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管径的选择

合集下载

压缩空气管径的设计计算及壁厚doc

压缩空气管径的设计计算及壁厚doc

管道的设计计算——管径和管壁厚度空压机是通过管路、阀门等和其它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管道的设计计算和安装不当,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及工作的可靠性,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事故。

A.管内径:管道内径可按预先选取的气体流速由下式求得:=i d 8.1821⎪⎭⎫ ⎝⎛u q v 式中,i d 为管道内径(mm );v q 为气体容积流量(h m 3);u 为管内气体平均流速(s m ),下表中给出压缩空气的平均流速取值范围。

管内平均流速推荐值1m 内的管路或管路附件——冷却器、净化设备、压力容器等的进出口处,有安装尺寸的限制,可适当提高瞬间气体流速。

例1:2台WJF-1.5/30及2台H-6S 型空压机共同使用一根排气管路,计算此排气管路内径。

已知WJF-1.5/30型空压机排气量为1.5 m 3/min 排气压力为3.0 MPa已知H-6S 型空压机排气量为0.6 m 3/min 排气压力为3.0 MPa4台空压机合计排气量v q =1.5×2+0.6×2=4.2 m 3/min =252 m 3/h如上表所示u=6 m/s带入上述公式=i d 8.1821⎪⎭⎫ ⎝⎛u q v =i d 8.18216252⎪⎭⎫ ⎝⎛=121.8 mm 得出管路内径为121mm 。

B.管壁厚度:管壁厚度δ取决于管道内气体压力。

a.低压管道,可采用碳钢、合金钢焊接钢管;中压管道,通常采用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

其壁厚可近似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min δ=[]c npnpd i +-ϕσ2 式中,p 为管内气体压力(MPa );n 为强度安全系数5.25.1~=n ,取[σ]为管材的许用应力(MPa ),常用管材许用应力值列于下表;ϕ为焊缝系数,无缝钢管ϕ=1,直缝焊接钢管ϕ=0.8;c 为附加壁厚(包括:壁厚偏差、腐蚀裕度、加工减薄量),为简便起见,通常当δ>6mm 时,c ≈0.18δ;当δ≤6mm 时,c =1mm 。

压缩空气管道的选择

压缩空气管道的选择

压缩空气管道的选择d 为管道内径, mmd 为管道内径, mmQ 为介质容积流量, m3/hv 为介质平均流速, m/s,此处压缩气体取流速10-15m/s。

计算, d=48.5mm,实际取 57×3.5 管道即可。

说明,上述计算为常温下的计算,输送高温气体另行计算为宜。

上述 Q 指实际气体流量,当指标况下应换算为实际气体流量,由pv=nRT公式可推导出。

一、空压管道设计属于压力管道范畴(压力大于0.1MPa,管径大于 25MM ),你所在的单位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

二、空压站及管道设计,应参照有关规范及相关设计手册。

1、GB50029-2003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2、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3、动力管道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三、压力管道设计,应按持证单位的《设计质量管理手册》《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设计管理制度》等工作程序进行,这是单位设计平台的有效文件,有利于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设计前应有相关设计参数,你的问题中没有说明,无法具体回答。

五、问题 1①管材的使用要求应按GB50316-2000执行,参照相关的材料章节。

② 公称直径为表征管子、管件、阀门等囗径的名义内直径,其实际数值与内径并不完全相同。

钢管是按外径和壁厚系列组织生产的,管道的壁厚应参照GB50316中金属管道组成件耐压强度计算等有关章节。

根据GB/8163 或 GB3087或GB6479或GB5310,选用壁厚应大于计算壁厚。

问题 2①压力管道的连接应以焊接为主,阀门、设备接囗和特殊要求的管均应用法兰连接。

② 有关阀门的选用建议先了解一下阀门的类型、功能、结构形式、连接形式、阀体材料等。

压缩空气管可选用截止阀和球阀,大管径用截止阀,小管径用球阀。

一为安全,二为经济,所谓安全,就是有毒易燃易爆的介质,比如乙炔、纯氧管道,这些介质一旦流速过快,有爆炸等安全方面的危险,所谓经济,就是要算经济账,比如你的压缩空气,都是用压缩机打出来的,压缩机要消耗电,或者消耗蒸汽,要耗电就要算钱,经济流速的选择就是因流速而引起的压力降不能过大,要在经济的范围之内。

