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数学期末复习

初二下数学期末复习
初二下数学期末复习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

【复习内容】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 旋转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复习建议】

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好复习计划,根据学生特点、实际情况开展复习;

2. 对每章的概念、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同时加强整个学期知识的关联,使学生查漏补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3. 带着学生一起总结解题方法,从审题、观察、识图,到易错点的归纳,再到解题技巧,达到夯实基础、掌握基本方法的目的;在综合题中渗透综合分析法,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渗透方程与函数、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5. 在综合练习讲评时,教学生一些考试策略和做题心理指导,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具体内容】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概念、有意义的条件

1、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a 0); (2)2

= (0)a ≥;

= ; (4)若0≥>b a .

例1.x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12-x x ; (2)2+x -x 23-; (3)x --11+x ; (4)2

||12--x x .

例2.比较大小:(1)3;(2)34;(3)-6. 例3.(1)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

1______a -=.

(2)若23x <<,

的值为 . (3)若-3≤x ≤2时, 试化简│x -

. 二、二次根式的运算

)0,0______(≥≥=?b a b a ;

)0,0_____(>≥=b a b

a ;

加减法步骤:①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_______________;②______同类二次根式. 例4. 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y

x -1

(B)

b

a (C)42

+x

(D)b a 2

5

例5. 计算:

(1 (2)324

1182182-+

(3) (4)

)272(4

3

)32(21--+ (5)0(π1)1+- (6)

1+ (7)68

13222124--+-

(8 (9)2

)1812(-; (10)533103÷

(11)32223513

45?÷ (12)1920)625()625(+- (13))4

3

23(4819-÷- (142(2(7+ (15)ax x a x 45+- (16)

a b b a ab b 31)23(235÷-? (17) 483271

4122+-

(18))93()24(3ab a

b a b a a b a b

+-+ 例6. 已知:a =2

, b =2

, 试求

a b

b a -的值.

例7.先化简, 再求值:(6

4

, 其中x =, y =27.

*例8.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1)44

-x (2)3322

+-x x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 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2

00ax bx c a ++=≠.

例1. (1)当m = 时,关于x 的方程m x m x

m m 4)3()2(2

=+--是一元二次方程.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

2

=-++-a x x a 有一个根为0,则=a . (3)已知a 方程04322=-+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a a 322

+的值等于 . 小结: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不为0.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基本思想:降次,即将“二次”转化为“一次”来达到求解目的. 基本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例2.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2410x x -+=; (2)2

2520x x -+=; (3)(1)x x x -=;

(4)()()7343x x x -=-; (5)()2

26952x x x -+=-; (6)()()3622x x +-=-.

(7)1)5(2)5(2--=-x x ; (8)222

(3)2(3)80x x x x +-+-= 注意:要关注如何选择方法,小结选择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练习:解下列方程:

(1)2

315x x x -=- (2)()2

72169x -= (3)()2

3248x -=

3

2

(4)2430x x --= (5)2640x x -+= (6)2

670x x ++=

(7)2

560x x +-= (8)2

2730x x -+= (9)2

1

04

x --

=

(10)23640x x --= (11)2

540x -+= (12)2

0x x +=

(13)()()220x x x -+-= (14)()32142x x x +=+ (152

0-=

(16)()()224520x x ---= (17)()()2

1210x x ---= (18)2

2630x x ++=

(19)()328t t -= (20)()()1315x x ++= (21)()339x x x -=- (22)()2

1250x x -+-= (23)()()2

2122130x x ----=

(24)06)3()3(2

2

2

=-+-+x x x x (25)2

2300x -=

(26)2

4530x x --= *(27)2

330x x ---=; *(28)222232

x x

x x -+=-.

例3. 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

(1)()()()2

13201m x m x m -+--=≠; (2)2

2

43210x ax a a -++-=;

(3)222

20x ax a b -+-=; (4)0)2(2

=--++a x a x a x ;

(5)2(3)3=0mx m x +-- ()0m ≠; (6)()()

2223340x m x m m -+++-=; (7)()00

65622≠=-+m mx x m (8) 222()()

(1).x a b x a b -=-≠

(9))0(031120222≠=-+m n mnx x m (10) x a x a x x a )1()1()1(2222-=--+-.

建议:(1)通法:利用公式法计算;学有余力的尝试利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 (2)可以去掉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条件,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 用判别式判定方程根的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b 2-4ac .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上述结论,反过来也成立.

