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学汇总
蜜蜂养殖知识3篇

蜜蜂养殖知识
第一篇:蜜蜂养殖的基础知识
蜜蜂养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它可以帮助人们生产出美味的蜂蜜,同时也可以促进植物的授粉繁殖。
但是,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蜜蜂的分类和习性
1. 蜜蜂分为很多种类,最常见的是蜜蜂、野蜂、胡蜂等,而我们最常见的养殖蜜蜂是蜜蜂中的蜜蜂,它分为嗜食花粉的工蜂、生产蜂蜜的蜜蜂(即蜜蜂王后)和护卫巢穴的蜂王。
2. 蜜蜂能够感知地球的磁场,并根据蜂巢的方向来确定进食的时间和位置。
3. 蜜蜂寿命很短,工蜂仅有20-40天,蜂王(即生产蜜蜂)仅有2-3年。
二、蜜蜂的生长发育
1. 蜜蜂的生长发育分为蜂卵、蜂蛹、成虫三个阶段。
2. 单个蜜蜂的产卵量非常的多,每隔一天左右就会产出一个蛋卵。
3. 蜜蜂的成虫化时间主要与其生长发育情况、外界温度、蜂群的气氛有关。
三、蜜蜂养殖过程
1. 环境选择:养殖蜜蜂需要选择季节合适、气候舒适的地方。
2. 蜂房建设:蜂房是蜜蜂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其长度、
宽度和高度必须按照科学标准设计。
3. 蜜蜂饲养:为了满足蜜蜂的营养需求,要为其准备充足的花粉、蜂蜜、水等食物。
4. 接种蜜蜂:将一个小巢放入一个蜂箱中并将一对蜜蜂带入其中。
适当的接种和理智的管理策略有助于保证蜜蜂的养殖。
以上就是蜜蜂养殖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开始养殖和管理蜜蜂来说非常有必要。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养蜂是指人工饲养蜜蜂以获取蜂蜜等蜂产品,实际上数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饲养蜜蜂了,虽然过去蜜蜂养殖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近些年在回乡创业的热潮下养蜂也火热起来,下面百度文库就一起来看一看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吧!一、蜂种知识1、中蜂: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但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同时也是生产花粉和蜂胶的理想蜂种,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1、社会性: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其中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事实上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另外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独有的“群味”来辨别异同,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排他性: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1、蜜源丰富:蜜蜂生存和繁衍都离不开蜜源的支撑,若附近蜜源匮乏蜜蜂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更别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因此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蜜蜂对气候虽然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因此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一、蜜蜂养殖技术
1、蜂箱选择:蜜蜂养殖需要用到蜂箱,蜂箱的选择有很多种,有木质蜂箱、纸蜂箱、金属蜂箱等,在选择蜂箱时要注意,蜂箱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蜂群可以自由活动,同时要注意蜂箱的密度,以免蜂群过度拥挤。
2、蜂箱结构:蜜蜂养殖需要特别注意蜂箱的结构,蜂箱的结
