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勘探1001班201011010122 2012-12-23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测井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资料概况本次《地球物理测井》所分析的地层为鄂尔多斯本地的延组地层,该地层由于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地层遭受强烈风化剥蚀及河流下切作用给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造成很大困难,鉴于我们是初学者,赵老师为我们选择了比较容易的延井1和延井2中的1250.19(m)---1320.1(m)70米厚层段供我们分析。

(二)岩性定性划分及定量分析基本原理1.通过分析研究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声波时差测井、微电极测井等地球物理测井曲线方法我初步将地层划分为两个较厚和一个较薄的砂岩层以及若干个泥岩层,分析过程如下:观察岩性测井系列中的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井径测井曲线以及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微电阻率测井曲线。

1 定性判断砂岩层(1)在A(1252.68(m)---1254.84(m))井段,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明显向左偏移即自然伽马值偏小,由于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中,砂岩显示出最低值,泥岩值相对较高,且该层段的微电阻率测井曲线中微电位和微梯度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我初步将该层段定性为砂岩。

(2)在B(1272(m)----1285(m))井段,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明显向左偏移,自然电位明显出现负异常即偏离泥岩基线(在淡水泥浆的砂泥岩剖面井中,一大段泥岩层部分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此时SP曲线出现负异常的井段都可以认为是渗透性岩层,纯砂岩井段出现最大的负异常,而且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多而负异常幅度下降),微电阻率测井曲线中微电勘探1001班 201011010122 2012-12-23位和微梯度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我初步将该层段定性为砂岩。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 研 究 与探 索 ·
问 题 导 向 教 学 法 在 “地 球 物 理 测 井 " 课 程 教 学 中 的 实践 与 思 考
赵 军龙 ,王凤 琴
(西 安石 油大 学 地 球 科学 与工 程学 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 :“地 球 物理 测 井 ” 课 程教 学 中常 用 的 方 法 包 括 板 书讲 授 、 多媒 体 讲 解 、 实验 教 学 等 ,这 些 传 统 教 学 方 法 虽 然 发挥 了重要 的 支 撑 作 用 ,但 该 课 程 教 学l中 实践 中存 在 的 学 生 学 习知 识 “碎 片化 ” 问题 尚 未得 到 有 效 解 决 。 为 此 ,将 问题 导 向教 学 法 引入 到 “地 球 物 理 测 井 ” 课 程 教 学 中 ,并 与 传 统 教 学 方 法 有机 融 合 ,构 建起 “多媒 体 +板 书 +实验 +问 题 导 向 教 学 ” 的新 的 教 学 方 法 模 式 , 不 仅 能 够加 强 学 生 对 “地 球 物 理 测 井 ” 基 本 方 法 原 理 的 理 解 和 掌 握 , 而 且 能 够 实 现 学 生 所 学 知 识 内 容 的 去 “碎 片化 ” 和 系统 化 ,增 强 学 生 的 “地 球 物 理 测 井 ” 课 程 实 践 应 用 能 力 。 关 键 词 : 问题 导 向教 学 法 ;地 球 物 理 测 井 ;去 “碎 片化 ”;教 学 方 法模 式
实 验 过 程 也 能 从 老 师 那 里 获 取 实 验 结 果 ,往 往 缺 乏
设 计 性 及 综 合 性 ,不 利 于 学 生 分 析 能 力 及 创 新 思 维
的 培 养 。
2.2 常 用教 学 方 法 改 革 必 要 性
基 于 工 程 技 术 类 课 程 教 学 的 “理 论 教 学 +实 践