2.常见的问题类型:

(1)利用判别式,不解方程,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应用判别式,证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由根的判别式确定方程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4)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若方程给出时未指明是二次方程,后面也未指明方程有两个根,则一定要对方程进行分类讨论,如果二次项系数为0,方程有可能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二次项系数不为0,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可能会有两个实数根或无实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整数解的综合. 例4.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

2310x x -+=; (2)2

570x x -+=; (3)21

02

x +=;

()24210x kx k ++-=. 例5.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110m x x --+=,

(1)当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时,求m 的值; (2)当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求m 的取值范围; (3)此方程有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

例6. (1)关于x 的方程()2340x m x m --+-=,求证:无论m 取实数值,此方程都有两个实数根.

(2)若方程(a -1)x 2+2(a +1)x +a +5=0有两个实数根,求正整数a 的值.

(3)已知方程x 2+2x -m +1=0没有实根,求证:方程x 2+mx =1-2m 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

数根.

例7.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2220mx m x m -+++=. (1) 求证:无论m 取何值,原方程恒有实数根; (2) 若方程有两个异号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

例8.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15(2

2=+++-m m x m x .

(1) 求证:无论m 取何值时,原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 原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一个大于3,一个小于8,求m 的取值范围. 四、整数根问题

例9.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2)220mx m x m -+++= (1)求证:无论m 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恒有实数根.

(2)若关于x 的方程2(32)220m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且m 为整数,求m 的值.

例10. 设m 为整数,且440m <<,方程22

2(23)41480x m x m m --+-+=有两个整数根,

求m 的值及方程的根. 练习: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2)20(0)mx m x m -++=≠.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正整数m 的值. 2、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的值. 五、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数字问题;

(2)几何面积问题;(动点问题)

(3)增长率问题(下降率):用公式b x a n

=+)1((尤其要注意看清题目中说的是第n 年,还是前n 年)

(4)其它实际问题:利润问题等

(都要注意检验解的实际意义,若不符合实际意义,则舍去) 例10.三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和为251,求这三个数.

例11. 在场地的北面有一堵50米的旧墙,现想用100米长的篱笆材料围成一矩形仓库.要求面积为600平方米,问应如何设计矩形的长与宽才能符合要求呢?

例12.某工厂一月份产量是5万元,三月份的产值是11.25万元,求二、三月份的月平均增长率.

例13. 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现在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用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的售价降低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商场若要平均每天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例14.如图,Rt △ACB 中,∠C =90°,AC =8m ,BC =6m .P 、Q 分别在AC 、BC 边上,同时由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C 、B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秒,几秒后△PCQ 的面积为Rt △ACB 面积的一半? 例15. 如图.△ABC 中AB =6cm ,BC =4cm ,∠B =60°,动点P 、Q 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沿AB 、BC 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2cm/s 和1cm/s .当点P 到达点B 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当t 为何值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一、知识要点:

1. 定义:形如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3. k 的几何意义

二、典型例题

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y =

x 8; (2)y =841+x ; (3)y =1

8--x ; (4)xy =23; (5)y =

82

1++x . 2. (1)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并且当x =2时,y =-1,则当y =2

1

时x 的值是_________.

(2) 若2-y 与3-x 成反比例,当2=x 时,1-=y ,则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3) 已知y = y 1 +y 2,而y 1与x +1成反比例,y 2与成正比例,并且x =1时,y =2;x =0时,y =2,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 3. 已知反比例函数1y x =

图象过点P (m ,n ),则化简11m n m n ????-+ ????

???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2m 2 B .2n 2 C .n 2-m 2 D .m 2-n 2

4. 在函数y =x 2-

的图象上有三点(-1,y 1),(4

1-,y 2),(21,y 3),则函数值y 1,y 2,y 3的

大小关系是______. 5. 函数a ax y -=与a

y =在同一条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y x 2

6. 作反比例函数4

y x

=

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4x =时,求y 的值; (2)当2y =-时,求x 的值;

(3)当14x <≤时,求y 的取值范围; (4)当2y >时,求x 的取值范围; (5)当1x >-时,求y 的取值范围. 7.(1)直线2y x =与双曲线8

y x

=有一个交点是2,4(),则它们的另一个交点是 . (2)函数y =x

2

和y =-x +4的图象的交点在第_________象限. 拓展思考: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有几个交点? 0或2个 (2)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直线与双曲线可能有几个公共点? 0个(相离);1个(相切或相交);2个(相交一支或两支) (3)如何求交点坐标.