压缩空气管径、流量及相关

压缩空气管径、流量及相关

压缩空气管径、流量及相关
压缩空气流量通常为标准状况下流量,例如空压机样本中的流量此标准状况一般指国家标准GB3853对一般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的吸气状态规定为:空气温度t=20℃,绝对压力P=0.1MPa,相对湿度φ=0%
标示方法可以为Nm3/min或Nm3/h.
另外对压缩空气系统压力在0.6-1.0MPa之间,流速范围为50以下管径12m/s, DN50管径流速为13m/s, 50以上流速为15m/s.(此时的流量取值不能根据标准状态下流量直接计算)
需要换算成相应压力标准下的流量。

如:标准状态下流量为5430Nm3/h,换算成0.85MPa下流量为5430/8.5=639m3/h, 取流速为15m/s, 可以求得管径为123,取整为DN125的管径。

另外,压缩机的功率对应流量为生产1m3/h、0.7MPa的压缩空气需要5.3kw的电能。

压缩空气管径的选择

压缩空气管径的选择

压缩空气管径的选择1、平方单位上面压缩空气压力及速度的换算公式:P=0.5ρV2ρ---密度(压缩空气密度)V2---速度平方P--静压(作用于物体表面)2、压缩空气流量、流速的计算流量=管截面积X流速=0.002827X管径^2X流速(立方米/小时)^2:平方。

管径单位:mm流速可用柏努力方程;Z+(V2/2g)+(P/r)=0r=ρgV2是V的平方 ,是流速Z是高度.(水平流动为0)ρ是空气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9.81P是压力(MPa)3、压缩空气管路配管应注意的事项(1) 主管路配管时,管路须有1°~2°的倾斜度,以利于管路中冷凝水的排出。

(2) 配管管路的压力降不得超过空压机使用压力的5%,故配管时最好选用比设计值大的管路,其计算公式如下:管径计算d= mm= mm其中Q压-压缩空气在管道内流量m3/minV-压缩空气在管道内的流速m/sQ自-空压机铭牌标量m3/minp排绝-空压机排气绝压bar(等于空压机排气压力加1大气压)(3) 支线管路必须从主管路的顶端接出,以避免主管路中的凝结水下流至工作机械中或者回流至空压机中。

(4) 管路不要任意缩小或放大,管路需使用渐缩管,若没有使用渐缩管,在接头处会有扰流产生,产生扰流则会导致大的压力降,同时对管路的寿命也有不利影响。

(5) 空压机之后如果有储气罐及干燥机等净化缓冲设备,理想的配管顺序应是空压机+储气罐+干燥机。

储气罐可将部分的冷凝水滤除,同时也有降低气体温度的功能。

将较低温度且含水量较少的压缩空气再导入干燥机,则可减轻干燥机负荷。

(6) 若空气使用量很大且时间很短,最好另加装一储气罐做为缓冲之用,这样可以减少空压机加泄载次数,对空压机使用寿命有很大的益处。

(7) 管路中尽量减少使用弯头及各种阀类。

(8) 理想的配管是主管线环绕整个厂房,这样可以在任何位置均可以获得双方向的压缩空气。

如在某支线用气量突然大增时,可以减少压降。

压缩空气流量及管径计算

压缩空气流量及管径计算

压缩空气流量及管径计算压缩空气流量及管径计算是在工程设计或实际应用中常见的计算问题。

在许多行业中,如制造业、采矿、化工等,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用于动力传输、工艺操作和设备控制等方面。

因此,准确计算压缩空气流量及管径对于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至关重要。

Q=P*V/(T*1000)其中,Q代表流量,单位是标准立方米每分钟(Nm³/min);P代表压力,单位是千帕(kPa);V代表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³);T代表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公式中的1000是对应的单位转换因子。

