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谓型离合词浅析
浅谈离合词的性质与应用

浅谈离合词的性质与应用作者:郭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29期摘要:离合词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既能合在一起作为词使用,又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扩展方式当词组来用。
它的这一特性不仅使学者们对它的定性和使用规律争论不休,更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则需要基于真实而大量的语料进行动态分析,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以适应当前的研究与教学。
关键词:离合词;本体研究;语用;对外汉语教学作者简介:郭瑞,女(1988-),甘肃兰州人,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0-0-02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有一类特殊的词,它们介于词和词组之间,既可以合起来使用,也可以拆开来使用,所以比一般词组更加具有凝固性。
可以说这类词在拆开使用时是“貌离神合”的。
通常我们把这类词称为“离合词”。
从离合词的构成方式来看,在结构上大致分为并列式、动补式、主谓式和动宾式,根据学者的研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VO型离合词占离合词总数的97%。
而非VO式的离合词很多实际已经类化成了VO式组合,所以一般采用VO式组合的规则。
1.1 离合词的本体研究1.1.1离合词的定义和性质关于离合词的定义,邵敬敏在他的《现代汉语通论》中写道:“某些合成词在使用时往往可以拆开,在中间插入其他成分,变成短语。
这种结合在一起是词,插入别的成分是短语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1】如:毕业、见面、照相、结婚、聊天、伤心、吃亏、帮忙等。
而对于离合词究竟是词还是词组,还是从词到词组的过渡状态的问题,学界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
在这里,我们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词,它与一般词组的区别在于:“一般词组可以无限扩展,离合词只能有限扩展;一般词组的意义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意义的综合,而离合词的意义却不一定能从组成部分的意义看出来。
”【2】构成离合词的两个语素结合十分紧密,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浅析离合词是一个动态现象

浅析离合词是一个动态现象离合词是汉语词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的中间状态。
现代汉语中离合词的数量比较大,其变化速度越来越快。
因此,离合词永远是一种动态的现象。
标签:离合词演变中间状态动态现象离合词是汉语词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的中间状态,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现代汉语中离合词的数量比较大,它的形成与古代汉语词汇的单音节性质是密不可分的。
现代汉语的离合词,无论插入的成分多少、性质如何,两个语素一经拆开,就成为各自独立的两个单音词。
这都是与古代汉语的词汇面貌(一个音节一个词,音节与词大都一一对应)一脉相承的。
离合词作为复合词中的一种特殊的现象,一个特殊的部分,同样是经历了长时期的演变过程。
本文拟从离合词的数量和词义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离合词的演变①,以求对离合词的演变情况有个总体认识。
一、离合词数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先来看一个表②:根据上表,唐宋元时期,离合词是比较少的;明清时期,仅从《红楼梦辞典》(以下简称《红》)和《金瓶梅词典》(以下简称《金》)中的使用情况就可看出,离合词的数量在剧增,当然这与这两本书描述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但与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的联系更加密切。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中双音节离合词总计是3193个,撇开意义变化,仅从数量来说,唐宋元明清流传下来的离合词还是比较少的,唐宋以前就更少了。
由此可以推断,大部分离合词是20世纪的产物,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数量上的增加就更明显了。
胡明安主编的《新语词大词典》中,收录大约1950——1988年间的新语词,其中离合词就有61个。
