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法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于发展
荧光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荧光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生物医学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临床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中,荧光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荧光光谱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非破坏性、实时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细胞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和检测中。
下面将介绍荧光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 荧光光谱技术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因此,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荧光光谱技术可以通过荧光素染色、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方式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例如,在蛋白质结构的研究中,可以利用荧光光谱技术来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折叠状态和构象变化等。
同时,荧光光谱技术还可以通过蛋白质荧光标记的方法,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此外,在蛋白质定量检测中,荧光光谱技术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荧光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蛋白质浓度,或者通过酶标记法来研究各种疾病的蛋白质标记。
2. 荧光光谱技术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核酸是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DNA和RNA。
荧光光谱技术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DNA双链和单链、RNA序列的研究以及核酸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DNA双链和单链的研究中,荧光光谱技术可以测量DNA的荧光发射光谱,从而分析DNA双链和单链的含量、稳定性和互补性等。
在RNA序列研究中,荧光光谱技术也可以测量RNA的荧光发射光谱,从而分析RNA序列的稳定性、结构变化和折叠状态等。
此外,荧光光谱技术还可以通过荧光探针的标记,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3. 荧光光谱技术在细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细胞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生物单位,对于疾病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荧光光谱技术可以非常精确地研究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为临床医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等方面。
首先,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利用标记有荧光物质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物相互作用,通过检测荧光信号来定量分析目标物。
其原理是当荧光标记物被激发后,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利用荧光光谱仪测量荧光强度来确定目标物的浓度。
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多样性的优点,可用于检测蛋白质、核酸、细胞等生物分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则是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荧光信号来检测目标物。
常用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有酶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在酶免疫分析中,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物相互作用后,加入底物,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荧光信号。
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则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激发态分子,激发态分子发生无辐射跃迁产生荧光信号。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稳定性好的特点,常用于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蛋白质研究中,可以利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相互作用以及酶活性等。
在细胞研究中,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胞的分子分布、内源性蛋白质的表达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此外,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检测病原体、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物等。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目标物。
其次,这些方法具有高选择性,能够在复杂的样品中准确地检测目标物。
此外,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还可以实现高通量分析,节省时间和成本。
然而,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荧光信号受到背景干扰的影响,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
其次,荧光标记物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光照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与进展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与进展荧光免疫层析技术(Fluorescence immunoassay)是一种通过利用特定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和定量分析生物标志物的技术。
该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荧光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等优点。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基于免疫体系,其中一种成分是特异性结合抗原的抗体,另一种成分是标记有荧光染料的抗体。
荧光染料发射的荧光信号与所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来定量分析目标物质的浓度。
荧光免疫层析的步骤包括样品预处理、荧光标记、免疫反应和信号检测等。
首先,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干扰物和处理样品矩阵,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然后,通过将荧光染料与特异性抗体偶联,将其标记到待测分析物上。
标记过的抗体用于与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在免疫反应中,样品和荧光标记的抗体混合反应,使待测物质与标记抗体发生结合。
最后,通过荧光检测设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从而定量分析待测物质的浓度。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进展。
在临床诊断中,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毒、细菌、代谢产物等生物标志物,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在生物学研究中,该技术可以用于定量检测蛋白质、细胞因子等生物分子,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
在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微流控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
