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选择练习解析
2020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与静止》(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与静止》一、选择题1.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A.来来往往的行人B.迎面而来的车辆C.他所骑的电动车D.街道两边的房屋2.下列四幅图中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中正在进行空中加油的飞机,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B.乙图中向两纸中间吹气,两纸向中间靠拢,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C.丙图中小孩用力水平推箱子,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D.丁图中用较大的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拉离水面,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3.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B.机器人C.餐桌D.墙壁4.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C.甲乙都向东运动D.甲乙都向西运动5.如图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向前运动的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静止的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6.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
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7.如图所示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斜面坡度越陡越好,便于计时C.小车在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在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8.如图为一种爬杆机器人,仅凭电池提供的能量,就能像人一样沿杆竖直向上匀速爬行在此过程中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B.机器人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摩擦力C.机器人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D.以杆为参照物,机器人是静止的9.中国已成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全球最大应用市场,在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论坛暨博览会上,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滑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餐盘相对于机器人是运动的B.餐盘中食品受到平衡力作用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机械能增大D.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10.小明乘坐爸爸驾驶的汽车停在路口等红灯,他看着右側窗外并排停着的汽车,突然觉得自己乘坐的汽车向后退去了,对这个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产生了幻觉B.一定是小明爸爸突然在“倒车”C.以右侧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汽车向后运动D.小明的汽车与右侧的汽车始终相对静止二、填空题11.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著名小说《小王子》中写到:小王子离开自己的星球去拜访其他的行星,当他来到第五颗星球时,发现这颗星球很小,它每分钟就自转一周 ,24小时就可以看到1 440次日出。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习题及答案解析(总2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运动和位置》一、填空题1.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先选择。
二、判断题1.用距离能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方向不能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三、选择题1.我们坐在火车上,以自己为参照物,火车上的座椅的状态是()的。
A.静止B.运动C.无法判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胶跑道没有生命,一定是静止的B.飞机飞得很快,一定是运动的C.以大树为参照物,树下玩耍的小朋友是运动的四、简答题如图所示,请描述体育馆的位置。
.《各种各样的运动》一、判断题1.身边物体的运动仅有两种运动形式,即摆动和旋转。
()2.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一个圆点。
()二、选择题3.下列运动的物体中,()与其他物体运动方式不同。
A.草地上滚动的皮球B.摆动的秋千C.摆动的钟摆4.小明在玩具车上贴了两个圆点,如图,当车开动时,正确的说法是()A.两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一样B.两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不一样C.无法判断5.跳水运动员,从跳板起跳后,跳板的运动是()。
A.上下振动B.左右摇摆C.圆周运动三、简答题6.请写出三种不同运动形式的物体。
(比如秋千—摆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填空题1.运动的物体会有_____________的路线。
(填“相同”或“不同”)2.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锯木头时,锯刀的运动属于_____________运动。
4.像小球从高空落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体的运动属于直线运动。
5.运动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3)

一、选择题、、,用两根轻弹簧和一根轻绳相连,挂在天1.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 b c、之间的轻绳剪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b cA.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gB.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c的加速度大小为2gC.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g、下落过程中,两者一直保持相对静止D.剪断轻绳后,a b2.在房顶的底部宽度一定情况下,为了使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高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
那么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A.图A B.图B C.图C D.图D3.2020年全国蹦床网络赛于5月28日在南京、长沙等7个分赛场举行,共有来自各省市蹦床队的32名运动员参赛。
如图所示的蹦床比赛中,人从空中下落到弹簧床面后,直到向下减速为零,忽略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接触蹦床面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人的惯性先增大后减小B.人接触蹦床时速度最大C.人起跳时弹簧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弹簧的压力D .人接触弹簧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人是先失重后超重4.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 0=4m/s 的速度沿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则根据题意计算出的下列物理量正确的是( )A .上滑、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均为a =8m/s 2B .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5C .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 =4m/sD .木块在2s 末返回出发点5.如图所示为水平匀速向右运动的传送带,一个物块以某一速度从左边冲上传送带,则小物块运动的v –t 图象不可能...是( )A .B .C .D .6.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1、2、3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运动和静止及参照物的关系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运动和静止及参照物的关系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真题演练1.(2023湖南怀化)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_______(选填“山”或“轻舟”)。
【答案】运动;轻舟【解析】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要看对象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说明是静止的,如果位置变化了就是运动的。
竹排在江中游动,以青山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或固定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可以观察到相对于江中的竹排,青山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所以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人站在轻舟上,人和轻舟在同步运动,人相对于轻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2.(2023安徽)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
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后,以地面为参照物,该卫星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该卫星是运动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选填“相对”或“绝对”)的。
【答案】相对【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该卫星是运动的,说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2023·广西)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远山C.动车D.树木【答案】C【解析】A.以地面为参照物,路边的树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以远山为参照物,路边的树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动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位置不断后退,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D.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选物体自身为参照物,故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与静止同步练习及答案(中考考点专项训练汇总) (2)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与静止同步试题(中考典型考点汇总)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1.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C. 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D. 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 B. C.D.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 B. 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厚度大约150 nm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 4.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 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B. 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C. 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D. 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5.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沉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 2.5μm=2.5um×10﹣6m B. 2.5μm =2.5×10﹣5dmC. 2.5μm=2.5×10﹣6cm D . 2.5μm=2.5×109m6.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D.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7.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 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 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8.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 0.2h B . 0.7h C.1h D. 1 .5 h9.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10.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图线 aB. 一定是图线bC. 可能是图线b D. 可能是图线c11.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起在部分省份启动实施“1元劵硬币化工程”,用1元硬币取代1元纸币,其原因是硬币比纸币寿命长、整洁度高、利于环保、便于自动化处理等.以下关于我国1元硬币的有关参数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直径约为 2.5cmB. 厚度约为1.8mm C. 质量约为0.6g D. 体积约为0.8cm3二、计算题(共1题;共5分)12.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示牌.(1)标示牌上各数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三、综合题(共4题;共50分)13.从南京到上海的K1158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1所示,从南京到上海的G7013次高速动车时刻表如表2所示.表1: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1 南京起点站 12:30 O表2:州5 上海14:30 终到站300(1)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比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为多少小时?(2)求 G7013次高速动车的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3)G7013以50m/s的平均速度通过全长为3200m的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多少秒?(列车长为150m)14.随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请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中的高频考点。
