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学案目录1. 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2. 第二单元学案及答案3. 第三单元学案及答案4. 第四单元学案及答案5. 第五单元学案及答案6. 第六单元学案及答案7. 第七单元学案及答案8. 第八单元学案及答案第一单元学案及答案学案内容:本学案主要涵盖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课本阅读:通过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等方面的知识。

2. 作:通过练写作,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词语研究:研究课文中一些重要的词语,增加词汇量。

答案:以下是本学案中涉及到的练题的答案:1. 题目1答案2. 题目2答案3. 题目3答案第二单元学案及答案学案内容:本学案主要涵盖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知识。

2. 写作训练:通过练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语法练:巩固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答案:以下是本学案中涉及到的练题的答案:1. 题目1答案2. 题目2答案3. 题目3答案第三单元学案及答案学案内容:本学案主要涵盖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知识。

2. 作文写作:通过练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语法练:巩固语法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答案:以下是本学案中涉及到的练题的答案:1. 题目1答案2. 题目2答案3. 题目3答案...(以此类推)第八单元学案及答案学案内容:本学案主要涵盖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课本阅读:通过阅读课本中的文章,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风格等方面的知识。

2. 写作练:通过练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词汇研究:研究课文中的生字词,扩大词汇量。

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跨越代沟雒城二中秦乐婷一、学习目标:1、理解孝敬父母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做一个孝敬父母、体谅父母的人。

2、理解老师的职业,要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老师的问题。

二、活动方案:活动一:知识框架建构(对照知识结构阅读课文,复习课本知识)1、走近父母:A、孝敬父母的原因?B、如何孝敬父母?C、代沟析疑:代沟的含义?造成代沟的原因?2、和谐与沟通:A、积极沟通,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

B、与父母沟通的方法?(见P7)3、理解老师:A、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尊敬老师的原因、尊敬老师的体现B、良师与益友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C、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12)活动二: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人(一)年12月起,南通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中推行孝敬父母,给父母洗一次脚的活动。

请你谈谈为什么要孝敬父母?1、因为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交给我们只是技能和做人的道理;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孝敬父母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法律规范。

(二){情景感悟}上思品课时,老师在教学中先后出现了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次把“编辑”的辑写成了缉,第二次把“老妪”读成了“老欧”。

1、你是如何看待老师的错误的?老师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老师也会有缺点和错误,对此,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老师也需要理解、宽容和帮助。

2、如果你在上这节课,你见此情景,会怎么做?委婉的向老师指出,或者课后与老师探讨。

3、你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方法?A、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B、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C、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D、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E、主动。

热情地与老师交往。

三、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都有一个以上的正确选项,请选出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18分)1.《相亲相爱一家人》歌词中有这样几句话:“我喜欢一回家就把乱糟糟的心情都忘掉,我喜欢一起床就带给大家微笑的脸庞,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个人和世界的美好打拼,我喜欢一家人梦朝着同一个方向创造。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知道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课前知识点要: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例: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灯泡通电放热发光等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例: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斑,食物腐败,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3.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4.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判断物质变化不能仅仅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注:这里不需要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

2.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注: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

例: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同步学习: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演示】实验1-1,1-2,1-3,1-4【观察、比较】完成下表。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3.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重点:梳理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

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字词:剥削(xuē)复辟(bì)不屈不挠(náo)挣(zhēng)扎警惕(tì)勉强(qiǎng)sī(撕)毁国huī(徽)gāng(纲领)松xiè(懈)jiān(艰)苦奋斗jué(决)议tú(屠)杀三、总体感知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7~8段):立足当下——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第三部分(9~16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学案)(学生版)24-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人教版2024)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学案)(学生版)24-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人教版2024)

单元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易错提醒】(1)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只有燃烧引起的爆炸才是化学变化,单纯由压力增大引起的爆炸是_____变化。

(2)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也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知识点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点3 常用实验仪器知识点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化学试剂取用规则2.化学试剂的取用读数;【易错提醒】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____________。

3.给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2)对试管内物质加热(1.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必须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防止异物掉落试管。

手持试管夹加热时,切记大拇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防止不小心摁下拇指导致试管滑落。

2.对试管预热时,若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则上下来回移动试管即可;若试管夹在铁架台上,则需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酒精灯进行预热。

3.对试管里固体加热时,固体要平铺在试管底,增大受热面积。

4.连接仪器装置5.洗涤玻璃仪器溶解,再用水冲洗。

知识点5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由_____和__________组成,【易错提醒】1.描述时不可将实验结论当作实验现象来描述,即描述实验现象时切不可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2.蜡烛熄灭产生的是“白烟”,不能说成“白雾”。

