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必修、选修全汇总)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历史热点

2015年高考历史热点

2015年高考历史热点热点一、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内涵:所谓新型的大国关系是相对于历史上传统的大国关系而言的,(纵观世界历史,往往一个大国的兴起会和原来大国之间爆发激烈的冲突。

冲突如果不能够合理解决,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除了两国人民深受其害之外,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提出的背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综合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中美两国之间在很多问题上已然有了不少摩擦。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中美两国领导人都有意愿在当前建立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尽量的避免两国之间的冲突,谋求两国利益的最大化。

为什么要建立:1、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安定的国际环境,这是世界人民包括美国在内的美好梦想。

作为一个在近代百年饱受屈辱的国家,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渴盼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中国将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这是与美国梦相通的。

2、中美两国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存在着很多现实的基础。

首先,两国之间建交的历史已经有四十多年,几代国家领导人的努力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频繁交流使得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在不断加深,两国交好存在着良好的民意基础;其次,两国之间经贸往来频繁,中美之间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赖关系。

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

两国之间已经具有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再次,两国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

例如在气候问题、反恐问题以及地区稳定等问题上两国价值观相同,利益指向大体统一。

如何构建:要求双方都应推进中美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进行战略协调,积极开展战略对话和磋商,继续拓展双方在全球层面及诸多领域的合作,妥善处理新问题、新挑战,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竞争、聚同化异的新型大国关系。

2015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历史解读及专题训练:1684年,清设台湾府;1885年,清设台湾行省(130周年)

2015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历史解读及专题训练:1684年,清设台湾府;1885年,清设台湾行省(130周年)

3.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国际法依据:
1943年,中、美、英三国政府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把台湾归还中国。 1945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必须得到实施。
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行为”,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台湾历史上的三次分离和三次收复:
(1)三次分离:166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9年国民党逃往并割据台湾。
(2)三次收复: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1945年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
二、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两岸交往
- 1 -
3.中共第三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
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对台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2005年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
(1)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任务,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的原则。此后,在这一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2015届高考历史热点专题

2015届高考历史热点专题

2015届高考历史热点专题热点一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热点背景【素材1】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7月29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会议认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素材2】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既坚持立行立改、从具体问题抓起,又注意整体谋划、立足长远考虑,不断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让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铁笼越扎越紧。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同时,实现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以及巡视制度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人民网《扎紧反腐败的制度铁笼》2014.7.11要点整合一、知识链接1. 古代中国皇权下的权力制约与民主呼声(1) 中央官制:秦朝的三公九卿分掌不同政务,国家军政大事决策要进行朝议,一定程度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2) 唐朝三省六部,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六部执行,门下省设政事堂,三省宰相共同议政场所,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决策已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

(3) 明清之际: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主张法治等;顾炎武主张众治、经世致用;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等。

2015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热点考点难点热点专题18 热点难点试题突破

2015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热点考点难点热点专题18 热点难点试题突破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一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

——马克思《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问题》【材料二】“黑船开国”开启了明治维新的大门,奠定了日本走向强国的基础。

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幕藩体制也随之瓦解。

在日本面临从未有过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且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日本以一连串的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等,推倒了腐朽的幕府统治,进行了明治维新,日本以此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

——[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日本史》【材料三】1857年1—2月,沙皇俄国国务会议就农奴制改革草案进行讨论和审议。

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2月17日,国务会议批准通过了改革方案。

——摘编自百度百科·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四】日本新领导人(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直接原因的异同。

(3分)(2)有史学家认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避免革命的改革。

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为避免革命而通过的改革方案是什么?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成分”体现在明治维新哪些变法措施上?(3分)战争往往引发社会改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改革的成效。

试举出中国古代、近代改革的史实证明这一观点。

(4分)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一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

——马克思《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问题》【材料二】“黑船开国”开启了明治维新的大门,奠定了日本走向强国的基础。

热点解读:2015届高考关注20个周年纪念命题热点[课件]

热点解读:2015届高考关注20个周年纪念命题热点[课件]

(4)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押考题]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 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 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此后中国革命 A.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 )
解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 故 A 项错误;“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 在是在云贵地区”说明红军已经在长征的途中,故 B 项错误;第 五次“围剿”是在长征之前, 故 C 项错误; “为了战胜这些敌人, 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 的重大转折,故 D 项正确。
答案:D

4.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70 周年(1944 年)
[忆知识]
(1)1944 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44 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美 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 《布雷顿森林协定》 。 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 立起来了。
(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 地位。
答案:B
3.红军开始长征 80 周年(1934 年)
[忆知识]
(1)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 征。到 1936 年 10 月长征胜利结束。
(2)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 命转危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激 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2015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历史解读及专题训练:495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2015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历史解读及专题训练:495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5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71年至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以及迁都洛阳形势图图1 北魏孝文帝图2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形势图【历史解读】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结构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客观条件:公元前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

