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3篇)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3篇)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1. 小组成员的职责:- 负责制定和执行放射科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工作制度;- 监督和评估放射科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执行情况;- 提出和推动放射科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协调和沟通各个部门之间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2. 工作会议:- 定期召开放射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 汇报各个部门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情况;- 确定和审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计划。

3. 质量管理:- 制定和实施放射科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定期进行质量内审和外审,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提供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4. 安全管理:- 制定和实施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手册、操作规程等;- 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在风险高的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响应能力。

5. 放射科设备管理:- 确定放射科设备的采购和更新计划;-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进行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 安全检查和报告:- 定期进行放射科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报告放射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进展和问题;- 及时向院领导汇报重大质量和安全事件。

7. 风险管理:- 对放射科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对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监督和修正。

8. 相关政策和法规遵守:- 关注国家和地方对放射科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确保放射科工作符合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及时更新和完善工作制度,以适应政策和法规的变化。

以上是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和补充。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安全第一,提高放射科服务质量,规范工作流程,特制订本工作制度。

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5篇)

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5篇)

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1.、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人员由科主任和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科主任任组长。

2.、参照国家、军队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医院的相关制度制定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操作规范、诊疗指南与质量安全指标。

3.、放射科放疗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监督上述制度、职责、规范的落实。

4.、强化放疗室工作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5.、定期进行放射科放疗室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放射科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参与能力。

6.、建立医疗风险防范体制,按照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

7.、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查找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出前期的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提高放射科放疗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能力,每次活动要有记录。

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2)工作名称: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1. 提高放射科放疗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2. 确保放疗室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工作职责:1. 定期检查放疗室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2. 检查并记录放疗室内的设备、仪器、药品等物资的使用情况;3. 配合质控科进行质量控制工作,制定并执行相关的质量控制计划;4. 管理放疗室现场的卫生与消毒工作,确保环境的清洁;5. 组织开展放疗室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技能;6. 按照要求做好相关文件的登记、归档和整理工作;7. 参与放疗室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性;8. 及时处理放疗室内可能发生的医疗事件,并上报质控科和相关领导。

三、工作流程:1. 每季度组织放疗室设备的巡检,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2. 每月开展放疗室内物资的盘点工作;3. 每周召开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例会,汇报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4. 不定期组织放疗室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一、背景和目的放射科是医院中重要的诊断和治疗部门,涉及到放射性物质的运用和放射线的照射,因此放射科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计划旨在确保放射科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服务,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二、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1. 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 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免受放射性物质的伤害,减少放射线的照射剂量。

3.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和监督。

4. 加强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1. 建立质量控制小组:由放射科主任负责,组织放射科和相关人员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结合放射科的具体情况,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影像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影像诊断的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控制记录的填写等。

3.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按照质量控制计划,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监督,包括对影像设备的性能检测、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估等。

4. 加强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放射科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5. 建立放射科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放射科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加强放射科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和使用、放射线的防护等。

四、预期效果和评估1. 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提高放射科的影像诊断质量和可靠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2. 通过加强放射科安全管理,减少患者和工作人员受到放射性物质和放射线伤害的风险,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3. 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放射科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

五、总结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年度工作计划一、前言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院的声誉,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放射科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放射科诊断和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2. 完善放射科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放射科管理水平。

3. 提高放射科人员素质,提升放射科服务质量。

4. 确保放射科各项操作规范执行,降低患者风险。

三、工作重点1. 加强放射科质量管理(1)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放射科质量管理的责任和任务。

(2)加强放射科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加强放射科药品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安全。

(4)加强放射科检验项目管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加强放射科安全防护(1)加强放射科辐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辐射安全防护规定。

(2)加强放射科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护规定。

(3)加强放射科火灾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火灾应对能力。

3. 加强放射科人员培训(1)加强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加强放射科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放射科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 加强放射科服务流程优化(1)优化放射科挂号、检查、收费、取片等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2)加强放射科与临床科室沟通,提高检查申请单准确率。

(3)加强放射科报告审核和发放,确保报告准确、及时。

5. 加强放射科质量监控与评价(1)建立放射科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价。

(2)加强放射科质量改进项目开展,持续提高放射科服务质量。

(3)加强放射科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需求,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四、工作措施1. 成立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加强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

