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专家共识的推广和实施将有助于 推动我国COPD胸部CT检查及评价的 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我国在该领域 的整体诊疗水平。
共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COPD的诊断 水平和治疗效果,减少误诊和漏诊,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02
胸部CT检查技术要点
扫描参数设置与优化
管电压和管电流
根据受检者体型、扫描部位及诊 断需求,设置合适的管电压和管 电流,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并降
COPD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 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
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 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胸部CT检查在COPD诊断中价值
胸部CT检查可准确评估COPD 患者的肺部病变情况,包括肺 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04
目录
• 引言 • 胸部CT检查技术要点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表现特点 • 定量分析方法在COPD评估中应用 •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应用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 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
通过健康教育和管理,提高患 者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改 善生活质量。
开展多学科合作
加强呼吸科、影像科、检验科 等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提高COPD的诊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功能评估指标是用于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状况的参数,包括肺活量、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
X线与CT检查在肺癌中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 5 7 7・
x线与 C T检查在肺癌 中的影像表现及诊 断价值
刘 婧 ( 泸州医学院附属 医院放射科 ,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0 )
1 资料 与 方 法
糙. 主 要 是 由 于肿 瘤 组 织 向 周 围蔓 延 所 致 . C T检 查 的表 现 比
X 线 检查 更 加 明显 。同时 C T还 可 表 现 为 空 泡 征 、 血 管集 束 征 及空洞等[
对肺癌患者行胸部 X线检查可观察肺组织的整体结构 .
选择 2 0 1 0年 3月 2 0 1 2年 8月 就 诊 的 2 1 8 其 空 间分 辨 率 相 对 较 高 . 可将 大 多 数 肺 组 织 内 的 病 变 显 示 清 楚. 可 作 为 诊 断 肺 癌 的首 选 检 查 方 法 . 同时也为下 一步的 C T
施 根 治 手 术 由此 可 见 . 早期发现 、 早 期治 疗是 提高 本病 治 愈
率 的关键 . 其 中影像学 检查是诊 断肺癌最 直接 、 最 有 效 的检 查方法 l 2 现 选 择 2 l 0 1 0年 3月~ 2 0 1 2年 8月就 诊 的 2 1 8 例 肺 癌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 行 分 析
征4 2 例, 空泡 3 2例征 。 毛刺征 1 8 例 。在诊 断 肺 癌 时 , C T和 X 线 是 必 须 的检 查 方 法 , 可 以为 临 床 医生 提 供 更 加 准 确 、 清 晰 的影 像 学 资 料 . 提 高诊 断 的 准确 率 。
关键词 : 肺癌 ; X线 ; C T ; 影像学表现 ; 诊 断 价 值 中 图分 类号 : R 7 3 4 . 2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3 ) 0 3 — 0 5 7 7 — 0 1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X线及CT诊断

吉 林 医学 2 1年 6 0 2 月第 3 卷第 l期 3 8
肺 门病变 慢慢 有所 减 轻 。
总之 ,在 本 组 病例 中 ,有 3 患者 的家 人均 同时 患有 特 发 性 例
早 期 :主要 是 肺 泡 间 隔 的 急性 炎 性 反 应改 变 。C 表 现 为 两 T 肺 下 部 弥漫 性小 片 状 和颗 粒状 高 密度 影 ,两 侧 大致 对称 ,愈 近胸 膜 病 变愈 密 集 ,H C 显示 小 片状 阴影 主 要 为小 叶 性实 变 或 小 叶 R T 融 合 性 病 灶 ,其 内可 见 含 气 的 支气 管影 。磨 玻 璃 样 阴影 是 早 期
综 上所 述 ,结合 病 理 改 变 ,IF H C 主 要 表 现有 如 下 几 P的 R T
个 特 点 :① 毛玻 璃 状改 变 ;② 不 规则 线 状或 网格 状 影 ;③ 牵拉 性
支气 管扩 张 ;④ 小结 节 影 ;⑤蜂 窝 状 。 33 鉴 别 诊 断 :本病 诊 断较 为困 难 ,应仔 细 询 问病 史 ,进一 步 -
张蔚起 ,林 泽鹏 ,赵少岚 ( 广东省汕头市妇幼保健 院儿科 ,广东 汕头 5 5 4 ) 10 1
【 要】目的 :探 讨新 生 儿惊 厥 的发病 原 因及 临 床特 点 。方法 : 回顾 性 分析 6例 惊 厥患 儿 。结 果 :引起 新生 儿 惊厥 病 因依 次是 缺 血 摘 0 缺氧 性 脑病 ( I 2 例 ( 00 )、代 谢性 疾 病 1例 ( 00 )、颅 内出血 (C )l例 ( 83 ),三 者总 共 5例 ( 83 )。惊 厥 H E) 4 4. % 8 3 .% IH l 1. % 3 8. %
2 () 2 0 1: . 4 [】 azn ti A , es LI i a i p l n r b o i c nc l 5 K t s n L My r J . o t c umo a f rs , iia e e d p h yi sl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定义及临床诊疗建议——基于2022年《柳叶刀》文件解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定义及临床诊疗建议——基于2022年《柳叶刀》文件解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1]。
截至2017年,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2],亦是2019年全球寿命损失的第八大原因[3],上述数据提示慢阻肺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广受关注。
因此2022-09-05《柳叶刀》文件《消除慢阻肺之路》正式发布,从9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慢阻肺,(1)慢阻肺:一项全球健康危机;(2)慢阻肺:不仅是吸烟;(3)为什么要重新考虑慢阻肺的诊断标准;(4)诊断慢阻肺的建议;(5)有症状的慢阻肺患者的诊断;(6)慢阻肺的关键:急性加重;(7)慢阻肺的治疗如何才能更有效;(8)要实现慢阻肺的控制需要什么;(9)迈向消除慢阻肺[4]。
