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学案1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3.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重点:梳理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
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字词:剥削(xuē)复辟(bì)不屈不挠(náo)挣(zhēng)扎警惕(tì)勉强(qiǎng)sī(撕)毁国huī(徽)gāng(纲领)松xiè(懈)jiān(艰)苦奋斗jué(决)议tú(屠)杀三、总体感知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7~8段):立足当下——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第三部分(9~16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一单元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一单元学案Unit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Section A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Words and how to talk about how to study2.能力目标: Can use “verb+by +doing ”correctly3.情感目标:Studying makes a full man二.学习重点:The important words and grammar focus学习难点:-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Tell the ways you study and learn the words in Section A.(二)自主学习:Listen to 1b and know about the ways of these students studying for a test. (三)合作探究:Discuss the study ways you know and learn the use of “by +n/doing”(四)梳理归纳:看1a--2c 完成下列英汉互译1、为考试而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2、听录音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作抽认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老师请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制作词汇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看英文录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和朋友练习对话___________________8、大声朗读练习发音____________________9、learn a lot that w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improve my speaking skills ___________11. too hard to understand the voices_________四.典题赏析:例1、I study for a test by working with friends我通过和朋友一起学习来准备考试"by+n\doing\pron(代词)表示通过手段、方式或方法做…可以用来回答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导学第一单元 第一课 学案1含答案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学案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课标要求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学习目标1.了解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
(重点)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难点)3.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1)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试判断:国家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政治组织。
()提示错误。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我国的国家性质(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重要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3)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试判断: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提示错误。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公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最广泛的民主:一是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最真实的民主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请思考:全体中国公民都是人民民主的主体吗?提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民主的主体。
而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既包括人民,也包括人民的敌人。
这种看法扩大了民主主体的范围。
(3)最管用的民主,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常见的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开“空头支票”问题,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的弊端。
高中英语必修四第一单元学案

Module 4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教学目的:1. 了解世界上不同领域中的杰出女性以及她们的生平经历,讨论伟大的女性所具有的品质和特点。
2. 学会如何描述他人的情况,学会运用介绍人物品质和个性的形容词。
3. 熟练识别集合名词的数,并掌握如何保持语句的主谓语一致。
4. 掌握同词根的动词与名词的构成关系,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构词法。
5. 掌握本单元的词汇,短语及用法。
学案一Warming up, pre-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 Teaching aims:To introduce six great women and their achievements.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Lead-in1. Do you know any great people or important people? (Show some pictures to Ss)2. What qualities make a great person?(clever, brave, determined, confident, hard-working, unselfish, kind, active, generous…)Step 2 Warming upPictures and Questions (Page 1)Ask Ss read the introduction of six wome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Elizabeth Fry: What did she do to help the prisoners?So ng Qingling: Who is she? What’s her great achievement?Jane Goodall: What’s her achievement in the study of Chimps?Jody Williams: What did she get in 1997?Joan of Arc: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girl in ancient China whose experience was similar to her?Lin Qiaozhi: What’s her major?Step 3 TalkingTo be a great woman, 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should she have? Look at the list of qualities that were discussed when we examined a great man. Are there any other qualities that you would like to add?(intelligent, determined, generous, kind, modest, unselfish, hard-working, sensible, brave, honest, imaginative, confident, considerate, thoughtful…)Step 4. Pre-reading1. Retell the story about Jane Goodall.study chimps in Africa, show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himps and human beings, protect chimps2. Discuss in groups.a. Why do you think Jane Goodall went to Africa to study chimps rather than to university?b. Do you think she was right? Give your reasons.c. Can you think of the possible difficulties that Jane Goodall might meet doing her research without training?3. Prediction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 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will tell us?2) What is Jane Goodall doing in the picture on the top right?3) What is Jane Goodall doing in the picture on the bottom left?Reading1. Fast readingSkim the passage and underline the basic information: what, who, why, where, when, how.2.