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合集下载

人口经济学(第二章,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人口经济学(第二章,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马尔萨斯的人口经济学说
NO.2:两个级数的假设
马尔萨斯从两个公理出发,提出了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 长的两个级数的假说。他断言:“人口增长力,比土地生 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的较为巨大”,人口在无所妨 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数级数增加。 人口增加级数:1,2,4,8,16… 生活资料增加级数:1,2,3,4,5…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人口经济思想
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1619—1683)
晚期重商主义在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柯尔培尔在论述法国人口 经济问题时指出,一国所拥有的货币数量,决定该国的财富和军 事政治实力。由于流通于欧洲的货币总额是一定的,法国若想富 强,必须设法从其他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取得货币。而法国当时的 富裕与强大是与法国拥有众多的人口密切相关的。相比欧洲各国, 法国的人口居欧洲第一位。所以柯尔培尔倾向法国人口继续增加。
第二节 重农主义的人口经济思想
重农主义的人口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同经济发展一样要服从自然规律,而不是盲 目地鼓励人口增长; (2)财富是人口发展的原因,人口变化是财富增减的结果; (3)判断人口增长是否有积极的因素,首先看能否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节 重农主义的人口经济思想
主要人物
第三节 古典经济学家的人口经济学说
主要人物
英国威廉·配第 (1623-1687)
英国亚当·斯密 (1723-1790)
英国大卫·李嘉图 (1772-1823)
第三节 古典经济学家的人口经济学说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1623—1687)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最先阐明人口和财富之间的内在关 系。他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提出了“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 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配第认为,人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人口和土地是财富生产的必要条件,而土地上的生产物是由人们 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生产要求一定数量 的人口。如果人口数量过少或不足,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利的, 人口众多则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标志,人口增加对新兴的资本 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56_人口社会学教学课件-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思想史

56_人口社会学教学课件-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思想史
Aristotle): 适度人口、人口质量与社会阶层论
人口质量思想
√ 提倡将最优秀的女子配给最优秀的男子以保证后代 的良好素质
√ 女子的结婚生育年龄应为20-40岁,男子应为2555岁
√ 通过法规限制养育残疾或畸形儿 (亚里士多德)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一)古希腊时期的人口社会思想
2.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危机”。
“人口爆炸理论”、“增长的极限”、“人口零增长”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二、马尔萨斯与新马尔萨斯人口社会学理论
适度人口理论: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资源及科学技术水平 下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 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代表人物法国人口学家:索维(Alfred Sauvy) √ 适度人口:指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 √ 这一新定义包含了两个关键词:一是目标,二是手段 √ 扩展了适度人口的内涵:适度人口规模→适度人口增长率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David Ricardo)
√ 人口过剩永远不会到来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二、马尔萨斯与新马尔萨斯人口社会学理论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繁 荣和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英国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19世纪以来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三大主题:
√ 第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食物供给的关系 √ 第二,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三,人口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3. 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源
√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造了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 故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源
√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经济与人口不相适应,充足的劳动力 不能与物质资料生产条件相结合,故人口相对于社会所能提 供的生产资料的不足而出现的过剩

第二章_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_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中国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三、现代人口思想 马寅初 《新人口论》 主要观点:
1、提出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提出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 3、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三点建议:进
行新的人口普查;大力宣传,破除传统观念; 主张节育。
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3、人口阶级构成分析
魁奈 :根据他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学说,把社会划分为生产 者阶级,不生产者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
亚当·斯密: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土地所 有者三个阶级,认为它们是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的和基本的 阶级。
大卫·李嘉图 :进一步分析了这三大阶级在经济上的矛盾 布阿吉尔贝尔 :社会有富裕阶级和贫穷阶级,富裕阶级本身一点
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2、两个级数的理论
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其增殖力是无限的;而生活资料只能以 算术级数增长
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
一种是“积极性抑制”,一种是“预防性抑制”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当人口增长到接近食物供给的极限时,所有的预防性和积极性抑
制自然会以更大的力量发挥作用,……直到人口降到食物所能维 持的水平以下;然后,食物再度丰富起来,于是又产生更多的人 口;经过一定时期,更多的人口又因同样的原因受到抑制。这种 循环往复的人口发展与倒退运动被称为“人口波动理论”,是 “大自然的规律”。 (三)对马尔萨斯理论的评价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四、人口转变理论
威廉·配第:把土地和人口看作是构成社会经济生活的两个首要因 素,其中特别重视人口的作用。
魁奈 :把人口看成是财富的第一个创造因素,但强调人口数量必 须与财富相适应,