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慢阻肺的各亚型分类尚无明确的推荐意见,慢阻肺的诊断主要依赖肺量计测定,这些局限可能无法为疾病表型差异巨大的慢阻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治方案,从而难以实施精准治疗。
此外,目前临床对慢阻肺患者的管理更多的是关注缓解症状和减少急性发作,达不到控制疾病,更谈不上消除疾病。
故本文重点对该文件中慢阻肺的分类、诊断标准及诊断建议、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和迈向消除慢阻肺5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解读,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建议和指导,并为广大慢阻肺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1 慢阻肺:不仅是吸烟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吸烟以外的危险因素也逐渐被证明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哮喘控制不良、环境二手烟、传染病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5]。
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通过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引发多种临床表现。
提高对吸烟以外危险因素的认识,可为非吸烟所致新发慢阻肺患者的诊疗提供思路。
因此《柳叶刀》文件系统地提出了慢阻肺的新分类(表1),其全面体现了慢阻肺病因的异质性,提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存在多种保护性干预靶点可进行慢阻肺预防,强调疾病分类有利于对高风险个体展开有针对性地筛查,并提高大家对非吸烟风险的认识。
CT与X线影像对肺结核诊断的对比分析

作 者 单位 :480 新疆 若 羌县 妇幼 保健 院 8 10
C T与 X 线 影 像 对 肺 结 核 诊 断 的 对 比 分 析
陈 岩 王 文俊
【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 的C x线的影像特征 。方法: 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 c T, 对6 T平扫与X线检查, 对检查所得的影像 结果进行记录, 并将两者
增厚 ,阳性率 8 .% , 节 滑膜 增厚 , 43 关 声像 表现 为关 节积 液 暗区 内膜 状光 带 , 面不 平整 , 表 内部 中等 回声 , 布 不 均 , 分 部分 不 均 匀 增 厚 , 可见 绒 毛或 结 节 状 凸起 突 向关 节腔 ;I例患 者 有关 节腔 关节 积 液 , I 阳性率 5 .% , 2 6 关 节积 液声 像 表 现为 关节 间 隙增 宽 , 节 内液 性 暗 区透 声差 。 l 例 患 者表 关 l 现 出血管 过度 增生 , 阳性 率 5 . % , 膜血 管 过 度 增 生 表 现 为增 厚 的滑 26 滑 膜上 及关 节 内显示 较 多的血 流 信号 , 色 多普 勒 能 量 图或 彩 色 多 普 勒血 彩 流 图模式 下血 流呈 亮点 状 、 状 、 棒 条状 , 的交 织成 网 , 成血 管翳 。 有 形
不 同程 度 的血 管增 生 征象 。 表 1 两组 患 者 出现超 声检 测指 标 阳性 的例 数 n % ) (
本 项研 究 中滑膜 增厚 阳性 率 高达 8 . % , 示 滑 膜增 厚 是超 声 诊 断 43 提 R 非 常灵 敏 的指标 , A 与多数 文献 报道 接 近 。滑膜 炎 是 RA最 早 的病 理 变 化 , 现 为渗 出和 增生 , 表 因此 当超 声检 测 到 关 节 内 滑膜 增 生 时 。 示 该关 提 节存 在 滑膜 炎症 , 使得 早期 诊断 成 为 可能 。 超 声对 于液 体 的 显示 有 很 高 的灵 敏 度 , 但本 组 阳性率 5 . % , 于其 他文 献 报 道 , 26 低 可能 与 观察 关 节偏 小 有关 , 间关 节 少量 积液 不易 与 增厚 的滑 膜 区分 。在 探测 滑膜 血 管 翳 指 及血 管 生成 上 , 色多普 勒超 声 可显 示 增 厚 的 滑膜 内部及 周 边 有 血 流信 彩 号 , 研究 中有 5 .% 的患者 出现 不 同 程 度 的 血 管增 生 , 明超 声 检查 本 26 表 可在 早期 明确 关 节 内侵 袭 程度 , 了解病 变 累及 的范 围 , 助 于判 断 R 有 A疾 病 的活 动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肺部并发症
包括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变,可通 过胸部CT检查进行评估。
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胸部CT检查 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合并肺动脉 高压,胸部CT检查可评估肺动脉直径 和管壁改变。
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 查与肺功能检查的关系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01 02
定义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 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 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
03
影响
COP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
有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
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 查评价指标
气道壁增厚
气道壁增厚定义
气道壁增厚是指气道壁的结构性改变,包括平滑肌增生、黏液腺肥大和炎症细胞浸润等 。
气道壁增厚分级
根据气道壁增厚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增厚。
气道壁增厚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气道壁增厚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增厚越明显,病情越严重。
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测 量患者的肺活量、呼气流量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 功能状况。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肺功能检查可以客观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 ,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肺功能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3
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评估中应用观察

