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局麻药中毒预防与处理流程

局麻药中毒预防与处理流程1. 引言局麻药中毒是指在局部麻醉过程中,局麻药物超过安全剂量被吸收入血液,导致全身中毒反应的情况。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预防和正确处理局麻药中毒至关重要。
2. 预防局麻药中毒的措施- 严格按照使用剂量的规定使用局麻药,避免超过安全剂量;- 注意判断患者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使用局麻药,如有禁忌症应选择其他麻醉方式;- 使用中的药物必须标明药名、浓度和日期,避免混淆和过期使用;- 确保局麻药的输注速度适中,避免一次性大剂量输注;- 在监听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对局麻药的反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流程- 发现局麻药中毒症状,立即停止局麻药的输注;-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支持措施,如保持氧气供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 迅速将患者转至密切监护室,启动紧急救治机制;-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补充液体、使用解毒剂等;- 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并持续监测。
4. 预期效果与风险评估- 预期效果:通过严格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处理流程,可以减少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 风险评估:尽管有预防措施和处理流程,但仍存在局麻药中毒发生的风险。
因此,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应对该情况。
5. 结论预防和正确处理局麻药中毒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应遵循预防措施,发现局麻药中毒症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持续监测患者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是确保患者康复的关键。
通过不断改进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局麻药中毒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一、不良反应(一)过敏反应局麻药真正的过敏反应非常罕见。
(二)局部毒性反应1.组织毒性反应局麻药肌内注射可导致骨骼肌损伤。
2.神经毒性反应蛛网膜外腔会引起神经毒性反应。
(三)全身性毒性反应临床上局麻药的全身性不良反应主要是药量过大或使用方法不当引起血药浓度升高所致,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通常中枢神经系统较循环系统更为敏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局麻药血药浓度低于引起循环系统毒性反应的浓度。
1.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局麻药能通过血-脑屏障,中毒剂量的局麻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表现为舌唇发麻、头晕、紧张不安、烦躁、耳鸣、目眩,也可能出现嗜睡、言语不清、寒战以及定向力或意识障碍,进一步发展为肌肉抽搐、意识丧失、惊厥、昏迷和呼吸抑制。
治疗原则是出现早期征象应立即停药给氧。
若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应给予咪达唑仑1~2mg或硫喷妥钠50~200mg或丙泊酚30~50mg抗惊厥治疗。
一旦影响通气可给予肌肉机弛药并进行气管插管。
2.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循环衰竭。
治疗原则是立即给氧,补充血容量保持循环稳定,必要时给予血管收缩药或正性肌力药。
治疗布比卡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溴苄铵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丙胺卡因的代谢产物甲苯胺可使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其用量应控制在600mg以下。
丙胺卡因引发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自行逆转或静脉给予亚甲蓝进行治疗。
(五)变态反应酯类局麻药的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能导致变态反应。
(六)超敏反应局部超敏反应多见,表现为局部红斑、荨麻疹、水肿。
全身超敏反应罕见,表现为广泛的红斑、荨麻疹、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甚至循环衰竭。