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洪亮吉
(二)近代人口思想
梁启超
严复
(三)马寅初《新人口论》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是现代人口思想的代表。 马寅初生于1881年,浙 江人,著名经济学家。新 中国成立后,他对我国人 口问题十分重视,注重实 地调查研究。 1957年6月,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四次会议上书面发言。
马寅初
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 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 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 济。”那次发言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第二讲 人口思想与人口理论
第一节 中外人口思想 第二节 相关人口理论
第一节 中外人口思想 一、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 阿奎那
(一)古希腊的人口思想
古希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缓慢提高,剩余产品的出 现,人口也缓慢增长到一定规模,人口与社会之间出 现新的矛盾。此时,主张控制人口和实行稳定人口的 早期“适度人口”思想便应运而生。 ①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理想国》和《法律 论》中的适度人口思想,(从防御和管理角度提出 “小国寡民”城邦政策,公民的数量最好是5040 人) ;国家应干预人民的婚配;移民,优生(人口 素质,优男配优女) ,杀婴(女20~40岁,男25~55 岁) 。 ②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在《法》一书中 强调,稳定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 人口数量思想(强调人口质量,优生、优育、优教)
(三)工业革命早期的人口思想
①重商主义人口思想: 16—18 世纪,主张通过增 加人口来达到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欢迎国外 移民。 ②重农主义人口思想:18 世纪中叶,弗朗斯瓦·魁 奈(1694—1774) ,人口超过生产资料,国民 会贫困;强调不扩大农业生产,人口就不可能增 长。

人 口 学

人 口 学

人口学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中国人口现状之一低生育水平,人口总量大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口出生率持续稳步下降,1991年人口出生率为19.7‰,2008年降到12.1 ‰,从2000年开始,人口平稳增长。

2007年13.21亿人口,2000年12.67亿,7年增加了5368万人。

2005年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中国人口现状之二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200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1.6%;比2000年多2400万人,年平均增加343万人,年平均增长2.6%。

65岁及以上人口1.06亿,占8.1%。

2009年10月,老年人总人口接近1.6亿,占到总人口12%。

中国人口预测(亿人)年份总人口老年人比例200513.2 1.511.1201013.6 1.712.7201514.0 2.115.2202014.3 2.417.0202514.5 2.920.2203014.4 3.524.1203514.4 3.826.9204014.3 4.0 27.8204514.1 4.129.0205013.7 4.331.3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已进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但是人口总量压力很大;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生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出生性别比问题突出;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化水平偏低,但城乡人口流动频率加快;人口就业压力加大,失业问题突出;转型时期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十分薄弱;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

人口学第二章—中外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人口学第二章—中外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较全面的介绍了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
学的发展以及解决我国人口 问题的实践作出了历史性的
贡献。
《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
4、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2、20世纪50年代初至1957年
3、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
C. 涂尔干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又名迪而凯姆(1858-1917),也有人 叫为杜尔克姆。是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与卡尔· 马克思及马克斯·
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
迪尔凯姆否认社会分工的产生是为了创 造更多财富的观点。他强调,一个事物的 功能,并不是产生出这一事物的原因,原 因在功能之前。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增加 财富,但这要在分工出现后与分工前的对 比中才能显示出来。他认为造成分工制的 原因是人口密度过大。人口的增加最初迫 使一些人迁徙到其他地方,当无路可退时, 他们被迫改换行业,分工制也就随之出现。 他重视研究社会事实的功能,是功能理论 的先驱之一。同时在方法论上,强调区分 功能与原因,这对功能理论的完善具有重 要意义。
第二章
中外人口社会学思
想的形成和发展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
一、国外人口社会学思想
1、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2、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人口思想
3、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1、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古希腊的人口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
第一章 财产 公道 节制及以上三者 之敌对 问答中之人物 第二章 个人国家教育
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质疑
1、就其理论前提进行讨论

