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家蚕的变态发育.

(整理)家蚕的变态发育.
(整理)家蚕的变态发育.

蚕的生活史

桑蚕一个世代中所经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就是生活史。

桑蚕属完全变态昆虫,在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没有蛹期,仅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如:蝉类、蜂类等。

(一)卵期:繁育后代,卵期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

卵期长短,因越年卵与非越年卵及产卵期而异,在自然条件下,春季制的蚕种要到来年春天4月份孵化,卵期达10个月,秋制春种也是到4月份孵化,卵期6~7个月,若夏用种,则又长3个月。

(二)幼虫期:指孵化至上蔟。

刚孵化的小蚕称蚁蚕。蚁蚕2000~2500/头。

蚁蚕经摄食,体躯迅速生长,经24h“疏毛期”。随食桑,继续生长,至不蜕去旧皮不能继续生长时,蚕就停食,并吐出丝缕,固定腹足,头胸昂起,呈静止状态,称眠蚕。

眠的过程:

眠期:停食-蜕皮。

起蚕:眠蚕蜕去旧皮。

令期:两次蜕皮之间的时期

食桑中:孵化或蜕皮至入眠,生产上指饷食至止桑。

绝食中:入眠至蜕皮或止桑至饷食。

少食期:1/4食桑中。

中食期:1/4食桑中。

盛食期:3/8食桑中。

将眠期:1/8食桑中。

一般地:1令3~4天、2令3天、3令3~4天、4令~5天、5令7~9天,全令春期25~26天,夏秋23~24天。

总之,幼虫期是摄取营养生长的阶段。

(三)蛹期:是指蚕儿吐丝终了至羽化出蛾。

蚕儿上蔟后,一般经2~3天吐丝终了,再经2~3天化蛹蜕皮,再经10~14天化蛾。

蛹期表面上静止不动,但其内部却进行着激烈的组织解离和组织发生,为成虫化做准备。是由幼虫过渡到成虫的变态阶段。

(四)成虫期:又称蚕蛾,由蛹羽化而来。

羽化:成虫不再摄取营养,具备发达的生殖器官,经交配产卵后,约经2~7天死亡。

成虫期为繁衍后代的生殖阶段。

综上所述:卵、幼虫、蛹、成虫是桑蚕一生中所经过的四个发育阶段,每一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内部生理都完全不同,且每一阶段在生活史中都有着不同的生理意义。

卵的形态

一、卵形:

桑蚕的卵一般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有的材料认为:一侧较厚(腹侧),另一侧较薄(背侧)。

刚产下的卵表面隆起,约经2~3天后,

由于卵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消耗,逐渐在

卵的表面中央出现浅的凹陷,随着时间延

长,凹陷变深,此称“卵涡”,又称“水

引”。

卵涡一般呈椭圆形,也有个别形成2~

3条枞褶的,若卵涡呈三角形,或呈有棱角

的下凹,则该粒卵为“死卵”。

卵涡在孵化之前,由于胚子体躯增大

及胚体反转时对卵壳的作用力,而使卵涡膨起。在膨起时,卵壳会发生轻微的声响,称“卵鸣”。桑蚕“卵鸣”较弱,柞蚕较明显。

注:现行品种春季催青时,开始卵涡较浅,4~5天时中央呈不规则凹陷。天时,卵涡较深。8~9天时卵面隆起,产生“卵鸣”,再经2~3天孵化。故可借此变化,大致推断胚子发育过程及孵化期。但生产上,均采用“胚子解剖”来判断。

若是人工浸酸种,可于浸酸处理3天后,可根据卵涡有无、深浅、整齐度来检查浸酸效果。

现行品种卵的长径一般为1.30mm(1.1~1.5),短径一般1.05mm(0.9~1.2),厚度0.6mm (0.5~0.6)。卵的重量一般1800~2100粒/克。但卵的大小和重量,因蚕品种、环境条件、蚕期的营养条件,产出先后等条件的不同而异。

1、品种:欧>中>日,一化>二化>多化。

2、蚕期叶质充实,蛹体大,则卵大而充实。

3、蛹期室温偏高时,所产卵大而重,但总粒数减少,反之,则相反。

4、同一雌蛾所产的卵中,先产出者,大而重,反之,末卵小而轻。

一般来说,同一品种,同一雌蛾所产的卵中,小而轻的卵比大而重的卵催青期要短,孵化出的蚁蚕轻,绝食时数少,故收蚁前提倡去掉苗蚁。

二、卵壳:

1、卵壳:卵的外面包着一层由卵壳质(硬蛋白,无机丁质)构成的坚硬卵壳,对胚子起保护作用。

卵壳结实而略有弹性,一般中系卵壳为淡黄色,日系乳白色,且略透明,也有其它色或无色的。

2、卵纹:卵壳的表面布满五角形或六角形的花纹,称卵纹。卵纹的大小、形状以及多角形数目,因品种及卵壳的部位不同而异。

3、卵孔:卵稍尖的一端有卵孔,卵孔周围的

卵纹与其它部分明显不同,排列较为规则,呈规

则的花瓣状。

卵孔是精子进入卵内的通道,以漏斗状向外

开口,在卵壳内形成一个小室,最后向内分成数

条卵孔管通向卵的内部,各卵孔管均略向内方弯

曲。

卵孔管最多为7只,一般为2~4只,其直径

为1um左右,其末端呈喇叭形与卵黄膜相连。

卵孔是胚胎头部所在,孵化时从此处噬破。精子直径约1um左右,长约400um,故每只卵孔管一次只能进入一条。

卵孔的上述构造,可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同时又可允许几条精子进入卵内。

4、气孔:卵壳的表面有无数微细的针状气孔,它位于3~4个卵纹的接触点,其剖面呈漏斗状,是蚕卵进行呼吸的通道。(气孔外面开口部的直径为3~4um,愈内愈细)

每卵气孔的数目也因品种而有差异,一般5000~10000个。

三、卵内容物:

卵的内容物有卵黄膜、浆膜、卵黄、胚子等。

1、卵黄膜:紧贴在卵壳的内面,是一层无组织构造的、薄而钧一且透明的薄膜,有两层构造。产卵当时,是卵黄的直接包被物,受精后,在其内形成浆膜,卵黄膜成为间接包被物。

2、浆膜:位于卵黄膜内层,是受精后由合子的分裂核结合原生质而形成的一层大而扁平的多角形细胞。

越年卵的浆膜细胞内,经2~3天就有浆液膜色素沉积,使卵渐变成固有色。

不越年卵的浆膜内无色素沉积。

3、卵黄:

是卵内除胚胎外的主要内容物,为无色、淡黄色,是胚胎附于的营养来源。(受精后的卵黄,都是以卵黄细胞存在的。)

4、胚胎:也称胚子。

胚子是在产卵后形成的,偏在卵较厚的一侧,头向卵孔的一端,被卵黄细胞包围。胚子在卵内摄取卵黄中的营养,将来成为蚁蚕。

四、卵色:

卵色因品种而异,一般的,中系为灰绿色,日系为灰紫色,欧系为灰紫、略带绿色(介入中、日之间),热带多化性系统为浅褐色。(也有的品种为白色等)

卵色的组成:是由胚子、卵黄、卵壳、浆膜色素等颜色的综合表现。其中,主要是由浆膜色素决定的,它是由AA经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变生成的。(色AA→三羟犬尿酸→浆液膜色素)。

刚产下的卵都是淡黄色,主要是卵壳和卵黄呈现出的颜色。

如果是黑种,产下后2~3天,渐由淡黄色~浅赤豆色=深赤豆色~固有色。

如果是生种,由于浆膜细胞内,缺乏生成浆膜色素的酶系,而不能形成浆膜色素,故产下经2~7天内不变色。但当胚子发育至转青时,卵色也会有变化,即呈现出转青卵的青灰色。(有的品种为灰色或深绿色)

不受精卵由于胚子及浆膜不能形成,故卵色一直呈淡黄色,数月后干瘪。

再出卵的卵色变化同黑种,但变成固有色后,于年前陆续孵化成空卵壳。

死卵多为赤褐色,且卵涡呈三角形或瘪卵。

复习题:如何根据卵色的变化、区别各类卵?

