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方法论

合集下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

而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现实实践,并要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也都必须从哲学层次解决问题。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许多同志都比较熟悉。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相关辅助教材的学习,针对学习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从总体上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大家讨论交流。

准备分三个部分来讲。

一、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根本变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已经经历了数千年之久的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和富有影响的理论形态和思想体系。

例如,在古代,与粗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相对立,有各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在近代,则出现了以英、法唯物主义为代表的机械唯物论,以及以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等。

总的说来,历史上各阶段出现的诸种哲学理论形态都反映了人们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对象世界的认识,因而都含有一定的真理性。

但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也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重大的、甚至是根本的不足和缺陷。

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1)不了解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和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2)对自然现象的唯物主义理解是朴素的,或是机械、直观的,特别是未能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觉地、有机地结合起来;(3)对社会现象、社会历史的了解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

这种情况也鲜明地体现在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中。

黑格尔集哲学史上的辩证法思想之大成,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但是,黑格尔同时却把人的思维、观念当作独立的主体和现实事物的创造者,把客观世界的辩证运动过程理解为“绝对观念”的辩证运动过程,从而把辩证法神秘化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这是哲学的两大派别。

②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可论者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三、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真题精选】“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在哲学上属于(D)。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观点、进步性、局限性)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西⽅的“上帝观”发⽣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中”、“上帝代表⼈类之爱”,这是 A.客观唯⼼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主义的观点 C.形⽽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命题⽬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主观唯⼼主义具体观点的辨认。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宗教哲学把上帝作为世界之本,⽽上帝是⼀个虚⽆缥缈、根本不存在的现象。

因此,从哲学倾向上说,“上帝本原”是客观唯⼼主义的观点。

但是如果认为“上帝在我⼼中”、“上帝代表⼈类之爱”,将“上帝”转化为⼈的主观意识,从哲学倾向上说,就属于主观唯⼼主义的观点了。

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也属于哲学常识,没有什么难点。

【举⼀反三】本题可变换命制不定项选择题或分析题。

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然科学的概括 【命题⽬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哲学和具体科学既联系⼜有区别。

就⼆者的区别⽽⾔,哲学不等同于具体科学,因为哲学是⼀般世界观和⽅法论,它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回答世界最本质、最⼀般性的问题。

⽽具体科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领域的特殊规律,是研究个性。

但是哲学⼜不能离开具体科学,因为哲学必须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共性的抽象和概括,离开具体科学,哲学也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同时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如果离开正确哲学的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就会迷失⽅向。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就是共性和个性、⼀般和个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以此关系分析题中的四个选项:A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哲学不但不等同于各门具体科学,更不能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所谓“科学之科学”;C项也明显错误,不是哲学是⾃然科学的基础,⽽恰恰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项本⾝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要求,因为题⼲中强调的是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指导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 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⑶、物质决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⑴、社会根源;⑵、阶级根源;⑶、认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呀,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宝贝!它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你想想看,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呀?有时候我们会迷茫,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

而马克思主义呢,它就像是那个为船只指引方向的灯塔,告诉我们该往哪里去,该怎么去。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哦!这就好比我们去买衣服,得根据自己的身材、喜好来挑选合适的衣服,而不是盲目地跟风买那些不适合自己的。

只有从实际出发,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它还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什么是辩证地看待问题呢?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只看到他的优点或者缺点,而要全面地去认识他。

一件事情也有它的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可能有不好的一面。

我们不能只看到一面就下结论,而是要综合考虑。

再说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吧,它让我们明白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就好像我们看一部电影,从开头到结尾,情节是一步步发展的。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更是厉害呢!它教给我们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说,我们遇到一个难题,就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先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它。

这就像是医生看病一样,先诊断病情,然后对症下药。

你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很神奇呀?它不仅在理论上有着深刻的内涵,在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在我们的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我们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

它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而且哦,马克思主义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灵活的指南。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况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就像一棵大树,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变化,但它的根始终深深扎在地下,为它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对世界的整体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根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根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整体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运动发展的统一整体,是一个永恒的发展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对真理的世界,真理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总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永恒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是一个相对真理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推动的,是由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推动的,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和建设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T课件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T课件
1、马克思的人生经历(1818—1883) 1835年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 业时的考虑》,其中讲:“我们并不总 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合适的职业,我 们在社会上的种种关系,还在我们能够 对它们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之前,就已经 在某种程度上被规定了”。
38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 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 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牺牲;那 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 自私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 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 远发挥作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 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
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 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
18
西方某些学者评价中的马克思 法国萨特讲:“马克思主义是当今唯一不可超越的思
想资源” 法国的德里达讲:“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
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 将来”。 美国经济学家海尔布罗那讲:“不读马克思的书,就 不能成为有洞察力的经济思想家”。
44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人们 对于整个世界的总 的根本的观点。
方法论:人们用世界观 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就是方法论。这是 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人们有什么 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5
16
(二)“马克思热”中的三个为什么
1、西方为什么兴起马克思热? 评选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说: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的主
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 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
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
17
路透社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 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 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观点和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核心是唯物史
观和辩证法,是一种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
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性质。

