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的基本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源于前人的思想。
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人口的过速增长,从而成为现代理论的开端。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经济学上也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也是当今人类被关注的焦点,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马尔萨斯永远是超前的。
学说内容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是以议论人具有食欲和性欲这两个“本性”开始的。
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两个前提、三个定理”来概括。
两个前提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从这两个“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出发,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经济比例:食物或生活资料的增长与人口的增殖之间的关系。
马尔萨斯说,人口的增殖比生活资料增长的要快,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但是,马尔萨斯并不认为这两个级数就是人口规律的反映,他提出,保持两个级数平衡的唯一出路就是抑制人口的增长。
他把所谓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人口自然法则,归纳成以下三个定理:第一点是人口的制约原理,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正常的比例,即“人口的增长,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第二点是人口的增殖原理,即“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常随着增加”;第三点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核心,称之为人口的均衡原理,即“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这个原理与前两个原理是紧密相连的,它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最终将实现均衡,但是这种均衡不是自然实现的,而是种种“抑制”的产物。
马尔萨斯认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因为空间和滋养物的缺乏会受到抑制,人类的生长繁衍则会因为食物的缺乏而受到抑制。
但是人类的抑制分为预防抑制和积极抑制两种。
预防抑制主要是道德的抑制,即考虑到无力负担家庭而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马尔萨斯反对堕胎和避孕)。
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要是积极抑制,即战争、瘟疫、繁重劳动、贫困、饥荒等等,灾难会缩短生命,恢复被破坏的平衡。
他认为,人间的一切灾难都是人口与生活资料均衡过程中的产物,人类的发展也必然与灾难始终相伴。
人口学理论

【马克斯-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1.三重标准:①财富-经济②权利-政治③声望-社会;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2.财富、权力与声望在任何社会都是有价值的和稀缺的,因此,在各种社会中,人们总要追名逐利,争权,社会分层结构就是用等级将上述活动纳入制度化轨道之中。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1.所谓精英,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干,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社会成员,在不同领域获得高分的人可以划归一个等级,即精英人物。
2.分类:可分为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那些直接的或间接的在政府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构成“统治精英”。
3.流动性:精英原则上是不能世袭的,那些天赋很高的人,即使始终地位很低,但凭借个人的努力后仍热可以晋升到社会阶层的最上层,反之亦然。
4.精英决定论:社会总是处在少数人的统治之下,这些占社会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即称为“精英”,他们在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
【可持续发展理论】1.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森林和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树,断子孙路”。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马尔萨斯人口论】1.人物:①最早试图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出系统描述的经济学家。
②英国人:1978年出版了《人口原理》。
2.两个公理: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会几乎保持现状。
3.两个级数:①人口会以几何计数率增加。
②生活资料只会以算数级数增加。
4.三个命题:①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②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人口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人口学马克思主义人口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人口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它以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揭示人口问题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展开论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人口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等方面密切相关。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数量、质量、结构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人口问题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观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和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建设的对象。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口的质量更为重要,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同时,人口的数量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实施科学的人口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1. 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口学认为,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
