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
离合词收集

离合词Verbos bisilábicos divisible Algunos verbos bisilábicos en la lengua china se pueden separar, yse pueden intercalar ptros elementos entre ellos. Estos verbos reciben el nombre de verbos divisibles. La mayoría de los verbos divisibles estan compuestos por la estructura”V+O”, como “游泳,打球,开学,上课,睡觉,吃饭,睡觉,起床”, como hemos estudiado en las lecciones anteriores.Notas:(1)Los verbos divisibles normalmente no llevan objeto.(2)El complemento de duracion temporal y el complemento de cantidad verbal pueden ser usados entre las dos partes de los verbos divisibles; nunca después de ellos.离合词收集——《新实用汉语课本》(补充生词不考虑在内)△第一册6课1.游泳2.打球7课开学10课找(钱)11课1.上课2.睡觉3.起床12课1.看病2.挂号3.发炎4.发烧5.住院13课1.打电话2.吃饭3.散步△第二册15课排队(VO)16课1.考试(课本只表明了V/N)2.过期3.罚款VO & N18课放心(没有单列“放”、“心”)19课1.开门(没有单列)2.开玩笑(VO 没有单列)20课1.开车(单列了“开”)2.化妆3.照相(没有单列,主要词语是“照相机”)4.着急(VO/A)21课比赛(课本只表明了V/N。
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

04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案例 分析
案例一: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 动宾式离合词指的是由动词和宾语两个部分组成的离合词。这类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 具有特殊的语法和语义特点。以下是动宾式离合词合词的构成
• 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如“吃饭”、“开车”、“看 电影”等。
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 离合词的语用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
03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策略
强化离合词的语法教学
明确离合词的语法特点
离合词具有可离可合的特性,在语法上表现 为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使 用。
讲解语法规则
教师需要详细讲解离合词的语法规则,包括用法、 搭配、语序等方面的规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 达方式。
对比教学
对比普通话中的离合词和其他语言中的类似结构,帮 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用法。
情景教学
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 用离合词。
离合词学习的难点与问题
01
语法复杂
离合词的语法结构往往比较复杂 ,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时容易出错 。
02
03
搭配限制多
语用差异
离合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限制较 多,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掌握 。
对比与其他词类的区别
通过对比其他词类,如动词、形容词等,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合词的独特性。
重视离合词的语义辨析
分析语义特点
离合词的语义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其含义,特别是与普通动词的区别。
01
讲解语义内涵
讲解离合词所表达的含义,包括动作、 状态、时间等方面的内涵,帮助学生理 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根据组成成分和特点,离合词可以分为多 种类型,如动宾型、偏正型、并列型等。
离合词

离合词 “帮忙”
léi fēnɡ 雷锋
帮忙
1. 雷锋帮这个老人的忙。 2. 雷锋给这个老人帮忙。
1. Sb1 + 帮 + Sb2 + 的 + 忙 2. Sb1 + 给 + Sb2 + 帮忙
语法特点
李淑晨帮过的你忙吗? 李淑晨帮过我的忙。 李淑晨给我帮过忙。
帮
忙
着、了、过 ……次
↔(的)
李淑晨,给我帮帮忙吧。
1.我们照相照了半个小时。
2.他一辈子打过三次架。
四、离合词带状态补语,要重复其前面的动词性语素,如:
1.我讲课讲得口干舌燥。 2.他跑步跑的满头大汗。
3.我一天讲了八节课,讲得口干舌燥。 4.他跑得满头大汗。
五、离合词一般不带宾语,涉及的对象要通过介词等引入。如:
1.我下午和他见面。 2.你不要跟她发火。
离合词
讲解人:徐敏
离合词 ——名词解释
动词性语素
(v素)
+
名词性语素
(N素)
=
表示一个单纯的意思
离合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
一、离合词两个构成语素的中间可以插入很多成分,如动态助词(着、 了、过)、动量助词(如“次”)和时量补语(如“一个小时”、“三 天”)等。如:
1. 请了三天假。 2. 我和他见过面。 3. 她道过三次歉。
离合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
二、离合词的重叠形式与一般动词不同,离合词只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 素。对比如下:
一般动词: 1. 我们休息休息吧。 2. 我们研究研究吧。
离合词: 1. 晚饭后我们去散散步吧。 2. 我想和你聊聊天儿。
三、离合词带时量补语或动量补语,要么重复前面的动词性语素,要么 把补语放在两个构成语素的中间。如: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离合词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离合词研究述评“离合词”,就是指兼有离散义和聚合义的词。