构要能满足蜜蜂的生长和繁殖,一般蜂箱的结构有上下两层,上层是蜂窝,下层是蜂箱底板,蜂窝的结构有很多种,有蜂窝模块、框架蜂窝等。
3、蜂箱环境:蜜蜂养殖要注意蜂箱的环境,蜂箱的温度要保
持在20-32℃之间,湿度要保持在50-70%之间,蜂箱的光照应保持在充足的水平,以保证蜜蜂的生长和繁殖。
二、蜜蜂养殖方法
1、放置蜂箱:在养殖蜜蜂前,需要将蜂箱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放置在荫蔽的地方,让蜜蜂可以安全的生活。
2、养殖蜜蜂:在放置蜂箱后,可以使用蜂箱模块或框架蜂窝,将蜜蜂放入蜂箱中,蜂箱中要有足够的蜂蜜和蜂蜡,以满足蜜蜂的饮食需求。
3、繁殖蜜蜂:蜜蜂繁殖需要适当的环境,可以在蜂箱中放置一些蜂蜡。
蜜蜂饲养与喂养技术大全

蜜蜂饲养与喂养技术大全蜜蜂饲养与喂养技术是养蜂者在繁衍蜜蜂的过程中必备的知识。
合理的饲养与喂养技术可以提高蜜蜂的产蜜量和抗病能力,保证养蜂产业的正常发展。
本文将从蜜蜂的饲养环境、饲料选择和喂养方法等方面,向大家介绍蜜蜂饲养与喂养的技术要点。
希望对广大养蜂者有所帮助。
一、蜜蜂饲养环境蜜蜂的饲养环境是影响蜜蜂生长发育和产蜜的重要因素。
蜜蜂需要一个温暖、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才能顺利生活和工作。
饲养蜜蜂的地点要选择离水源近、靠近草地和短花的地方,同时避免选址在工业废气、化肥或农药污染严重的地方。
在蜜蜂饲养区域,需要保持充足的蜜源植物,如蜜桃、蜂斗菜等。
同时要注意清理蜜蜂周围的杂草和垃圾,以确保蜜蜂的生活环境清洁和有序。
二、饲料选择1. 蜜源植物:为了保证蜜蜂的正常生活和蜜蜂蜜的产量,养蜂人员应该选择生长周期长、产蜜量高的蜜源植物。
常见的蜜源植物有百合花、柿子树、油菜花等。
2. 淀粉类饲料:淀粉类饲料对蜜蜂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如小米、玉米粉等都可以作为淀粉类饲料的选择。
3. 糖水:糖水是常用的蜜蜂饲料之一,一般用白糖和清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制成糖水,供蜜蜂食用。
但要注意糖水的浓度,太稀或太浓都会影响蜜蜂的正常生活。
三、喂养方法1. 冬季喂养方法:在冬季,蜜蜂的蜜源减少,养蜂人员应采取饲喂措施来帮助蜜蜂度过冬季。
常见的方法有白糖水喂养法和胶体糊状饲料喂养法。
白糖水喂养法是将白糖和清水按照一定比例调制成糖水,放入蜜蜂箱内供蜜蜂食用。
胶体糊状饲料喂养法是利用胶体状饲料,给蜜蜂提供养分和蛋白质,增加蜜蜂的抗寒能力和免疫力。
2. 春季喂养方法:春季是蜜蜂繁殖和采蜜的时候,蜜源丰富,蜜蜂一般不需要人工喂养。
但在春季初期,蜜源可能还不够充足,养蜂人员可以选择白糖水喂养或胶体糊状饲料喂养,以帮助蜜蜂渡过过渡期。
3. 夏季喂养方法:夏季是蜜蜂采蜜的高峰期,蜜源充足,一般不需要额外喂养。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天气干燥、降雨不足等情况下,养蜂人员可以选择糖水喂养或人工饲料喂养,以保持蜜蜂的生活稳定。
蜜蜂养殖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技术大全蜜蜂养殖是一门古老且重要的农业产业,既可以提供丰富的蜂蜜和其他蜂产品,又可以促进农作物的传粉和增加农田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养殖环境的准备、蜜蜂种类的选择、蜂箱的建造与管理、蜜蜂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养殖技巧。
1. 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1.1 蜜蜂的生态特征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分工合作。
一般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
蜜蜂主要依赖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来源,并利用花粉传输花粉和传播种子。
1.2 蜜蜂种类常见的蜜蜂种类包括欧洲蜜蜂、亚洲蜜蜂、非洲蜜蜂等。
不同种类的蜜蜂在适应环境、产蜜能力、繁殖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养殖者可以根据地区气候和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蜜蜂种类。