另一方面,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紧张、劳动力供过于求,从而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因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保持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必要措施。
2.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划分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强调,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人口结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劳动力供给的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
因此,要通过教育、就业、人口规划等措施,优化人口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二章_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中国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三、现代人口思想 马寅初 《新人口论》 主要观点:
1、提出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提出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 3、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三点建议:进
行新的人口普查;大力宣传,破除传统观念; 主张节育。
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3、人口阶级构成分析
魁奈 :根据他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学说,把社会划分为生产 者阶级,不生产者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
亚当·斯密: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土地所 有者三个阶级,认为它们是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的和基本的 阶级。
大卫·李嘉图 :进一步分析了这三大阶级在经济上的矛盾 布阿吉尔贝尔 :社会有富裕阶级和贫穷阶级,富裕阶级本身一点
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2、两个级数的理论
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其增殖力是无限的;而生活资料只能以 算术级数增长
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
一种是“积极性抑制”,一种是“预防性抑制”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当人口增长到接近食物供给的极限时,所有的预防性和积极性抑
制自然会以更大的力量发挥作用,……直到人口降到食物所能维 持的水平以下;然后,食物再度丰富起来,于是又产生更多的人 口;经过一定时期,更多的人口又因同样的原因受到抑制。这种 循环往复的人口发展与倒退运动被称为“人口波动理论”,是 “大自然的规律”。 (三)对马尔萨斯理论的评价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四、人口转变理论
威廉·配第:把土地和人口看作是构成社会经济生活的两个首要因 素,其中特别重视人口的作用。
魁奈 :把人口看成是财富的第一个创造因素,但强调人口数量必 须与财富相适应,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王恩涌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年),出生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年代,他1784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英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并专攻数学。
1788年毕业,并获得神职。
1805年担任伦敦附近的东印度学院(East India College)的历史与经济学教授。
1798年出版的他的著作《人口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进步的影响》。
1799年他到瑞典、挪威、芬兰和俄国调查土地、粮食与人口的关系。
1802年,他访问了法国和瑞士。
次年,对其著作作了修改补充,出了第二版。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三个主要的观点,就是“两个公理”“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
“两个公理”:第一是“食物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第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在将来也是如此”。
“两个级数”:“人口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是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
稍微熟悉数量的人就会知道,前一量比后一量要大得多”;“根据自然规律,食物是生活所必需,这两个不相等的量就必须保持平衡”。
“两种抑制”: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二者出现不平衡时,自然规律就强使二者恢复平衡。