治疗原则是对症处理和全身支持疗法。
二、防治原则(一)局麻药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1.掌握局麻药的安全剂量和最低有效浓度,控制总剂量。
2.在局麻药溶液中加用血管收缩剂,如肾上腺素,以减少局麻药的吸收和延长麻醉时效。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处理预案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局麻药中毒的影响因素:局部血供、药物浓度、注药速度、血管损伤、血浆中酯酶降低、肝、肾功 能减退、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饥饿体衰、误入血管可使毒性反应增加。粘膜麻醉及 下呼吸道吸收几乎近于静脉注射。
麻醉二部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其他因素:1.大量的哌替啶易激发利多卡因的惊厥发作。 2.应用三环抗抑郁药或单胺氧化酶抑制药者, 如在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可发生严重高 血压。 3.长期用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等胆碱酯酶 抑制药点眼者,使用普鲁卡因可发生意识 丧失和心血管虚脱。
局麻药与极量
局麻药 (min)
利多卡因
用法
局部浸润 表面麻醉 神经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腔阻滞
极量(mg)
起效时间(min)
作用时
300-500 200 400 40-100 150-400
1.0 2-5 10-20 2-5 8-12
90-120 60 120-240 90 90-120
麻醉二部
麻醉二部
局麻药不良反应的防治与处理
4.伴有支气管痉挛者,可滴注氨茶碱。首量5mg/kg,继 之以0.5-1.0mg/kg/h滴注。
5.顽固性支气管痉挛, 可滴注异丙肾上腺素。 6.为消除上述症状, 也可用H1与H2受体阻滞药(苯海拉
明和西咪替丁)。 7.肾上腺皮质激素并没有即刻效果, 但早期给予可缩
脑增多。 (2)因CO2弥散率高于氧20倍,向神经细胞
弥散,导致pH下降使更多的局麻药积 聚在细胞内。 (3)低氧血症,使局麻药的降解减慢也可 增强局麻药的毒性。 (4)局麻药效力越强,浓度越高,毒性越 大。
麻醉二部
局麻药与心脏毒性的关系 惊厥、高烧、低蛋白血症、高CO2血症、酸中毒、低氧血症的病人可增强局麻药的心脏毒性。孕妇 可增 强其心脏毒性,但机制不明。
局麻药中毒及其防治

局麻药中毒及其防治局麻药中毒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与我们麻醉管理不当、操作失误有关,现举例说明。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6岁,18Kg,右肱骨髁上骨折。
臂丛腋路阻滞,出现异感后回抽无血,推注利布合剂(0.75%布比卡因5ml+2%利多卡因5m1)9ml,出现惊厥,立即面罩吸氧,地西泮5mg iv,琥珀胆碱50mg iv,插入气管导管ID 6.0,地塞米松5mg iv,全麻下完成手术,术中随访无后遗症。
例2,患者,男,6岁,17kg,左肱骨中段骨折,臂丛肌间沟阻滞,利布合剂(0.75布比卡因5ml+2%利多卡因15ml)9ml。
确定麻醉效果后开始消毒铺巾,静滴芬氟合剂1/4剂,患儿缓慢入睡。
5min后,患儿出现两眼上翻,紧接着全身抽搐,口唇发绀,立即面罩通气,积极准备插管,静注地西泮5mg,患儿抽搐停止。
地塞米松5mg iv 20%甘露醇50ml iv,患儿气道畅通,氧合较好,未插管在面罩吸氧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无后遗证。
例3,患者,男,16岁,阑尾切除术。
T12~L1穿刺置管,推注含1∶20万肾上腺素2%利多卡因,试验量4m1,患者立即出现头胀心慌、呼吸困难,查无全脊麻征象。
5min后,无麻醉平面,再推少量麻醉药,患者又出现上临床症状,但始终回抽无血液回流,改全麻插管完成手术。
例4,患者,男36岁,右大腿内侧皮肤撕脱伤,在门诊局麻下清创(2%利多卡因20ml),因病人疼痛难忍,转至手术室,硬膜外L2~L3置管,2%利多卡因试验量5ml,病人出现多语、寒颤。
改气管内全麻完成手术。
分析:例1①局麻药高敏反应。
②血管旁注射过快,吸收过快,一过性血药浓度升高。
③不排除局麻药直接入血。
例2①利多卡因按8mg/kg计,本例已用1 35=g,逾量。
②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同属酰胺类局麻药,药物之间的毒性是否有相加作用,无文献稽考。
例3①术后退管、硬膜外导管前端有0.7cm血迹,估计血凝块形成活瓣,导致回吸无血液回流。
局麻药中毒应急预案

局麻药中毒应急预案一、目的方便疼痛医生和护士早期识别诊断严重局麻药中毒反应,并及时施救,以提高患者安全和降低死亡率。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出现严重局麻药中毒反应的所有患者。
三、救治措施(一)早期识别诊断严重局麻药中毒的表现:1、突然意识丧失、伴有或不伴有强制阵挛性抽搐。
2、心血管虚脱: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脏骤停、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以上异常可能同时发生。