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 in each paragraph.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Ex2 p.3Main idea1. How our group ________ in the forest.2. What Jane ______ about chimps.3. What is Jane doing now to _________.4.Jane’s __________.学案二Language points1.achievement:成绩,成就achieve: v 完成,实现,达到I felt a great sense of achievement when I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2. She concerned herself with welfare projects.concern…with: 关心,关怀We must concern ourselves with current affair 我们必须关心时事concerning=aboutThis is a book concerning science.请翻译下面的句子:1)你的父母总是关心你的学习。
第一单元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历史导学案第1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课型】反馈课【课时】1【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于习题。
【单元剖析】本单元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主要介绍了世界古代史(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出现至公元十五世纪)。
世界古代史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上古时期)和封建社会(中古时期)。
本单元介绍的是上古时期的历史。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原始社会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
在世界范围内,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亚洲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地区,从五、六千年来陆续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出现。
后来,欧洲的希腊、罗马也相继进入了奴隶社会——西方文明开始。
【单元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繁荣。
【单元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全面认识;对古代罗马历史基本发展线索的把握。
【思维导航】注意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纵向历史发展线索,同时也要注意地域间的横向联系,如亚非文明古国和欧洲的文明古国;还有同一类事物的横向联系,如亚非古国残酷压迫奴隶或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一定要从整体上有效把握。
分析课文中的小字、引文、图表,学会研究性学习。
观察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罗马的地图,建立历史的空间观念。
【学习格言】没有学不好的,只有不想学的,不要轻易放弃学习。
【选择】(每题3分,共69分)1、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下列属于尼罗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A、金字塔B、造纸术C、佛教D、阿拉伯文字2、种姓制度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3、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A、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B、克里特王宫C、空中花园想象图D、罗马广场4、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A、古代埃及B、古代雅典C、古代斯巴达D、古代罗马5、“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A、《伊索寓言》B、《荷马史诗》C、《诗经》D、汉谟拉比法典6、有人想去参观欧洲最古老的文明遗迹,应建议他去的国家的是()A、英国B、希腊C、埃及D、意大利7、四大文明古国兴盛的共同原因之一是()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B、地处大河流域,土质肥沃C、城市国家兴起较早D、善于军事远征8、目前,大多数的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最早起源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9、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509年B、公元前73年C、公元前49年D、公元前27年10、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的是()A、古代埃及B、古代日本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11、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A、自由人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D、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2、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应该去()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13、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家庭,在我们这个家庭中拥有着不同肤色、毛发、眼型、鼻型的成员,存在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B、人类基因C、古猿遗传D、饮食习惯14、“夫五千年以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这是针对古代哪一建筑物而发出的疑问?()A、中国秦长城B、古希腊帕特农神庙C、汉谟拉比法典D、古埃及的金字塔15、我们熟知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和王后的陵墓,对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形似汉字“金”而得名B、因用黄金堆砌而得名C、是国王权力的象征D、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16、下列人物,公元前18世纪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是()A、伯利克里B、凯撒C、屋大维D、汉谟拉比17、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A、自由人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D、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8、一个奴隶反驳不让他吃饱饭、只逼他拼命劳动的奴隶主说:“牛马还要吃草睡觉,你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我的主人!”结果,按该国的法律,这个奴隶的两只耳朵被割掉了。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学案1

图二 橄榄油出口
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答案
材料二
对当时统治秩序不满的还有靠经营工商业而致富的工商业奴隶
主阶层(包括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船主)。他们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由
于大都出身于平民,在政治上也受到贵族的歧视,处于无权地位;在经
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C )
A.大河流域 B.延绵大陆
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解析 的一个重要因素。
D.亚非文明影响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是孕育古希腊文明,尤其是民主政治
解析答案
1
2
3
4
5
2.公元前8世纪后,工商业发展给雅典阶级关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B )
A.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B.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答案
3.社会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占据 首席执政官 等重要职位,把持长老会议,公民大会
无实权。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并通过多种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
为“ 六一汉 ”或债务奴隶。
(2)表现: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发动武装暴动。
答案
