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家蚕的变态发育.

合集下载

蚕的生长过程

蚕的生长过程

蚕的生长过程蚕的生物学特性家蚕属完全变态的昆虫,一个世代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蚕卵一般呈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突,由卵壳和卵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有滞育卵和非滞育卵之分。

家蚕幼虫呈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前面3个环节为胸部,后面10个环节为腹部。

刚从蚕卵孵化的幼虫,形态似蚂蚁,称为蚁蚕。

蚁蚕以桑叶为食,不断生长发育,体色逐渐由黑褐色变成青白色,几天后,便不吃不动,蜕去旧皮,换上新皮,称之为蚕做眠。

蚕的幼虫从孵化到结茧要经过4次就眠蜕皮,每两次就眠蜕皮间的经过时间称之为龄期,所以幼虫一般要经过4眠5龄。

1-3龄叫稚蚕,4-5龄叫壮蚕。

在适温条件下,一般1龄3-4天,2龄3天左右,3龄3-4天,4龄4-5天,5龄8-9天,全龄经过25天左右。

幼虫到5龄末期,逐渐老熟,吐丝结茧,约2-3天吐丝完毕在茧内化成蛹。

蛹呈纺锤形,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组成,头部有发达的触角和复眼。

蛹期经过15-18天便羽化为成虫,成虫又叫蚕蛾,也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全身披有白色鳞毛片,头部两侧有一对很大的触角和复眼。

成虫羽化几小时后即交配产卵,完成一个世代。

蚕的生长与发育生长是生物体重和体积的增加。

蚕的生长有三种方式。

一是细胞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二是细胞的增大,重量的增加;三是细胞既增大,数量又增加。

家蚕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只在幼虫进食,摄取营养,所以幼虫期是蚕生长最快的时期。

重量从蚁蚕1/2200克/头到5-6克/头增加了约10000倍,体积增加了约6000倍。

因而在饲养时,必须注意及时给足桑叶,扩大蚕座面积,充分满足蚕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和蚕座面积,才能使蚕儿正常生长发育。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

二、蚕宝宝长大了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脱皮。

2021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单元综合测试题 济南版(1)

2021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单元综合测试题  济南版(1)

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单元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从家蚕的变态发育进程来看,诗中蚕的“死”是指家蚕哪个发育时期的终止?()A.受精卵B.幼虫C.蛹D.蚕蛾2.“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以下有关蝉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蝉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蝉的发育过程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C.蝉一生蜕皮4~5 次,其实“皮”是蝉的外骨骼D.盛夏,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是一种繁殖行为3.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只要产卵就能够产生新的个体B.昆虫一次能产生大量的卵是遗传和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C.雌性昆虫发育到成熟的时期才能产卵D.昆虫在一样情形下是先交配后产卵4.菜粉蝶是一种危害蔬菜的害虫.依照菜粉蝶的生活史,消灭它的最正确时期是()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5.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进程能够别离用如图的部份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C.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6.以下昆虫的发育进程与蝴蝶相似的是()①家蚕②蝗虫③蜜蜂④蟋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蝗虫的幼虫又叫跳蝻,它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A.形态结构不同B.生活习性不同C.躯体较小D.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8.夏天,令人讨厌的蚊子会对人的躯体健康造成危害。

蚊子的发育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A.受精卵→幼虫→成虫B.受精卵→幼虫→蛹→成虫C.受精卵→蛹→成虫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9.关于家蚕和蝗虫的生殖与发育,某同窗作了如下概述,其中错误的选项是()A.它们都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的B.其受精卵发育成幼虫都在母体外完成C.其发育都通过5次蜕皮,都经历蛹期D.其成虫都有发育完善的翅,适于飞行10.青蛙和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别离是()A.受精卵、受精卵B.蝌蚪、种子C.蝌蚪、花粉粒D.受精卵、种子11.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是因为()A.幼体到成体在形态结构上发生显著转变B.幼体到成体在生活习性上发生显著转变C.幼体到成体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短时间内有显著转变D.幼体到成体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没有显著转变12.你能说出初期蝌蚪与成蛙的显著区别吗? ()A.陆生、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B.陆生、用肺呼吸、有尾、有四肢C.水生、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D.水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13.某同窗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浴缸内,预备精心饲养,观看青蛙的活动,可第二天青蛙就死掉了。

家蚕发育的四个过程

家蚕发育的四个过程

家蚕发育的四个过程
家蚕发育的四个过程是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1. 卵期:家蚕的生命周期始于卵。