地球物理测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研究及探索

地球物理测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研究及探索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教论坛
科技风 年 月
续表
虚应拟课仿程真知实识验内对容
实验项目和内容
对应+四层次,
注岩意石事孔项隙度测量及答辩!掌握岩石样品孔隙度基本概念#室内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 综合层次
注岩意石事饱项和度测量及答辩!掌握岩石样品饱和度基本概念#室内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 综合层次
元化考核的优秀方案/另一方面"多元考核模式是否需要 ) 个研究层次和$ 个创新层次的实验项目/改革增加各项
调整实验课程#如何培养新要求的多元能力#如何论证新 目内容的答辩环节"初步设定时间为5 分钟/另外"结合行
考核模式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要求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 业特色和我校铀矿勘查特色"在紧扣新大纲和目标情况
协同育人项目!项目名称/地球物理仪器智能化创新实验
平台建设编号 $ /))$%%$5')%'%'3)%
作者简介秦臻$$'65.4%!男!湖北广水人!博士!副
力,七种基本的能力进行全方位考察/七种基本能力在实
验项目和内容中的反馈如图"基础层次项目主要考察观 察力#判断力和控制力基本能力"综合层次进阶地考察"主
要考察判断力#控制力和执行力"研究层次进阶地#主要考
察控制力#执行力和部分创造力"创新层次项目更进一步" 主要考察创造力和想象力"而答辩内容则包含在所有实验 项目里"主要考察表达力和观察力"需要说明各实验项目
虚应拟课仿程真知实识验内对容
实验项目和内容
对应+四层次,
放射性测井 自等然基伽础马知测识井和及注答意辩事!项巩固自然伽马测井方法原理#测量流程和数据处理解释流程 基础层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作者:王功军王冬梅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3期王功军1,王冬梅2(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湖北荆州434023;2.荆州职业技术学:医药学:,湖北荆州434020)摘要: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测井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不同测井图进行岩性识别和储集层参数的计算,以及实际井资料的处理,最终完成整个测井课程设计。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防止学生出现相互抄袭的现象,更关键的是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测井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测井处理;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772(2012)03- 0167- 02前言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是石油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往届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都是解释一张测井图,处理一口井,这样势必会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产生影响,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懒于思考,懒于实践,直接抄袭。

针对出现的这些情况,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1)以现场需要为目的;(2)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根据需要配备了一些油田的实际井资料,使测井课程设计内容丰富、新颖[1]。

并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以下几项改革尝试: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作了如下的一些尝试。

(1)在地球物理课程设计知识建构方面,逐步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和理论;在理论向实践转化方面,让教师通过参与课程设计的编制、实施和评价,提高对课程的理解,丰富其理论知识,促使教师对“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等进行思考,逐步形成较强的课程设计开发意识[2]。

(2)建立《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习题库》,让同学们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专业问题,加强动手能力,改变以往学生只有依赖老师才能学的教学方式。

《地球物理测井》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地球物理测井》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验 教 学 管 理 和 改 革 实 验 教 学 评 价 等 方 面 提 出 了具 体 改 革 措 施 . 以 期 为 提 高 《 地 球 物 理 测 井 》 实 验 教 学 质 量提供帮助 。
[ 关键 词 ] 《 地球物理测井》 ; 实验 教 学 ;教 学 改 革 [ 中 图分 类 号] N4 [ 文献 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1 6 7 3 —1 4 0 9( 2 0 1 3 )2 2 —0 1 3 8 —0 2
息 录取 和处理 等方 面 的基础 知识 ,对培 养学 生分 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具 有重要 作用 。传 统 的 《 地 球 物 理测井 》课 程实 验教 学一 般是从 理论 课程 教材 中选择 几个 基础 的 内容 作为 实验 素材 ,教学 内容设 计 简
单 ,而且受 到实验 硬件 条件 的限 制 ,最 终导 致教 学效果 不佳 _ L 1 ] 。为此 ,笔者 对 《 地 球物 理测 井 》课 程 实 验 教学 改革进 行 了探讨 。
1 《 地 球 物 理 测 井 》 实 验体 系 和 教学 内容 的 改 革
1 . 1 课 程 实 验 体 系 改 革
《 地球 物理测 井 》实验 体系 的构建 要 紧密结 合专 业设 置 的 人才 培养 计 划 、办 学定 位 思想 ,并 使 理 论 和实验 教学 环节 之 间进 行有 效衔 接 ,由此 建立健 全 的应用 型人 才培养 体系 ,注重 培养 学生 的动手 实践 能
件 进 行 编 程 , 由此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动 手 能 力 。 2 . 2 建立 《 地 球 物 理 测 井 》 实 验 网 站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版) 2 0 1 3 年8 月号理工上旬刊 第 1 o 卷 第2 2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Au g . 2 0 1 3 ,Vo 1 . 1 0 N o . 2 2

