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都

合集下载

古都西安遗风

古都西安遗风

鼓楼

西安鼓楼位于陕西省西安 市中心,坐落于城内东西南 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西安钟 楼的西北方向,建在方型基 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 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每 边长35.5米,占地面积1377平 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 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华清池温泉共有4处泉源,在一 石券洞内,现有的圆形水池,半径 约1米,水清澈见底,蒸汽徐升, 脚下暗道潺潺有声,温泉出水量每 小时达113吨,水无色透明,水温 常年稳定在43度左右。“春寒赐浴 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 易的《长恨歌》中也写了华清池温 泉的美好。兵谏亭位于陕西省西安 市骊山山腰,1936年12月12日西安 事变时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位将军在 此将蒋介石抓获,以谏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是我国迄今惟一反映" 西安事变"史实的纪念性主题浮雕, 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爱国教育、艺 术鉴赏于一体的新景观,成为骊山 又一个新亮点。
20
古都西安遗风

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 余件,上起进古人类初始 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 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 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 一百多万年。主要分为八 大类:唐代墓葬壁画、历 代陶俑、历代陶瓷器、历 代建材、汉唐铜镜、金银 玉器、历代货币。文物不 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 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 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 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 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 丽世无双。陕西历史博物 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 中华文明的瑰丼殿堂"。
10

古都西安遗风
古都西安遗风
11
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 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嵕 山,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 规模最大的一座。昭陵依九嵕山 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 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今因九嵕 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 用土木形具而已。因此,唐初以 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 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在 北司马门祭坛东西两庑房内置有 6匹石刻骏马浮雕像,就是"秦王 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优。 "中描述的“昭陵六骏”。

中国西安穿越千年感受古都的底蕴

中国西安穿越千年感受古都的底蕴

中国西安穿越千年感受古都的底蕴中国西安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四大古都之一。

作为中国的首都之一,西安自然而然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

穿越千年时空,来到这座城市,仿佛置身于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古都的底蕴。

本文将带您领略西安的千年文化之旅。

西安作为中国古都,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

首先,我们不容忽视的是西安的明显标志——兵马俑。

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东郊的秦始皇陵内,是中国秦代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陵的守护者。

兵马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它们的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

兵马俑从头到脚展示着秦代的壮丽兵马队阵容,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当时的壮丽场面。

兵马俑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解秦代军事和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除了兵马俑,西安还拥有许多其他著名的古迹和文化遗产。

其次,必须提到的是西安市区内的另外一个重要景点——大雁塔。

大雁塔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历史上翻译佛经最活跃的地方之一。

大雁塔建于唐代,呈方形,共七层,高64.5米。

登上大雁塔,远眺市区的美景,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除了兵马俑和大雁塔,西安还有更多值得一游的古迹,如古代长安城的城墙、回民街、碑林等。

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建于明代,全长约14公里。

城墙上建有主要的城门、角楼和瞭望塔,每个城门上都有著名的城门塔。

站在城墙上,你可以一览万象,欣赏到西安市区的魅力。

回民街是西安的最佳美食之地,也是了解回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条传统的休闲街道拥有众多的小吃摊位、特色餐馆、手工艺品店和各种文化表演。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陕西小吃,如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等,也可以欣赏到回民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

碑林位于城墙内,是唐代于公元742年建立的大型碑刻艺术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许多重要的碑文和碑刻,展示了唐代的文化艺术成就。

碑林内最著名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韩愈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块石刻碑,也是唐代文化的重要遗迹。

中国十大古都

中国十大古都

中国十大古都
1.西安: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此外,西安还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2.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紫禁城、天坛、颐和园等世界著名的古迹和旅游景点。

3. 南京:南京曾经是中国的古都之一,历史上多次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南京市内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如明孝陵、中山陵等。

4. 杭州:杭州是中国南方的一个著名古都,有上千年的历史。

这个城市以美丽的西湖、举世闻名的龙井茶、风景如画的灵隐寺和雷峰塔等著名景点而闻名。

5. 南昌:南昌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阶段,南昌曾经是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6. 洛阳:洛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代文化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里有白马寺、龙门石窟等著名景点。

7. 西藏拉萨:作为藏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拉萨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藏传佛教的中心。

这里有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等著名景点。

8. 开封:开封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里有千年古刹大观寺、铁塔寺、开封府等著名景点。

9. 武汉:武汉曾经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和商业中心。

这个城市有东湖、黄鹤楼、古琴台等著名景点。

10. 中山:中山是中国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的故乡,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这个城市有孙中山故居、中山陵等著名景点。