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评估中应用观
察
王瑜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7(008)023
【摘要】目的探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COPD肺气肿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肺功能正常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in、Vex、Vex/Vin水平较
高,MLDin、Vin-Vex、MLDex-MLDin、MLDex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能较好的评估 COPD 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应用价值较高.【总页数】3页(P132-134)
【作者】王瑜
【作者单位】福州市第八医院 CT 室,福建福州 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气溶胶肺通气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J], 杨吉刚;王遥;李春林;邹兰芳;张楠
2.慢阻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的CT评价 [J], 李雯
3.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通气功能与CT肺气肿指数 [J], 贾毅;栾丽
4.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通气功能与CT肺气肿指数 [J], 贾毅;栾丽;
5.胸部高分辨率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 郭卫东;付云;高尚兰;栗鸿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浸润性肺疾病的CT及X线表现

慢性浸润性肺疾病的CT及X线表现正常解剖Meziane等[1]对尸检中获得的新鲜肺组织进行RC扫描,并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进行对照,其研究结果如下:①直径小到0.5mm的肺血管表现为小点状或分支状。
②在肺内中部3/4处见到支气管表现为光滑圆形影或轨道样索条影,靠近肺动脉分支。
③特别是在肺周围可看到正常的次级肺小叶。
肺小叶是RC图像的基本影像单位,正常肺小叶是边缘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正常小叶间隔在RC上可见。
边缘部的小叶间隔与胸膜相连,多见于上、中叶前外侧及肺底部,厚0.1~0.16mm,长0.7~2.2cm,直达胸膜面,密度低于血管。
一般看不到完整的小叶多边形影。
异常表现纤维索条网状影:①特发性肺纤维化(IPF):C特征主要是位于胸膜下和肺底部细网状阴影,网状阴影可以是细小的或粗糙的,常伴有直径2~20mm的囊泡。
在90%C扫描中可见到这些囊泡(蜂窝状肺),相比之下,平片中只见到30%。
在RC上,病变主要位于两下肺外围部,早期外围部可见直径1.5~3mm的小斑点状高密度影。
晚期除弥漫性网状影、蜂窝影、肺大泡外,常有胸膜下间质短线、胸膜增厚,并可见到胸膜下线。
C和RC不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而且对估计本病的活动性,指导治疗及进行疗效观察均有重要意义。
②肺淋巴管癌病(PLC)[2]:RC表现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厚而呈增大的圆点或由肺门向外放射的粗线影或串珠状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直径大于3mm的结节;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肺外围拱形影,与胸膜相连的线影及肺内不规则多边形影;胸膜渗出、增厚。
③石棉肺[3]:Aberle等[3]比较29例有石棉接触史的RC和常规C,他们发现在显示胸膜斑块和肺实质纤维化方面RC比常规C更敏感,即使在胸像正常的患者中,RC也能显示胸膜和肺实质异常。
石棉肺的RC特点有以下几种:胸膜下线、实质带状影、叶间隔增厚以及次级肺小叶内结构增厚、蜂窝肺。
胸膜斑是石棉肺中最常见的表现,若为双侧性或多发性,其特异性更高,约10%胸膜斑可发生钙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慢慢阻肺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90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CT、传统X线诊断。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1%(82/90)、86.67%(78/9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经CT、X线诊断,均可达到诊断效果,但应结合患者病情、恢复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以防止滥用CT检查诊断,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并对身体健康构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CT;X线诊断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T and traditional X-ray diagnosis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180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June 2015,and to mak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9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iagnosed by CT and conventional X ray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1.11%(82/90)and 86.67%(78/90)respectively.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PD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can be diagnosed by CT and X - ray diagnosis,but the diagnosis should be selec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atient's condition,recovery and physical condition,so as to prevent the misuse of CT,cause the patient to have greater psychological and economic pressure,and to have a bad influence on body health.Key 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CT;X-ray diagnosis慢阻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中年、老年多发的病症,为不可逆性病变。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所以易于诊断且不需多次实行CT检查[1]。