《地球物理测井》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地球物理测井》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地球物理测井》教改项目成果概述一、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1.具体内容《地球物理测井》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具有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物理方法、观测仪器、资料处理与解释等多位一体等特点。

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训练,拟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作业、实验、课外创新、考试等几个环节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实验,特别是争取在教学内容和课外创新两个环节有一定突破。

2.主要特色根据《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梳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来龙去脉,在保持科学知识系统性的同时,提出关节点上的关键问题,并以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讲解内容和讨论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形成研究能力。

成熟知识与前沿知识并重,建立规范与创新发明并行。

选用优秀教材,并配备多种参考书和相关文献,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地球物理测井学科的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实行“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注重学生研究能力考察的课程考核方式。

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分别选用“启发式讲授”、“问题研讨”、“课外自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

3.学生撰写研究报告集学生分组研讨,课外多方面查阅学科资料,综合利用专业知识,最终形成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的学生撰写研究报告集。

二、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教学改革成果已应用在地质创新08的本科生。

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方法得到学生的配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气氛较活跃,新型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不仅提升了对学科内知识的学习,也促进课程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从教师的角度,讲课过程不再是单纯的授课,而是教师引出主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也变得轻松。

三、项目成果支撑材料目录1. 研究性教学计划2. 学生撰写研究报告集项目研究主报告一、项目研究与改革的背景、思路和方法背景:《地球物理测井》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具有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物理方法、观测仪器、资料处理与解释等多位一体等特点。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球物理测井与解释》课程的教学改革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球物理测井与解释》课程的教学改革

“地 球 物理 测 井与 解释”是 一门介 绍利用地 球 物 理测井方法及仪器,连续采集并记录地层岩石物理参 数 及相关 信息,并 采用适当的 模 型将记录的信息转化 为 地 层 参 数,以解 决油气识 别、评 价及储 量估 算的 课
程。对 测井资 料的利用涉及油气勘 探、开发 和 评 价的 各个方面[1-3]。因此,“地球物理测井”不仅是勘查技术 与工程专业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资源勘查工程和石 油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4-6]。然而,对于不同的学
①作者简介:肖亮(1981—),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测井方 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14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对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而言,“地球物理测井” 属于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测井 和 放 射 性 共五个 研 究 方向之一。因此,其 对 测 井 知 识 的学习和掌握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各种测井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还要求其对测井资料的 处理和解释技术有深刻掌握。能够将测井采集的数据 转化为地质和油藏参数,并辅助地质和油藏工程师解 决 各种 评 价问题。因此,对于勘 查技 术与工 程专业的 学 生而 言,对 测井 知 识的学习和掌 握 程 度 要求 较 高, 相应的开设课程也较多。不仅单独开设了两门课堂教 学课程“地球物理测井”和“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 而且 还有为期一周的野外测井 生 产实习。总教学 课 时 达到128学时[8-9]。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7(a)-0214-03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ophysical well logging and Interpretation for the Resource Prospecting and Engineering

