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众神名号(六)

合集下载

道教神祗

道教神祗

灵宝天尊






中文名上清灵宝天尊 别 名灵宝君、玉宸道君、太上大道君 出生日期混沌之前 太无之先 不生不灭 逝世日期万劫永存 永世不灭 职 业神仙 信 仰道教 代表作品《洞玄本行经》 居 所禹馀天上清境
玉皇大帝

中文名玉皇上帝 外文名The Jade Emperor 其他名称玉皇大天尊,玉皇赦罪天尊,玄穹高上帝 神话体系道教所 属道教、中国民间信仰 居 所弥罗天太微玉清宫,又名浩劫天宫,又名通明 天宫。 金阙内通明大殿司 掌造化万物,权衡三界,统御六 合 父 母净德国王、宝月光皇后 诞 辰正月初九
紫微大帝

姓名:紫微大帝 别名:紫微垣、紫宫 年代:上古时代 官位: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所属教派:道教 相关著作:《明史礼志四》 紫微本是道教 神,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紫微又叫 紫垣、紫宫,在星座 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 城 即是这一来历。紫微大帝在道教和佛教诸天中的形象都 是一中年帝王像。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 。北极紫微大帝位 居天的中央,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 及四 时节气等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民间极受崇拜
后土皇地祇


中文名后土 别 名厚土娘娘 源于母系社会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女性崇拜。全称承天效 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 四位天帝,她掌阴阳,滋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相传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后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 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由来 “后”字最初的象形字,是一个女人半蹲式的产子形状; “土”字最初象形字是女人的乳房。乃母权时代女性酋长 之称谓。上古时代,后既可指有天下的天子:如夏后氏; 又称诸侯:如风后、后羿。

道教诸神

道教诸神

道教诸神三十六宫诸婆姐七十二苑众婆神三十六婆奶婆奶又称婆姐、婆宫、婆官、婆神,北方人则称之为保姆、延女、乌母,她们配祀在供奉临水陈夫人的庙宇中,奉陈夫人旨意,执掌人间各行各业的女人生育,谁家要生孩子,生男生女,贤与不肖,皆由她们凭各家行善积德之厚薄而定。

三十六婆奶,原是闽王宫中为白蛇精所害的三十六宫娥,在临水陈夫人的法力帮助下起死回生,闽王为了报恩,将三十六宫娥赐予陈夫人为徒,至此,她们认真协助陈夫人除妖解厄、保赤护童,凡护婴佑童等一应琐事,陈夫人多交由三十六婆奶去办。

