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故事:出口成对结朋友 - 对联故事 -

合集下载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

有趣的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关于对联小故事大全以下关于对联故事容由为您整理提供,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趣的对联故事一、继盛巧对趣话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

出生于容城,嘉靖进土。

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

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

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

只见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继盛拉起来。

从此,继盛擅对出了名。

在私塾从师十年间,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

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

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

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

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

当时奸相严嵩专政,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四次被贬。

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继盛在狱中写下的。

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明朝时,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

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民间趣味对联故事(精选11个)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对联吧,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那么你有了解过对联吗?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民间趣味对联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1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小乔一人娶相传,古时有位教书先生,学识渊博,其七个弟子都中了进士。

为了给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选择佳婿,他出了一个上联: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要求七个学生应对招亲,条件是下联倒序嵌入十个基数。

众人冥思苦想,从上午直到月出,终未成对,其中六位先后悒悒而归。

最末一位百思不解,正欲离去,忽闻更鼓声声,顿时触景生情,悟出下联: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选。

终于成就了一桩文字姻缘,师生皆大欢喜。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十学士,九进士,八家文豪七家贤,六国五霸四公子,三鼎二汉一统晋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2廿日小孩岂称大三两木头不成官唐代的莫宣卿,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他17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因此被称为神童。

有一个姓梁的知县,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

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是,大人。

”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廿日小孩岂称大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起为“莫”。

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就对了个下联:三两木头不成官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商业上对“两”的俗写)“木”。

知县由此明白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15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

15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

15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1、宦官自讨没趣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2、唐寅嘲商人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流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3、进退两难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4、穷秀才改联抱不平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

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5、郑板桥联辱知府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交忠朝庭因受百姓横批前程金修。

6、舒铁香讽李鸿章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有趣的对联故事(通用6篇)

有趣的对联故事(通用6篇)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趣的对联故事(通用6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对联吧,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对联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趣的对联故事(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1(1)诸葛亮一生数字对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

经过多少年代,许多人曾去研究,终无结果。

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诸葛亮一生业绩,用五方五行对了出来。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绝对”逢生,传为佳话。

(2)杨贵妃妙对唐明皇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符合出联要求,又采用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

(3)谢觉哉撰联嘲绅士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

1905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

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

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

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趣味对联故事

趣味对联故事

趣味对联故事1、李白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

”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刚刚好。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2、花甲串对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

这上联是个串“花”对: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联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

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持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3、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对联小故事(本站推荐)

对联小故事(本站推荐)

对联小故事(本站推荐)第一篇:对联小故事(本站推荐)抗日战争年代,重庆曾有人在土地庙写的对子:上联: 婆婆莫搽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下联: 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拉壮丁.苏东坡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论佛事,佛印大吹大擂.躲在帘子后的苏小妹听见后就想讽刺佛印一下,便写了一句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看了是在挖苦自己,所以不甘心.想了一下就对了个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苏东坡看后大声说对的好,对的妙.从前有个地主过生日,有个富人给他写了个连环式上联: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后来有个才华出众的农人看了后句给对了个下联: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起未打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有一个地主剥夺农民的钱财父子俩双双买了个“进士”地主的老婆和儿媳也被封为夫人.年三十晚上地主在家门上贴了个对联:上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下联: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贫苦的农民恨之入骨,夜里就把对联给改了几笔:上联:夫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下联: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金圣叹是个大才子,小时候就聪明过人,因此请的教书先生经常换人,因为金圣叹很不好教。

一次,金圣叹的父亲又给他请了一们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

先生来了,与金圣叹的父亲闲聊了一会儿。

到了吃饭的时间,金圣叹也从外面回来了。

见饭菜已摆上,金圣叹就径直坐到了上座。

老先生见金圣叹如此无礼,自然是不高兴,但看金圣叹的父亲溺爱孩子,还不肯说,就更不高兴,但自己又不好直说,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

老先生说:“我看小孩子很机灵,给出个对子上联,看能不能对。

”不待金圣叹的父亲客气,金圣叹就说:“说吧,能对上。

”老先生十分不满金圣叹的张狂,就说出了对子的上联,为:“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反在孔子上。

”这一上联两样东西都在脸上,另外眼珠子谐音“朱子”,指宋代大儒朱熹,鼻孔子指孔夫子,朱子在孔子之上,意为后辈反倒在上,暗讽金圣叹不懂得尊重前辈。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欢迎阅读。

