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 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园林史复习资料

园林史复习资料

1、中国园林分类: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私家园林宅园、游憩园、别墅园•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公共园林衙署园林、会馆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以及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 3、按照布置形式•自然式•规则式2、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3、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西方、伊斯兰)相比较,它具有许多不同的个性,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4、中国的四大名园(名称、平面、设计特点)私家园林代表:拙政园、留园皇家园林代表: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设计特点:当年的拙政园是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了浓郁的天然野趣。

建筑极其稀疏,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

位置: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

面积: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院。

布局:分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园,其中以中园为主。

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中部景观: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大型宅院,有山水为主的开场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场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

中部主要景观:①远香堂:明代结构的四面厅,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四面赏景。

②小飞虹:木质结构廊桥。

③香洲:临水而建的仿舟船形象的舫厅(旱船)是拙政园中部著名的船景。

④荷风四面亭: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

西部景观: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不同。

主要景观:与谁同坐轩留园留园三绝: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面积:约2公顷景观布局: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

园林史复习要点

园林史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

古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有,古称园、园亭、园野、池馆、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设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5.行宫御苑:建设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幽美处,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

6.离宫御苑:建设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幽美处,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7.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禽鸟的场所。

有藩篱。

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8.灵囿:周文王绕灵台修建的苑囿名。

泛指帝王豢养动物的园林9.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可观天象,通神明,也可登高远眺,欣赏风景。

10.曲水流觞:魏晋名士常于3月3,因流设席,激水推杯,席前而饮,赋诗欢会。

11.洛阳名园记:宋李格非著,记述作者亲历的比较名重于当时的园林19处,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重要文献。

12.一池三山:太液池中筑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人工山。

太液池象征大海,三山象征神山,这种仙界的做法是古典皇家园林常用的方式。

13.无心画(尺幅窗):各种门窗洞对植物起到框景、夹景作用。

14.计成(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

造园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步随景异。

15.壶中天地:16.须弥芥子:简答1.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兴起,寺观园林开始兴盛,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为中国式园林大发展奠定了基2.中国古典园林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3.诗画的情趣。

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

4.意境的涵蕴:将主观理念感情和客观生活景物结合于创作中。

3.园林发展四个阶段:1.人类社会原始时期,萌芽状态。

2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百花争艳群星灿烂。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述1、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国外: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城市自然化,创造游憩境地,在享受绿色环境上人人平等(19世纪工业初期)。

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2、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和天然山水园(承德避暑山庄)两大类型;按园林的权属关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如:故宫内的御花园)、“行宫御苑”(如:圆明园)和“离宫御苑”(如: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寺观园林(如:杭州灵隐寺)。

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1100多年);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60多年);三、全盛期:隋、唐。

(370多年);四、成熟时期:宋、元、明、清初(770多年);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0多年)。

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1、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是什么时候?答: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雏形起源于商代:囿、台、园圃。

囿的定义: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

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祭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园林史考试重点

园林史考试重点

绪论1.世界园林形式的划分(1)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2)自然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其代表)(3)混合式园林2.我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我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和风格,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自然风景苑囿:这是我国最早期的园林形式,是指以围定的自然景区为主体,并配以少量人为景观的一种园林。