例如,通过利用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增强荧光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了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此外,微流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样品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了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引入,使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多种分析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1. 原理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受到激发后发射荧光的光谱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物质在受到光激发后,能量被转移到某些特定的电子能级上,然后由该能级经历跃迁发射荧光的过程。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荧光激发:将样品暴露在激发光源下,激发光的特定波长和强度能够激发荧光染料或被测物质中的相应电子跃迁。
•荧光发射:物质受到激发后,电子由激发态返回基态,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发射。
荧光的发射波长和强度与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浓度有关。
•荧光信号检测:通过荧光光谱仪等检测设备测量样品发出的荧光信号,获得荧光强度和发射波长的信息。
2. 应用荧光分析法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应用:2.1 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利用荧光分析法原理,结合显微镜观察和荧光的发射特性,可以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通过标记荧光染料来观察或追踪细胞、分子或其他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2.2 荧光光谱仪荧光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样品荧光发射光谱的仪器。
它可以用于分析和定量测量不同类型的化合物,例如荧光染料、生物分子、环境污染物等。
荧光光谱仪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2.3 荧光染料的标记和追踪荧光染料在生物医学研究、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中被广泛用作标记和追踪剂。
通过将荧光染料与分析目标物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和病原体等的定位和追踪。
2.4 荧光传感器荧光分析法还可以用于制备荧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化学物质。
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与特定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荧光响应,从而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检测和测量。
2.5 荧光生物成像荧光分析法在生物医学成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标记荧光分子,可以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成像观察。
荧光生物成像技术在癌症研究、药物筛选、生物反应动力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3. 总结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荧光现象的光谱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非破坏性等优点。
荧光分析法在纳米生物分析中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Q o 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 3 8( 0 7)0 0 10 620 1 20 卜0 2 — 6
维普资讯
深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0 0 7年第 1 期
J u n l e z nPo ytc n c o r a Sh n he l e h i of
No. 。 0 7 120
荧光分析法在纳 米生物分析 中应用研 究进展
光光 子平 均数 量不 可 能太 多,光 解产物 又往 往会 对 生 物体产 生杀伤 作用 。利 用纳 米粒 子作 为生物
子光谱 分析 方法 。 中 由于荧 光光谱 的灵敏度 高 、 其
收藕 日期 t2 0— 92 06 0 5 项 目来源 t深 圳市 科技 计划 项 目 ( 5J a5 ) 0K b0 3
崔淑芬
( 深圳职业技术学 院 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 院,广东 深圳 5 8 5 ) 10 5
摘
要 :对 荧光分析 法在 纳米 生物分析 中的应 用进行 了评 述,重点讨论 了纳米 荧光探针 、纳米生物传感器
等纳米生物分析材料器件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分析 中的应用 。 对发 光量子 点、复合 型荧光纳米粒 子和具有 光学活
沿领域之一。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众多分
析化 学工 作者 正在 不断努 力 开发着 新 的方法 和 技
术 。纳米 尺 度上 的 生物分 析化 学就 是其 中的一个
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它们的激发光谱都较窄,所
荧光分析法原理

荧光分析法原理
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激发光作用下发出荧光的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在受到紫外线或可见光激发后,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这种荧光的强度和波长可以提供关于物质本身性质和环境的信息。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激发-发射-检测三个步骤。
首先是激发步骤,样品受到紫外线或可见光的激发,激发能量被吸收后,电子跃迁至激发态。
接着是发射步骤,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最后是检测步骤,荧光信号被检测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信号处理得到荧光光谱图。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物医学领域,荧光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成像、蛋白质检测、基因分析等方面。
通过选择合适的荧光标记物,可以实现对生物样品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
在环境监测中,荧光分析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
由于荧光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之,荧光分析法作为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理解其原理,并结合合适的荧光标记物和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物质的准确分析和检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荧光分析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更多可能。
荧光分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荧光分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荧光分析是一种基于物质发射和吸收荧光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荧光分析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非破坏性等特点,被用于生物标记、细胞成像、蛋白质定量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从荧光标记技术、细胞成像和蛋白质定量三个方面探讨荧光分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荧光标记技术荧光标记技术是将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标记在生物分子上,通过观察荧光信号来追踪和研究生物分子的活动。
荧光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将荧光染料标记在抗体上,可以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实现对特定蛋白质的检测和定位。
此外,荧光标记技术还可以用于细胞内RNA和DNA的检测,帮助研究者了解细胞的基因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
二、细胞成像荧光分析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标记在细胞的不同组分上,可以实现对细胞内结构和功能的直观观察。