8. ①如图,A ,C 分别是反比例函数y =

x

1

图象上两点. 若Rt △AOB 与Rt △COD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与S 2的大小关系是( )

A.S 1>S 2

B.S 1=S 2;

C.S 1

D.不能确定 ②如图,A,B 是函数y =

x

1

的图像上关于原点O 对称的任意两点,AC 平行于y 轴,BC 平行于x 轴,设三角形ABC 面积为S ,则( )

A.S =1

B.1<S <2 C .S =2

D .S >2

第①题 第②题 第③题 ③如图,A,B 是函数y =

x

1

的图像上关于原点O 对称的任意两点,AP 平行于y 轴,交x 轴于点P ,BH 平行于y 轴,交x 轴于点H ,证明四边形AHBP 面积为定值.

O

A B C

x

y

y =x ④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第二象限内的一点,且矩形PEOF 的面积为3,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 ⑤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

x k 1和y =x

k

2(k 1<k 2)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直线AB ∥x 轴,并分别交两条曲线于A 、B 两点, 若S △AOB =2,则k 2﹣k 1的值是( )

A .1 B. 2 C. 4

D.8

第④题 第⑤题 第9题

9. 如图所示,已知菱形OABC ,点C 在x 轴上,直线y=x 经过点A ,菱形OABC 的面积是2.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 122121

. . . .A y B y C y D y x ++=

===

10. 已知(4,),(2,4)A n B --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m

y x

=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C 的坐标和△AOB 的面积; (3)求方程0m

kx b x

+-

=的解(直接写结果)

; (4)求不等式0m

kx b x

+-

<的解(直接写结果). 11. 已知y 1是正比例函数,y 2是反比例函数,并且当自变量取1时,y 1=y 2;当自变量取2时,y 1-y 2=9,求y 1和y 2的解析式.

12.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某物体承受的压强P (Pa)是它的受力面积S (2

m )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1)求p 与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S =0.52

m 时物体承受的压强p ; (3)求当P =2500Pa 时物体的受力面积S .

13. 某商场出售一批进价为2元的贺卡,在市场营销中发现此商品的日销售单价x (元)与日销售量y (个)之间有如下关系:

x (元)

3

4

5

6 …

(m 2)

p

S O

0.10.20.30.4

1000

200030004000

(Pa )

A(0.25,1000)

y (个) 20 15 12 10 …

(1)猜想并确定在赢利的条件下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经营此贺卡的销售利润为W 元,试求出W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物价局规定此贺卡的销售价最高不能超过10元,请你求出当销售单价x 定为多少时,才能使获利最大? 提高练习:

1. 如图,直线y =k 1x +b 与双曲线y=交于A 、B 两点,其横坐标 分别为1和5,则不等式k 1x <+b 的解集是 .

2. 如图,已知双曲线k

y x

=

,经过点D (6,1),点C 是双曲线 第三象限上的动点,过C 作CA ⊥x 轴,过D 作DB ⊥y 轴,垂足 分别为A 、B ,连接AB 、BC . (1)求k 的值;

(2)若△BC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 的解析式; (3)判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 如图所示,已知11(,)2A y ,2(2,)B y 为反比例函数1

y x

=图像上的两点,动点(,0)P x 在x 正

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 ;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和达到最小时,点P 的坐标是 .

第3题 第5题

4. 如图,A 、B 是双曲线 y = k

x (k >0) 上的点, A 、B 横坐标分别是a 、2a ,线段AB 的延长线交x 轴于点C ,若S △AOC =6.则k= .

5. 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 k

x 的第一象限的那一支上,AB 垂直于x 轴于B ,点C 在x 轴正半轴

上,且OC =2AB ,点E 在线段AC 上,且AE =3EC ,点D 为OB 的中点,若△ADE 的面积为3,则k 的值为 .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1.平均数

2

k x

2

k x

5

o

y

x

B

A

1

y

x

O

B C

A

(1) 求1x 、2x 、…、n x 的算术平均数,x = .

※如果这n 个数都比较大,并且又都在同一个数a 附近波动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计算:

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求n

x x x x n '

'''21+++=

Λ,则x = .