2. 制定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

(完整版)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完整版)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完整版)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完整版)1. 背景与目标放射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负责提供放射诊断和治疗服务。

为了确保科室的质量与安全,制定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是必要的。

本计划旨在提升放射科的服务质量,减少潜在风险,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 工作内容2.1 质量管理- 设立质量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落实质量管理策略;- 建立规范的质量评估体系,进行定期的内外部质量评估;- 定期对放射科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提供持续的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保证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 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 安全管理- 制定和实施放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建立放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和安全标准;- 定期进行放射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定期维护;- 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总结放射安全事故。

2.3 资源管理- 合理规划和配置放射科的人力、设备和物资资源;- 确保设备的有效使用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建立设备维护和更新计划,及时更新老化设备;- 定期评估和采购适用的新技术和设备,提升服务质量。

3. 时间计划本工作计划将从即日起执行,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和更新。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制定和实施质量与安全管理策略,培训工作人员,建立质量评估体系。

计划完成时间:下月底。

- 第二阶段:建立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管理,编制应急处理预案。

计划完成时间:两个月后。

- 第三阶段:完善资源管理,更新老化设备,评估新技术和设备。

计划完成时间:半年后。

4. 责任与监督- 科室主任负责全面监督和推进本工作计划的实施;- 质量管理团队成员负责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 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遵守和执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该计划旨在为医疗机构的放射科提供指导,确保质量和安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年度工作计划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年度工作计划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年度工作计划一、背景和目标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放射科的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应运而生。

本小组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放射科的服务水平,确保患者接受高质量的放射检查。

二、工作计划1.质量控制(1)制定放射科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按照标准流程操作。

(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图像质量。

(3)对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4)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如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和误差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安全管理(1)制定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要求。

(2)加强放射科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3)加强放射科药品和化学品的管理,确保其安全使用和储存。

(4)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持续改进(1)定期收集和分析放射科工作的数据,如检查数量、检查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

(3)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

4.患者服务(1)优化患者检查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2)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提高患者对放射检查的认识和配合度。

(3)关注患者隐私保护,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5.内部沟通与协作(1)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促进团队建设。

(2)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了解临床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3)积极参与放射科内部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三、时间安排1.第一季度:完成放射科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的制定,开展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进行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2.第二季度: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如图像质量评价和误差分析,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依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标准》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正确影像质量,削减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精确依据,到达代价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装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削减过失的重要环节。

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标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需严格认真执行。

科室质控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派专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依据我科实际情况,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实行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育一专多能的人才。

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审核签发。

每天施行医师、技师24小时值班。

六.重要、疑难的投照技术方案是由当班医师、技师共同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医师为主导。

在造影全过程,必需亲密留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刻联系科室高级医师、护师按时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与处理。

七.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

每周五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与并作好记录。

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

但凡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需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

参与会诊的医师必需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全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看法。

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看法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与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

八.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科主任或上级医师签发,全部住院医师值中、晚班的诊断报告必需延时批阅,以免错、漏诊。

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4篇)

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4篇)

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1. 确保放疗室的质量和安全。

2.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和意外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1. 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组成:由放射科相关负责人、医务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

2. 小组成员每年选举一名成员担任组长,负责召集会议、制定工作计划、监督工作进展等。

三、工作职责1. 定期制定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监督执行。

2. 审核和监督放疗室的日常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 定期检查放疗室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4. 定期组织放疗室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校准工作,确保精确性和准确性。

5. 发现安全隐患或事故风险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或降低风险,并上报相关部门。

6. 进行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7. 定期组织开展放疗室质量和安全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8. 协助上级部门进行对放疗室的定期质量评估和监督。

四、工作程序1. 每月召开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例会,总结上月工作,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2. 定期对放疗室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和校准,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定期组织放疗室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每季度组织放疗室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每年组织放疗室的外部审计,对放疗室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估。

6. 不定期对放疗室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工作记录和报告1. 小组成员需要记录和报告每次例会讨论的内容、决策和行动计划。

2. 定期向上级部门提交放疗室的质量和安全工作报告。

以上为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制度,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放射科放疗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放射科放疗室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规范放疗室工作流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18529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顺利开展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

二.放射科质控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科室质量管理员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科室质控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

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

科室质控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派专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根据我科实际情况,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审核签发。