幼虫的形态

一、外形及体节

蚕体是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个明显体段构成,、胸部腹部又合称体部。

1、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园形。

2、胸部:头部后面的三个环节,每环节的腹面有一对足,称胸足。(环节=体节)

3、腹部:胸部后面的10个环节,其中第6、7、8、9及最末环节(13)的腹面各有一对腹足。第11环节的背面中央有一突起,称尾角。

4、气门:Ⅰ及1~8环节的两侧各有一对黑褐色椭圆形的气门,共9对。

二、头部及口器:

头部是幼虫感觉和摄食的中心,着生有触角、单眼、口器等附属器官,简称附器。

1、头壳:头部的外面包有一层坚硬的骨质外壳其上密生刚毛,呈暗褐色。

蚁蚕及一令蚕的头壳呈浓褐色,二令蚕的头壳呈深褐色,以后各令逐渐变浅。

头壳的背面有一“人”字形头颅沟,把头壳分成了三部分:左右两大块称颅侧板,中央三角形的一小块,称“额”。额下的一片狭长且表面有皱纹的部分,称唇基。

2、口器:在唇基的下方着生着口器。

幼虫的口器属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腭、下唇、下腭组成。

⑴、上唇:位于口器的最上方,基部与唇基相连。

上唇是一淡褐色的骨质片,两侧与前缘游离,前缘有一凹字形缺刻,此处能调节桑叶的角度,使桑叶边缘与上唇垂直,便于上腭啮切。上唇的表面着生有12根感觉毛(左右各6根),其内面有6个感觉突起和6个褐色斑点。

上唇的主要功能:扶持、调整桑叶角度。

⑵、上腭:位于上唇的下方,上半部分被上唇遮这着。其外面有2根刚毛。

上腭由骨质构成,坚硬、黑褐色、外凸内凹,左右各一。两上腭的前缘有锯齿,左右锯齿相互嵌合,用来啮切桑叶,锯齿的数目随令期而增加。各令初锯齿尖锐,随食桑磨损而变钝。

上腭在每令蜕皮时都要更新,故起蚕~~~~。

上腭的基部有内外两片骨质板,其内面称收肌板,较大。外侧的较小,称展肌板。

上腭的作用就是啮切桑叶。

⑶、下腭:下腭和下唇愈合成一个复合体,位于上腭的下方,它们的外层,大都为白色膜状物。

下腭成对,位于上腭下方,下唇两侧,构造较复杂。下腭由三节组成,第一节上有一根刚毛,第二节上有2根刚毛,第三节上有下腭须。

下腭须由三小节组成,第三小节的顶端有8个有孔的圆锥形突起,且其侧壁上有一“舌”状突起。(幻28)

在下腭第2、3小节的内方和下腭须的内侧着生有瘤状体。(从第2节分出的)

瘤状体的顶端有两根有节的圆锥形突起(b1- b2),一个小型突起(e)和四根感觉毛。(2

个长毛a2- a3,和刚毛c-d)。a1为下腭。

b1:上分布有能感知糖类,特别是蔗糖的糖感受细胞和感知肌醇的肌醇感受细胞,以及盐感受细胞,酸感受细胞。

b2:上分布有感知纯水的水感受细胞,和感知忌避物质的苦味物质感受细胞。

若把瘤状体去掉,则蚕就可吃其它植物。

⑷、下唇:位于左右下腭之间,呈“U”字形。

下唇前端中央突出一个白色、圆锥形的吐丝管,吐丝管的前端有一吐丝孔,幼虫从此处吐出茧丝。

吐丝管的基部左右各有一个下唇须,由三节组成,第2、3小节顶端,各有一根刚毛,起感触作用,能探索吐丝的位置。

⑸、舌:下腭、下唇的内方后面的口腔底部分,称舌。

舌的表面着生有很多针刺状小突起,且愈向内,突起愈多,而且均指向口腔内方,具有促进食物咽下的功能。

3、触角:着生在颅侧板基的白色角基膜内。

左右各一。

触角是幼虫重要的感觉器官,结构较复杂,

由三节构成。

第一节短而粗。

第二节呈长圆筒形,其表面呈鲜状斑纹。

第二节的上方很复杂,着生有内毛(位于内侧,

较短),外毛(外侧较长)和三个突起(最小

的一个由2节组成,另2个为无柄突起)

第三节最小,其顶端有四个突起,其中两个为有柄突起,两个为无柄突起。

触角上的突起和刚毛都是感觉器官,既能执行近距离触摸的感觉作用,又可敏锐地感受化学气味。

故触角是蚕儿的机械感觉器官和嗅觉器官。

4、单眼:是视觉器官。

单眼着生在触角基部,左右各6个,其中4个呈半月形排列,一只位于中心,另一只位于触角基部附近。

单眼呈半球形隆起,黑褐色,且有光泽。由于单眼的视觉焦距太短,对物体远近和光线折射调节能力太差,故不能识别物体,只能感知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三、体部及附肢

1、胸部:由三个环节组成,分别称一、二、三胸节(前胸、中胸、后胸)

胸部无节间膜,背面是合并的,只有腹面可以区别,每一胸节的腹面有一对胸足。胸足由三小节组成,表面生有很多刚毛,足的第三小节顶端外侧有一镰刀状的钓爪和两根比爪还长的刚毛。

胸足的作用是:(1)、食桑时扶持桑叶。(2)、吐丝时用于结茧。(3)、对爬行仅起辅助作用。

第2胸节的背面有一对黑褐色的眼状斑纹,群众称胸部为头,称此为眼。

2、腹部:由10个环节组成,分别称第1、2、3~~10腹节。

腹部各环节的交界处有节间膜,但9、10腹节间无节间膜,这两个环节基本上合成一节。

腹部由于存在节间膜,可以使后环节折入前一环节的后方,因此蚕体可以自由伸缩。

第3、4、5、6、10腹足节的腹面各生有一对腹足。腹足是一种柔软无节的肉质突起,先端呈圆盘状,其内缘密生黑褐色的小钓爪,分两行整齐排列成半环状。爪的数量随蚕令增加而增加。

