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局麻药毒性反应应急预案及护理流程

局麻药毒性反应应急预案及护理流程
局麻药所诱发的惊厥,被视为局麻药的毒性表现,一种方式是经注射部位的血液吸收,另一种方式为局麻药误入血管。
【症状】
(1)先驱症状:惊恐,突然入睡,多语或肌肉抽动,此时应停止注射。
(2)继而出现舌、唇麻木、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眼球震颤、言语不清、肌肉颤搐、惊厥、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局麻药重症毒性反应突出的表现是惊厥。
【护理流程】
(1)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发生意外的损伤。
(2)吸氧,并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3)开放静脉输液通道。
(4)遵医嘱用药:予地西泮2.5-5.0mg肌注或静脉,
或用硫喷妥纳等。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处理预案

中枢神经
头晕目眩、烦燥不安
耳鸣眼花、激动多言
寡言少语、嗜睡昏迷
肌 循
肉 环
抽搐、震颤、惊厥 血压上升、心动过速
肌肉松弛 血压下降 心动过缓或心跳停止
呼
消
麻醉二部
吸
化
深而快
流涎、恶心呕吐
浅而慢或呼吸停止
/
局麻药与极量
局麻药 (min) 用法 作用时效(min) 极量(mg) 起效时间
利多卡因
局部浸润 表面麻醉 神经阻滞 300-500 200 400 1.0 2-5 10-20 90-120 60 120-240
麻醉二部
局麻药不良反应的防治与处理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全身毒性反应(98%),故应
着重对此进行防治。
其防治措施如下: 1.术前尽量纠正高热、贫血及维生 素丙缺乏等异常状态。 2.术前常规服用地西泮5-7.5mg 3.尽可能应用最低有效浓度的局麻
药,切务超过限量。
4.避免几种局麻药混合应用。
麻醉二部
短恢复期。
8.如发生呼吸停止, 应作气管内插管行人工呼吸;心 跳停止者, 则作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麻醉二部
写在最后
总之,局麻药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关键的处理在于预 防。一旦发生不良反应, 经及时而正确的处理绝大多数均
可转危为安。即使心跳骤停, 仍有复苏的可能, 切莫坐失
良机。
麻醉二部
麻醉二部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腔阻滞
40-100
150-400
2-5
8-12
90
90-120
麻醉二部
局麻药与极量
局麻药 (min) 用法 作用时效(min) 极量(mg) 起效时间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VS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 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局麻药中毒 。中毒症状包括嗜睡、意识模糊、呼吸抑 制、低血压等。处理方法包括停药、保持 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和必要的生命 支持措施。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THANKS
感谢观看
低的药物。
药物配制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药物的配 制,避免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
药物混合
避免将两种或多种局麻药混合使用, 以免产生化学反应增加毒性。
患者评估与准备
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局麻药 过敏史或神经系统疾病史。
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术前已经充分禁 食、禁饮,减少麻醉风险。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状况, 了解患者对局麻药的代谢 能力。
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
手术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低可能导致局麻药的 挥发增加,从而增加患者吸收药物的速度和量, 引发毒性反应。
手术时间
长时间手术或多次注射局麻药可能增加患者吸收 药物的数量,从而增加毒性反应的风险。
03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措施