(2) 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是1w 、2w 、…、n w ,则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 .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求法: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 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 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意: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可能并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 (2)众数定义:在一组数据中 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求法:先数出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再找到频数最高的数据(可能不止一个). 二、数据的波动

方差定义:设有n 个数据1x 、2x 、…、n x ,它们的平均数为x , 即用2

S =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 . 【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1,2,4,3,x 的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

B .2.5

C .3

D .4

2.如图是根据某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 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 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 .16,10.5 B .8,9

C .16,8.5

D .8,8.5

3.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暑期在家的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20名学生某一天的阅读小时数,具体情况统计如下:

阅读时间(小时) 2 2.5 3 3.5 4 学生人数(名)

1

2

8

6

3

则关于这20名学生阅读小时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3 C.平均数是3 D.方差是0.34

4.

年龄(单位:岁)13 14 15 16

频数(单位:名) 5 15 x 10-x

对于不同的x,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平均数、中位数B.平均数、方差C.众数、中位数D.众数、方差5.如果给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同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则()

A.平均数、方差都不变B.平均数、方差都改变

C.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D.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

6.

班级参加人数中位数方差平均数

甲55 149 191 135

乙55 151 110 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平均水平相同;(2)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优秀人数多(每分钟输入汉字 150个位优秀);(3)甲班成绩的稳定性比乙班高

上面三个结论中,正确的有()

A.(1)(2)(3);B.(1)(2);C.(1)(3);D.(2)(3)

二.填空题

7.一组数据2,x,4,3,3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8.在学校的歌咏比赛中,10名选手的成绩如统计图所示,

则这10名选手成绩的众数是.

9.有甲、乙两段高度相等的山坡,分别修建了阶数相同的

两段台阶.甲段台阶各级台阶高度的方差s甲2=4.6,乙段台

阶各级台阶高度的方差s乙2=2.2,当每级台阶高度接近时走

起来比较舒适,则甲、乙两段台阶走起来更舒适的是

(填“甲”或“乙”).

10.某同学进行社会调查,随机抽查了某个地区

的20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并绘制了统计图.请你

根据统计图给出的信息回答:

(1)填写完成下表:

年收入(万元)0.6 0.9 1.0 1.1 1.2 1.3 1.4 9.7 家庭户数

这20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______万元;

(2) 样本中的中位数是______万元,众数是______万元;

(3) 在平均数、中位数两数中,______更能反映这个地区家庭的年收入水平.

11.已知一个样本的方差])205()205()205[(1

21222212-++-+-=

x x x n

S Λ, 则此样本的平均数是 ,样本容量是 . 三.解答题

12.某公司共25名员工,下表是他们月收入的资料. 月收入/元 45000 18000 10000 5500 4800 3400 3000 2200 人数 1 1 1 3 6 1 11 1 (1)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中位数是 元,众数是 元.

(2)根据上表,可以算得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6276元.你认为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的哪一个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较为合适?说明理由.

13.某校举办了一次成语知识竞赛,满分1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成绩达到6分及6分以上为合格,达到9分或10分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折线统计图和成绩统计分析表如图所示.

(1)求出下列成绩统计分析表中a ,b 的值:

组别 平均分 中位数 方差 合格率 优秀率 甲组 6.8 a 3.76 90% 30% 乙组 b 7.5 1.96 80% 20%

(2)小英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分,在我们小组中排名属中游略偏上!”观察上面表格判断,小英是甲、乙哪个组的学生;

(3)甲组同学说他们组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组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同学不同意甲组同学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写出两条支持乙组同学观点的理由.

14.某工厂甲、乙两个部门各有员工400人,为了解这两个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 收集数据

从甲、乙两个部门各随机抽取20名员工,进行了生产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 甲 78 86 74 81 75 76 87 70 75 90 75 79 81 70 74 80 86 69 83 77 乙 93 73 88 81 72 81 94 83 77 83 80 81 70 81 73 78 82 80 70 40 整理、描述数据

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

40≤x ≤49 50≤x ≤59 60≤x ≤69 70≤x ≤79 80≤x ≤89 90≤x ≤100 甲 0 0 1 11 7 1 乙

(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生产技能优秀,70﹣﹣79分为生产技能良好,60﹣﹣69分为生产技能合格,60分以下为生产技能不合格)

分析数据

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

部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甲78.3 77.5 75

乙78 80.5 81

得出结论:a.估计乙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

b.可以推断出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理由为.