由于腹足具有钓爪构造,故它具有把持功能。同时,蚕群太密时,易互相抓伤。

蚕爬行主要依靠腹足及尾足。另有气门、尾角、肛上板。

四、雌雄性特征

雌蚕在第8、9腹节的腹面各有一对乳白色的小圆点,前一对称前生殖芽(石度氏前腺)后一对称后生殖芽。

雄蚕第8、9腹节的腹面交界处的中央,有一乳白色的飘形囊状体,也称赫氏腺。

外性征一般在5令第2、3天最清楚。

五、蚁蚕的外形特点

刚孵化的蚁蚕,外形与大蚕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

1、头部比例大,且色深。

2、表面生有很多瘤状突起,每一个突起上有3~6根刚毛,从而使蚁体体色很深。

六、内部器官概

蛹的形态

刚蜕皮的蛹,体壁柔软,体色乳白,以后随着发育逐渐便硬,体色渐变黄褐,最后变成浓褐色。

一、蛹的外形

蛹体呈长纺棰形,分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很小,前端白色部分背方的一小部分称头顶。前方略呈方形的白色部分称额,额的下方(腹面)为唇基,唇基的后方接上唇,额的两侧有一对向下方弯曲的触角,触角的基部有一对复眼。(上唇两侧可见有黑褐色的退化上腭,下唇被遮盖在下腭下面)

介绍一下生产上复眼、触角的颜色变化,以用于发蛾调节。

2、胸部:仍由三个体节组成。

从蛹体背面看,前胸呈扁六角形,中胸呈五角形,后胸呈凹字形,最小。胸部的腹面各有一对胸足,但外观上,仅能看见前足及中足的一部分,后足被翅遮盖。

中胸和后胸的两侧各有一对翅,粘附于蛹体上,后翅被前翅掩盖,仅露一点。

前胸的两侧有一对气门。

3、腹部:由于幼虫9、10腹节彻底愈合,故外观上有9个环节,其中

4、

5、6节最大,前后的环节渐缩小。腹面1、2、3被翅盖住。第4、5、

6、7环节之间能活动,称运动体节。第1~7腹节的两侧各有一对气门,8腹节上的气门已经闭塞,故蛹外观上只有7对气门。

二、雌雄性特征

雌蛹腹部肥大而末端较钝,在第8腹节腹面的正中线上,有一条纵线,与该环节腹面的前后缘形成略呈“X”形纹。(肛门在第9腹节腹面)

雄蛾腹部较尖,在第8、9腹节腹面正中线的交界处,有一个褐色小点。(肛门在小点后方。)

成虫的形态

一、外形和体节

蛾体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除节间膜外,全身披有白色鳞片。

二、头部及附肢

蛾的头部呈小卵形,在头部两侧有一对大型复眼。

复眼由3000多个小眼组成,一般为黑色,呈六角形,整齐排列成蜂巢状,为成虫的视觉器官,但只能识别1.4cm之内的物象。

复眼的前方有一对触角,呈双栉状,由30~40小节构成,每小节有2分支。雄蛾比雌蛾大,它是蚕蛾的嗅觉器官和触觉器官.

口器位于左、右复眼之间,虽也由上唇、上腭、下腭、下唇四部分组成,但都已蜕化,只有下腭较发达。成虫的下腭与幼虫不同,已演变成为左右成对存在的白色囊状体,表面着生许多感觉突起,至化蛾时,能分泌出固态溶茧醇,与口素囊中的液体混合后,溶解茧丝,使蛾得以钻出茧壳。

三、胸部及附肢

蛾的胸部分前胸、中胸、后胸三个体节,各胸节的腹面各有一对胸足,足的先端都有爪和感觉突起。

在中胸和后胸的两侧各生有一对翅,前翅较大,呈三角形。后翅较小,略呈圆形。

翅是透明的膜状物,因上披鳞片,从而翅呈白色,也有的品种,由于局部鳞毛着色,可出现各种斑纹。另:前胸两侧有一对气门。

四、腹部及外生殖器

(一)蛾的腹部:雄蛾可以识别8个腹节,雌蛾只能识别7个腹节,雌蛾的腹部较大。

前胸和1~7腹节的两侧,各有一对气门,气门呈新月形。

(二)蛾的外部生殖器:

1、雌蛾:

雌蛾的外部生殖器,全被第7腹节围绕

着。

雌蛾的外生殖器,由幼虫第8、9、10三

个腹节变形而成。

①9~10腹节愈合成半球形的侧唇,侧唇

表面密生许多褐色刚毛,可探索产卵场所。

侧唇表面有一纵沟,沟内有两个小孔,

上孔是肛门,下孔是产卵孔。

②第8腹节:腹板变成锯齿板,在锯齿

板和第7腹板之间有一交配孔。背板变成中央窄,两侧稍宽的骨质硬板。

③侧唇和锯齿板之间的节间膜向侧方突出,形成淡黄色的囊状体,称侧胞,或诱惑腺。它能不断膨出、缩进而放出性信息素,引诱雄蛾前来交尾。

2、雄蛾:

雄蛾的外生殖器是由蚕儿的9、10腹节愈合变形而成的。

①第10腹节的背板形成钓形突。

腹板形成凹形的肛下板。

在肛下板与钓形突之间的膜质部上,有肛门开口。

②第9腹节:

腹板变成骨质环,称基腹弧。其中央着生阳茎。阳茎是骨质化的硬管,末端呈三角形。基腹弧的两侧各有一个大形抱器,也是由第9腹节腹板变形骨质化而形成的。

背板由于中央纵向内陷而形成两个略呈椭圆形的大型突起,称菱形骨片。

雄蛾的整个外生殖器由第8腹节的一半内陷保护着。

(三)、雌雄蛾的识别

1、触角大小。

2、腹部大小。

3、体色。

4、外生殖器:(1)、(2)、(3)、

五、内部器官概述

体壁蜕皮腺消化管马氏管涎腺丝腺

气管神经背血管内生殖腺肌肉脂肪体内分泌腺

一、作业:

1.

2.卵的外形和大小怎样?卵有哪些内容物?

3.

4.雌雄蛾外部生殖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5.

6.幼虫内部器官的配置怎样?

7.蚁蚕外部形态构造有何特点?

8.如何区分越年卵、不越年卵、黑种、生种、再出卵、不受精卵和死卵?

9.幼虫头部着生哪些附属器官?它们的功能如何?

10.桑蚕生活史的大致过程怎样?各发育阶段在生理上的意义如何?

11.

12.简述幼虫,蛹,成虫的外形特征?怎样区别雌雄蚕,雌雄蛹,雌雄蛾?