药物选择与配制
药物选择
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选择 适当的局麻药,尽量选择毒性较
后续治疗与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在后续治疗期间,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任何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可能需要继续使用药 物治疗,如抗过敏药 物、抗炎药物等。
心理护理
对于因局麻药毒性反 应而产生心理问题的 患者,应及时进行心 理疏导和护理。
康复训练
对于因局麻药毒性反 应导致身体机能受损 的患者,应根据需要 进行康复训练,以促 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局麻药的毒性及其防治措施进展

局麻前使用地西泮(diazapam)5~10 mg口服 或给其他镇静药物,已有研究证实这可以明显减 少局麻药过量引起的癫痫和死亡的发生率,临床上 在神经阻滞前也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midazolam) o.02一一O.05 mg/kg。术前应用小剂量镇痛类药物的 作用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局麻药中加用肾上腺素 目前对此传统观念存 在质疑,肾上腺素(epinephrine)延缓局麻药吸收,不 是椎管内血管收缩的结果,而是推迟峰浓度出现时 间,但不能降低其血药浓度,也可能是肾上腺素的全 身作用引起心输量增加,药物分布容积变大所致。肾 上腺素减少局麻药中毒目前还无大样本数据支持,有 动物试验证实肾上腺素可增加局麻药的神经毒性。 因此建议:不作为常规,如应用需严格控制肾上腺素 的浓度小于1:钔0 000~1:500 000(2.0—2.5汕∥IIll)。 加用肾上腺素的禁忌证有: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 化、肿瘤化学治疗患者;②神经损伤、感染或其他病 理性改变;③术中体位、器械牵拉挤压神经;④严重 内环境紊乱,如酸碱平衡失衡等。
与布比卡因相比:①动物和人体对罗哌卡因的耐受 性较好,出现室颤、窦缓的机会少;②罗哌卡因过量 引起的心搏骤停,药物和起搏复苏效果较好;③罗哌 卡因不增加妊娠动物的心肌毒性o7’8’11 o。
局麻药的神经毒性永久性神经损害发生率为 0.02%~o.07%,部位麻醉后的疼痛和麻木应引起 重视。高浓度的利多卡因(5%)进行蛛网膜下腔阻 滞后会引起一过性神经系统症状或持续性鞍区感觉 缺失。动物实验发现,5%利多卡因会引起动物离体 神经传导的永久性中断。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后的 神经损伤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穿刺针或导 管的误伤,手术因素或患者体位摆放不当压迫神经 等。最近有研究报道布比卡因长期使用可引起局部 神经细胞凋亡。两组研究中2.5%利多卡因100 mg 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分别有27%(44/120)和37%(7/ 30)的患者发生了暂时性神经症状(transient neuro— lo西c 8yndrome,TNS),所以临床上不再主张利多卡因 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而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 仅有个案报道TNS(1/120例)。表3为有关TNs的 一衅发生率。
局麻药毒性反应.

病例报道(一)
34岁男性,97Kg。应用360毫克利多卡因混合150毫 克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神经阻滞,在注药后即刻患者 出现短时间的惊厥,随后意识消失,呼吸心跳停止。 立即予以胸外按压,进行气管插管通气。肾上腺素1 毫克静脉注射,几分钟后出现室颤,予以300J心脏 除颤,几次尝试后恢复窦性心律,并且可以摸到桡动 脉搏动,但心率仅30bpm,在予以阿托品0.5mg后, 心率上升至90bpm。从心跳停止至恢复窦性心律大约 为7-8分钟。由于循环不稳和低氧血症患者随后被送 入ICU,胸片提示肺水肿。在连续输注肾上腺素和机 械通气治疗后,血压恢复,肾上腺素撤退,第二天肺 水肿好转,在ICU中呆了20个小时后拔管,康复出院。 其中在臂丛阻滞后1h50min以及3h20min抽血查了血 中局麻药的浓度,分别为罗哌卡因1.243和0.935mg/l, 利多卡因为1.50和 1.05mg/l。
局麻药中毒的预防