她们分别是:1. 福州府古田县陈大娘2. 延平府顺昌县黄莺娘3. 福宁府宁德县方四娘4. 兴化府莆田县柳婵娘5. 建宁府建瓯县陆娇娘6. 福州府长乐县宋爱娘7. 泉州府晋江县林珠娘8. 漳州府漳浦县李枝娘9. 汀州府连城县杨瑞娘10. 邵武府泰宁县董仙娘11. 福州府连江县何莺娘12. 漳州府漳平县彭英娘13. 建宁府建阳县罗玉娘14. 泉州府南安县吴月娘15. 福州府罗源县郑桂娘16. 福宁府福鼎县张春娘17. 建宁府浦城县王七娘18. 福州府侯官县倪凤娘19. 汀州府长汀县包云娘20. 福州府闽县孙大娘21. 福宁府宁德县赵娥娘22. 兴化府仙游县周五娘23. 福州府连江县程二娘24. 福州府闽县叶柳娘25. 永春府宁化县铁春娘26. 福州府永福县云燕娘27. 泉州府惠安县聂六娘28. 邵武府光泽县刘娇娘29. 福州府侯官县翁金娘30. 建宁府政和县潘翠娘31. 福州府闽清县凌艳娘32. 泉州府同安县郑三娘33. 福州府闽清县朱巧娘34. 延平府延平县金秀娘35. 泉州府安溪县蓝梅娘36. 福宁府霞浦县胡大娘临水第一宫福州府古田县浣仔婆奶陈婆神临水第二宫延平府顺昌县揭仔婆奶黄婆神临水第三宫福宁府宁德县邀仔婆奶方婆神临水第四宫兴化府蒲田县牵仔婆奶柳婆神临水第五宫建宁府欧宁县抱仔婆奶陆婆神临水第六宫福州府长乐县卫仔婆奶宋婆神临水第七宫泉州府晋江县襁仔婆奶林婆神临水第八宫漳州府彰莆县戏仔婆奶杨婆神临水第九宫汀州府连城县抚仔婆奶李婆神临水第十宫邵武府泰宁县养仔婆奶董婆神临水第十一宫福州府福清县护仔婆奶何婆神临水第十二宫奢岩州漳平县洗仔婆奶彭婆神临水第十三宫建宁府宁阳县摇仔婆奶罗婆神临水第十四宫泉州府南安县揽仔婆奶吴婆神临水第十五宫福州府罗源县牵仔婆奶郑婆神临水第十六宫福宁府福鼎县哨仔婆奶张婆神临水第十七宫建宁府浦城县教仔婆奶王婆神临水第十八宫福州府候官县扪仔婆奶倪婆神临水第十九宫汀州府长汀县背仔婆奶包婆神临水第二十宫福州府闽候县注仔婆奶孙婆神临水第廿一宫福宁府宁德县揭仔婆奶赵婆神临水第廿二宫兴化府仙游县携仔婆奶周婆神临水第廿三宫福州府连江县保仔婆奶程婆神临水第廿四宫福州府闽春县托仔婆奶叶婆神临水第廿五宫永春州竹北县扶仔婆奶钱婆神临水第廿六宫福州府永福县摆仔婆奶刘婆神临水第廿七宫泉州府惠安县喂仔婆奶聂婆神临水第廿八宫邵武府光泽县带仔婆奶刘婆神临水第廿九宫福州府候官县吻仔婆奶翁婆神临水第三十宫建宁府政和县送仔婆奶潘婆神临水第卅一宫福宁府福安县哺仔婆奶凌婆神临水第卅二宫泉州府同安县搂仔婆奶邓婆神临水第卅三宫福州府闽清县育仔婆奶朱婆神临水第卅四宫延平府南平县守仔婆奶金婆神临水第卅五宫泉州府安溪县顾仔婆奶树婆神临水第卅六宫福宁府霞蒲县看仔婆奶胡婆神第三十七婆奶曲蹄婆奶据说早年玉田临水宫建好时,工匠正在泥塑神像。

神佛最全

神佛最全

掌管阴朝地府。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六 御
中岳嵩山,掌土地、山川、林木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 • • • • • • • • • • • • • • • • •
上古传说人物: 盘古—盘古开天辟地 夸父—夸父追日 燧人(燧人氏)—钻燧取火 女娲(女娲氏)—女娲补天、女娲造人 伏羲(伏羲氏)—伏羲造八卦 祝融(祝融氏) 神农(后稷、神农氏)—神农尝百草 黄帝(黄帝氏、轩辕氏、有熊氏) 嫘祖—黄帝之妻,教人养蚕 炎帝、蚩尤、刑天 仓颉—仓颉造字 尧、舜 禹—大禹治水 共工—怒触不周山 后羿—后羿射日 嫦娥—嫦娥奔月
十二祖巫: 蓐收:金之祖巫。句芒:木之祖巫 共工:水之祖巫。祝融:火之祖巫 天昊:风之祖巫。玄冥:雨之祖巫 强良:雷之祖巫。翕兹:电之祖巫 帝江:空间速度之祖巫。烛九阴: 时间之祖巫 奢比尸:天气之祖巫。 后土:土之祖巫。
创 始 元 灵
老 二 混 鲲 (玄 灵 气)
西 方 老二 教 (准提道人)
因三清教中众多弟子投奔如来,三清颇觉心灰意冷 。 遂与如来达成协议,将天下九洲岛和天界重新划 经三千二 分为四洲 百劫, 始证金仙, 又经亿劫 ,始证玉帝
药师佛: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 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 农历九月三十日佛诞
华 严 三 圣