(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15.YC市首批一次性投放公共自行车700辆供市民租用出行,由于投入数量不够,导致出现需要租用却未租到车的现象,现将随机抽取的某五天在同一时段的调查数据汇成如下表格.

时间

第一天

7:00﹣8:00

第二天

7:00﹣8:00

第三天

7:00﹣8:00

第四天

7:00﹣8:00

第五天

7:00﹣8:00

需要租用自行车却未

租到车的人数(人)

1500 1200 1300 1300 12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的五个数据(人数)的中位数是多少?

(2)由随机抽样估计,平均每天在7:00﹣8:00需要租用公共自行车的人数是多少?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一、知识点

1.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ABC中,∠____=____°∴.

(2)勾股定理的常见证明方法(勾股拼图)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ABC中,,

∴∠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_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注: 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证明垂直关系)

b

b

3.特殊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

(1)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 (2)含有45°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 。

(3)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高为 ,面积为 。 4.勾股定理的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第三边长; (2)用其列方程求线段长; (3)作长为n 的线段; (4)在坐标系中的应用

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y)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

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P 1(x 1,y 1)和P 2(x 2,y 2)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 5.熟悉常用的勾股数:

3,4,5; 5,12,13; 7,24,25; 8,15,17; 9,40,41等等。 它们同时乘以一个正数,仍满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练习

1.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

, B .3,4,5 C .2,3,4 D .1,1, 2.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是( ) A .51- B .51-+ C .5+1 D .5 3. 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9米高的B 处断裂,树顶A 落在离树底部C 12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 ) A .9米 B. 15米 C. 21米 D. 24米 4. 如图,将矩形沿AE 折叠,使D 落在BC 上的点F 处,已知AB=8,BC=10,则EC 的长是( ) A .2 B .3 C .4 D .5

5. 若△ABC 中,AB=13,AC=15,高AD=12,则BC 的长是( ). A. 14 B. 4 C. 14或4 D. 以上都不对

6. 在△ABC 中,若AC=5,BC=12,?=∠90ACB ,则AB=_______,

AB 边上的高CD=_________.

7.已知:如图,线段AB 、DE 表示一个斜靠在墙上的梯子的两个不同的位置,若CB =3m ,∠ABC =45°,要使∠EDC =60°,则需BD = m.

3

1

415

1

31

2

-3-210

-1

3

A A

E

8. 如图,把两块相同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放置,若66AD =cm , 则三角尺的最长边长为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9. 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角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B =5,则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为_________. 10.如图所示,图中所有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所有四边形是正方有形, ,则=_________.

11.小明将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五边形,添加适当的 辅助线后,用等面积法建立等式证明勾股定理.小明在证题中用两种 方法表示五边形的面积,分别是①S = ,②S = . 12.如图,一束光线从y 轴上点A (0,1)发出,经过x 轴上点C 反射后,经过点B (6,2),则光线从A 点到B 点经过的路线的长度为 .(用根号表示)

13.已知△ABC 中,∠A=30°,AB=4,BC=2.5,则AC=_______. 14.动手画一画

如图,是由100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正方形 网格,设顶点在这些小正方形顶点的三角形为格点三角形.

①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边长为53,10,5的格点三角形△ABC. ②△ABC 的面积=_______________.

15. △ABC 中,∠B=45°,∠C=60°,AB=62. 求(1)BC 的长;(2)求△ABC 的面积.

16.已知,在△ABC 中,AB=16,AC=14,BC=6,求△ABC 的面积. 1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 =1,BC =2,CD =2,AD =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一、知识要点: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

144,931==s s 1694=s 2s C

B

A

其它定理:

(1)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趣的结论

1. 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中点四边形)问题: ①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__________; ③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_; ④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________.

2. 面积问题:

(1)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任意四边形的面积: 1

2

四边形ABCD

S AC BD =? (2) 同(等)底 同(等)高

B

B

ABCD =1

2

AC ?BD

B

1

2

ABC ABD ADC DCB ABCD S S S S S ====V V V V Y 123S S S =+

13241

2

=ABCD S S S S S ++=Y 1324S S S S =

二、 典型例题

1.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交于点O ,EF 过 点O 且与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F .求证:OE =OF .

2. 如图,已知点E,F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

且BE =DF . 问AE 和CF 有何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法1:△ABE ≌△CDF

法2;连接AF ,CE,AC ,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若条件改为“点E,F 在线段DB 与BD 的延长线上”结论如何?