离合词分类复杂,类型多样,有些是既可以做离合词又可以做单纯词使用的混合类型,如:“撒哈拉沙漠”“绿色”“蝴蝶”等。
而有些离合词只能做离合词使用,如“看电视”“散步”等。
1离合词的界定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一般都不会出现两个或者更多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结构完全相同的离合词连用的现象,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没有这种现象,在目前已经出版的200余册对外汉语教材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离合词,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离合词,仅限于汉语拼音对应词、有词性标注和词性提示、有相关句法内容的离合词。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类型大致可以归为四种: 1)同形同义离合词(如:“阿富汗”“阿呆”); 2)异形同义离合词(如:“绿色”“月光”); 3)异形异义离合词(如:“鬼子”“椰子”); 4)同义同形离合词(如:“海啸”“奶油蛋糕”)。
2离合词的发展简况2.1从古代到近现代2.1.1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时期2.2从五十年代至今2.3从本世纪初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国力日益增强,新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了使对外汉语教学逐渐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离合词》这部书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一批批实用性很强的新型离合词开始涌现出来,这些新型离合词,也为丰富和发展汉语语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型离合词是《离合词》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5种新型离合词,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对象。
其中,“影响”、“频道”、“温度”三个词来自朱永生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其他4个词来自刘珣和石定栩的《现代汉语词典》,而且这几个词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比较早出现的。
“温度”一词来自王彦威的《现代汉语双音词词典》,该词主要特点是前面必须跟上“度”这个量词。
由于离合词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意义,决定了它有着广泛的使用空间,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作为参考资料,希望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发展概况。
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

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构词方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词汇形式在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离合词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和词汇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展开研究,重点分析离合词的构词规律以及离合槽的语义功能,并探讨离合词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与特点。
一、离合词的基本概念及构词规律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构词方式,指的是由两个单字合成的一个词,其中一个词作为主要成分,另一个词则起到修饰或补充作用。
在离合词中,两个单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构成一个词语整体,而且词义通常与两个单字的意义有所关联。
离合词的构词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名词:如“红楼、书房、茶杯”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常常表示一种具体的事物或实体,如“红楼”指的是一座建筑物,“书房”指的是一个房间,“茶杯”指的是一种容器。
2.动词+名词:如“走廊、跑道、坐椅”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动作和场所的关系,如“走廊”指的是行走的通道,“跑道”指的是用于跑步的场所,“坐椅”指的是供人坐的椅子。
3.形容词+名词:如“美丽、聪明、高大”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一种属性或特征,如“美丽”指的是外表优美漂亮,“聪明”指的是智力高明,“高大”指的是体型高大。
4.副词+动词:如“慢走、快跑、低头”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如“慢走”表示行走的方式,“快跑”表示跑步的方式,“低头”表示头部的状态。
以上是离合词的一般构词规律,根据词义的不同,离合词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动词加动词、动词加副词等形式。
总的来说,离合词的构词规律比较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语境和需求进行组词,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达方式。
二、离合槽的语义功能及特点离合槽是离合词中一个特殊的语法槽,指的是离合词中的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离合槽在离合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离合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