雌蚕在适宜的环境下产下卵,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后,孵化出幼小的幼虫。

2. 幼虫期:幼小的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开始进入幼虫期。

在幼虫期间,家蚕会不断地吃桑叶或其他适宜的食物,以便生长和发育。

幼虫会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后体形会变大,皮肤也会更换。

幼虫期一般持续约25-30天。

3. 蛹期:当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它会停止进食并寻找一个适合的地方进行蜕皮,形成蛹。

在蛹期间,家蚕会进行身体重组和变态,最终形成成熟的蛹。

4. 成虫期:在蛹期经过一段时间后,蛹会破茧而出,成为成虫。

成虫期是家蚕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成虫会展开翅膀,准备进行交配和产卵,以延续种群。

成虫寿命较短,一般只有几天到两个星期。

变态发育_实验报告

变态发育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变态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2.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昆虫变态发育的各个阶段,加深对变态发育概念的理解。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

昆虫的变态发育可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完全变态的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如蝶、蛾、蝇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蜻蜓、蟑螂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放大镜、镊子、培养皿、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2. 实验材料:家蚕、蚊子、蟑螂等昆虫。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观察家蚕变态发育过程(1)将家蚕卵置于培养皿中,观察卵的外观特征。

(2)待卵孵化出幼虫,观察幼虫的形态、食性等特征。

(3)记录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蜕皮次数、生长速度等。

(4)待幼虫进入蛹期,观察蛹的外观特征。

(5)待蛹羽化成成虫,观察成虫的形态、生殖器官等特征。

2. 实验二:观察蚊子变态发育过程(1)将蚊子卵置于培养皿中,观察卵的外观特征。

(2)待卵孵化出幼虫,观察幼虫的形态、食性等特征。

(3)记录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蜕皮次数、生长速度等。

(4)待幼虫进入蛹期,观察蛹的外观特征。

(5)待蛹羽化成成虫,观察成虫的形态、生殖器官等特征。

3. 实验三:观察蟑螂变态发育过程(1)将蟑螂卵置于培养皿中,观察卵的外观特征。

(2)待卵孵化出若虫,观察若虫的形态、食性等特征。

(3)记录若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蜕皮次数、生长速度等。

(4)待若虫进入成虫期,观察成虫的形态、生殖器官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家蚕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幼虫在发育过程中,共蜕皮5次,幼虫形态为白色,食性为吃桑叶。

蛹期,家蚕身体逐渐变为金黄色,形态呈长条状。

成虫期,家蚕身体为白色,具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初三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是昆虫的发育过程和果蝇相同B.此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C.此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D.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答案】B【解析】A、果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中看出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图是昆虫的发育过程和果蝇相同,A正确;B、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因此此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差别明显,而不是不明显,B不正确;C、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期,因此此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C正确;D、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成虫主要以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为食,D正确.故选:B.【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以下是有关家蚕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图的①是成虫,④是幼虫B.发育过程的先后顺序为②④③①C.家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D.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不同【答案】C【解析】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蟋蟀等,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如:家蚕、蚊、蝇等,图中①成虫、②受精卵、③蛹、④幼虫,所以此题答案为②④③①,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家蚕发育过程中取食桑叶的时期是()A.卵B.幼虫C.蛹D.成虫【答案】B【解析】家蚕属于昆虫,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取食桑叶的时期是幼虫.【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4.如图为蝗虫的发育过程图,请据图填空:(1)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发育.(2)图中①~⑤是蝗虫的若虫阶段,这个阶段的蝗虫被称作跳蝻,经过5次,身体逐渐长大,发育成能飞的成虫.(3)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发育过程相比不经过.【答案】(1)不完全变态;(2)蜕皮;(3)蛹期【解析】(1)蝗虫的发育是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程度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2)图中①~⑤是蝗虫的若虫阶段,这个阶段的蝗虫被称作跳蝻,经过5次蜕皮,身体逐渐长大,发育成能飞的成虫.(3)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发育过程相比不经过蛹期.【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5.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A.幼虫→成虫B.卵→蛹→成虫C.卵→蛹→幼虫→成虫D.卵→幼虫→蛹→成虫【答案】D【解析】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作茧自缚,描述的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蛹期,故选D。

2022年至2022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一章第三节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同步练习

2022年至2022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一章第三节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同步练习

2022年至2022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一章第三节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同步练习选择题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A. 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B. 受精卵→蛹→成虫三个时期C.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D. 幼虫→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答案】C【解析】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因此,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C正确。