过去佛——燃灯古佛
三 圣
西 方 三 圣
东 方 三 圣
竖 三 世 佛
现世佛——释迦牟尼佛
未来佛——弥勒佛
五 方 佛
中央毗卢遮那佛-----: 代表法界体性智 东方不动佛﹙阿閦佛﹚—— 代表大圆镜智 南方宝生佛—— 代表平等性智 西方阿弥陀佛—— 表妙观察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 代表成所作智

中国神仙表

中国神仙表

中国神仙表【道教诸神简介】道教是中领土死土少的宗教,其汗青可以或许逃溯到近古时期,现将道教所遵奉的诸神及平易近俗诸神大概马虎引睹以下:一、简介:1、梁晨时陶弘景《实灵位野图》第一次较系统的把道教五十多位神仙依照人间晨廷的等第次序递次分为七个等第摆列他们的位次;2、唐、五代时期青城山羽士杜光庭的《道门科范大选集》把三清神作为最下的神,在陶弘景的底子上编定了神的等第秩序;3、传达至古的是南宋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比较系统无缺的排定了神灵的谱系。

2、‘神"与‘仙":神与仙两字,浑言无别,析言有异。

神,大多指在天上有专门的由职务的一类,并且那些职务但凡是是由人间的帝王封赐的;仙,大多是由人(名人或富贵者)建道而成的,他们经常没有专门的职务。

三、道教尊神:1、三清神,根据陆建静的‘三洞"的道法鉴别以下:洞实玉清实人元始天尊,座下有九圣;洞玄上清实人灵宝天尊,座下有九实;洞神太清实人德行天尊(即太上老君、老子),座下有九仙。

在三清神之下有四御,又称为四辅,玉皇、地祗、南极和北极仙翁,其中南极仙翁掌管有关神灵,北极仙翁掌星宿,西崽间干戈之事。

别的借有一名实武大帝,辖世界武将,即三十六天罡,七十两地煞。

2、五岳大帝:东岳泰山,掌人间赏奖、贵贵、存亡大权;于宋晨实宗年间受封;西岳西岳,掌五金、冶铸,羽禽飞鸟之事;中岳嵩山,掌地皮、山水、林木;南岳衡山,掌江河、湖海、走兽;北岳恒山,掌星斗分野。

3、酆皆大帝:掌管阳晨地府。

传道汉代王方平、阳少死前后在平皆山建炼成仙,众人合称为‘阳王",儿女讹传为掌管阳司的阎王,遂将平皆山称为鬼城。

4、文昌帝君:本为司禄之神,后往变成文人士子的庇护神。

传道是到晋晨时四川孟溪的张亚子,曾七十两化,在绵阳梓潼县战死;后在祭祀入耳道文人可以或许得到他的护卫,先人遂将文昌帝君与梓潼帝君归并为一,称为文昌梓潼帝君。

特地一提,文昌星,指掌管人间富贵荣华的神,是斗极七星中的第四颗星,也称为文曲星。

涨知识:中国古代的各路神明你知道嘛最全汇总来了!

涨知识:中国古代的各路神明你知道嘛最全汇总来了!

涨知识:中国古代的各路神明你知道嘛?最全汇总来了!第一部分天神(天上神仙)三清祖师画像三清【道教鼻祖,道观中的三清观供奉的三位最高神邸】玉清元始天尊(又名“太上盘古氏天道元始天尊”。

是公认的道教鼻祖。

在“三清”之中位列最尊。

)上清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或灵宝道君,在道教官观“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左位,大多手捧如意。

)太清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或太上道祖,道教创始人。

太清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

)道教六御六御【六位大帝,以玉皇大帝为尊,一位协助玉帝,四位分管东西南北】统御万天: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简称:玉皇大帝。

在汉族民间信仰中是众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仪式也超越了三清天尊,比一般神明来得隆重。

)统御万雷:西方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天皇大帝。

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统御万星:北方北极中天紫薇大帝(简称:北方紫薇大帝,为东西南北四御之首。