例如,通过将荧光染料标记在细胞核内,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形态和分布情况,从而研究细胞核在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此外,荧光标记技术还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内蛋白质的定位和转运过程,帮助研究者了解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三、蛋白质定量荧光分析在蛋白质定量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蛋白质定量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水平和功能。
通过荧光标记技术,可以实现对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例如,可以将荧光染料标记在特定蛋白质上,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来定量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此外,荧光标记技术还可以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观察荧光信号的变化来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荧光分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荧光标记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追踪和研究生物分子的活动,细胞成像可以实现对细胞内结构和功能的直观观察,蛋白质定量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水平和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荧光分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将会取得更加突破性的进展,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一、荧光分析法的原理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激发状态下发射特定波长的荧光光子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分子从基态被激发到激发态产生荧光,然后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或波长来定量或鉴定物质的方法。
1. 激发和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一种电子在激发态能级上吸收能量,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光子的现象。
当物质受到激发时,其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吸收外界能量,形成激发态的物质。
随后,这些激发态的电子会以不同的途径返回基态,释放出能量并发射光子,产生荧光现象。
2. 荧光的特性荧光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 荧光是无热的,表示物质在感光过程中不会产生热量。
- 荧光是瞬时的,表示荧光的发射时间极短,一般为纳秒级别。
- 荧光的发射波长大于激发波长,表示物质在激发后发射的光子具有较长的波长。
- 荧光的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荧光法可用于定量分析。
3.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步骤荧光分析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物质制备成适合荧光分析的样品。
2. 激发:通过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光源,将样品中的荧光物质激发至激发态。
3. 荧光检测:利用荧光检测仪器测量样品发射的荧光强度或荧光波长。
4. 数据分析:根据测得的荧光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定量或鉴定结果。
二、荧光分析法的应用实例荧光分析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
1.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荧光分析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标记和荧光定量分析。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将药物或特定分子标记为荧光物质,通过观察标记物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和浓度变化来研究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荧光定量分析则可用于测量生物体内的特定分子浓度,如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或病原体的存在。
2. 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荧光分析法在环境监测领域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标记环境中的特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或有机污染物,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荧光分析法监测水体、空气或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评估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分析法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于发展摘要:本文对荧光分析法在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生物样品,推断生物成虫日龄,研究生物群落动态的应用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并就其包含的不同方法进行一一介绍,展望了荧光分析法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荧光分析法生物领域应用发展引言: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照射停止后,如化合物的发射在10-9秒钟内停止,则称荧光超过此限度即称为磷光。
特点:灵敏度更高10-10-10-12g/ml,应用不如UV广泛。
SO2分子受特定光照射后处于激发态的SO2分子返回基态时发出荧光, 其荧光强度与SO2呈线性关系, 从而可测出气体浓度。
当检测仪器系统确定后,荧光总光强I与SO2浓度的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I=KC 在稳定的条件下,这些参数也随之确定,k可视为常数。
因此,式I=kC 表示的紫外荧光光强I与样气的浓度C成线性关系。
这是紫外荧光法进行定量检测的重要依据。
荧光色谱法相关内容1.荧光色谱法的近期发展状况(1)近10年来,由于微量分析的需要迅速增加,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荧光分析法日益受到重视。
有关文献数量猛增,内容也从一般仪器及分析方法介绍发展到高精度、高灵敏度、自动化、多用途的新仪器新技术研究。
荧光分析对象从以无机样品为主发展到以有机及生化样品为主,并从成分分析向化学结构、化学形式、微观分析、空间分布等状态分析发展,应用遍及各个领域。
荧光光谱图册也陆续出版,美国费城Sadtler研究实验室自1974年起出版标准荧光光谱图及各专用荧光光谱图(如药物)。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范围与发射光谱法、火焰光度法、质谱法等相仿,成为一种重要的仪器分析方法。
(2)荧光分析法在纳米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巨大。
纳米荧光探针、纳米生物传感器等纳米生物分析材料器件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对发光量子点、复合型荧光纳米粒子和具有光学活性的金属纳米粒子作为生物分子的标记探针取得了成果。
2.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分子角度分子的激发态,单线激发态和三线激发态大多数分子含有偶数电子,在基态时,这些电子成对地存在于各个原子或分子轨道中,成对自旋,方向相反,电子净自旋等于零:S=½+(-½)=0,其多重性M=2S+1=1 (M 为磁量子数),因此,分子是抗(反)磁性的,其能级不受外界磁场影响而分裂,称“单线态”图1 单线基态(A)、单线激发态(B)和三线激发态(C)当基态分子的一个成对电子吸收光辐射后,被激发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通常它的自旋方向不改变,即ÄS=0,则激发态仍是单线态,即“单线(重)激发态”;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这时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电子净自旋不等于零,而等于1: S=1/2+1/2=1 其多重性: M=2S+1=3即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影响而产生能级分裂,这种受激态称为“三线(重)激发态”;“三线激发态”比“单线激发态”能量稍低。
但由于电子自旋方向的改变在光谱学上一般是禁阻的,即跃迁几率非常小,只相当于单线态→单线态过程的 10-6~10-7。