第二章 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及基本

第二章  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及基本
杂交水稻、器官移植、登月 微波炉、信用卡、核电站 高速公路、圆珠笔、塑料
冰箱、电视、拉链 人口(亿)飞机、汽车、手表、彩色胶片
洗衣机、空调、收音机
电话、电灯、电影、广播 照相机、缝纫机 钢笔、自行车、火车
未来“牛顿”的祖
弗莱明
先 爱迪生
生活水平提高
文盲农民甲 (瓦特的祖先)
市场扩大 传播加速 科技爆炸
4、对马尔萨斯人口伦的质疑: • 两个前提都发生了变化。 • 减少人口增长的机制问题。
神秘的人口“两手”自控规律
战争 自然灾害
饥荒 猛兽
·古代通过“左手 ”
瘟疫
现在通过“右手”
1、不将人口再生产当生产, “造物”有报酬, “造人”无补贴。 2、养老逐步社会化,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多子少福。
3、养孩子成本 ,心理抚养能力 。 4、避孕率 ,结婚率 ,离婚率 ,单身、丁克、同性恋比例 。 5、生活压力大 ,节奏快,“就业替代”频繁 6、婚龄、育龄延迟。 7、生育能力 (中国近20多年不孕不育率增加10倍,1/8夫妇不育)。 8、“有效”(生孩子)性生活减少(妻子抢遥控器,丈夫抢鼠标), “无效”(婚外)性生活却泛滥。
7、近代人口思想
■ 梁启超:认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是由于人口过 多引起的。中国的人口尚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提倡晚婚。
■ 严复吸收了马尔萨斯的观点,但认为中国要改变 现状就要变革,提高人口素质。
■ 孙中山认为从亡国亡种的危险出发,认为要提高 人口数量。
8、现代人口思想的代 表马寅初:
■ 认为要及时掌握人 口数据,制定相关 政策。
2、法国社会学家杜蒙特
提出了“社会毛细管学说”,这种学说认为 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渴望和 欲求。这种渴望就像油灯中的油,会沿着灯芯向 燃烧处流动。社会的毛细管现象是有强有弱的, 为了减少上升中的负担,人们往往会选择少生育。 认为经济上的不平等和政治上的平等是形成社会 毛细管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一、人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人口社会学: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2、人口原含义: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人。

现含义: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生活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3、人口的双重属性①生物属性表现为个体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

②社会属性人的各种行为,各种生物性活动都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人口社会学研究对象: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2、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3、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

包括有: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空间分布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

4、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

包括有:人口制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三、人口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与研究方法: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第二章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1、《人口原理》一书产生的背景①时代背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思想界的争鸣时期,经济发展伴随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②具体背景:丹尼尔·马尔萨斯——卢梭——高德文、孔多塞附高德文思想观点:高德文在《关于政治正义的探索》一书中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认为普遍幸福的原则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原则,而财产私有制违反了正义的原则,是人类贫困和罪恶的根源。

