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抑郁症
抑郁症

抑郁症

抑郁症定义

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的定义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抑郁症的表现错从复杂、抑郁症的病因不明确、抑郁症治疗难度大、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共病现象,还有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不统一等等,总之,学术界比较认同的定义是: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并常常出现失眠、食欲减退、口干、便秘、性欲减退等躯体症状。患者心境低落,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此病昼重夜轻,初次发病有的患者会不治之愈,受外界不良刺激等不明因素作用,容易复发,且一次比一次严重,直到患者不能自拔。

抑郁症表现

1、情绪症状:

情绪症状是抑郁症的最显著、最普遍的症状。抑郁症病人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抑郁心情和兴趣的消失。

抑郁症病人的生活中,似乎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如果让抑郁症患者描述他的心情,他往往会说:“郁闷、无助、绝望、孤单、不幸、垂头丧气、无价值、丢脸、惭愧、闷闷不乐、羞愧…”虽然抑郁症患者的基本情绪是抑郁,但他们的心情,或者说他们的抑郁情绪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在一天的时间里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抑郁症状在早晨最明显,患者往往觉得几乎没有力量从床上起来,随着一天的推移,情绪会慢慢好转一些,晚上的心情相对最好。几乎和抑郁一样普遍的另外一个情绪症状是兴趣的消失:抑郁症患者往往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过去感兴趣的事物,喜欢参加的活动,现在一点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的丧失往往是从某一些活动开始的,比如,工作、学习。但是,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慢慢病人对几乎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兴趣。

2、认知症状:

主要体现在无端地自卑、自责、自罪,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表现了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消极的。这种消极的思维,为他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

3、动机症状:

抑郁症病人的动机症状体现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不要说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娱乐自己,他们要开始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需要作巨大自我斗争。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每天会披头散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终日茶饭不思,眉间紧锁,寡言少语,甚至以泪洗面。

4、躯体症状:

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一切生物的、心理的快感都遗失殆尽。抑郁症病人常常会变得消瘦,睡眠也出现各种问题,晚上难入睡、早上又早早就醒了,即使睡着了,睡眠的质量也很差。胃口不佳,渐渐病人就会变得虚弱、疲劳。抑郁症病人的性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抑郁症的病因

抑郁症的病因还是不十分清楚,抑郁症的发生大致与生物(遗传、神经递质、内分

泌、免疫系统)、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在有的病例中某方面的因素对于抑郁障碍的发生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另一些病例中多方面的因素对于抑郁障碍的发生共同产生影响。认识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开展对抑郁症的预防及做到早期识别,同时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并判断患者的预后。应注意,抑郁障碍的严重情绪低落症状往往会促发其他精神和躯体障碍,而后者又会反过来加重抑郁症状或使抑郁障碍的治疗及预后复杂化。怎样才能早起发现抑郁症?其实抑郁症的简单自我测试很重要。

1、遗传因素

抑郁障碍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质密切有关。家系研究发现亲属同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血缘关系越近发病一致率越高,父母兄弟子女发病一致率为l2%-24%,堂兄弟姐妹为2.5%;双生子研究发现双卵双生的发病一致率12%~38%,单卵双生为69%~95%;寄养子研究发现患者的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养父母仅为l2%,提示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40%~5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即大约将近一半的患者可有抑郁症家族史。因此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关于其遗传方式,目前多数认为是多基因遗传。

2、生化因素(神经递质)

2-1、5-羟色胺(5-HT)假说

近10年来,心境障碍的5-HT假说越来越受到重视。认为5-HT直接或间接参与调节人的心境。5-HT水平降低与抑郁症有关,而5-HT水平增高与躁狂症有关。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对氯苯丙氨酸、利血平可耗竭5-HT,导致抑郁;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阻滞5-HT的回收,起抗抑郁作用;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能治疗抑郁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抑制5-HT的降解,具有抗抑郁作用。

研究发现,自杀者和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5-HT代谢产物5-羟口引哚乙酸(5-HIAA)含量降低,还发现5-HIAA水平降低与自杀和冲动行为有关;5-HIAA浓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浓度越低,抑郁程度越重;抑郁症患者和自杀者的尸脑研究也发现5-HT或5-HIAA 的含量降低。

2-2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研究发现双相抑郁症患者尿中NE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转为躁狂症时MHPG含量升高;酪氨酸羟化酶(TH)是NE生物合成的限速酶,而TH抑制剂a一甲基酪氨酸可以控制躁狂症,导致轻度的抑郁,可使经地昔帕明治疗好转的抑郁症患者出现病情恶化;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NE的回收,可治疗抑郁症;利血平可耗竭突触间隙的NE,而导致抑郁。有人认为抑郁症患者脑内NE受体的敏感性增高,而抗抑郁药可降低其敏感性,产生治疗效果。

2-3多巴胺(DA)假说

研究发现某些抑郁症患者脑内DA水平降低,躁狂发作时DA水平增高。其主要依据:多巴胺前体二羟苯丙氨酸(L-DOPA)可改善部分单相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使双相抑郁转为躁狂;多巴胺激动剂,如(Piribedil)和溴隐亭等有抗抑郁作用,可使部分双相患者转为躁狂;新型抗抑郁药,如安非他酮(Bupropion)主要阻断多巴胺的再摄取。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时,脑脊液中多巴胺的降解产物高香草酸(HV A)水平降低。另有报道,能阻断多巴胺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可治疗躁狂发作,亦说明心境障碍患者存在DA受体的变化。

其他还有乙酰胆碱(ACh)假说、氨基丁酸(GABA)假说。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某些内分泌改变与心境障碍有关。

3-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通过监测血浆皮质醇含量及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的水平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分泌过多,且分泌昼夜节律也有改变,无晚间自发性皮质醇分泌抑制,提示患者可能有HPA功能障碍。其次,约40%的抑郁症患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为阳性。新近研究发现,单相精神病性抑郁症和老年抑郁症患者,DST阳性率高于非精神病性抑郁及年轻患者。抑郁症患者DST异常是比较稳定的,往往随临床症状缓解而恢复正常。

