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摘要】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之际,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在发展外贸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结构不平衡问题。本文着重从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行业间以及各不同性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来分析我国外贸结构的不平衡问题,且提出了一些的解决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措施。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

【Abstract】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when the foreign tra de is fa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time goes by, the im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different kinds of enterprises . Finally, this article offers some measurements solve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 ructure.

【Key word】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The cargo trade Service trade Use foreign capital 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在2004年的对外贸易额自从2002年增长21.8%,

2003年增长37.1%之后,迎来又一历史新高,增长了35.7%,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1548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2003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但是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问题却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

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本文将基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作以简要分析。

一、贸依存度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1、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我国今年的外汇储备达到700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自然来自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贸易。由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已初露端倪。大量顺差贸易自然引发高发性贸易磨擦。进口影响供给,出口影响需求。需求扩张引发贸易磨擦。

这里引入外贸依存度这个概念。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它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世界各国的平均外贸依存度由1970年的27.9%到1990年升到36.7%,2000年又升到41.7%,直到2003年也才接近45%。而对比我们国家的情况:1970年5.0%,到1990年一跃升为29.8%,2000年又创历史新高43.8%,2004年已达70%。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长过快,而且已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比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1%-26%下降到80年代末至20%以下,基本上维持在3个百分点变化范围内。而且世界范围内存

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包括货物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结构的不平衡。当然这其中有地区性的不平衡,也有贸易额方面的不平衡。

广义的进出口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所占的比例大小。它是一国进出口贸易处于何种程度的外在表现,即一国国内生产能力的大小。我国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均。

1.货物贸易

2004年,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实现出口贸易额32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占出口总额比重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为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高于出口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上升到27.9%。

进口贸易中原油增长34.8%,成品油进口增长34.1%,煤同比增长73%,铁矿石增长40.5%,棉花增长1.2倍于上年同期,机械设备增长28%,主要作为中间产品的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36.7%,当然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货物贸易中的一些结构优化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出口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过高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属于内需拉动型国家。所以能在进口贸易中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相关产品,以达到平衡贸易、缓解贸易压力、避免及减少贸易擦的目的。然而在进口贸易中却要不断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要注意到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保

护,以及对国内一些重要行业的扶持,引进必要技术,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吸收及利用。中国出口贸易中也要不断得到出口结构的升级,商品结构的优化。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图实现科技兴贸的目的。国内也要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较高领域中寻找利润。争创有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争得一席之地。

2.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现场向消费者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过程。

由下表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总体处于逆差状态。这之中仅有少数的行业如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处于顺差地位,绝大多数行皆处于逆差地位。

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金额单位:亿美元

项目进出口出口进口差额

金额增速% 金额增速% 金额增速%

服务贸易总额 1345.67 31.88 624.34 33.60 721.33 30.42 -96.99

1.运输 366.11 40.06 120.67 52.63 245.44 34.61 -124.76

2.旅游 448.88 37.72 257.39 47.87 191.49 26.09 65.90

3.通讯服务 9.13 -14.37 4.40 -31.01 4.72 10.49 -0.32

4.建筑服务 65.04 33.37 3.81 21.74 61.24 34.16 -57.43

5.保险服务 28.90 35.17 3.81 21.74 61.24 34.16 -57.43

6.金融服务 2.32 -39.65 0.94 -38.18 1.38 -40.61 -0.44

7.计算机和

信息服务 28.90 35.17 16.37 48.54 12.53 20.94 3.84

8.专有权利使用

费和特许费 47.33 29.49 2.36 120.94 44.97 26.73 -42.60

9.咨询 78.87 47.85 31.53 67.25 47.34 37.24 -15.82

10.广告、宣传 15.47 63.85 8.49 74.62 6.98 52.51 1.50

11.电影、音像 2.17 110.55 0.41 22.57 1.76 152.87 -1.35

12.其它商业服务 244.29 13.52 159.51 5.94 84.78 31.16 74.73

13.别处未提及的

政府服务 9.09 11.89 3.78 5.50 5.31 16.94 -1.52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首先,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的10%,较2003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外资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产业利用外资约占全国外资流入总额的1/5左右,由于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影响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另外,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份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