不仅要厘清运动与静止的含义,还要理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首先,用表格的方式给大家梳理一下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考点。
然后,总结一些相关的考察方式。
最后,结合真题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考点清单先从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和特征阐述二者的区别,再引出的二者的联系。
然后,从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角度,归纳两种错误的倾向。
二、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考察方式根据以往事业单位的真题,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考察方式一共有四种:1.直接考察运动与静止的特征或者辩证关系。
考察最多的就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只是空间位置和性质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但并不是说处在静止状态的事物就不运动了。
2.结合古代诗词或名言考察运动的绝对性,即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能变桑田。
”就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
3.结合古代诗词或名言考察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比如,“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就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此外,“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也是能够体现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经典名句。
4.从反面来考察割裂运动与静止的两种倾向。
一方面,考察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
比如,刻舟求剑的故事很明显体现形而上学,即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此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也体现了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考察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比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就体现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真题回顾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
静止是()A.运动的普遍状态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衡量尺度D.运动的存在方式答案:C。
解析:从“舟行洲不行”和“鸽飞阁不飞”中的关键词“行”和“不行”,还有“飞”和“不飞”就可以从表面看出动和静的辩证统一关系。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第18课时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

专题四生活与哲学第18课时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备考导航]律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b判断题(2017,11月,T9)选择题Ι(2017,4月,T29、2018,11月,T26)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c综合题[2016,10月,T39(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选择题Ι(2017,11月,T27、2016,10月,T3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1.(2016·4月浙江选考,8)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
()[解析]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答案] F2.下列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观点错误。
故选A。
[答案] 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3.(2017·4月浙江选考,8)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解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答案] F4.(2016·10月浙江选考,8)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家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题中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 F5.19世纪著名的法国画家丹纳曾说过:“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玩乐的艺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难点解析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难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小明测量一支2B铅笔的长度数值为15.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mm B.cm C.m D.km2、如图所示,A为可在斜面上自由移动的小车,B 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B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 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出不同时间测出的物体运动的速度(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t2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t2~t3时间内做加速直线运动C.t1~t3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D.t3~t4时间内做减速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B.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C.以站台为参照物,小明感觉旁边的列车向相反方向开去了D.小明选择相同的参照物可以造成先后不同的感觉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B.小刚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一半路程大C.两人的速度一直相同D.小刚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5、某人骑车向正东方向行驶,看到插在车上的小旗向正南方向飘动,假设风速保持不变.骑车人沿正南方向行驶时,小旗的飘动方向不可能的是A.正东方向B.正北方向C.东偏南方向D.东偏北方向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 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下列说法与这首诗的哲学寓意 一致的是( D ) 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诗中体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乡音无改” 说明了相对静止的一面, “鬓毛衰”说明绝对运动的一面,体现 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A 项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B 项是一种必然联系,C 项是一种全面观点,只有 D 项符合题意。
12.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六号轨道舱内,航天员聂海胜与费俊 龙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这说 明( C )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 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解析:A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项错误,任何情况 下静止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 了相对静止的一种表现。
14.“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 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C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解析:从题干李贺的诗句中“安能”,“尚变为”可 以看出诗句主要强调运动。“运动是有条件的”说法错 误,排除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误;静止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不正确。故选C。
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 “旋风”, 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 主张对客观事物“什 么都不能说。”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C ) A.否定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静止相对性的识记以及理解能 力。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世界 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一。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 15.材料一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毕尔生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黑格尔 材料二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材料三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请运用运动的哲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运动都必须有自己的承 担者或者叫载体。否则,这种运动根本不会存在。运动的 承担者是( C ) A.人类社会 B.自然界 C.物质 D.宏观物体
解析:A、B、D均以偏概全。
2.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一切物质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 特性 B.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而人的思维、精神则不是运动的 C.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同样是不存在的 D.万物都在运动,意识也在运动,所以意识也是运动的主体
4.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D ) A.物质有时处在运动状态,有时处在静止状态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动者即静也,静者也即动也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解析:A、C两项说法是错误的,运动是绝对的,不存 在有时运动,有时静止。C项混淆了动与静的关系。B项不 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非唯一特性,物质 的唯一特性是和意识相比较而言的,即客观实在性,故A项 错误;人的思维、精神也在运动,但运动的主体是人脑, 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故B、D两项排除。
3.赫拉克利特认为,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动的,“它过去、现 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这句 话包含的物质和运动关系的哲学观点是( C )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特征 ③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 ④宇宙中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考核学生的判断、分 析能力。要求学生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及相关知识点有较全面的认 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②错误。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 静止的统一,④表述错误,故选 C。
3.对马克思主义静止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B ) ①所谓静止就是物质处在绝对不运动状态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 ③事物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 化 ④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①说法是错误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 的,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示例 (2010· 江苏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的理解。 孔子的 话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A 当选。材料没有涉及发展,B 不选。运 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 错误。题 干没有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D 与题意不符。
第四课 探究世界本质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选择专练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 ) A.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B.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 D.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解析:本题是对运动含义的考查。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D 三项都不准确,故排除。
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 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B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解析:该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不可 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所以A、C、D三项与题目要 求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