有研究还发现,重症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增加,认为HPA异常的基础是CRH分泌过多。

3-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甲状腺释放激素(TSH)显著降低,游离T4显著增加,患者对抗抑郁药反应可能与游离T4下降有关。25%~70%抑郁症患者TSH对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的反应迟钝,TSH反应随抑郁症状缓解而趋于正常。TSH反应迟钝的患者预示对抗抑郁药治疗效应好。

3-3、下丘脑-垂体-生长素(HPGH)轴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生长素(GH)系统对可乐定刺激反应存在异常,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有人还发现抑郁症患者GH对地昔帕明的反应降低,部分抑郁症患者GH对胰岛紊的反应降低,在双相抑郁及精神病抑郁患者中更为明显。但抑郁症患者GH调节异常的机制尚未阐明。

4、神经可塑性研究

心境障碍与多种生物学改变有关,其中神经可塑性研究越来越受人关注。神经可塑性(plasticity)或脑可塑性就是指中枢神经系统(CNS)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的可修饰性。即指在一定条件下CNS的结构和机能,能形成一些有别于正常模式或特殊性的能力。新近研究表明,心境障碍中神经可塑性遭到破坏。

4-1、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变化

尸检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海马、胼胝体膝下区、眶回、背侧前额叶和杏仁核等部位的皮质容量、神经元、胶质细胞数量减少;还发现皮层一些区域神经元体积也减小,如带状皮层前部神经元体积减小约23%。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树突的数目与长度减少而导致顶树突萎缩。这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目与体积改变,可能与神经细胞萎缩、细胞发生减少及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研究发现,应激可抑制神经发生,而抗抑郁治疗可促进神经发生,长期抗抑郁治疗可增加齿状回颗粒细胞的神经发生。长期NE和5-HT的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和电痉挛治疗都可促进新生神经元的增殖和存活,可见刺激神经元活动可以增强神经元发生,提示神经发生可能受神经元可塑性调节。

4-2、神经元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

抗抑郁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有几条信号传导通路与心境障碍的发病关系密切:①

磷酸肌醇-蛋白激酶-C环路:抗抑郁药物和心境稳定剂可抑制磷酸肌醇-蛋白激酶-C通路。锂盐和丙戊酸盐可以减少肌醇向胞内转运;同时锂盐作为肌醇磷酸酶的非竞争抑制剂,可阻止三磷酸肌醇转化为肌醇,从而影响了蛋白激酶C信号传导通路。②Writ信号通路: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通过作用于Wnt信号通路提高神经元可塑性。Wnt可激活松散的中间激酶,后者能抑制糖原合成激酶(GSK-38)和蛋白激酶A,GSK-3p可以磷酸化隧蛋白,使其失活。锂盐通过抑制GSK-3p提高p_链蛋白水平,产生抗凋亡效应,并通过T细胞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Tcf/Lef-1刺激轴突生长。丙戊酸盐和其他抗惊厥药,也通过抑制GSK-3p或诱导l}链蛋白来抗凋亡。③神经营养因子下游信号传导通路: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可影响神经营养因子信号传导通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参与电痉挛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给予NE和5-HT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可增加海马中BDNF的表达。MAOIs也可增加前额叶BDNF水平。

5、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不利的社会环境对于抑郁障碍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这些不利的环境可以归纳为:①婚姻状况。婚姻状况的不满意是发生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离异或分居或丧偶的个体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婚姻状况良好者,其中男性更为突出;②经济状况。低经济收入家庭中的主要成员易患抑郁症;③生活事件。重大的突发或持续时间在2~3个月以上的生活事件对个体抑郁症的发生构成重要的影响。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或失恋等情况可以作为导致抑郁障碍的直接因素。

6、人格因素

人格特征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的个体易发生抑郁障碍。具体表现为过分疑虑及谨慎,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或表格过分关注,力求完美,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交往,过分拘泥于社会习俗,刻板和固执;或表现为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或在社交场合过分担心会被别人指责或拒绝;或在生活风格上有许多限制;或回避那些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动等。

7、儿童期的经历

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往往构成成年期发生抑郁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发现,以下一些经历与成年后患抑郁症关系密切:①儿童期双亲的丧亡,尤其是在学龄前期;②儿童期缺乏双亲的关爱(例如在儿童期由于父母的关系不融洽、父母分居两地、由于父母的工作或其他原因使儿童本人长期寄养在祖父母处或全托幼儿园或寄读学校等);③儿童期受到虐待,特别是性虐待;④儿童期的其他不良经历(如长期生活于相对封闭的环境、父母过分严厉、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8、躯体因素

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可成为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见的与抑郁障碍发生相关的躯体疾病有:

8-1、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构成的威胁以及患病以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所致的躯体残缺或生活的不便等均可以作为抑郁障碍的重要诱因。

8-2、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可出现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动作缓慢、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兴趣下降或缺乏、嗜睡等症状,与抑郁障碍相似。甲减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抑制尤为突出,患者的反应性、警觉性下降,严重者可以出现抑郁性木僵。

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精神症状是心境低落,且糖尿病患者人群的自杀或自杀未遂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3倍,因此糖尿病是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所观察到的心境低落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心境低落,但不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心境低落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影响不大;二是心境低落及相关症状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构成明显的影响,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抑郁障碍主要原因为:①糖尿病相关的饮食限制、增加的自我护理工作量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②患者对可能出现的躯体脏器的损害和并发症过分担心;③糖尿病造成的躯体脏器损害;④糖尿病的某些病理生理改变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包括血糖紊乱和神经内分泌的异常。

8-3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均可作为产生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部分患者可表现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等;还有的患者可出现疑病观念等。同时,抑郁情绪又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产生负性影响,包括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8-4、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均容易伴发抑郁。调查表明癫痫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自杀的发生率为一般人群的5倍。最容易出现抑郁的癫痫亚型为强直阵挛发作和复杂部分发作。

导致抑郁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疾病所造成的社会功能受损、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社会的偏见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二是某些抗癫痫药物、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影响;三是可能存在的共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作用。

