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末课内阅读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练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狐?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计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肃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命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觉轻蒙,或说肃曰:“吕将罕功名日显,不可以做意待也,君宜顾①之。
”遂往谐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②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①顾:探望,拜访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拊(fǔ):抚摩。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3)见.往事耳()(4)肃意尚轻.蒙()(5)以备不虞()(6)肃于是越席就.之()2.请给下面句子断句(2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答:(2)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答:4.下列关于文言句中称谓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在这里指君对臣的爱称。
B.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卿”在这里指朋友之间的爱称。
C.陈康肃公善射。
——“公”表示对男子的尊称。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阿蒙”在这里是对别人的鄙视,不尊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题集及答案4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题集及答案4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题集及答案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国学大热,以《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汉字类节目火热,一些久未提及和使用的生僻字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有很多家长选择用生僻字给孩子起名字,既独一无二,不易重名,又有好的寓意。
可以说,生僻字正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
生僻字并非生而生僻。
产生生僻字最主要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某个文字所代表的东西不再重要甚至消失了。
语言文字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当某种旧的事物、方法、观念消失之后,相应的语言文字也随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渐用渐少。
汉字生僻字的增多也与汉语的书面语变革相关。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书面表达一直使用文言文。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才终于代替文言文成为了汉民族的共同书面语,许多汉字也就沦为生僻字了。
还有一些汉字,因为少见、难认,渐渐被人们舍弃。
譬如“芈”原本有“羊鸣”的意思,可是后来人们新造了一个“咩”字,占据了“芈”字的读音和意义,导致现在的人们认识“咩”的多而认识“芈”的少了。
材料二:常用汉字与生僻字的数量及使用频率的对比图(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以《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汉字类节目火热,一些生僻字重回人们视线。
B.一些家长选择用生僻字给孩子起名字,源于它独一无二,寓意美好。
C.伴随着某些旧的事物、方法、观念的消失,相应的语言文字也消失不见了。
D.“芈”原本有“羊鸣”的意思,后来逐渐被新造的“咩”字取代,就沦为生僻字。
(2)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结论。
【答案】(1)C(2)①常用汉字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极高(或:生僻字数量虽多,但使用频率极低)。
②在汉字中,生僻字的数量远多于常用汉字的数量(或:生僻字的数量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常用字的数量占少数)。
③常用字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生僻字(或:常用字的使用频率几乎占据了全部,而生僻字的使用频率极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课内现代文(第四单元--第六单元)阅读精要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课内现代文(第四单元--第六单元)阅读精要及答案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社戏》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
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 màn(),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jùlǒng()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
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
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我高兴了。
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ǎo( )夜,是不合情理的。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 )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 bó)回,都微笑了。
我们立刻一哄( )的出了门。
1、选文写出了“我”看社戏转机的出现。
这转机全在于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请你概括出来。
2、双喜敢写包票的原因有哪些?从选文中,可看出双喜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找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词语,把画线句子改为“这十几个少年,委实全都会凫水。
”表达效果与原句有何不同?(二)《社戏》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课内阅读(节选自《一颗小桃树》),回答后面小题①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②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
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
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有去想了。
③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
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
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这些年来,它是怎么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事早不弄了,一摞一摞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
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④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奶奶。
⑤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七年级语文版下册复习课内阅读

七年级语文版下册复习课内阅读第一单元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
当春间二三月:轻颸\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白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伸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
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如彀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个个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地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
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1.根据要求摘出选文中相关语句。
(3分)写燕子的形体:写燕子的动作:写燕子的情趣: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3分)3.按要求找出选文中优美的比喻:说说这些比喻句的好处。
(5分)⑴小燕子的尾巴:⑵春天的细雨:参考答案:1写燕子的形体: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写燕子的动作: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写燕子的情趣: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2还有一个个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地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读无字之书,即依靠身体力行去读天地之书、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是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基本阅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陆游的读书警示,是为至理名言。
读文字之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不可取代的。
阅读者可以拿起笔来,边读边记,写眉批,作旁注,留下阅读与思考的宝贵痕迹。
这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屏幕之书,即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优势极为明显。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不超30字)(2)你觉得读哪种书有意义,请结合阅读经历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答案】(1)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2)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解析】【分析】⑴第一段:读无字之书的意义;第二段:读文字之书的意义;第三段:读屏幕之书的意义;三段概括为: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父亲的信》,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信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
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
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
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
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
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我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
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
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
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
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
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
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
”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
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
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有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有答案)一、《邓稼先》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①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 年为例:②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 99年。
③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 25年。
④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 99年。
⑤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 25 年,后者“租借” 99 年。
⑥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⑦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⑧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⑨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题目中的“站起来了”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和自由。
2.文章② - ⑤段,从内容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内容上:概括1898 年的历史。
结构上:照应题目中的“任人宰割” 。
3.这段文字对于邓稼先有什么作用?先概述这一百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4.“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一句改为“邓稼先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
一是原句与前文衔接一致;二是原句强调的是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他的人物品质和精神。
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档-----------------《一》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 本文选自 。
作者 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
(2分)9.)(2分)A.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B. 缀行.甚远 方欲行.C. 宾客意.少舒 意.暇甚D.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10.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结合文章,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伟大的悲剧》节选文字,完成12—15题。
(10分)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以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
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
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们的尸体。
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经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石墓。
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2分)答:13.为什么说“我的遗孀”四个字是可怕的?(2分)答:14.联系上下文,说出斯科特心中的“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3分)答:15.选文最后一句话属于何种表达方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答:《二》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
(16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2分)解释下列加点字。
(1)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2)一狼洞.其中( )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4)屠自后断其股.( ) 12、(2分)《狼》一文给人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
13、(3分)翻译下列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9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4.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2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及鲁肃过寻阳15.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6.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学习本文的启示。
(2分)17.请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
(3分)答:三、现代文阅读(25分)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了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么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水草所发散出的来的清香,夹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的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8、(3分)小伙伴们开船时,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这些动词体现了小伙伴的什么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分)语段中,在景物描写时以动写静的句子是_____。
20、(2分)上述文字采用多种感官来写景,请根据要求,选填相关的词句。
(1)视觉:______。
(2)听觉:______。
(3)嗅觉:______。
(4)触觉:______。
21、(3分)语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分)在上述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我”的心情变化,这个变化过程是:沉重→_____→_____→_____→_____。
23、(2分)请概括上述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2.仔细阅读全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13.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1分)14.说说选文对“学习”问题持有怎样的看法?(1分)15.后人从《孙权劝学》中概括出两个成语,一个比喻人学识尚浅:“”,一个指要改变旧看法,要用新眼光看人:“”。
(2分)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1分)《三》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于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9.“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二段“静悄悄的”、“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分别是什么描写?这样写的用意各是什么?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段写“瘦鸡妹妹”与“弟弟”的玩耍,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