为了消除贫困,他主张重组社会,建立乌托邦社会。

2、《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①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两性之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始终保持恒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亚当·斯密的人口思想 亚当 斯密的人口思想
•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是以经济自由为中心,反对国家干预,主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是以经济自由为中心,反对国家干预, 张自由放任。在人口问题上,他主张听其自然, 张自由放任。在人口问题上,他主张听其自然,让经济自发地 调节人口的需求。他认为,如果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增加, 调节人口的需求。他认为,如果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增加, 劳动报酬提高,必然鼓励劳动者结婚和增殖,使人口不断增加。 劳动报酬提高,必然鼓励劳动者结婚和增殖,使人口不断增加。 否则相反。 否则相反。 • 他认为:"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他 他认为: 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 还认为: 贫困似乎还有利于生育……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 ……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 还认为:"贫困似乎还有利于生育……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 常生子女二十人以上,而奢移的上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 常生子女二十人以上,而奢移的上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 一般只能生两三个” 一般只能生两三个”。
第一节 人口思想
• 一、古典的人口思想
• (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 柏拉图、 • 古希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缓慢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人口也缓 古希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缓慢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 剩余产品的出现, 慢增长到一定规模,人口与社会之间出现新的矛盾。此时, 慢增长到一定规模,人口与社会之间出现新的矛盾。此时,主张 控制人口和实行稳定人口的早期“适度人口 思想便应运而生。 适度人口”思想便应运而生 控制人口和实行稳定人口的早期 适度人口 思想便应运而生。 • 柏拉图认为人口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当适度。强调,稳定人 柏拉图认为人口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当适度。强调, 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 亚里士多德具有控制人口的思想,强调人口质量,主张优生、优 亚里士多德具有控制人口的思想,强调人口质量,主张优生、 优教。 育、优教。
出生率均超过3.5% 全国总人口近9 出生率均超过3.5% ;全国总人口近9亿 3.5 第二次生育高峰
第二章 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人口学的发展吸取了中外传统人口思想的精 是建立在现代人口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华,是建立在现代人口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本章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 本章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口思想----一是人口思想----古典人口思想 马尔萨斯与《人口学原理》 马尔萨斯与《人口学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马寅初与新人口学 二是人口学的发展历程
四、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 • • •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数据时制定政策的关键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为人 生于1882年的马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为人 1882 口问题而留名史册的知识分子。一直到今天, 口问题而留名史册的知识分子。一直到今天,讨论中 国的人口制度时,马寅初都依然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国的人口制度时,马寅初都依然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1957年 1957年6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在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书面发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书面发言,他根据 1953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和以后几年 1953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和以后几年 人口增长的情况,认为新中国人口增殖太快, 人口增长的情况,认为新中国人口增殖太快,国家机 器必须依靠强权来控制人口。
二、马尔萨斯的人口思想
• (一)《人口原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人口原理》
• 1798年,出版《人口原理》 年 出版《人口原理》
(二)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 1、 "两个公理":第一是"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是"两 两个公理" 第一是"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是" 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 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 2、 "两个级数":人口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是以几何级数增加, 两个级数" 人口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是以几何级数增加, 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根据自然 规律,食物是生活所必需,这两个不相等的量就必须保持平衡" 规律,食物是生活所必需,这两个不相等的量就必须保持平衡"。 • 3、 "两种抑制":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二者出现不平 两种抑制" 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 衡时,自然规律就强使二者恢复平衡,恢复平衡的手段, 衡时,自然规律就强使二者恢复平衡,恢复平衡的手段,一种是 战争、灾荒、瘟疫等---- 积极抑制"(现实性抑制) ----" "(现实性抑制 战争、灾荒、瘟疫等----"积极抑制"(现实性抑制);另一种是要 那些无力赡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 道德抑制"(预防性抑制。 ----" "(预防性抑制 那些无力赡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道德抑制"(预防性抑制。 • 4、"三个命题"(人口波动理论):人口增加必然受到生活资料的 三个命题"(人口波动理论) "(人口波动理论 限制;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定会一直增长, 限制;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定会一直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 力的抑制;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力的抑制;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二)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的人口思想 重商主义、 •
工业革命前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思想的活跃。 工业革命前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思想的活跃。 16—18世纪重商主义的经济哲学家主张通过增加人口来达到国 16—18世纪重商主义的经济哲学家主张通过增加人口来达到国 家经济和军事的发展。 家经济和军事的发展。 强调人口增长是一种用丰富的廉价劳动 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增加财富的手段。 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增加财富的手段。 18世纪中叶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认为, 18世纪中叶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认为,农业的发 世纪中叶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认为 展在国家建设中最为重要。 展在国家建设中最为重要。人口过度增长会引起生活资料的不 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但是, 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但是,重农主义并非单纯地反对人口 增长,而是强调扩大农业生产,如果农业生产不发展, 增长,而是强调扩大农业生产,如果农业生产不发展,人口就 不可能增加。 不可能增加。
二.中国人口学
• (一)20世纪初 -- 20世纪初 • 我国研究中国人口问题:梁启超、陈达、吴景超 我国研究中国人口问题:梁启超、陈达、
• • • • 梁启超:提倡晚婚,禁止早婚, 梁启超:提倡晚婚,禁止早婚,以提高人口素质 陈达: 限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品质” 陈达:“限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品质” 吴景超: 吴景超:节制生育是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最好办法 他们的思想核心: 节制生育” 他们的思想核心:“节制生育”
第二节 人口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三阶段 人口社会学的形成 三阶段
• 1、社会学家明确把人口变量放入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家明确把人口变量放入社会学研究。 • 2、一些学者开始系统地用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人口问题。 一些学者开始系统地用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人口问题。 • 3、二战后欧美各国人口社会学的专题研究蓬勃发展
(三)对马尔萨斯理论的评价
• 1、人口问题的理论化,指出了人口增长和资源之间潜 人口问题的理论化, • 在的不稳定性。 在的不稳定性。 • 2、思想史上的贡献,对达尔文、马克思等的影响 。 思想史上的贡献,对达尔文、 • 3、世界人口正在经历转变,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 世界人口正在经历转变,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 • • • • 质疑: 质疑: 第一、 第一、就其理论前提进行讨论 第二、 第二、有关减少人口增长的机制问题 第三、就贫困人口问题,建立在两个前提基础上 第三、就贫困人口问题,
• •

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 主张: 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 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 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 其为计划经济。 那次发言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其为计划经济。”那次发言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新人口论”主要是从消费与积累、提高工业化建设的 新人口论”主要是从消费与积累、 劳动生产率等现实的国家经济形势来论述人口问题。他说, 劳动生产率等现实的国家经济形势来论述人口问题。他说, 中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太慢。 中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太慢。他认为 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 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人口的增加 消耗了国民财富,变成了国家的负担,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消耗了国民财富,变成了国家的负担,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马克思、
• 1、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没有普遍存在的人口规律, 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 没有普遍存在的人口规律, 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 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2、"两种生产"的原理。生产有两种,一种是物质资料 两种生产"的原理。生产有两种, 生产,一种是人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是根本性的, 生产,一种是人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是根本性的,决 定人的生产。人口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定人的生产。人口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 3、人口的阶级观。马克思认为人口具有社会性和阶级 人口的阶级观。 社会属性是人口的本质属性。 性,.社会属性是人口的本质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