选择题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是()①家蚕②蝗虫③蜜蜂④蟋蟀⑤菜粉蝶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②④D. ①④⑤【答案】B【解析】①家蚕、③蜜蜂、⑤菜粉蝶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②蝗虫、④蟋蟀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因此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因此①家蚕、③蜜蜂、⑤菜粉蝶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选择题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B. 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C. 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A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 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A时期【答案】D【解析】“已知D为卵期”,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D→A→C而不是A→B→C,A错误;“已知D为卵期”,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成虫期而不是幼虫期,B错误;“已知D为卵期”,蝗虫的成虫C食量大,活动范围广,因此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而不是A,C错误;“已知D为卵期”,家蚕在A幼虫时期吐丝,因此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A(幼虫)时期,D正确。

选择题菜粉蝶是一种蔬菜害虫,下列四幅图代表其发育的四个阶段,正确的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②④③①D. ④③②①【答案】C【解析】观图可知:①成虫,②蛹,③受精卵,④幼虫。

家蚕实验动物介绍

家蚕实验动物介绍

家蚕实验动物介绍家蚕(Bombyx mori)属于无脊椎动物,分类地位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是一种以桑叶为食物的寡食性完全变态昆虫。

作为唯一产业畜牧化饲养的昆虫,家蚕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饲养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养蚕、蚕体解剖、生理、病理、遗传等理论知识。

1.基础生物学家蚕属于完全变态昆虫,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4 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才能完成一个世代。

整个发育过程都是在内分泌系统各种激素的调控下完成的,共需 7-8 周。

其中,胚胎期 1.5 周、幼虫期 3.4周、蛹期 2-2.5 周、成虫期寿命 0.5-3 周。

家蚕以卵繁殖,刚孵化的幼虫体呈褐或赤褐色,形似蚂蚁,又名蚁蚕。

蚁蚕通过摄食桑叶迅速生长,体色逐渐变淡转为青白色。

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蜕去旧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

幼虫是家蚕唯一进行取食活动的阶段,一般要蜕皮 4 次,共需经历 5 个龄期。

幼虫最大体长可达5-7 cm,最大体幅 0.8-1cm,最大体重 1.5-2.5 g。

5 龄末期逐渐停止食桑,蚕体收缩呈透明,并开始吐丝结茧(需 2 日)。

幼虫在茧中发生剧烈蜕变,成为蛹。

蛹再经历 10-15 日羽化为成虫,从茧壳内钻出。

雌雄成虫交配产卵,经 7 日左右成虫自然死亡,完成一个世代。

2.解剖生理学家蚕解剖生理学是其他蚕业科学的生物学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包括:蚕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态、位置、构造和功能,蚕的营养和物质代谢、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生长发育、丝物质的形成和生殖发生等方面。

蚕的消化系统是一条由口腔至肛门纵贯体腔中央的大管道,可以分为前肠、中肠、后肠三部分,是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

蚕的血液系统为开放式,营养物质和内分泌激素需要靠血液运送到各组织细胞中去,同时各组织的代谢废物也由血液运送到排泄器官,从而排出体外。

蚕的脂肪体组织几乎充满于体壁下面,并以弹力纤维与肌肉及各器官相连,是营养物质的储存和能量供应的场所,同时还是代谢外源毒物的重要器官。

中考生物考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考生物考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基础知识巩固一、昆虫的生殖雌雄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1.昆虫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________,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如:蝗虫、蟋蟀、蚱蜢、蝼蛄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2.昆虫的发育经过了、、和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

如:菜粉蝶、果蝇、棉铃虫、松毛虫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两栖动物的生殖雌雄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

受精必须在_______完成。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青蛙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许多差异,幼体生活在_______,用_______ 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__________呼吸。

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的生殖和发育一、鸟的生殖具有明显的_______性。

筑巢后,雄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_______行为,如仙鹤跳舞、孔雀开屏等,然后,雌雄鸟交配,精子与卵细胞在_______结合成受精卵。

二、鸟卵的结构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功能是______________)、胚盘(内有_______,是_______的部位)组成,其中后三部分结构构成了鸟卵的_______ 。

三、鸟的发育鸟的受精卵在_______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停止发育,需由亲鸟_______才能继续发育。

雏鸟可分为两类:像雏鸡一样,孵出时已充分发育的,属于_______;像雏蓝山雀一样,孵出时尚未充分发育、需由亲鸟喂养一段时间的,属于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的生活史桑蚕一个世代中所经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就是生活史。