3.荧光分析法的注意事项(1)荧光的减退荧光物质经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及空气的氧化作用,会使荧光逐渐减退。
(2)试剂的浓度有些试剂能吸收紫外线,有颜色的试剂还有吸收荧光的作用,因此分析时所加试剂的量不可太多。
(3)pH的影响大多数荧光反应都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故荧光分析需在适合的酸碱度溶液中进行。
最适当的酸碱度必须由实验来确定。
所用酸的种类也影响荧光的强度,例如,奎宁在硫酸溶液中的荧光较在盐酸中的要强些。
4.荧光分析法生物领域具体内容a荧光分析法检测细胞活性应用二乙酸荧光素(FDA)-溴化乙锭(EB)双染色同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活性变化,灵敏度和特异性与普通荧光分光光度法相比较有所提高。
方法FDA-EB对已知比例的死、活细胞双染色,选择△入=40nm进行同步荧光扫描,与普通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值进行比较。
结果该方法与通常的荧光法相比,灵敏度有较大提高,并能确定溶液中死、活细胞比例关系。
结论FDA-EB双染色同步荧光分光光度法可用于细胞活性变化的定性定量分析。
b荧光分析法测定生物样品通过电化学氧化肾上腺素,使其生成羟基吲哚类荧光物质(λem=490nm),实现了药物中肾上腺素含量的电化学氧化-荧光检测。
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强度与肾上腺素浓度分别在2.00×1 0-7—1.00×10-6mol/L和1.00×10-6—4.0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70×10-8mol/L。
该方法用于药物制剂中肾上腺素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8% (n=7),加标回收率为88.4%—116.6%。
c荧光分析法推断生物成虫日龄蝶啶荧光分析法用于绯颜裸金蝇Achoetandrus rufifacies成虫日龄及进一步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潜力。
方法:将A.rufifacies成虫于16、20、24、28和32℃5种恒温下饲养,此后取样1次/2~3 d。
取各日龄雌、雄成虫头壳于Tris-HCl(pH 8·0)缓冲液中匀浆,离心,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的荧光强度。
结果:在5种恒温下,雌、雄成虫头壳蝶啶含量与日龄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7,P<0·01);蝶啶积累速率与温度也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7,P<0·01)。
应用蝶啶荧光分析法对自然温度下A.rufifacies雌、雄成虫日龄的估计表明,估计与实际日龄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0·52,P<0·01),其中雌成虫日龄估计误差平均为±3·6 d,雄成虫±2·3 d。
结论:蝶啶荧光分析法可有效用于A.rufifacies成虫日龄的推断。
d荧光分析法研究生物群落动态目前常用于分析色素浓度的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低,当样品中色素含量很低时,难以检出。
也有研究曾经采用了同步荧光法测定了海洋浮游植物的叶绿素,但至今还未见用于湖泊底泥中色素分析的报道.Yuk。
等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Baikal湖湖泊沉积物中的色素L,该方法检测限很低,灵敏度极高.但此法样品前处理过程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而荧光分析法灵敏度较高,所需样品量少,更为简便、快速和经济.虽然蓝藻一般在夏季形成水华,但是认识藻类在底泥中初春的动态规律有助于了解水华形成的机理.本文以太湖梅梁湾地区的底泥为材料,利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藻蓝素含量,并用同步荧光分析法同时测定湖泊底泥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目的是利用不同色素的定量分析来表征底泥中不同类群藻类的比例,为探讨不同季节底泥中水华蓝藻存在状态与春季蓝藻复苏以及随后水华发生的时空关系提供技术支持。
5.荧光分析法及其衍生的前景展望生物分析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众多分析化学工作者正在不断努力开发着新的方法和技术。
纳米尺度上的生物分析化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纳米生物分析材料和器件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是当今国际分析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发展方向之一,是各国关注重视的研究热点。
在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中应用最多的是分子光谱分析方法。
其中由于荧光光谱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因此对分子荧光方面的研究更是十分活跃。
纳米生物分析和荧光法的结合最为紧密。
本文对荧光分析法在纳米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荧光探针作为研究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的有力工具,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新的靶扩增技术(PCR)已日臻完善,发光标记探针也已经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已应用于 DNA 杂交研究、疾病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测等方面。
荧光探针除应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外,在核酸染色,DNA 电泳,核酸分子杂交,定量 PCR 技术以及 DNA 测序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6.参考文献【1】陈国珍,黄贤智,许金钩,等.荧光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93-134.【2】边兴艳. MTT比色法及其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8,19(2):83~85【3】张先杰.台盼蓝染色与FDA/PI双染色对检测肝细胞活率的评价〔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258【4】陈国珍等著.荧光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二版,1990 . 【5】Burtis C A,Ashwood E R.Tietz Tes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 ry[M].Philadelphia:Saunders W.B.,1998.1570—1572.【6】Goodman L S,Gilman A.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 Rap eutics,Ninthed[M].New York:McGraw-Hill,1996.105—112.【7】Nagaraja P,Vasantha R A,Sunitha K R.A New Sensitive and S ele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Ca techol Derivatives and Its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J].J.P harmaceut.Biomed.Anal.,2001,25(3—4):417—424.【8】Oosterhuis B,Brunt K,Westerink B H Cet al.Electrochemical Detector Flow Cell Based on a Rotating Disk Electrode forCon tinuous Flow Analysis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 of Catecholamines[J].Anal.Chem.,1980,52(1):203—205. 【9】刘诚,黄俊,肖海燕.肾上腺素的检测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 6,25(11):1—4.【10】王立世,杨晓云,莫金垣.毛细管电泳扫描伏安电化学法分离检测肾上腺素,氯丙嗪和异丙嗪[J].色谱,1999,17(5):435—437.【11】胡萃,马玉.法医昆虫学的历史、现状及今后展望[J].昆虫知识, 1995, 32(3): 184-186.【12】胡丙杰,黄瑞亭,陈玉川,等.法医昆虫学的发展与主要成就[J].法医学杂志, 1998, 14(2): 117-118, 121.【13】胡萃.法医昆虫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0. 366.【14】翟文川,潘红玺,苏晨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湖泊沉积物中的色素测定.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995,1(4少:36一39【15】朱明远,邢军,吴宝铃.两种荧光分析法在海洋浮游植物叶绿素测定中的应用.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24(4):533一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