紫微又叫紫微垣、紫宫、紫微星,位处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

紫微大帝的职能是:执掌天经地纬,以率日月星辰和山川诸神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

)统御万类:东方东极妙严青华大帝(简称:东方青华大帝,又称“十方救苦天尊”。

是地狱的最高统治者。

教说盖系玉清元始天尊之化身,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以九阳之精化太乙救苦天尊以度世。

座下九头狮子一声吼,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也就是地狱的最深层。

诞辰为旧历十一月十一日,道教经典记太乙救苦天尊居“东方长乐世界”妙严宫(“严”或作“岩”),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一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

对于积德行善、晓道明玄而功德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狮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

)统御万灵:南方南极太微长生大帝(简称:南方长生大帝,世人常称为南极仙翁,汉族神话中的的长寿之神。

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而道教是一个追求长生的宗教,加上古代星宿崇拜。

中国神话之道教

中国神话之道教

四大天师
“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 者的尊称,后世道教徒称 张道陵为天师。“四大天 师”为道教史上的四位重 要真人,分别是张道陵、 葛玄、许逊(许旌阳)、 萨守坚,为玉皇 通明殿 前的四位天神。
护法四帅
四元帅之名号为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 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 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卷十五云:“天蓬 元帅宝印照我,天猷元帅仗剑卫我,翊 圣真君持戟守我,玄天真武水火助我。” 说明玉印、玉剑、大戟、水火分别为四 位护法元帅的神器。此外,该书卷三十 九还用四圣来命名四元帅,称天蓬玉真 寿元真君为天蓬元帅真君,天猷仁执灵 福真君为天猷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 真君为翊圣黑煞真君,称佑圣真武灵应 真君为紫皇天一天君玉虚师相玄天上帝, 这是道教对护法四帅的又一种称呼。
二、紫微大帝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 属于道教四御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全称为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紫微又叫紫微垣、紫宫、 紫微星,位处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属帝王 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紫微星 是位于上天的最中间永远不动,位置最高的星, 故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因此对他极为尊 崇。紫微大帝执掌天经地纬,以率诸星斗曜辰, 节制鬼神并雷霆。《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 曰:“昔北极紫微玉虚帝君,居紫微垣中,为万 象宗师,众星所拱,为万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 阙,下领酆都。”按《老子犹龙经》云:“紫微 北极玉虚大帝,上统诸星,中御万法,下治酆都, 乃诸天星宿之主也。北极驱邪院是其正掌也。” 统领北极四圣部众、七政四余、日宫月府两曜星 君、五曜星君;北斗七元、左辅右弼、三台星君, 南斗六司,中斗三真二使,十二本命星君,云天 二十八宿,六十甲子太岁星君、周天列曜星君, 天罡大圣,魁罡星君,羊擎斗中神煞,普天星斗, 河汉群真。

道教诸神

道教诸神

道教诸神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五方大地:
中央玉皇大帝
北方北极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又有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值月神黄承乙|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 丁卯神司马卿| 丁已神崔巨卿| 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 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为阳神玉男| 甲子神王文卿| 甲戌神展子江| 甲申神扈文长|
甲午神卫玉卿| 甲辰神孟非卿| 甲寅神明文章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
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道教神仙

道教神仙

道教神仙:
1,天尊:三清
原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

2,五方五老君:
青灵始老君、丹灵真老君、金门皓灵皇老君、五灵玄老君、中央黄老君。

3,四御:
玉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上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后土皇地祈。

4,
五岳大帝
碧霞元君
斗母
三官
王灵官
真人
无上真人—尹喜、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御寇。


李耳,、狸儿、老聃伯阳河南鹿邑、亳州涡阳(苦县、厉乡、曲仁里)守藏室史
楚国老莱子隐者
东周太史儋
秦献公
张陵、张衡、张鲁五斗米道
太平道张角于吉干吉
夏偃师商郑州、偃师、商丘、安阳、曲阜。

周长安洛阳东周洛阳
尹喜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
远人,不可以为道以神遇而不目遇塔·布克
特里萨修女
索非亚·罗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众神名号(六)马神马步名为步,又称“马步”,马之灾神。

