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代码:045300 )(一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0453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厚的素养,对当代国情有较全面的认知,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较强的能力,胜任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年,要求修满34个学分,含毕业教学实践4学分。

三、主要研究方向:第二语言教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采用课程学习方式,以课堂讲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教学和研究能力。

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课:(6学分)硕士生英语(2学分)公共政治课(共3学分)公共素质课(1学分)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详见课程设置3.选修课:(10学分)详见课程设置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期间撰写4篇读书报告。

2、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报告要求能综合体现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汉语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专业外语要求:最低要求大学英语六级成绩优秀。

最高要求专业英语八级通过。

4、发表论文要求:按照人文学部相关规定执行。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围绕学位论文研究文献阅读不少于25篇,其中外文文献阅读不少于10篇。

论文完成经导师认可之后进入答辩程序。

课程设置12整的课程,其编号由学院研究生科统一编写;原方案课程请使用原有编号;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3、上课学期用季节名称请填写,如“春”、“春夏”(表示连续)、“春或夏”(表示选择)。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物科学学院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代码:090504)(一级学科:畜牧学)一、培养目标: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特种经济动物领域掌握蚕、蜂等特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材料科学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工作适应能力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管理等方面专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学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种质资源与分子育种2、生物机能与基因工程3、动物生物反应器4、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5、蚕蜂学四、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应重视课程学习,通过任课教师的讲授、师生讨论、文献阅读、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自学、思辨、写作、报告等方面的素养,逐步培养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其中共公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完成读书报告4次,其中学科公开1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2、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要求:第一学年末完成3、专业外语要求:选修一门4、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参照“农生环学部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研究成果基本要求的意见(试行)(农生环学部发【2010】4号)”六、其他: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物科学学院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代码:090504)(一级学科:畜牧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特种经济动物领域掌握蚕、蜂和水生生物等我国特色经济动物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具有蚕、蜂和水生生物等特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扎实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取得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管理等方面专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航空航天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代码:080903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一、培养目标: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学术动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微小卫星与卫星通信2.卫星姿态测量和控制技术3.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与传感器4. 微光学陀螺5. 光纤传感技术6. 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四、课程学习要求最低总学分2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5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本专业课程不少于12学分(其中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其余可选修跨专业课程或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读书报告计2学分。

2. 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就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年冬学期结束前完成。

3. 科研成果:参照《关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4. 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学年末进行。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参加军工、国防等涉密项目的研究生培养要求按学校有关涉密文件中的规定办理。

备注:1、最低毕业学分26学分,其中读书报告2学分,课程学分24学分。

2、课程学分中,公共学位课程5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本专业课程不少于12学分(其中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其余可选修跨专业课程或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注:1、新增或调整的课程,其编号由学院研究生科统一编写;原方案课程请使用原有编号;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2、上课学期用季节名称请填写,如“春”、“春夏”(表示连续)、“春或夏”(表示选择);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航空航天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代码: 085208 )(一级学科:)一、培养目标: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学术动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23023 新型无机材料
32 2

0923031 纳米粉体材料
32 2

修 0923033 功能高分子材料
32 2 √
0923032 高等物理化学
32 2 √
0923034 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
16 1

0923030 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
32 2
√√
课 0923035 生物医用高分子 0923036 高分子研究方法导论
第二外国语 人文素质类课程 读书报告
32 2 √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
32 2 √
16 1

32 2
√√
16 1

16 1

32 2 √
32 2

32 2

32 2 √
32 2

64 2 √ √ √
72 2 √ √ 32 2 √ √ 16 1 √ √
一学期课程 一学期课程 一学期课程
32 2 √
32 2 √
32 2

32 2

材料系必选 高分子系任选
业 课
0922005
材料合成与制备
9021022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课 9021027 高分子复合材料
32 2

32 2 √ 32 2 √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材料工程领域(代码:430105 )
一、培养目标:
学生应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独立从事或承担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和管理能力,成为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的材料工程专门人才。

二、学制:2.5 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半导体材料及器件,2.能源材料及电池技术,3.磁性材料及器件,
4.新型材料及加工技术
四、课程学习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专业实践要求:根据学位论文课题,在实践基地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2、读书/实践报告要求:在学期间,需参加学系等组织学术讲座活动至少2次;根据专业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报告;参与完成与研究方向相关的SEMINAR报告至少2次;完成实验室安全课程,并考试通过;系统录入4篇,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相关文字材料。

3、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一学年结束之前,进行开题报告并递交相关材料,与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5年。

4、专业外语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5、科研成果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工学部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系动力工程领域(代码:430107)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主动迎接国际性竞争,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多样性、全方位、高水平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力工程学科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的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动力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较宽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方法和手段,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独立从事动力工程领域中的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二、学制:2年三、主要研究方向:五、培养环节要求1、专业实践要求:在学期间保证半年(应届一年)实践教学,并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2、读书报告要求: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完成累计4次计2学分。

3、开题报告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开题报告要求对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在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4、专业外语要求:5、发表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法研究、工程软件或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

浙大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浙大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培养目标:
1、培养严谨求实和团结合作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独立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

2、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具备一定的听说及交流能力。

4、能胜任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2.5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通信与网络
2. 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
3. 机器视觉
4. 水声信号处理与通信
5. 系统芯片设计
四、课程学习要求
按照本学科课程设置中的要求和导师的建议选择学习的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2、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二学年冬学期结束前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阅读导师指定的外文文献。

4、发表论文要求:按学校、学院及学科规定。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
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系动力工程领域(代码:430107)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主动迎接国际性竞争,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多样性、全方位、高水平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力工程学科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的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动力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较宽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方法和手段,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独立从事动力工程领域中的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二、学制:2年三、主要研究方向:五、培养环节要求1、专业实践要求:在学期间保证半年(应届一年)实践教学,并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2、读书报告要求: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完成累计4次计2学分。

3、开题报告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开题报告要求对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在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4、专业外语要求:5、发表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法研究、工程软件或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直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级)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代码:120202 )
(一级学科:工商管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把握企业管理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化学术视野,掌握先进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能够从事企业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流专业人才。

二、学制:
5年。

鼓励符合《浙江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的优秀博士研究生,提前半年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企业战略管理
2. 营销管理
3. 不动产投资与管理
4. 财务管理
5. 人力资源管理
6. 创新与创业管理
7. 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 8. 运营管理 9. 大数据管理
四、课程学习要求
直接攻博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3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14学分,读书报告4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阅读所属领域国内外前沿文献不少于100篇,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10次(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4次),参加系主办的Seminar等学术活动20次。

完成累计30次,计4学分。

2.发表论文:论文发表要求按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相关规定执行。

3.中期综合考核: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直攻博研究生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规定执行。

4.博士生学术交流:为增强博士生的研究能力,活跃博士生学术交流,增加“博士生学术交流”必修环节。

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一次正规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博士生暑期学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学术会议”或出国交流。

5.博士生讨论班:要求每位直攻博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浙大管理之博士生论坛”六次,其中至少主讲两次。

6.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可根据研究生本人研究进展确定,但最迟应在入学后第3学年末进行。

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经导师签字同意后,在学科范围内进行统一开题(开题组成员不少于5人,其中教授不少于3人),开题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每位博士研究生至多有2次开题机会,2次开题仍未通过,将取消博士生资格。

7.论文预答辩:博士研究生最迟在论文送审之前半个月,进行博士论文预答辩,预答辩由导师组织,聘请3-5位相关方向的专家参加,专家组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并给出是否送审的建议。

博士生针对专家组提出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8.学位论文:按时提交学位论文,论文评审和答辩事宜按照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