9、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

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和戒断都可成为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这些物质包括鸦片类物质、中枢兴奋剂、致幻剂、酒精、镇静催眠药物等。由于酒精使用(饮酒、酗酒)相当普遍,应予特别关注。

调查发现,长期饮酒者有50%或以上的个体有抑郁障碍。酒精和抑郁障碍的关系在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情况,有的个体是在有饮酒史以前已经存在抑郁,但长期饮酒以后使抑郁更加明显;而对于有的个体来说,是酒依赖出现以后才出现明显的抑郁障碍,因此酒精和抑郁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简单界定,但在临床上发现嗜酒往往和抑郁障碍相伴随。

此外,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如阿片类物质和抑郁障碍的关系也与酒精相类似。

10、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引起抑郁障碍,其中包括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某些降压药(如可乐定、利血平等)、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这些药物在使用常规治疗量时就可造成部分患者出现抑郁障碍,或使原有的抑郁加重。

需提请注意的是,危险因素在许多情况下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例如影响婚姻状况的因素中除了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外,个体的人格特点也往往影响婚姻关系。在考察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时,应具体分析特殊个体存在的问题。证据表明,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人格缺陷等因素的联合作用可使个体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显著增高。

抑郁症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2008 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已将抑郁症列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三大病因,并预测到 2030 年,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一大病因。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难以预测其病程和预后,以及患者对治疗反应不同,这些都给抑郁症的检测,诊断以及治疗带来了挑战。 2018 年,发表在 Lancet 上的一篇关于抑郁症的综述从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诊断、病理学、疾病管理以及治疗等方面对抑郁症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篇综述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流行病学诊断学要点 1. 不同国家,抑郁症的 12 个月患病率差别较大,但总体上约为 6%,终生患病率为 15%-18%,这意味着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会经历一次抑郁发作。 2. 女性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大约是男性的两倍。 3. 虽然超过一半受抑郁发作影响的患者在半年内恢复,并且在一年内此比例接近四分之三,但相当大比例(高达 27%)的患者无法康复并继续发展为慢性难治性抑郁症,这取决于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其治疗方式。 诊断学要点 1. 诊断主要依据两类诊断系统: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主要依赖于一些关键症状的识别。需要持续两周以上,并常伴有功能损害。 2. 抑郁症的症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感、植物神经系统以及认知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同样出现在其他精神疾病中,因此,对于抑郁症的检测是非常困难的。另外,需要与双相情感障碍鉴别。 另外,睡眠、体重和食欲在抑郁症中通常是减少的,但有时候也可能增加,当怀疑为抑郁症时,应记录其有无自杀想法、计划或企图等。 3. 专业人士还需要记录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何时首次出现 (发病),以及是否已缓解 (状态)。 病理学要点

专家访谈-抑郁症

了解抑郁症 许志平 一、抑郁症有哪些主要症状? 1、情绪症状:持续的心境低落及愉快感丧失,可以表现闷闷不乐直至生不如死感,悲观绝望,过分的内疚和自责;兴趣和精力减退。常常伴有焦虑情绪。 2、认知症状:曲解的认知行为模式:消极的看待自我、世界和未来;注意力涣散和记忆减退,可能会误诊为“痴呆”。有时会伴有幻觉和妄想。 3、躯体不适症状: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主诉,如性质不一的躯体疼痛感,各器官系统的不适:乏力、心慌、胸闷、气短及腹部不适等,但不适感通常是模糊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变化不定,缺乏特异性,躯体及辅助检查正常。 4、生物学症状:睡眠、食欲及性欲的改变。 二、如何初步判断是否患了抑郁症? 1、上述症状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2、上述症状导致患者出现显著的精神痛苦或者功能损害。 3、要明确可能导致抑郁的躯体疾病、活性物质及药物。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及脑退行性病等。 三、抑郁症常见吗? 是一种常见病,据国际上流行病学调查,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从7.8%到17.1%不等。平均发病年龄为20-30岁,成年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2倍,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将近25%。内科住院患者中有22%-33%诊断患有抑郁症及相关心里障碍。 四、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或者病因有那些呢? 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在有的病例中某些因素是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1、与遗传素质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大约将近或者超过50%的患者有抑郁症家族 史,亲属同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血缘关系越近患病风险越高,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方式。 2、性别因素:成年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2倍,性别差异可能与以下因素 有关,女性生命过程中要经历数次体内性激素的显著变化,女性生活更为艰难,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更多,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3、与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密切相关:儿童期父母离世,缺乏父母关爱,受到虐待, 父母过分严厉,成长环境封闭,缺乏社会交往等。 4、性格因素:一些性格特征可能与抑郁症发生相关,如追求完美,道德感过强, 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交往,容易紧张和忧虑,社交场合过分担心被指责和拒绝等。 5、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婚姻状况不良,社会经济地位低,重大突发的或者持续 的负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为丧失和受屈辱性质,都是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6、其他因素。越来越多的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影像学及分子遗传学等研究 证据表明,抑郁症可能是一种生物学疾病。 五、抑郁症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呢? 综合性的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 六、社会上对抑郁症的几个认识误区。