13.越年卵、转青卵以及不良卵的卵色怎样?产生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二、讨论、思考题:

1.根据上颚、腹足钩爪的特点,生产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家蚕的变态发育

蚕的生活史 桑蚕一个世代中所经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就是生活史。 桑蚕属完全变态昆虫,在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没有蛹期,仅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如:蝉类、蜂类等。 (一)卵期:繁育后代,卵期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 卵期长短,因越年卵与非越年卵及产卵期而异,在自然条件下,春季制的蚕种要到来年春天4月份孵化,卵期达10个月,秋制春种也是到4月份孵化,卵期6~7个月,若夏用种,则又长3个月。 (二)幼虫期:指孵化至上蔟。 刚孵化的小蚕称蚁蚕。蚁蚕2000~2500/头。 蚁蚕经摄食,体躯迅速生长,经24h“疏毛期”。随食桑,继续生长,至不蜕去旧皮不能继续生长时,蚕就停食,并吐出丝缕,固定腹足,头胸昂起,呈静止状态,称眠蚕。 眠的过程: 眠期:停食-蜕皮。 起蚕:眠蚕蜕去旧皮。 令期:两次蜕皮之间的时期 食桑中:孵化或蜕皮至入眠,生产上指饷食至止桑。 绝食中:入眠至蜕皮或止桑至饷食。 少食期:1/4食桑中。 中食期:1/4食桑中。 盛食期:3/8食桑中。 将眠期:1/8食桑中。 一般地:1令3~4天、2令3天、3令3~4天、4令~5天、5令7~9天,全令春期25~26天,夏秋23~24天。 总之,幼虫期是摄取营养生长的阶段。

(三)蛹期:是指蚕儿吐丝终了至羽化出蛾。 蚕儿上蔟后,一般经2~3天吐丝终了,再经2~3天化蛹蜕皮,再经10~14天化蛾。 蛹期表面上静止不动,但其内部却进行着激烈的组织解离和组织发生,为成虫化做准备。是由幼虫过渡到成虫的变态阶段。 (四)成虫期:又称蚕蛾,由蛹羽化而来。 羽化:成虫不再摄取营养,具备发达的生殖器官,经交配产卵后,约经2~7天死亡。 成虫期为繁衍后代的生殖阶段。 综上所述:卵、幼虫、蛹、成虫是桑蚕一生中所经过的四个发育阶段,每一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内部生理都完全不同,且每一阶段在生活史中都有着不同的生理意义。 卵的形态 一、卵形: 桑蚕的卵一般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有的材料认为:一侧较厚(腹侧),另一侧较薄(背侧)。 刚产下的卵表面隆起,约经2~3天后, 由于卵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消耗,逐渐在 卵的表面中央出现浅的凹陷,随着时间延 长,凹陷变深,此称“卵涡”,又称“水 引”。 卵涡一般呈椭圆形,也有个别形成2~ 3条枞褶的,若卵涡呈三角形,或呈有棱角 的下凹,则该粒卵为“死卵”。 卵涡在孵化之前,由于胚子体躯增大

昆虫:一定要变态发育吗

昆虫:一定要变态发育吗? 为什么昆虫会变态? 昆虫,很可能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兴盛的生物类群了,它们的物种数量超过了已知动物物种数的60%,占到地球已知物种数量的大约一半。这个类群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变态发育,其中的“完全变态”更是分成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那昆虫为什么要在自然进化中选择变态发育呢? 昆虫,各种变态! 所谓的变态发育,说的是在出生后,幼体和成体在生理结构和行为习性上差距都比较大,而从幼体变成成体的过程中会经历短暂的“变形”过程,“跃迁”成另一种生活模式,甚至有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幼体和成体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的样子,比如幼虫是“面目可憎”的毛毛虫,而成虫却变成了天空中的花蝴蝶…… 不过,昆虫类六足动物的变态发育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成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五大类,在不完全变态里还可以分成半变态、渐变态、新变态等各种变态……粗略说的话,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是最常见到的,它们是有翅昆虫的主要发育方式。绝大部分昆虫都是有翅的,即使蚂蚁和白蚁这些看起来只在地上爬的家伙,它们王国中的“公主”和“王子”也是生有翅膀的。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征是幼体(若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接近,只是幼体体型较小,生殖器官和翅没有完全发育,比如蝗虫、蟋蟀、螽斯(如蝈蝈)、蜻蜓、蝉等都是这样的发育方式。不完全变态要精力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蜻蜓等在水中生活的幼体用鳃呼吸,也称为稚虫。

而完全变态发育则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的栖息环境和食性往往有显著不同,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差别。蛹是从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状态,不吃不动,体内却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最重要特点。甲虫、蝴蝶、蛾子、蜂类、蚊蝇、蚂蚁等等都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

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知识目标: 1、知道大多数昆虫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能够说出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特征; 3、能举例说明那些是完全变态哪些是不完全变态;能力目标: 1、增加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异同的能力 2、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概念和特征难点: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导入: 【播放视屏蝴蝶的一生】毛毛虫和蝴蝶,两者无论是外形还是生理习性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毛毛虫最终还是长成了蝴蝶,那么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过程呢?这就涉及到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到78页,第二节,标题是什么?一起回答我!【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好,除了刚才的蝴蝶,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成长过程中形态,生理,习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呢?【蝴蝶、蚊子、蜻蜓、蝗虫等】没错,同学们举了很多昆虫的例子,【展示变态发育昆虫图片】在自然界中至少有100万种以上的昆虫,数量多,分布广,形态多样;大多数昆虫的发育过程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都发上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成为变态【板书】;这句话在79页的文字第一句,同学们把变态这个词勾画下来引起注意。 蚕和蝗虫很具有带表性。为什么说它具有代表性?我们先来看看蝗虫的生活史。【展示蝗虫的生活史图片】这是成虫,雌蝗虫产卵,受精卵发育成幼虫,下面这一排是1-5龄的跳蝻,跳蝻就是蝗虫的幼虫,1-5龄是蝗虫的虫龄。知道

什么是虫龄吗,怎么计算吗?看看79页下边的小资料。懂了没有?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生长,所以昆虫会蜕皮,这个皮就是不合适的外骨骼。什么是一龄幼虫?【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虫】此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所以二龄幼虫蜕了几次皮?【1次,回答错误则解释一次】所以一龄幼虫没蜕皮,二龄幼虫蜕了一次皮,以此类推。好回到图片!我们看看蝗虫成虫和幼虫有哪些差异,有没有自告奋勇?【有,学生回答】【无,抽问,注意引导】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外形和生活习性还是很相似的,看到幼虫的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蝗虫的幼虫对不对,只不过,他的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幼虫称为若虫.【板书】这是若虫的定义,在书上勾画下来,接着刚才勾画得词语,在后边找到若虫,注意若虫的若是怎么写的,。好,现在告诉我,若虫和幼虫是什么关系?【若虫就是幼虫,如果回答不出来就再强调一遍】若虫没有翅或者发育不完善,能跳跃,所以叫做跳蝻。现在能不能回答我,蝗虫的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那几个时期?【受精卵、若虫、成虫,若不能准确就适当的引导】像蝗虫这样,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在书上把不完全变态勾画下来。书上还给大家说来了哪些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展示图片】 好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接下来再看看另一个代表蚕。【展示图片】图1是蚕的受精卵,像豆子一样,图2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蚕宝宝,是幼虫,正在吃桑叶,当蚕宝宝长到足够大就要作茧自缚!图3就是蚕茧,外面白色的是蚕丝,里面是蛹,图4画的很清楚,他把自己包起来保护自己,在里面慢慢的成长,等他长成成虫也就是蚕蛾的时候就会破茧而出,图5就是刚出来的蚕蛾,蚕蛾是不吃东西的了,接下来他的任务就是传宗接代了,图6就是正在产卵的雌蛾。蚕的发育过程中幼虫在形态,生理,习性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和蝗虫的发育过程来做个比较。首先看看蚕的幼虫和成虫外形的差距大不大?【大、】对,外形差距很大。而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外表还是比较相似的。那么在习性上蚕的幼虫和成虫有什么差别?蚕吃的什么?【桑叶】成虫基本不吃东西。而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习性上基本相似。蚕发育过程经历了哪些时期?图一是谁什么? 【受精卵】接着说【蚕、幼虫;蛹;成虫、蛾子】对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做完全变态在在书上81页把这句话勾画下来。除了蚕还有一些昆虫也是完全变态发育,比如说哪些?看着书上一起回