其次,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项目和市场过于集中。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32%、29%和17%,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78%。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国内地区发展情况看,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所占份额极小。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再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

快的项目集中在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其它性质企业的规模在扩大。

1.外资持续稳定流入对贸易增长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2004 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606 亿美元,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仍保持在 70% 的较高水平。2004年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3386 亿美元,增长 40.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57.1%,较上年提高了 2.3 个百分点;进口 3246 亿美元,增长 40%,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 57.8%,较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

2.国有企业出口摆脱了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局面,实现了 22% 的较快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了 19.3 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16.6%,同比提高了 13.9 个百分点。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 59.8%,仍然大大高于总体出口增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 34%,略低于出口总体增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 56.7%,但同比回落了 14.5 个百分点。

3.其它性质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建议、措施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平衡,首先,应注意对外贸依存度的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外贸评价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全方位、多层面地积极应对和优化解决贸易磨擦,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利用外资,并适时的发展对外投资,,特别是在我国贸易增长高耗能的情况下,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再次,为解决我国各行业间的贸易增长结构不平衡,必须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在不断增加数量的同时,质量也应同步提升。出口商品的结构要更趋优化,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自主产品的出口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的服务行业在面向世界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快外资的注入,及民营资本的注入,引入有序的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提升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外竞争力,最终要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进口能满足国民经济对能源、资源和技术等的需要。使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达到基本平衡的水平。

最后,也要注意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外资企业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中。我国在迈向新型工业化国家的道路中不应只集中于这个层面,应在更多的领域中打开,比如中国国内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的电信、金融、交通和银行等行业,要注入外资,引入竞争,不仅要在引进外资,更要合理利用外资。所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也要“师以长技以制夷”,对外进行投资。国有企业以及其它性质的企业

应建立像外企一样的管理体制及资本运营方式,利用资金、技术及其品牌等,提高加工贸易中间产品的国产化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好外部条件,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或“共赢”。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摘要: ......................................................................................................................................... - 3 - 关键词:...................................................................................................................................... - 3 - 问题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矛盾.................................................................................. - 3 -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特点...................................................................................... - 3 -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 3 - 2、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 - 4 - 二、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4 - 1、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来拉动,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尤 为迅速.......................................................................................................................... - 4 - 2、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其中进料加工成为最重要的加工贸易形式 ... - 5 - 3、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 ....................... - 5 - 三、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5 - 1、进口中短缺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上升,机械设备比重上升 ............ - 5 - 2、以中间品为主的格局未变,资本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 - 6 - 四、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 6 - 1、出口商品结构档次及附加价值仍然呈现低级化.............................................. - 6 - 2、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3、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问题二:如何重建中国对外贸易.............................................................................................. - 7 - (一)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应对美国次贷危 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 8 - (二)及时了解金融危机动态。 ........................................................................................... - 8 - (三)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 9 - (四)创新出口方式,开拓新市场。 ................................................................................... - 9 - 参考文献:................................................................................................................................ - 10 -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Analysi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nd trade. 13203233 吴丹丹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 一国的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对外贸易结构是衡量已过进出口贸易状况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对一国的外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的国民经济从封闭型逐渐向开放型进行转变,对外贸易额也在不断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国际市场风险,避免对少数国家的依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通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我国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的同时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出口增长趋势,出口产品分类变化趋势,出口地区结构变化;与此同时,也对近年出口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出口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应对策略