(3)影响 ①使雅典统治者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②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社会政 治改革。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学案1 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自然环境
学习·探究区
雅典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地理位臵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城邦国家 (1)出现: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以雅典为中心的 中央议事会 和 行政机构。 (2)成员:由 贵族 和平民两部分构成,平民主要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
四年级第一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第一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选取了四篇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课文,分别是《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将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单元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批注等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1、《观潮》这篇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如“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形象地写出了潮来时的巨大声响。
2、《走月亮》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以“走”为线索,描绘了秋天夜晚月光下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课文语言优美,如“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嗅觉、触觉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天黄昏时分江边的美景,展现了一幅倦鸟归巢、夕阳西下的画面。
《花牛歌》则通过描写花牛在草地里的活动,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和悠闲惬意。
4、《繁星》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自己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学案1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一、知识要点与结构(学生课前预习)P1~6一、有机物的概述1.概念:。
2.组成元素:除外,通常还有、、、、及卤素等。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1.我国早期有机化学(1)3 000多年前已经用作为燃料。
(2)2 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和的开采技术。
(3)从植物中提取、和等物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2.有机化学的形成(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
(2)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家提出“”,认为有机物只能由动物或植物产生,不可能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3)1828年,德国化学家利用无机物合成了第一种有机物,冲破了“生命力论”学说的束缚,打破了的界限。
3.现代有机化学(1)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2)与其他学科融合形成了、以及等多个新型学科。
(3)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标志着人类合成蛋白质时代的开始。
三、有机化学的应用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
、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橡胶2.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物的合成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3.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利用药物(大多数是有机物)治疗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思考讨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吗?。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较:特别提醒:有机物与无机物在性质及反应的差别上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同的有机物有其特殊的性质。
例如,乙酸及其金属盐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有机物的燃烧反应一般很快;但CCl 4不但不能燃烧,而且可以灭火。
二、课堂例题知识点1 有机化学的发展例1:下列关于著名化学家的名字、国籍及主要贡献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雅典城邦的兴起[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自然环境雅典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城邦国家(1)出现: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2)成员:由贵族和平民两部分构成,平民主要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
3.社会矛盾(1)原因①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长老会议,公民大会无实权。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并通过多种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2)表现: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发动武装暴动。
(3)影响①使雅典统治者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②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社会政治改革。
[深化探究]材料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思考(1)“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种情况会导致平民身份发生什么变化?(2)“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是什么意思?(3)作者认为“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你认为出路在哪里?答案(1)因贫穷成为“六一汉”,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2)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3)避免动荡的唯一出路是改革。
[重点精讲]雅典贵族制度对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贵族政治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为雅典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创造了条件。
[归纳总结]梭伦改革前雅典主要的三大矛盾: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与氏族贵族的矛盾、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前两对矛盾是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工商业发展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
2.表现(1)手工业和造船业等取得进一步发展。
(2)商业贸易日益繁荣。
3.影响(1)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2)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3)工商业奴隶主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①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巩固自身的既得权益。
②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③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深化探究]材料一下面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图一古代雅典制作的陶瓶图二橄榄油出口思考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材料二对当时统治秩序不满的还有靠经营工商业而致富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包括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船主)。
他们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由于大都出身于平民,在政治上也受到贵族的歧视,处于无权地位;在经济上他们反对贵族用高利贷和地租盘剥农民,推行债务奴隶制,因为这会造成雅典人口外流、农业生产萎缩、国内市场狭小,从而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而且,工商业奴隶主随着本身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也迫切要求推翻贵族统治,掌握城邦政权。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思考工商业奴隶主有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工商业奴隶主有这种政治要求?答案(1)政治要求:不满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原因:①工商业奴隶主大多出身于平民,政治上受到贵族歧视,处于无权地位;②贵族推行债务奴隶制,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