知识点6 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1)提出问题;(2) ________;(3)制定计划(实验方案);(4)进行____;(5)收集证据(记录现象、数据等);(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2.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____。

(2)关注物质的____。

(3)关注物质____________,以及对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典例1】如图所示为我国唐代名画《捣练图》。

画卷呈现的工序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捶打织品B .梳理丝线C .缝制衣物D .烧炭熨烫【变式1-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第一单元学案

第一单元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历史导学案第1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课型】反馈课【课时】1【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于习题。

【单元剖析】本单元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主要介绍了世界古代史(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出现至公元十五世纪)。

世界古代史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上古时期)和封建社会(中古时期)。

本单元介绍的是上古时期的历史。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原始社会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

在世界范围内,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亚洲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地区,从五、六千年来陆续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出现。

后来,欧洲的希腊、罗马也相继进入了奴隶社会——西方文明开始。

【单元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繁荣。

【单元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全面认识;对古代罗马历史基本发展线索的把握。

【思维导航】注意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纵向历史发展线索,同时也要注意地域间的横向联系,如亚非文明古国和欧洲的文明古国;还有同一类事物的横向联系,如亚非古国残酷压迫奴隶或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一定要从整体上有效把握。

分析课文中的小字、引文、图表,学会研究性学习。

观察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罗马的地图,建立历史的空间观念。

【学习格言】没有学不好的,只有不想学的,不要轻易放弃学习。

【选择】(每题3分,共69分)1、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下列属于尼罗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A、金字塔B、造纸术C、佛教D、阿拉伯文字2、种姓制度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3、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A、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B、克里特王宫C、空中花园想象图D、罗马广场4、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A、古代埃及B、古代雅典C、古代斯巴达D、古代罗马5、“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A、《伊索寓言》B、《荷马史诗》C、《诗经》D、汉谟拉比法典6、有人想去参观欧洲最古老的文明遗迹,应建议他去的国家的是()A、英国B、希腊C、埃及D、意大利7、四大文明古国兴盛的共同原因之一是()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B、地处大河流域,土质肥沃C、城市国家兴起较早D、善于军事远征8、目前,大多数的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最早起源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9、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509年B、公元前73年C、公元前49年D、公元前27年10、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的是()A、古代埃及B、古代日本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11、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A、自由人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D、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2、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应该去()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13、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家庭,在我们这个家庭中拥有着不同肤色、毛发、眼型、鼻型的成员,存在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B、人类基因C、古猿遗传D、饮食习惯14、“夫五千年以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这是针对古代哪一建筑物而发出的疑问?()A、中国秦长城B、古希腊帕特农神庙C、汉谟拉比法典D、古埃及的金字塔15、我们熟知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和王后的陵墓,对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形似汉字“金”而得名B、因用黄金堆砌而得名C、是国王权力的象征D、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16、下列人物,公元前18世纪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是()A、伯利克里B、凯撒C、屋大维D、汉谟拉比17、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A、自由人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D、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8、一个奴隶反驳不让他吃饱饭、只逼他拼命劳动的奴隶主说:“牛马还要吃草睡觉,你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我的主人!”结果,按该国的法律,这个奴隶的两只耳朵被割掉了。

第一单元学历案-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学历案-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学科第一单元学历案单元学习目标1.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掌握写景的手法。

第一课时别样的景,别致的美——《春》朗读训练【课标要求】1.正确朗读文章;2.能理解、分析内容;3.能体会重要词句,领悟文章内涵。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析重点词句,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积累、运用精彩的语言。

【学习过程】任务一:情境导入1.我们即将迎接班级“朗读者”挑战。

那就让我们好好练习朗读吧!任务二:实战演练1.这是一篇散文,就像一首诗,听名家范读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2.学生大声朗读,模仿名家,读出美感。

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提示朗读中要重读的字词句,以及应该停留连接之处。

(朗读符号的运用,关注课本P4注释【4】【5】有关重音和停连的解释。

)技巧一:停连例1:“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青菜豆腐不可少”,这句话可以用不同的停连形成不同的语言效果。

1.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青菜豆腐不可少。

(强调要有肉类)2.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青菜豆腐不可少。

(不要有肉类)读出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就是表现朗读的语言节奏,读出快慢适度,有张有弛的效果。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不同的停连方式,可以读出不同的语境和语意。

“∨”停顿号。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论有无标点均可使用,停顿的时间稍稍加长,如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的时间再长一些。

“∧”连接号。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技巧二:重音例2:他一天就喝三瓶水。

a.他.一天就喝了三瓶水。

(强调不是别人,是“”。

)b.他一天就.喝了三瓶水。

(逻辑重音落在副词状语“”上,强调只喝瓶水。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学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学案