3、局麻药中毒反应可在首次注射后1小时内出现。
4、导管内多次注射局麻药技术(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可能在任何时间出现。
(二)初级治疗1、立即停止注射局麻药。
2、呼叫帮助:呼叫护士或周边医生参与救治。
3、告知手术医生,让其尽可能快的结束手术或放弃手术(如果手术尚未开始)。
4、维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5、给予100%氧气,保证足够的通气量。
6、确保有或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
7、控制抽搐发作:可使用苯二氮卓类和异丙酚,但有不稳定征象的患者应避免单次给予大剂量异丙酚。
8、全面评价心血管状态。
(三) 局麻药中毒诱发的心脏骤停的救治1、遵循标准的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指南,开始心肺复苏(CPR)。
2、遵循ACLS指南处理心律失常。
3、避免使用利多卡因处理心律失常。
4、考虑脂肪乳(Intralipid 20%)治疗:A、初始剂量:Intralipid 20% 1ml/kg,注射时间>1分钟;随后按0.25ml/kg/min持续输注。
B、如果5分钟后,仍未恢复心血管稳定:a、可以每个5分钟重复注射初始剂量(1ml/kg, >1分钟)b、持续输注速度可以升至0.5ml/kg/minC、持续输注脂肪乳,直至循环稳定,最大剂量:12ml/kgd、异丙酚不能作为脂肪乳的替代品。
(四) 病情严重未缓解,必要时转重症监护室治疗。
四、局麻药中毒应急处置流程(见下图)。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处理预案

中枢神经
头晕目眩、烦燥不安
耳鸣眼花、激动多言
寡言少语、嗜睡昏迷
肌 循
肉 环
抽搐、震颤、惊厥 血压上升、心动过速
肌肉松弛 血压下降 心动过缓或心跳停止
呼
消
麻醉二部
吸
化
深而快
流涎、恶心呕吐
浅而慢或呼吸停止
/
局麻药与极量
局麻药 (min) 用法 作用时效(min) 极量(mg) 起效时间
利多卡因
局部浸润 表面麻醉 神经阻滞 300-500 200 400 1.0 2-5 10-20 90-120 60 120-240
麻醉二部
局麻药不良反应的防治与处理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全身毒性反应(98%),故应
着重对此进行防治。
其防治措施如下: 1.术前尽量纠正高热、贫血及维生 素丙缺乏等异常状态。 2.术前常规服用地西泮5-7.5mg 3.尽可能应用最低有效浓度的局麻
药,切务超过限量。
4.避免几种局麻药混合应用。
麻醉二部
短恢复期。
8.如发生呼吸停止, 应作气管内插管行人工呼吸;心 跳停止者, 则作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麻醉二部
写在最后
总之,局麻药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关键的处理在于预 防。一旦发生不良反应, 经及时而正确的处理绝大多数均
可转危为安。即使心跳骤停, 仍有复苏的可能, 切莫坐失
良机。
麻醉二部
麻醉二部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腔阻滞
40-100
150-400
2-5
8-12
90
90-120
麻醉二部
局麻药与极量
局麻药 (min) 用法 作用时效(min) 极量(mg) 起效时间
局麻药中毒的原因及处理

心脏毒性 心脏传导的动作电位和钠通道有关。因局麻药为钠通道阻滞药,可使心房肌、心 室肌及浦肯野氏纤维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不应期也相对延长,因此出现PQ间 期和QRS波延长。当局麻药浓度升高,钠通道同时被阻滞可出现窦缓、窦性停搏及房室 传导阻滞。局麻药对于末梢血管的影响为低浓度时血管收缩,高浓度时小血管扩张。 局麻药对肺血管收缩作用强烈,右心负荷增大,可促发肺水肿。
过敏反应 一般分为过敏及特异质中毒、高敏。(1)过敏反应比较少见,约占局麻药不良 反应的1%以下。局麻药本身亦非蛋白质,不能成为抗原,过敏主要是局麻药注入人体 后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结果。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是酯类(如普 鲁卡因),酰胺类过敏者极少。(2)高敏反应,极小剂量即发生严重过敏者为特敏, 鉴别是高敏或是中毒的方法主要依据早期过敏反应的表现。
局麻药中毒的原因及处理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赵皓行
局麻药
在用药局部能暂时地,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 动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的痛觉和感 觉消失的药物。
局麻药中毒原因
毒性反应 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 过了机体的耐力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① 局麻药逾量 ② 单位时间内药物吸收过快 ③ 机体对局麻药的耐受性降低 ④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过敏反应 有极少数病人在使用局麻药后出现
