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小蝌蚪找妈妈导学案

小蝌蚪找妈妈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 题
1.小蝌蚪找妈妈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成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班 级
小 组
姓 名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塘、脑”等生字。会写“两、就”等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3.我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标出课文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2.学习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自己认读。
(2)出示会写生字,学生自己观察字形,正确书写。
3.再读感知:
(1)边读边用“——”标注文中的小蝌蚪长的
是什么样的。
(2)填空回顾课文:
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3.展示三:我能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
4.展示四:我能说说青蛙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教学反思
虚心对学:
1.我能和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相指正读音。
2.我能和同桌互相讨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开心互学:
我能和组内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对学中不懂的问题。


以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
1.展示一:识记生字、词语(读音、写法、意思、结构、形近字等)。可以写在小黑板上。
2.展示二:我能说说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4.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导学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导学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导学案)牟平实验中学 执笔人:闫伟青 参与人: 王江丽【复习目标】(大声读目标,努力有方向)知识与技能:掌握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制作表格,分类整理侵略和抗争两部分内容。

通过填写表格,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并分析中国屡战屡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认识到侵略者的丑恶本质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从而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念。

了解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所作出的一系列斗争,从中体会和学习其爱国主义精神。

【复习流程】 一、自主温故复习课文2――23页,解决以下问题,展示学习成果 第一板块:血海深仇——列强的侵略 1、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2、列强的侵华罪行 (1)签订三大不平等条约【新的发现】表中三个条约都有的内容是_______,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 《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条款_______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侵略程度加深主要表现在_______《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和条款________ (2)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镇压中国人民反抗: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_______________。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__________________。

(4)制造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了______________(5)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_______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第二板块:血铸中华——中国人民的反抗【教师点拨】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一单元》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一单元》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导学案)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运算能力)2.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应变能力、计算能力.(转化思想、运算能力)重点: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过程:复习回顾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导航尝试计算:(-20)+(+3)-(-5)-(+7)分析:1.算式中都含有什么运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脑思考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3.请按照你的思路动笔做一做?考点解析考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例1.把下列算式写成和的形式:(1)-12-5+31-(-9)-(+7); (2)0-(-6)-(-11)-13.【迁移应用】1.式子-2-(-3)+(+1)-(-4)写成和的形式为( )A.(-2)+(+3)+(+1)+(-4)B.(-2)+(-3)+(+1)+(-4)C.(-2)+(+3)+(+1)+(+4)D.(-2)+(-3)+(+1)+(+4)2.把下列算式写成和的形式:(1)2-(-8)+(-3)-5; (2)4.7-(-8.9)-7.5+(-6).自学导航算式(-20)+(+3)+(+5)+(-7)是,,,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写为________________这个算式可以读作的和,或读作 .快速练习:同桌互相出算式,并读出两种读法.考点解析考点2:省略和式中的括号和加号★例2.把(+9)-(+10)+(-2)-(-8)+(+3)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说出它的两种读法.【迁移应用】1.式子-20+3-5+7正确的读法是(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B.负20加3减负5加7的和C.负20加3减5加7D.负20加3减负5加72.下列各式中,与式子-1-2+3不相等的是( )A.(-1)+(-2)+(+3)B.(-1)-2+(+3)C.(-1)+(-2)-(-3)D.(-1)-(-2)-(-3)合作探究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表示数a ,b. 利用有理数减法,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点A ,B 之间的距离:a=2,b=6;a=0,b=6;a=2,b=-6;a=-2,b=-6.你能发现点A ,B 之间的距离与数a ,b 之间的关系吗?A ,B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解析 考点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3.计算:(1)(-5)-(-10)+(-32)-(-7); (2)-835-(-1.93)-(+35)+(-3.07)-(-6);(3)(-23)+(-35)-(-78)-(+13)-(+25)-(-18).【迁移应用】计算:(1)-2.4-(-3.7)+(-4.6)-3.7; (2)-23+(-16)-(-25)+12−110;(3)-(+1.5)-(-414)+3.75-(+812).考点4:有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例4.计算:(1)[1.4-(-3.6+5.2)-4.3]-(-1.5); (2)4-3.8-[(-3.7+4)-6.9].考点5: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例5.在班级元旦联欢会上,主持人邀请李强、张华两位同学参加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人每次抽取四张卡片,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如果抽到蓝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比较两人所抽4张卡片的计算结果较小的为同学们唱歌.李强同学抽到如图①所示的四张卡片,张华同学抽到如图②所示的四张卡片.李强、张华谁会为同学们唱歌呢?【迁移应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医用口罩销量大幅增加,某口罩加工厂每名工人计划每天生产300个医用口罩,每人每周计划生产2100个口罩,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有出入.如表是工人小王某周的生产情况(超产记为正,减产记为负):(1)根据表格记录的数据,求出小王本周实际生产口罩数量;(2)若该厂实行每周计件工资制,每生产一个口罩可得0.5元,若超额完成每周计划工作量,则超过部分每个另外奖励0.15元,若完不成每周的计划量,则少生产一个扣0.2元,求小王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多少?考点6:有关有理数加减法的探究创新题★★★例6.【古代数学文化】“九宫图”源于我国古代的“洛书”(如图①),是世界上最早的矩阵,又称幻方.用今天的数学符号表示,洛书就是一个三阶幻方(如图若图③是一个三阶幻方,同一横行、同一竖列、同一斜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相等,求图中a,b的值.【迁移应用】观察图,找出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导学案共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导学案共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共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语法知识和词汇;2.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进行自我表达和交际;3. 能独立完成一篇简短的对话、日记、文章等;4. 能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加深对汉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语法知识、词汇运用和文化理解。