桑蚕属完全变态昆虫,在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没有蛹期,仅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

如:蝉类、蜂类等。

(一)卵期:繁育后代,卵期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

卵期长短,因越年卵与非越年卵及产卵期而异,在自然条件下,春季制的蚕种要到来年春天4月份孵化,卵期达10个月,秋制春种也是到4月份孵化,卵期6~7个月,若夏用种,则又长3个月。

(二)幼虫期:指孵化至上蔟。

刚孵化的小蚕称蚁蚕。

蚁蚕2000~2500/头。

蚁蚕经摄食,体躯迅速生长,经24h“疏毛期”。

随食桑,继续生长,至不蜕去旧皮不能继续生长时,蚕就停食,并吐出丝缕,固定腹足,头胸昂起,呈静止状态,称眠蚕。

眠的过程:眠期:停食-蜕皮。

起蚕:眠蚕蜕去旧皮。

令期:两次蜕皮之间的时期食桑中:孵化或蜕皮至入眠,生产上指饷食至止桑。

绝食中:入眠至蜕皮或止桑至饷食。

少食期:1/4食桑中。

中食期:1/4食桑中。

盛食期:3/8食桑中。

将眠期:1/8食桑中。

一般地:1令3~4天、2令3天、3令3~4天、4令~5天、5令7~9天,全令春期25~26天,夏秋23~24天。

总之,幼虫期是摄取营养生长的阶段。

(三)蛹期:是指蚕儿吐丝终了至羽化出蛾。

蚕儿上蔟后,一般经2~3天吐丝终了,再经2~3天化蛹蜕皮,再经10~14天化蛾。

蛹期表面上静止不动,但其内部却进行着激烈的组织解离和组织发生,为成虫化做准备。

是由幼虫过渡到成虫的变态阶段。

(四)成虫期:又称蚕蛾,由蛹羽化而来。

羽化:成虫不再摄取营养,具备发达的生殖器官,经交配产卵后,约经2~7天死亡。

成虫期为繁衍后代的生殖阶段。

综上所述:卵、幼虫、蛹、成虫是桑蚕一生中所经过的四个发育阶段,每一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内部生理都完全不同,且每一阶段在生活史中都有着不同的生理意义。

卵的形态一、卵形:桑蚕的卵一般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

有的材料认为:一侧较厚(腹侧),另一侧较薄(背侧)。

刚产下的卵表面隆起,约经2~3天后,由于卵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消耗,逐渐在卵的表面中央出现浅的凹陷,随着时间延长,凹陷变深,此称“卵涡”,又称“水引”。