这为改革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社会基础:北魏统治者开始参照汉族的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拓跋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3.思想基础:汉族先进统治制度的影响。

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4.文化基础:冯太后掌权,促使孝文帝对汉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对他后来推行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5.个人因素: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其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6.政治原因:①阶级矛盾尖锐。

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赋税制度上“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②民族矛盾激化。

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及目的1.时间:471—499年。

2.目的: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前期:由冯太后主持。

1.时间:471—490年。

2.重点:建新制。

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3.主要措施:(1)制定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目的是为整顿吏治,巩固统治。

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2)推行均田制。

目的是为缓和阶级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

结果,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2015年高考历史重大周年考点

2015年高考历史重大周年考点

特色专题串讲——2015年高考历史重大周年考点所谓周年考点,指的是高考当年具有重大周年纪念(如100周年纪念、55周年纪念)的历史事件。

周年考点在每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

现将与2015年高考相关的周年考点进行简要梳理。

一、古代史1.“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和“安史之乱”(755年)爆发。

关注考向:汉代和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2.科举制的创立(605年)和废除(1905年)。

关注考向:古代中国主要选官制度的特点、科举制的作用。

3.1405年,明朝郑和下西洋(610周年)。

关注考向: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特点、趋势)以及新航路开辟。

4.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2600周年)。

关注考向: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重大贡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评价。

二、近代史1.近代中国重大战争周年纪念: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75周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50周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与《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110周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关注考向: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关联(经济近代化、西学东渐、改革与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族抗战尤其是国民政府的抗日贡献、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所作出的贡献。

2.近代民主革命的重大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905年同盟会成立)、国民革命、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重庆谈判(1945年)等。

关注考向:从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角度审视辛亥革命。

从争取民主角度解读国民革命、重庆谈判,从中共成长角度认识遵义会议。

3.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周年纪念:1905年三民主义的提出(110周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00周年)、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地位(70周年)。

关注考向:三民主义可以从民主思想与实践、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民生问题等角度思考。

2015年高考热点

2015年高考热点

先找到与之相关的经济生活中的核心词,再确定主 体谈措施。
二、连课本,分析热点问题
科学发展观 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 加快转变经济发 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转变经济 展方式。(转方式的 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 消 费 发展方式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措施有时需要展开) 划、计划,对经济活动参与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因题目 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 者引导;通过经济立法,规 的不同,有的需要展开) 理配置的作用。(加 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 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 经济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转 强对环保的投入力度 生产、企 作用,利用价格杠杆 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 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树立 通过行政手段,关停不符合 宏观调控 生活 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承担社 ,利用税收杠杆引导 业的经营 引导生产者的行为。 作,充分利用国际国 绿色的消费观,转变生活和 环保要求的企业。) 会责任。 企业生产行为。) 内两个市场、两种资 消费方式,把低碳生活落到 源。 实处。 财政税收 市场调节 对外合作
三、连材料,归纳问题答案
材料:治理雾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部门应该加
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企业 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达标排放,自觉履 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 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治理雾霾.(11分) • 答案: 要有主体意识,答案中分 清国家、企业、个人 •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宏观调控 •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 自己的竞争优势; 综合运用经济、法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 • (3)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律、必要的行政手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 在行为上,转变生活 • (4)自觉树立生态文明观,树立绿色消费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周年热点(尾数为4,5,6)(中国古代史 ----1840年)
尾数为4 政治史
1、1234年,金被蒙古灭亡;
2、1074年,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被迫辞职。

3、1384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侍
从顾问;
4、1644年,明朝灭亡;
经济史
1、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2、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同时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规定凡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
文化史
1、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
2、前104年,董仲舒逝世;
3、1084年,李清照诞辰;
尾数为5 政治史1、前475年,战国开始;
2、25年,东汉开始;
3、755年,八年安史之乱开始;
4、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
5、1125年,辽被金宋夹攻灭亡
经济史
1、485年,北魏开始均田制;
文化史
1、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1085年,北宋程颢逝世;
3、1695年,浙江余姚人、梨洲先生黄宗羲逝
世;
尾数为6 政治史
1、前1046年,西周建立;
2、前476年,春秋结束;
3、前386年,齐国田和取代姜氏,姜齐变为田
齐;
4、前246年,秦始皇(前246—前210年,
在位36年)登基;
5、266年,曹魏灭亡,西晋建立;
6、316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
7、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8、976年,宋太祖逝世;
9、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
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

10、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1、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族,改国号“金”为“清”
经济史
1、1426年,明代宣德年间(1426--35)的青花瓷为珍品;
文化史
1、前376年,墨子逝世;
2、前286年,庄子逝世;
3、前156年,汉武帝即位;
4、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
秋》为“五经”,并设立“博士”;
5、686年,唐朝画圣吴道子诞辰;
6、846年,唐朝白居易逝世;
7、1316年,元代编订《授时历》郭守敬逝世;
2015年高考周年热点(尾数为4,5,6)(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49------今天)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