离合槽的语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表达补充关系:离合槽通常表示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之间的补充关系,起到对主要成分进行补充或修饰的作用。
离合词

• 我真想见他一面。
• 这个忙我帮定了。• 他去你的状了。无忧PPT整理发布
3. 离合词的性质
1.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离合词有400个左右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汉语单词 向双音化过渡时的中间状态现象。离合 词永远是一个动态的现象。
• 离合词离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类推作用, 但又不能随意类推,必须符合大众的语 言习惯。 动员无忧P留PT整神理发布
③ 从离合词的功用看:
I. 一部分离合词是兼类词,有的是名兼动 ,有的是形兼动,使用时要注意词性和功 能,只有动词性的才有离合的问题。
• 签证 命题 刹车 倒霉 得意 狠心
II. 动宾式离合词再另带宾语时就不能再分 离了。
• 注意这个问题
• 担心你来迟了
无忧PPT整理发布
III. 使用分离的形式都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具 体明确。
4. 离合词的教学安排
① 在生词表中以显明的标志划出离合词
② 采取先分散出现后总结的方法
③ 安排在课后练习材料中,采取熟读词组的 方式。
④ 分别对待:可分度、可离度、可插入成分
等方面
无忧PPT整理发布
I. 大多数不能带宾语,有的也可以带 担心孩子 出口机器
II. 有的可插入宾语成分的量词,有的不可 唱了一支歌 洗了一个澡 出了一次国
数 联合式 量 最 多
动补式
鞠躬 洗澡 游泳 睡觉 游行 考试 登记
看清 提高 放下 说服 听见 打倒 无忧PPT整理发布
2. 离合词的特点
① 从构词的角度看,有相当大一部分离合词 的两个语素中,总有一个是粘着语素。
• 贬值 将军 行贿 致富 道歉 撒谎 ② 从内部的搭配关系看,前面的动素和后面
的名素之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用同 义和近义的语素替换。 • 毕业 聊天 起哄 沾光 抗无旱忧PPT失整理眠发布
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以《汉语教程》离合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为例

离合词的特点
2、词义和语法的特殊性:离合词的词义和语法往往比较特殊,与组成它的单 个汉字不同。例如,“洗澡”这个词是由“洗”和“澡”两个汉字组成的,但它 的词义并不是这两个汉字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新的概念。
离合词的特点
3、使用的灵活性:离合词在使用的位置和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 “见面”这个词可以在句中作为谓语或宾语,也可以拆分成“见”和“面”两个 汉字分别使用。
4、离合词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4、离合词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离合词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离 合词的界定和分类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这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其次,离合 词的研究仍以描述性为主,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尤其在语料库建设方面还有很 大的空间。此外,虽然离合词在修辞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如何将其运用于实 际的语篇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1、学生对离合词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离合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 使用中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往往无法准确把握离合词的拆分和组合规则,对一些 复杂离合词的用法更是感到困惑。
《汉语教程》离合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2、教师对离合词的教学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离合词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但在实际教学中对离合词的教授并不够深入。有些教师对离合词的辨析不够清晰, 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典型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离合词在文学、媒体中的具 体应用
3、离合词在文学、媒体中的具体应用
离合词在文学、媒体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文学作品方面,离合词的使 用往往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或表达特定的情感。例如,小说《红 楼梦》中“林黛玉”的名字便是一个典型的离合词。在媒体作品方面,离合词则 常常被用来吸引读者注意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例如,“中国梦 之队”是一个嵌套式离合词,用于形容中国跳水运动员组成的队伍。
离合词的定义与性质

2.搭配有一定限制(同一义项)
如:谱曲 享福 将军 努力 睡觉 据说 播音 辞职 延期 定性 遭殃 招生 转向 移民 做主 投资 集邮 办公
3.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式
如:洗澡 游泳 睡觉 游行 鞠躬 考试 登记
4.与名词或形容词兼类的动名组合
(七)离合词离析动因分析(王海峰)
1.词法与句法具有互通性 2.动宾结构的功能和言谈交际
2.1动宾结构的功能 2.2离合词插入成分的言谈功能
参考文献
王海峰 2002《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语文研究》第3 期。
2008 《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 (博士论文)
