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字本位_理论下的离合词研究_读周上之_汉语离合词研究_汉语语素_词_短语的特殊
三个平面视角下的离合词特点探究

三个平面视角下的离合词特点探究作者:吴潮来源:《现代语文》2017年第12期摘要:离合词是汉语研究和教学的难点。
本文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出发,总结了汉语离合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特点。
首先厘清了汉语离合词的分类和归属问题,认为离合词是短语,并且可以从形式上分为动宾式、动补式和主谓式三种类型。
然后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这三类离合词进行细致分析,试图进一步总结离合词在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离合词类属三个平面语法分析“离合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1957)一书中,表示现代汉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
周上之(2006)指出,离合词是指“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合成词,在有些情况下,它可以作为一个词合起来使用,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它又可以作为两个词即一个短语使用。
”[1]本文拟从离合词的界定开始,对离合词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离合词进行“三个平面”的分析,借此厘清不同类别离合词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
一、离合词的归属目前,语法学界对离合词的归属问题仍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在学界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1.词说。
这一说法认为,离合词是词或更接近于词,如林汉达(1953)、赵元任(1968)、范晓(1981)等都支持这一观点。
2.词组/短语说。
这一观点认为,应将离合词归入短语之中,支持这一观点的有王力(1946)、钟锓(1954)。
3.中间状态说。
这一观点认为,离合词“离”为短语“合”为词,支持这一观点的有张寿康(1957)、陆志韦(1957)、朱德熙(1982)。
笔者认为,每种观点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不论哪种观点,也都推动了离合词研究的进步。
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2011:4)的观点,“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我们认为离合词明显与词的定义相矛盾,更符合短语之范畴,因为离合词的最大特点是有离析形式,可以拆开使用,而这与词的定义中“最小的”这一点相冲突。
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非 典 型 离 合 词 指 形 式 或 意 义 兼 备 其 一 的 词 . 它包 括 两 类:
离合词离合词与非典型离合词一起 , 构成广义离合词 。
作者 简介 : 王俊 (9 o _)女 , 18 _ , 华中师 范大学语 言研究所 0 8级博士。
恢 复 的演 变 过程 。
以下图为例 , 阴影 部分代表典 型离合 词 。 第二个整 圈体 ( 阴影+ 右非 阴影 ) 左 代表广义离合词 ( 包括典型离合词 和非
典 型 离合 词 ) 在第 二 个 整 圈体 中 , 。 阴影 部 分 之外 的其 他部 分
就是 非典型离合词部分 。 与第一个圈体( 词组圆) 相交的部分 ( 左非阴影) 代表接近于词组的离合词 , 这类离合词在形式上
符合 典 型 离合 词 的标 准 , 意义 接 近 字 面义 , 对 透 明 , 。 但 相 如
厚 。典型离合词是离合词的主体 , 它介于词组词化为词 的中
间阶段。
洗澡 , 照相等 ; 和第 三个 圈体 ( 圆) 词 相交的部分 ( 右非阴影 ) 代表接近于复合词 的离合词 , 这类离合词在意义上一般符合
湖北社会科学 2 1 0 1年 第 5期
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
王 俊
( 中师 范 大学 语 言研 究 所 , 北 武 汉 4 0 7 华 湖 30 9)
摘要 : 离合词是汉语里特有的一类词 , 也是汉语本体研 究、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文信息处理 的一大难点。 就根植 于
汉语 事实, 对现代 汉语 离合 词进行周遍性调查 , 出现代 汉语 离合词分为典型离合词和非典型 离合词 , 提 将形式和意
语言学常见概念区分

语言学常见理论概念一、词本位&字本位&语素本位本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本位”是指在汉语教学中的基本教学结构。
词本位:教学中以“词”作为基本的教学结构。
字本位:教学中以“字”作为基本的教学结构。
语素本位:教学中以“语素”作为基本的教学结构。
字:汉语的书写符号。
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除多音字和儿化现象外)词: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
拆分至最小且能保证独立运用。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自由语素&黏着语素,自由语素可独立成词)Loves:love+s两个语素;玛瑙:不可拆分,一个语素Going: go+ing其中go为自由语素,ing为黏着语素,自由语素go独立成词。
现代汉语中语素的鉴别方法:拆分法/替换法。
将词语拆分,拆分后的部分,有意义且与在词语中意义相同,则拆分后的单位为语素;若拆分后的部分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与在此种的意义不同,则拆分前的单位为语素。
Ex: 汉语:汉+语——汉族英语:汉、语都是语素。
鉴别:鉴+别——鉴定识别:鉴、别都是语素巧克力:拆分后词义发生变化——巧克力是一个语素。
字、词、语素的纠缠缘由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词,一个汉字记录一个单音词也即记录了一个语素。
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记录一个词。
而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双音词和多音词增加,多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或者一个词。
因此,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多音节语言单位,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多个词;同理,可能是一个语素,也可能是多个语素。
同时,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其中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即一个语素可能是一个词,可能不是一个词。
比如:人、山、水: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对应一个词语人民:两个汉字记录两个语素对应一个词语巧克力:三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对应一个词语字与词的纠缠:有时候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语;有时候多个汉字记录一个词语,由此词的划分存在困难。
