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三重要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主要包括进化论、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和病毒学三个部分。

下面是具体的知识点总结:一、进化论1.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环境的性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改变。

进化可以分为宏进化和微进化。

2. 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生理学比较等方面的证据。

化石记录是最为直接的证据,可以通过化石记录推测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3. 进化机制: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流动和遗传漂变等。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逐渐改变种群的遗传结构。

4.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类最早出现在非洲,经历了直立行走、手的独立运动、大脑的扩大等特征的演化。

二、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1. DNA技术:包括DNA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电泳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DNA分析、DNA重组和基因检测等。

2. 基因工程:包括DNA重组、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等。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治疗疾病和生物工业等方面。

3. 生物工程应用:包括基因药物、转基因农作物、转基因微生物等应用。

基因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转基因微生物可以生产有用的化学物质。

三、病毒学1. 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需要寄生于细胞内才能繁殖。

2. 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根据寄生细胞的类型可以分为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

3. 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等。

病毒传播可以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4. 抗病毒的技术:包括病毒的预防和控制、病毒的诊断技术以及病毒的治疗等。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感染。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3必背知识点

生物选修3必背知识点

生物选修3必背知识点知识点一: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过程之一。

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丝分裂的步骤1.前期:染色质开始缩短、浓缩,成为可见的染色体。

核膜开始溶解。

2.早期:纺锤体形成,有丝分裂纺锤丝从极微管中心体向两极伸展。

3.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引导下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染色体的染色波纹等特征排列在中央板上。

4.晚期:染色体分离成两套相同数量的染色体移向两极,称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无丝分裂的过程无丝分裂是指染色体不出现纺锤丝分裂的现象,通常见于原核生物。

知识点二:遗传与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选修3中的重点内容。

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的观察发现,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遗传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分离和独立性等。

2.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决定了个体遗传特点,而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进化的基本原理1.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物种中存在变异,有利于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逐渐形成适应环境的特征。

2.突变和基因漂变:突变和基因漂变是引起物种进化的重要原因,它们可以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子组成的,包括生物圈、大地系统、水域系统、气候系统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知识点四: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病菌和外界侵扰的一种自然保护机制。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部分组成,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

免疫的类型1.先天免疫:人体的先天免疫是与生俱来的,通过皮肤、黏膜等机制抵御外界的病原体。

2.后天免疫:人体的后天免疫是通过抗体和记忆淋巴细胞等机制产生的,对特定病原体具有抵抗能力。

以上就是生物选修3中的必备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选修3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3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3重点知识点总结专题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 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1. 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 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全)3篇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全)3篇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全)第一篇:细胞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具有半透性,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

2.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细胞基质和细胞骨架等。

3. 细胞核: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4. 质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内含体,具有代谢和储存的功能。

二、细胞的代谢活动1.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和修饰等。

2.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3.光合作用:植物细胞中进行的一种能量转化过程,产生的有机物供给后续细胞代谢。

三、细胞分裂1. 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核分裂、细胞质分裂等。

2. 减数分裂:包括两个减数分裂、四个核的形成等。

细胞作为所有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于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代谢活动的了解,可以更好的理解生命现象的起源和本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遗传和基因工程一、遗传与基因的相关概念1. 遗传:生物种类在基因水平上延续的现象。

2. 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包括DNA分子、克隆基因等。

二、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单因遗传、基因相对论、自由组合继承法等。

2. 染色体遗传学定律:包括第一、二、三定律,描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随机分离现象。

三、基因工程1. 基因克隆技术:包括DNA切割、连接和转化等。

2.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

基因的研究和应用,已经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学科的研究方向。

第三篇:进化和生态一、进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进化:生物在长期的时间尺度上发生的适应、变异和演化。

2. 生物分类学:基于相似性和进化关系的生物分类体系。

3. 进化论:基于遗传学和生态学原理的生物进化学理论。

二、进化的驱动力1.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被选择并延续。

2. 形态拟态:物种进化逐渐趋向相似,以适应环境。

3. 适应性辐射:物种在分布区域上快速演化,适应多样的生态位。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选修三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与进化以及生态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组成与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还包括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细胞代谢:细胞通过代谢过程将养分转化为能量,并用于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代谢过程包括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化学反应等。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物学中重要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丝粒体在有丝分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无丝分裂则是原核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