王文芝 2001《HSK甲级、乙级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功能和分
乙级词:安心 补课 担心 发言 鼓掌 聊天 (相对灵活)
办事 帮忙 上班 生气 谈话 吸烟 (比较灵活)
3.可以重叠V的离合词
甲级词:看病 散步 上课 跳舞 问好 握手 洗澡 照相 帮忙 乙级词:读书 补课 打针 动手 理发 聊天 请客 谈话 用力
加工 吸烟 讲话
(六)离合词的鉴定标准
1.离合词中含有非词语素
1.插入助词“着”“了”“过”/“的”
(1)插入动态助词“着”:V+着+O
例词:握手 值班 抽烟
(2)插入助词“了”:V+了+O
例词:立功 出门 吃亏
(3)插入助词“过”:V+过+O
例词:看病 睡觉
(4)插入时间助词“的”:V+的+O
例词:参军 洗澡 毕业
2.插入补语成分
担心孩子 害怕这个人 着急这件事 忍心做这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合词lí hé cí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
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短语词。
其实,“离合词”或“离合动词”的提法未尝不可!这些词的大致共同的特点是:1. 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 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离”)。
譬如“吃饭”:“饭吃了吗?”,这时“饭”跟“吃”的位置颠倒过来了。
还可以说“一天吃了两顿饭”等等。
相对“离合词”而言,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能离合使用的。
譬如“修辞”、“改善”、“得罪”、“抱歉”等等,就很难把这个词的两个字拆开了用。
跟这种所谓离合词相关的语法问题是:1.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词可以或者不能离合?譬如“道歉”跟“抱歉”,前者能离合使用,后者却不能,原因何在?按我的理解,这首先与该合成词的词素组成有关。
比如支配式合成词:洗澡、帮忙、投票、立足、中毒、冒险、干杯、出神、讨好等可以离合使用;而培育、制造(并列式),囊括、瓦解(修饰式),攻克、改善(补充式)等合成词则不能离合使用。
其次,跟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有关。
例如“道歉”、“鞠躬”等等当初也是不能离合的,而现在离合的现象就很多见。
当然,不能离合使用的词不叫离合词,这里只是用它们来进行比较以便于讨论。
2. 在可以有离合用法的词中,还存在离合程度的不同。
譬如: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些成分,如“吃了一顿饭”之类的。
可以说,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成分,造成“离”的用法。
还有的“离”的用法,就是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得更远。
譬如“你的发是什么时候理的?”。
但并非所有的离合词都具有这种“离”的用法。
譬如“担心”,我们可以说“为儿子担了不少心”,但似乎很难把“心”给“离”到“担”前面去。
再比如“留意”似乎比“担心”还要难“离”一些,但我们可以说“留点儿意”(在两字中插入一些成分)。
是什么因素造成离合词中有的离合词更能“离”,有的“离”的程度稍差一些呢?这有待于深入探讨。
第5版《现汉》对离合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共有离合词3400多条,其中三个字的133条。
三个字的离合词,没有与其同形另出的非离合的词目,而且三个字的离合词除“玩儿票,无奈何、站住脚”三个外,其余的都是动词加儿化的名词。
之所以说三个字,而不说三音节,是因为三个字中大部分后一个字都有一个儿化音。
除去这133条,其余的都是两个字也就是两个音节的。
这些双音节的离合词中,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类型:1.同时出条的同音同形的词目都是离合词,如变形、成家、抽风、抽水、搭伙、打尖、打食、打头、打眼、倒仓、顶牛儿、解手、开方、开河、配对、配方、入伙、上书、抬杠等,《现汉》分别在它们每一组词目的右上角都标有阿拉伯数字,表明它们是同形词。
2.同时出条的同音同形的词目,一个是离合词,一个不是离合词。
这类情况,第4版《现汉》中有250多组。
同一个词形,读音也相同:但分别立目。
250多组中,意义上有联系的有180多组,没有联系或联系不明显的70多组。
有联系的180多组中情况也不尽相同,大概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用同称”类:如,“存款”、“贷款”、“借款”、“发言”、“题名”等,一个是动词,一个是由动词产生的意义密切相关的名词。
这一类词占180多组中的绝大多数,有140多组。
做名词时大多是偏正结构,词义基本是“V+O”,如“存款”动词意思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名词意思是“存在银行里的钱”。
可以说名词完全依赖于动词的动作而产生。
(2)离合词为动词,与同音同形的名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但不像(1)类动词和名词之间的意义那么密切,如“配角”动词意思是“合演一出戏,都扮主要角色”,名词意思有两个,一个是“戏剧、电影等艺术表演中的次要角色”,一个是“比喻做辅助工作或次要工作的人”。
动词和名词意义上有联系,但名词不依赖于动词;动词是动宾结构,名词以偏正结构为主,也有联合结构,如“画图”,动词意思是“画图形”,名词意思是“图画”。
(3)离合词和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都是动词,有“捕食”、“缩水”、“通过”、“通话”、“通信”、“摇动”、“估价”等。
(4)离合词是动词,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是形容词。
如“吃劲”、“得力”、“鞠躬”、“空心”、“用功”等。
动词和形容词的关系比较明显,形容词所表示的是动作的状态和性质,形容词对动词也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且它们的结构也相同,如“用功”动词意思是“努力学习”,形容词意思是“学习努力”。
(5)离合词是动词,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是虚词等。
如“到底”,离合时是动宾型动词,不离合时是副词。
“随便”,离合时是动词,不离合时有形容词和连词两种用法,这几种都是意义上有联系的情况。