离合词研究——精选推荐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离合词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现代汉语指导教师:***2000.5.1中文提要(动词和动词性结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热门话题。
其中,本文所要讨论的离合词在语法研究中一直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一个较难掌握的问题。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说它特殊是因为它能“离”能“合”,把词法和句法交织在一起,与其它词语很不相同。
长期以来,很多语法学者对离合词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差野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搜集有关离合词的新语料,运用功能语法、结构语法等理论和方法对“离合词”的整体功能、内部分离形式、类型、性质和成因进行分析。
全文共有四章八节,两个附录。
第一章交代本课题提出的背景、选题的意义以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综述离合词的研究情况。
首先概述前人对离合词的各种看法,然后讨论离合词的两大类型一动宾式离合词、动补式离合词。
)第三章主要分析“动宾式”离合词。
规代汉语的离合词中绝大部分是前后两个语素之间存在动宾关系的双音节动宾式离合词。
、动宾式离合词是离合词的主要类型。
动宾式离合词指能分离为动宾式的词,它包括内部结构为动宾式的“理发”、“革命”等,也包括内部结构为非动宾式的“游泳”、“洗澡”等。
}本文注重离合词可离可合的基本特点,在《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中,选出可离可合的动宾组合,逐一对它们进行考察。
枉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运用变换原则,确定短语与离合词的层次单位及离合词的内部类别,借用扩展法、换位法、造句法等分析方法,得出“现代汉语离合词可分离形式详表”(附录一)和“离合词总表”(附录二)。
3r文章具体分析了离合词的三种组合形式(rF型、FB/BF型、BB型),九种内部分离形式,四种外部功能类型,指出了离合词能“离”能“合”的三个方面的理由。
第四章是结语/从静态角度分析,离合词具有词的完整性}结构上定型化,语义上凝固化,使用上独立化:从动态角度分析,离合词在运用时有可分离的特点,它是词组向词演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

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构词方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词汇形式在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离合词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和词汇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展开研究,重点分析离合词的构词规律以及离合槽的语义功能,并探讨离合词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与特点。
一、离合词的基本概念及构词规律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构词方式,指的是由两个单字合成的一个词,其中一个词作为主要成分,另一个词则起到修饰或补充作用。
在离合词中,两个单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构成一个词语整体,而且词义通常与两个单字的意义有所关联。
离合词的构词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名词:如“红楼、书房、茶杯”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常常表示一种具体的事物或实体,如“红楼”指的是一座建筑物,“书房”指的是一个房间,“茶杯”指的是一种容器。
2.动词+名词:如“走廊、跑道、坐椅”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动作和场所的关系,如“走廊”指的是行走的通道,“跑道”指的是用于跑步的场所,“坐椅”指的是供人坐的椅子。
3.形容词+名词:如“美丽、聪明、高大”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一种属性或特征,如“美丽”指的是外表优美漂亮,“聪明”指的是智力高明,“高大”指的是体型高大。
4.副词+动词:如“慢走、快跑、低头”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如“慢走”表示行走的方式,“快跑”表示跑步的方式,“低头”表示头部的状态。
以上是离合词的一般构词规律,根据词义的不同,离合词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动词加动词、动词加副词等形式。
总的来说,离合词的构词规律比较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语境和需求进行组词,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达方式。
二、离合槽的语义功能及特点离合槽是离合词中一个特殊的语法槽,指的是离合词中的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离合槽在离合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离合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
离合槽的语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表达补充关系:离合槽通常表示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之间的补充关系,起到对主要成分进行补充或修饰的作用。
08 字与词的义项分析——论汉语研究的逻辑起点

字与词的义项分析——论汉语研究的逻辑起点邹晓辉、邹顺鹏中美合作项目:塞尔研究双语信息处理课题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 qhkjy@摘要本文回顾了汉语研究的几次“本位”转换,认为这就是前辈在探寻汉语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
如果必须在字与词之间做出选择,那么,赵元任“字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中心主题”的论断,以及徐通锵“‘词’不能代表‘字’而成为汉语的一种基本结构单位”的论断,都选择了字。
而之前,其他人分别选择了词(马建忠1898)、句(黎锦熙1924)、词组(朱德熙1982)。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赵、徐两位语言学教授都不懂字和词的常识性义项吗?显然不是。
他们是根据学术直觉作出上述断言的。
有没有可支持他们这种学术直觉背后的学术性义项呢?这是笔者提出的问题和思考。
本文从宏观的类与微观的例两个层面多个角度,分析了字与词的学术性义项,发现常识性义项往往是造成非学术性争议的起因。
本研究采用史论结合形式和学术分类方法,通过对“语”与“字”两个亚系统的二八分类,凸显了音节、字、言“迭交”的特点,得出了“汉语就是组字成语的典例系统”的论断。
陆俭明、冯志伟都说如果字本位换成语素本位,也就不会有人再反对字本位了。
因此,为避免字本位提法所引起的非学术之争,与其说字不如说言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从而便于我们集中精力论述字素(周上之)、字词(潘文国)、字语(邹晓辉)几组术语及其关系(这是字本位内部尝试统一认识的努力之一)。
