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三字经》提醒父母20戒

合集下载

《三字经》的道德教育诠释

《三字经》的道德教育诠释

《三字经》的道德教育诠释宋末问世的《三字经》是中华古圣先贤的经典,刚开始流传就好评如潮。

拿到今天的市场来看,它也仍然是一本颇具价值的著作,既有助于儒学思想的传播,又有助于古代基础教育的研究,在道德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书中提倡的“孝悌”“亲仁”品德教育,以及要求子女“谨信”“爱众”的为人处世原则,其见解都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阐释《三字经》里的道德思想、理念,希望可以对当现代的儿童德育有启迪意义。

标签:三字经,儿童,道德教育《三字经》和《千字文》、《百家姓》一起被称为“三、百、千”,它们共同组成了儿童识字教学的蒙学教材。

而位于蒙学之冠的《三字经》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识字课程,它是一部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儿童启蒙读本,又是一部集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三字经》在内容上包罗万象,诸如為学态度、读书方法、伦理道德以及名方实物等等。

2007年在宁波召开的《三字经》研讨会上,众多学者达成一致:希望通过对《三字经》的研究,深入思考如何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来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1]。

一、《三字经》诞生的时代与教育背景《三字经》作为古代的蒙学教材,涉及内容广泛,被称为“千古一奇书”。

清人紫巢氏在为《三字经注解备要》作序时,称它为“一部袖里《通鉴纲目》”。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提到此书时说:“《三字经》可不简单,虽是启蒙读物,可是书中的知识,自远古到现代讲了一遍。

这真是一部最简明扼要的‘中国通史’。

而且用韵文写成,可以朗诵,便于记忆,真是一部好书。

”这一说法,被古今中外人们所公认,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之中。

所以说,《三字经》可谓是蒙学教材中的一朵奇葩[2]。

《三字经》作为蒙学识字教材流传使用了700多年,这与它的特色内容和独到形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于《三字经》有很多版本,也有很多人对其作者进行质疑,本文要研究的是我们最熟悉的,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头的《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所写。

三字经故事(通用20篇)

三字经故事(通用20篇)

三字经故事(通用20篇)三字经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它朗朗上口的音韵还可以帮助孩子爱上诵读!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故事篇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教:这里有两个“教”字,第一个是父之较,第二个是师之教。

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

子:这里指为人子女。

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非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

为:作为、成就。

[语译]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

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字经故事篇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是一个小故事。

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父亲激公宜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仉氏纺线织布生活。

孟子家是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村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

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

《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前三分之一

《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前三分之一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朝代】清朝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已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况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三字经详解: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三字经详解: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三字经详解: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三字经详解: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扬名声,显父母”,是孔子在《孝经》中的话。

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杨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行孝道有始、有终,孝之始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孝之终的儒家的观点,就是“扬名声,显父母”。

儒家思想偏重于入世,但是唐以后的读书人,均以建立世功、光前裕后、封妻荫子为理想目标,都涌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士子之路,错解了孔子说的“立身行道”。

立身就是立命,人非性子化了不能够立命,所以传统教育的第一关就是要帮助学生化性。

人的命如车轮,性如车轴,性子不正,命轮一定会跑偏,所以韩愈才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就是帮助学生化性立命,教他做人之道。

性子化了、气质变了,人才肯吃苦、才肯吃亏,然后才能够行道。

行道就是按照《三字经》中讲的“五伦十义”的道理,学做人。

“十义”是人的十根命柱,也是十条做人之道,真正做到了,行圆满了,命就立起来了,“立身行道”才算做到了。

禀性化掉了,人“性本恶”的动物属性的根才能彻底根除掉,这个业根一断,就可以上拔祖先,所谓是“一人得道,九祖升天”,祖宗八代都跟着沾光,这才是真正的“孝之终也”。

“裕于后”是向下,为子孙后代积累福德,就是《千字文》中讲的“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自己这一辈人,要在祖先建立的德业之上立身行道,让自己的德行象奔腾不息的江河水一般,一代代地川流下去。