恢复平衡的手段,一种是战争、灾荒、瘟疫等,对此,马尔萨斯称其为“积极抑制”;另一种是要那些无力赡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马氏称其为“道德抑制”。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根据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初期的人口现象提出来的,当时,对他的理论存在着不同看法,在马尔萨斯的两个公理中,把人与自然界的动物等同起来,当作超社会的自然规律,从而忽视了人口问题的社会性,至于“两个级数”,虽然他说是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的增长规律,但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看,没有限制的条件是不存在的,所以从总的情况来说,“几何级数”增长也是不存在的。
最后“两种抑制”的办法中,“积极抑制”的战争、灾荒和瘟疫其实质都是社会原因为主而引起的;“道德抑制”更是不切实际的。
虽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是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人口学著作。
人口学概论

(一)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二)人口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三)人口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二、人口变动 人口变动:人口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生命 总和。反映人口运动的过程,叫做人口变动。 总和。反映人口运动的过程,叫做人口变动。 (一)人口的自然变动 人口自然变动是指由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 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 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变化的过 程。 (二)人口的机械变动 人口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一切移动, 人口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一切移动,包括 改变定居点的永久性移动和暂时性移动。 改变定居点的永久性移动和暂时性移动。 人口机械变动有两种情况: 一是改变定居点的移动,叫做人口迁移; 一是改变定居点的移动,叫做人口迁移; 二是不改变定居点的暂时性位移,称为流动人口。 二是不改变定居点的暂时性位移,称为流动人口。
(三)人口的社会变动
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在社会有机体中的组成 状况的变化。 状况的变化。人口的社会变动改善人口的经济构 人口社会变动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成。人口社会变动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三种人口变动的关系: 1、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人口的自然变动, 2、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会引起人口社 会变动; 会变动; 3、人口社会变动也会制约人口自然变动和机 械变动。 械变动。 归根到底, 归根到底,人口变动都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生 产方式。 产方式。
第三节 我国人口研究的现状
一、我国人口研究适应人口与社会发展的 需要: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迫切需要理论的 指导。我国计划生育走过的道路。 二、我国人口研究的现状: 人口研究的学会组织。人口研究的队 伍建设。人口研究的阵地、成果。人口研 究的学科前沿与热点问题
思考与练习
人口理论与计划生育

人口理论与计划生育前言:人口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
我们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的位臵,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优生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我国人口政策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一、人口学概论(一)人口和人口学1、什么是人口?人口是人口科学的研究客体,是人口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
科学的人口概念,要反映人口范畴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有以下几层含义:①人口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存在的;②人口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的;③人口时间不断运动和发展的。
2、什么是人口学?人口学就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
①人口学首先包括人口理论。
人口理论在人口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口学的理论基础,是人口学各分支学科的指导思想。
人口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发展本身、人口和社会经济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密切不可分的。
人口理论的任务就在于阐明人口发展本身的规律性、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联系。
②人口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由来已久,它阐明搜集、整理、分析、反映大量人口现象和人口发展过程的数量资料的方法论,并研究人口发展本身,人口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人口学的形成与发展任何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人口学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向前发展,人口学自身也不断向前发展。
在人口学中,最早产生的是人口理论。
1、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思想家管子、孔子、墨子、商鞅、韩非都针对当时人口同经济、政治、军事的关系,提出过不同的人口主张。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著名的《理想国》、《法律论》、《政治学》等理论著作中,从城邦国家防务和安全出发提出人口适度的问题。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讲课稿)一、西方人口理论西方的人口理论,是在西方文明大背景下从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各家各派思想家关于人口问题的看法、主张、见识和学说的总称。
这里讲的西方,指的是地理学意义上的西方即指欧洲和北美,而不是现代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概念。