1.3 蜂产品的价值与用途蜜蜂不仅提供美味的蜂蜜,还可以产出蜂蜡、蜂胶、蜂花粉等农产品。
蜂蜡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蜂胶则被认为具有抗菌、抗炎等药用价值。
2. 养殖环境的准备2.1 选择合适的场地蜜蜂养殖需要选择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的场地,环境安静、空气新鲜。
同时应该考虑附近的植被和花卉资源,以确保蜜蜂有足够的食物来源。
2.2 搭建蜂舍蜂舍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形式,如固定式蜂舍、流动式蜂舍等。
蜂舍需要保持通风良好,室内温度适宜,具备防蜂风、防雨等功能,以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3. 蜜蜂种类的选择3.1 欧洲蜜蜂欧洲蜜蜂是养殖最为广泛的一种蜜蜂。
其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蜜蜂体型小巧,产蜜能力较强。
3.2 亚洲蜜蜂亚洲蜜蜂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生存繁衍。
亚洲蜜蜂对螨虫的抵抗能力较强,但相对而言产蜜能力较低。
4. 蜂箱的建造与管理4.1 蜂箱的选择蜂箱的材质应该选择防腐耐久、通风良好的材料,并具备易于操作的设计,方便养殖者检查和管理蜜蜂。
4.2 蜂箱的规格蜂箱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和蜜蜂种类的养殖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欧洲蜜蜂的蜂箱规格为10枚蜜架,而亚洲蜜蜂的蜂箱规格为12枚蜜架。
养蜂技术要点详解大全

养蜂技术要点详解大全蜜蜂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养蜂技术的掌握对于蜜蜂养殖的成功十分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养蜂的技术要点,帮助读者了解蜜蜂养殖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1. 蜜蜂的基本知识蜜蜂属于昆虫门,工蜂是蜜蜂的主要个体,负责采集花蜜和花粉。
蜜蜂需要饲养在蜂箱中,蜂箱的材料多为木质,内部分为蜂巢和蜂架。
蜂巢中有蜂蜡构筑的蜂房,蜂架则是用来放置蜜蜂工作或繁殖的。
2. 蜜蜂的饲养环境蜜蜂饲养需要有适宜的环境,一般选择气候温暖、植被丰富的地区。
蜜蜂需要有足够的阳光和蜜源植物,以及水源供应。
饲养蜂群的地点应远离噪音和异味干扰。
3. 蜜蜂的饵料蜜蜂的饲料主要是花蜜和花粉。
花蜜是蜜蜂的主要能源来源,而花粉则是提供蜜蜂所需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
饲养蜜蜂需要提供丰富的花蜜和花粉资源,可以在蜂箱旁种植蜜源植物,也可以在需要时添加蜂食料。
4. 蜂群的管理蜂群管理是养蜂的关键环节。
蜂群管理包括蜂箱的定期检查和养护、蜂群的繁殖与增殖、疾病防治和蜂产品的收获。
蜂箱的检查应注意蜜蜂的发育情况、蜂巢的蜂密情况和蜂虫的存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蜂群的繁殖和增殖可以通过分巢、扩箱等方法实现。
蜂群应定期进行疾病防治,注意消毒和清洁工作。
同时,收获蜂蜜等蜂产品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和时机,避免对蜜蜂造成伤害。
5. 蜂仔的培育蜜蜂的繁殖过程包括蜂后产卵、蜂卵孵化、蜂虫幼虫阶段等。
为了保证蜜蜂的健康和数量,需要注意蜂仔的培育。
蜂后的选择应该注意其品种和状态,产卵要注意合理的数量和位置。
同时,要注意蜂仔的饲养和保护,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6. 疾病防治蜜蜂养殖过程中面临各种蜜蜂疾病的威胁,疾病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蜜蜂疾病包括蜜蜂病、螨虫感染等。
为了保证蜜蜂健康和群体的稳定,需要定期对蜂群进行检查,发现疾病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更换蜂巢、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等。
