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疗效评价记录

合集下载

总医院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附评估表)

总医院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附评估表)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后评价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85号令)第三十条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血,特制订本制度。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征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 ml~1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Ⅷ因子、XⅢ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 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输血前评估: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评估表》(手术或非手术科室),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

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1。

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制度

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制度

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制度1.目的: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2.使用范围:适用于各临床用血科室对所有输血患者的效果评估和临床用血质量的管理。

3.定义:无4.内容:4.1 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方法在每次实施输血(24小时内多次输血按1次算)后24~72小时,对单一实验室指标改善,或单一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或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与体征同时改善作评价。

4.2 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指标4.2.1 红细胞输注4.2.1.1 实验室指标A. 精确计算:输注红细胞后24小时复查Hb值,并与输血前比较,倘若未达到预期值则判定输注效果不佳。

计算公式:Hb预期升高值=[献血者Hb(g/L)×输注血量(L)/患者体重(kg)×O.O85(L/kg)×90%]。

注:输注血量指全血红细胞折算成的对应全血量,对于儿童患者应将公式中的常数0.085改为0.09。

B. 粗略计算:一般体重为60kg的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2U(洗涤红3U)大约可使Hb值升高10g/L。

C. ≤24小时内的多次输血按1次算,应排除出血、溶血等倾向后方可评估。

4.2.1.2 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缺氧症状与体征同时改善或消失。

4.2.2血小板输注4.2.2.1 实验室指标A. 精确计算:Plt增加校正指数(CCI)=(输注后Plt-输注前Plt)×体表面积/输注血小板总数。

注: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

最低有效指标:输注后1小时CCI≥7500/uL 或CCI≥7.5×109/L;输注后24小时CCI≥4500/uL或CCI≥4.5×109/L。

B. 粗略计算:一般体重为50kg的患者输注1治疗量单采血小板,可使Plt增高30×109/L。

C. 排除出血、DIC等倾向。

输血后效果评价及质量评价的要求

输血后效果评价及质量评价的要求

输血记录书写、输血后疗效评价及
输血质量评价
输血病历除了写输血记录外,还要求写输血后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具体要求如下:
(一)输血后疗效评价:
输血治疗患者的主管医师在输血治疗后第二天应根据输血治疗目的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或出凝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并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好转、临床表现是否改善等,做出输血治疗疗效评价,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临床输血质量评价:各科室质控员要加强科室的临床输血质量评价:
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内容是:
(1)患者是否明确诊断;
(2)病例是否符合临床用血条件;
(3)主管医师是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4)输血品种和数量是否与患者病情相符、输血治疗是否恰当;
(5)急性失血是否进行了先晶后胶的扩容、大量输注抗凝血后是否根据病情变化补充了凝血因子(冷沉淀)和血小板;(6)非急症用血是否执行了备血制度和用血审批制度;
(7)输血后是否及时进行了输血疗效评价、输血疗效如何;(8)输血治疗前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及是否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9)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规范,输血病程记录等各种输血文书记录是否及时、规范、完整;
(10)输血不良反应治疗抢救措施是否得当,是否规范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上报。

每月的输血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另外一份送质控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质量考核”。

质控科
2018年7月4日。

输血后疗效评价记录

输血后疗效评价记录

XX医院
输血后疗效评价记录
(2)成分血选择:口恰当~~囗不恰当;
(3)输血量:口适中囗偏少―口偏多。

口 2.安全性评价:(1)是否符合临床输血规范:口是口否
(2)临床输血过程有无差错:口无口有
(3)临床输血过程有无不良反应:口无口有
(4)输血不良反应是否及时有效处理:口是口否
(5)输血不良反应是否出现严重后果或引起医疗纠纷:口否囗是。

口 3.有效性评价:(1)是否达到输血目的:口完全达到口部分达到口未达到
(2)输血后效果:口缓解症状;口纠正贫血;口纠正休克;口提升Hb;
口提升血清蛋白;口提升WBC 口提升BPC 口其他:
检验科签名: 年月日时分
备注:口为单选项,在所要选项的口中打",未选项的口中不做任何符号。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
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疗效评价记录
一、输血前评估
1、病历摘要:
输血目的:输血品种:合计:单位(ml)2、输血前血液分析结果:
WBC:×109/L;RBC:×1012/L;PLT:×109/L;
HGB:g/L ;HCT;%;其它:
3、是否符合用血条件:是否;
4、按成份血的适应征,申请输血品种及数量:输血品种:合
计:单位(ml)
5、是否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输血治疗目的及风险征求意见后,并签订输血同意书:是否
6、是否按要求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测(血型、凝血功能、输血前九项等):是否
7、是否按要求进行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批:是否
8、是否将评估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是否
输血前评估结论:
评估者(签字):月日二、输血疗效评估
输血后血液分析结果:
WBC:×109/L;RBC:×1012/L;
PLT:×109/L;HGB:g/L或HCT;%;其它:
输血效果评估:
评估者(签字):月日。

临床输血疗效评价记录

临床输血疗效评价记录

临床输血疗效评价记录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经过适当处理后,经血管直接注入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上,输血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然而,输血并非没有风险,因此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输血疗效的指标可以分为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两类。

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命体征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实验室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检测结果。

评价输血疗效的主要目的是判断输血是否有效,并寻找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进行输血疗效评价时,应首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否有改善,如贫血症状是否缓解、出血是否停止等。