历代均有奉祀,以求免灾。

马在历史上为耕战之必备,故中国古代对马的祟奉与祭祀起源很早。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载,早在周代,官方就规定了祭祀马神的制度。

春祭马祖,马祖古人指天驷星,即房星。

《孝经说》:“房为龙马”,即古代传说中的瑞马、俊马。

故房星为马祖。

夏祭先牧,先牧即最早骡化野马之神;秋祭马社,马社是厩中之土示,“阜厩所在,必有神焉。

”冬祭马步,马在厩,必存其神,使不为灾,故冬祭马步神。

隋制以四时祭马神。

隋炀帝大量七年(611年),设坛祭马祖,命有司祭先牧及马步。

唐制以四时祭马神,四时之祭,并于大泽。

辽代亦有马神祭典,圣宗统和十六年(998年)五月,祭白马神。

宋代以马祖等马神祭典为小祀。

图代洪武二年(1369年),帝命筑坛于后湖祭祀马祖、先牧、马社、马步诸神。

洪武四年,蜀地明升献良马十匹,帝又命祭祀马祖。

明成祖朱校迁都北京,即命在莲花池建马神祠,由官方礼祭。

明初养马本是官牧,国家设有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和群牧监等机构,专门管理马政,由军队养牧。

后则“编民养马”,论户养马,称为“马户”,所养之马瘦或死或末怀上驹,皆受处罚,以致民间的马神祟奉十分盛行,加之官方提倡,马神庙遍布各地。

至清代,规定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为马神祭日,“凡营伍及武职,有马差者,蓄养车马者,均于二十三日以羊祭之。

”民间马神亦被简化,称为马王、马明王。

马王在教不享黑牲肉,祭品只用羊,其像四臂三目,民间有俗语谓“马王爷三只眼”。

马头娘又称“马明王”或“马明菩萨”,为古代蚕神。

蚕神信仰起露较早。

《山海经》将其描述为据树吐丝之女子。

马头娘作为蚕神形象与荀子《蚕赋》有关,荀子称其身柔婉而马首。

三国时张俨《太古百马记》称其为民女,为马皮裹身,易于大树之间,遂化为蚕,魏晋之后,此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代许多寺观中多塑其像以祈蚕。

后道教遂将此传说衍化为道教神明。

据《搜神记》载,马头娘为高辛帝时人,时逢蜀地战乱,父从征多年未归,因思父,遂戏马曰,若能迎父还,当嫁之。

马脱僵而去,数日后载父归。

后因食言遭马忌恨和攻击,其父怒而杀马,剥皮悬于院中,女偶过之,马皮突然飞跃,卷女飞行而去,栖于树问,找到她时已化身为蚕,食桑吐丝,为人间造衣。

天帝因其孝能致身,心不忘义,授其九宫仙嫔之职。

于是各地道观中多塑其像为披马皮之女子,称其为马头娘,用以祈祀蚕桑。

蜀地祈蚕者每年都自四方云集其家乡进行祭祀。

王灵官道教护法神。

亦称“灵官王元帅”、“豁落火车王灵官”、“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或“隆恩真君”。

为道教的护法尊神。

在道教神谱中,灵官神有四种,王灵官即其中之一。

其塑像常安放在山门之内,以镇守宫观。

据道经所传,王灵官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年一1125年在位)时人,曾拜西蜀道土萨守坚为师,得授道符秘法,成为宋代道土林灵素的再传弟子。

一说其原是淮阴北方奉祀的小神。

后萨真人烧了他的庙宇,并收其为部将,玉皇大帝在其升天之后封为“先天主将”,主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

对其信仰始于宋代,后其声名日显,广泛流布民间。

明朝永乐年间,杭州道士周思得精于王灵官之法术,在京师名声卓著,能附神降体,对之祈祷则颇为灵验。

于是明成祖专门于京师为灵官王元帅修建庙宇,名为“天将庙”,岁时条祀,于是王”灵官之声名更彰显于世。

明宣宗时,将“天将庙”改为“火德观”,封王灵官为“隆思真君”,后又加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为众天将之首,道观内增塑王灵官神像,形象为赤面三目,身披盔甲,手执神鞭,俨然为一镇守武将,后遂为镇守山门之神。

