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试验规范

合集下载

实验工作播种田间管理及要求

实验工作播种田间管理及要求

实验工作播种田间管理及要求试验田基础条件和对其耕作管理的一致性,是取得试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

应在选好试验用地的基础上,作好其耕作管理工作。

试验地耕作和施肥,试验地施用的基肥必须充分腐熟,一个试验田的基肥来源必须同圈同质,施前一个月左右均匀捣碎。

施用要等量均匀,方法应将试验地分划为15x20尺左右大小的方块,用白石灰划线或标点,每方块运入等量基肥。

地里施肥前有麦茬时,应铲去麦茬将地铲平后再运入基肥。

撒肥时力求撤匀,撒到每方块的边和角,肥堆的底应撒净,万不能留粪底。

施后犁翻,力求细匀平坦,并应随犁随用人工整平犁沟和犁堡,使试验田平坦均匀。

试验田的分区规划,试验田整平后,即可按试验设计方法和田间小区排列图将土地分区规划。

方法是先量出试验地总长和总宽,定出小区方向和试验重复小区的大致位置。

然后划行,即规划出小区和各行玉米的位置。

在试验地的一边划出一条和试验地长的方向(亦即小区长的方向)平行的基线,如AB线。

用划行器依次将试验田的播种行全部划出,行向要求端直,行距均匀。

再在地的一端划出一条和AB线垂直的基线,如CD线。

AB线和CD线的交角是90度,可用皮尺按3米、4米和5米构成三角三边,按勾、股、弦的道理,加以验证。

后在AB线上,从A的方向起,按小区行的长度,重复间走道宽度,将各重复的小区和走道用地,全部用木牌定下来。

后再从A'的方向起,同样在A'B'线上,按次将小区行的长度,重复间走道宽度,全部用木牌定下来。

后按每区行数分区,在区首插定区牌,标明重复号,区号,杂交种名称等,为试验的播种作好准备工作。

行距、株距和每行株数,玉米植株较大,各试验的行距以2尺为宜。

可采用等行距,亦可采用窄行距1.5尺宽行距2.5尺左右的不等行距,可因玉米杂交种植株高低、大小而有所不同。

株距是在行距的基础上随每亩留苗密度而定。

在株高200厘米左右时,每亩密度以4000株为宜,若行距为2尺,则株距应为0.75尺。

每行株数为株距去除行长的商数,如行长为30尺,株距为0.75尺,则每行为40株。

玉米田间试验规范

玉米田间试验规范

玉米田间试验规范玉米品种产量比较试验规范刘旭海徽县种子管理站742300农作物田间试验目前国内尚无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玉米品种产量比较的试验行为,减少试验误差,获取可靠数据,科学分析数据,得出可靠结论,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田间试验的工作经验特提出本规范,以便于和广大同仁交流。

1.适应范围本规范适合于以玉米品种产量性状比较为目的的品种比较试验。

2.试验地选择地形地貌宜选川平地或水平梯田,山坡地要求坡度≤5°,无遮阴、无积水、远离村庄。

土壤肥力试验地选择应在试验所在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肥力地块,在前茬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预选。

通过对前茬作物的生长势来判断土壤肥力是否均匀一致,是否适合做试验用地。

备用的试验用地在以后的耕作、施肥等作业要尽可能做到均匀一致,符合当地多数生产者的作业习惯。

3.编制田间试验方案依据试验的目的、试验因素、结合试验地实况,编制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应当包括:试验的目的、参试品种、对照品种、小区面积、播种密度、小区排列方式、试验设计的种类(如:顺序排列、随机排列、正交设计等)、记载标准等。

3.1.试验设计参数参试品种数(含对照)≤15,行距h,小区间距h,每小区的行数≥4,区组间距80cm,株距根据播种密度计算,小区长度y必须是株距的整数倍,小区宽度k必须是行距的整数倍,15 m2≤小区面积≤25m2,小区计产面积S=(y+h)(k+h),即在小区基础上每边的两端各延长半行距长计算计产面积,使之尽可能接近营养面积,使测产结果更接近大田真实产量。