前人植下的道德之树,会成为佑蔽后人的福荫,能做到“光于前,裕于后”,人的一生才没有虚度。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常人留给子孙的,都是物质财富,满箱的金银财宝,我传给子孙的只有这一部《三字经》。

这几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但其中的道理却非常人所能理解,更是难以做到。

汉朝的著名学者疏广,字仲翁,是西汉兰陵人,对《春秋》有独到的研究。

汉宣帝征他为博士,授以太子太傅的官职,他的侄子疏受也被聘为太子少傅。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三字经》读后感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在我人生中必须懂得的道理。

区区三个字,就向我们清楚的阐明了那些浅而易懂的水处理。

《三字经》被人称作为“千古一奇书”的著作是由南宋庆元的王应麟写的。

三字经自从传入宋代以后,就被百家称为“袖里通鉴纲目”……的奇书。

三字经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些为人处事和一些历史等等。

先说为人处事吧:“香九龄,能温度。

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顺父母,替父亲扇草席暖被告窝,而这些都是每个孝顺父母的子女应该做的。

看到这里,我觉得挺没面子的,他这么水上就很懂事。

而我呢,都这么大了,还这么不懂事。

这本书让我悟出许多道理,联合了我的生活,我有时候挺不理解我的父母,一直以为爸妈给我报的那些补习班,直到我看完这本书后,让我懂得:爸妈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以后可以多方面发展。

在此,我想对你们说一声:对不起。

《三字经》读后感2说起三字经,那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在小时候,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

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差别会越来越大。

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

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

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

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也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明白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

《三字经》图画+解释+拼音

《三字经》图画+解释+拼音

初:开始的意思,这里说人刚出生的时候。

性:性质个性的意思,指人的本性(个人先天具有素质和性情)。

善:善良。

习:指学习,也指受社会环境影响。

苟:如果、假如。

乃:于是。

迁:变化。

道:方法、道理。

贵:最重要的。

昔:从前、古代。

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贤良有德。

择邻处:选择邻居住下来。

子:阵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国人,后世,尊“亚圣”。

机杼:机,织机;杼,梭子。

窦燕山:即窦禹均,五代五万晋人,他聘请名儒做儿子的老师,后来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

义方:教育孩子的方法。

扬:很有名气,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养:抚养。

过:过错。

严:周密。

惰:懒惰,这里指失职。

子:子女。

非:不是。

宜:应该。

幼:年纪小的时候。

何为:做什么。

琢:雕琢。

器:有用的材料。

义:道义,伦理。

少:年少。

亲:亲近、尊敬。

师:老师,师长。

礼:礼貌。

香:黄香,东流湖北安陆人,博通经典,官到尚书令。

九:九岁。

执:批语守,指应该做的事。

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

弟:(当动词解)即悌,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

长:兄长。

知:明白。

首:首先、最先。

孝:孝顺父母、友爱兄长。

见:眼睛见到。

闻:耳朵听到。

数:数学、算术。

文:文字、文理。

而:及、与(是承上启下的连接问)。

三才:指天、地、人。

三光:太阳、月亮与星星都是地球上的光线来源称为“三光”。

纲:要点、法则。

君:国家的元首。

臣:政府官员。

亲:指父子之间慈孝相亲。

顺:和顺相处。

曰:这里是称为,叫做的意思,并有表示列举的作用。

四时:四季。

运:运行,转动。

穷:穷尽,完了。

四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应:相应、适应。

中:中央。

五行: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构成万物不可缺少的元素。

本:根据、起源。

数:是术数的简称,以阴阳五行、生、克、共、化的道理,推测人事吉凶,叫作术数,也叫数命、数理、命理等。

仁:爱心。

义:公正言行。

礼:人类交往规则。

智:才智。

信:信用。

常:常行的道路,轨道守则。

紊:杂乱。

稻:通常叫稻米,也叫大米。

三字经弟子规

三字经弟子规

生命不需要拔苗助长不要在星期天泡电视,不要让冗长的电视剧和无聊的打情骂俏庸俗了你纯真的目光。

推开大门,自然就在眼前,美丽而生动的景色其实是最好的风景片。

不要过早尝试爱情,生命不需要拔苗助长,虽然早熟是一种时尚,但时尚也成了现代人奢望传统的理由,比如早熟的麦子虽然提前收割,但产量低而且易折倒。

要学会尊重父母,他们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群,在黄土地,在工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挣取你们的未来。