7. 蜜蜂产品的利用养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蜜蜂产品,如蜂蜜、蜂胶等。
蜜蜂养殖与养蜂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与养蜂技术大全蜜蜂是一种重要的昆虫资源,其养殖和利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和医药工业。
蜜蜂养殖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提高蜜蜂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养蜂技术。
一、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蜜蜂养殖需要选取合适的场地,一般选择出风向好、日照充足、水源丰富的地方。
通常采用蜜台和蜜蜂箱的组合形式进行养殖。
在选择蜜蜂品种时,要考虑其适应性强、繁殖力旺盛、蜜源丰富的特点。
蜂箱的管理是蜜蜂养殖的关键,包括蜂箱的定期检查与清洗、蜜蜂健康情况的监测等。
同时,科学的饲养方法和饲养环境的控制对蜜蜂的生长发育和蜜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喂食和适当的蜂群密度可以有效提高蜜蜂的产量和品质。
二、蜜蜂养殖的技术要点1.选取合适的蜜蜂品种: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繁殖力旺盛的品种,如意大利蜜蜂、黑蜂等。
2.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要根据蜜蜂的生长发育需要,科学投放蜜源和花粉,并合理控制蜂群密度。
同时要注意保持蜂巢的温湿度适宜,避免蜜蜂受到气象因素的不利影响。
3.定期检查和饲养环境的控制:定期检查蜂箱,及时清理蜂巢、排除病害和害虫。
在冬季应加强蜂箱的保暖措施,确保蜜蜂的安全过冬。
4.科学合理的采蜜方法:采蜜应选择蜜源丰富、花期较长的区域,并根据不同蜜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蜜方法,避免对蜜蜂产生不利影响。
5.健康监测和疾病防治:定期监测蜜蜂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蜜蜂病害。
对于常见疾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避免蜂群的损失。
三、常见蜜蜂养殖技术1.人工授粉:对于部分花粉困难或交配难度较大的植物,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蜜蜂的采蜜效果。
2.蜜蜂的增殖技术:包括蜂王的培育和蜜蜂的人工繁殖。
通过科学的选种和繁殖方法,提高蜜蜂的数量和品质。
3.蜜的提取和处理:蜂蜜的提取有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有离心法、压榨法和挂蜜法等。
对于提取后的蜂蜜要进行过滤和杀菌等处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蜜蜂养殖学重点

巢蜜:经过蜜蜂酿造成熟并封上蜡盖的蜜脾。
通常是指用一种特质的小框架巢蜜格供蜜蜂生产的小块蜜脾。
喂水作用:维持蜜蜂新陈代谢;用于饲喂幼虫,溶解浓度高的蜂蜜;保持蜂巢内适宜的湿度,热天降低巢温等。
寒冷低温天气飞出采水,会造成一些损失和伤亡;减轻群体繁重劳动和能量消耗;避免采进不清洁的水还会引起蜂病蜂路:每张脾有6500-7000个巢房,相邻脾间的距离10-12mm,为正常的蜂路自然分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的条件下,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
人工分蜂:根据生产需要,结合蜂群内部具体条件和外界蜜粉源情况,从一至数群蜂群中,提出数张脾(蜜蜂脾、子脾、各日龄蜜蜂)组成一个新的蜂群。
蜂王浆:是由工蜂的咽下腺分泌的用以喂养蜂王及其三型蜂幼虫的浆状物。
类似哺乳动物的乳汁,又称蜂乳。
合并蜂群: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蜂群合并到一块,使之成为一个蜂群,常被称之为合并蜂群婚飞:蜂王交配是在巢外飞翔中进行的,交配飞行的过程称为婚飞。
越冬适龄蜂:是秋末羽化出房,经过排泄飞行但尚未参加采集活动的蜜蜂。
越冬蜂只有经历了飞翔排泄才能忍受整个冬天长期困在巢内的生活。
蜂蜜:工蜂采集植物花内蜜腺分泌的花密或花外蜜腺的分泌物,经充分酿造而贮存在巢脾内的甜物质。