不应用小区面积代替计产面积。

重复次数≥2.选择的对照品种应当是试验区域内的主栽品种。

参试品种要求无包衣、原种。

3.2. 种植图根据试验方案和试验地的地理实况画种植图,种植图应标示清楚各小区和各区组的排列顺序,以及试验地的地理方位,便于田间记载和作业查照。

3.3.试验地的规划割方:指把不规则的试验地通过几何方法割去多余部分,变成矩形田的过程称为割方。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除草剂防治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田、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除草剂防治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田、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除草剂防治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田、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
•【公布日期】2022.02.25
•【文号】农办农〔2022〕3号
•【施行日期】2022.02.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种植业
正文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除草剂防治转基因耐除草剂
玉米田、
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通知
农办农〔202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等有关规定,为规范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用除草剂登记试验和登记管理,保障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部组织制定了《除草剂防治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和《除草剂防治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切实抓好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用除草剂登记试验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附件:1.除草剂防治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2.除草剂防治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2年2月25日。

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预备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预备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预备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A.1物候期A.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出苗期:小区有50%穴数的幼苗出土高度2-3cm时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3吐丝期:小区50%以上的雌穗吐出花丝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4抽雄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5成熟期:小区90%以上果穗的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调查一次重复。

A.1.6生育期:从出苗期到成熟期的总天数。

A.2农艺性状A.2.1株型:吐丝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三种,调查一次重复。

A.2.2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植株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调查一次重复。

A.2.3穗位: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第一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调查一次重复。

A.2.4倒伏率: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但未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调查三次重复。

A.2.5倒折率: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收获前调查,调查三次重复。

A.2.6空秆率:收获时,调查不结果穗和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总株数的百分率,调查三次重复。

A.2.7双穗率:收获时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率,调查三次重复。

A.3果穗性状(1-6项一般以计产样本穗由大至小排列,从中取代表性的10穗测量)A.3.1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2穗粗: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3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4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A.3.5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并标明行数变幅。

A.3.6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

玉米田间调查方法

玉米田间调查方法

玉米田间调查方法作者:信欣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36期针对玉米田间调查而言,整个过程十分细微而且繁琐,在具体的调查环节,要选取具备典型代表性的玉米植株或者叶片,有效进行采样工作,使其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要进一步结合特定的情况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取样和调查方法,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其中比较常见的调查取样方法主要包括五点式、棋盘式、对角线式、抽行式等进行取样。

取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玉米田间调查概述首先,要针对面积进行有效调查,例如,要求得1平方米土壤中的害虫、卵数或受病虫害危害的株数等相关情况,就要进一步结合具体面积进行调查,通常情况下所涉及的取样范围在5-10平方米。

其次,要切实有效的着重调查和分析植株、叶、果等具体情况,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更有效的田间管理过程中玉米所呈现出的长势以及发生病虫害的病(虫)株率、病叶率、病果率,按相应的取样方式,获取与之相对应的更科学合理的数据,一般取样数量在百株、百叶或百果以上,经过相对应的计算和分析之后,进一步得出调查的结果。

第三,长度调查。

对密植的玉米做好调查,常采用1米长病虫发生的数量,一般取样10-20米。

第四,其他内容。

二、玉米田间调查方法(一)相关调查单位要做好科学合理的玉米田间调查试验设计1、小区行数:播种时每小区实际种植的行数。

2、小区行长(m):试验设计小区行长度,保留小数后1位。

3、平均行距(cm):等行距时直接填写,大小行(垄)时求平均值,保留小数后1位。

4、株距(cm):播种时采用的株距,要求等株距种植,保留小数后1位。

5、实际种植行株数(cm):播种时每行实际种植的株数,保留小数后0位。

(二)生育期调查记载标准1、出苗期(月.日):全区幼苗出土高约2~3cm左右的穴数达50%的日期。

2、吐丝期(月.日):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3、成熟期(月.日):全区90%以上植株只籽粒硬化及苞叶呈现成熟的固有颜色。

