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文地理概况共38页文档

合集下载

河南概况

河南概况

河南概况: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又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闻名海内外的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其四。

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

地理位置: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

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在全省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

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13年末户籍人口为1.06亿人,常住人口为9413万人云台山简介: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百家岩、红石峡、子房湖、泉瀑峡、潭瀑峡、猕猴谷、叠彩洞、茱萸峰、万善寺、峰林峡、青龙峡等主要景点。

山区地形复杂,气候随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差异明显。

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四百多种。

云台山整个景区山峦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黄河如带。

云台山有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坐落在景区泉瀑峡的尽端,是中国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

河南人文地理概况

河南人文地理概况
河南人文地理概况
目录
• 河南历史与文化 • 河南地理环境 • 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 • 河南旅游资源 • 河南人文地理与现代生活
01
河南历史与文化
河南历史沿革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01 早在夏商周时期,河南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
河南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治变革,如春 02 秋战国、秦汉、唐宋等时期的战争和变革,都对
河南的历史名人涵盖了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他们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2
河南地理环境
河南地理位置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势平坦,是华北平原和 南阳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东邻安徽、山东,南接湖北、湖南,西连 陕西,北靠山西,是中国的交通枢纽和中原地区 的重要经济中心。
干燥。
年平均气温在12~16℃之间,降 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
在600~1200毫米之间。
河南省的气候特点使得该地区适 合农业发展,是中国的重要粮食
产区之一。
03
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
河南经济发展现状
01 农业大省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 源和农业基础,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花 生等。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国际旅游目 的地的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旅 游品牌和线路,实现资源共享 和互利共赢。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推 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民
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05
河南人文地理与现代生活
河南人文地理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交通影响
河南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 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发达的交通 网络使得河南与外界的交流更加 便捷,促进了现代生活的发展。

河南地区文化介绍

河南地区文化介绍

河南地区文化介绍河南概况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

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截至2018年05月,河南省下辖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5个县,52个市辖区。

河南是世界华人宗祖之根、华夏历史文明之源;是中国姓氏的发源地;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表层看,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神龙文化河南是中华神龙的故乡。

被称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阳“以龙师而龙名”,创造的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多个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

被称为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在统一黄河中下游流域各部落族之后,为凝聚各部落族的思想和精神,在郑州新郑也用龙作为新部落族的图腾,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因此而来。

濮阳蚌龙距今6400多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和社会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

汉字文化黄帝时代商丘虞城人仓颉造字,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驻马店上蔡人李斯“书同文”、制定了规范的书写字体“小篆”,漯河人许慎编写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规范化的”宋体”产生在北宋的都城开封,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北宋的都城开封。

乡土地理=河南

乡土地理=河南

2020河南中考必备: 乡土地理——河南地理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河南省地处黄河中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古称“豫州”,故简称“豫”,因在”九州“之中,又有“中州”“中原”之称。

曾长期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区域。

(1)从纬度上看:位于北纬31023,-36022,、东经110021,-116039,。

(2)从全国行政区划上看:(找邻省)承东启西,连南贯北。

(3)从全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带的关系上看:河南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

既有利于利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又便于利用西部丰富的资源,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2. 面积:士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3. 地形地貌:河南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呈现“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西部地区地势高,起伏大;东部地区地势低,起伏小。

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1) 平原:中、东部为豫东平原,又称黄淮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2) 山地:豫北山地、豫西山地和豫南山地三部分:主要山脉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

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

(3) 盆地: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境内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面积比为55.7%、26.6%、7.7%。

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4. 气候:(1)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西部山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相对较大。

(2)降水: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00-10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有湿润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特点,南部及西部山地降水较多。

降水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3)气候: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因伏牛山—淮河一线从河南省南部穿过,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

河南概况

河南概况

河南概况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其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自北向南分别与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6省接壤,东与江苏相邻,呈承东启西、望北向南之势。