第二讲 盛世长安 古都西安的历史、形制与文化

第二讲 盛世长安 古都西安的历史、形制与文化


灞河原名滋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为 了彰显霸业,改滋水为灞水。
八 水 绕 长 安
3.高屋建瓴:关中地势
中国历史前半期的地缘政治格局是关中山东 的东西对峙
关中居高临下、高屋建瓴
《史记· 高祖本纪》:“地执便利,其以下兵 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二、天府金城:西安建都的经济基础
2. 八水绕长安
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 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 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上 林赋》) 《史记》“八水绕长安” 分别是泾水、渭水、灞水、浐水、 沣水、滈水、潏水和(氵皂)水。 泾水、渭水在长安北面,灞水、浐水贯穿东面,潏水、滈 水绕过城南,沣水、涝(潦)水流经西面。 长安城仍被河流环绕,由于河流改道,长安城南的潏、滈 二水,交汇流入澧水。潏、滈、沣诸水形成一个庞大的人工湖 泊--昆明池。 这些河流、湖泊不仅为长安提供充足的水源,又对改善长 安环境和调节长安的小气候,起到一定作用。
一、山环水拥、原野舒展:西安建都的自然基础 • 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央,地当渭河之南,秦岭之北。
• 关中平原介于陕北高原南缘山脉与秦岭之间,在 地质构造上为一断块复式地堑,三面环山,东临 黄河,是一个典型的河谷盆地。地势西高东低, 海拔320—900米之间。渭河两岸有平行排列的两 级阶地,阶地之上又有第四纪风成的黄土“台 原”,呈阶梯状分布。
第二讲 盛世长安 周秦汉唐故都西安的历史、形 制和文化
提纲
第一节 西安历代建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基础 第二节 文武丰镐:周都丰镐双城寻踪 第三节 象天法地:秦都咸阳的历史与形制 第四节 长乐未央:西汉长安的历史与形制 第五节 盛世长安:唐长安城的历史与形制 第六节 地方重镇:宋元明清西安历史与形制

古老文化之都感受西安千年古都力

古老文化之都感受西安千年古都力

古老文化之都感受西安千年古都力西安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盛的城市,被誉为古老文化之都。

这座千年古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们流连忘返。

在这个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西安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西安,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底蕴。

来到这座城市,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的繁荣时期。

大雁塔、兵马俑、城墙等古建筑成为了这个城市的重要象征,也是我对古老文化之都的第一印象。

首先,大雁塔是我对西安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这座古老的佛塔建于唐朝时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我登上塔顶,远眺西安城区的美景,仿佛与历史相融合。

大雁塔内陈列着丰富的文物和佛像,让我感受到了西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之地的重要性。

其次,兵马俑是西安最具盛名的文化景点之一。

兵马俑坑中的数千尊陶俑栩栩如生,世界闻名。

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展示了秦朝时期的兵马制度和工艺水平。

我在观赏这些古老的陶俑时,仿佛能够感受到当时战车驰骋、士兵列队的气象。

兵马俑的发现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除了这些著名的古迹,西安的城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古老的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

我在城墙上骑行,俯瞰着周围的景色,感受到了古代城市的繁荣和辉煌。

城墙上修建的垛口、瞭望台等建筑物,展示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和精细设计。

城墙是西安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我对这座古老文化之都的感受之一。

在感受古老文化之都的过程中,我还参观了一些文化艺术的场所,深入了解了西安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古城区内的小吃摊、民间艺人的表演让我对西安的饮食和娱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西安古乐团的音乐演出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和乐器演奏者的技艺。

回顾这次西安之旅,我的感受是多样而深厚的。

这座古老文化之都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这个城市里,我感受到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唐朝的繁荣和秦朝的壮丽。

西安给了我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也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古老文化之都的敬意。

西安古都千年传承

西安古都千年传承

西安古都千年传承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过去的千年里,西安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塑造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城市面貌。

本文将探讨西安古都千年传承的历史、文化和风景。

一、历史传承西安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都城,自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承。

这座城市有1500多年的建城历史,曾是13个朝代的都城,包括秦朝、西汉、东汉、唐朝等重要时期。

在这些时期里,西安见证了历史浪潮的涌动和文明的发展,让后世能够领略到古代中国的辉煌。

二、文化传承西安古都千年传承的重要方面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西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从古代诗词、绘画到建筑雕塑,西安都有独特的传统与风格。

著名的兵马俑和大雁塔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西安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三、风景传承西安古都千年传承不仅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上,还表现在自然风景的传承上。

西安周边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华山、秦岭和泾河等,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是西安古都魅力的一部分。

华山作为中国五岳之一,素有“陕西第一奇山”之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秦岭天然林区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也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泾河古渡则是一处平静而祥和的地方,让人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西安古都千年传承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更在于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西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古城,承载着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它不仅要保护好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还要不断创造和创新,让古都的魅力和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总结一下,西安古都千年传承是关于西安历史、文化和风景的一个描写。

西安的历史传承丰富多彩,文化传承深厚且独特,风景传承美丽迷人。

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这座古都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让更多人领略到它的魅力和骄傲。