在计算压缩空气流量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工作条件和要求。

例如,如果工程或设备需要特定的压力和流量范围,那么可以使用以上公式计算出对应条件下的流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空气压缩机的性能参数,如排气压力、工作效率等,以确保选型的准确性。

对于管径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根据流量和压力损失计算:根据流量和压力损失的关系,结合管道的长度和管材的摩擦系数,可以使用Darcy-Weisbach或其他经验公式来计算管径。

这种方法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管道的材质和其他一些参数,计算比较复杂,但较为准确。

2.根据流速和雷诺数计算:根据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雷诺数和管道材料等参数,可以使用流体力学原理来计算合适的管径。

这种方法需要较多的流体力学知识和计算,适用于复杂的管道系统。

在使用以上方法计算管径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流量要求:根据工程或设备的实际需要,确定所需的流量范围。

这通常是根据生产工艺或设备性能要求等来确定的。

2.压力损失:根据管道长度、管道材质和流体的性质来计算压力损失,确保流体能够在管道中正常运输。

3.流体性质和条件:根据流体的性质,如密度、粘度等,以及流体和环境的温度和压力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管径。

总之,压缩空气流量及管径计算是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中常见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条件和要求来进行准确的计算。

通过使用适当的公式和方法,结合相关参数和条件,可以确保工程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压缩空气系统管道管径及水力计算表

压缩空气系统管道管径及水力计算表

J 32
K 1.272147321
L 20
M 3
N 23
O 106
P 2438
Q
压缩空气系统管道管径及水力计算表
使用说明:表格中红色为输入变量,红色输入变量是可调数值,黑色为计算结果值。 本公式计算依据为 1.《压缩空气站设计手册》
压缩空气 自由状态 流量 Qz 3 (Nm /min) (Nm3/h) 压缩空气 自由状态 流量 Qz0 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工 工作状态 作 压力 压缩空气工作 设定流 状态流量 (绝压) 速 温度 Qg P V t 3 MPa m /h (m/s) ℃ 选择管 径 DN mm 管段计算长度 当量长度 计算长度 比摩阻 Σ ld L=l+ Σld R (Pa/m) (m) (m)
序 号
管段 编号
计算管径 D=18.8(Qg/V)1/2 mm
实际流速 V=Qg*(18.8/DN)2 (m/s)
管长 l (m)
压力损失 ΔH=L*R (Pa)
备 注 管段局部阻力当量长度及设备阻力
A
B 1 15001
C 0.43
D 25.8
E 20
F
G 0.7 3.68571429
H 1.4
I 30.50385054

完整word版,压缩空气管径的设计计算及壁厚

完整word版,压缩空气管径的设计计算及壁厚

管道的设计计算——管径和管壁厚度空压机是通过管路、阀门等和其它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管道的设计计算和安装不当,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及工作的可靠性,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事故。

A.管内径:管道内径可按预先选取的气体流速由下式求得:=i d 8.1821⎪⎭⎫ ⎝⎛u q v式中,i d 为管道内径(mm );v q 为气体容积流量(h m 3);u 为管内气体平均流速(sm ),下表中给出压缩空气的平均流速取值范围。

管内平均流速推荐值1m 内的管路或管路附件——冷却器、净化设备、压力容器等的进出口处,有安装尺寸的限制,可适当提高瞬间气体流速。

例1:2台WJF-1.5/30及2台H-6S 型空压机共同使用一根排气管路,计算此排气管路内径。

已知WJF-1.5/30型空压机排气量为1.5 m 3/min 排气压力为3.0 MPa已知H-6S 型空压机排气量为0.6 m 3/min 排气压力为3.0 MPa4台空压机合计排气量v q =1.5×2+0.6×2=4.2 m 3/min =252 m 3/h如上表所示u=6 m/s带入上述公式=i d 8.1821⎪⎭⎫ ⎝⎛u q v =i d 8.18216252⎪⎭⎫ ⎝⎛=121.8 mm得出管路内径为121mm 。

B.管壁厚度:管壁厚度δ取决于管道内气体压力。

a.低压管道,可采用碳钢、合金钢焊接钢管;中压管道,通常采用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

