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为信阅读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2课《与朱元思书》 同步训练(含解析)

《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二、选择题3.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B.游鱼细石C.蝉则千转不穷D.窥谷忘反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C.直视无碍争高直指D.一百许里其间千二百里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任意东西B.猛浪若奔C.有时见日D.互相轩邈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缥碧(piāo)急湍(tuān)泠泠(líng)皆生寒树(jiē)B.窥谷(guī)鸢飞(yuān)轩邈(miǎo)直视无碍(ài)C.经纶(lún)嘤嘤(yīng)俱净(jǜ)猛浪若奔(bēn)D.独绝(jué)飘荡(dàng)戾天(lì)横柯上蔽(kē)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动词,生长)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至、到达)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烟/倶净,天山/共色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10.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书。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译文本指经过翻译这种行为由一种文字形式变换为另一种文字形式的文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善隶书善:擅长B.然闻信至信:使者C.羲之书为世所重重:看重D.而羲之甚轻之轻:认为……轻浮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以女妻之足以极视听之娱B.然闻信至羲之欣然写毕C.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D.司徒导之从子也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10分)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历史上,有许多守将在米栗充盈、兵革坚利、版筑.(zhú)之城高耸的情况下,因失道寡.(guǎ)助而不得不弃城而逃。
B. 山谷此时变得荒凉而崎.(qí)岖,行走渐渐成了攀登,几个原本吹嘘.(yū)自己有多厉害的游客不免有些泻气。
C.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人民以无穷匮.(guì)的精神动力,叩石恳壤,从太行山腰中开凿.(záo)出了红旗渠。
D. 愚公移山不辍.(chuò)的决定,虽然被智叟鄙视,但却得到了家人以及邻居家孀.(shuāng)妻弱子的支持。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①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______________。
②她__________地看着,连要干的活都忘了,直到壁炉架上的布谷鸟自鸣钟敲了十二下。
③春节期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山东高密旧居成为旅游热点,来往游人__________,场面之壮观真令人__________。
A. 别有用心津津乐道车水马龙叹为观止B. 别具匠心津津有味车水马龙忍俊不禁C. 别具匠心津津有味络绎不绝叹为观止D. 别有用心津津乐道络绎不绝忍俊不禁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 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其侵略历史,是其能否赢得亚洲各国信任的关键因素。
B. 春天到了,整个乡村都响彻着小鸟的欢唱和小花绽放的芳香。
C.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仅需要作家的努力,但是需要广大读者的支持。
D.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用水需求也跟着增加,这是成为塔里木河渐渐干涸的原因之一。
4. 下列各项中与原语段画线句相比,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2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解析】
【1题详解】
考查词语运用。
提高:使原来位置、程度、等级、数量、水准等方面加以增高、拉升。
培养: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
坚定:稳定坚强,不动摇
陶冶:比喻给人的品格以有益的影响。
第一空,结合“理想信பைடு நூலகம்”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稳定坚强,不动摇,应使用“坚定”;
(选自2023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答案】示例:“信”字成为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解析】
【详解】考查概括新闻主要内容。一般可从新闻的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来拟写。本则消息的导语是第一段,根据其中的“活动以‘深化互信,凝聚共识’为主题,揭晓‘信’字为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可概括为:“信”字成为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意近即可。
2023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区域粘贴条形码。
2.回答客观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1.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提高 培养 坚定 陶冶B.陶冶 坚定 提高 培养
C.培养 提高 陶冶 坚定D.坚定 陶冶 培养 提高
2.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中加点的“在”“风采”分别是介词、名词,“阅读成效”“得到提升”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B.“青少年在博览群书、躬身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一句的主干是“青少年提升素质”。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中适应性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五大题,17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书写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书信春秋(22分)班级举行“书信春秋”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寻“信”之影】1.寻找古诗文中的“信”,请你完成梳理任务。
(6分)信是无声的诉说,流淌着真挚的情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1)”(岑参《逢入京使》),托人传递的口信里包含了远赴边塞的诗人对亲人的挂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3)”(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给好友的书信里传递了希望与之共赏美景的情意。
战乱年代的家信尤为珍贵。
“烽火连三月,(4)”(杜甫《春望》),收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而战争是残酷的,“(5),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家信传来的消息却是那么令人心碎。
我的发现:古代的信一般称作“(6)”。
【探“信”之名】2.“信”在古代有许多别称,请你运用积累的知识完善整理单。
(8分)别称说明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用木匣子邮递信件,这种匣子叫函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恶札”“便札”笺供题诗或作画用的小竹片,一般信纸也叫笺,引申为书信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型,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尺素素,没有染色的绢,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一尺长,故称.“尺素”(2)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
如:“(2),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心心相印的恋人盼着信使带去彼此的问候鸿雁传说中的信使。
如:“(3)?(4)”(王湾《次北固山下》),漂泊在外的游子期待北归的大雁给亲人带去自己的消息…………我的发现:书信的别称有一定的规律,(5)。
(请至少写出两条规律)【抒“信”之声】3.借助《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观点,给正站在人生歧路上的一位名著人物写一封简短的书信。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

2024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阅读”和“表达”两部分组成,全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第1页右上“贴条形码区”。
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Ⅰ阅读(共55分)一、(10分)“信用”的现代意义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名句,都强调了“信”的意义与价值,而信用就是从这一传统美德中发展而来的。
②信用是什么?信用是因履行承诺而取得的信任长时间累积的结果,是我们过去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还是人人可以尝试的自我管理的行为模式。
信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关系的产物,社会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一种信用关系。
③信用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关乎能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而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信任与仁爱、友谊、交流一样,是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社会极易出现裂痕。