跨专业硕士生专业课《地球物理测井》教学改革与探索

跨专业硕士生专业课《地球物理测井》教学改革与探索
【 教改创新】
跨专业硕士生专业课《 地球物理测井》 教学改革与探索
刘 之 的
( 西安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学院 , 陕西 西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06 ) 10 5
摘要 :地球物理测 井》 《 是我校 专门为跨专业攻读地质 学科硕 士生设置 的专业课程 , 是一 门理论性 和实践性都
很 强的课程。 简要 阐述 了 目 前西安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三矿 ”矿物 学、 “ ( 岩石 学、 学) 矿床 及地质工程专业硕 士生《 地球物理测 井》 课程 的教 学现状之后 , 根据跨专业硕士生的现有知识储备状 况 , 从教 学团队、 堂理论教 学 课
及 实践教 学等方面探讨 了《 地球 物理 测井》 程的教 学改革与 实践 , 课 以期提高该课程 的教 学效果。 关键词 : 地球物理测井 ; 跨专业 ; 士生专业课 ; 学改革 硕 教
中 图分 类 号 : 4 . G62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9 2 (0 2 0 - 07 0 17 — 34 2 1 )9 0 6 - 2
程问题的基本思路。
业课 , 但是 这些补上的专业课与硕 士专 业课 同时进行 , 甚 至还滞 后 , 进而导致了其硕士 生难 以接受 。再次 , 跨 专业 硕士生学习时间非常紧张 ,地球 物理测井 》的课 《 时被压缩 。 于此 ,地球物理测井》 鉴 《 课程应根据跨专业 硕 士 生现有 基 础知识 掌 握情 况制 定 出合 理 的教 学大 纲, 并对课程 的教学 内容和方法做 出相应 的调整 。
- —・ 一 —
教 学 团队的建设 和强化 是提高 教学质量 的保 障 。
・ —-
_ ・— ・・ 一— 卜 ・- 一・ — - ・・ 一—+ ”— n+ +一・— 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地球物理测井》是油气资源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专业课。

该文首先阐述了目前我校油气资源类专业《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现状,再根据油气资源类学生的特点,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了用于培养国家能源矿产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课程改革方案,总结了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
《地球物理测井》作为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包括电、声、放、成像、核磁等测井方法原理和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两大部分,主要讲述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核测井、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测井曲线解释应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测井信息解决井下地质和工程问题,寻找油气层及其它矿产资源,指导油气勘探和生产。

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的投入,该院相关的主讲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与教学手段改革,已从原课程以黑板、粉笔、挂图的教学方式,演化为以电影、胶片、幻灯片为辅助教学的方式,进而演化为多媒体课件加板书的教学方式,建立了试题集和测井曲线练习图册。

此方式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讲授信息量,增强了直观性,
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1]。

1 课程现状
《地球物理测井》是我校石油主干专业地球物理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自我校1952年创办以来,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就作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开设,到1998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将原来的“石油地质专业”改名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后,《地球物理测井》仍然作为该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必修,我校原有开设的“石油地质勘查专业”、“物探专业”、“测井专业”、“钻井工程”以及“测控专业”等专业都需要修读该门课程,目前在我校的地球物理、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仍作为不可缺少的课程修读,只是不同的专业安排的课堂学时和讲授内容的重点有所不同。

由于测井技术的不断更新,解释评价技术的提高,授课内容相应也作了很大调整,把一些在油田已经淘汰的测井方法从教材以及授课中删除,着重增加了反映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像测井、核磁测井、RFT等方法,测井资料评价技术重点讲授建模理论、测井软件包的特点和数字处理流程。

可以看出,随着专业计划的调整,该门课程学时数有所减少,现在的地球物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安排为48学时,其中课堂为40学时,实验有8学时。

学时减少讲授内容并没有减少,同时还补充增加了近年来在石油地球物理测井技术领域的新进展。

因此,根据
专业特点,结合教学经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制定《地球物理测井》合理的教学大纲,重新编写教学内容及日历。

2 理论教学的改革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就变得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更专业、精通勘探地球物理的高端技术人才来发掘能源矿产,而地球物理测井技术人员的需求则显得更加重要。

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合理分配课时等一系列的问题[2]。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重点包括以下几部分:(1)掌握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阿尔奇定律,井周岩石导电特征;(2)电位和梯度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视电阻率概念;(3)双侧向、微球形聚焦测井及方位电阻率测井原理、曲线特点和应用、影响因素及校正;(4)感应基本原理,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5)影响自然电位曲线的因素及校正、曲线的应用;(6)声波在岩石和井中的传播特性及测量;(7)补偿声波测井,阵列声波测井、偶极横波成象测井原理及应用。