小结:两个方法仍然试用,运动变化的观点,体现

对称性.

3. 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从⑴AB DC ∥;⑵AB DC =;

⑶AD BC ∥;⑷AD BC =;⑸A C ∠=∠;⑹B D ∠=∠中取两个条件加以组合,能推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哪几种情形?请写出具体组合.

答:本题6个条件中任取2个,共有15种组合情形, 其中能证明是平行四边形的有9种情况:

① ⑴,⑶;② ⑵,⑷;③ ⑸,⑹;④ ⑴,⑵;

⑤ ⑶,⑷;⑥ ⑴,⑸;⑦ ⑴,⑹;⑧ ⑶,⑸;⑨ ⑶,⑹. 4. 如图,在□ABCD 中,BF 平分∠ABC 交AD 于点F ,AE ⊥

BF 于点O ,交BC 于点E ,连接EF . (1)求证:四边形ABEF 是菱形;

(2)连接CF ,若∠ABC=60°, AB= 4,AF =2DF ,求CF 的长. 5. (18海淀一模)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

O ,

且AE ∥BD ,BE ∥AC ,OE = CD .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S 4S 2

S 3

S 1

S 1+S 3=S 2+S 4=12S 口ABCD D B

C

A P S 4

S 2

S 3

S 1

S 1S 2=S 4S 3或S 1S 3=S 2S 4D

B

C A A D

B

C

O E C

B

D

A

F C

B

E

O

y

x

D

C

B

A

O

(2)若AD = 2,则当四边形ABCD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时,四边形AOBE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_.

6. (18朝阳一模)如图,在△ABC 中,D 是AB 边上 任意一点,E 是BC 边中点,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交 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BF ,CD . (1)求证:四边形CDBF 是平行四边形; (2)若∠FDB =30°,∠ABC =45°,BC =, 求DF 的长.

7. (1)如图,在□ABCD 中,已知AD =8cm , AB =6cm , DE 平分∠ADC 交BC 边于点E ,则BE 等于( )

A .2cm

B .4cm

C .6cm

D .8cm

(2)已知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BAD =120°,AC =4,则菱形面积是 ( )

A .316

B .16

C .38

D .8 (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C =∠CDA =90°,B

E ⊥AD 于点E ,且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8,则BE =( ) A .2

B .3

C .22

D .32

8. 折叠问题

(1)如图,矩形ABCD 中,AB =3,BC =5. 过对角线交点O 作OE ⊥AC 交AD 于E ,则AE 的长是( ) A .1.6 B .2.5 C .3

D .3.4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着OB 对折,使点A 落在点D 处,已知OA =3,AB =1,则点D 的坐标是( )

A. ???

?

??23,23 B.

??

??

??3,23 C. ??

??

??23,23 D. ???

?

??23,21

(3)矩形ABCD 中,AB=3,AD=4,将矩形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D 落在点E 处,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A

B

C

D

E

G

A D F

A D

A

D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4)矩形ABCD 中,AB=3,AD=4,通过折叠使AD 落在对角线AC 上,折痕为AG ,标出图中相等的角和线段,并尝试求出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

(5)矩形ABCD 中,AB=3,AD=4,沿着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E 点处,求EF 的长.

(6)矩形ABCD 中,AB=3,AD=4,将矩形沿EF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求重叠部分的面积及EF 的长.

9. 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BC 延长线上一点E 满足BE =BD ,F 是DE 的中点,猜想∠AFC 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注意:中点可以想到倍长中线、中位线、斜边中线、三线合一.

10. (1)如图,一根木棍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 )上,设木棍中点为P ,若木棍A 端沿墙下滑,且B 沿地面向右滑行. 在此滑动过程中,点P 到点O 的距离( )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无法判断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 ,E 、F 、G 、H 分别是AD 、BD 、BC 、AC 的中点. 当四边形ABCD 满足 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

(3)如图,在△ABC 中,AB=5,AC=3,AD 是角平分线,AE 是中线,过点C 作CG ⊥AD 于点F ,交AB 于点G ,连接EF ,则线段EF 的长为 . 11. 如图,在△ABC 中,AC >BC ,D 为AB 的中点,E 为线段AC 上

的一点.若AE =BC 且F 为EC 中点,求证:∠AFD =2

1

∠C .

1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CF ,AE 与CF 交于点O ,

D

A

B

O

H

G F

E

C

D

B

A

F

E

A

D

B

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