6609.人教版初中生物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教案

课题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 程 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饲养家蚕,了解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过程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能力。通过课外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课型演示实验课主要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和实验 法 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教学手段与教具纸盒,蚕种,桑叶等。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完成实验报告单 教学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 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音乐《蝴蝶飞呀》中,展示蝴蝶图片,引入新课。过渡语:毛毛虫期待有一双美丽的翅膀。毛毛虫怎样才能拥有美丽的翅膀呢? 二、授新课 谈谈你观察到的家蚕的形态特点。 背景知识: 家蚕一般每5~6天蜕皮一次。蜕皮期间不食不动,叫“眠”。经过4眠后,体内绢丝腺发育成熟,停止取食,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蛹经过10余天羽化成蚕蛾。雌雄蚕蛾均不取食,即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蛾死去,雌蛾产卵后死去。 方法步骤: (1) 用蚕种孵化家蚕,孵化温度一般在20~25℃,孵化时间在10天左右。采摘桑叶饲养,并需每天清理饲养纸盒。 (2) 观察和记录家蚕生活的各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特点。 (3) 观察和记录雌雄家蚕交配生殖的全过程。 讨论: 家蚕的一生经过哪几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的 家蚕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学生观察思考家蚕各时期的形态特点,教师利用表格小结 比 较 形态特点生活习性 幼虫身体柔 软,具有 环节,在 胸腹部有 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 化蛹前吐丝结茧。 成虫有三对 足,两对 翅,体被 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 后, 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蛹 体表光 滑,体形 呈椭圆柱 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小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 虫。家蚕的发育中有蜕皮现象。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观察家蚕的生殖发育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问题。 学生互相观察,得出讨论结果。 自己归纳出来

青蛙的发育是属于变态发育

,青蛙的发育是属于,但变态分为两种: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如果具体说来,青蛙的发育是属于完全变态呢?还是属于不完全变态呢?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激素调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862015.html,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激素调控 作者:李琼艳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8期 摘要家蚕是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一个生活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显著不同的发育阶段。在变态过程中家蚕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方式及生理机能等诸多方面都要发生改变。该文综述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在变态发育中的激素调控,以期为阐述家蚕变态发育过程和调控方式以及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蚕;变态;调控;促前胸腺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 中图分类号 S8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271-02 Metamorphosi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Hormone Regulation in the Silkworm,Bombyx mori LI Qiong-yan (Institute of Sericulture and Apicultur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Mengzi Yunnan 661101) Abstract Silkworm,Bombyx mori is the model organism of lepidopteran insects,which is a complete metamorphosis insect and its life has four developmental stages:egg,larva,pupa,and adult.The external morphology,internal structure,life styl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Silkworm,Bombyx mori are completely changed in the process of metamorphosi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cess of metamorphosis and the hormonal regulation during metamorphosis in Silkworm,Bombyx mori,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lluminating the metamorphosis process and the regulation mode of Silkworm Bombyx mori and controlling the lepidopteran pests. Key words Silkworm,Bombyx mori;metamorphosis;regulation;prothoracotropic hormone;ecdysteroid;juvenile hormone 许多昆虫的胚后发育过程,即从卵孵化开始到成虫性成熟为止,其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或虫态,这种变化称作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变态反应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时期,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各阶段形态完全不同[1]。家蚕作为完全变态昆虫的代表,全生育期要经历4个发育阶段,幼虫期要经历4次生长蜕皮,幼虫化蛹及蚕蛹羽化过程中还要发生2次变态脱皮。在家蚕的发育及变态过程中受到环境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等因素的协调调控。变态发育是许多昆虫的一个共同特征,而家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是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该文综述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在变态发育中的激素调控,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芃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肈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是特指昆虫的发育过程,不能用于两栖类:如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是两个范畴。两栖类的只能是变态发育。 蚆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蚊、蝇、菜粉蝶、 蜜蜂、苍蝇、家蚕等。 莅要特别注意一下,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譬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变态发育成雄蜂。此语录出自8年级下册 的生物书。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吃蜂王蜜长大的发育成蜂王,没吃的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一代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 蚄2 蝿昆虫的一生从体态到生活习性都以多变而著称。例如苍蝇产下乳白色长圆形很小的卵,肉眼几乎不能看见。卵孵化为幼虫枣即蝇蛆,是一种白色、棒状、头胸腹形态不分,也没有足和翅或其他器官的幼虫,它不停地蠕动、进食,要蜕掉两次皮,每蜕一次皮就长得更大一些,最后化为不吃不动棕褐色长圆形的蛹。蛹经过一段时期开始羽化,成虫破蛹而出。 这种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活史,叫做“完全变态”。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形态上不但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其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也甚至完全不相同。例如苍蝇,成虫飞翔于空中,幼虫只能在地表蠕动,而蛹是不吃不动的。蚊子的成虫飞翔、生活于空中,而幼虫生活于水中。成虫靠叮吸高等动物的血液为食,幼虫则靠吞食水中的小浮游生物或细菌为生。完全变态的昆虫很多,所有蚊、蝇、蝶、蛾、蜂、甲虫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都是完全变态昆虫。 虿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完全变态的幼虫都是头、胸、腹不分的。蚊虫的幼虫头、胸、腹三部分就可明显地区分。甲虫,如金龟子的幼虫,虽然头、胸、腹三部分不如蚊子那样明显,但胸部长有三对伪足,仍然与蝇蛆的形态有很大的区别。 蒅有些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不同时期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有所不同,因而幼虫期在外部形态上也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改变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芫菁的初龄幼虫行自由生

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知识目标:1、知道大多数昆虫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能够说出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特征; 3、能举例说明那些是完全变态哪些是不完全变态; 能力目标:1、增加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异同的能力 2、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概念和特征难点: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导入:【播放视屏蝴蝶的一生】毛毛虫和蝴蝶,两者无论是外形还是生理习性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毛毛虫最终还是长成了蝴蝶,那么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过程呢?这就涉及到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到78页,第二节,标题是什么?一起回答我!【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好,除了刚才的蝴蝶,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成长过程中形态,生理,习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呢?【蝴蝶、蚊子、蜻蜓、蝗虫等】没错,同学们举了很多昆虫的例子,【展示变态发育昆虫图片】在自然界中至少有100万种以上的昆虫,数量多,分布广,形态多样;大多数昆虫的发育过程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都发上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成为变态【板书】;这句话在79页的文字第一句,同学们把变态这个词勾画下来引起注意。 蚕和蝗虫很具有带表性。为什么说它具有代表性?我们先来看看蝗虫的生活史。【展示蝗虫的生活史图片】这是成虫,雌蝗虫产卵,