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树脂并加入其自身分泌物混合而成的一种棕红色、棕黄色或灰褐色的粘性固体,有芳香气味,有很强的杀菌防腐作用盗蜂:盗蜂是指到其它蜂巢中采蜜的工蜂。
盗蜂发生在外界蜜源缺乏或枯竭的季节,是蜜蜂种内竞争的重要形式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包括蜜蜂形态构造、解剖生理、生殖发育、行为活动等。
三型蜂: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和雄蜂。
这三种类型蜜蜂,在养蜂学中统称为“三型蜂”。
两性蜂:以昆虫学和生物学的观点,蜂群是由两性蜂组成的,即雌性蜜蜂和雄性蜜蜂。
在雌性蜜蜂中又分化出两种级型,蜂王和工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蜂对国民经济的意义1、蜜蜂产品价值高,用途广。
2、养蜂是一项在广大农村很好的致富项目。
3、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且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中国养蜂业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存在的问题1、缺少相关蜜蜂养殖法律法规。
2.政府部门对养蜂业重视不够。
3.养蜂监管机制不健全。
4.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不够。
5、国民对养蜂业认识不健全,尚未看到蜜蜂授粉的价值。
蜂授粉的形蜜态学优势(考):头、胸部有丰富的绒毛,周身布满绒毛。
主要蜂产品种类: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毒,蜂蜡,蜂胶,蜜蜂躯体。
蜂蜜(采集):工蜂采集植物花内蜜腺分泌的花蜜或花外蜜腺的分泌物,经充分酿造而贮存在巢脾内的甜物质。
蜂王浆(分泌):是由工蜂的咽下腺分泌的用以喂养蜂王及其他三型蜂幼虫的浆状物。
蜂花粉(采集):蜜蜂从种子植物上采集花粉后,加入一些花蜜和唾液,形成的花粉团。
蜂毒(分泌):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毒液。
蜂蜡(分泌):工蜂蜡腺分泌的类脂质物质。
蜂胶(采集):工蜂从植物幼芽或树干破伤部位采集的树脂,并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和蜂蜡等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
蜜蜂蛹,幼虫,成虫(躯体):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包括蜜蜂形态构造、解剖生理、生殖发育、行为活动等。
三型蜂(注意性别):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和雄蜂。
这三种类型蜜蜂,在养蜂学中统称为“三型蜂”。
以昆虫学和生物学的观点,蜂群是由两性蜂组成的,即雌性蜜蜂和雄性蜜蜂。
在雌性蜜蜂中又分化出两种级型,蜂王和工蜂。
三型蜂的区别(大题)1.数量上:正常蜂群,仅有1只蜂王;工蜂数量最多,雄蜂次之。
2.形态上:个体大小上,蜂王>雄蜂>工蜂。
头:蜂王头是心脏形、工蜂倒三角型、雄蜂圆形;翅膀:蜂王短,占腹部1/2-2/3,工蜂和雄蜂翅膀较长,接近腹部末端;腹部:蜂王腹部较长,尾端尖,雄蜂腹部大于工蜂,小于蜂王,尾端钝圆,工蜂腹部较小,尾端尖。
3.生物学特性上:蜂王:受精卵发育成的二倍体雌蜂,卵巢发达,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工蜂:受精卵发育成的二倍体雌蜂,卵巢不发达,负责巢房内外的所有劳动性工作;雄蜂:未受精卵发育成的单倍体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繁殖后代。
4.寿命上:蜂王的寿命,自然5-6年。
工蜂寿命:平均寿命35天左右。
雄蜂的寿命:长达3-4个月。
5.视觉上:雄蜂的视觉最发达,蜂王的视觉最差,工蜂的视觉处于中间水平。
6.自己进行一些总结,会获得加分巢脾:每张脾有6500-7000个巢房,相邻脾间的距离10-12mm,正常的蜂路。
蜂路:是相邻的两张巢脾之间的间距级型分化: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的二倍体卵发育而成,它们的遗传基因是完全相同的。