忧郁症

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脑卒中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是 一种多病因、多危险因素并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一 组疾病。脑卒中患者不论在急性治疗期或慢性康复期都 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卒中后抑郁症是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至少有30%的卒中病人有过 抑郁体验。近几年来,随着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机理研究的 深入,这一临床并发症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医务人员的重 视,针对住院期间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得 到加强。本文就有关护理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1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病因虽然脑卒中后抑郁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既往认为有3种可能:①抑郁症状是脑部病变的直接结果。 ②患者本身肢体瘫痪是刺激患者抑郁发生的诱因。 ③上述二者兼而有之。但目前学者更偏向内外因的 综合因素导致抑郁症。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 程度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密切[8]。有关临床研究发 现,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依赖程度越高,抑 郁症状越明显,随着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抑郁症状 亦随之好转[9]。另外,反复卒中抑郁症状发生率亦 高,可能是反复卒中加重了患者的心理障碍 。 2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是一组以心境持续低落为基础特征的精神障 碍,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及躯体症状。卒中后并发抑 郁症与原发抑郁症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具有以下常见的特 点: 2.1抑郁症状都出现在病情稳定之后。因躯体的瘫痪, 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定位神经症状等诱发心因性心境 抑郁?情绪低落,自悲恐惧,痛苦忧愁等。 2.2躯体性抑郁症状表现突出。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 中,焦虑烦躁,思维迟钝是部分患者的主要表现。 2.3多数患者的抑郁症没有典型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相反突出表现为睡眠障碍,夜间症状重,运动性激越、焦虑 不安、多言错语;而日间表现为疲倦乏力、嗜睡等。 2.4抑郁症状随躯体症状的变化而波动,治疗和护理对 病情的稳定相关。 3 .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 患者最初被诊断为脑卒中,通常会经历几天到几 周的情绪反应,包括不相信、否认、拒绝、失望等,这些 反应是从一般忧伤、抑郁情绪再到抑郁症,是一系列 抑郁症状综合谱[6]。其它描叙抑郁综合征的词语有 心境恶劣和亚临床抑郁症。心境恶劣是一种慢性情 绪障碍,指在至少2年的时间内,一半以上的时间有 抑郁情绪。亚临床抑郁症是指抑郁症轻的急性情绪

盘点抑郁症高发的十大职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盘点抑郁症高发的十大职业 导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人们的神经系统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在强度的压力下抑郁症已经不在陌生,对于抑郁症大家了解多少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人们的神经系统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在强度的压力下抑郁症已经不在陌生,对于抑郁症大家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揭秘比较容易高发的抑郁症的职业,以及日常生活中面对抑郁症我们该如何自我养生治疗。 抑郁症的职业 根据相关部门报道,现在的很多职业都比较容易出现抑郁症,以下是全职工作人员在一年中最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的十个职业。 第一,护士或者家庭护理人员 照顾人这个职业位居抑郁症发生率最高的十大职业榜首,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当中百分之十一报告说出现过抑郁症。 第二,餐饮服务人员 位居职业护理人员之后的是在餐厅提供餐饮服务的人员。这类服务人员薪水低,工作繁重,每天找他们服务的人很多。一般工作人员中有百分之十报告说在过去一年中出现过抑郁症,在这一领域发生抑郁症的女性差不多有百分之十五。 第三,社会工作者 这类工作人员抑郁症的比例较高已经不足为奇了,因工作性质原因,经常帮助受虐待的孩子,或者经常帮助解决处于危机的家庭,长期下来,一天到晚忙不停,让他们一直处于巨大的压力中。 第四,医护工作者 医护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治疗师和其他最终付出很多回报甚少或者没有的职业。医护工作者工作时间长,没有规律,而且别人的生命往往攥在其手上。其压力之大,非几张图表所能表示出来。 第五,艺术家、演艺人员和作家 这类职业收入不稳定,工作没准时间,且很孤独。文艺创作人员也许心理紊乱的几率也高,约百分之九报告说在前一年发生过抑郁症。 第六,教师 对教师的要求似乎在不断提高。很多教师下班后还要工作,甚至将工作带回家中。在很多地区,教师要学会多付出,少回报。维拉德说:“压力来自不同方面—— 生活知识分享

警惕十几岁是抑郁症的高发期

警惕十几岁是抑郁症的高发期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41867380.html, 抑郁症可以打击任何年龄或生活阶段,但有一些因素,更大力发展相关的抑郁症比其他。 根据国家研究所精神健康(镍氢),高达12的美国青少年患有抑郁症,和三倍,许多人会经历抑郁症在18岁。抑郁症是常见的两倍少女,因为它是在青少年男孩和往往恰逢行为,注意力和学习障碍。 抑郁症的青少年经常去成为抑郁大学生。研究由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现,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两倍可能为同学们离开学校。 抑郁症的青少年也更可能有抑郁症,焦虑障碍和饮食失调的成年人,研究中的一个英国精神病学杂志建议。他们也更可能抽烟,自我用药与药物和酒精,并从事其他危险行为,如过早的性活动。 青少年在高风险的抑郁症 抑郁症,像大多数形式的精神疾病,是复杂的,不能缩小到一个单一的原因或触发。但有一些风险因素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抑郁症,包括: 抑郁症家族史。抑郁症往往运行在家庭。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遗传倾向的发展抑郁症,有风险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抑郁症时,父母,祖父母或其他亲密的家庭成员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

抑郁症使青少年在高风险的时候父母是积极患有抑郁发作。事实上,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父母抑郁的六倍更有可能比他们的同龄人变得压抑自己。 困难的生活事件。某些环境因素可能引发抑郁发作,如失去了心爱的人,父母的离婚,学术和社会压力,和健康问题,可以作为任何形式的重大或慢性应激。青少年,特别是,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表现,社会地位与同龄人,性取向和家庭生活。 人格特质。一些科学家认为,人格特质,如低自尊和悲观与沮丧。这些特征是有时形成的童年经验,情绪,身体或性虐待;有一个家长;被暴力的受害者,骚扰或欺凌或家庭冲突。 你的青少年抑郁症? 抑郁提出了不同的人不同。根据美国科学院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青少年往往显示下列症状的抑郁症: ?频繁的悲伤或哭泣 ?太多的兴趣或能力享受以前满意的活动 ?绝望的感情 ?持续的无聊或低能量 ?社会隔离或困难的关系 ?低自尊和内疚 ?极端敏感性拒绝或失败 ?增加烦躁,愤怒或敌意