受精卵发育成幼虫,下面这一排是1-5龄的跳蝻,跳蝻就是蝗虫的幼虫,1-5龄是蝗虫的虫龄。知道什么是虫龄吗,怎么计算吗?看看79页下边的小资料。懂了没有?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生长,所以昆虫会蜕皮,这个皮就是不合适的外骨骼。什么是一龄幼虫?【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虫】此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所以二龄幼虫蜕了几次皮?【1次,回答错误则解释一次】所以一龄幼虫没蜕皮,二龄幼虫蜕了一次皮,以此类推。好回到图片!我们看看蝗虫成虫和幼虫有哪些差异,有没有自告奋勇?【有,学生回答】【无,抽问,注意引导】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外形和生活习性还是很相似的,看到幼虫的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蝗虫的幼虫对不对,只不过,他的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幼虫称为若虫.【板书】这是若虫的定义,在书上勾画下来,接着刚才勾画得词语,在后边找到若虫,注意若虫的若是怎么写的,。好,现在告诉我,若虫和幼虫是什么关系?【若虫就是幼虫,如果回答不出来就再强调一遍】若虫没有翅或者发育不完善,能跳跃,所以叫做跳蝻。现在能不能回答我,蝗虫的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那几个时期?【受精卵、若虫、成虫,若不能准确就适当的引导】像蝗虫这样,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在书上把不完全变态勾画下来。书上还给大家说来了哪些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展示图片】 好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接下来再看看另一个代表蚕。【展示图片】图1是蚕的受精卵,像豆子一样,图2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蚕宝宝,是幼虫,正在吃桑叶,当蚕宝宝长到足够大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3、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能够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 观察黄粉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理解黄粉虫、家蚕完全变态发育的真 正含义。 四、学情分析 1. 生殖和发育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在不同程度上有感性认识。 2. 观察图片的经验丰富,对身边的生物学现象也有一些了解,但深入观察的意识不强,所以归纳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要加强。 3. 能领会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但需要掌握更多的实例。 4. 学生在七年级的历史课上学习过“丝绸之路”,能理解教材中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毛毛虫与蝴蝶的图片,指出毛毛虫梦想拥有美丽的翅膀,,毛毛虫怎样才能拥有美丽的翅膀呢?播放视频,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 二)、进行新课: 1、观察黄粉虫 首先教师带领大家先认识黄粉虫,并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黄粉、确定四个培养1虫。然后展开观察黄粉虫的活动,提出合作任务“ 皿中黄粉虫所处的时期,并进行排序。总结黄粉虫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时期。2、通过列表比较黄粉虫的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让学生总结出黄粉虫的发育时期、生殖特点,并认识到黄粉虫的幼虫、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从而生成变态发育的概念。 接着,通过家蚕的一个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家蚕和黄粉虫一样发育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也是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像家蚕、黄粉虫这样,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观察蝗虫 过渡语: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像家蚕一样发育经过四个时期呢? 教师多媒体出示观察蝗虫的合作任务,先独立看课本P再指11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案 《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知识铺垫: 家蚕一般每5—6天蜕皮一次。蜕皮期间不食不动,叫“眠”。经过4眠后,体内绢丝腺发育成熟,停止取食,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蛹经过10余天羽化成蛾。雌雄蚕蛾均不取食,即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蛾死去,雌蛾产卵后死去。 实验目标:1、饲养与观察家蚕,了解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和思考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交 流合作能力。 4、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 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意识。 实验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谈话式、分组合作、探究。 实验重点难点: 1、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四个过程,理解家蚕完全变态发育的真正含义。 2、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重点应放在受精卵的孵化、幼虫(蚕)的4次蜕皮,蛹 羽化为成虫(蛾)的变化 实验材料:若干纸盒、蚕种、桑叶等 实验过程: 1、用蚕种孵化家蚕,孵化温度一般在20~25℃,孵化时间在10天左右。采摘桑叶饲养,并每天清理饲养纸盒。 2、观察和记录家蚕生活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特点。 3、观察和记录雌雄家蚕交配生殖的全过程 实验总结: 一、出示学生拍摄的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图片,分别说出:

1、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 列表比较。 说出什么是“完全变态”? 3、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4、还有哪些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与家蚕的相似,请举例说明。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么? 二、然后各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

蝉算完全变态发育还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蝉算完全变态发育还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标签:生物修改 有次期末考改卷碰到这个问题,结果争不下来,然后教研员上网查,百度第一条说是不完全,第二条说是完全,第三条又说不完全…… 结果教研员最后决定,最开始怎么改就怎么着 这个,到底算哪个? 2条讨论 | 修改记录 solier 分享到:豆瓣新浪微博 QQ空间微信腾讯微博 推荐 (0) | 收藏 | 0人关注关注 3个答案 12 0 花落成蚀果壳谣言粉碎机编辑 2019-04-17 08:36 支持者:后视镜里的世界 sakura momoko 晶晶笙双纸座 facilitator 更多 有蛹是完全变态。 无蛹但是会长翅膀的都是半变态。 其中前后生境一致是渐变态。 前后生境不一致是不完全变态。 更原始的类群里还有个表变态,其变态特点是幼体从卵中孵化出来后以基本具备成虫地特征;在胚后发育中仅仅是个体地增大,性器官逐渐成熟的过程及附肢节数的变化,而其它生物学特性并无区别,故又常称为无变态。衣鱼也是这样。 另外,还有更复杂的复变态,斑蝥(西班牙苍蝇)就是最好的例子。 蝉隶属于半翅目,半翅目都是半变态,具体到蝉是不完全变态。

蝉蜕皮多好看啊~ 图片来自wikipedia 15条讨论 感谢 | 不是答案 | 1 0 we_cry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2019-04-17 11:05 支持者:我爱爱死小小白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862015.html,/wiki/%E4%B8%8D%E5%AE%8C%E5%85%A8%E5%8F%98%E6%80%81 维基百科的半变态条目。这里说了蝉属于不完全变态。。。 添加讨论 感谢 | 不是答案 | 1 0 我爱爱死小小白 2019-04-23 11:41 支持者: we_cry 一看这玩意儿,就想起小时候仲夏之夜到街边的树上找这些牛牛,然后扣在碗底,第二天一早起来看它们变身。有时候还总遇到一些变身不及时的,就等啊等,等到吃早饭的点儿了还没变身成功,于是手动帮它们变身,小心地抠出来,抚平那些邹巴巴的翅膀。等到差不多中午,大太阳一出来,拿把放大镜………… 3条讨论 感谢 | 不是答案 | 查看更多添加回答 请登录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微信

