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文和自然地理
河南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河南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河南是我国中部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地理知识对于我们了解河南的地理特点和发展潜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河南初一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理位置河南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地处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邻山东、安徽,南接湖北,西连陕西,北界河北,是连接华北、华中和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
二、行政划分河南省下辖18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郑州、洛阳、开封等地。
其中郑州市是省会,也是河南最大的城市。
三、地形地貌河南地形起伏较小,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的北部,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之一。
黄河穿越河南境内,形成了丰富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四、气候特点河南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约14-16摄氏度。
五、自然资源河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石灰石、大理石等。
此外,河南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产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
六、河流湖泊黄河是河南最重要的河流,它流经河南北部,为该地区的农业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此外,河南还有众多大小河流和湖泊,如淇河、汝河、封丘湖等。
七、人口与人文河南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重要的人文中心。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府、少林寺等。
八、经济发展河南拥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并存。
郑州、洛阳等城市是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制造、钢铁、电子等行业蓬勃发展。
农业方面,河南是小麦、棉花、豆类等的主要产区。
近年来,河南也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兴起。
九、旅游资源河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云山,开封的大宋皇城和银河湾,郑州的少林寺和黄河风情带等都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
总结: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了解了河南的地理位置、行政划分、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河流湖泊、人口与人文、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点。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联系与区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大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不同,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从研究对象来看,自然地理着重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的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
而人文地理则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经济活动、文化传承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自然地理主要关注地表和大气等自然系统的运行状况,而人文地理更注重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区别。
自然地理通常采用实地调查、实验观测、数据分析等自然科学方法,以获取地理现象的客观数据。
而人文地理更加注重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人文科学方法,以了解人类活动的主观体验和社会文化背景。
虽然两者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实际研究中也存在交叉和融合,例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往往需要采用统计和模型方法进行分析,这就需要综合运用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方法。
同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一些共同的研究领域中也存在联系。
例如,气候变化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领域中都是热点问题。
自然地理研究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人文地理则研究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适应和应对的措施。
此外,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问题也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关注的内容,需要综合运用两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
尽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着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自然地理提供了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数据,为人文地理研究的理论构建和实证分析提供了支撑。
而人文地理则将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行为纳入地理系统的考虑范围,对自然地理研究进行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融合。
河南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河南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的一门科目,也是河南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学好地理的知识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是河南高考地理必考的一些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基本的地形要素: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2. 主要的河流和湖泊:黄河、长江、洞庭湖等;3. 中国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四大自然地理区等;4.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水灾、地震、干旱等;5. 气候与气象:气温、降水、风力等;6. 自然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市、县等;2.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等;3. 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等;4. 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航空等;5.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等;6. 旅游资源: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
三、地图阅读与判断题1. 地理标志物的辨认:河流、山脉、湖泊等;2. 地图上比例尺的计算与使用;3. 地图符号的解读与理解;4. 基本方位与方位角的判断;5. 地图间的距离、面积、形状的比较与分析。
四、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等;2.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3. 地理学的相关分支学科:地貌学、气候学、人口学等;4. 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地理实践活动与探究题1. 野外实地考察与调查;2. 图书资料的查找与运用;3. 地理学的论证与实践分析;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些都是河南高考地理必考的一些知识点,考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来提高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水平。
希望考生们能够在地理这门科目中取得好成绩!。
地理高考知识点河南

地理高考知识点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大省。
下面将介绍地理高考中与河南相关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河南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的南部,东临山东,南接安徽,西界陕西,北濒黄河。
地理坐标为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
河南地处于菱形的交叉地带,东西较窄,南北较宽,其地域特征表现为平原、山地和丘陵共同构成的复杂地貌。
