心 , 尊重 个别差异,并认同自我价值。

多动症孩子也是个生命体,独一无二的个体, 只是他比一般所谓的正常孩子需要额外的 帮助, 才能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天生我才 必有用,希望每个家庭,都能以更积极的态度 面对多动症孩子,给他们良好的教育,让他们 在社会上也能享有平等立足的空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家长应该与教师不断地探讨适合 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 , 提供合乎孩子 需求的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潜能。

二、家长需让孩子尽早接受儿科专家 的安排,以提早进行学习与补救,并配合 学校的教学活动 , 融入居家生活中的一 部份。

三、积极的人生观 :重新学习以不同的 眼光看人论事,珍惜最可贵的生命,以及 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对待多动症儿童的正确家教法

家里有多动症儿童对父母来说 ,是很复杂的 心情 , 包括了心疼 , 焦虑 , 否定…等。首先 , 当 父母知道自己有个多动症孩子时 , 会显得悲 哀和伤痛,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才慢慢的接 受这个事实。

孩子有任何方面的表现 ,对父母而言都是震 撼的,但是父母却是接触孩子时间最多,最了 解孩子的人。因此在帮助多动症儿童成长 的过程中 ,家长的地位及重要性绝不亚于教 师或相关专业人员 , 父母的角色与任务也不 是他人所能取代的。 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多动症儿童呢?一起来 看看下面给出的几点建议。

多动症教学方法

多动症教学方法

多动症教学方法
多动症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理教育:多动症的患者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学习困难等症状,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教育,多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够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2. 行为干预:行为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良好行为进行奖励,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也能够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3.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能够减少疾病发作的次数。

4. 学校干预:学校干预主要是对多动症的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减少疾病的发作。

5. 药物治疗:多动症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哌甲酯、托莫西汀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改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症状。

请注意,这些方法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配合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

多动症老师的处理方法

多动症老师的处理方法

多动症老师的处理方法
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以及冲动行为。

对于多动症学生,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 适应环境:为多动症学生提供一个安静、井然有序的学习环境,最好避免过多噪音和干扰因素。

2. 设定清晰的规则和期望:与多动症学生沟通清楚课堂上的行为规范和期望,确保学生明确知道他们应该如何行动。

3. 分配任务和活动时间:将任务分解为小部分,并为学生提供额外的时间来完成任务。

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并减少分心。

4. 提供结构和组织:使用明确的指令和时间表来组织课堂活动,这将有助于多动症学生集中注意力并遵循指示。

5.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例如使用画面清晰明了的课程计划表、图表和图形等,可以帮助多动症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6. 提供反馈和激励:多动症学生通常需要更频繁和具体的反馈,以便知道他们的工作是否符合预期。

同时,提供奖励和激励措施,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并改正不良行为。

7. 合作与支持:老师与学生的家长和学校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适合多动症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计划,确保他们获得全面的支持和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多动症学生都是独特的,上述处理方法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定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进展,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应怎样对待多动症学生?

班主任应怎样对待多动症学生?

班主任应怎样对待多动症学生?多动症是一种疾病,是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不能将多动症学生的病态行为误认为是“不好学”、“故意捣乱”等。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对待多动症学生呢?我采用以下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关心体贴、耐心协助:老师对多动症学生的行为要加以理解,不应歧视和厌烦,而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协助,使孩子在学校感到愉快和温暖。

还要教育班级其他同学准确对待多动症的学生,和他们交朋友。

安排优秀学生与其同座,而不要让两个多动症学生坐在一起,以减少他们之间的相互干扰。

2、认真分析个例:对每一个多动症的学生都要实行认真地分析,找出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3、重视课堂教育:上课时应经常对多动症学生提问和提醒,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提问的问题难度最好不要太大,如回答准确,应即时表扬和鼓励。

布置的作业量不宜过多,或将量大的作业分解成小份。

学习一段时间后要让其适当休息,避免疲劳,反而注意力不集中。

4、充分利用特长:多动症的孩子也有很多特长,如活跃、开朗、擅交际、爱活动等,因而可交给他们一定的任务,让他们有施展自己特长的机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经常组织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改善他们的病症很有好处。

5、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规则,可将这些规则编制成简明易懂、短小精悍的“顺口溜”或画成图片,贴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如门上、窗户上、教室的墙壁上。