[重点精讲]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对早期雅典社会的作用。
(1)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2)成为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历史比较]三、首席执政官梭伦1.背景(1)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梅加腊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3)人民对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十分不满。
(4)梭伦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
2.从政(1)梭伦指挥雅典军队夺回了萨拉米斯岛,从此走上了政治舞台。
(2)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重点精讲]梭伦被推向首席执政官位置的背景是怎样的?(1)社会动荡不安: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和平民阶层不满贵族专政,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经济和军事实力下降:萨拉米斯岛被占领,影响其海上贸易。
(3)贵族统治者腐败无能,无力收回失地。
[深度认识]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而梭伦的社会威望、政治立场成为当选执政官,缓和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
课堂小结1.在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雅典有许多社会阶层。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贵族把持着国家大权B.从事农业的广大平民生活富裕但无政治权利C.氏族贵族的地位优越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经济力量在不断地增强答案 B解析在雅典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贵族对广大平民进行经济上的盘剥,许多农民沦为“六一汉”,还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因此,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2.对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上富裕B.与贵族同处统治地位C.政治上无权D.在政治立场上与平民一致答案 B解析工商业奴隶主大多出身平民阶层,虽然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无权,与平民共同反对贵族专权。
3.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A.实行僭主政治B.实行寡头政治C.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D.实行温和的改革答案 D解析B、C两项分别是“平原派”和“山地派”的主张,而D项则属于“海岸派”的主张。
4.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力图要解决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即改革前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5.阅读下图: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的辩论。
梭伦改革前的大辩论请回答:(1)图片中展开激烈辩论反对改革的是哪一派()A.“海岸派”B.“平原派”C.“山地派”D.“高原派”(2)他们辩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雅典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答案(1)B(2)①下层平民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贵族政治出现危机。
雅典贵族为了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巩固自身利益,就改革问题展开了辩论。
②改革势在必行。
[基础达标]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
下列关于公元前8~前7世纪雅典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公民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B.下层平民的处境十分悲惨C.长老会议是国家最高的审判机关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答案 A解析公元前8~前7世纪,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
B、C、D三项都是对雅典当时状况的准确表述。
2.如图反映了某一政治派别的主要经营形式,该派别的主张是()橄榄油出口①反对贵族特权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③主张实行激进的社会改革④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前的社会状况。
通过图片可以判断该政治派别为工商业奴隶主,他们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要求打破贵族专权,分享政治权利。
主张实行激进的社会变革的为“山地派”,排除③。
3.观察下列古希腊地图,结合当时雅典的社会状况思考,梅加腊夺取萨拉米斯岛后,下列哪个团体对这件事情最为关心()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元老院答案 C解析处于多山多港口环境下的雅典,对外贸易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萨拉米斯岛被外邦占领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4.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B.萨拉米斯岛危机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限定词“直接原因”,萨拉米斯岛危机是梭伦改革的导火线,故选B。
5.静置于美国高等法院东侧大门的三人雕像之一就有梭伦。
由此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远。
公元前594年雅典公民推选其为首席执政官的目的是()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答案 C解析明确题干“公民”应包括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即梭伦是被雅典社会各阶层推选上台的,因此A、B、D三项不正确。
[能力提升]6.材料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请回答:(1)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是指哪两个阶级?(2)其中,哪一个阶级曾经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而另一个阶级实际上分为哪两个阶层?分别指出在梭伦改革前夕,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处境。
答案(1)贵族阶级、平民阶级。
(2)贵族阶级。
政治上,占据首席执政官等要职,把持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
平民实际上分为下层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两个阶层。
下层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往往因为从贵族那里借债无力偿还而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工商业奴隶主则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7.以下两段材料反映了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
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
材料二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
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
走投无路的平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
若欠债的平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平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入的1/6交给地主。
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平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
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出雅典怎样的社会特点?(2)若平民的债务不能按期还清,他的命运将会如何?(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案(1)政治上贵族专权,广大平民没有权力;经济上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和财产。
(2)无力偿还债务的平民,一是沦为为贵族耕种土地的“六一汉”;二是沦为债务奴隶或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是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第(1)问应综合两则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