始建于我国的商周时代,一般面积比较大,专供帝王或诸侯们游猎之用。

(二)宫廷建筑园林:是指以宫廷建筑为主体,结合人工山水,辅以动植物的一种园林,也称皇家园林。

(三)陵寺庙观园林(1)陵园:指帝王的墓地,多呈墓群。

如黄帝陵、秦始皇陵、乾陵、明十三陵等(2)墓园:指帝王下属的大臣及历史名人的墓地。

如孔子墓 (为当今最大古墓),也称孔林或至圣林。

(3)寺园:指为佛教、道教、山川神灵及历史名人而在名山秀水之地修建的纪念性的、以建筑为主体的一种园林。

杭州的灵隐寺,浙江的普陀寺等寺园均为我国寺园中的精品。

(4)庙园:为我国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园林建筑。

(5)观园:是道教的庙宇(四)自然山水园林:自然山水园林是以自然景观 (山、水)为主体的,配以建筑、古代文化、文物等的一种园林。

有以山为主体的,如福建武夷山;有以水为主体的,如杭州西湖。

(五)写意山水园:这是指具有诗情画意,审美境界达到最高层次的一种园林,也可称为文人园林。

小型园多为个人所有,又多与住宅相结合,所以也称宅园或庭园。

这些园不论大小,其共同点特点是立意新颖、取法自然、设计精巧、布局奇妙、结构精细、诗情画意。

如宋代宋徽宗在河南开封建的寿山艮岳 (又称万寿山、华阳宫)3.我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1)夏商周:开创我国最初的园林形式-囿(2)秦汉:以宫室建筑为主题,配以山水、动植物。

规模宏大、宏伟壮观(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起自然山水园林,从城市转向城郊和山村,从宫苑建筑转向大自然,称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园林特点。

(4)隋唐宋:特点是诗情画意,也称之文人山水园林或写意山水园林。

园林史复习资料

园林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天人合一2、园林3、人工山水园4、文人园林5、无心画6、离宫御苑7、行宫御苑8、大内御苑9、意境10、曲水流觞11、精舍:早期的寺院,又叫“僧伽蓝”,简称“伽篮”。

一般由国王或富人施舍,规模较大,数量也很多。

汉译“精舍”,意思是佛向僧众说法的学园。

二、填空、选择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 囿和台和,另外“园圃”也是第三个源头。

2、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及畅春园、圆明园。

3、《绛守居园池》属于衙署园林4、唐长安三大内指的是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5、在英国_________________园内建有中国式塔,是由____________(人名)引进的。

美蒂奇庄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园林。

6、________________是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他与建筑师C.沃克斯合作,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园林的选址和开发方式不同,园林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分为台地园林、美蒂奇式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

8、清代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园中园是颐和园的______ ,它是以江南_____ __为蓝本。

9、兰亭的园主是____________。

10、颐和园的构图中心是B 。

A万寿山B佛香阁C昆明湖D十七孔桥11、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是以寺观园林的出现为标志。

12、《园冶》的作者是明代___________;《作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13、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另外“园圃”也是第三个源头。

14、________________是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他与建筑师C.沃克斯合作,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纽约中央公园。

园林史复习资料

园林史复习资料

《园林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一池三山2、文人园3、囿4、勒诺特尔式园林5、轩6、意境7、台地园8、极简主义9、中国古典园林10、园林11、枯山水庭园12、阁与楼13、廊14、写意山水园15、亭16、巴洛克风格17、造园18、风景19、水扶梯20、园池二、填空题1、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著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2、苏州现存古典园林有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建于明朝的拙政园、留园,以及建于清朝的网师园(环秀山庄) 等名园。

3、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4、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东方造园系统。

5、西晋时期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为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西郊所建。

6、唐朝著名离宫有位于陕西临潼的华清池、位于陕西麟游县的等都是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很好的范例。

7、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著称,著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

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8、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孚。

勒。

维贡特府邸(孚园) 和凡尔赛宫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9、汉武帝利用秦代旧苑囿扩而广之为上林苑,它位于长安西,纵横300余里;其内还有两个大名池即为昆明池和太液池。

10、河北省临漳县漳水北岸建有曹操的封邑邺城,城市规划严整。

城内建有著名的园林铜雀台,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中曾提到过该园。

1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12、J.O.西蒙兹在其《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看待,从生态价值、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的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的使用土地。

13、明末计成所著的一本造园学巨著是。

14、佛教早在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得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与自然保护区园林得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得起源此时期得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得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得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得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得选择与开发方式得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得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与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得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得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与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得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与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得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得宅园,建制在皇城与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得风景优美得地方,或者远离都城得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得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得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得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园林史复习资料