中国心理现状:年轻人的抑郁

中国心理现状:年轻人的抑郁 在中国,哪个人群活得最抑郁?相信不同年龄阶段、社会阶层的读者内心会有不同的答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20岁至30岁的人群精神压力最高,年轻人这一人群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经查据相关资料,目前尚不能断言中国的年轻人是抑郁症患者最庞大的群体,但我们需要警惕一个新现象:中国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在别人眼中,本该意气风发、乐享韶华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受困于抑郁症呢? 被抑郁症吞噬的年轻人 早在2009年,加拿大学者费立鹏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称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1%。国内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按照6.1%的发病率折算,国内抑郁症患者已达到9000万,无疑是抑郁症的重灾区。而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其中一半以上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带来的严重后果值得关注。 年轻人的“中国特色”式压力 国内抑郁症年轻群体的扩大,与他们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因素密切相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对十余种不同职业人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参与者的反馈,研究人员将他们面对的压力归纳为十个方面,包括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经济收入、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家庭、住房、子女和个人生活。研究结果还表明,20岁至30岁的人群精神压力最高。 其中,他们面对的社会环境压力主要是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色压力”。 20岁至30岁的人群处于面临毕业、职场奋斗初期,人生的格局还尚未稳定,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年轻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焦灼感进一步加剧,这些不良感受会进而诱发抑郁症。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因为经济体制和劳动组织制度的改革,各种性质不同机构的雇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强。特别是处于北上深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技能和信息的更新也让他们的神经难以松懈。 再加上如今社交网络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界限。24小时随叫随到,加班加点已成为许多职场人的常态。研究已经表明,过

抑郁症案例报告

一例抑郁症案例报告 上海---华伟岑 摘要:17岁的初3男生由于长期莫名其妙的压抑痛苦,对一切了无兴趣,情绪极度低落,有自杀倾向,1年。通过咨询师的观察以及客观测量的异常分数,可以诊断本例是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根据本症和求助者的特点,采用认知疗法和兼用行为疗法进行解释、分析、治疗。经过多次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后,综合评估心理障碍基本恢复正常,效果明显。 一、一般资料 林峰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未婚现年17岁初三学生 二、主诉 有莫名其妙的压抑痛苦,对一切无兴趣,情绪极度低落,有自杀念头,有1年多了。 三、个人陈述 “我都说不清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种心理,应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具体算起来应该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当时就觉得自己慢慢变得内向、不合群,不喜欢与人说话。渐渐地,我开始闲我个子矮小,不会踢球,也不会打篮球;经常不满别人的一些做法,比如同学的书堆放得乱七八糟;男同学下课打闹;老师懒散、不负责任的行为等细小事情;有什么不满的话又憋在心里,想说出来又思前顾后,最终还是不敢当着同学的面说出来。” 四、个人成长史 小学的时候,求助者是开朗、快乐的,天天高高兴兴,同学们都叫我‘开心果’,家里好孩子,学校好学生。但现在却变得十分抑郁,情绪总是很差,整天都提不起精神。感觉生活也很无聊,常常有莫名的压抑和痛苦。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总感到浑身不舒服,头昏昏沉沉的,虽然求助者极力去控制,但还是觉得浑身没劲,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有时候特别能吃,有时候又吃的很少,晚上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睡的不实。常常责备自己,一点点小事情就情绪低落,活得很累。在家里也总是和父母唱反调,容不得父母责备自己,常常默不作声地表示愤慨和抗议,虽然有时也理解爸妈的苦心,但却控制不了自己,经常伤害他们。初2一次考试求助者考全班倒数,还有一次老师

抑郁症诊断标准

抑郁症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1.以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 2.应有下列症状中的至少4项 1)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下降或缺乏。 2)精力明显减退,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的疲乏感。 3)精神运动型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甚至出现罪恶妄想。 5)思维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3.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以下情况之一) 1)社会功能受损。 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4.病程标准 症状至少持续2周 5.排除标准 1)应排除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抑郁。 2)抑郁症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应注意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在icd-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icd-1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3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有7条: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壑ぞ菥 桑 ?ltbr>(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轻度抑郁发作(f32.0):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四条。 中度抑郁发作(f32.1):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条。icd-10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躯体综合征症 状,在含义上与dsm-iv的伴忧郁或经典 分类中的内源性抑郁症类似。这些症状包括: (1)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失去乐趣; (2)对正常时能产生情感反应的事件或活动缺乏反应; (3)比通常早醒2小时以上; (4)早晨抑郁加重; (5)具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的客观证据(他人的观察或报告); (6)食欲明显丧失; (7)体重减轻(上月体重的5%以上); (8)性欲明显丧失。要符合躯体性综合征的条件,上述症状必须有其四。 重度抑郁发作分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2)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f32.3)两型。其抑郁表现需具有全部三条核心症状,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八条。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需存在: (1)妄想和幻觉,但不应有典型精神分裂症性的幻觉和妄想(即:不应有完全不可能或与文

抑郁症患者最需要什么

抑郁症患者最需要什么 Q1:抑郁症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抑郁症总是和自杀事件联系在一起,让人们看到这类新闻后心情总感到非常沉重。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要的疾病?如何早期辨别和进行治疗呢抑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疾病? 抑郁症(depression),也叫抑郁性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 抑郁症的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早年创伤事件、病前性格特征、家庭暴力或情感虐待等因素属于易感因素;另外遭遇经济压力、事业失败、生活打击、情感挫折、女性分娩、严重疾病等也是导致抑郁症的外界原因。但是,目前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

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大约有3000万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也是一种可以疗愈的精神障碍,但是,往往由于患者的病耻感而不去就医,或者容易被当做平时的情绪波动而被忽视。只有 10-20%的抑郁症患者会就医,80%左右的患者却不能识别抑郁症而遭受着痛苦,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如何识别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为了能够帮助身边的抑郁症患者,需要了解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抑郁症的核心表现是每天大部分时间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动力不足,并且这些现象持续至少两周,这和一般因为遇到某些事情而不高兴的短暂抑郁情绪不同,往往持续时间超过两周,而且是每天大部分时间持续的压抑、心灰意冷。 另外,抑郁症患者通常还具有以下一些附加的症状:感到精力减退,总感到累;食欲发生改变,增强或食欲不振,有的会出现体重明显减轻;睡眠更多或更少;有的患者会伴有明显的自责、自我贬低,或者总是担心做不好事情;注意力下降、记忆力