《现汉》2002年增补本中后附有新词,其中标明是离合词的共有66个,全部为支配式离合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合词也在不断增多。
离合词虽然很多,但不是每个离合词都常用。
《现代汉语三千常用词表》中共有离合词63个;《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表一)中共有离合词359个。
把这两部分放在一起,除去重复的词,共有离合词373个。
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动因摭谈

从词汇学角度看 ,是不能拆分单纯词的 ,但是语用实例 告诉人们 ,联绵词 、音译词也能被人当成合成词一样拆开使 用 。虽然从意义上看 ,拆开后的“慷慨 ”“幽默 ”前后两个音 节仍然共同表意 ,仍是单纯词 ,但这种离合现象值得我们思 考。
动宾 、补充 、联合 、主谓 、偏正结构的合成词能离合 ,甚 至单纯词也能在形式上离合使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 离合词是一部分结构相对松散的合成词的看法 ,促使我们 变换思维 ,从其他角度探求离合词离合的原因 。
使用 ,能收到特有的表达效果 。主要体现在词语的感情色 彩 、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几个方面 。
1. 增添语言的感情色彩 。 有一些原本中性的词语 ,作为离合词 ,插入一些成分 后 ,能够带有贬义或褒义的感情色彩 。如 : ①时间还早着呢 ,你着什么急 ? ②孩子一定是正做着美梦 ,睡梦中乐出了声儿 。 “着什么急 ”,表示不耐烦 ,“美梦 ”则传达了爱怜之情 。 前面谈到的“幽他一默 ”,在感情色彩上也显得俏皮可爱 。 2. 增添语言的语体色彩 。 老舍指出作家选用语言时应特别注意 :“如此人物 ,如 此情节 ,如此地点 ,如此时机 ,应该说什么 ,应该怎么说 ”。 当“说什么 ”已经确定时 ,“怎么说 ”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 个好的作家 ,一定会对语言材料进行筛选 、调整 ,以最恰当 的语言形式获得最理想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选自老舍作品 的语例 : ①哎 ,没敢惊动亲友 ,这怎说的 ,又劳你的驾 ,来看看小 孩吧 。 (老舍《牛天赐传 》) ②平日 ,他们在墙根撒尿 ,我都要讨他们的厌 ,上前干 涉 ;他们怎能不恨恶我呢 ! (老舍《我这一辈子 》) ③马威努着力 ,随着伊牧师把箱子全搬到行李房去 。 (老舍《二马 》) ④紧走了几步后 ,他后了悔 。 (老舍《四世同堂 》) “劳你的驾 ”、“讨他们的厌 ”、“努着力 ”、“后了悔 ”,是 普通百姓口语的真实记录 ,类似的离合词在老舍作品中比 比皆是 。“如此人物 ”,如此说话 ,实践了老舍自己的主张 , 也形成了老舍作品平易自然 ,生动活泼的口语化风格 。许 多作家和老舍先生一样 ,对选用词语适用语境都十分重视 , 如: 鲁贵 :大少爷 ,您可回来了啦 ,太太和二少爷担了一天 的心呢 。 (曹禺《雷雨 》) 土匪头子笑着大声说 :“兄弟呀 ,土匪就是土匪 ,土匪 就享这号福 ,想享旁的啥福享不上 。”(陈忠实《白鹿原 》) 试想 ,如果鲁贵和土匪头子说话斯文典雅 ,那还能是鲁
离合词结构扩展成分分析论文

离合词结构扩展成分分析论文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离合词的结构类型;离合词的扩展类型进行论述。
其中,主要包括: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单一性,但结构上有时可以分开或扩展的语素的组合、合着的时候是一个词,分开的时候是一个短语、段业辉把离合词分为动宾型、联合型、偏正型、离合词,是述宾关系而非述补关系,是动词性的而非其他功能的,是双音节的而非多音节的、动宾型可分为三个小类、动补型、一类是前一个语素性质单纯,都是动词性的,后一语素是形容词性或动词性的、主谓型、主谓型离合词的前后两部分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联合型、联合型的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不同的分类类型、离合词的特殊和复杂使之成为汉语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它介于“离”与“合”之间,能扩展为词组,但实际上仍是一个词。
在复合词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离合词,以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居多。
本文通过对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和扩展成分的的分析。
认真总结离合词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对于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离合词结构类型扩展成分张涤华、胡裕树等编辑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将离合词定义为“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单一性,但结构上有时可以分开或扩展的语素的组合……这类词合则为一,离则为二。