此后全国各地遍设灵官庙,许多道观中也专门增建灵官殿,王灵官遂成为道教的护法之神,且能济世助人。

其形象更加丰满,其造像一般为红脸虬须,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手执风火轮,右手举鞭,一副镇妖降魔的威猛气派。

五龙神地方保护神。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唐代阳城出守道州,途经襄阳,有五老人前来迎接,自称春陵人,居于城西北五里处。

阳城以帛相赠。

至道州遂访其居处,只见五龙井,其所赠帛犹存。

于是立庙以祀之,屡显灵异之事。

五龙神庙在道州五龙井侧,庙额为“祟应”。

庙中有前人题诗,因五龙井,遂称五老人为五龙神,亦称道州五龙神。

五路神何五路又称“五路财神”。

明代以来江南各地有五路神之祀,清代以来则将其称为财神。

有关此神,有三种说法:一为何五路。

《集说诠真》引《无锡县志》云:五路神姓何名五路,元末抗倭寇而死,因祀之。

一为五祀中之行神,即路头、行神。

《铸鼎余闻》载五路为财神,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一为五显神。

据《苏州府志》载,清康熙年间,汤斌巡抚江苏,禁五显神祠。

五显神于是更名为五路神。

民间以正月五日祀五路神。

《清嘉录》称此日为路头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民间又将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为五路神。

此源自明代小说《封神榜》。

五通神又称“五圣”或“五郎神”。

据《茶香室丛钞》载,唐代已有神仙五通不死之说。

宋苏拭曾有诗句“聊为不死五通仙”。

宋代“五通”信仰甚为广泛,而且十分复杂。

据《夷坚志》载,五通神或形如五六岁小儿,称“安乐神”。

或能预卜吉凶,民人尤其商贾多奉为家神,祈之颇多灵验。

但一般信仰中,五通多数为妖鬼之类,或为鼠、猪、猴、蛇、蛤蟆、牛头鬼、经常幻化人形,为祟人间,尤喜淫人妇女,孕而生怪。

《聊斋志异》收录许多五通神故事,多为猪、牛、猴之属。

民间对其十分畏惧,每每祀之为神。

民间又有许多别称,或称“木下三郎”、“木客”、“独脚五通”,或称“花果五郎”,“护界五郎”。

其信仰在明清之际最为盛行,尤其江南各地,遍设五通神庙,香火不断。

以苏州城西楞伽山上之五通庙最为著名。

或谓五通神实起源于明初,明太祖伐陈友谅,陈亡兵士甚众。

太祖曾梦见陈兵土五人一组要求抚恤,后遂令江南各家均立高一尺五寸小庙一座,以祀亡灵。

此即五通神之起源。

”五显神第一位,显聪照应灵格广济王,显庆协慧昭助夫人;第二位,显明昭烈灵护广佑王,显慧协庆善助夫人;第三位,显正昭顺灵卫广惠王,显济协佑正助夫人;第四位,显真昭佑灵祝广泽王,显佑协济喜助夫人;第五位,显德昭利灵助广成王,显福协爱静助夫人宋代江西德兴、婺源一带祟奉的财神。

原为兄弟五人,宋代封为王,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故称五显神。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五显公之神在天地间相与为本始,至唐光启中降临于要源。

民间相传本邑之民王喻在城北有一处园林,一夕,园中红光烛天,见五神人自天而降,自称受天之命,当食此方,福佑斯人,言讫,升天而去。

王冶与邑人遂聚集百姓,立庙虔供行祷,莫不应验。

最初取庙号为“五通”,大观中始赐庙号曰“灵顺”。

其显灵之事,屡闻于朝,此后果有褒封。

宣和年间封两字侯,绍兴中加封四字候,乾道年间加封八字公;嘉泰二年封二字王,景定元年封四字王,因累有阴助于江左,封六字王,景定十—年又告下封八字王。

宋理宗改封八字王号:第一位,显聪照应灵格广济王,显庆协慧昭助夫人;第二位,显明昭烈灵护广佑王,显慧协庆善助夫人;第三位,显正昭顺灵卫广惠王,显济协佑正助夫人;第四位,显真昭佑灵祝广泽王,显佑协济喜助夫人;第五位,显德昭利灵助广成王,显福协爱静助夫人。