使局麻药入脑增多。(2)因CO 2弥散率高于氧20倍,向神经细胞弥散,导致pH下降使更多 的局麻药积聚在细胞内。比如碳酸利多卡因可释放CO 2 ,使pH值下降,可迅速通过神经膜, 因此可缩短起效时间,加强神经冲动的阻滞作用。(3)低氧血症,使局麻药的降解减慢也 可增强局麻药的毒性。
局麻药和心脏毒性的关系
药,提高中毒阈值,如安定,咪唑安定。充分供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局麻药中毒的对策

局麻药中毒的对策预防应用局麻药安全剂量室关键,特殊手术需要大量局麻药可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浓度,避免单次用药过量,适量加入血管收缩剂,减慢吸收速度,应用肾上腺素减慢吸收延长阻滞时间。
防止局麻药误入血管内,注药过程反复抽吸,可先注射试验剂量观察反应。
警惕毒性反应的前驱症状,可采用过度通气以提高大脑的惊厥阙值。
提高中毒阙值,可预先给中枢神经抑制药,如安定,咪达唑仑。
充分供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1.麻醉的选择全麻病人多主张复合麻醉,单纯使用肌松药加普鲁卡因的麻醉早已淘汰。
当今随着病人老年化、手术复杂化、病情多样化,对麻醉提出了跟高的要求。
比如全麻药中的异丙酚、安氟醚、地氟醚等具有防护布比卡因及普鲁卡因中毒的作用,维生素C有防止高铁血红蛋白症的作用以其达到预防反应的目的。
2.硬膜外麻醉多主张复合用药,如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目前许多医院多以利多卡因诱导,布比卡因术中维持,虽布比卡因中毒时难复搏,但合理应用时,心心搏骤停甚少见。
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时,应考虑到当血药浓度增高时钠通道阻滞的同时,还应该考虑高血钙的危险。
当麻醉效果欠佳时短期内给大量局麻药是极危险的信号。
3.考虑术前高热脱水、酸中毒、高CO2血症、酸碱平衡和低血氧症已大量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病人,局麻药用量应减半。
4.恰当的术前药及术中适当的强化麻醉,安定、鲁米那可降低局麻药得毒性;阿托品可防止心动过缓,麻醉后常规吸氧。
本着因人而异,予则应,不予则废的情况给予哌替啶、杜氟、氟芬等。
在麻醉效果欠佳时,大量给局麻药或反复强化是麻醉期间一大隐患惹祸根。
5.适当的过度通气是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有效措施。
因为可以增加脑供氧,降低了由于CO2的作用而产生脑兴奋,降低脑血流,减少局麻药入脑。
对于较复杂手术,目前就麻醉而言主张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腰腰硬联合等,可以起到互补及减少中毒反应的一种措施。
6.掌握各类局麻药的特点,正确判断早期中毒症状。
牢记常用药用量和极量,牢记毒性大的布比卡因和丁卡因禁忌静注和注入血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一) 预防
局麻药重症毒性反应突出的表现是惊厥。
此时,由于通气道和胸、腹部肌肉不协调和强烈收缩,势必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可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防止其毒性反应的发生:①应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②在局麻药溶液中加用肾上腺素,以减慢吸收和延长麻醉时效;③防止局麻药误注入血管内,必须细心抽吸有无血液回流;在注入全剂量前,可先注试剂量以观察反应;④警惕毒性反应的先驱症状,如惊恐、突然入睡、多语和肌肉抽动。
此时就应停止注射,采用过度通气以提高大脑惊厥阈。
若惊厥继续进展,则需行控制呼吸,以保持心脏和大脑的充分氧合。
⑤一般习惯应用非抑制量的巴比妥药物(1~2mg/kg)作为麻醉前用药。
以期达到预防反应的目的。
事实上,它只起镇静作用,并不具有保护性意义。
苯妥英钠也无保护作用。
有效的预防药物是地西泮和其他苯二氮卓类药,最大的优点是对惊厥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对人体生理干扰最小。
据实验表明,地西泮剂量仅达0.1mg/kg时就能提高惊厥阈,故麻醉前用药可口服地西泮5~7mg。
(二) 治疗
由于局麻药在血液内迅速稀释和分布,所以一次惊厥持续时间多不超过1分钟。
①发生惊厥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发生意外的损伤;②吸氧,并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③开放静脉输液,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④静注硫喷妥钠50~100mg(2.5%溶液2~4ml)或其它快速巴比妥药物,但勿应用过量以免发生呼吸抑制;也可静脉注射地
西泮 2.5~5.0mg。
静脉注射短效的肌松药如琥珀胆碱(1mg/kg),即可停止肌肉阵挛性收缩,但不能阻抑大脑惊厥性放电。
必须有熟练的麻醉人员方可应用肌松药,且要有人工呼吸的设备。
如果病人在应用巴比妥类或地西泮后仍继续惊厥,则是应用肌松药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