1、解缙是明朝大臣,从小聪明绝顶,才名远播,尤喜对对,走到哪里,总有人要与他对上几回。

有一次,解缙外出散步,口渴,想买个瓜解解渴。

卖瓜的人认出他是对联高手解学士,就说:“你若能给我续上一联,西瓜尽管吃,不要钱。

”解缙笑笑说:“行。

”卖瓜人说了上联: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解缙听后,马上答对: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卖瓜人说吃瓜,读书人说念书,各有千秋。

这时,又有一人走向前来,拉住解缙说:“学士,在下也有一联请教。

”说罢,指着一家酒店门口那盏四面都写有“酒”字的灯笼,吟道: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解缙脱口而出: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

围观者见此,无不拍手称绝。

2、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3、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4、清代浙*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5、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眉毛先长出来,而胡子是后来才长的,但是后来长的的确比先长出来的还要长,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味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

最有趣的19则对联趣闻故事

最有趣的19则对联趣闻故事

最有趣的19 则对联趣闻故事古往今来,对联不仅在民间流传广泛,也一直备受文人推崇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以下10 则最有趣对联,不仅立意精巧,还令人忍俊不止。

王羲之巧防小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张贴都被贼偷走。

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偷春联的人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贵妃妙对唐明皇一日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机敏伶俐,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唐明皇的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 坐”拆成两个“人”和一个“土”。

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 明”字拆成“ 日”和“ 月”,又采用暗喻手法,将皇上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聪慧机敏尽显无遗。

李白对句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则暗指李白。

李白微微一笑:“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

” 不想杨国忠刚想抬腿,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对得刚刚好。

杨国忠刚抬脚就被讥讽“畜生出蹄”,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秀才巧改进士联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仗着有财有势欺负百姓。

进士的儿子也花钱买了进士,为了炫耀,老进士在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送礼,年年落榜。

见了这副对联,计上心头。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一大堆看热闹的百姓,无不拍手叫绝。

进士老爷打开大门一看,立马昏倒在台阶上。

原来对联被秀才改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唐伯虎戏弄商人苏州有个商人请求唐伯虎为自己题写一幅对联,唐伯虎多番推辞,无奈经受不住纠缠,大笔一挥写下: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对联故事:出口成对结朋友- 对联故
事-
清朝咸丰年间,湖南平江有个李姓秀才,才思敏捷,又好吟诗作对,可是恃才傲物,谁也不放在眼里。

一夭黄昏,外地一个姓刘的秀才,路过他家门口,想上门投宿。

李秀才见来人面色黝黑,衣衫槛褛,便轻蔑地摇头说:
树大杈多,不宿无毛之鸟;
刘秀才听出是嘲笑自己,便应声答道:
滩平水浅,难藏有角蛟龙。

说罢,掉头就走。

李秀才出乎意外地受到奚落,心中恼火,连忙追上去,请他回来。

刘秀才躬身问道:先生贵姓?李秀才得意地说: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然后,他反问刘秀才:您贵姓刘秀才不卑不亢地答道:
斩白蛇,兴汉室,高祖姓刘。

李秀才一愣,他万万没料到,这个赤脚蓬头的穷秀才,居然满腹文采,应对自如,便请他进屋留宿。

第二天,李秀才因不甘认输,特邀请刘秀才出门散步,想趁机出点难题把他难住。

他们两人刚出门口,就传来一阵唱戏的锣鼓声。

李秀才急忙吟道:
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
刘秀才也不含糊,脱口而出:
播春种,育夏秧,秋收冬藏。

他们继续往前走,路过一片果园时,李秀才又吟出:
湖北广柑,皮甜带苦瓤酸;
刘秀才立即对上:
海南胡椒,叶臭花香籽辣。

他们正往前走,来到一座石板桥上,看到鸡、犬足痕,李秀才见景生情,马上又出一上联:
鸡犬过石桥,一路梅花竹叶;
刘秀才看到桥下河中,时有龟蛇蠕动,便对了下联:
龟蛇浮水面,两件玉带荷包。

这时,正巧一叶扁舟,从桥下穿过,李秀才又抢先吟道:船小如梭,横织江中锦绣;
刘秀才眺眼远望,见远处江岸高塔矗立,对出:
塔尖似笔,倒写天上文章。

一路上,两人你唱我和,不知对了多少回合,李秀才一直没有难倒刘秀才,终于醒悟过来,才知道,天下有学向的人多的是,自己恃才傲物是不应该的,更不能以貌取人,不禁为自己曾轻视刘秀才感到惭愧。

于是决定,诚心诚意和刘秀才结为朋友,并为他饯行。

席间,李秀才又吟出一上联:
出门远观山山翠;
刘秀才也很佩服李秀才的文才,很高兴能结交这个新朋友,马上回了下联:
朋友相送月月亲。

此后,两人的友谊愈来愈深,成为忘年之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