西方人口理论就是研究与探讨随着西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人口思想不断演变及其变化规律性的学说。
(一)西方人口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人口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时代。
当时的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已开始从奴隶至庄园的经济管理和政治层面上考察人口问题了。
在进入欧洲的封建时代之前,还有古罗马的法制实践家,在他们的立法执法过程中,阐述了对人口问题的深刻看法与见解。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口思想的萌芽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50至前14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包括该历史时期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09至47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是指体现在古罗马各种法典和法令中的人口观点与主张。
①古希腊时期的人口思想古希腊从公元前750年形成各城邦国家的松散联合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人征服,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其中,对人口问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色诺芬、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著名思想家。
A、色诺芬的人口思想色诺芬(约公元前431-前350年),出生于雅典富人家庭,接受过奴隶制贵族教育,是古希腊第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前399年)的得意门生。
他在其主要著作《经济论》和《财源论》中,都论述了颇为丰富的人口思想。
其人口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男女婚配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种的延续与繁衍。
因为“各种生物要传宗接代,他们就得结成婚姻好生儿育女;其次,这种结合为他们养儿育女提供了条件”。
这是从经济上考虑,即解除婚姻当事人对其年老之后在生活支持上的顾虑。
第二,从维护贵族阶层的利益出发,主张国家应努力增加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种;对城邦人口的 预测。
3
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
• ①一国具备的条件首先是人口, 其次才是国土。对人口结构和 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中等阶层的人数最多的时候才 能结成优良的政体。②政治家 应当把人口数目作为治理国家 的第一手资料。③为希腊民族 的未来,主张优生、优育、优 教。④节制生育限制人口数目 才能维持财产的平等。⑤直接 民主的政治安排要求人口必须 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第二章 人口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国外人口学思想
• 一、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 (一)古希腊的人口思想 • 斯巴达的人口政策:视结婚生育为一种
政治制度;歧视独身者;注重优生;鼓 励多生育;鼓励乱婚乱育。 • 雅典:强调生育上的理性观念;从经济 上强调人口政策。
2
❖ 柏拉图的人口思想: ❖ 稳定人口是社会存在
15
4、三个命题(人口波动理论)
• 第一,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 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始
终不渝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抑制。 • 第三,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
生活资料相平衡。
16
5、四点结论
• (1)认为工人贫困、失业并非资本主义制度所造 成,而是人口法则的结果
• (2)建立在财产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社会制度, 不过是幻想,相反,财产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却是不 可避免的,因为它是出自人口的自然法则产生的
37
26
第二节 中国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一、中国的人口思想史 (一)增殖人口观
1、孔子的人口思想 孔子出生在春秋战国时 期,诸侯混战,人口死亡 率高,为了获得兵源、税 源、役源必须实现人口的 增殖。并且中国人的家族 意识也是实现人口快速增 长的意识形态。
观点:①从孝出发,强调多生。生育子女 的要求可以超越一切伦理。这可以是休妻和 续弦的原因。②把人口众多,人民能够安居 乐业当作统治者治理国家好坏的重要标准③ 提出了增殖人口的一系列社会经济主张。④ 重男轻女。⑤用传统的道德规范教育人口, 提高人口素质。
• 西晋法律规定:女儿到了17岁,父母不嫁国家包办。 日本要是采纳中国西晋的做法,大量的女光棍会被 吓死(日本现一半妇女到33岁还未生孩子)。
• 唐太宗将降低单身率作为考核官吏升降的标准之一。 现在西方国家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降低单身率作 为政绩考核的。
33
二、近代人口思想
• 梁启超认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是由于人口过多引 起的。中国的人口尚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提倡晚 婚。
进式发展 • 2、乐观的人口思想 • 3、发展并非是无止境的
7
0 200 400 600 2211111208642080000000000000000
人口爆炸导致生活水平提高
80
70
世 界
60
人 50
口 (
40
亿 30
) 20Biblioteka 1001900-2000年:
世界人口增加4倍 全球GDP增加18倍 人均GDP增加5倍 主要谷物价格下降70% 14种金属和非食品农产
• 严复吸收了马尔萨斯的观点,但认为中国要改变现 状就要变革,提高人口素质。
• 孙中山认为从亡国亡种的危险出发,认为要提高人 口数量。
34
三、现代人口思想
马寅初 • 认为要及时掌握人口数据,
制定相关政策。 • 提出人口的增长和发展国民
经济之间的关系。 • 为解决人口问题提出建议
35
四、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品组合价格下降80%
公元/年
现 代 生 活
1800-2000年:
食品价格下降90%
古 代 生 活
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1766—1834年),英国
90 80
人,1798年出版了《人口
70
论》,该书全名为《论影响
60