关键词:普通语言学、形式信息学、汉语形式化、汉语研究的逻辑起点、字本位、言本位一、引言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字本位与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简称《基础》)中涉及汉语独特性的几组关系,即:字与素、字与辞、字与语、言与文,明确指出汉语组字成语的特点,同时,通过分析字与词的范畴迭交,明确指出汉语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因外语的影响事实上已是中西两类语言范畴基本框架并行格局,古、现代汉语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存在就是例证。
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以《汉语教程》离合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为例

离合词的特点
2、词义和语法的特殊性:离合词的词义和语法往往比较特殊,与组成它的单 个汉字不同。例如,“洗澡”这个词是由“洗”和“澡”两个汉字组成的,但它 的词义并不是这两个汉字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新的概念。
离合词的特点
3、使用的灵活性:离合词在使用的位置和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 “见面”这个词可以在句中作为谓语或宾语,也可以拆分成“见”和“面”两个 汉字分别使用。
4、离合词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4、离合词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离合词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离 合词的界定和分类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这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其次,离合 词的研究仍以描述性为主,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尤其在语料库建设方面还有很 大的空间。此外,虽然离合词在修辞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如何将其运用于实 际的语篇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1、学生对离合词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离合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 使用中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往往无法准确把握离合词的拆分和组合规则,对一些 复杂离合词的用法更是感到困惑。
《汉语教程》离合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2、教师对离合词的教学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离合词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但在实际教学中对离合词的教授并不够深入。有些教师对离合词的辨析不够清晰, 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典型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离合词在文学、媒体中的具 体应用
3、离合词在文学、媒体中的具体应用
离合词在文学、媒体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文学作品方面,离合词的使 用往往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或表达特定的情感。例如,小说《红 楼梦》中“林黛玉”的名字便是一个典型的离合词。在媒体作品方面,离合词则 常常被用来吸引读者注意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例如,“中国梦 之队”是一个嵌套式离合词,用于形容中国跳水运动员组成的队伍。
离合词性质探究

离合词性质探究知识点概括词是由语素组成的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
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起来构成的。
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意义、语音形式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着手。
从意义上看,词的意义比较凝固,往往并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短语的意义却往往可以从构造成分和意义关系上加以解释。
从语音形式看,词的语音结构具有整体性,内部不允许有停顿;而短语则可以有内部的语音停顿。
从语法功能上看,词由于意义是凝固性和专指性的,所以词不具有扩展性;而短语的意义是分析性的,因此短语的结构可以扩展。
可是,汉语中有一些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插入别的成分时是短语。
这种词与短语的特殊性,在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中称为“离合词”,被分为合成词,是词转化为短语的一种形式。
有动宾结构式和补充结构式两类。
参考文献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一版李春玲《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第一版张珊珊江火《离合词是词还是短语?——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语言科学》2010.9 第五期张淼淼《离合词研究综述》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2 第23卷第一期王海峰姚敏《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语文研究》2010 年第3 期李清华《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马清华《错综关系下例外的形成--汉语离合词成因再探》《语言科学》2009年3月第8卷第2期崔广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研究》《语文学刊》2010.8杨蕾《离合词的成因和离析理据》《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10王会琴《离合词的研究及作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相关文献检索《离合词是词还是短语?——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张珊珊江火正文离合词观点的提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学者就发现了离合词这个特殊的语言现象。
在1940年,陈望道先生首先关注这类语法单位以来,汉语学界对这种语法现象的关注以及争论有很多,命名数量之多也实为罕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字,那么从字本位出发又该如何看待离合双字组中的不 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从理论上解决离合词的问题,更
表义的单字呢?