最新家蚕的变态发育

家蚕的变态发育

蚕的生活史 桑蚕一个世代中所经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就是生活史。 桑蚕属完全变态昆虫,在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没有蛹期,仅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如:蝉类、蜂类等。 (一)卵期:繁育后代,卵期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 卵期长短,因越年卵与非越年卵及产卵期而异,在自然条件下,春季制的蚕种要到来年春天4月份孵化,卵期达10个月,秋制春种也是到4月份孵化,卵期6~7个月,若夏用种,则又长3个月。 (二)幼虫期:指孵化至上蔟。 刚孵化的小蚕称蚁蚕。蚁蚕2000~2500/头。 蚁蚕经摄食,体躯迅速生长,经24h“疏毛期”。随食桑,继续生长,至不蜕去旧皮不能继续生长时,蚕就停食,并吐出丝缕,固定腹足,头胸昂起,呈静止状态,称眠蚕。 眠的过程: 眠期:停食-蜕皮。 起蚕:眠蚕蜕去旧皮。 令期:两次蜕皮之间的时期 食桑中:孵化或蜕皮至入眠,生产上指饷食至止桑。 绝食中:入眠至蜕皮或止桑至饷食。 少食期:1/4食桑中。 中食期:1/4食桑中。 盛食期:3/8食桑中。 将眠期:1/8食桑中。 一般地:1令3~4天、2令3天、3令3~4天、4令~5天、5令7~9天,全令春期25~26天,夏秋23~24天。

总之,幼虫期是摄取营养生长的阶段。 (三)蛹期:是指蚕儿吐丝终了至羽化出蛾。 蚕儿上蔟后,一般经2~3天吐丝终了,再经2~3天化蛹蜕皮,再经10~14天化蛾。 蛹期表面上静止不动,但其内部却进行着激烈的组织解离和组织发生,为成虫化做准备。是由幼虫过渡到成虫的变态阶段。 (四)成虫期:又称蚕蛾,由蛹羽化而来。 羽化:成虫不再摄取营养,具备发达的生殖器官,经交配产卵后,约经2~7天死亡。 成虫期为繁衍后代的生殖阶段。 综上所述:卵、幼虫、蛹、成虫是桑蚕一生中所经过的四个发育阶段,每一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内部生理都完全不同,且每一阶段在生活史中都有着不同的生理意义。 卵的形态 一、卵形: 桑蚕的卵一般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有的材料认为:一侧较厚(腹侧),另一侧较薄(背侧)。 刚产下的卵表面隆起,约经2~3天 后,由于卵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消耗,逐 渐在卵的表面中央出现浅的凹陷,随着时 间延长,凹陷变深,此称“卵涡”,又 称“水引”。 卵涡一般呈椭圆形,也有个别形成 2~3条枞褶的,若卵涡呈三角形,或呈有 棱角的下凹,则该粒卵为“死卵”。

1下列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1.下列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A.蚕卵发育成蚕幼虫 B.鸡蛋孵出小鸡 C.蝌蚪发育成青蛙 D.幼兔发育成成兔 2.下列动物全部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A 家兔、家鸽、蝗虫 B 青蛙、家蚕、苍蝇 C 蚊子、青蛙、鲫鱼 D 燕子、蜜蜂、家蚕 3.下列动物的生殖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 草履虫 B 牛 C 海龟 D 青蛙 4.下列各组动物都属于胎生的是() A 鲸、金丝猴、壁虎 B 鲨鱼、大熊猫、狮子 C 鲸、海豹、黑猩猩 D 蝮蛇、家兔、骆驼 5.蝗虫的发育称作() A.完全变态发育 B.变态发育 C.不完全变态发育 D.两栖发育 6.大多数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 A.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卵生 B.雌雄同体,异体受精,胎生 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 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胎生 7. 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是() A.卵→蝌蚪→成蛙 B.卵→蝌蚪→幼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8. 雏鸟是由鸟卵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A.卵黄 B.卵白 C.胚盘 D.气室 9. 在鸟卵的结构中,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A.卵壳 B.卵黄 C.胚盘 D.卵白 10.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的区别是若虫() A.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B.身体柔软,无外骨骼 C.身体较小,没有翅 D.要蜕皮,不能飞11.昆虫正确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A.卵→蛹→幼虫→成虫 B.卵→幼虫→蛹→成虫 C.卵→若虫→成虫 D.卵→若虫→蛹→成虫12.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不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A.蚊子 B.螳螂 C.家蚕 D.黄粉蝶 二、填空题 1.请标明图中①、②、③、④的正确名称。

变态发育

分类 变态发育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此类昆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外观上有较大的差别,比如毛虫和蝴蝶或蛴螬和甲虫。完全变态昆虫被认为是昆虫纲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群,种类也最繁多。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完全变态的。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它们的幼虫在外观上与成虫差别一般不大,通常只是体型稍小,没有翅。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生活在陆地上的又称为若虫,生活在水中的又称为稚虫。常见的昆虫中,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跳蝻)。另外,还有一类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态。它们是昆虫纲中的原始种类。它们没有翅膀,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无翅亚纲。这类昆虫种类很少,平时能见到的可能就是生活在书箱或衣箱里的衣鱼(书虫)。相对于以上两种变态发育,这一类昆虫的发育又称为不变态或表变态。 要特别注意一下,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比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变态发育成雄蜂。此语录出自8年级下册的生物书,学术上称为孤雌生殖。受精卵发育成雌蜂,吃蜂王蜜长大的发育成蜂王,没吃的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一代。 昆虫纲总共5种变态: 1.增节变态:增节变态是从多足纲演化来时保留下来的一种原始变态类型。在昆虫纲中唯有无翅亚纲的原尾目属于这种变态。 2.表变态:这是无翅亚纲中除原尾目以外各目(弹尾目、缨尾目和双尾目)所具有的变态类型。 3.原变态:原变态是有翅昆虫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只有蜉蝣目才有这种变态类型。 4.不全变态:即卵期、幼虫期(陆生若虫和水生稚虫)和成虫期。有直翅目、等翅目、竹节虫目、螳螂目、蜚蠊目、革翅目、啮虫目、纺足目、半翅目、同翅目、蜻蜓目、绩翅目等。 5.完全变态:这种变态类型有4个虫期:卵、幼虫、蛹和成虫。如鳞翅目、双翅目等。同时还有个复变态,主要代表有芫菁。 变态发育的前提是有性生殖。 变态发育示例 编辑 两栖类的变态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如青蛙: 受精卵(水中)——蝌蚪(水中)——幼蛙(水中)——成蛙(陆水两栖)