河南简称“豫”,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全省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城市,省会郑州。

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4%,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居第18位,整个河南省域的轮廓犹如一片叶柄朝东的树叶。

如今的河南已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连续数年GDP总量列全国第五位,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河南也是一个人口大省,全省总人口已近一亿人,位居全国第三,排在广东、山东之后。

由于河南位居黄淮海冲积平原,水资源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河南还是一个农业大省。

河南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9,河南利用自身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食品产业,在全国每10个饺子里有4个产自河南,每10个汤圆中有6个产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就有5根产自河南,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河南生产采购。

古河拳根花,红绿玉瓷茶古:就是指河南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

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就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

若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算起,直到今天,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在这5000年中,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宋朝以前的4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心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长安—洛阳—开封这条中轴线上摆动。

河南省

河南省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3月,河南省辖17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含1个省直辖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共
1791个乡镇、662个街道办事处。
河南省政府驻郑州市金水区金水东路2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质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自然灾害
水文
土壤
河南省位于位于中国中东部、华北平原南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坐标:西起东经110°21′,东至东经 116°39′,跨经度6°18′,直线距离约580千米;南自北纬31°23′,北到北纬36°22′,跨纬度4°59′, 直线距离约550千米。东连山东、安徽,西邻陕西,北与河北、山西相接,南临湖北;全省总面积16.57万平方千 米,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2017年,河南省共营造林481.67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26.28千公顷。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0个,面积762 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森林公园11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森林覆盖率24.53%。 嵖岈 山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和矿业大省,矿业产值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5位。全省已发现的矿种144种, 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1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93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以 及天然碱、盐矿、耐火黏土、萤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石墨“七大非金属矿产”。在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资 源中,保有资源储量居首位的有9种,居前3位的有35种,居前5位的有46种,居前10位的有72种。灵宝、栾川、 桐柏、叶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金城”“中国钼都”“中国天然碱之都”和“中国岩盐之都”。
河南省地貌可分五区:
河南气候分界图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 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 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 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2022年平均气温15.8℃。平均年降 水量594.3毫米。平均年日照时数2024.1小时。

河南概况

河南概况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

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

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

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演示文稿2.ppt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

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初中地理知识点河南版高一

初中地理知识点河南版高一

初中地理知识点河南版高一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一个地处华北平原,既有著名的黄河,又有豫、陕、鄂三个省区的交界处,河南的地理特点十分独特。

本文将从河南地理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及经济地理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自然环境1. 地形地貌河南地势南低北高,黄河把河南切成两部分,形成明显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个地貌带。

其中,北部的黄河滩涂平坦,土地肥沃,南部的黄土高原则起伏不平,丘陵起伏。

2. 气候特点河南气候温和,并且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年降水量在600-800毫米左右。

其中,南部地区温暖湿润,北部地区则偏温暖干旱。

3. 水系河南有许多重要的河流,最重要的当属黄河。

黄河是中国母亲河的一部分,也是河南最大、最长的河流。

在河南境内,黄河流经洛阳和安阳两个州市。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重要的支流和水库,如伊洛河、沙河等。

二、人文地理1. 历史文化名城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

洛阳、郑州、安阳等城市都是中国的历史古迹,拥有丰厚的历史遗产。

其中,洛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曾经是东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 地理位置的优势河南地处中国中部,交通便利,是连接华北、华东和中西部的节点。

河南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高铁、高速公路和航空交通发达。

三、经济地理1. 农业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河南的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果品等。

此外,河南还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肉类和牛奶供应充足。

2. 工业河南的工业十分发达,以制造业为主导。

主要产业有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电力、石油化工等。

郑州、洛阳、新乡等城市都是重要的工业基地。

3. 旅游业河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登封少林寺和云台山,以及其他历史古迹和名胜古迹,如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嵩山和兰考的彩陶遗址等。

旅游业对河南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河南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历史名城丰富的省份,其地理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