这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有了深刻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历史的和发展的认识。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不是僵化的机械观,而是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善于从矛盾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成为了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思想体系。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阶级矛盾和国际斗争日益激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只有深刻领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它具有深刻
的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它,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科学理论是通过新的经验事实的 证实而不断地朝前发展的。 第四,科学技术是纯粹客观的知识和技 能,是可以为任何目的服务和任意使用 的中性工具。 第五,科学技术具有独立自主发展逻辑, 因此它的发展不受社会影响。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模式: P1→TT→EE→P2。 科学从问题(P1)开始,经过试探性理论 (TT),又经过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EE), 进而提出新的问题(P2)。这四个环节循 环往复,推动科学不断前进。 却否认了科学知识继承和积累.
体现为技术活动、技术成果
(2)技术的特征 1)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3)中立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4)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 5)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 1、自然科学分类及原则 从运动形式出发,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2、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3、科学知识的类型 马克思把科学分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 果”的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科学” (工艺学) 和“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 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 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 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 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 术是改造世界。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现代科学 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 态结构组成。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一种科学革命模式: 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 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 学……。 库恩的“范式”一般指科学家集团的共同信念、 共同传统、共同理论框架以及理论模式、基本方 法等。 片面地夸大了非理性因素。
(三)科学发展的模式及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我们 一直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就是在实际中践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 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 上的体现。它不仅仅体现在哲学层面也深深融入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处理社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能够为我们 提供唯物辩证的正确判断。
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员及任务 第一组:邱丽雁/石淦徽 第二组:马小兵/马小凡 第三组:孟祥坤/牛志彬 第四组:瞿金磊/沈照宇/彭博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马恩关于对科学技术的思想 科学及其特征 科学方法论概述
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 科学方法论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一)科学的本质特征 1、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是一般生产力 2、国外学者 3、科学的本质特征 知识体系、认识活动、社会建制、文化现象
1954年贝尔纳: 贝尔纳(1901一1971)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曾任该大学分子 生物学实验室主任。担任过“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和“世界科学工作者联合 会”的领导成员,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位杰出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科学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方法、知识、信仰、生产力和社会组织 等种种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可以作为一种建制。 一种方法。 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 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 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 践关系,具有: 客观性和实证性 探索性和创造性 通用性和共享性 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二)科学的判据 1.科学注重实践理性原则。 2.科学注重可重复性原则。 3.科学注重逻辑完备性原则。 4. 科学注重理论的简单性原则。
(三)技术的本质特征
1、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 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国外学者的研究 3、技术的本质特征
第二,主体型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 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 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系 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 观念。
“科学”概括为以下一些基本方面: (1)科学是一种准确的判断。 (2)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自然 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 (3)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它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 识体系。 (4)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武器 和工具。 (5)科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一项社会事业,一种社会 现象。 (6)科学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气质。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要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方法论, 我们首先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 容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其中具体化为从实 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 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 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 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 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 法等。
(三)技术的本质特征
(三)技术的本质特征 1、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 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国外学者的研究 3、技术的本质特征
(1)技术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 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 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二)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
所谓科学的体系结构,指的是科学知识单元构成 科学体系的结合方式。 科学的宏观结构指的是科学体系中,各门学科之 间的有机结合方式。 按照研究对象和方法来划分,科学大体可分为: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交叉科学或综合科学 等门类。 交叉科学或综合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的新兴学科群。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 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 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 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 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 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辩证法要本质 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五)科技的生产动因 (六)科技的社会功能 革命的力量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 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七)科技与社会制度 (八)技术异化 所谓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 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 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技术本是 满足人不断增长的愿望的手段,在异化状态下,技术已 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支配、统治人类与社 会的外在力量。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 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泯灭了人们劳动的价值。人不再 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 求的工具。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 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 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 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 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 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辩证法要本质 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总体趋势上 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技术发展是多种矛 盾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 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 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技术思想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的 革命的力量。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求,这种需要 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一 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一)社会条件 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 形成的。 (二)思想理论背景 (三)科学技术基础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1、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和飞跃 的统一 2、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 的统一 3、在总体趋势上,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二、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发展模式 及动力的分析 1. 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技术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3.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
1、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 组成 学科结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三个 层次。 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 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