卵涡一般呈椭圆形,也有个别形成2~3条枞褶的,若卵涡呈三角形,或呈有棱角的下凹,则该粒卵为“死卵”。

卵涡在孵化之前,由于胚子体躯增大及胚体反转时对卵壳的作用力,而使卵涡膨起。

在膨起时,卵壳会发生轻微的声响,称“卵鸣”。

桑蚕“卵鸣”较弱,柞蚕较明显。

注:现行品种春季催青时,开始卵涡较浅,4~5天时中央呈不规则凹陷。

天时,卵涡较深。

8~9天时卵面隆起,产生“卵鸣”,再经2~3天孵化。

故可借此变化,大致推断胚子发育过程及孵化期。

但生产上,均采用“胚子解剖”来判断。

若是人工浸酸种,可于浸酸处理3天后,可根据卵涡有无、深浅、整齐度来检查浸酸效果。

现行品种卵的长径一般为1.30mm(1.1~1.5),短径一般1.05mm(0.9~1.2),厚度0.6mm (0.5~0.6)。

卵的重量一般1800~2100粒/克。

但卵的大小和重量,因蚕品种、环境条件、蚕期的营养条件,产出先后等条件的不同而异。

1、品种:欧>中>日,一化>二化>多化。

2、蚕期叶质充实,蛹体大,则卵大而充实。

3、蛹期室温偏高时,所产卵大而重,但总粒数减少,反之,则相反。

4、同一雌蛾所产的卵中,先产出者,大而重,反之,末卵小而轻。

一般来说,同一品种,同一雌蛾所产的卵中,小而轻的卵比大而重的卵催青期要短,孵化出的蚁蚕轻,绝食时数少,故收蚁前提倡去掉苗蚁。

二、卵壳:1、卵壳:卵的外面包着一层由卵壳质(硬蛋白,无机丁质)构成的坚硬卵壳,对胚子起保护作用。

卵壳结实而略有弹性,一般中系卵壳为淡黄色,日系乳白色,且略透明,也有其它色或无色的。

2、卵纹:卵壳的表面布满五角形或六角形的花纹,称卵纹。

卵纹的大小、形状以及多角形数目,因品种及卵壳的部位不同而异。

3、卵孔:卵稍尖的一端有卵孔,卵孔周围的卵纹与其它部分明显不同,排列较为规则,呈规则的花瓣状。

卵孔是精子进入卵内的通道,以漏斗状向外开口,在卵壳内形成一个小室,最后向内分成数条卵孔管通向卵的内部,各卵孔管均略向内方弯曲。

卵孔管最多为7只,一般为2~4只,其直径为1um左右,其末端呈喇叭形与卵黄膜相连。

卵孔是胚胎头部所在,孵化时从此处噬破。

精子直径约1um左右,长约400um,故每只卵孔管一次只能进入一条。

卵孔的上述构造,可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同时又可允许几条精子进入卵内。

4、气孔:卵壳的表面有无数微细的针状气孔,它位于3~4个卵纹的接触点,其剖面呈漏斗状,是蚕卵进行呼吸的通道。

(气孔外面开口部的直径为3~4um,愈内愈细)每卵气孔的数目也因品种而有差异,一般5000~10000个。

三、卵内容物:卵的内容物有卵黄膜、浆膜、卵黄、胚子等。

1、卵黄膜:紧贴在卵壳的内面,是一层无组织构造的、薄而钧一且透明的薄膜,有两层构造。

产卵当时,是卵黄的直接包被物,受精后,在其内形成浆膜,卵黄膜成为间接包被物。

2、浆膜:位于卵黄膜内层,是受精后由合子的分裂核结合原生质而形成的一层大而扁平的多角形细胞。

越年卵的浆膜细胞内,经2~3天就有浆液膜色素沉积,使卵渐变成固有色。

不越年卵的浆膜内无色素沉积。

3、卵黄:是卵内除胚胎外的主要内容物,为无色、淡黄色,是胚胎附于的营养来源。

(受精后的卵黄,都是以卵黄细胞存在的。

)4、胚胎:也称胚子。

胚子是在产卵后形成的,偏在卵较厚的一侧,头向卵孔的一端,被卵黄细胞包围。

胚子在卵内摄取卵黄中的营养,将来成为蚁蚕。

四、卵色:卵色因品种而异,一般的,中系为灰绿色,日系为灰紫色,欧系为灰紫、略带绿色(介入中、日之间),热带多化性系统为浅褐色。

(也有的品种为白色等)卵色的组成:是由胚子、卵黄、卵壳、浆膜色素等颜色的综合表现。

其中,主要是由浆膜色素决定的,它是由AA经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变生成的。

(色AA→三羟犬尿酸→浆液膜色素)。

刚产下的卵都是淡黄色,主要是卵壳和卵黄呈现出的颜色。

如果是黑种,产下后2~3天,渐由淡黄色~浅赤豆色=深赤豆色~固有色。

如果是生种,由于浆膜细胞内,缺乏生成浆膜色素的酶系,而不能形成浆膜色素,故产下经2~7天内不变色。

但当胚子发育至转青时,卵色也会有变化,即呈现出转青卵的青灰色。

(有的品种为灰色或深绿色)不受精卵由于胚子及浆膜不能形成,故卵色一直呈淡黄色,数月后干瘪。

再出卵的卵色变化同黑种,但变成固有色后,于年前陆续孵化成空卵壳。

死卵多为赤褐色,且卵涡呈三角形或瘪卵。

复习题:如何根据卵色的变化、区别各类卵?幼虫的形态一、外形及体节蚕体是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个明显体段构成,、胸部腹部又合称体部。