对局麻药毒性反应必须积极预防并早 期发现、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包括: ①一次用药不能超过限量 ②注药前必须回抽无血液 ③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注药部位酌减 剂量 ④如无禁忌,局麻药液中加1:20万 肾上腺素 ⑤局麻前给予适量的神经安定药,提 高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毒性反应的阈值
治疗
治疗原则: ①发生毒性反应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局麻药, 吸入氧气 ②轻者可肌注或静注安定0.1mg/kg或咪唑 安定 ③如已发生抽搐或惊厥,给予起效快的硫苯 妥钠(1~2mg/kg)静脉缓慢注射。若抽 搐仍不能制止,在有气管插管条件及麻醉机 的前提下,可考虑给予肌肉松弛药,如琥珀 酰胆碱,美维松 ④如出现低血压,可用麻黄碱或间羟胺等药 物维持血压稳定,心动过缓则静注阿托品。 一旦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局麻药毒性反应 ppt课件

病例报道(二)
25岁男性,70Kg。拟接受150mg罗 哌卡因和100mg利多卡因进行3合1神 经阻滞。但在注射75mg罗哌卡因后, 患者突然出现心动过(130bpm), 并且对言语命令没有应答,随后出现 神经精神障碍和癫痫惊厥反应。立即 予以2mg咪唑安定和100mg丙泊酚静 脉注射,终止了惊厥,并且予以面罩 辅助通气。20分钟后患者完全恢复正 常。
局麻药中毒的预防
对局麻药毒性反应必须积极预防并早 期发现、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包括: ①一次用药不能超过限量 ②注药前必须回抽无血液 ③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注药部位酌减 剂量 ④如无禁忌,局麻药液中加1:20万 肾上腺素 ⑤局麻前给予适量的神经安定药,提 高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毒性反应的阈值
治疗
治疗原则: ①发生毒性反应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局麻药, 吸入氧气 ②轻者可肌注或静注安定0.1mg/kg或咪唑 安定 ③如已发生抽搐或惊厥,给予起效快的硫苯 妥钠(1~2mg/kg)静脉缓慢注射。若抽 搐仍不能制止,在有气管插管条件及麻醉机 的前提下,可考虑给予肌肉松弛药,如琥珀 酰胆碱,美维松 ④如出现低血压,可用麻黄碱或间羟胺等药 物维持血压稳定,心动过缓则静注阿托品。 一旦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用药量应减少1/2 )
心脏毒性 (1)
心脏传导的动作电位和钠通道有关
因局麻药为钠通道阻滞药,可使心房肌、心 室肌及浦肯野氏纤维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 延长,不应期也相对延长,因此出现PQ间 期和QRS波延长 当局麻药浓度升高,钠通道同时被阻滞可出 现窦缓、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毒性 (2)
惊厥、高烧、低蛋白血症、高 CO 2 血症、酸中毒、低氧血症 的病人可增强局麻药的心脏毒性。 孕妇可增强其心脏毒性,但机制 不明。
医学知识一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

病例分享
【病史摘要】 男性患者,58岁,拟择期行“右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护测得心率80次/分,血压
120/80mmHg,吸空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98%。予鼻导管给氧 3L/分,左上肢开放静脉通道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及芬太尼 0.05mg。选择22G穿刺针,经肌间沟入路,以神经刺激器引导下 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穿刺过程顺利,在有效引出肱二头肌收缩 (0.34mA)后缓慢注入局麻药混合液(0.5%布比卡因20ml与 1.5%利多卡因20ml)共40ml。每注入5ml混合液停止注药并回 抽观察,整个注药过程约为3分钟,患者清醒,未诉任何不适。
清醒,情绪稳定,右上肢阻滞效果良好,无持续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 患者后转入ICU观察过夜,预后良好。
Rosenblatt Meg A, Abel Mark, Fischer Gregory W and et al. Successful Use of a 20% Lipid Emulsion to Resuscitate a Patient after a Presumed Bupivacaine-related Cardiac Arrest[J]. Anesthesiology. 2006;105:217-218.