50
东部
未来进步的人口原理——兼
40
西部
评葛德文先生、孔多塞先生
• 1、20世纪20、30年代 • 重视人口研究,重视社会调查,通过理论和实际的
结合研究社会和人口问题 • 2、20世纪50年代初至1957年 • 对人口问题广泛关注,并进行反思 • 3、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的发展 • 研究重新起步,具有明确的政策研究取向
36
思考题
• 1、简述并评价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 2、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 3、了解中国人口思想史的代表人物 • 3、论述马寅初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
• 假定世界有十亿人,人类将以 • 1、2、4、8、16、32、64、128、256、512……
增加 • 生活资料将以 • 1、2、3、4、5、6、7、8、9、10……增加
14
3、两种抑制
积极性抑制,即通过 提高死亡率以减少人 口数量,其手段是包 括战争、瘟疫、饥荒 和各种疾病。
预防性抑制(道德抑 制) 即让人们通过各种主 观努力在道德上限制 生殖的本能,他提出 让人们禁欲、杀婴、 不婚、不育。
11
(二)人口论的主要内容
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两种抑制、三个命题、 四个结论,其中心思想是人口的增长将快于可 能提供给人类的食物的增长。
12
1、出发点是以所谓两个公理为前提的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情欲是必然的,且几 乎会保持恒状。
13
2、两个级数
• 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 的,前者要大于后者,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 料以算数级数增长。提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
4
(二)宗教人口思想
• 奥古斯丁:倡导上帝有权支配人类的生 死
• 托马斯·阿奎那:反对限制人口,一方 面维护宗教的禁欲主义和独身主义,另 一方面又肯定世俗婚姻和生育行为。
• 马丁·路德:结婚是正当的,反对天主 教的独身主义,两性结合应有一个合适 的年龄。
5
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人口思想
• (一)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古典政治经济 学的人口思想
人口
30
• (三)限制人口思想 • 洪亮吉的人口思想:太
平人口具有巨大的增长 潜能。人口增长和土地、 商品等资源之间存在着 紧密的联系。比马尔萨 斯的人口思想早5年。 中国应该限制人口增长。
31
中国古代政府鼓励生育的政策
• 男人决定家族,父母催着儿子娶妻;女人决定民族,政府催着 女子嫁人。
• 越王勾践“令壮者无取老妻,令老者无取壮妻”,因为年龄悬 殊既不利于生育,也不利于养育。现在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有这 种婚姻法。
30
北部
和其他著述者的理论》。以 后经过修改共出了6版。
20 10
0 第一季度
9
(一)《人口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0
•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 对英国小资产阶级革命家、 空想社会主义者葛德文 《政治正义论》、和法国 改革论者孔多塞的《关于 人类进步的历史考察》著 作的论战。
24
3、涂尔干 • 把人口增长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考察
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结果”。 • 人口密度的增加和争夺稀有资源的竞争是工
业化和社会分工发展的重要前提。
25
(二)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 人口社会学形成的三个阶段 • 二战后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走上正轨 • 1、定义和深化了人口社会学的研究问题 • 2、结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 • 3、各种人口社会学的专题研究得到发展 • 4、后现代理论的发展对人口社会学的影响
• 勾践要求官府派医生守护临产孕妇,免费医疗。现在西方国家 都做不到。
• 勾践奖励生育:生一个孩子,可获得相当于2个月收入的奖励; 生3胞胎,国家委派乳母照料;生双胞胎,国家负担其中1个的 抚育费。汉高帝规定百姓生子,可免徭役二年。目前西方国家 奖励生育都远没有达到这个份量。
32
• 汉惠帝令:女子年15以上至30不嫁,缴纳5倍的人头 税。现在西方国家虽然通过纳税惩罚丁克家庭和单 身者,但其力度远达不到汉惠帝的程度。
22
一、早期人口社会学思想
1、斯宾塞:个体生存能力和生育新的个体的能力 成反比。
对于人类来说,个体发展的个性化过程同种族延续 的生殖过程成反比关系,个体发展自己个性的精力 和自己的生殖力成反比。强调社会文化和智力的发 达对生育的影响,为人口研究开拓了新领域。
23
2、法国社会学家杜蒙特
人口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提出了“社会毛 细管学说”,这种学说认为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具 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渴望和欲求。这种渴望就像油灯 中的油,会沿着灯芯向燃烧处流动。社会的毛细管 现象是有强有弱的,为了减少上升中的负担,人们 往往会选择少生育。认为经济上的不平等和政治上 的平等是形成社会毛细管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
• (3)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同样受人口法 则的支配,工资的水平是受人口的增减而变动的。
• (4)反对救济穷人,救济穷人即帮助穷人制造穷 人。
17
(三)对马尔萨斯理论的评价
•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问世开始就遭到猛烈抨击。道 德论者批评他的规律的残酷性, 认为它不符合人类的 永恒正义; 生物学家批评它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观 点不可靠, 认为人类越文明、越发达则增长速度就会 越慢。而马尔萨斯将贫困、灾难归之为自然规律,对 人类的苦痛持冷漠不关心的态度,多年来更是一直受 到人们的指责。理论上,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也是根 本不能成立的。
20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 1、驳斥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压力假设,认为不 存在普遍的人口规律,资本主义的人口过剩 是制度原因造成的。
• 2、“两种生产”的原理(物质生产是根本的, 它决定了人的生产)
• 3、人口的阶级观
21
三、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