即合着的时候是一个词,分开的时候是一个短语”。
虽然这一定义得到了语法学界的公认,但人们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和扩展成分进行了细化分析,提出了不同观点。
一、离合词的结构类型段业辉把离合词分为动宾型、联合型、偏正型。
王素梅的《论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扩展及用法》中,划分为四类:动宾型、动补型、主谓型、联合型。
刘顺在《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中提出三种类型: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
谢耀基在《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中也认同王素梅的观点。
与其观点不同的是:张斌先生主编、齐沪扬著的《现代汉语短语》中指出:“所谓的离合词,是述宾关系而非述补关系,是动词性的而非其他功能的,是双音节的而非多音节的。
离合词

离合词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有许多独特之处。
语法学界对其认识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该语言形式是词;有的则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认为是介于词与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和界定。
笔者认为理论上对离合词的归类对留学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哪一种划分和定义,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其宗旨都是为汉语教学服务的。
因此,只要能够使学习者了解离合词是一种特殊的双音结构及其“能离能合”的特点,并能够、正确地使用离合词足矣。
一、离合词的概况(一)离合词定义目前,学界对离合词有不同的定义,主要争议集中在对其词性认识不同。
笔者综合各家之言,倾向于认为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语素组成的特殊语言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出现不同程度的拆合现象。
例如:“见面”可以构成“见一次面”“跟国家领导人见面”等;“睡觉”可以构成“睡美容觉”“睡了一觉”“睡了个懒觉”等;“结婚”可以构成“结了婚”“结过一次婚”“跟别人结婚了”等。
(二)离合词的特点若想让学习者对离合词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降低偏误率,首先要清楚离合词的特点。
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离合词一般不带宾语,若要谈及另一事物对象,则需要介词或助词引入。
如:(1)小王要跟小李结婚。
(2)她下午想和老师见面。
2.离合词中间可插入很多其他成分,比如时量补语和动态助词“了、着、过”等。
如:(3)我向经理请了三天假。
(4)她和小李见过面。
3.离合词的重叠形式和一般动词重叠不同,离合词只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素。
如:睡睡觉、吃吃饭、上上课、聊聊天、唱唱歌、理理发等。
4.带情态补语、时量补语的离合词在重叠时要重复其前面的动词性成分。
如:(5)弟弟打球打得满头是汗。
(6)我和安妮游泳游了半个小时。
(三)离合词的习得现状纵观历年的各类教材,几乎都对离合词采取了回避策略,没有一部教材对离合词进行过专门性介绍,在教材中不将其作为一种语法项目来处理,要么对其不做任何解释和说明;要么就在词汇意义上将其等同于一个词,而且在外语(比如英语)中能找到相对应的词时,生词表中常将离合词直接翻译成英语中的动词,如:走路(to walk)、洗澡(to bathe)、睡觉(to sleep)、游泳(to swim)、毕业(to graduate)等。
离合词

中文摘要:在现代汉语里有一些句法单位的构成元素之间结合得不够紧密,可以在其中间插入一些成分,且插入后意义不会发生变化。
这些单位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和单一性,具有词的特性,但从结构上来看,构成成分内部结合得不太紧密,与短语的特点一致。
依照汉语语法界传统的叫法,我们称这些句法单位为离合词。
随着汉语词汇的不断发展,这种词的数量逐渐增多,到目前有许多语言学者关注这一预言现象。
本文就是主要以现代汉语离合词为研究对象,基于这种语言现象的研究现状,同时借鉴了以前许多学者的研究内容,综合运用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和成果,分析研究离合词涉及的一些的问题。
希望通过这一过程,深化对现代汉语离合词的理解和认识。
在研究中,首先分析离合词的概念的来源和语言材料。
其次讨论离合词的界定和界定方法,随后重点是离合词的构成极其离合规律,对其结构逐一分析重点分析动宾式离合词的离合规律。
最后通过学习了解离合词指导教学。
关键词:离合词离合词的界定结构规律教学0 引言(一)离合词概念的来源某些合成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可以拆开,在中间插进别的成分,变成了短语。