在这个文明传承和融合的时代,西安的古都之光将继续闪耀着,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赞美西安的古都经典语句

赞美西安的古都经典语句

赞美西安的古都经典语句
1. 西安啊,那可是千年古都,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巨大宝库,怎能让人不向往?你看那兵马俑,多震撼啊!
2. 西安,这古老的城市,难道不是历史的活化石吗?走在西安的街头巷尾,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呢喃。

就像在回民街,到处都是热闹的气息。

3. 哇塞,西安真的太了不起了!它简直就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大雁塔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4. 西安呀,你说它不是一部活着的史书吗?那古城墙屹立不倒,见证了多少的故事啊,就如同一位忠诚的守护者。

5. 西安这座古都,那魅力简直无敌了!不是如同一个有着无穷魅力的魔法师吗?把人们都吸引过来,像钟鼓楼那里总是人来人往。

6. 哎呀,西安可真是太牛了!它不就是历史长河中最闪耀的星星吗?看看那大明宫遗址,多壮观呀!
7. 西安,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啊!难道不像一个阅历丰富的智者吗?比如华清池,蕴含着多少的浪漫与传奇。

8. 哇,西安真的让人爱死了!它绝对是文化的圣殿,不是吗?那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珍宝让人眼花缭乱。

9. 西安啊西安,你咋就这么厉害呢!简直就是一个传奇的舞台,像芙蓉园里每天都在上演精彩的节目。

10. 西安,这座伟大的古都,就是我们的骄傲!它不就是一棵永远屹立的大树吗?为我们遮风挡雨,传承着无尽的智慧和精神。

观点结论:西安作为古都,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和价值,它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探索和敬仰。

西安十三朝古都排序

西安十三朝古都排序

西安十三朝古都排序西安十三朝古都排序:西周、秦、西汉、新朝、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

西安是哪十三朝古都先后在这里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新朝、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

西周:周文王曾都于丰镐,即今天的西安,“武王伐纣”以后,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以“镐京”(西安)为都城。

秦: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秦国曾在此建立都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都于咸阳,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始皇帝仍以咸阳为都。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即帝位,五月迁都长安,开始了西汉王朝的统治。

新: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建立,都长安。

东汉献帝:东汉建立于公元23年,都洛阳。

西晋愍帝:公元266年司马氏代魏建立西晋,都洛阳并统一全国。

前赵:这是由匈奴贵族刘渊的后人刘曜所建。

前秦:是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政权,351年(皇始元年)氐族贵族苻健自称“天王”,国号“秦”,都长安,史称前秦。

后秦:由羌族所建立的政权,384年羌族贵族姚苌自称秦王,都长安,史称后秦。

西魏:这是鲜卑族拓跋部人所建政权。

拓跋部曾经建立北魏政权结束十六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黄河流域,并进行了历时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拓跋氏也该称“元”氏。

北周:宇文觉于557年废西魏后建立北周政权,建都长安。

隋:北周外戚杨坚所建。

581年杨坚废周自立,国号为隋,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唐:618年隋炀帝被杀后,李渊废隋傀儡皇帝恭帝杨侑,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十三朝古都古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

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

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历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