第二部分:气候特点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温度在14℃-16℃之间。
河南的气候也表现为南北差异明显,南部气候偏暖湿,北部气候偏凉干。
第三部分:河流和水资源黄河是河南最重要的河流,主要贯穿全省的西部。
河南省境内的黄河流域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河流,如淮河、汝河、颍河、泌河等。
这些河流为河南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自然资源河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
其中,焦煤、无烟煤等煤炭资源储量较大,是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柱。
此外,河南还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第五部分:人口和经济发展河南是中国人口大省,人口稠密。
受制于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河南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占据了绝大部分人口。
近年来,河南省加大了对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河南也是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发达的地理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结:以上介绍了地理高考知识点中与河南相关的内容,包括其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特点、河流和水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河南的地理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重点内容

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重点内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河南省考研地理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分别介绍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的重点内容。
一、自然地理1. 地貌地貌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涉及地表形态、地貌过程等方面。
河南省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黄土高原、丘陵地带、平原以及河南山地等类型的地貌。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地貌类型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气候河南省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在考研复习中,需要关注河南省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影响等内容。
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气候数据,如年平均温度、降水量等。
3. 水系河南省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水系发达。
包括黄河、长江、淮河以及许多湖泊等。
考生需要熟悉河南省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流域范围、流量特点等内容。
4. 土壤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考研复习来说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复习中,考生需要了解河南省的主要土壤类型、土壤特征、土壤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人文地理1. 城市与人口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之一,城市化进程较快。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了解河南省的主要城市,包括郑州、洛阳、开封等,以及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发展特点等内容。
2. 经济地理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均有较大规模。
在考研复习中,需要了解河南省的主要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的内容。
3. 文化地理河南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
复习过程中,考生要了解河南省的主要历史文化遗迹、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内容。
综上所述,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的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系、土壤等方面的内容,而人文地理则包括城市与人口、经济地理、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针对以上重点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为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河南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河南地理特征赵英哲自然地理从气候方面看,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于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春季干旱而风沙较多,夏季炎热且降雨大,秋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且雨雪较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到16℃之间。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
全省气温分布大体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
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至240天。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
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河南的地形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
河南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
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
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西部山区。
其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
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
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
河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多种植物均可在此生长发育。
河南的土壤大类型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盐碱土和水稻土7 种。
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海河冲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
沙、颍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唐、白河两岸的南阳、唐河、新野、邓州等是砂疆黑土分布区。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区别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区别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同,因此在研究内容和观点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就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在地理学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强调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活动和空间分布。
它探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城市规划、人口迁移、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
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科学,主要关注地球的自然要素和自然规律。
它探索地球的形态、地理过程、自然资源分布等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研究内容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经济地理、人口迁移、文化传承、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
例如,人文地理可以探讨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农业技术对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等。
自然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变化、河流水系、岩石构造、动植物分布等自然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例如,自然地理可以研究地球的各种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三、研究方法人文地理主要采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方法,重点关注人类的行为和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来获取相关信息。