病例分享
继续心外按压同时,尝试性静脉快速滴注20%脂肪乳100ml后,再 次行360J心外电除颤,几秒钟后,心电图显示出一个窦性心搏。 给予肾上腺素1mg及阿托品1mg并持续心外按压,15秒后,逐步 恢复到窦性心律,心率达到90次/分,脉搏及血压可触及。
【后续治疗及预后】 此后2小时,患者继续输注脂肪乳剂每小时0.5ml/kg。 患者窦性心律稳定,恢复自主呼吸,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患者神志
临床表现
局麻毒性反应的名词解释

局麻毒性反应的名词解释局麻毒性反应是指在局部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的。
局麻毒性反应通常与局部麻醉药物引起的药理作用有关,尤其是与药物的毒性有关。
常见的局麻毒性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神经毒性反应和心血管毒性反应等。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局麻毒性反应之一,它是由于个体对局麻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而引起的,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荨麻疹等症状。
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危险情况。
神经毒性反应是另一种常见的局麻毒性反应,它与局麻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关。
一些局麻药物可能会对神经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神经毒性反应的表现可以是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甚至局部神经损害等症状。
心血管毒性反应是与局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相关的反应。
有些局麻药物可能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脏功能异常。
心血管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可能表现为轻微的心率改变,而另一些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
局麻毒性反应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局麻药物的剂量、注射部位、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等。
此外,局麻药物的配伍使用和个体的身体状况也可能影响毒性反应的发生。
为了减少局麻毒性反应的发生,临床医生在选择和使用局麻药物时需要谨慎。
他们必须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过敏史以及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以确保局麻药物的使用安全。
除了谨慎使用局麻药物外,医生还需要在进行局麻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备好应急设备和药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当出现局麻毒性反应时,医生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包括停止局麻药物的使用、提供氧气支持、纠正血压异常等。
总之,局麻毒性反应是在局部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它与局麻药物的毒性作用有关。
了解局麻毒性反应的类型和发生机制对于提高局麻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生在选择和使用局麻药物时必须认真评估患者的情况,并掌握必要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局麻药可阻滞机体电压门控钠通道,影响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全身毒性作用。
当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发生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严重者可致死。
引起全身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局麻药的剂量或浓度过高,误将药物注入血管内以及患者的耐受力降低等。
毒性反应和程度和血药浓度直接相关,与局麻药的作用强度成正比。
一般认为局麻药混合应用时,毒性作用累加。
(一)中枢神系统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比心血管系统对局麻药更敏感,对于清醒患者来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为局麻药中毒的先兆。
初期症状包括眩晕、口周麻木,然后患者会出现耳鸣和视物不清(注视困难或眼球震颤)、多语、寒战、惊恐不安和定向障碍等。
如果继续发展,则可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并出现面部肌群和四肢远端震颤、肌肉抽搐、最终发生强制性阵挛性惊厥。
如果局麻药大剂量、快速入血时,将迅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发生心搏骤停。
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可增加局麻药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危险性。
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血流量增加,局麻药入脑更迅速,并且还可以降低大脑惊厥值;高碳酸血症和(或)酸中毒可降低局麻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将增加弥散入脑组织的药物量。
抽搐发作可引起通气不足以及呼吸性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从而进一步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此外,高热也将增加大脑对局麻药的敏感性。
(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
多数局麻药产生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的血药浓度是产生惊厥时血药浓度的3倍以上,但布比卡因和依替卡因例外,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几乎同时发生。