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插入别的成分时是短语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最早注意到这种语言现象的是陈望道先生。
他在《语文运动的回顾和展望》(1940)一文中指出:“我曾读过一本外国的旅行者所采集的中国辞句的材料,其中有两条就是中国现在所有的文法家都未留心的一条述辞是‘上当、捣乱、生气、随便’等成语,而对象辞是‘他、你、我、什么’等等的时候总是将对象辞插在成语中间,成为‘上他的当、捣我的乱、生我的气、随你的便’等句式,其例很多,不堪枚举。
”’但可惜的是陈望道先生没有进一步进行分析。
1957年在《汉语的构词法》中,陆志伟先生最先提出了“离合词”这一说法。
并且提出了四种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动宾式的:例如“洗澡”,偏正式的:例如“羊肉”,动趋式的:例如“走出来”,动结式的:例如“打倒”。
此后,有很多学者对这一语法单位的扩展方式、语用环境等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是意见有许多不一致。
_离合词_的构成及离合规律

[收稿日期]2003-03-26[作者简介]曹保平(1968~),男,江西都昌人,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冯桂华(1978~),女,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
离合词 的构成及离合规律Forming-ty pe of Separable Word and Its Separating Rule曹保平 冯桂华CAO Bao-ping FENG Gui-hua(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Gannan N or mal College ,Ganz hou Jiangx i China 341000)[摘 要]论述离合词的构成类型以及离合词离与合的规律,并说明了离合词的类化作用。
[关键词]离合词;构成;离合规律[中图分类号]H 1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03)04-0095-03Abstract :T he paper describes the forming-type of separable w ord and its rule of separation and reunion,and disusses its analogical change.Key words :S eparable w ord;Forming-type;Separation and reunion离合词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
陆志韦首先提到 离合词 这个概念,以后赵元任、吕叔湘等语言学大师都对它作过探讨。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构成与短语的构成方式基本一致。
有些组合形式,如 发言、散步、上当、洗澡、理发、睡觉 等,介于复合词和短语之间。
它不分开时是词,分开(扩展)时是短语,但不分开时较多,拆分要受到条件的限制,跟自由组合的短语不同。
我们把这部分语言形式叫 离合词 。
很多人对离合词都作过探讨。
我们打算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离合词的构成方式和分合规律,即离合词有哪些结构类型,离合词什么时候分开使用,什么时候合在一起使用。
主谓型离合词浅析

主谓型离合词浅析开题报告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离合词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被开始关注了。
首先正式提出“离合词”概念的是陆志韦,其后有不少学者对离合词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
对离合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初至80年代;第二阶段80年代至今。
第一阶段主要是对离合词的性质的研究;第二阶段主要是由于外国留学生的大量涌入,离合词的偏误现象不断出现,所以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至此语言学界对离合词开始了多角度探讨。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离合词介于“离”与“合”之间,能扩展为词组,但实际上仍是一个词。
在复合词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离合词,以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居多。
本文通过对主谓型离合词“心X”类的结构类型和扩展成分的的分析。