只有建立互信,社会方能正常地运行、发展。
④现代社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
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受信对象、授信主体、信用中介和信用环境。
受信对象通常指的是债务人,即那些接受信用并同意在未来某个时间偿还债务的个体或实体。
授信主体往往指债权人,即那些提供信用并有权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个体或实体。
宇宙里有些什么 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宇宙里有些什么阅读附答案
宇宙里有些什幺
⑴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
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⑵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
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⑶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幺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
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⑷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22.根据上文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恒星的基本特征。
(2分)
23.选文第⑴自然段划浪线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幺?(2分)
24.选文第⑴自然段划直线句运用了什幺说明方法,有什幺作用?(3分)
参考答案:。
陕西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2(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陕西省中职学校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期中监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复辟(bì)妥(tuǒ)协倔强(jiàng)兵不血(xuè)刃B.赓(gēng)续功勋(xūn)得逞(chěng)风雨如晦(huì)C.不朽(xiǔ)寄予(yǔ)旗帜(zhì)昂(áng)首阔步D.殷(yīn)切劫难(nàn)磅(pāng)礴矢(shī)志不渝2.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轮翻撕毁海外侨胞开天霹地B.过渡锤炼充分发挥发愤图强C.统筹彪炳总揽全局锐意进取D.气概铭记以史为鉴颐指气使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1)我是从前过老爷的下人。
(2)如果你觉得心里有,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3)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很不好。
A.侍奉委屈情况B.伺候委屈境况C.侍奉委曲情况D.伺候委曲境况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20 世纪40年代后期,在国家命运生死攸关的大抉择背景下,费孝通以自己实地调查成果,为学生们讲授“乡村社会学”,课余留存的文字便成了《乡土中国》。
C.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暑期与社区的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B.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儿多远?”C.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多么来之不易!D.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指为信阅读答案
以“指”为信
正是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构造与特性。
并利用这些构造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步开发出了指纹的使用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
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的印痕。
据考证,这颗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最古老的指印印泥了。
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
秦汉时代盛行封泥制。
那时人们将竹简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发信使将竹简木牍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
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纹可交替使用,民间无印章者,“盖印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押印章指印。
契约应用指纹签署的做法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最早的做法是业主在竹简上“画指”。
所谓“画指”,是指由书契人书写契文,在契尾一一开列双方当事人及见证人、保人(指中间人)等的姓名,然后个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画中指、食指两节或三节长度的线段,并在指尖、指节位置画上横线,以示契约由自己签署。
有人统计过,在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汉至五代的契约文书中,凡落款部分尚保存完好的,“画指”签署方式最为普遍。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订立田宅买卖、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务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
公园851年,阿拉伯商人索拉罗在他写的《大唐风情》中记载:“此地,无论谁向人借钱,都要立借票(借据),借债人须要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并排在捺印。
假如双方签订契约,那么双方的指纹就印在两纸骑缝处,恰如符木相偶。
”唐以后,官府中兵丁名册、狱词、划供等,均有以指印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下来。
宋以后,在人口买卖契约和离婚修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
这种传统做法沿袭至民国时仍然很普通,指纹博物馆就藏有这样的文件。
那是民国25年山西人蔚成全卖掉妻女所立的《定亲证书》及《婚约》。
原来蔚成全将妻子卖与同乡覃守荣后,其妻便与覃守荣订立婚约,证婚书上还要知见人、代笔人等都要签字画押,蔚成全本人以主婚人的身份出现。
他们还在定亲书上捺按了指纹和手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避法律的惩罚,二是大家的面子都好看。
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有法律的效力。
其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既推动了古代契约管理办法的开展完善,又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它也为现代信用管理办法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指纹这里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证。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先民在掌握了指纹的构造和特性之后,开发了指纹的实用价值——以“指”为信。
B. 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
也因此被世界上公认为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
C. 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院珍藏的那枚中国古代泥印,正面刻着的名字与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属于同一人。
D. 按押指印以示信用的做法自古沿用至今,指纹作为契约签署标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法律效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秦汉时期,需要使用指印的封泥制盛行一时,于是人们在捆束竹简和木牍的绳端结合处使用封泥并在泥上加盖官私印章。
B. 西汉时期,在竹简上“画指”可表明契约由相关人等共同签署,这种当时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早用指纹签署契约的做法。
C.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产买卖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唐人订立契约须双方指纹像符木相偶一样印在两纸骑缝处。
D. 民国时,在人口买卖契约或婚约的证书上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仍然很普遍,目的是使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同时使用印章与指引的做法,后来这种做法虽然有变化,但没有影响指纹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
B. 从一枚古老的指印泥印代表着“自己”,到指纹成为契约文书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署标志,中国“以‘指’为信”的做法延续2000多年。
C. 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为现代信用管理办法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D. 从指印泥印到画指再到按押指纹,中国古代契约管理办法在开展中不断完善。
对指纹指代功能的利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
参考答案
1.B【解析】强加因果,另外“中国最古老的指印泥印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证据不足。
2.A不合逻辑。
3.C【解析】对所“表明”内容的分析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