园林史复习资料

园林史复习资料《园林史》复习资料一、概念解释1.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2.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3.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3. 文人园林:士流园林经进一步发展以赏心悦目为重点,形成侧重于寄托理想、陶冶情操和表现隐逸的风格,称之为文人园林,在文人园林中,受到书法绘画的影响,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是:“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也被作为古典园林设计的准则。

宋代园林中多有流杯亭的设置,象征(曲水流觞)。

4. 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

5. 曲水流觞:人们在举行祓禊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

6. 廊: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7. 一池三山: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设置三座岛屿。

8. 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9.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10. 别业:指在风景区或在郊外建造的供休养的住所。

11.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

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再加上东边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园。

12.离宫御苑:建于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13. 留园: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子分西、中、东三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

古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有,古称园、园亭、园野、池馆、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设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5.行宫御苑:建设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幽美处,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

6.离宫御苑:建设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幽美处,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7.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禽鸟的场所。

有藩篱。

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8.灵囿:周文王绕灵台修建的苑囿名。

泛指帝王豢养动物的园林9.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可观天象,通神明,也可登高远眺,欣赏风景。

10.曲水流觞:魏晋名士常于3月3,因流设席,激水推杯,席前而饮,赋诗欢会。

11.洛阳名园记:宋李格非著,记述作者亲历的比较名重于当时的园林19处,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重要文献。

12.一池三山:太液池中筑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人工山。

太液池象征大海,三山象征神山,这种仙界的做法是古典皇家园林常用的方式。

13.无心画(尺幅窗):各种门窗洞对植物起到框景、夹景作用。

14.计成(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

造园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步随景异。

15.壶中天地:16.须弥芥子:简答1.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兴起,寺观园林开始兴盛,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为中国式园林大发展奠定了基2.中国古典园林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3.诗画的情趣。

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

4.意境的涵蕴:将主观理念感情和客观生活景物结合于创作中。

3.园林发展四个阶段:1.人类社会原始时期,萌芽状态。

2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百花争艳群星灿烂。

3工业社会4.二战后,可持续发展。

4.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原因(古典园林的起源):1.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2意识形态方面因素:a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虽.宛.b君子比德:将大自然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内在品德联系。

C神仙思想的主导而模拟仙境,是山岳和海岛风景的再现,体现在秦汉园林。

对向风景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生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特点:a尚不具备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

B功能的转变:由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转化为观赏游憩为主。

建筑只是简单的散布,建筑与其它要素无有机关系,园林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没有多少设计经营。

C受三种思想(第四题)向风景式园林发展,但审美经营尚处低级水平,造园活动未达到艺术创作境界。

6.北魏洛阳城规划特点:a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功能分区较汉魏更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市中轴线,是皇居所在,政治活动中心。

B大内御苑毗邻宫城之北,便于帝王游赏,也有军事上退足已守的用意。

C城市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皇都格局模式)内城以外为外郭城,构成宫城、内城、外城三套城垣的形制,外城大部分为居民坊里。

D恢复魏晋的城市供水设施。

7.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发生了哪些变化:a功能,复杂到简单。

B规模,豪华宏大到隐逸。

C类型,少到多。

D创作方法,写实到写实写意结合。

E造园技艺,粗糙到细致。

8.魏晋南北朝特色:a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功能基本消失,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B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城市私园代表华奢和斗富。

庄园别墅代表天然清纯、隐逸的审美思想,深刻影响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

C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D创作方法由写实趋于写实写意相结合。

E园林规划由粗放到细致,造园活动上升到艺术创作,建筑与自然取得密切的协调融揉。

9.白居易对园林发展的贡献:白居易园林规划思想,已成为后世城市一般宅院的普遍模式,成为后世文人士大夫对园林的一种普遍价值取向,对后世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0.布局特点:1.庐山草堂:在天然胜区相地而筑,辟池筑台,引泉悬深,既有苍松古山,又植山竹野卉,就自然之胜,稍加构饰而成别墅园林。