受精卵孵化后,由于发育的环境不同,得到的食物不同,雌性幼虫的发育逐渐向蜂王和工蜂两个不同级型的方向分化。
变态发育:蜜蜂是全变态昆虫,其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中蜂与意蜂的发育日期型别蜂种卵期未封盖幼虫期(天)封盖期(天)出房日期(天)蜂王中蜂35816意蜂3 5.57.516工蜂中蜂361120意蜂361221雄蜂中蜂371323意蜂3 6.514.524三型蜂发育所需要的温度:34~35℃。
感知最适温度:26-30℃。
臭腺:分泌外激素的腺体。
分泌王浆的腺体:咽下腺(王浆腺),上颚腺蜡镜:工蜂特有的,在第4~7腹节,特有生殖腺。
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的概念: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的作用:1.通过内分泌系统控制其生理反应,如工蜂的卵巢发育和王浆的分泌等;2.通过刺激神经中枢直接引起蜜蜂的行为,如改造王台、攻击行为等。
信息素多由数种化合物组成,也可以是单一的化学物质。
信息素是蜂群个体间相互联系、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
蜂王不足的原因:1.蜂群群势强盛使得蜂群中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相对不足;2.因蜂王衰弱而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绝对减少,蜂群便产生交替王台;3.因蜂王丢失而使蜂王上颚腺信息素消失,蜂群便将工蜂小幼虫巢房改造王台。
蜜蜂飞行活动半径:一般情况下,意蜂为2.0km~3.0km;中蜂为1.0km~1.5km。
盗蜂的危害包括(掌握):①蜜蜂在巢前厮杀,蜂场秩序混乱,造成蜜蜂伤亡;②发生盗蜂使蜂群凶暴,警觉性提高,增加开箱、蜂群合并、人工诱王等管理操作的难度;③被盗群有蜂王被围杀失王的可能;④被盗群因贮蜜缺乏,轻者使蜂王产卵力下降,重者出现“拔子”现象,影响蜜蜂群势的增长;“8”字型摇摆舞:摆尾舞表示食物离得比较远;它既可以表示出食物的方向也可以告诉同类食物离巢的距离。
自然分蜂定义(一定考)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的条件下,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
促进分蜂的因素(了解)1、环境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巢内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条件和气候条件。
分蜂均发生在蜜粉源较充足,闷热的气候。
巢内环境方面,蜂巢拥挤、通风不良、巢温过高、粉蜜充塞、压缩子脾、供蜂王产卵的巢房不足、缺乏造脾余地等,都能加剧分蜂热程度。
2、蜂群因素包括蜜蜂群势、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等。
强盛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
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是影响分蜂热相互关联的因素。
3.季节因素分蜂热程度与季节有关,分蜂季节蜂群普遍发生分蜂热,即使群势不是很强。
控制自然分蜂的措施(6条):1.随时用产卵力强的新蜂王更换老弱蜂王;2.适时扩大蜂巢,为发挥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哺育能力创造条件,使巢内空间不拥挤,使蜂群贮存蜂粮空间不受限制;3.在非流蜜期,酌情用强群的封盖子脾换取弱群的卵虫脾,加大强群的巢内哺育负担;4.当蜂群强大后,及早准备王浆生产工作;5.炎热季节注意给蜂群遮阴,扩大巢门,改善蜂箱通风条件6.蜂群检查时,要注意割除封盖的雄蜂房,毁掉自然王台。
良好放蜂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大题)1、蜂场周围蜜粉源丰富2、交通要方便,便于转运蜂群和蜂产品3、气候适宜4、有良好的水源5、安全、安静6、远离其他蜂场蜂群排列需注意的问题:1.中蜂尽量分散错开排列:易迷巢,而引起盗蜂,散开且巢门角度要有一定区别。
2.交尾群放在目标显著位置:处女王认巢能力差,防止处女王误入其他蜂群引起围王或蜂王间的刺杀。
3.中蜂和意蜂不放在同一地点饲养:中蜂会被意蜂消灭4.巢门方向最好朝南,东南,东:延长蜜蜂工作时间。
5.用砖块或木板将蜂箱垫高(20cm):防止水淹和害虫侵害。