例如,研究某个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可以通过调查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以及实地考察该城市的建筑布局等来进行研究。
自然地理主要采用实验研究、遥感技术、数理模型等方法,重点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规律,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探讨地球的自然现象。
例如,研究气候变化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气成分的数据,利用数理模型模拟气候系统的变化等。
四、地理学中的作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在地理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文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和文化特点,为城市规划、社会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
自然地理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研究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利用等问题,为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重点整理

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重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一、地表形态与地貌地表形态的定义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河谷等。
而地貌则指的是地表形态的具体特征,包括地势、起伏、坡度、坡向、地形类型等。
了解地表形态与地貌对于理解地球地理格局及地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河南省的北部和东部,是由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河南省的平原地区包括黄河平原、淮河平原、海河平原等。
其中,黄河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区,被誉为“华夏之母”;淮河平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海河平原则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平原地貌通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2.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包括太行山、大别山、嵩山等。
太行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山脉之一,是分割华北平原和华北高原的天然屏障;大别山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之一,地势险峻,山峰连绵起伏;嵩山位于河南省境内,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西部,包括豫西高原、巩义台地、洛宁高原等。
这些高原地貌地势较高,地形相对平坦,常常是河流冲刷、侵蚀形成的。
4. 丘陵地貌丘陵地貌分布广泛,是由于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河南省的丘陵地貌一般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包括丹江口丘陵、伏牛山丘陵等。
丘陵地貌地势较低,相对平缓,适宜农业发展。
二、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
河南省位于我国黄淮海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1. 黄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是中国重要的水文地理特征之一。
黄河从南向北纵贯河南省境内,全长约1455公里。
黄河水系在河南省境内形成了大量的湖泊、滩涂和河口。
2. 湖泊河南省有许多湖泊,包括明湖、南湖、枣庄湖等。
这些湖泊不仅是河南省重要的水资源,也是当地生态系统和旅游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
• 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 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 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 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 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 嵩山、 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属于第二级地貌 台阶,东部的平原、 台阶,东部的平原、南阳盆地及其以东的 山地丘陵, 山地丘陵,则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 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 分。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 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 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 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 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 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 2390. 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 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 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 都发源于西部山区。 都发源于西部山区。
曹燕艳
平调、 其他剧种还有曲剧、越剧、大平调、 四平调、道情、二夹弦、河南梆子、 四平调、道情、二夹弦、河南梆子、 坠子、豫南花鼓等等, 45种之多 种之多。 坠子、豫南花鼓等等,达45种之多。
郑州
• 因为轩辕星的位置, 因为轩辕星的位置, 在天空的正中央, 在天空的正中央,新 郑的位置在地面的正 中心, 中心,天上地下正好 相对应, 相对应,所以轩辕星 便诞生在这里。 便诞生在这里。轩辕 星有十七个星组成, 星有十七个星组成, 整个看去,有头有身, 整个看去,有头有身, 气势宏伟, 气势宏伟,像条翻滚 着的长龙, 着的长龙,所以黄帝 以后的历代国君, 以后的历代国君,都 把“龙”作为自己的 代称。 代称。
濮阳 中华第一龙
御井甘泉
• 濮阳古称帝丘, 濮阳古称帝丘, 据传五帝之一 的颛顼曾以此 为都, 为都,故有帝 都之誉。 都之誉。濮 阳之名始于战 国时期, 国时期,因位 于濮水( 于濮水(黄河 与济水的支流, 与济水的支流, 后因黄河泛滥 淤没) 淤没)之阳而 得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涌 现了许多杰出人物, 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也留下了 许多历史伟人的踪迹。 许多历史伟人的踪迹。 此外历史名城还有南阳、商丘、 此外历史名城还有南阳、商丘、 淮阳、许昌等。 浚县 、淮阳、许昌等。
• 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 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 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 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白河下段河流两 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 水稻土的分布 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但肥力不及长江 下游平原的。 下游平原的。 • 处于第二、三阶梯的地区,地形复杂,分布 处于第二、三阶梯的地区,地形复杂, 的土壤类型也多样,丘陵地区多为褐土 褐土, 的土壤类型也多样,丘陵地区多为褐土,中 山多分布着棕壤。 山多分布着棕壤。 • 豫西低山与丘陵的南坡和大别山北坡,或称 豫西低山与丘陵的南坡和大别山北坡, 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 黄棕壤。 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 • 总之,目前在河南发现共有土类 种,以棕壤、 总之,目前在河南发现共有土类7种 以棕壤、 盐碱土为主。 盐碱土为主。
开封
• 在中国的历史上, 在中国的历史上, 清明上河园 开封曾被称为大 汴梁、东都、 梁、汴梁、东都、 东京、汴京等。 东京、汴京等。 自建城至今已有 3000多年的历史。 多年的历史。 多年的历史 战国时期的魏国, 战国时期的魏国, 又名梁国, 又名梁国,五代 时期的后梁、 时期的后梁、后 后汉、 晋、后汉、后周 以及北宋和金七 个王朝曾先后建 国都于开封, 国都于开封,故 七朝故都”。 称“七朝故都
• 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 :河南工农业 用水量大, 用水增长很快,平水年需水220亿立方米, 220亿立方米 用水增长很快,平水年需水220亿立方米, 中旱年需水290亿立方米,现有的各类蓄、 290亿立方米 中旱年需水290亿立方米,现有的各类蓄、 提水工程供水200 230亿立方米 200—230亿立方米, 引、提水工程供水200 230亿立方米,尚 缺水20 60亿立方米 20—60亿立方米。 缺水20 60亿立方米。 河南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河南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其坐落嵩山的 腹地少室山下的茂 密丛林中, 密丛林中,所以取 少林寺” 名“少林寺”。经 考据后证明在历史 上曾出现过位于福 建的少林寺, 建的少林寺,被称 南少林” 为“南少林”。