出身根本不是鸿沟,中国有70%的人是农民,还有许多的人上一辈也是农民,追溯上去都是农民,农民是共和国的脊梁,父母是家庭的脊梁。

尊重父母,人生就有了道德第一道防线。

要相信老师所说的话,顶撞不是自立,更不是显摆的依据。

学习上可以质疑,教育上要相信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三番五次地教育,除了亲人只有老师还可以相信你可以改正。

青春不是冲动,尊重才是礼貌。

要相信学习,热爱学习。

目前为止,它依然是你们追求进步,改变处境的最好出路,不要拿比尔·盖茨做依据逃课、打游戏,他只不过换了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

学习更是一种品质,验证着人前进的能力。

要学会劳动,劳动也是人生。

与其将来到社会上打拼才知人生甘苦,不如从今天开始坚持劳动,让劳动成为习惯,让劳动成为品质,人生就增添了最亮的底色。

要学会读书,读大本的而不是口袋书。

当父母外出的寂寞、厌烦作业太多的负荷一齐袭来时,选择读书不仅意味着放松,更是一种幸事: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打开一扇窗,窗外阳光灿烂,丰富多彩。

学会读书,一生受用。

要学会亲近生活,与亲人为伴,与同学为友,走进田野与花鸟虫草为邻。

劳动、游戏都可以让远离父母的你分享人生的乐趣。

当然也要学会思念,思念那遥远的背景和亲切的关怀,感恩的种子就在你心中萌发。

要学会欣赏。

你们拥有城里人追求的精神家园:小桥、流水、人家,要从村庄开始,从池塘开始,从身边的点滴入手,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美,品味美,尊重美。