第一单元1 小数乘整数(算理)项目内容1.改写下列算式。

12×3=( )○( )○( )2×70=( )○( )2.思考:0.8+0.8+0.8+0.8+0.8可以怎样改写?3.西红柿4.2元/千克,买6千克西红柿要多少元?分析与解答: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来计算,列式为4.2×6。

(1)把4.2×6改写成4.2+4.2+4.2+4.2+4.2+4.2=( )(元)(2)4.2×6还可以这样计算:4.2元=( )角( )×6=( )(角) ( )角=( )元所以4.2×6=( )(元)(3)还可以列竖式计算: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把小数乘法改写成( )来计算,也可以把小数乘法改写成( )乘法后计算,还可以通过( )来计算。

5.竖式计算。

0.7×3= 0.5×5= 3.1×5= 温馨知识准备:整数乘法的计算。

提示参考答案1.12 + 12 + 12 70 + 702.0.8×53.(1)25.2 (2)42 42 252 252 25.2 25.2 (3)25.24.加法整数竖式5.2.1 2.5 15.52 小数乘整数(小数位数)项目内容1.口算。

3×6= 5×8= 7×5=8×2= 2×9= 4×6=2.每袋糖果重0.75千克,一箱糖果有24袋。

这箱糖果重多少千克?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列式为0.75×24。

(1)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可以把0.75乘( )转化为整数,再乘24,结果再除以( )。

(2)按照整数乘法竖式计算后数一数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在算得的结果中从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竖式计算为( ),因数有两位小数,则从积1800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出小数点,结果为(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把小数乘法来按照整数乘法来计算,算出结果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则从积的( )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标检测
1、读一读,写在括号里
10200 ()10020()5006500()5065000()13500 ()135003500()70080 ()1500300()119000000()216009000()
2、判断正误、错了的请你改一改。

(1)6231400 读作:六百二十三一千四百()
改正:
(2)173400500读作:一亿七千三百四十五万五百()
改正:
(3)37500436040读作:三百七五亿四十三万六千零四十()
改正:
3、写出下面各数:
六十五万写作:七千八百万写作:一百零三万四千写作:十万九千三百二十写作:一千零四十万零七十写作:四千零五万写作:九十五亿零四万写作:三百零三亿零三百万写作:
1、同学们知道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吗?请你读一读下面的这段文字,写出横线上的数吧!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地处城市中轴线北段,面积一千一百三十五万(写作:)平方米。

包括六百八十万(写作:)平方米的森林公园,和四百零五万(写
作:)平方米的奥运中心区。

公园内具有代表性的新建场馆有:国家体育场,可容纳八万(写作:)人,国家体育馆,可容纳一万八千(写作:)人,国家游泳中心,可容纳一万七千(写作:)人
2、写出下面各数。

五十六万零五十六写作:
七亿七千零一万零八百写作:
四百七十八万九千零六写作:
一亿零二万零三写作:
五百零九万四千六百写作:
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写作:
一亿一千九百万写作:
三亿零七百万零四十写作:
八亿零二万七千三百写作:
四十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一写作:
二千零九十万三千写作:
八十万三千零九写作:
当堂检测:
一、知识卡片又来啦!认真阅读,解答问题。

1、把上边这些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填在表格里。

2、请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填州名)
()、()、()、()、()、()、()二、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9000000=785000= 509000=
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00000000= 995000000000= 7421000000000=
三、比较大小
72108 ○1357900 617000 ○62万10110 ○9999
4762504 ○4762513 四千万○九百九十万89001 ○89101
四、判断对错。

1、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
2、 85003000读作:八千五百万零三千。

()
3、最小的自然数是0。

()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5、到2003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227万人,这个数是近似数。

()
当堂检测:
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2分)
230000=()万 36700000=()万 635000000=()万1800000000=()亿 5000000000=()亿 5063000000000=()亿2、把下面各数四舍五入到“万”或“亿”位。

7097344≈()万 60004795≈()万 240000950≈()万3、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它们的近似数。

513609≈()万 14999≈()万 917250≈()万 562800≈()万
123400≈()万 398000≈()万
4、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9□650≈19万
99□365≈100万
6□537260≈7000万
1□060060≈1000万
5、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1)45067 456072 460752 460572
()>()>()>()
(2)6010万6100万6001万1600万
()>()>()>()
6、□里可以填什么?
53400 >□3465 □5601 >45250
4□560 <44560 □0000 >59999
5、思考题:填空 19□785≈20万 20□968≈20万□内可以填入哪些数字?近似数比实际数大还是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