其中,基本语法知识包括:there be句型、一般现在时、人称代词、不可数名词等;词汇运用包括:关于人物、家庭、各种动物等词汇的学习和运用;文化理解则涵盖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汉字的演变、中国人的姓名等。

三、学习方法:1. 多听多说多练习,大胆进行交流和表达;2.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强化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掌握;3. 勤于阅读课外书籍和杂志,扩大词汇量和文化视野;4. 多使用互联网等多种资源,获取更多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信息。

四、学习建议:1. 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务求不断巩固和加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能力;2. 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3. 多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和交友,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4. 学会利用和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和环境,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力。

五、补充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1. 对基本语法、词汇等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和运用;2. 具备一定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且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3. 具备广泛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的人类文化和思想总之,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掌握好英语的运用,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场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细节,多进行语言交流和文化学习,积极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工具,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知识回顾1.日常交际用语问候语: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寒暄:How are you?/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you./Goodbye.2.英语字母大写字母: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小写字母: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3.数字1 one2 two3 three4 four5 five6 six7 seven8 eight9 nine 10 ten4.介绍自己的姓名、国籍、年龄、学校、班级等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How old are you? I'm ....What school are you in? I'm in....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5.电话用语接听电话:Hello, this is [姓名]. (打电话) May I speak to [姓名], please?告诉对方自己是谁:This is [姓名].请求接电话的人等一下:Hold on, please.给对方留言:Can I take a message?征询对方电话号码:Could you tell me your phone number, please?6.日常交际中一些礼节性用语Say"Please." "Thank you." and "You're welcome."Give compliments.二、教育目标学生能够:1.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对话。

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导学案1

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导学案1

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综合导学案(学1课时展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记住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公式。

2、我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长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体积:
正方体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二、快乐体验
1、有一个花坛,高0.5米,底面是边长1.3米的正方形,四周用砖砌成,砖墙的厚度0.3米,中间填满泥土。

(1)这个花坛占的空间有多大?
(2)花坛大约有泥土多少立米?
2、一种长方体的工艺蜡烛盒,四周和底面都是玻璃,棱长6厘米,这个蜡烛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做这个蜡烛盒至少要用多少玻璃?
3、一种长方体的广告灯箱,框架有铝合金条制成,各个面都用灯箱布围成。

制作这样一个广告灯箱,至少需要铝合金条多少分米?需要灯箱布多少平方分米?
4、一件雕像的底座是用混泥土浇筑成的棱长2.6米的正方体。

(1)这件雕像占地多少平方米?
(2)浇筑这件雕像的底座需要混泥土多少立米?
(3)给底座四面贴上花岗石,贴花岗石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
我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 第一单元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 第一单元

1.《白鹭》学习单一、读拼音,写字词。

1.她衣着朴 sù(),但是让人感觉很美。

2.这个xiá zi()里装着一只kǒu shào(),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3.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色(素速)适(宜以)白(鹤贺)(兼嫌)气三、选词填空。

嗜好爱好1.打篮球是我的(),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因此身体很不好。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悠然..。

()五、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句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A比喻 B对比 C拟人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仿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本堂课也有些许不足之处:1 对文本外形描写扣的有些细,有些碎,文本解读段落间的的融合粘度不够高,语言不够诗意化。

2 实际课堂教学中,引导的多,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未能真正体现,主体性没有达到全员参与的效果。

第一单元导学案1

第一单元导学案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导学案【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和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拓展】1、关于分封制理解的误区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然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

2、宗法制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三个形式:家谱、宗祠、族规;四个观念:“亲亲尊尊”、“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3、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维护工具,礼乐文化承担了教化民众、规范和区分等级的任务。

“礼”的本质是差异,用来显示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差异……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的各色人等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淆。

“乐”则讲究和同。

“乐”是音乐,但它超越了音乐,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色彩。

“乐”的功能是以音乐节奏激起人们相同的共鸣情绪……产生同类感。

4、分封制、宗法制及西周的礼乐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①宗法制是核心,是分封制实行的依据;②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等级制度;③礼乐制度是依据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夏商西周的史实阐释)①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②神权、族权、王权(政权)的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④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题单元导读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诗词及课文。
目标
2、走进文本,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
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情达意的。
1、朗读《古诗词三首》,划分朗读节奏。
2、《桂林山水》开头引用名句“”
总领全文,下文围绕这一句分别从、两个方面具体描绘。
文章的末端描绘了、交相辉映,最后以“
”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的,又与首
句“甲天下”。
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作者按照
顺序,先写了去;接着写;预
再写;最后写。行文中还有习
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请在课文中找出并用“”划案
出。
4、《七月的天山》作者用了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
不同的方面,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请用“”划出。作者从天



臀稍额擦蜿蜒乳据源
3、给下列汉字注拼音。
翡缎涧俯皑蹄溅延
山的、、三小组中交流展示。
6、阅读中存在的疑问。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题单元识字写字课
学习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目标
1、在课文中划出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给汉字注拼音并抄写一遍。
螺庭谭螺谙澜瑕攀峦泰
骆驼罗障兀绵浙桐簇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