2020世界卫生日:关爱抑郁症患者

2020世界卫生日:关爱抑郁症患者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关注的是抑郁症。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正遭受抑郁症困扰。而在我国,由于大多数人对抑郁症认知不足并存在诸多误区,抑郁症就诊率不足10%。 青少年心理状况亟须关注 在抑郁症的各种发病群体中,抑郁症低龄化趋势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感到忧心。陆林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他介绍,《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中国10~24岁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自2005年至2015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1.3%的患病率水平,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 为何青少年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除了青少年正经历青春期发育,受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影响以外,陆林分析,从社会因素看,青少年要经历人生中多个重大抉择和转折,如中考、高考、参加工作等,面临诸多社会、生活的变化,导致情绪上的波动、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都较易诱发抑郁。值得注意的是,家庭不完整包括父母缺失、离异、外出打工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增加。 而且,目前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偏低也直接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经济负担,影响了驱逐抑郁症这位“病魔”的难度。陆林介绍,多项针对中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 23.7%~54.4%,其中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9.68%,城市地区低于农村或城郊地区。同样,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检出率也不高。而根据世卫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都曾经历过抑郁。 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受到制约

不仅是青少年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职业人群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比例也比较高。同时,一些老年人,孕产期及遭受性侵、家暴的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也属于易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点人群。 在4月6日由国家卫计委主办、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协办的“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上,该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坦言,我国存在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少、服务能力弱的现状,这制约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长期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最多只有1.4名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远低于4.15名的世界平均值。王国强表示,一方面,可以参考其他国家心理健康专业人才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培养模式,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相关专业,逐步形成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系统化培养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激励机制。 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缺乏良性发展的现状,王国强表示,要依托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和行业组织,建立行规行约和行业自律制度。同时加强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的规范管理,逐步提升心理咨询师的能力水平。 事实上,心理健康服务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要铺设一张覆盖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各级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要依托工会等,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城乡基层要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王国强表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是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中坚力量,鼓励和引导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服务机构健康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其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心理咨询服务,并引导其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 做好自我情绪照护很重要

抑郁症突然好转或是自杀信号

抑郁症突然好转或是自杀信号 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国每年有超过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属于高自杀率的国家。而且,自杀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 家人患抑郁症了,作为身边人,能做些什么呢?心理医生建议,当发现家人有经常失眠、烦躁、情绪低落等表现时,要及早帮助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至难以控制的地步。 这些信号家人要留心 抑郁症患者杀害至亲属于扩大性自杀,“如果一开始干预、治疗,可以预防发生这样的惨剧。”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分为核心症状、躯体症状、伴随症状。她提醒若发现家人有以下异常表现,并持续两周以上,应及早有所警觉,陪同他(她)到医院心理科就医—— 情绪方面: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轻度时表现为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严重的会悲观绝望,感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的抑郁心境还具有“晨重夜轻”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更严重,傍晚有所减轻,凌晨则是自杀的高发时间段。 行为方面:大脑反应变迟钝,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学习或者工作能力下降,犹豫不决,缺乏动力,什么也不想干;自我评价降低,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出现罪恶妄想(反复纠结于自己一些小的过失,认为自己犯了大错,即将受到惩罚),反复出现消极观念或者行为。 躯体症状:体重减轻或者增加(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5%),经常失眠或睡眠过多,性欲减退、月经紊乱、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但做相关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 往往重度抑郁症患者本身是不愿意治疗的,他们对治疗缺乏信心,个别想着“死”,甚至会想着杀死至亲的人;但是轻度和中度的患者,感到睡不着、烦躁等不适时,他们是有意愿去治疗的。也有部分患者觉得这种病“丢人”而不去就医。所以,当发现家人有以上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陪他(她)咨询专业医生。 戏剧性好转或是自杀信号

2019中国抑郁症人数

2019中国抑郁症人数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 根据估算,目前为止中国泛抑郁人数逾9500万。 截至2019年12月: 新浪微博「抑郁」相关话题累计阅读4.5亿; 百度「抑郁」相关贴吧累计发帖2700万; 知乎「抑郁」相关问题关注量82万。 抑郁症及其临床表现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状况,符合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有显著情感、认知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并在发作期间症状缓解。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核心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核心症状主要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以及精力缺乏。抑郁障碍患者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常常伴有其他认知、生理以及行为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反应迟钝、行为活动减少及疲乏感。全球预计超过3亿人患抑郁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7年发布的《抑郁症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报告,目前世界范围内预计有超过3亿人饱受

抑郁症的困扰,全球平均发病率在4.4%左右。 1.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女性平均发病率为5.1%,高于男性的3.6%; 2. 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55-74岁的男性抑郁症患病率超过5.5%,55-74岁的女性抑郁症患病率超过7.5%。60-64岁女性为高危人群,发病率接近8%; 3. 低收入国家/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国家/地区。 中国有超过9500万抑郁症患者 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研究文章,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患病率数据进行了报告。 在中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9%,12个月患病率为3.6%。根据这个数据估算,到目前为止,中国有超过9500万的抑郁症患者。 中国女性抑郁症患者占65% 女性患者占据了总患者数的六成以上,除此之外,女性患者在通过身边亲友、病友社群、各种社交渠道上分享和主动寻求治疗的意愿也比男性患者高。 67%的抑郁症患者超过35岁 35岁以上患者占据了总患者比例的67%,但低龄患者通过搜索引擎等渠道对抑郁症的了解意愿正在高速增加,存在患者低龄化的趋势和隐患。

教案6 抑郁症

第六教案 课题:抑郁症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掌握焦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和防治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抑郁症的征兆和防治 难点:抑郁症的防治 教学过程(附后): 作业布置:思考题1、怎样防治抑郁症?