1、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园形。

2、胸部:头部后面的三个环节,每环节的腹面有一对足,称胸足。

(环节=体节)3、腹部:胸部后面的10个环节,其中第6、7、8、9及最末环节(13)的腹面各有一对腹足。

第11环节的背面中央有一突起,称尾角。

4、气门:Ⅰ及1~8环节的两侧各有一对黑褐色椭圆形的气门,共9对。

二、头部及口器:头部是幼虫感觉和摄食的中心,着生有触角、单眼、口器等附属器官,简称附器。

1、头壳:头部的外面包有一层坚硬的骨质外壳其上密生刚毛,呈暗褐色。

蚁蚕及一令蚕的头壳呈浓褐色,二令蚕的头壳呈深褐色,以后各令逐渐变浅。

头壳的背面有一“人”字形头颅沟,把头壳分成了三部分:左右两大块称颅侧板,中央三角形的一小块,称“额”。

额下的一片狭长且表面有皱纹的部分,称唇基。

2、口器:在唇基的下方着生着口器。

幼虫的口器属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腭、下唇、下腭组成。

⑴、上唇:位于口器的最上方,基部与唇基相连。

上唇是一淡褐色的骨质片,两侧与前缘游离,前缘有一凹字形缺刻,此处能调节桑叶的角度,使桑叶边缘与上唇垂直,便于上腭啮切。

上唇的表面着生有12根感觉毛(左右各6根),其内面有6个感觉突起和6个褐色斑点。

上唇的主要功能:扶持、调整桑叶角度。

⑵、上腭:位于上唇的下方,上半部分被上唇遮这着。

其外面有2根刚毛。

上腭由骨质构成,坚硬、黑褐色、外凸内凹,左右各一。

两上腭的前缘有锯齿,左右锯齿相互嵌合,用来啮切桑叶,锯齿的数目随令期而增加。

各令初锯齿尖锐,随食桑磨损而变钝。

上腭在每令蜕皮时都要更新,故起蚕~~~~。

上腭的基部有内外两片骨质板,其内面称收肌板,较大。

外侧的较小,称展肌板。

上腭的作用就是啮切桑叶。

⑶、下腭:下腭和下唇愈合成一个复合体,位于上腭的下方,它们的外层,大都为白色膜状物。

下腭成对,位于上腭下方,下唇两侧,构造较复杂。

下腭由三节组成,第一节上有一根刚毛,第二节上有2根刚毛,第三节上有下腭须。

下腭须由三小节组成,第三小节的顶端有8个有孔的圆锥形突起,且其侧壁上有一“舌”状突起。

(幻28)在下腭第2、3小节的内方和下腭须的内侧着生有瘤状体。

(从第2节分出的)瘤状体的顶端有两根有节的圆锥形突起(b1- b2),一个小型突起(e)和四根感觉毛。

(2个长毛a2- a3,和刚毛c-d)。

a1为下腭。

b1:上分布有能感知糖类,特别是蔗糖的糖感受细胞和感知肌醇的肌醇感受细胞,以及盐感受细胞,酸感受细胞。

b2:上分布有感知纯水的水感受细胞,和感知忌避物质的苦味物质感受细胞。

若把瘤状体去掉,则蚕就可吃其它植物。

⑷、下唇:位于左右下腭之间,呈“U”字形。

下唇前端中央突出一个白色、圆锥形的吐丝管,吐丝管的前端有一吐丝孔,幼虫从此处吐出茧丝。

吐丝管的基部左右各有一个下唇须,由三节组成,第2、3小节顶端,各有一根刚毛,起感触作用,能探索吐丝的位置。

⑸、舌:下腭、下唇的内方后面的口腔底部分,称舌。

舌的表面着生有很多针刺状小突起,且愈向内,突起愈多,而且均指向口腔内方,具有促进食物咽下的功能。

3、触角:着生在颅侧板基的白色角基膜内。

左右各一。

触角是幼虫重要的感觉器官,结构较复杂,由三节构成。

第一节短而粗。

第二节呈长圆筒形,其表面呈鲜状斑纹。

第二节的上方很复杂,着生有内毛(位于内侧,较短),外毛(外侧较长)和三个突起(最小的一个由2节组成,另2个为无柄突起)第三节最小,其顶端有四个突起,其中两个为有柄突起,两个为无柄突起。

触角上的突起和刚毛都是感觉器官,既能执行近距离触摸的感觉作用,又可敏锐地感受化学气味。

故触角是蚕儿的机械感觉器官和嗅觉器官。

4、单眼:是视觉器官。

单眼着生在触角基部,左右各6个,其中4个呈半月形排列,一只位于中心,另一只位于触角基部附近。

单眼呈半球形隆起,黑褐色,且有光泽。

由于单眼的视觉焦距太短,对物体远近和光线折射调节能力太差,故不能识别物体,只能感知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三、体部及附肢1、胸部:由三个环节组成,分别称一、二、三胸节(前胸、中胸、后胸)胸部无节间膜,背面是合并的,只有腹面可以区别,每一胸节的腹面有一对胸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