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陵地宫有无飞雁之谜 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 过程中,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有 一位三国太守张善还见到了这只金雁。 浏览史书,我们发现司马迁和班固都留下“黄金为凫雁”之说。至于说金雁制作 精巧,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 能飞到天空,一直飞到宋国城墙上。 不过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要像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如果没有机械动 力单靠自然界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都成问题。 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 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如果这个奇闻不是传说, 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
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至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 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为补报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故名大慈 恩寺。据传高宗当年每日朝夕从含元殿遥望慈恩寺礼拜。唐代大慈恩寺规模极大,共 13院,总计房屋1897间,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 也渐渐颓废毁坏。现在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时重修的。 公元652年,玄奘上表请求在寺内翻经院造塔,以保存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 。塔为玄奘亲自设计,高5层,约60米,砖面土心,不可攀,后砖缝草木丛生,塔身塌 损。公元701—704年武则天在位时重建并增高至10层。后遭战乱破坏,于公元930— 933年再次修茸时改为7层。现在的大雁塔保持着这次修茸后的面貌,高64米。 唐代一般称大雁塔为慈恩寺浮图或慈恩寺塔。大雁塔是后人一种习惯称呼。关于 雁塔得名,有多种说法。传说玄奘在印度取经时曾住在一座大乘佛寺内。印度佛教分 为大乘、小乘两派。大乘吃素,小乘吃荤。玄奘所在的这座寺院的附近有一座小乘寺 。 雁塔题名始于唐初,唐中宗神龙年间成为定例。唐代士子考取进士之后,都要登 上雁塔赋诗并留名于雁塔之下。“雁塔题名”被视为人生一大荣耀之事。白居易在考 取进士,登上雁塔时就作诗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反映了他少 年得志的喜悦自豪心情。
小口尖底瓶
小口尖底瓶面世以来,就引起人们对其功能和用途的 种种推测。最初,是把其当做汲水器认识的:小口可 防盛水外溢,质地细密可防盛水外渗;用绳拴在环耳 上放进水里汲水时,尖底先接触水面,继续放入水中 后,由于受浮力作用不均衡,陶瓶便沿水平轴翻转, 使水灌入瓶内,而当瓶水渐满后,由于重量加大,使 瓶又在水中重新恢复垂直状态,提出水面后瓶内水不 会洒出。尖底瓶是汲水器的认识后来被实验考古所颠 覆,上世纪80年代末,半坡博物馆与北京大学的相关 人员合作实验,结果表明:尖底瓶放到水上后,因其 上部粗重,确实能开始自动灌水,但当灌到一半时, 重心下移,口部又自动翘出水面,因而无法自动把水 灌满。而且双系系绳提抬满瓶水时,同样会因为重心 在上部而倾倒。因此,尖底瓶的功能与用途又有了酒 器、祭器、葬具诸种说法。
西安城墙
• 西安城墙是古都西安的标志性景观,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城墙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 ,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 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开辟了数十座城门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墙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7]。是国家AAAA级景区。 • 西安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 ,以提防野兽和外在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 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它们多 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但是看到这座城墙我们依然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3.明朝筑城风气非常盛行,现在的西安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由于唐朝末年战 乱频繁,遭受了很大的破坏。朱元璋很重视西安的位置,便大兴修筑城墙。
西安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 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距今6000年以上。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浐河东 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进 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发现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4一1957年, 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1万平方米。已发掘出 46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 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

千年之谜--秦始皇陵兵马俑
• • •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 营建工程也就随之开始了。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 工程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 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 。经过数10万人历经9年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 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为工程的最后阶段。
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6级地震,小雁 塔被震裂。时隔34年,即公元1521 年,陕西再次发生地震,塔的裂缝 竟然合拢,复原如初。人们百思不 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 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 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 目睹此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 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 料刻在小雁塔的北门楣上。建国后 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 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 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 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 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像一个 “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 震,仍巍然屹立,这不禁令人叹服 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又叫明长城。全长13.7公里,始建于明太 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 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 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 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 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隋朝兴建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居于汉长安城。但当时的汉长安城 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另建 一座新城。 开皇二年(582年),大兴宫的修建拉开了大兴城修建的序幕, 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 开皇三年(583年),隋帝国迁至新京,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 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即“大兴城”,宫城命 名为“大兴宫”。 唐末缩建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唐承隋制定都长安, 并将“大兴城”更名为“长安城”,“大兴宫”更名为“太极 宫”。唐末,长安城因战乱遭受了很大的破坏,驻防长安的佑国 军节度使韩建,因原来城大不易防守,于是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 改筑
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 陵兵马俑

坑之多、内秦始皇陵位于西 安市临潼区城5.37公里,距西安市城区约37公里, 南倚骊山,北临渭水。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 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 方米。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 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 三处,成品字形秦排列,面积共达20000平方米以上, 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 文物。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这组 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 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 马,被誉为“青铜之冠”。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 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 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小雁塔
• 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襄城公主的住宅,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公 元684年)改为寺院。因在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皇室外族戚为其献 福所建,故称献福寺,后武则天易名为“荐福寺”。 荐福寺是我国唐代高僧义净的译经处。他于公元671年由海路到 印度求法,历时20多年,游历30余国,于公元695年带梵文经卷400部 归国。他在荐福寺译经共56部,并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南海寄归内法传》,此书堪称是玄奘《大唐西域记》的姐妹篇,对后 世研究中国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兵马俑诅咒之谜
• 在秦末乱世,秦始皇兵马俑军团原型的 秦京师军下落不明,至今无从解答。 • 另据野史记载,曾经击垮了秦帝国的楚 霸王项羽,最后却死于“兵马俑”之手 。最后在乌江边斩杀项羽的5位骑兵将 士,都是关中地区出身的秦人,也都是 旧秦军将士,都是秦兵马俑的原型。 • 垓下之战,汉军60万,杨喜、杨武、吕 胜、王翳、吕马童这5名骑士能够留下 名字,已经是奇迹了。在十二万分之一 的几率中脱颖而出的5人,却是百分之 百的旧秦军的将士,而且官职都合于秦 京师军,更是决非偶然了。 • 所谓史事锁链一环紧扣一环,最后竟然 在项羽之死和兵马俑之间找到历史链接 点,引出“兵马俑”杀死了项羽一事来 ,使人感到了历史的深沉和神奇。
秦始皇陵之谜— 40年不敢挖
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 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 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 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司 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 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 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 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 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 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 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 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 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 一步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