Abstract Foreign trade by regions and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i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untries’ research, which is important for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Since 1978, Chinese reform has been opening expanding, Chinese domestic economy gradually be converted to open from closed, the foreign trade volume is also rising. The early 1990s, China put forward strategy of market diversification, at that tim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dispers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risks and avoid the dependence from a few countrie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adjustment, by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ines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n the market, market diversification has made new progress. With China joined in WTO,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rapidly with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growing rapidly.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untries which are most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in the world. China became the major processing base places in the world, while the share of services is also rising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otal exports, export growth trend, exports classified trends, the changes in the regional structure of export since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eign trad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the reasons for recent changes in export are analyzed on the challenges that China facing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of export Solution strategy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若想看清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对的不平衡问题,当追溯至世界经济发展史。15世纪前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出现市场。当时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等均推动了市场的形成。此时西欧主要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又以英国最为厉害,在国内剥夺农民的土地,此即为英国的“圈地运动”,这使得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推动手工工场的不断发展,新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治、经济逐渐趋同,要求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除却圈地运动,还包括海外殖民贸易,如向中国走私鸦片和“三角贸易”。世界经济兴起则在17—19世纪初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科学革命这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其在工业革命之后,市场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始出现。美德两国超越了英、法,英、法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日本也开始崛起。在后来世界经济发展曾有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衰退,德、意处于崩溃的边缘,但美日从一站中受益,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发生了变化。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西欧的联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的影响,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告诉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世界经济发展至此已初步确立了其经济发展的格局,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崭露头角。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它反映在西方各国国内经济的增长 速度和国际经济地位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欧、日本快于美国,美、日、欧经济实力的差距大大缩小,美国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与欧洲、日本相比,显得充满活力。 美国经济第一个走出90年代初的低谷。这主要得益于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科技力量经过调整,大量充实到民用工业。因此在高科技领域里的竞争美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摘要】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之际,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在发展外贸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结构不平衡问题。本文着重从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行业间以及各不同性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来分析我国外贸结构的不平衡问题,且提出了一些的解决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措施。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 【Abstract】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when the foreign tra de is fa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time goes by, the im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different kinds of enterprises . Finally, this article offers some measurements solve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 ructure. 【Key word】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The cargo trade Service trade Use foreign capital 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在2004年的对外贸易额自从2002年增长21.8%,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doc5)(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X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X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X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X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X的X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3、中美贸易结构分析

图表分析: 对美国出口总额高,增长快。对美国进口总额低,增长慢。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对美出口中,农产品比重和矿物产品比重较小,主要为工业制成品,而且比例结构较为稳定。

对美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机器和交通设备等比重稳步上升,其他消费品比重显著下降,其余类型比重基本不变。 进口结构来说农产品进口有所上升,矿物类略有上升,工业制成品比重略有下降。 在对美进口工业制成品种,机械和交通工具类明显下降,化学类制成品略有上升。