其壁厚可近似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min δ=[]c npnpd i+-ϕσ2式中,p 为管内气体压力(MPa );n 为强度安全系数5.25.1~=n ,取[σ]为管材的许用应力(MPa ),常用管材许用应力值列于下表;ϕ为焊缝系数,无缝钢管ϕ=1,直缝焊接钢管ϕ=0.8;c 为附加壁厚(包括:壁厚偏差、腐蚀裕度、加工减薄量),为简便起见,通常当δ>6mm 时,c ≈0.18δ;当δ≤6mm 时,c =1mm 。

压缩空气输送管路管径计算表

压缩空气输送管路管径计算表
压缩空气输送管路管径计算表
标准大气压流量压缩空气管径计算(一)
数据名称
输入压缩空气工作压力 输入压缩空气(标准大气压)流量 输入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管内流速 计算(工作压力)压缩空气管内径
数据
0.7 160 15 168
单位 Mpa Nm³/min m/s mm
说明 管道运行表压力 表压力是零时的流量 管道运行表压力流速 管道运行表压力管内径
0.3~0.6
10~20
0.6~1.0
10~15
1.0~2.0
8~12
2.0~3.0
3~6
2、上表黄色为输入数据区,绿色为自动计算结果区(结果为管内径)。
3、管径实际值请选择大于计算值的整数。
4、上述仅作参考,以实际数据为准。
编者:老专 2016年4月
工作压力流量压缩空气管径计算(二)
数据名称
输入压缩空气工作流量 输入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管内流速 计15 168
单位
m³/min m/s mm
说明 与工作压力大小无关 管道运行表压力流速 管道运行表压力管内径
使用说明:
1、压缩空气(工作压力)管内流速选取:
工作压力(MPa) 管内流速(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空气管径的选择
1、平方单位上面压缩空气压力及速度的换算
公式:P=0.5ρV2
ρ---密度(压缩空气密度)
V2---速度平方
P--静压(作用于物体表面)
2、压缩空气流量、流速的计算
流量=管截面积X流速=0.002827X管径^2X流速(立方米/小时)^2:平方。

管径单位:mm
流速可用柏努力方程;
Z+(V2/2g)+(P/r)=0
r=ρg
V2是V的平方 ,是流速
Z是高度.(水平流动为0)
ρ是空气密度.
g是重力加速度=9.81
P是压力(MPa)
3、压缩空气管路配管应注意的事项
(1) 主管路配管时,管路须有1°~2°的倾斜度,以利于管路中冷凝水的排出。

(2) 配管管路的压力降不得超过空压机使用压力的5%,故配管时最好选用比设计值大的管路,其计算公式如下:
管径计算d= mm= mm
其中Q压-压缩空气在管道内流量m3/min
V-压缩空气在管道内的流速m/s
Q自-空压机铭牌标量m3/min
p排绝-空压机排气绝压bar(等于空压机排气压力加1大气压)
(3) 支线管路必须从主管路的顶端接出,以避免主管路中的凝结水下流至工作机械中或者回流至空压机中。

(4) 管路不要任意缩小或放大,管路需使用渐缩管,若没有使用渐缩管,在接头处会有扰流产生,产生扰流则会导致大的压力降,同时对管路的寿命也有不利影响。

(5) 空压机之后如果有储气罐及干燥机等净化缓冲设备,理想的配管顺序应是空压机+储气罐+干燥机。

储气罐可将部分的冷凝水滤除,同时也有降低气体温度的功能。

将较低温度且含水量较少的压缩空气再导入干燥机,则可减轻干燥机负荷。

(6) 若空气使用量很大且时间很短,最好另加装一储气罐做为缓冲之用,这样可以减少空压机加泄载次数,对空压机使用寿命有很大的益处。

(7) 管路中尽量减少使用弯头及各种阀类。

(8) 理想的配管是主管线环绕整个厂房,这样可以在任何位置均可以获得双方向的压缩空气。

如在某支线用气量突然大增时,可以减少压降。

除此之外,在环状主管线上应配置适当的阀组,以利于检修时切断之用。

(9) 多台空压机空气输出管道并联联网时,空压机输出端无须加装止回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