变态发育

各位同学,今天我做讲的内容是初中生物(—— 同学们,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听过】,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不仅知道了小蝌蚪是如何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妈妈的,还知道了它是如何从一只小蝌蚪变成一只小青蛙的过程。其实小蝌蚪变青蛙这一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变态发育过程,在讲这个过程之前我们先一起看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吧。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当你在傍晚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你会听到从田间传来蛙鸣声,当你走近一看,你会发现有两只青蛙抱成一团,这其实是青蛙的异种交配方式,我们称之为“抱对”,雄青蛙将自己的精子、雌青蛙将自己的卵子分别排到了水中,精子和卵子在水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了受精卵,很多的受精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卵块。受精卵在水中经过接近一个月的发育就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蝌蚪。 现在我请大家仅从颜色、有无四肢、有无尾巴来描述一下小蝌蚪有哪些外形特征?【黑色、无四肢、有尾巴】那同学们,根据平时日常生活的经验,小蝌蚪是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呢么?【水中】小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一旦脱离水,小蝌蚪就会死去。所以说小蝌蚪的生活环境为水中,平时你看到小蝌蚪生活的区域快没有水了,同学们就可以想办法将水引进小蝌蚪生活的区域,这样小蝌蚪就不会死去。那小蝌蚪是以怎样的方式在水里运动的呢?【游泳】小蝌蚪在水中摆动着自己的尾巴,像一条鱼一样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的,所以我们说小蝌蚪的运动方式为游泳。那小蝌蚪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呼吸的呢?【鳃】其实蝌蚪还分为早期蝌蚪和晚期蝌蚪,早期的蝌蚪头的两边有羽状的部分这是小蝌蚪的外鳃,早期的蝌蚪就用外鳃进行呼吸,而晚期的蝌蚪的外鳃逐渐消失了,内鳃长出来了,于是晚期的蝌蚪就用内鳃进行呼吸。不管是内鳃还是外鳃,反正在蝌蚪时期都是用鳃。我们这里提到的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和呼吸方式都是属于生活习性的一部分。 同学们快看,经过将个星期之后,小蝌蚪长出什么了?【后肢】,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肢,在经过一个星期呢,同学们发现小蝌蚪又长出来什么?【前肢】,对,这时候的长出了前肢,在经过一段时间我们还可以发现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这个时候的蝌蚪就已经变成了幼蛙。这个时期的幼蛙有四肢、尾巴缩短。其实在蝌蚪变成幼蛙的这一过程中,它还是生活在水里,运动方式还是以游泳为主。但是呢,在这一过程中蝌蚪的鳃开始消失了,肺慢慢的形成了,但是由于幼蛙还是生活在水中,所以它的呼吸方式还是以鳃呼吸为主。 幼蛙在经过两个星期,它就登陆了,这个时候它就成为一只真正的青蛙了,我们称之为成蛙。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成蛙有什么形态特点。首先,他有【四肢】没有【尾巴】。青蛙生活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青蛙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里,在陆地上青蛙的运动方式是跳跃,二在水里他的运动方式是游泳。除此之外,成蛙的肺已经形成,在陆地上主要以肺进行呼吸,并且它的皮肤还可以辅助它进行呼吸。 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我们已经清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幼体也就是蝌蚪和成体也就是青蛙不管是在形态结构还是在生活习性上的差别都是非常显著的,而这种发育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变态发育。根据我们举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变态发育就是指【在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就叫变态发育。】那根据这个定义你觉得哪些是关键词呢?【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那同学们,除了青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生物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呢?【蚕、苍蝇、蚊子、蜜蜂】对,这些动物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那老师现在有个问题,丑小鸭变天鹅算不算变态发育呢?【不算】对,是不算的因为【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变化不显著】。那我们人呢,大家从ppt上面可以看出,人在妈妈肚子里面发育的时候,从有尾巴到没有尾巴、从没有手指到有手指,这可以说形态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且从生活在妈妈的肚子里到生活在世界上,这可以说是生活习性也发生了显著地变化,那人类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吗?【讨论】其实生物学家在定义变态发育的时候有过明确的规定,规定变态发育的过程只

(完整版)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导学案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导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描述家蚕、蝗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3、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合作探究一】P-P10 9 美丽的蝴蝶竟是由“毛毛虫”变成的。你们知道“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呢?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按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重新排序并讨论。) 龄幼虫5、2、②1 蚕吐丝作茧①

⑤正在产卵的蚕蛾③雌雄蚕交尾④正在羽化的蚕蛾⑥蚕蛹 1、认真观察家蚕在各阶段的形态特点,将上述图按家蚕的发育过程进行排序,并填写在横线上,(以图的序号排序)。想一想,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和时期。 2、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填写下表。 形态特点生活习性 幼虫 成虫 蛹 知识点巩固】【 ________________ 和.在由1________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2.家蚕的一生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3.家蚕通过________ 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P【合作探究二】P11 10(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按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重新排序并讨论。)

(1)成虫产卵(2)若虫(3)成虫 1、想一想,蝗虫的一生要经过、和时 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 2、蝗虫的若虫又叫,它与成虫相比,身体较小,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3、蝗虫的若虫身体逐渐长大,要经过次蜕皮,不经过蛹期,才能发育成有翅能飞的成虫。 相同点不同点 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 4、填表比较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是特指昆虫的发育过程,不能用于两栖类:如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是两个范畴。两栖类的只能是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蚊、蝇、菜粉蝶、蜜蜂、苍蝇、家蚕等。 要特别注意一下,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譬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变态发育成雄蜂。此语录出自8年级下册的生物书。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吃蜂王蜜长大的发育成蜂王,没吃的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一代 2完全变态发育昆虫 昆虫的一生从体态到生活习性都以多变而著称。例如苍蝇产下乳白色长圆形很小的卵,肉眼几乎不能看见。卵孵化为幼虫枣即蝇蛆,是一种白色、棒状、头胸腹形态不分,也没有足和翅或其他器官的幼虫,它不停地蠕动、进食,要蜕掉两次皮,每蜕一次皮就长得更大一些,最后化为不吃不动棕褐色长圆形的蛹。蛹经过一段时期开始羽化,成虫破蛹而出。这种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活史,叫做“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形态上不但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其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也甚至完全不相同。例如苍蝇,成虫飞翔于空中,幼虫只能在地表蠕动,而蛹是不吃不动的。蚊子的成虫飞翔、生活于空中,而幼虫生活于水中。成虫靠叮吸高等动物的血液为食,幼虫则靠吞食水中的小浮游生物或细菌为生。完全变态的昆虫很多,所有蚊、蝇、蝶、蛾、蜂、甲虫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都是完全变态昆虫。 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完全变态的幼虫都是头、胸、腹不分的。蚊虫的幼虫头、胸、腹三部分就可明显地区分。甲虫,如金龟子的幼虫,虽然头、胸、腹三部分不如蚊子那样明显,但胸部长有三对伪足,仍然与蝇蛆的形态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不同时期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有所不同,因而幼虫期在外部形态上也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改变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芫菁的初龄幼虫行自由生活,行动活泼,为衣鱼式幼虫,当继续发育进入蝗卵或蜂巢营寄生生活时则变为行动不活泼的蛴螬式幼虫,然后再经过蛹期到达成虫期。完全变态的这种变异特称为复变态。 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蜕皮的次数也不完全一样。蝇蛆只蜕皮2次,蚊子蜕皮3次,而粘虫要蜕皮5次才成为成熟的幼虫。一般把初孵的幼虫称为第1龄幼虫,蜕去第1次皮后称为第2龄,蜕第2次皮后称为第3龄。每一龄期经过的时间,依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气温高低而改变。 除完全变态昆虫以外,还有一些昆虫,如蝗虫等,从卵中孵化出来就是一个与母体形态类似,仅某些成虫器官还没有发育、具体而微小的幼虫,称为“若虫”。若虫(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几次蜕皮,它们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就产生蜕皮。每蜕皮一次体形便急剧长大一些,成虫器官如翅膀等也更长大些。经过几次蜕皮,体形完全长大,成虫器官完全具备了,便成为成虫。例如蝗虫,初孵的第一龄若虫翅膀很小,仅具一个翅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