(8)水泥胶结测井、变密度声波测井及超声成象测井的原理及应用;(9)岩石的自然放射性,自然伽玛及自然伽玛能谱测井的原理及应用,影响因素及校正;(10)岩石的真密度、视密度、电子密度、电子密度指数、宏观光电吸收截面、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及体积光电吸收截面指数等概念,地层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原理及应用;(11)含氢指数概念,三种测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校正,曲线解释应用;(12)
地层倾角的成果图和应用;(13)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地质应用。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难点包括以下几部分:(1)岩石视电阻率的概念及导电机理与影响因素;(2)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因素;(3)侧向、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4)自然电位的成因;(5)多孔介质的声速理论;(6)补偿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与解释应用;(7)变密度声波测井的解释;(8)影响因素及校正,自然伽玛能谱资料的数字处理原理;(9)岩石的真密度、视密度、电子密度、电子密度指数、宏观光电吸收截面、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及体积光电吸收截面指数等的概念,地层密度测井及岩性密度测井有关图板的使用;(10)中子测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校正;(11)地层倾角成果图在地质方面的应用;(12)测井资料手工综合解释方法及地质应用。

另外,教师进行测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积极培养学生思考意识与科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及时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

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教师在教课中,要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与成果,丰富教学内容,补充课程前沿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同时选取经典教材和典型案例,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白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兴趣[3-5]。

3 实践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在总教学学时外计划安排1周课程设计,在总教学学时中含2个学时的实验课。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从地质、录井、试油、地层水资料、岩心物性资料和岩电资料入手,开展测井曲线的定性解释和测井资料计算机数字处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测井资料的地质与工程应用方面得到综合锻炼。

另外,在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石油工程、测控、地球物理等专业的《地球物理测井》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2个学时的实验教学。

实验课的目的与要求:(1)了解测井基本生产过程和工艺,基本设备和仪器;(2)对井下介质和电极系、下井仪器有直观的认识,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3)验证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和地层的对应关系,加深曲线分层解释可靠性认识;(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4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讲授内容,本课程的教学需要直观化教学与理论说教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习基本理论和认识地质现象的目的。

我们所拥有的正式出版的教材和幻灯片资料,如何使用它们,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教师用制作的文字课件作为教师讲课的主要内容和思路,以多媒体电子教材和电子幻灯片资料作为辅助材料,才能真正起到多媒体的作用。

教师的文字课件是教师本人的成果或智慧结晶。

它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因此讲课会比正式出版的多媒体电子教材更生动,内容也更贴近专业需要。

除了教师制作的文字课件,本门课的其它电子教材等直观材料编为总汇。

教师按自己需要选择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本门课程的授课采用曾经获得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成果二等奖的多媒体课件授课的形式,并结合内容插播测井操作过程的电教录像片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对测井方法与技术的整体认识。

课程组教师还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了大量国内外精美的图片,同时教师将自己在多年的科研实践中的研究成果和油田实例溶入到课堂教学和课件制作中,制作出了堪称目前国内同课程的十分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已在近三次不同专业年级教学过程中使用,受到同行教师、学生好评。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专业英语教学分散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

讲授相关内容时给出相关基本概念的英语单词,并着手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探讨,现已完成部分多媒体英语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已经在资源勘查及石油工程专业实施了3届,效果很好。

5 结语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能源矿产的需求越来越大,带动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较快的发展。

因此,涉及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应得到改革与完善,如何切实可行地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为国家输送大批测井专业高端优秀技术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重视和加强《地球物理测井》教学方法与实践手段的改革,不断改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把《地球物理测井》建设为一门全国精品课程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尉中良,邹长春.地球物理测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4-5.
[2]方根显.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群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273-275.
[3]马崇武,徐有基,秦怀泉.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2(4):112-113.
[4]安俊琳,杨军.大气物理学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8,1(31):28-31.
[5]宋红伟,郭海敏.生产测井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长江大
学学报,2007,3(4):124-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