结论: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得到优化,从初级产品为主逐渐转向以工业制品为主。在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而工业制品的比重持续上升。这说明,在外贸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外贸结构发生不断的变化。同时初级产品出口的内部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形成了以食品及活动物为主、以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为辅的良性出口结构。另一方面,我国制成品出口内部结构也得到优化,改变了过去以轻纺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形成了以机械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并重的出口结构。我国的出口制成品正朝着以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高级制成品为主的方向发展。工业制成品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而进口的初级产品结构也在逐步提升。 美国贸易结构水平属典型的水平分工型,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国际分工高度化和跨国公司生产国际化,制成品在出口和进口中均占很大比重。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商品贸易结构水平非常低,属中级垂直分工。因此,我国的货物贸易结构中出口结构以轻纺制品为主,重化工业制品比重较低,机电产品出口比较低,进口结构则以重化工业制品尤其是机电设备为主,初级产品所占份额很小。这样的贸易结构使我国在两国的国际贸易分工中处于低层次。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发展史,特别是近几百年的发展史,既有英国的盛极一时、美国的独霸世界、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前苏联和我国大上海的短期繁荣,也有英日经济的长期萧条、美国经济的相对削弱、前苏联的解体.国家的兴亡盛衰,展示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衰落与崛起的关键,在于一国能否认识和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研究、正确认识和运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长足发展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以美国财政、外贸“双赤字”为主要标志的世界不平衡现象是确实存在的。克林顿政府任期最后一年,财政盈余达1250亿美元,而到2005年已转为财政赤字4270亿美元。美国经常项下的赤字,2004年已经达到6681亿美元,2005年到了8049亿美元。这种状况,令人怀疑美国经济的这种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目前,世界经济已形成了物质产品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等亚洲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而资本、专利、核心技术等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资金、财富则又以各种方式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这样一个新局面。从而导致“南北”的差距在继续扩大,在发达国家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全世界的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手里集中。这就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根本表现。由此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涌现,在国际经济上则表现为贸易摩擦和其他一些争论的加剧。这种不平衡状况若不采取有力措施而任其发展下去,不仅美国经济能否顺利发展下去是一个问题,而且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造成这样的原因包括: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差别、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距、市场供需能力差异、人口数量的差异、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等都是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主要原因是,除了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平衡的因素外,还包括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被发达国家侵占,自然资源被发达国家掠夺、经济上受到发达国家侵占、政治上受到发达国家的干预等,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和政治上并没有真正的独立,发展中国家内政不稳定、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科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美国贸易地理分析

一、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美国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另外还有夏威夷群岛和阿拉斯加州。本土大致是西经68°到西经124°,北纬33°到北纬48°。 1.气候 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是小麦分布区。亚热带气候分布在美国东南的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佛罗里达半岛地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2 土壤美国有广阔的黑土,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对农业很有利。 3 地形 中央大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是种植发展的有力因素。 西部高山地区,地势较高、降水较少,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一方面向美国其他地区提供瘦的畜类,如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 4 河流 以密西西比河为主,不仅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密西西比河形成的冲击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5湖泊 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为乳畜业的发展提供水源,交通等等~~ 二、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特征 1、经济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时期、实现工业化的时期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二战以后到60年代末:稳定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滞涨、20世纪80年代:复苏、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新一轮的复苏与繁荣、21世纪以后:发展逐渐衰退 2、经济特征 (1)经济持续增长、(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3)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4)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3、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a/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b/先进的科学技术c/雄厚的资本实力d/广阔的国际市场e/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经济增长f/先进的民主政体是政治保障g/人口数量适中,资源丰富,土地幅员辽阔,环境优越h/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海外投资的增加i/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j/全球范围内广泛吸引人才 三、美国的产业及分布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他的工业最初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大西洋沿岸,因为美国最初建国时的13个州都位于那里,当地开发最早,人口最多。后来美国使用战争的手段从西班牙和墨西哥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在新的土地上发现了大量的矿产,于是美国出现了西进运动,人口和工业想西部扩张,出现五大湖工业区,直到现在一直是美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当地铁矿和煤矿非常丰富,所以他的钢铁和汽车工业最发达,著名的有底特律和芝家哥。2战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IT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硅谷新的工业区它们位于美国

最新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摘要: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六)虽然外资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在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七)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推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国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经济崛起和对外贸易

美国的经济崛起与对外贸易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的对外贸易不仅推动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在贸易方面一直以来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严重失衡,贸易逆差连创新高,而中国作为其贸易伙伴,中美贸易也不断摩擦加强。中美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所以保持长期经贸发展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最大利益,也对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美贸易 一、美国对外贸易背景 一、美国对外贸易的产生 自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交替、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轨并进自由贸易政策(简称多轨公平贸易政策)。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战后的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奉行完全自由贸易政策,一方面加强本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利益交流,另外也对冷战对立国实行经济渗透。但是自从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西方国家普遍衰退,美国双赤字严重,导致国内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西方国家更多的重视经济政策,政治凝聚力减弱,贸易争端和摩擦日益突出。这一背景使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贸易方向做出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1)由全球的多边主义单轨战略逐步转移到全球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并行的双轨战略上,