第一节什么是抑郁症 一、忧郁症历史渊源已久 目前,忧郁症已经是21世纪三大疾病之一。但其实,这个病症并非近年来才盛行。根据记载,希腊医学的创始者希波克拉底(Hippokrates)很早就开始研究忧郁症。而在西方的文献中,希腊罗马时期的专家学者一度将忧郁症归咎于“胆汁过多的毛病”。因此英文“抑郁症”说法\"melancholy\",就源自于希腊语黑胆汁\"melaina chole\"。 自古至今,大多数人仍然因为对忧郁症的误解而将之视为一种精神病,让这个病症染上了污名。其实忧郁症患者并非咎由自取,而这种病症,甚至可能会缠上任何一个人。忧郁症患者并非咎由自取,而这种病症,甚至可能会缠上任何一个人。世卫组织的最新调查,至少有5000万名亚洲人患上了忧郁症。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忧郁症并非是“遥不可及”的urban legend。 忧郁症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只限于发达国家的文明病。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www.WHO.int/en)的资料显示,在一个社区里,有5%至10%的人因忧郁症而需要协助。而有8%至20%的人,在一生里会有忧郁症并发的可能性。据联邦德国心理治疗协会2002年5月公布的统计数据,德国忧郁症患者已达300万。 而世卫组织的最新调查,至少有5000万名亚洲人患上了忧郁症。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忧郁症并非是“遥不可及”的urban legend。在亚洲国家,忧郁症或许仍然是禁忌话题。但近几年来,社会新闻不断传出因忧郁症而导致患者走上绝路的消息。传闻一代巨星“哥哥”张国荣、倪敏然等都因为患上忧郁症,没有及时接受治疗而丢了宝贵的人生。这些名人的不良示范令人领悟到忧郁症的破坏力,无疑让大众开始觉得有必要正视忧郁症。 二、正视忧郁症,避免被推向沮丧的深渊 任何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被这个病缠上。忧郁症的并发,通常都是几个生理和环境因素相互配合影响所造成的。除了心理和环境压力以外,忧郁症患者也因为脑中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serotonin)不足,而陷入沮丧情绪当中。过去,心理病对社会或个人所造成负担和压力常常被忽视。但目前,心理疾病,包括忧郁症,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全球社会。据世卫组织估计,忧郁症将在2020年成为第二大病症,仅次于心脏病。 如果人们仍然不愿意面对、正视忧郁症所能够造成的破坏,那么这个病症将更容易有机可乘,侵蚀无助的患者,把他们推向深渊。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归属感低的人容易陷入抑郁情绪,无法自拔。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也不多;业余生活单调,没什么兴趣爱好。这些往往都是对社会缺乏归属感的表现。 三、抑郁症的具体表现为: 对日常活动及周围人群和事物丧失兴趣; 精力明显减退,出现无原因的持续性疲乏;

抑郁症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2), 140-146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867380.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41867380.html,/10.12677/ass.2020.92023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Depression Xiaosi Ma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an. 24th, 2020; accepted: Feb. 6th, 2020; published: Feb. 13th, 2020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becoming faster and faster, depres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psychological diseases tha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listed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depression; reviewed the researches about three depression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self-focused attention, self-punitiveness and overgeneralization; discussed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depression in terms of the lack of pleasure, high recurr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prefrontal cortex,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edication,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physical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ince 2019.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depression prevention, relapse prevention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systems. Keywords Depression, Psychotherapy 抑郁症研究进展 马小斯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1月24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6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13日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抑郁症越来越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列出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回顾了过度自我关注、自责倾向、过度概括化三个抑郁症认知特点的研究,从快感缺失的脑机制、高复发性的脑机制、抑郁症与前额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抑郁症的神经机制,并根据2019年以来的元分析结果总结了抑郁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完善抑郁症预

抑郁症案例分析

抑郁症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徐某,男,19岁,某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出身于知识分子世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该生的家属大部分受到冲击,其中受迫害致死的3人,徐某的父亲则在“文革”中因受冲击而患精神分裂症。 徐某本人从小就有受歧视感。上小学时,他曾听邻居说过:“这孩子可怜,爸爸是精神病。”听到这种议论,他当即便产生了自卑的想法,觉得“世上哪有我这样不幸的人”。进入初中后,他认为父亲有病是家丑,不敢让父亲出席学校召开的家长会。由于徐某学习成绩不佳,初一时经常受到老师惩罚,并被老师封为班里的“第二号呆子”。为此,他非常恨老师,同时自卑感进一步加剧。初二时,他得了慢性肾炎,只好休学一年。重新复学后,学习成绩仍不见起色,身体状况也一直不好。他渐渐地感到,自己离班级、离同学越来越远。随着年龄增长,看到同学们各有所乐,徐某的无用感、无助感进一步强化,但他同时又认为,周围的同学、老师都具有小市民习气,他们不可能理解自己的行为。虽然有腰酸、背痛、头晕、头疼及乏力等症状,他也不愿到医院进行检查。 从初三开始,徐某便产生了想死的念头,并具体设想了如何去死,但缺乏勇气。进入高中后,他的状况依旧,一切均无好转。他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悲观丧气,提不起精神上学,也不想上学,觉得自己是社会中多余的成员,还是死了为好。下面是他自己的一段诉说:“我从小受歧视,养成内向的性格。我自卑又自尊,很留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什么都不行,包括身体、成绩、家庭。同学们对社会充满希望,我却很悲观。世上小人太多,话说多了就会遭到歧视。我不敢反驳别人,见人低着头走,我要保护自己。我身体不好,痛苦多,随它去,死了算了。达尔文说‘适者生存’,我不适就让社会淘汰吧。我是过一天算一天,还上什么学,死了好!但我母亲对我好,我不能死在她前面(哽咽),我为母亲而活着。” 案例分析: 徐某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很留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过低。他有腰酸、背痛、头晕、头疼及乏力等症状,产生了精神疲乏感。此外,他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并具体设想了如何去死,而且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趣,也不愿意上学。所有这些行为表现都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而且已经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因此,徐某患的是抑郁症。 徐某的抑郁症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社会不良因素的刺激。特殊的政治背景对徐某幼小的心灵的影响,家庭气氛的长期压抑,老师的责罚与刺伤,使他心中产生了阴影,对社会形成悲观的看法。在其人格的发展中,自卑、自暴自弃等性格上的弱点,对徐某的抑郁倾向的形成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短程动力治疗和人际治疗疗效比较理想。对于徐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耐心倾听,使其充分发泄压抑多年的苦闷。当然,耐心倾听的前提是要充分得到他的信任感。(2)引导他正确认识社会、家庭和自己。我们可以举出大量的例子,说明他的遭遇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惨的。通过认知调整,使他已有的一些模糊认识和不合理的观念得到澄清。(3)通过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发现他的长处,鼓励他振作起来,从而多方面感受人生的价值。(4)及时与家长和学校取得联系,尽量改善他的外部心理环境。让他的母亲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关心他,创造一个关心体贴的家庭氛围。同时让他的老师多给他创造可以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不让他有孤立的感觉。