如果患者症状恶化或无明显改善,可能是输血无效的原因之一另外,实验室指标也是评价输血疗效的重要依据。

首先,血常规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是否有所改善。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在输血后没有明显提高,可能是输血不成功的原因之一、其次,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恢复正常。

如果凝血功能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可能是输血无效的原因之一、最后,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出血风险。

如果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增加,可能是输血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除了以上的指标,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例如,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患者或特殊血型的患者,需要注重检测特定的指标,如免疫球蛋白和血型抗原抗体的变化等。

总之,临床输血疗效评价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

评价过程中需综合考虑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并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输血效果的因素。

同时,对于输血无效的患者,还应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只有全面评价输血效果,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输血疗效。

临床输血疗效评价记录(模板)

临床输血疗效评价记录(模板)

临床用血疗效评价
年月日
病史摘要:
输血目的:
输血品种:合计:单位
输血时间: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输血后临床症状:改善☐未改善☐
输血前血液分析结果:
WBC:×109/L RBC:×1012/L PLT:×109/L
HGB:g/l 或HCT:%
其他:
输血后血液分析结果:
WBC:×109/L RBC:×1012/L PLT:×109/L
HGB:g/l 或HCT:%
其他:
输血效果评估:有效☐无效☐
主管医师签名:月日
注:主管医师应在输血完成后48小时内,依据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症状、体征是否改善进行输血疗效评价。

若发现血液输注无效的情况,应查找、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输血病程记录要求及模板

输血病程记录要求及模板

输血病程记录要求及模板临床医师应在病历中详细、规范、完整记录输血治疗病程,包括输血前评估、输血过程记录、输血后疗效评价。

1.输血前评估记录包括(1)输血必要性评估要符合WS/T623-2018《全血和成分血使用》标准(输血理由、输血风险、有无替代方案等)、与患者沟通情况(首次输血时必须记录)、输血治疗方案(需要输注的血液品种、输血次数、每次输血量)等;(2)若患者有输血反应史,应包括对输血反应的预防措施;(3)若患者发生过无效输血情况,应包括针对无效输血的改进措施;(4)若采用特殊输血方案或紧急输血方案,应对患者存在的特殊、紧急情况加以说明。

2.输血过程记录包括(1)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输注血型、血液品种、血量、血袋号(发血单随病历保存,输血病程记录可不写具体血袋号);(2)有无输血反应及输血反应原因调查、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3)术中用血的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的患者出血量与输血量要与输血病程记录及输血护理记录中一致;(4)术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由临床医师或经授权的麻醉医师将术中用血情况记录于输血病程记录。

(5)储存式自体输血记录原则上同异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按回收式自体输血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记录内容应包括:输血前评估、回收量、回输量、回输时间、患者生命体征监护、回输后效果评价等。

注:没有建立回收式自体输血相关管理制度的,可以按照输血病程记录的对应方式记录回收式自体输血执行情况,记录内容应包括:输血前评估、回收量、回输量、回输时间、患者生命体征监护、回输后效果评价。

3输血后疗效评价记录包括(1)输血后疗效主要通过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或)临床症状有无改善进行评价;(2)输血后有效或无效的评价依据和评价结果,以“有效”或“无效”描述;(3)输血无效的原因分析及拟采取的改进措施;(4)是否需要继续输血的评估,若评估为需要继续输注,则此记录可同时作为下一次输血的输血前评估记录(两次输血间隔期不超过48h时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纠正活动性出血引起的低血压;
□4.补充血小板;□纠正血小板减少;□纠正出凝血功能障碍;
□5.补充白细胞;□纠正白细胞减少;
输血前检查结果:ALT: U/L; HbsAg:□-□+; HCV:□-□+;
梅毒血清试验:□-□+□未查;
HIV-1/2-Ab:□-□+□未查;
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无;□有。
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发热;□畏寒;□寒战;□过敏性皮疹或□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
□其他
输血治疗处理过程记录:
输血后复查指标:Hb g/L;Hct %;WBC X109/L; PLT X109/L; PT 征;□有;□无;把握尺度;□严格□适度放宽□无依据;
输血前谈话告知情况:□已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治疗的必要性和输血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性与不良反应,具体内容详见《输血治疗同意书》。
血型:□ABO血型:□A型;□B型;□O型□AB型□Rh血型:□-□+□未查;
输血类型:□成分血:□悬红U;□血小板人份;□白细胞U;□血浆ml□全血ml
输血治疗时间:从年月日至年月日共输()
凉州中医院肺病科
临床输血疗效评价记录
临床诊断:
临床症状:
输血指征:Hb g/L;Hct %;WBC X109/L; PLT X109/L;
PT s;APTT s;其他:
输血理由:□1.纠正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障贫血
□2.纠正贫血:□内科性疾病大出血;
□外科性疾病大出血;□术前□术中□术后
(2)成分血选择:□恰当□不恰当
(3)输血量:□适中□偏少□偏多
□2.安全性评价:(1)是否符合临床输血规范:□是;□否
(2)临床输血过程有无差错:□无;□有
(3)临床输血过程有无不良反应:□无;□有
(4)输血过程不良反应反应是否及时有效处理:□是;□否
(5)输血过程不良反应是否出现严重后果或引起医疗纠纷:□否;□是
□3.有效性评价:(1)是否达到输血目的:□完全达到□部分达到□未达到
(2)输血后效果:□缓解症状;□纠正贫血;□纠正休克;□提升Hb
□提升血清蛋白;□提升WBC;□提升BPC;□其它
备注:□为单选项,在所要选项的□中打√,未选项的□中不做任何符号。
医师签字: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