(2)由主力自由贸易的立场转移到强调平等开放,对等竞争,双边互惠市场的公平贸易立场。美国加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乌拉圭贸易谈判体制的形成,都是美国双轨战略的实际使用。而1988年对外贸易法的出台则在法律上确定了美国国家贸易政策中公平贸易的原则立场。①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经济体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其贸易发展的方向对直接都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对贸易基本原则的态度和对贸易摩擦的有关态度直接影响这其贸易伙伴的经济贸易环境。 二、美国对外贸易概括 美国不仅是经济大国,同时也是贸易大国,美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在全球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进出口贸易失衡,长期以来进口大于出口,贸易逆差连年创新高。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美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失去,传统制造将继续向外转移,贸易进大于出的状况不但不会得到改善,反而会进一步加大。 在世界十大贸易国家或地区中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都雄居榜首,尤其是进口贸易额几乎是排名第二位的德国的2倍。 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是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分不开的。美国的GNP一直占世界总值的25%以上,居世界首位。美国工业发达,制成品占世界的1/5,是世界最大的市场。美国农业也很发达,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均居西方世界的首位,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5,农产品出口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尽管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首位,但美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很小,比不上日本,更不及德国。

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政治格局的变化

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政治格局的变化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规律。“不平衡”既指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这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这种差距不仅是量上的,更是质上的。在新科技革命之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当发达国家利用科技革命的机会迈入到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阶段之后,二者之间的差距更扩大了。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原因造成的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扩大,南北对立加剧。它将对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中的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对传统的自身疆界的跨越和突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头脑清醒,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参与其进程,又要有所选择、趋利避害。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平等、公平、共存、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更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 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它反映在西方各国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国际经济地位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欧、日本快于美国,美、日、欧经济实力的差距大大缩小,美国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竞争力有所提高,与欧洲、日本相比,显得充满活力。美国经济第一个走出90年代初的低谷。这主要得益于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科技力量经过调整,大量充实到民用工业。因此在高科技领域里的竞争,美国走在世界前列。前一段追赶势头迅猛的日本、德国则稍逊一筹。美国的经济实力仍居世界首位。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 黄彦琳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在总量上的不断增加,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受到广泛重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拥有一定的特征,该特征对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总量,分析和探讨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思路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进口的基本情况 (一)有形商品进出口一般分析 1、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1980年至2008年,中国出口额从181.2亿美元激增至14307.0亿美元。1980年,中国商品出口总额仅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0.9%,在世界出口国排名为第26位。2009年,中国商品在世界出口国的排 名跃居第二位。1980年中国商品进口总额仅为200.2亿美元,在世界商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0.98%,2008年,中国商品进口总额增长至11325.6亿美元。 2、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大提高。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通常是本国或本地区的对外贸易额除以GNP或GDP,西方经济学家经常使用“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来测定对外贸易对经济 的增长作用。从我国的数据来看,如果不考虑中国GDP被低估等因素,中国进 口和出口依存度虽然有所波动,但依旧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特别 是出口在经济增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1: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占G D P 百分比% 19 80 19 9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20 02 20 04 20 06 单位(亿美元) 199 2 199 3 199 4 199 5 199 6 199 7 199 8 199 9 200 0 200 1 200 2 200 3 200 4 200 5 200 6 200 7 200 8 20 08 对外贸易依存度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进口 出口 时间1980-2008 (二)无形产品方面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总体水平不高。 2、出口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中国的服务几年来出 口结构虽有所变化,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中国在旅游、建筑、咨询等方面 有竞争力,但是在金融、保险、专利费等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 3、进出口不平 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 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4、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强。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中具有 比较优势的是旅游、海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 业发展滞后。 图 2: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00 出口额 进口额 年份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和现状分析 1、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 重不断上升,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2)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 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从 1995 年到 2006 年,我国消费品出口所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