由此被称为五显神,其庙亦称为五显庙祈之颇灵验,日后香火益盛。

宋王逵《蠡海集》称九月二十八日为五显生辰,南宋时期影响已不止江西德兴、婺源一带,临安(今浙江杭州市)亦有其行祠。

五显神的传说盖始于唐,见于典籍者,实始于宋。

《夷坚志》载五显神之事极多,但别于五通神。

后世常有五显、五通混淆之事。

其信仰始于江西德兴、婺源一带,此后日渐扩散。

《夷坚志》载:德兴五显庙,为其神发迹处。

有福州长溪人林刘,举在国学,将赴解省之际,梦五显神降临,遂被推荐为德兴县尉。

五盗将军杜平、李思、任安、孙立、耿彦正初为五盗:杜平、李思、任安、孙立、耿彦正。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裁,宋废帝永光年间,有五盗寇独霸一方,作乱不止,祸害百姓。

景和年间,皇帝遣将张洪捉杀五盗于新封县北。

后此五人阴魂不散,作祟惑众于丧生之地。

人畏其患,遂祀奉之,祭之者皆呼其为“五盗将军”。

后五人被衍化为盗神,受到祀奉。

但并不流行。

一说五盗将军即为五道将军,据传为东岳大帝手下属神,为阴间之神,掌管世人生死、荣禄,有五道庙祀之。

后又以其为盗神,梦之则不祥,故讹为“五盗将军。

”五瘟使者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又称“五瘟神”。

为道教所奉瘟神,其传说始于唐代。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

一人手执构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

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

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

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

隋文帝遂立祠祀之,六月二十七日下沼,封五方力士为将军。

青袍力士封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土封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封为感成将军,黄袍力士封为感威将军。

规定五月五日为祭祀之日。

唐朝袭隋制奉祀五瘟使者。

相传匡阜真人游至此词,将五瘟神收为部将。

后道教将其衍化为在教瘟神。

参阅“瘟神”条。

无生老母明清时期民间道教祟奉的女性最高神,源于明代中叶的罗教。

罗教教祖罗梦鸿在编造罗教经卷“五部六册”中,创造了一位崭新的至尊神祗——“无极圣祖”。

依据“祖就是母,母即是祖”的思路,罗祖的后继者则明确地塑出慈祥万方的无生老母这位女性神,其后遂演化为民间宗教共同崇拜的最高女神。

在众多的民间宗教经卷中,无生老母被罩上了永恒的光环。

她高居天宫,是人类的真正始祖,大地众生都是她的儿女。

为了使飘落红尘的亿万儿女(又称九六元灵)早日返回“真空家乡”(即“天宫”),无生老母派遣神明下凡,有时还亲自幻化为慈祥的老婆婆或某某女神下临凡尘,点化众生。

无生老母的地位虽至高无上,却很亲切慈祥.这样一位充满母性情怀的女神,对遭受无穷苦难的下层人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受到他们狂热的祟拜,塑像造庙,尊崇备至。

明清时期,民间宗教教派林立,无生老母信仰则成为组织信徒、团结信徒的“法宝”。

同时也是信徒们陷入危难时最可信藏的保护神。

无生老母的信仰,自明代中叶产生,影响了四五百年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思想,直至近代,仍盛行不衰。

石神为一磐石。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石神之庙在廉州府城东。

相传昔人曾于海中打鱼,见一磐石在波涛之上漂浮而至,知其为神,遂向其祈祷,若如愿得鱼,即立庙以招,祈之灵验,于是将磐石抬回,议立庙所,至杨梅山,绳忽断开,石不知去向,不可复得。

在绳断处斩茅草立柱,立祠于此。

遇水旱灾异,往初中祈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