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七、十八章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第18章电功率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18章电功率知识点

计算出功率。
*通常计算题内会出现求此时家庭电路中实际电压的问题,此时可根据U=
方法二、P=UI(见知识点3)
知识点3:测灯泡的电功率
方法:

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小灯泡两端的
和通过小灯泡的
测量这些物理量的电表有:电压表,电流表,
实验电路图:
PR 求出。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电源,小灯泡;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注意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选取适当的量程,开关处于 状态;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连入的阻值最 ,从而使它处于使电路中电流最 的位置;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的 电压,记录下两表的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略高于或略低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5)代入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注意:
I
n
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P实
U2 R
U U1 U 2 U n
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小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I
P实 U实 I1 I2
I
I
n
实际电压大的P实越大,因此实际电压大的灯泡较亮
U
P实 U U1 U2
实I U
n
通过电流大的P实越大,因此通过电流大的灯泡较亮
注意: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③电能表上几个重要参数:
“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 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 定电流为10A, 定最大电流为20A,电能表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A;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七、十八章)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七、十八章)

【胜利教育必胜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七、十八章)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 =U/R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安=1伏/欧。

3.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 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5.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④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⑤分压作用:U1:U2=R1:R2 ;6.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1/R=1/ R1+ 1/ 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n④分流作用:I1:I2=R2:R1;第十八章电功率1.电功(W):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2.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物理九年级十八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十八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十八章知识点第一节:力的作用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能够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物理量。

2.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

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

3.力的合成:如果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合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

4.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是指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量,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获得动量变化的速率与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成正比。

5.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孤立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第二节:功和机械能1.功的概念:力对物体的作用量,功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功率的概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数量,即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3.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5.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第三节:压强和浮力1.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指垂直于单位面积的力的大小,即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

2.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上升力。

3.浮力原理: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气体)重量。

第四节:电和磁的基本概念1.电荷和电流:电荷是物体所带的一种属性,电荷分正负两种。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2.电压和电阻:电压是指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阻碍的程度。

3.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器、开关。

4.磁场的概念:由电流所产生的磁力作用区域称为磁场。

5.电磁感应:当导体磁通量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导致电流产生。

第五节: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位于反射面的法线上。

2.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不同介质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3.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发生全反射,完全被反射回去。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主要讲述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以下是该章节的一些重要
知识点:
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恒定为3.0 x 10^8 m/s,通常表示为c。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相同介质中直线传播,这是光的一种基本性质。

3. 光的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
生方向的改变。

4. 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入射角是指光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指光线在折射
界面上的方向与界面法线的夹角。

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5.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如果折射率的比值大于1,则发生
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的条件是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临界角可以通过折射定律计算得到。

6. 反射镜的原理:反射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制成的光学器件。

常见的反射镜有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7. 平面镜的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相等、倒立和左右对称。

这些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八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物理十七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十七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十七章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上册物理的第十七章涉及了电磁感应和电动机的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一章的重点知识。

一、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场或电场的变化可以引起电流的感应现象。

在电磁感应中,有三个重要的规律需要注意。

首先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该定律指出,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通过该导体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方向满足楞次定律。

其次是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描述了感应电流的方向。

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这样的,使其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互作用,从而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最后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规律。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规律可以得出,电磁感应的大小与导体的匝数、导体的面积以及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

二、电动机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电动机也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牢记。

首先是电动机原理。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洛伦兹力的作用,当导体内有电流通过时,该导体将在磁场中受力,并产生机械运动。

其次是电动机的分类。

根据电动机的运转原理和结构特点,电动机可以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大类。

直流电动机通过直流电流的作用产生机械运动,而交流电动机则通过交流电流的作用产生机械运动。

最后是电动机的效率和控制。

电动机的效率是指转化出的有用功与输入的电功率之比。

而电动机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

电磁感应和电动机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一章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和电动机的运作原理,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也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发电厂、工业生产中的电动工具、交通运输工具等。

因此,学好这一章的内容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物理十七章的电磁感应和电动机知识点是我们九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应用物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九年级物理17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7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7章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第17章的知识点。

这一章主要涉及电,通过对以下内容的探索和学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电的性质、电
路的搭建和电的应用。

一、电的性质
1. 电的基本性质:电荷、电场、电势差。

2. 电的载体: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

3. 静电现象:摩擦带电、电荷分布、电荷产生电场。

二、电路
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体、电阻和开关。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析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3. 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大小、导线材料、导线长度和导线截
面积。

4.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电的应用
1. 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如热能、光能)之间的转化。