6.蜂箱摆好后不随意搬动:若要场内短距离运动应注意每天只能移动0.3~0.5m,然后逐渐向预定地点移动。
若一次移动0.5~1km,应在傍晚将巢门用报纸封闭,待搬到新地方后,蜜蜂啃咬报纸的过程会慢慢意识到位置的改变,会重新进行认巢飞翔。
蜂群的检查常用的检查方式(3种):箱外观察、局部抽查、全面检查。
箱外观察具有节省时间、效率高、不惊扰蜂群的优点。
部分抽查的特点,一是工作量相对减轻,再是检查时间短,对蜂群的副影响小一些。
检查蜂脾情况、饲料情况、蜂王情况、哺育情况、病害情况等。
全面检查是为了全面详尽的了解蜂群内所有的情况,但也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有重点的进行检查,首先要明确开箱检查的目的,如繁殖期查看产卵育仔情况;流蜜生产期,则重点看采集酿蜜情况。
全面检查的注意事项1.要注意检查时的气温,外界气温低于14℃时不要开箱检查,开箱检查的适宜气温为18℃~30℃之间;2.是光线趋暗昏黑时不要开箱检查,此时提脾检查,容易引起蜜蜂愤怒攻击或乱爬乱钻;3.是早春或晚秋开箱检查,要注意选择晴暖无风天气;4.是无蜜源缺饲料期尽量少开箱检查;5.是平时应尽量减少开箱检查次数,不到真正需要或必须时,一般不要开箱检查,开箱时间过长过频对蜂群无益。
蜂群饲喂按照饲喂的饲料类型不同:可以分为糖饲料饲喂和蛋白质饲料饲喂。
糖饲料两种方式及区别(大题)1.直接把糖水倒入箱内的空脾上,放入蜂箱。
2.将糖水倒在容器里,放入蜂箱内,让蜜蜂自己吸食后,搬运到巢脾中。
喂盐:水与盐比例100:1为适宜。
蜂群合并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蜂群合并到一块,使之成为一个蜂群,常被称之为合并蜂群;有时也会将某群的一部分蜜蜂调整到另一群中,这一做法叫作调整群势。
需要进行合并的蜂群(4种)1.失去蜂王又一时没有贮备蜂王补充的蜂群;2.交尾失败的新蜂群;3.失去生产能力的弱小群;4.秋后蜜蜂停止繁殖即将进入越冬期,那些四框蜂以下的弱小群,越冬能力较差很难保证其安全越冬,人们往往对其进行合并,将两个乃至数个小群合并到一块,组合成一个较强的群体,有利于其安全生存和生产的发展。
合并蜂群的方法:直接合并,间接合并。
人工分群定义:又称人工分蜂,就是根据生产需要,结合蜂群内部具体条件和外界蜜粉源情况,从一至数群蜂群中,提出数张脾(蜜蜂脾、子脾、各日龄蜜蜂)组成一个新的蜂群。
人工分蜂经常采用的方法:1、均等分蜂法2、不均分蜂法3、混合分蜂法盗蜂概念:就是在特定条件下由某些原因引起的,少数蜂群对其他蜂群的一种掠夺行为。
引起盗蜂的原因:外界蜜源缺乏,加之强群内又缺乏蜂蜜;场内蜂群群势与贮蜜量极不平衡;蜜脾常时间放于蜂箱外面;白天饲喂蜂群;有糖水或蜜撒在地面。
蜂群飞逃:是指蜂群整群离巢飞走的现象。
蜂群飞逃的原因(掌握) 1.外界蜜粉源缺乏,巢内缺蜜; 2.群内外的病虫害的干扰;3.蜂箱破烂,漏雨透风;4.蜂群尝尝受到惊扰。
群峰飞逃的预防(了解)1.留足巢内饲料。
2.及时治疗蜂群内的病虫害。
3.对破旧蜂箱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
4.保持蜂群周围环境安静。
对交配之后的蜂王进行剪翅处理。
转地放蜂(了解):是指追花夺蜜的放蜂方式,不断改变饲养地,专业养蜂者多采用此法。
蜂群的四季管理的主要目的1、蜂群的春季管理的目的是使越冬后蜂群的群势迅速恢复和发展,以便大流蜜期到来时适时地利用主要蜜源。
2、蜂群的夏季管理要点:培养强群,促进高产稳产。
3、蜂群的秋季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大量培育越冬适龄蜂,备足越冬饲料,为蜂群安全越冬做准备。
4、蜂群的冬季管理:延长工蜂的寿命,减低死亡率,减少饲料消耗,保证蜂群的安全越冬(不经历采蜜)。
人工育王概念:是通过严格的种群选择,利用工蜂房内的早期幼虫,通过改善其环境和营养条件,培育出优质蜂王,以达到增值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王浆的生产过程1.移虫:首次产浆可移稍大一点的幼虫。
群势弱时,每个产浆群放入一个产浆框。
群势壮大后每个群加入两个,两框之间间隔1~2个巢脾。
若每框产量下降15g一下回复单框生产。
2.补虫:移虫后2~3小时检查塑料王台中没有幼虫的,要补充幼虫,且补充虫龄与王台中的相似。
3.管理:促进蜂群繁殖,保持强群产浆,密集群势。
每隔5~6天将封盖脾换一次幼虫脾。
4.取浆:移虫48h~68h(50h)内提出产浆框取浆。
取出后抖掉或轻轻扫掉附着蜜蜂,去除多余蜂蜡台壁,用镊子镊去幼虫,最后用取浆勺挖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