欣赏风景,本身也是风景。

要学会踏实做事。

家训三字经

家训三字经

家训三字经尊孝仁:立家基,团结乐氛师心衷。

言行谦,待人和,亲睦善。

教孺慎:读书勤,早起精,问学必完。

思行远:明志存,立志勇,为人有志向远。

存忍恕:气和平,多容受,宽待人。

庄朴诚:正直良,端正庄,言行真。

谦和让:平和雅,谦让可,礼仪繁。

节俭劳:精勤偷闲、节俭劳,守朴素。

忠诚敬:忠诚节,正直敬,言行庄。

宽平正:宽平正,公允法,克明行。

勇毅力:勇毅力,毅力强,坚定行。

孝亲尊:父母亲,孝至尊,敬尊亲。

忍恕慈:忍人恕,慈悲怜,仁慈诚。

廉正正:内廉正,外廉正,自律行。

愚诚实:愚诚实,真诚恭,言行如。

容儿贱:宽纳人,容保庸,择人才。

正明察:清正明,对事察,明知准。

忍辱贵:忍辱贵,耐受人,谦和和。

礼让卑:礼让卑,尊敬尊,平等行。

孝亲贵:孝亲爱,敬父母,看护亲。

勤恭谦:勤恭谦,谦虚谨,谦和恭。

持义贰:坚持义,心怀家,斗义气。

慎思考:慎思考,深思量,明智行。

改进进:自我纠,改进进,进步行。

忍耐任:忍耐任,承担责,自律任。

真诚敬:真诚敬,敬人心,心恭敬。

维勤谦:勤奋持,谦虚心,值得尊。

精一致:精一致,自己做,不务眠。

修習智:修身养,習智慧,不浮游。

孝亲戒:敬父母,戒亲恶,克己谦。

助人急:助人急,援助人,无私心。

和荣宠:和本宗,荣宠人,性恭敬。

愿诚实:愿真诚,以诚实,言行实。

助人愁:助人愁,解人愁,心善良。

友杜谦:友人多,谦和谦,待人真。

谦而修:谦而修,修现实,为人有。

居守细:居守细,爱整洁,屋氛味。

常清洁: perseveranc, 常打扫,爱卫生。

提醒闻:提醒常,听风听,心聆听。

健勤恳:健康身,勤勉行,身复健。

札清洁:札爱清,清洁身,个出色。

好诚心:好诚意,有心事,踏踏实。

孜孜至:孜孜至,争上游,自求聪。

居仁尊:居仁义,尊重人,无微蹈。

忍辱矜:忍辱苦,谦虚心,杀不妥。

若逆贴:若逆贴,接触距,亲近宜。

责宽虚:责任在,宽松宽,宽广心。

修简身:修养身,简朴谦,心保持。

持重身:坚持重,守庄稳,行为端。

力良帮:努力强,帮助人,友友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三字经》提醒父母20戒
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11月推出由向德荣、华伟芬夫妇合著的《父母三字经》一书,该书提醒广大的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努力做到20戒。

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全心全意的,总希望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健康成长。

但有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为了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环境,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戒除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1.戒侵权。

父母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的若干规定,切实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

2.戒隔阂。

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和行为,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发现、解答孩子的困惑,赢得了孩子的心就取得了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3.戒伤尊。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权利、理解孩子的个性、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懂得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4.戒窥私。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拥有一定的私人空间,对孩子的过份
监管或干涉,只会惹来孩子的强烈不满。

5.戒宠溺。

父母切勿把孩子当作“小皇帝”“小公主”来伺候,这样会助长孩子娇生惯养和依赖父母的坏习性。

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自私、冷漠、任性、放纵等不良个性,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长大后会难以融合到当今的复杂社会。

6.戒包办。

如果父母过分呵护孩子,什么事都全权包办,这样不仅会挡住孩子展望未来的视线,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也会削弱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把孩子培养成“超龄婴儿”,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7.戒嘲讽。

对于孩子不擅长的事情,父母不要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对孩子进行嘲笑,要对孩子多一些赞美和鼓励。

一个吝啬赞美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变得让他们无法赞美。

8.戒冷落。

父母不管工作有多忙,有多劳累,都不要冷落了孩子,特别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接近、关心孩子,做好孩子的思想疏导工作。

9.戒唠叨。

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唠叨不停,没完没了地数落和冷嘲热讽,让孩子一听就心烦,以致产生自我保护式的逆反心理。

父母应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地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语言上要言简意赅。

10.戒轻诺。

父母不宜频繁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要
坚持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刺激为辅。

父母对孩子的许诺,要言而有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11.戒哄骗。

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要哄骗孩子。

否则,孩子会效仿父母的行为,也会学着向别人撒谎。

父母应该做到对孩子诚实守信,这样孩子才能在父母的影响下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12.戒恐吓。

父母不要经常恐吓孩子,这样不仅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13.戒指责。

对于孩子偶尔所犯的小过失不要大惊小怪,鼓励孩子改正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的行为伤害了他人或具有破坏性,父母一定要及时干涉,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4.戒强迫。

孩子有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后,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在一些事情上要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千万不要强迫孩子盲目地服从父母的意愿。

15.戒迁怒。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将自身的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温和教育胜过怒斥,教育孩子要始终充满爱心、宽容和温情。

16.戒脾气。

父母不要动辄向孩子发脾气。

如果父母整天绷着脸,或发脾气,或准备发脾气,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心理,亲子关系也很难变得亲密、融洽,家庭氛围也不会轻松、愉悦。

17.戒打骂。

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远离“打骂教育”,努力做到零打骂、零吼叫,以科学积极的态度,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

18.戒争名。

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人的优势都不一样,不可能所有人的成绩都一样。

那种“只能赢不能输,只许快不许慢,只能坚强不许软弱,只许面对不许逃避”的心态一定要克服。

19.戒攀比。

父母不要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觉得人家孩子是天才,自己孩子是蠢材,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自卑。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和天赋。

20.戒揠苗。

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父母的教育要如同知时节的好雨,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循序渐进的家庭教育,教育千万不要违背孩子身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