认真总结主谓型离合词的特征,对于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都有重要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可行性分析本文以主谓型离合词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12个“心X”类的例子进行插入特征、语法特征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考虑到主谓型离合词的扩展形式较少,学术研究少等现状,本文将主谓型离合词作为考察对象,为以后研究主谓型离合词提供参考。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文献法对比分析法五、参考文献:1、《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邵敬敏著2、《三个语法的平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范晓著3、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王俊著2011级博士论文4、《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纠葛现象》西北师范大学,于燕著,2009级硕士论文5、《心型支配式离合词研究》吉林大学,包海燕著,2012级硕士论文6、《“离合”说析疑》语言教学与研究,沈怀兴著,2002.06期7、,《半个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语文研究,王海峰、姚敏著8、《关于离合词的语用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华玉山著,2005.03期9、《论离合词》南京师大学报,段业辉著,1994.02期10、《现代汉语动宾式(VO式)离合词研究》湘潭大学,赵嵘著,2006级硕士论文11、《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语文研究,王海峰著,2002.84期12、《现代汉语述宾式离合词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华莎著,2004级硕士论文13、《轮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扩展及用法》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王素梅著,1999.23期14、《词汇单位的动态性——汉语词汇单位的离合现象分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颜红菊著,2004.26期16、《“离合词”研究综述(研究生论文完整版)》百度文库,2014年对主谓型离合词的浅析——以“心X”类为例姓名:学号:摘要:现代汉语中主谓型复合词常常有离散的现象,本文以“心X”类主谓型离合词为例,从插入特征、语法特征两个方面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离合词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被开始关注了。
首先正式提出“离合词”概念的是陆志韦,其后有不少学者对离合词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
对离合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初至80年代;第二阶段80年代至今。
第一阶段主要是对离合词的性质的研究;第二阶段主要是由于外国留学生的大量涌入,离合词的偏误现象不断出现,所以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至此语言学界对离合词开始了多角度探讨。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离合词介于“离”与“合”之间,能扩展为词组,但实际上仍是一个词。
在复合词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离合词,以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居多。
本文通过对主谓型离合词“心X”类的结构类型和扩展成分的的分析。
认真总结主谓型离合词的特征,对于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都有重要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可行性分析本文以主谓型离合词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12个“心X”类的例子进行插入特征、语法特征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考虑到主谓型离合词的扩展形式较少,学术研究少等现状,本文将主谓型离合词作为考察对象,为以后研究主谓型离合词提供参考。