每天实行医师、技师24小时值班。

六.重要、疑难的投照技术方案是由当班医师、技师共同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医师为主导。

在造影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即联系科室高级医师、护师及时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加处理。

七.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

每周五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并作好记录。

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

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

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

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

八.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科主任或上级医师签发,所有住院医师值中、晚班的诊断报告必须延时审阅,以免错、漏诊。

在值班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回科会诊,或报告科主任。

凡被要求参加会诊的同志均须无条件迅速回科会诊。

九.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复查病例或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嘱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

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

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别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

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

中、晚班急诊照片由科主任或当班高年资医师审阅,中、晚班值班人员必须登记急诊病人的联系电话,以便复审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通知病人,修改诊断意见。

十.认真执行《病例随访制度》,病例随访制是检查诊断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积累科研教学资料的一项重要措施。

科内设有专门登记本,每月下旬派医师到病房和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对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及最后诊断并进行登记。

每月第四个星期五向科内通报随访情况,并进行回顾性读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十一.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

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

报告书写要规范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书写诊断报告。

1.诊断室内保持肃静,室内光线适宜。

保持图像显示器的清洁,以免发生错误。

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信息中的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左右是否与申请单及片袋上一致。

有旧片者要与旧片作比较。

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述。

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

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

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亦应描述,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术语。

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

3.承诺出报告时间:(1)不需预约的X线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小时;(2)预约的造影报告:检查当日领取图文报告。

十二.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首先对每个病灶进行分析,尽可能确定其病理性质。

2.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

一般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或多个疾病去解释。

3.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分析。

在读片时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询问并补充病史。

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差别很大,要重新审查X线所见或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

要求检查阳性率≥50%,诊断符合率≥90%。

达不到者按考核标准予以扣分。

4.X线的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

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线检查方法、重要X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

5.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线征象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注意检查、报告时间是否完善。

十三.每月最末一日,科室质控小组负责随机抽查20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当月绩效挂钩。

十四.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环节,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应协助科主任组织本科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

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由夜班质控成员组织评片,实事求是地评判各项质量指标,图像评价作为技术考核依据。

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

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 线影片质量标准》,优良片率要达到≥90%,废片率≤2%。

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

2.摄片时要仔细认真,要求作到三查七对:(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

(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胶片尺寸、照片范围。

(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等)。

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

3.部分病例投照前要向患者解释、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

摄胸片和腹部平片应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

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签名记录,严格核对,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

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线片上标明照片顺序。

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摄片人员必须在申请单上注明检查时间,并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

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完成,检查完后即刻进行影像处理,并将打印好的报告交给临床医师帮组诊断。

十五.实行专机负责制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以利于专业技术的相对稳定、保证质量和培养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保养和维护。

1.本科室的专机专人每周轮换一次。

每周五下午为机器清洁和保养时间,责任人都要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工作。

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

2.在使用前,技术员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

每台机应有相应的各种摄片参数表。

不熟悉操作规程者,不能单独操作机器。

十六.影像投照技术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各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熟悉主要部件的装卸、保养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

2.严格执行激光相机的操作规程,严防胶片曝光。

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盒盖,保证胶片的绝对安全。

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器损坏或胶片曝光者,根据情节和受损程度按有关差错事故标准处理。

3.IDC机器IP板要保持清洁。

禁止打开IP板长时间暴露,应保持无污染(如纸屑、毛发、纤维、指纹、蚊虫等),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酒精棉球清洁。

十七.做特殊造影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处理抢救过敏及毒性反应的准备工作。

特别护理人员思想上必须树立任何一个使用造影剂的病人都有发生副反应可能的意念。

1.检查前应详细了解和核实病人是否为高危人群,尤其是以往有过敏体质或过敏史,对危重病人(如恶病质、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害等),应与临床有关科室一起协商,决定能否进行碘剂造影检查。

2.检查前常规作碘过敏试验。

方法是静脉注射30%碘海醇,然后观察15分钟,看病人有无过敏反应。

3.检查前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在造影剂中加进10mg地塞米松,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可能。

4.放射科护士负责管理科室内药品,及时更换补充,负责造影检查和增强扫描的药物注射。

负责院感管理工作。

5.造影检查时,操作人员应全程观察病人,不准离开病人,发现有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和护士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