2. 家庭电路:认识家庭电路的基本构造和用电安全。

3. 电磁感应: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

四、实验与探究
1. 线圈电流的方向和磁极性。

2.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变化规律。

3. 制作简易电磁铁。

五、典型题型和解题技巧
1. 选择题:根据基本电路知识答题。

2. 计算题:运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公式进行计算。

3. 解答题:对电路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结语
通过学习九年级物理第17章的知识点,我们对电的性质、电
路和电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验和探究,我们可以加
深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并通过典型题目和解题技巧提高解决物
理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能为大家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提供帮助。

九年级物第十七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第十七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第十七章知识点第十七章:物质的传热一、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是物质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在自然界中,热传递通常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1.导热:导热是指物质内部的热传递,其原理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热量。

金属是良导体,因为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能够迅速传递热量。

而非金属如木材、橡胶等则是不良导体,它们的热传递速度比金属慢得多。

2.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

在液体和气体中,热量的传递主要依靠流体的热运动。

当液体或气体被加热时,它们的密度会减小,变得更轻,产生上升的对流流动,热量得以传递。

相反,当液体或气体被冷却时,密度增加,产生下沉的对流流动。

3.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电磁波传热。

辐射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不受传递介质的影响。

太阳向地球传递的能量就是通过辐射传递的。

二、传热的影响因素1.温度差:温度差是物质传热的驱动力。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就越激烈,能量传递的速度也就越快。

而两个物体之间的温度差越大,传热速度就越快。

2.传热介质:传热介质是指传热过程中的物质介质。

不同的物质对热量的传递有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金属是良好的导热介质,而非金属则是较差的导热介质。

例如,金属锅比塑料锅更容易传导热量。

3.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指两个物体接触的表面积。

传热的面积越大,传热速度就越快。

这也是为什么放大镜可以集中太阳光线照射的原因,因为放大镜的表面积比其他物体大。

4.传热距离:传热距离是指热量传递的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传热距离越短,传热速度就越快。

例如,烹饪时如果将锅离火源较近,食物的烹饪时间就会缩短,因为热量传递的距离变短。

三、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散热器:散热器是利用对流方式实现物体散热的设备。

散热器通常由金属制成,散热面积大并具有细小的散热片,以增加热量的散发。

当电脑或汽车发动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散热器能够通过对流方式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从而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物理九年级十七十八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十七十八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十七十八章知识点十七章:光的传播与视觉现象在物理的学习中,我们曾接触过很多有关光的知识。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够传播并产生各种视觉现象。

在本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光的传播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视觉现象。

一、光的传播特性1. 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这意味着当光从一个点发出时,它会沿直线路径传播到其他地方。

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远处物体的原因。

2.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00×10^8米/秒。

这个速度非常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察觉到光传播所需要的时间。

3. 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引起的,根据该速度的改变,光线会发生偏折。

4. 光的反射现象:当光线遇到介质边界时,它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是因为光在边界上发生改变,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可见的反射光),另一部分光穿过边界(折射光)。

二、视觉现象1. 照明条件对视觉的影响:不同的照明条件会影响到我们的视觉。

例如,在强烈的阳光底下,我们可能会感到刺眼;而在昏暗的房间里,我们可能会觉得昏暗。

2. 可见光谱:光谱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我们所能看到的光谱被称为可见光谱。

它包括了从红色到紫色的七种颜色。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彩虹的原因。

3. 光的色散现象:当光经过某些物质(如三棱镜)时,光的不同颜色会被分离出来,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色散可以解释为不同颜色的光波在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

4. 干涉与衍射现象:干涉和衍射是光的波动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干涉是两个或多个波(光波)相互叠加而产生的现象,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传播的现象。

三、眼睛与视觉1. 眼睛的结构:我们的眼睛是感知光线并将其转化为视觉信号的重要器官。

它由眼球、视神经和其他组织组成。

眼球包括角膜、晶状体、虹膜等,它们共同协作完成光的聚焦和成像。

2. 光的成像:当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后,它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缩小的物体影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 电从哪里来
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
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
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
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它是由电
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7、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8、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9、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
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0、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1、感生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
关。

12、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应用是制成发电机。

13、交流电:大小和方向周期性改变的电流。

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14、电能的输送:采用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因发热而
造成的损失。

第十八章 走进信息时代
1、电话的基本原理:声音(振动)→ 通过话筒→变化的电流 →
通过听筒(电磁铁)→ 振动(声音)
2、电磁波传播的速度:3×105km/s=3×108m/s
3、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c=λμ
其中c是波速,λ是波长,μ是频率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4、电磁污染:是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后的第四大公
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