要从实践上解决这一问题。
从古代汉语单音单位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如今现代汉语
中双音单位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趋势是既定的事实。我们知 道,双音单位的大量出现,是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新的意 义,但在使用过程中却使双音字组中的两个单字的字义发 生了变化:有的与原义完全相反,有的意义不再完整,甚至 有的完全虚化。如睡觉的“觉”,捣蛋的“蛋”和吵架的 “架”。
在“字本位”理论中所认为的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结 合体,但并不是说这三者的出现必须是同步的,尤其是在表
注释: ①④⑤⑥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 ——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 殊性.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6,P314,P306,P310. ②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 年. ③鉴于“离合词”的称法比较形象而又具体地体现了这类语法 单位可离可合的语法特点,再加上这种称法已经被语法学界广泛接 受,所以本论文分析过程中采用“离合词”这一名称。
位所无法解决的关于离合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理论阶段,并不能很好地
(二)意义
跟实践相结合。因为要真正完全地将离合双字组的概念运
在词本位下的离合词研究认为, 离合词中存在许多 不 用到对外汉语的实际教学中,势必要求推翻现行的现代汉
能表示单独的意义也不能单独使用的黏着语素,也正是因 语理论体系———词本位,重新建立以字为本位的汉语理论
离合词作为短语处理;吕叔湘(1984 年)认为离合词词汇上 一体的最小语法结构单位。
是词,语法上是短语,吕文华(1999 年)认为动宾式离合词应
本文所讨论的语法单位在“词本位”理论下被称为“离
称为动宾式短语词。无论是认为该语法单位是词、短语或 合词”,③而以“字本位”为理论基础的则称之为“离合双字
短语词,他们的根本出发点是一致的—— —汉语的基本结构 组”。下面就从字本位理论出发,看看是如何对离合词进行
一、引言
如潘文国、鲁川等人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使之为更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比较特殊的语法单位,如 多的人所了解,并广泛地运用于包括对外汉语教学、计算机
“吵架、着急、生气”等。在实际语言交际中,它们可以单独 在内等各个领域。在现代汉语里,“字”是一种“天然”的单
作为一个词来使用,也可扩展成“吵了一架、着什么急、生我 位,也就是说“字”是一种容易分辨和确认的单位,而“词”却
接得出的语法单位,从而突出了汉字在汉语中的独特地位。 能够解释离合双字组的离的语法功能。如“帮忙”本身不能
那么,对于离合词“,字本位”理论就无需分析其中哪些 带宾语和补语,却可分离成“帮我一个大忙”,带了“我”和
是黏着语素,哪些是自由语素,也不用分析其是否具有短语 “忙”两个宾语。
的特征,而是直接认为其仅仅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双音节
起,字本位理论发展至今才十多年的历史,但已有不少学者 可分可合的特殊用法。但“字本位”理论认为汉语中的“字”
220
5 201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说文解字
是音形义的一体,不能只将其视作符号的符号,而应把字本 音结构产生单音节所不具有的语法功能。⑥这样一来,不仅
身看成是一种符号,并且汉字是汉语中不需要分析就能直 可以很好地解释离合双字组中有大量“形式字”的存在,也
楚南(1954 年)、林汉达(1955 年)、李清华(1983 年)、赵淑华、 而汉语的“字”却是一个非线性的单位,是音义的结合,是兼
张宝林(1996 年)等认为应作为词处理;王力(1955 年)、陆志 跨表达系统和内容系统的单位,具有顽强的表义性。ii 认清
韦(1957 年)、朱德熙(1982 年)、杨庆蕙(1995 年)等倾向于把 二者的区别后,可将“字”定义为一个非线性的,音形义三位
说文解字
“字本位”理论下的离合词研究
—— —读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 —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
◎杨 帆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 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陷入僵局,本文从字本位理论出发,从理论上对离合词的归属问题以及离合词中黏着语素 的存在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却不能广泛地应用。 关键词 离合词 字本位 离合双字组 文章编号 1671-0703(2010)05-220-02
为黏着语素的存在,导致离合词属于哪一级语法单位无法 体系,并依据该理论编写一系列新的教材,甚至在对外汉语
确定。上节认为尽管字本位理论无需分析哪些是黏着语素, 教师的培训上也须贯彻这一思想。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短
但却必须承认在离合双字组中确实存在大量不表示意义的 期内不太可能达到这一点。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多注
决离合词的问题。周上之在 《汉语离合词研究———汉语语 条件扩展又有区别,尤其是在离的情况下又带有浓厚的口
素、词、短语的特殊性》一书中就提出了离合双字组这一全 语色彩,表达起来简洁明快,同时也符合汉语的韵律和说话