草堂能借自然之美景,充分融入自然之境,在无华朴实中体现出深刻意境。

2、洛阳履道坊:宅门向西临坊里巷,西巷有伊渠从南往北,又往东流去。

园内水由西墙下引入,在园内周围绕流,上东北隅流出入伊渠。

南面是园,有水池;第宅在东北,第宅西是西园。

11.隋西苑设计特点:a沿袭一池三山的仙苑皇帝传统造园模式,b西苑中有发达水系,水是园中重要景观,形成多层次的山水空间。

c点线结合,景点以建筑为中心,16组建筑结合水道穿插形成园中园。

D有大量建筑营造、植物配置品种多,范围广。

1、试述承德避暑山庄体布局。

按“前宫后苑”规划形式进行规划。

宫廷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

苑林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三大部分。

A宫廷区:宫廷区包括三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正宫、松鹤斋、东宫。

B苑林区:包括三个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1)湖泊景区,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

特点①整个湖泊由洲、岛、桥、堤划分为若干水域。

其中最大的是如意洲4公顷;②建筑:在全园中相对建筑密度比较集中。

建筑布局与水域有机结合。

(2)平原景区:南临湖、东界院墙、西北依山,呈狭长三角形地带。

景观特点:①建筑密度较低;②植物配置丰富。

(3)山岳景区:面积较大,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二。

景观特点:①以山体为主,各山峰形成起伏连绵的轮廓线。

②建筑布局,建筑密度低,起点缀作用,以突出山庄天然野趣的主调。

苑林区的总体布局: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

12.艮岳设计特征与成就:A特征:布局奇巧,抛弃中轴对称,顺其自然布置。

景点开辟透视线,忽明忽暗但主次分明,整体统一,东部以山为主,西部以水见长,山环水抱,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与环境相融。

B成就:a置石:出现特置石。

b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

c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

d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e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

13.文人园林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14.张南恒(涟)造园思想:彻底否定了园林造山模仿自然的写实手法,提出截溪断谷法,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作法。

15.明末著名造园家:a张涟b计成c张南阳:叠山见石不露土,豫园。

D文震亨,《长物志》e李渔《闲情偶寄》无心画,认为取景在借。

16.三大风格比较:a江南:叠山:太湖石为主,石多于土,技艺高超。

植物:种类繁多以落叶树为主,明显的司机特色,植物往往为园林欣赏的主题。

建筑:以江南民居为创作源泉,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美的气质。

水体:丰富,多形成构图中心b。

北方:建筑:厚重封闭,多用轴线。

植物:杨柳榆槐,落叶针叶树多。

叠山:青石和北太湖石,凝重。

水体:相对较少、c岭南:建筑:通透开敞,体量大。

植物:种类丰富色彩鲜艳,四季花团锦簇。

叠山:英石、珊瑚礁石。

水体:17.清代皇家园林成就:a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b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c全面吸收江南造园技艺,引进其造园手法,再现江南园林主题、具体仿建名园d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18.清:大内:景山、西苑、兔园、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建福宫花园。

行宫:香山行宫、南苑、静宜园、静明园。

离宫: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平面:谐趣园:19.留园:20.寄畅园:网师园:21.拙政园:填空:1.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进入高级阶段标志: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山水艺术的大兴盛。

2.世界园林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3.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

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人工山水园、自然两大类型。

3、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史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4.三山五园:玉泉山:静明园。

万寿山-清漪园。

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

5.苏州四大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6.岭南:可园东莞,梁园佛山,清晖园顺德,余荫山房番禹。

7.中国四大: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8.古典园林源头:囿、台。

8.春秋战国:姑苏台、章华台。

秦:上林苑、兰池宫。

西汉:上林、未央、建章、甘泉。

兔园、袁广汉园。

东汉:洛阳城永安宫。

曹魏邺城、芳林园、华林。

北魏洛阳、华林。

北齐仙都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