或者贴一面红旗、给一个小奖品,要告诉他们什么是让老师满意的行为,使孩子增加信心,逐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表现不好,要即时批评,但批评不要太“过火”。

批评不应针对学生个人,而要批评其不良的“行为”。

6、保持联系:班主任老师要与家长、医生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可建立学生在校行为报告卡,将孩子在学校的病情即时反馈给家长,尤其是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共同交流学生的情况和对策。

多动儿童教育方法

多动儿童教育方法

多动儿童教育方法现代社会中,多动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多,这给他们的家庭和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孩子们往往表现出过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等行为特征。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1. 理解和接纳对于多动儿童,首先要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

他们并非刻意制造麻烦,而是因为大脑神经发育异常所致。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学会接纳这些孩子,不给予过度批评和指责,而是关注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2. 制定规则和结构多动儿童通常对时间、计划和结构的概念不太敏感。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秩序感,家长和教育者应当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时间表,并把这些规则贴在易于看到的地方。

通过提醒和强调,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规则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培养注意力多动儿童的注意力常常不稳定,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帮助他们培养注意力的方法包括: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设立适当的任务目标,逐步引导他们延长注意力时间;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和记忆卡片,以提高对任务的关注度。

4. 激发兴趣多动儿童通常有较高的好奇心和活跃性。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参与感兴趣的活动。

例如,如果孩子对音乐感兴趣,可以鼓励他们学习乐器;如果孩子对动物感兴趣,可以带他们去动物园参观。

通过与兴趣相关的活动,能够吸引多动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专注。

5. 运动释放能量多动儿童通常有较高的活动水平,他们需要通过运动来释放能量。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安排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户外游戏、跑步、跳绳等。

运动不仅能够帮助多动儿童消耗过剩能量,还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和注意力集中。

6. 合理使用技术现代科技的普及给多动儿童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合理使用学习软件、教育游戏和绘本电子书等技术工具,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吸引多动儿童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多动症学生的教育方法

多动症学生的教育方法

多动症学生的教育方法
对于多动症学生,以下是一些教育方法:
1. 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确保教室安静、整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多动症学生需要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以便集中注意力。

2. 建立明确的学习规则:制定清晰的学习规则,并确保学生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控制,并减少分心的行为。

3.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如教学挂图、幻灯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信息。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视觉上的提示,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4. 实施个性化学习计划:为多动症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他们的学习风格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有助于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运用游戏化学习: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为多动症学生创造有趣的学习体验。

游戏可以提供互动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6. 强化正面激励:给予多动症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和进步。

正面激励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力。

7. 与家长合作: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支持多动症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家长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辅导,同时也可以向学校提供有关孩子需求的反馈。

8.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需要,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如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

他们可以为多动症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评估和建议,帮助学校和家长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请注意,这些方法并不是万能的,每个多动症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多动症教育心得体会

多动症教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接触到了许多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的学生。

在与这些学生的互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多动症教育的艰辛与喜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了解多动症,关爱学生首先,了解多动症是教育好这些学生的关键。

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课堂上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要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多动症,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1. 多了解多动症的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对多动症的认识,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2.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多动症学生往往存在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针对多动症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1. 调整教学节奏。

多动症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节奏,避免长时间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采取分层次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注重课堂纪律。

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三、家校合作,共同关爱多动症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1. 定期与家长沟通。

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反馈学校的教育成果,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

2. 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多动症。

消除家长对多动症的误解,让他们明白多动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3.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多动症学生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多动症学生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多动症学生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多动症学生长江中心小学凌美勤多动症医学名称为轻微脑损伤综合症(MBD),也叫学习技能障碍症。

多动症有区别于顽皮多动。

一、多动症患儿兴趣爱好少,即使儿童通过喜欢的游戏机、少儿电视节目等,也不能使其专心致志。

而顽皮儿童却截然不同,他们对感兴趣的活动不但能全神贯注,而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扰和影响。

二、多动症患儿的行动呈冲动性,且杂乱无章、有始无终。

比如,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

顽皮儿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计划和安排。

三、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忙碌不停,胡乱吵闹,比如,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

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

顽皮儿童不是这样,他们在陌生的环境和严肃的场合中能安分守已,不敢胡闹,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所以,见到幼儿多动,不要认为就是多动症,给顽皮儿童戴上多症的“帽子”,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多动症主要分两类型即注意障碍及注意障碍伴有多动都称多动症。