新的说法,他认为“所谓离合词,就是离合双字组,一种在意 习惯。那么,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在“字本位”理论下的
的组织过程中,为了维持这种双音节的结构形式,在前一个 单音动字已经承担了传达意义的全部作用之后,后一个处 于宾语位置的单字就只需起单纯表音(字)的作用了。⑤也 就是说,不仅仅是离合双字组,在凝固的双音复合词中也存 在许多“形式字”。如“马路”的“马”, “窗户”的“户”。这些单 字都已经虚化了,仅仅保留了形式而无意义了。那么是不 是“形式字”就是无效的,就能用“路”来取代“马路”,用“窗” 来取代“窗户”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形式字”除了在词本
义或功能上有其特性,与短语不同的双字组。它由一个动 研究有什么突破呢?下面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一
词性的单字和一个名词性或动词性的单字组合而成。”①也 下。
就是说,他认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而不是目前所通
(一)形式
行的词。在深入讨论周上之先生关于离合词的研究之前,
受印欧语系语法系统影响建立起来的现代汉语语法体
义的时候,有时较实,有时较虚,也就是说双字组中出现意 义虚化的单字不是为了表示意义,而是为了表示这里需要 一个音节。周上之就将这类虚字称为有音无义的“形式字”。 他还认为,双音节形式是形式字产生的前提。在汉语语言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44. [2]王铁利.现代汉语离合词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语言系,2001.
有字是不可再分的,字与字的组合本来就是两个结构单位 论上很好地解释了离合词所谓的归属问题以及离合词中存
(就好比印欧语的词组一般是两个词一样),可以并在一起 在的黏着语素问题。
作为一个大的语言组合单位—— —字组使用,也可以分开作
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尤其是在亟待解决该问题的对外
为两个最小的基本语言单位—— —字使用。④这样一来,词本 汉语界,在其实际的教学操作中仍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一
的气”等。如果我们把它们看成是词,但词这一最小的能够 不是,它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分析得出的结果,因此,字本位
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要求各个成分之间联系紧密,而且一 理论认为汉字才是汉语中是一个非线性的,音形义三位一
般不能拆分并插入其他成分。如果看成是短语,它们中有 体的单位。这里的汉字对应的是我们常说的语素,但绝对
[3]林汉达.动词连写问题.中国语文,1953 第 10 期. [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6]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赵淑华,张宝林.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语言研究与 教学,1996 年第 1 期. [8]管春林“. 字本位”与“词本位”教学方法结合质疑— ——兼与刘 颂浩先生商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 年第 4 期.
从字组的性质来看,即使两个单字存在着意义关联,它们也 的形式结构出发,用汉字的形式结构这个硬标准来统率意
能够以音节(字)为单位分离,并不存在“双音节词”的可不 义、功能等不同程度上相互冲突的软标准的话,揭开了离合
可以分离的问题。在汉语里,作为最小的基本结构单位,只 词的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离合双字组这一概念,并且从理
下面对字本位的基本理论尤其是该理论中对于“字”这个本 系,认为语言是现实的符号,而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把汉字
位的定义进行简单的介绍。
看成是“符号的符号”,没有给汉字应有的地位。并且将汉语
二、“字本位”理论
分成了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四级语法单位,但却无法确定
从徐通锵先生 1991 年发表的《语义句法刍议》一文算 离合词离合词究竟属于哪种语法单位,也无法解释离合词
四、结语
字组。因为从汉字来看,所有的汉字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
离合词问题之所以成为老大难问题,就是因为撇开了
不能单用的就不是汉字,只是小于汉字的构件,比如那些只 汉字这个汉语组合的最小单位。周上之 《汉语离合词研
能用来组成汉字,没有读音也不能单独书写的偏旁部首。 究———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一书从汉字单音单字
单位是词和句子。
研究的。
但近年来随着学习汉语的热潮,许多研究者从对外汉
三、“字本位”中的离合双字组
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期望为离合词找到合适的归属,却在研
离合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的存在,它具有可合
究的过程中发现将现代汉语的理论基础推翻,才能真正解 可分的形式,不同于词,在其分的形式下跟短语的无限制无
位理论下所强调的“汉语音律”的作用之外,还能引起语法
功能的变化。单音节增加一个音节,形成双音节后,可使双
5 201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221
的构成成分却不是词而是黏着语素,如“吵架”中的“架”。 不等同于语素。正如徐通锵所认为的,两者不同的关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