4. 遗传物质D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能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DNA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形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复制是生物遗传的基础。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基因与表现型: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基本单位,而表现型是基因在个体中表现出来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2. 遗传变异与适应性:遗传变异是生物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异,它是进化的基础。

而适应性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适应性强的个体生存能力更强,繁殖后代的概率更高。

3.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环境选择适应性更好的个体,使其在繁殖中的比例增加,进而推动物种进化。

人工选择是指人类通过选择和育种的手段来改变物种的性状和品质。

4. 进化机理与证据:生物进化的机理主要有基因突变、基因流动、基因重组等。

进化的证据主要包括化石记录、同源性结构、胚胎发育等。

三、生态学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三个要素构成。

生态系统中各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等。

2. 生态平衡与稳定性: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和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中的正反馈与负反馈机制是维持生态平衡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归纳一、生物技术1、基因工程(1)概念:将外源基因通过人工方法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表达的过程。

(2)应用:基因治疗、基因工程药物、基因疫苗等。

2、细胞工程(1)概念: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生物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

(2)应用:单克隆抗体、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产生单克隆抗体等。

3、蛋白质工程(1)概念:对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设计改造的基因工程。

(2)应用:胰岛素、干扰素、各种酶的改造等。

二、生态工程1、概念: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应用:农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工业生态工程等。

三、环境保护1、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等。

2、大气污染:工业废气、交通工具尾气等。

3、土壤污染:农药、重金属等。

4、噪声污染:工业、交通等。

5、辐射污染:核辐射、电磁辐射等。

6、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等。

四、人体健康1、癌症: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3、呼吸道疾病:感冒、肺炎等。

4、消化道疾病:胃炎、肝炎等。

5、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梅毒等。

6、处理方法: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五、总结本文对高中生物选修三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包括生物技术、生态工程、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归纳,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

选修三生物课后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生物课后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生物课后知识点总结一、生物进化与发展1. 进化的基本原理(1)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提出了物种的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即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具有有利性状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2)孟德尔遗传学原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性状的遗传是由离散的基因控制的,呈现出显性和隐性的遗传规律。

这为后来的遗传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2. 生物的起源与演化(1)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于地球上某个早期阶段的化学过程,而后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现今各种生物种类。

生物的起源是一个跨学科性的问题,涉及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2)古生物与化石记录:古生物学通过对地层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 生物进化的机制(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它能够引起生物个体的遗传变异,进而形成新的遗传类型。

基因突变还是繁殖隔离和自然选择等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材料。

(2)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有利性状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3)随机漂变:随机漂变是指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漂变等原因导致基因频率发生随机性变化的过程。

随机漂变在小种群中更为明显。

二、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特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服务等。

(2)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整个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食物、药材和工艺品等。

(2)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了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三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
1. 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细胞克隆、细胞移植等内容,涉及到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和分化等知识点。

2. 基因工程:包括基因克隆、基因修饰、基因表达等内容,涉及到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和调控等知识点。

3. 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修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涉及到蛋白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等知识点。

4. 酶工程:包括酶的提取和纯化、酶的固定化和应用等内容,涉及到酶的催化原理和动力学、酶的抑制剂和激活剂等知识点。

5. 发酵工程:包括微生物培养、发酵工艺和控制等内容,涉及到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发酵工艺参数和设备等知识点。

6. 细胞免疫学:包括细胞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功能等内容,涉及到抗原和抗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知识点。

7. 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内容,涉及到DNA和R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知识点。

8. 生态工程: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工程设计和应用等内容,涉及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等知识点。

以上是高中生物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选修三重要知识框架高中生物选修三重要知识框架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
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
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
杆菌,其转化方法是:
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
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DNA-DNA)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杂
交(DNA-RNA)技术。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如生物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C2H5OH+O2→CH3COOH+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2℃,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
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先在试管
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
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
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
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
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
物的污染。

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

使用该装置
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试管苗→
植物体
(2)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3)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
的最后一道工序。

(二)动物细胞工程
1.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
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
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
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
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

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
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
抑制。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

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此外,应定期
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

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
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

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
胞核移植(比较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