多动症主要表现是: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

多动症是自从幼年就有的,可延续到成人,但以学龄儿童症状最为突出,65—80%多动症儿童出现学习困难。

多动症常见的具体表现形式:一、经常出现手脚多动或在座位上扭转不停,难以完成某件事。

二、做作业或游戏时,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经常干扰其他孩子。

三、平时讲话过多,他人讲话时,经常插话或被他打断,别人和他讲话时,经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四、对提问经常出现反应迟钝。

五、难以排除对立情绪,理解困难,经常不能完成作业。

六、在学校或家中经常丢失必需品,如丢失玩具、笔、书和作业本等。

七、经常出现冒险性行为而不顾后果。

儿童多动症又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多动症儿童是一类特殊的儿童,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多动症学生
长江中心小学凌美勤
多动症医学名称为轻微脑损伤综合症(MBD),也叫学习技能障碍症。

多动症有区别于顽皮多动。

一、多动症患儿兴趣爱好少,即使儿童通过喜欢的游戏机、少儿电视节目等,也不能使其专心致志。

而顽皮儿童却截然不同,他们对感兴趣的活动不但能全神贯注,而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扰和影响。

二、多动症患儿的行动呈冲动性,且杂乱无章、有始无终。

比如,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

顽皮儿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计划和安排。

三、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忙碌不停,胡乱吵闹,比如,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

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

顽皮儿童不是这样,他们在陌生的环境和严肃的场合中能安分守已,不敢胡闹,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所以,见到幼儿多动,不要认为就是多动症,给顽皮儿童戴上多症的“帽子”,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多动症主要分两类型即注意障碍及注意障碍伴有多动都称多动症。

多动症主要表现是: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

多动症是自从幼年就有的,可延续到成人,但以学龄儿童症状最为突出,65—80%多动症儿童出现学习困难。

多动症常见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经常出现手脚多动或在座位上扭转不停,难以完成某件事。

二、做作业或游戏时,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经常干扰其他孩子。

三、平时讲话过多,他人讲话时,经常插话或被他打断,别人和他讲话时,经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四、对提问经常出现反应迟钝。

五、难以排除对立情绪,理解困难,经常不能完成作业。

六、在学校或家中经常丢失必需品,如丢失玩具、笔、书和作业本等。

七、经常出现冒险性行为而不顾后果。

儿童多动症又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多动症儿童是一类特殊的儿童,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

这些孩子不仅会使自己的学习受到影响,而且对其他的孩子也造成一定的干扰。

对其行为的调控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多动症儿童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给予孩子一分关注。

作为教师,面对如此特殊的学生,应该比对待其他学生多分关注。

比如,为了便于督促,可把他们安排坐在第一排,这样在教师的不断督促和指导下,他们不适宜的行为相应减少。

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多动症儿童,作为教师本身,更是应当注意不要出现过激言行,避免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引起情绪波动和敌对行为,失去纠正病态行为的信心。

二、对于有冒险性行为的孩子要多为他们设置一些疏泻点。

对于这类活动过强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组织他们多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通过这些室外内活动,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得以宣泄。

三、多给孩子一些行为习惯上的提醒。

经常提醒多动症儿童,从每—件事做起,如听课不讲话、发言先举手、坐姿要端正、不做小动作、作业自己做、不干扰他人等等,养成良好习惯。

四、多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相当容易分散,对其学习教育,要以趣入手,授课方式要形象生动,充分利用语言、动作或借助实物、图表、模型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起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多给孩子及时的行为调控。

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安静行为给予鼓励。

如儿童表现出安静听讲,小动作少,安心游戏,与同伴合作完成某件事时,应及时给予口头表扬或奖励;如乱跑、乱喊、恶作剧时则给予批评或取消某种权利。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可对这些小调皮们采用特殊的“积分奖励法”,即每个好行为画个红星,坏行为画黑圈,一个黑圈抵消一个红星,累计一定数量的红星换某种奖励或权利。

六、多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分别对待,一开始对其要求不能与一般孩子一样,只能要求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比较困难的,而对于多动症的孩子来说,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付出更多的关爱,用爱心、耐心、信心,帮助他们走过这一特殊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