除了上述意义上有联系的180多组外,剩下的70多组是每组词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或在现代汉语中看不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些词语从构词成分或来源上看大概有几种情况:(1)构词语素为同音同形语素,如“出师”、“上身”、“上任”、“下界”、“下手”等。
(2)构词语素为多义词语素,而两个词语间没有联系或看不出联系,如“合体”、“合拍”等。
(3)音译外来词,如“托福”等。
从词性和构词上看,这70多组意义上没有联系的词语大概有下面几种类型:(1)离合词大部分是动宾型的动词,同音同形的非离舍词是偏正型的名词,如“成事”、“对号”等。
(2)离合词和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都是动词,如“出师”、“上报”、“听信”、“转运”等。
(3)离合词是动词,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是形容词,如“安心”、“合口”等。
(4)离合词是形容词,同音同形的非离合词是动词、名词等,如“合拍”、“合体”等。
以上意义没有联系的词语,第5版《现汉》都将它们处理为同音同形词。
3.其他第4版《现汉》中主谓型的分开注音的词语,如“心软”、“心硬”、“脸红”、“手大”、“手紧”、“手辣”、“手巧”、“手松”、“眼尖”、“嘴笨”、“嘴刁”、“嘴乖”、“嘴尖”、“嘴紧”、“嘴快”、“嘴软”、“嘴松”、“嘴碎”、“嘴损”、“嘴甜”、“嘴稳”、“嘴严”、“嘴硬”、“嘴直”等,第5版《现汉》加注了离合符号。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
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短语词。
其实,“离合词”或“离合动词”的提法未尝不可!这些词的大致共同的特点是:1. 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 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离”)。
譬如“吃饭”:“饭吃了吗?”,这时“饭”跟“吃”的位置颠倒过来了。
还可以说“一天吃了两顿饭”等等。
相对“离合词”而言,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能离合使用的。
譬如“修辞”、“改善”、“得罪”、“抱歉”等等,就很难把这个词的两个字拆开了用。
跟这种所谓离合词相关的语法问题是:1.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词可以或者不能离合?譬如“道歉”跟“抱歉”,前者能离合使用,后者却不能,原因何在?按我的理解,这首先与该合成词的词素组成有关。
比如支配式合成词:洗澡、帮忙、投票、立足、中毒、冒险、干杯、出神、讨好等可以离合使用;而培育、制造(并列式),囊括、瓦解(修饰式),攻克、改善(补充式)等合成词则不能离合使用。
其次,跟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有关。
例如“道歉”、“鞠躬”等等当初也是不能离合的,而现在离合的现象就很多见。
当然,不能离合使用的词不叫离合词,这里只是用它们来进行比较以便于讨论。
2. 在可以有离合用法的词中,还存在离合程度的不同。
譬如: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些成分,如“吃了一顿饭”之类的。
可以说,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成分,造成“离”的用法。
还有的“离”的用法,就是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得更远。
譬如“你的发是什么时候理的?”。
但并非所有的离合词都具有这种“离”的用法。
譬如“担心”,我们可以说“为儿子担了不少心”,但似乎很难把“心”给“离”到“担”前面去。
再比如“留意”似乎比“担心”还要难“离”一些,但我们可以说“留点儿意”(在两字中插入一些成分)。
是什么因素造成离合词中有的离合词更能“离”,有的“离”的程度稍差一些呢?这有待于深入探讨。
汉语中有一些述宾结构的词,如“放心、帮忙、洗澡、睡觉、散步、跳舞、起床、见面、上当、吃亏、游泳”等,它们在意义和结构上跟复合词是一样的,但在用法上其可分离和插入其他成分的特点,又与一般的述宾式复合词明显不同。
例如:“请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帮忙”,“你洗澡了吗?”,其中“放心”、“帮忙”、“洗澡”都是词。
但“放心”又可以说“放不下心”,“放不放心”等;“帮忙”也可以说“帮不上忙”、“帮了大忙”等;“洗澡” 还可以说“洗了个澡”、“洗不洗澡”、“洗过澡”、“洗洗澡”、“洗了两次澡”等;在用这类词语造句时,如果把它们与一般动词等同起来,就可能会出现类似下面的错误:*我见面了他几次。
(跟他见了几次面。
)*他今天起床得特别早。
(起床起得特别早)*咱们去散步散步。
(散散步)*大家都鼓掌起来。
(鼓起掌来)又如,述补结构中有一些动趋式和动结式的复合词,像“进来、出去、下来”(动+趋向)和“看见、听懂、看准”(动+结果)等,其可扩展性也与一般的述补式复合词有别(看准——看得很准,看得不太准;进来——进得来,进不来)。
从汉语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出发,上述结构既有词组又有词的特征,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词与词组之间的过渡单位。
我们把这类词叫做离合词,其可合可离的特点并没有改变词义,可以把合的时候看作是它的常式,即作为一般的复合词使用,把离的时候看作是它为了某种特殊表达需要的变式,即作为离合词使用。
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分布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是极具特色的一种语言。
而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词和短语之间需要鉴定的一个特殊范畴,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重要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出发给它一个界定,并分析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离合词的扩展成分及其应用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语法性质界定原则插入成分拆分规则所谓“离合词”,通常是指这样一类语素组合(多为动名组合),这种组合“只有单一的意义,难于把这个意义分割开来,交给这个组合的成分,例如走路、洗澡、吵架、打仗等等,因此有人主张管这种组合叫‘离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