抑郁症讲稿完整版

抑郁症讲稿 大家好!我是维英,很高兴代表我们组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至于学习的内容,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视频)相信看完视频你们已经猜到我今天要讲的内容了吧。(学生回答抑郁症)那一讲到抑郁症大家会想到哪个明星呢?没错,就是他(乔任梁),他给予我们的一直都是阳光开朗的一面,但当他离开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抑郁症一直困扰着他,抑郁症也是造成他自杀的罪魁祸首,或许你们会觉得抑郁症只会发生在张国荣、乔任梁这些明星身上,其实不然,抑郁症离我们很近。 就在今年年初,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孙腾霄在与工商银行签约前11小时从宿舍爬上了10楼,结束了他的生命.孙腾霄是校园风云人物,被称为“孙神”.无论在哪个区域成就都非常厉害,本应该在去年毕业并和中国银行签约,可是在论文那关被怀疑有抄袭的可能。于是延迟毕业一年. 在被延迟的那年里,其他同学都顺利毕业就职,而自己却被滞留,陷入了低谷,当每次联系同学和女朋友时候,其他人都在忙,没有很多时间和他聊天.后来他渐渐不与大家沟通,失眠,厌食,去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当他很辛苦地熬过了一年,快顺利毕业并和工商银行签约,可在结果出来的前一天,他担心自己会出现同样的状况,于是凌晨留在了“活着真的很痛苦,不想再伤害家人了...”从10楼跳下.

正如案例一样,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使高校学生课程增多负担加重,尤其对于我们医学生而言,更是年年期末似高考,相信大家都有所感触。在备考的时候,面对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我们难免会心情烦躁,这算不算抑郁症的早期症状?也许很多人对抑郁症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那今天我就跟大家来学习抑郁症,通过学习后大家就能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对于熟悉和了解的部分的内容大家看一下。 那我们现在先来了解一下抑郁症流行病学的相关信息。抑郁现在是世界第四大健康问题,而至2020年,抑郁将成为第二大健康负担,影响全球的健康问题。抑郁症具有三高的特点:发病率高,危险性高,复发率高。(图表) 说到底什么才是抑郁呢? 1.抑郁症的概念: 抑郁障碍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并伴有减低,主动性下降等精神运动迟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综合症。这张图表现的是抑郁和抑郁症的区别。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图片) 2.病因(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病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个人性格上不同特质:如孤独自闭,完美主义,容易焦虑恐惧;一类则是现实生活中的诱因:如情感挫折,生活挫折,紧张与压力。)(ppt上体现出病因内容)

重度抑郁症的判定标准

重度抑郁症的判定标准 重度抑郁症就是抑郁症发展的后期阶段,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引起。比如精神刺激、社会压力大等等。重度抑郁症主要以明显而持久的心情低落,精神不振为主要表现特征。重度抑郁症也有轻重之分,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对于抑郁症的轻型或者重型,一般也没有很明确的规定。临床上,根据下列标准判断抑郁症的轻重。 重抑郁症的判断标准: 1 .焦虑,精力减退。做事情无法集中精力,静不下心来思考问题,每天总是愁容满面,感觉不到生命的快乐。 3 .悲观思想:重症抑郁症患者只是看到目前消极的一面,不能保持一个豁达的心态。对于将来往往想到的都是最坏的前景,最坏的结果,忧心忡忡,对于过去,总是为小事自责自罪,觉得自己没有理由继续生存下去。 4 .这类病人仪表往往衣着比较随便,给人颓废潦倒的印象,不注重衣着打扮,经常穿得如同流浪者,总是希望藏匿自己,往角落里钻; 5. 面部表情:嘴角向下垂挂,两眉紧皱,弯腰垂首,目凝视地面; 6 .肢体语言:双肩下垂,动作较少,可能长时间姿势不变;不喜欢动,抵制社会交往,不愿意说话。 7 .情绪心境:心境比较低沉,朋友来访,也很冷淡;遇到高兴的事情,也没有表情 8 .活动减少,睡眠不好--早醒,早重夕轻,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9 .动作活动减少,有时候出现木僵; 10.自杀观念特别强烈,并有自杀企图和行为; 11. 情绪恶劣,自尊下降,感觉自己是一个废人; 12 .出现幻觉妄想--一般是幻听,自罪、虚无妄想; 13 .脑子反应非常的迟钝,少语或者不语,语速慢,语音低; 14 .绝望感,无助感,感觉谁也救不了自己,拒绝治疗;

经常情绪不好要警惕抑郁症的发生

经常情绪不好要警惕抑郁症的发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经常生活中紧张繁忙的氛围中,心情也会受到影响,经常会因为一些事而出现焦虑情绪,如果长时间陷入焦虑情绪而不去自我调节,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为抑郁症,抑郁症是比较难治的,因此,生活中出现抑郁症的10个征兆要警惕起来!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目前国内有近9000万人口罹患这种疾病,抑郁症已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虽然我们常将“抑郁”二字挂在嘴边,但我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对个体造成精神痛苦,严重者会丧失生活及劳动能力。

心理精神科专家表示,抑郁症并非单纯性心理问题,而是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临床疾病。它由生物学、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任何人都没有免疫力。当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分泌异常时,会导致抑郁症的“快乐缺乏”,还有工作压力、亲人去世等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抑郁症10个征兆 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无 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 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 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 来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 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