然而,当前人们过度使用X线检查,这也使得CT诊断发生滥用的现象,无疑促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同时容易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为此,应规范X线的检查范围,合理的使用CT诊断,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90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胸片、胸部CT检查。
观察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50~88岁,平均(69.6±6.7)岁。
对照组男59例,女31例;年龄52~90岁,平均(71.4±6.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观察组通过CT诊断,CT通过GE双排/GE16排螺旋CT扫描设备,层厚和层距分别为5mm、5mm。
1.2.2对照组采取传统X线诊断,X线实行DR胸部正侧位,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均通过χ2检查。
1.3观察项目观察、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
1.4统计学的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X线的主要表现90例患者均存在肺纹理增强、紊乱等症状,其中78例肺纹理显示为弥漫性分布和扭曲、交织成网状、蜂窝状,占86.67%(78/90)。
64例网织状阴影混杂大、小不一致者,同时边缘不清晰出现小点状和小结节状、小片状致密影,占71.11%(64/90)。
67例患者存在局限性透亮度增加和膈肌位置低平,占74.44%(67/90)。
34例肺大疱形成者,占37.78%(34/90)。
16例支气管扩张者和24例毛玻璃样高密度影者,各占17.78%(16/90)、26.67%(24/90)。
72例不同程度肺门阴影增大、结构紊乱和加深者,占80%(72/90)。
2.2 CT的主要表现90例患者均存在肺纹理紊乱和增强症状,同时肺门阴影增加、加深,结构紊乱,部分患者肺门还产生淋巴结肿大情况。
82例肺纹理显示圈网状、蜂窝状和网格状,91.11%(82/90)。
74例大小不一且边缘具有清晰的小点状和小片状、小结节致密影,占82.22%(74/90)。
52例肺大疱者、65例小叶间隔增厚者,分别占57.78%(52/90)、72.22%(65/90)。
胸膜下线、毛玻璃高密度影、支气管扩张各占21.11%(19/90)、23.33%(21/90)、22.22%(20/90)。
2.3两组诊断效果的对比因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均发展为中晚期,存在显著的X线、CT表现,部分患者还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易于诊断。
但同时存在少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征象,发生伪阳性和伪阴性表现,应通过肺活检证实/高分辨率CT检查。
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征象显示率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
所以,实行X先检查的过程,需按照胸片--CT检查,低级--高级的原则检查。
3 讨论慢阻肺(COPD),属于临床方面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为气流受限特征的病症。
气流受到限制,且呈不完全可逆,呈现进展性发展,85%以上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肺间质纤维化症状[2]。
这类病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支气管炎、肺反复感染有直接的联系[3]。
病理学、影像学研究显示,慢阻肺的发展过程肺纤维化,属于多发的病理改变。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因为双重病理受损,导致肺组织受到破坏,进而发生肺通气障碍、换气功能障碍,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会构成较大影响[4]。
因为COPD为多发病,且病程时间长、易于复发。
所以,导致CT过度滥用,主要的表现为:医务人员诊断过程,盲目使用CT作为检查的指征[5]。
相关统计显示[6],1次CT检查,患者所接受X线的剂量约为1次X线检查的5倍以上,且会对患者的身体构成严重的影响[7]。
这也导致患者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随意滥用诊断的权利,增加患者各项检查项目,瀛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CT滥用的主要原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80例患者中,每个发病周期,均存在1个患者需实行CT复查,次数一般在2~3次左右,最频繁的次数约为5次左右。
CT检查,占全部检查项目的2.3%左右,但是公众诊断性成像接受的剂量,约为22%以上。
英国相关调查显示[8],CT的辐射剂量会提高45%左右。
而美国CT接受剂量,在英国之上。
临床方面需给予CT诊断更多的关注,以便及早规范X线的应用范围,规避CT滥用、过度使用的情况,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诊断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1]杨宁,崔轶霞,张彩莲.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4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99-1401.[2]刘景平,栾照敏,韩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9):1267-1269.[3]黑君芳.对于慢阻肺与肺间质纤维化54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0):18-19.[4]李立伟.高分辨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8):58.[5]孙登峰.X线胸片与常规CT、HRCT对矽肺及其合并症诊断的对比分析[J].影像技术,2014,26(4):33-35.[6]廖艺璇,陈亚红,白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肺血管定量指标的临床意义[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6):529-533.[7]李瑛,凌芳,胡成平,等.肺气肿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预后与Goddard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4):327-331.[8]李丰章,邹南安,胡含明,等.低剂量CT与4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研究[J].江西医药,2015(5):38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