• 此外郑州还有三皇寨:明代大旅行家 此外郑州还有三皇寨: 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 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 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 “二七”纪念塔坐落在市中心,它是 二七”纪念塔坐落在市中心, 为纪念1923 1923年 二七” 为纪念1923年“二七”大罢工的英雄 们而建造 。 • 北魏的石窟寺。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 北魏的石窟寺。 永昭陵。 宗赵祯的寝陵 ——永昭陵。 永昭陵 • ······
神农山: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 神农山 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
草,登坛祭天的圣地。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 登坛祭天的圣地。 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 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
由于地处太行山南沿,华北 由于地处太行山南沿, 平原与山西高原过渡地段, 平原与山西高原过渡地段, 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既阻 山高林密,地形复杂, 挡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 挡西北寒流的侵袭, 了东南沿海暖湿气流,形成 了东南沿海暖湿气流, 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平 独特的小气候, 原偏多,空气温度偏高,夏 原偏多,空气温度偏高, 季气温较平原低6~ ℃ 季气温较平原低 ~8℃。太 行山虽是我国有名的干旱地 区,但在神农山风景名胜区 的沟底和悬崖下多有泉水涌 出,潺潺流水,终年不竭。 潺潺流水,终年不竭。 独特的气候,复杂的地形, 独特的气候,复杂的地形, 形成了许多小气候和小生境, 形成了许多小气候和小生境, 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 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
气候特点
•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以秦岭—淮河为界 淮河为界。 以秦岭 淮河为界。 •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 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全省年平均 气温一般在12℃ 16℃之间 一月-3℃—3℃ 12℃—16℃之间, 3℃, 气温一般在12℃ 16℃之间,一月-3℃ 3℃,七 24℃—29℃ 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9℃, 月24℃ 29℃,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 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气温年较差、 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 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 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 44.2℃。 44.2℃。 • 季风性显著,导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 季风性显著,导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降水量约为500 900毫米 全年降水的45%~60% 500毫米。 45%~60%集 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全年降水的45%~60%集 中在夏季,常有暴雨。易引起旱涝灾害。 中在夏季,常有暴雨。易引起旱涝灾害。由于纬 季风气候、 度、季风气候、地形等原因使降水量在南部和东 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 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
土壤
• 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海河冲 京广线以东, 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 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 潮土区 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 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 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这些地 区因耕垦历史久,一般有机质缺乏, 区因耕垦历史久,一般有机质缺乏,自然肥力不 因为漏水漏肥, 高,因为漏水漏肥,灌溉指标和施肥水平都要较 高的标准。 高的标准。 • 沙、颍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部分地区等 砂疆黑土分布 有机质较高,有潜在肥力。 分布。 有砂疆黑土分布。有机质较高,有潜在肥力。 • 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等 地区的部 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等4地区的部 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 盐碱土的分布区 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
•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 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 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南的丘陵多数 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 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 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 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 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 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 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 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 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南平 原广布,辽阔坦荡。省内中部、 原广布,辽阔坦荡。省内中部、东部和 北部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北部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亦称黄淮海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亦称黄淮海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植被
• 主要是阔叶林(约71%)和针叶林(约 主要是阔叶林( 71%)和针叶林( 29%), ),落叶阔叶林又约占阔叶林的 29%),落叶阔叶林又约占阔叶林的 78%。 78%。
水资源特点
• 水量不足,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人均占有量仅 水量不足,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 受降水的影响, 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6。受降水的影响,全 省的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省的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 。从 年际变化来看, 年际变化来看,平原地区的最大年径流量与最 年径流量,相差20 40倍 20—40 小的 年径流量,相差20 40倍,山区相差 15倍 5—15倍。 15 • 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性明显:在占全省耕地面 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性明显: 积仅有1 的山地丘陵区却占全省70 70% 积仅有1/4的山地丘陵区却占全省70%的地表 水量,而占全省3 水量,而占全省3/4耕地的平原仅占全省地表 水量的30%,分布极不均衡 30%,分布极不均衡。 水量的30%,分布极不均衡。
自然地理
•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 31°23′-36°22′,东经 之间, ° ° ,东经110°21′-116°39′之间, ° ° 之间 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 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 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因古时 为豫州,故简称豫。 为豫州,故简称豫。 • 面积:河南国土面积 面积: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 万平方公里, 万平方公里 总面积的1.73%;全省常用耕地面积 总面积的 ;全省常用耕地面积10801.77万 万 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 亩。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 行山、伏牛山、桐柏山、 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 分布; 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 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 阳盆地。 阳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