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初期表现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而间接引起的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晚期则由局麻药的直接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降低,引起心律失常;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当血药浓度极高时,可出现周围血管广泛扩张,心脏传导阻滞,心率缓慢,甚至心搏骤停。
在动物实验中,布比卡因可引起包括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在内的严重心律失常,而利多卡因、丁卡因、甲哌卡因很少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与其他局麻药相比,布比卡因引发的心血管功能衰竭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极低。
妊娠患者对布比卡因的心血管系统毒性更敏感,故美国产科麻醉中不推荐使用0.75%的布比卡因。
酸中毒和缺氧也可增强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
(三)过敏反应
局麻药过敏反应是指使用少量局麻药后,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引起机体快速而严重的全身防御反应。
真正的局
麻药过敏反应并不常见,临床上常易将毒性反应或对局麻药种添加的肾上腺素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误认作过敏反应。
与酰胺类局麻药相比,酯类局麻药的过敏反应比较多见。
同类型的局麻药由于结构相似可能出现交叉性过敏反应,因此对普鲁卡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丁卡因或氯普鲁卡因。
(四)毒性反应的防治
1.预防预防措施包括:
(1)重视麻醉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低蛋白血症
患者易于发生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准备好抢救设备与药物。
(2)控制局麻药剂量和注意操作技术:目前没有完全可靠的方法能确定局麻药意外血管内注射,因此,除了注射器回抽血外,可采取间隔时间够长、剂量逐步递增的方法使用局麻药,观察毒性反应体征,并保持与患者的交流以便及时发现毒性反应症状。
2.治疗治疗措施包括:
(1)一般处理:发现局麻药中毒症状和体征后,应立即停止注入局麻药,同时维持气道通畅,给予吸氧,以防止或纠正缺氧和CO2
蓄积。
(2)轻度毒性反应多属一过性,吸氧可使患者的主观感觉明显改善;对于紧张或烦躁者,给予适量苯二氮卓类药即可控制症状。
(3)惊厥的处理:发生抽搐或惊厥时,静脉用药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可使用丙泊酚或硫喷妥钠,但在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不
推荐使用丙泊酚。
在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后仍持续惊厥发作,可使用小剂量琥珀胆碱等肌肉松弛药。
如发生心搏骤停,立即心肺复苏,并建议:肾上腺素初始剂量为小剂量(成人每次10-100微克);不建议使用血管加压素,避免使用钙通道阻滞药和β受体拮抗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建议使用胺碘酮,不建议使用利多卡因。
目前在局麻药中毒事使用脂肪乳剂治疗的效果尚存在争议。
使用20%的脂肪乳剂治疗时,负荷量给予1.5ml/Kg,持续一分钟,维持剂量为
0.25ml/(Kg.min),持续输注至循环稳定后10分钟。
附表1:
局部浸润麻醉常用局麻药
普通溶液含肾上腺素溶液
浓度(%)最大剂量
(mg)
持续时间
(min)
最大剂量
(mg)
持续时间
(min)
短时效:
普鲁卡因0.5-1.0 800 15-30 1000 30-60 氯普鲁卡因 1.0-2.0 800 15-30 1000 30-90 中时效:
利多卡因0.5-1.0 400 30-60 500 120-360 甲哌卡因0.5-1.0 300 45-90 500 120-360 丙胺卡因0.5-1.0 500 30-90 600 120-360 长时效:
布比卡因0.25-0.5 150 120-240 225 180-420 罗哌卡因0.1-1.0 200 120-360 225 180-420
附表2
常用局麻药的浓度、剂量与用法
局麻药用法浓度(%)一次最大剂量
(mg) 起效时间
(min)
作用时效
(min)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阈剂量
(mg/kg)
普鲁卡因
局部浸润0.25~1.0 1,000
神经阻滞 1.5~2.0 600~800 19.2
蛛网膜下腔阻滞 3.0~5.0 100~150 1~5 45~90
硬膜外腔阻滞 3.0~4.0 600~800
丁卡因
眼表面麻醉0.5~1.0 1~3 60
鼻、咽、气管表面
麻醉
1.0~
2.0 40~60 1~3 60
神经阻滞0.2~0.3 50~75 15 120~180 2.5
蛛网膜下腔阻滞0.33 7~10 15 90~120
硬膜外腔阻滞0.2~0.3 75~100 15~20 90~180
利多卡因
局部浸润0.25~0.5 300~500 1.0 90~120
表面麻醉 2.0~4.0 200 2~5 60
神经阻滞 1.0~1.5 400 10~20 120~240 7.0
蛛网膜下腔阻滞 2.0~4.0 40~100 2~5 90
硬膜外腔阻滞 1.5~2.0 150~400 8~12 90~120
甲哌卡因
局部浸润0.5~1.0 300~500 90~120
神经阻滞 1.0~1.5 300~400 10~20 180~300 7.0
硬膜外腔阻滞 1.0~2.0 150~400 5~15 60~180
布比卡因
局部浸润0.25~0.5 150 120~240 2.0
神经阻滞0.25~0.5 200 15~30 360~720
蛛网膜下腔阻滞0.5 15~20 75~200
硬膜外腔阻滞0.25~0.75 37.5~225 10~20 180~300
依替卡因
神经阻滞0.5~1.0 300 10~20 360~720 4.0
硬膜外腔阻滞 1.0~1.5 150~300 5~15 170
丙胺卡因
神经阻滞 1.0~2.0 400 10~20 120~180 8.0
硬膜外腔阻滞 1.0~3.0 150~600 5~15
地布卡因
表面麻醉(软膏)0.25~1.0 0.4
蛛网膜下腔阻滞0.25~0.5 5~10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0.5~1.0 200 2~4 240~400 3.5
蛛网膜下腔阻滞0.75~1.0 10~15 2 180~210
硬膜外腔阻滞0.5~1.0 100~150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