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文献法对比分析法五、参考文献:1、《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邵敬敏著2、《三个语法的平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范晓著3、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王俊著2011级博士论文4、《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纠葛现象》西北师范大学,于燕著,2009级硕士论文5、《心型支配式离合词研究》吉林大学,包海燕著,2012级硕士论文6、《“离合”说析疑》语言教学与研究,沈怀兴著,2002.06期7、,《半个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语文研究,王海峰、姚敏著8、《关于离合词的语用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华玉山著,2005.03期9、《论离合词》南京师大学报,段业辉著,1994.02期10、《现代汉语动宾式(VO式)离合词研究》湘潭大学,赵嵘著,2006级硕士论文11、《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语文研究,王海峰著,2002.84期12、《现代汉语述宾式离合词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华莎著,2004级硕士论文13、《轮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扩展及用法》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王素梅著,1999.23期14、《词汇单位的动态性——汉语词汇单位的离合现象分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颜红菊著,2004.26期16、《“离合词”研究综述(研究生论文完整版)》百度文库,2014年对主谓型离合词的浅析——以“心X”类为例姓名:学号:摘要:现代汉语中主谓型复合词常常有离散的现象,本文以“心X”类主谓型离合词为例,从插入特征、语法特征两个方面分析。
“心X”主谓型离合词主要有两类:①后词根为动词性(如:心跳)②后词根是形容词性,状态/性质(如:心酸、心痛、心慌、心急、心宽、心细、心软、心虚、心寒等)。
“心X”主谓型离合词在扩展之后意义基本上不发生变化,离散后的不同形式不会影响我们对这个词的认识和理解,形式上虽然被分割,但意义依然是完整的,并且主谓型离合词与动宾型、中补型离合词相比,其扩展形式很少,扩展状态也不常见,更多的场合以一个词的形式出现。
关键词:离合词主谓型语用习惯结构特点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有一系列词,它们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离散现象,有时候以词的形式出现,也有时候以短语的形式出现,如:杀鸡(杀了一只鸡)、洗澡(洗了一个澡)、革命(革了一次命)、伤心(伤了心)、推翻(推得翻、)说清(说不清)······这一类离散的词大部分出现在动宾型、中补型复合词中,因此研究专家对动宾型、中补型的离散现象研究也更多。
相比较下,联合型、主谓型复合词的离散现象少,故而研究联合型、主谓型的就更少。
本文主要以主谓型为研究对象,且主要以12个“心X”主谓型:心酸、心痛、心跳、心慌、心急、心宽、心细、心软、心虚、心寒、心累、心塞为例。
一、离合词1.离合词“离合词”这一概念还没有稳定的定义。
1946年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纲要》中称离合词为“仂语”,其后有称“离合动词”(张寿康先生)、“可分离词”(吕叔湘先生)、“组合词”(赵元任先生)、“破裂词”(王松茂先生)、“短语词”(范晓先生)等等。
最早(1957)使用“离合词”这一概念的是陆志韦先生,之后在研究中才陆续见这一说法。
本文采用了现在的普遍称法——“离合词”。
另外,对离合词的认定中主要有三派:1.认为离合词属于一种特殊的词; 2.认为离合词属于短语;3.认为离合词是一种游离状态,合是词,离是短语。
离合词是指某些合成词在使用中往往可被拆开,词中间插入别的成分,就变成了短语。
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插入别的成分时是短语的合成词,称为“离合词”。
最主要的有两类:第一类,动宾型。
例如,鞠躬→鞠个躬→鞠个九十度的躬、生气→生了气→生了十分钟的气、站岗→站一班岗→站了三小时的的一班岗等。
第二类,中补型。
例如,达到→达不到、推翻→推得翻(推不翻)等。
二、主谓型离合词:前一词根表示被称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用来陈述前一词根的,前后词根是称述与被称述的关系,这些复合词是主谓型复合词,有些文献中又称之为陈述式复合词。
有一些主谓型复合词存在离散现象,有合用与分用的两种形式。
故主谓型离合词——其前后词根是称述与被称述的关系,这一类词能进行扩展,在其中插入一定的成分,或者有些可颠倒次序,其意义一般会发生变化,有些意义不变只是程度加深。
根据前后词根的关系主要有两类:①后词根为动词性,主事——动作(例如,心跳、心痒、心烦等);②后词根是形容词性,主事——状态/性质(例如,心酸、心痛、心慌、心急、心宽、心细、心软、心虚、心寒等)。
(一)“心X”主谓型离合词插入特征:1.A+副词+B式,意义不变,加深程度。
例如:⑴心+很+X①不懂为什么,看到某些伤感的句子,心很酸,就想哭了。
②天很冷,冷的没有了刻度;心很寒,寒的没有了知觉。
⑵心+真(太)+X①你心真细,这么小的标点错误都被你发现了。
②心太软了不好,很容易让别人抓住你的弱点。
2.越……,A越B,例如:①时间来得及,没必要这么赶,越急我,我心越慌。
②经过那么多磨难,早已物是人非,越回想过去,心越酸,怎么过去的一切就烟消云散了呢?3.一些可以重叠X,构成“心XX的”,例如:心酸酸的、心慌慌的。
4.有些后词根是状态/性质的离合词,可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
例如:①心细不细?②心慌不慌?③心痛不痛?5.个别可以变换词序AB → BA,但表达意思不变,例如:①这件事让我很心痛。
→一件让我痛心的事。
②你没有任何根据的话让我很心寒。
→你没有任何根据的话让我很寒心。
小结:“心X”主谓型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十分少,基本上只有插入副词这一种形式(A副B),而且扩展后意义基本不变,表达程度加重,表达效果加深。
个别“心X”主谓型离合词变换词序之后,语句意义不发生变化。
(二)“心X”主谓型离合词的语法分析:1.充当句子的谓语动词:基本上所列举的这些“心X”离合词都可作句子的定语,如:①百姓们见留不住岳飞,都放声痛哭;兵士们也个个心酸,掩着脸哭。
整个朱仙镇响起一片哭声。
②回到家,面无血色、眼神呆滞,家里人又心痛、又责备他光顾事业不顾身体,他反倒来安慰家人。
③我国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心慌。
”④眼看油菜播种期已过,他心急如焚。
⑤沙当当心宽,不计较李力这个恶心的故事,她仍是乐呵呵地说:“老板,中午我请客。
”⑥少数地方至今仍然是我行我素,“白条”照打不误,使农民既生气又心寒,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以上离合词都可做谓语动词,形容人的性质或状态。
2.充当句子的定语,如:①这位性格刚烈,一年难得与妻儿团聚的工程兵,一边流着心酸的泪,一边风趣的对孩子说:“爸爸带你上山数星星”。
②在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面对着湖内漂浮的汽水瓶、塑料袋,发出心痛的呼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③脑干是心跳和呼吸的中枢。
④刚近不惑之年的左金山,虽然外表魁梧、粗犷,但却是一个极其心细、内秀的企业家。
⑤清华设计小组的代表朱畅中坐在后排,他怎么也控制不住心慌的感觉。
⑥不过,那时心急如火的李嘉诚哪有心思领略这些。
⑦改革开放以后,心宽体胖的人涌如潮水,见面言胖从褒意渐变为明显贬意。
⑧做贼心虚的马建胜一听是检察院来人,便二话没说,乖乖地走进车里。
⑨陪伴我的只有上帝,惟有他知晓我那向来隐匿的心寒意冷的悲凉……以上形离合词“心酸、心痛、心跳、心细、心慌、心急、心宽、心虚、心寒”分别作“泪、呼声、中枢、企业家、感觉、李嘉诚、人、马建胜、悲凉”的定语。
3.充当句子的主语(短语的主事)①在失去了双臂,他只有在梦中和过去的球友们一起比赛。
那份心酸与难过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经常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把安全放在心上。
②饥饿、寒冷、心昏、心慌,极地上的所有高山症状全向他们袭来。
③可是我更痛恨自己的懦弱心软,所以,我必须找个代替的方法,好发泄满腔说不出口的怨气!④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突发高热,心跳迟缓,呕吐,黏膜出血。
以上离合词“心酸、心软、心慌”充当句子主语。
4.充当句子的宾语①死亡体验是一个人在弥留之际的幻觉或幻变,是大脑细胞在人的心跳、呼吸停止后延喘工作的结果。
②简坐在女儿托儿所外面等待开门时,她感到一阵负疚的心痛。
③“曲线救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事实上都是网拍市场筹建过程的真实写照。
④打起仗来,要有勇有谋,既要胆大,又要心细。
不能乱冲乱撞,盲目地蛮干!⑤白宪勇说:“有时我们付出的真心白银,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等待和心寒,我们现在对一些求援的事都快麻木了。
”以上列举的“心痛、心跳、心急、心细、心寒”分别作不同成分的宾语。
(三)网络热词“心塞”、“心累”心塞是2015年统计出来的2014年热门网络词汇。
心塞原本是“心肌梗塞”的简称,心肌梗塞是一种可怕的病症,但此处不是得了重病的意思,更代表一种情绪,心理堵得慌,难受,说不出来的痛苦,周围有不顺心的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也可表示对某件事情很无语。
心累,生活当中的“累”,是“心”对生活压力的主观感知。
1.心塞、心累可充当主语、谓语动词、宾语:①这是一件让人心塞的事。
(形容词,作句中的定语)②一切都不顺心,我心塞。
(动词,作句中的谓语动词)③心塞是一种情绪,是内心难受,说不出来的痛苦。
(名词,作句子的主语)2.扩展特征:⑴A+好+B:心好塞、心好累例如:①林林总总的事情堆在一块儿,让我心好塞。
②一堆乱七八糟的事,理不出头绪,让人心好累。
⑵重叠X,构成“心XX的”:心塞塞的例如:这几天她都没理我,我心塞塞的。
⑶越……,A越B(越……,心越塞)例如:①有些人你越去理会,心越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