浅析玉米品种的田间试验设计及要求

浅析玉米品种的田间试验设计及要求

图1小区规划平面图保护区保护区品种1品种2品种3品种4品种5品种6品种7品种8品种9品种10品种11品种12品种13品种14保护区观察走道保护区摘要:主要分析了玉米品种田间试验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试验田的规划设计及操作规程,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田间管理的注意事项,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综合性状表现好的玉米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农业生产增产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品种;田间试验设计;要求文章编号:1005-2690(2020)12-0017-01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B浅析玉米品种的田间试验设计及要求王水霞,王树芳(长治市农业良种推广站,山西长治046000)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一个玉米品种从选育到推广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包括品种的选育、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品种的审定,最后到推广应用。

这个过程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而品种的试验示范是连接育种、繁育、推广的桥梁,更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经环节。

科学规范开展品种的试验示范,是为了保证农业用种的安全性,对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和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作物品种田间试验的主要目的农业生产通常在大田进行,是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的。

农业科技成果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实践结果如何,如一些引进的优良品种是否适应本地区,一些新选育的品种是否比原有品种更高产、稳产等,都必须在田间条件下进行试验,才能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和科研成果的评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从田间试验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来看,田间试验可看作是农业生产的“先行”和“准备”,“先行”体现了田间试验的探索性和先进性;“准备”则体现了田间试验的目的性。

因此,在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农业科学研究中,田间试验占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为了加快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满足生产用种需求,通过试验示范,客观、科学、公正地鉴定农作物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为防范当地农业生产发生风险、取得丰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玉米肥料试验田间取样与处理

玉米肥料试验田间取样与处理

玉米肥料试验田间取样与处理
1、田间基础样采集:播种前,采集基础土样,化验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

2、玉米生长期取样:在苗期、拔节期、大口期、乳熟期、成熟期分别取植株样、土样。

土样分别采集0-20cm,20-40cm,40-60cm风干样,分别测定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

收获期测定有机质、pH值等。

植株取样时避开小区四周,齐地面将玉米植株剪掉,每个时期取3-5株。

玉米前三个(苗期、拔节期、大口期)时期植株分为茎、叶两部分。

成熟期分为叶、茎+茎鞘、穗轴、苞叶、籽粒五部分。

样品放在网袋中,105℃杀青30min,于70℃烘至恒重,称重计算生物产量,测定植株全氮、磷、钾含量。

1。

玉米区域试验技术规程与田间调查标准PPT课件

玉米区域试验技术规程与田间调查标准PPT课件
第18页/共57页
四、田间管理
5、在小喇叭口期进行第二次铲趟,结合第二次铲趟并 追施氮肥,每亩地一般地力条件下追施尿素20公斤(一 般10kg/亩)
--所有措施在同一试验中都要求在同一 天完成。
第19页/共57页
四、田间管理
6、至大喇叭口期结束,根据玉米田状 况,争取进行第三次铲趟。
第20页/共57页
11、空秆率:收获时调查全区结实低于10粒的果穗的株数百分率。 12、双穗率:收获时调查全区的双穗株数的百分率。
第37页/共57页
六、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13、倒伏性:记载倒伏的日期、原因,同时目测倒伏程度、面积。倒伏程度 不相同时,根据倒伏情况取中间值记载倒伏程度。
倒伏日期:倒伏当天的日期。
倒伏程度:分5级:
六、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5、成熟期:选取典型果穗,取果穗2/3—1/2处,用 螺丝刀将籽粒挖出,看到籽粒是否有黑色形成层,形成 黑色形成层的时期即为成熟期。如调查当天未成熟,应 将苞叶复原,隔日调查时,不可在前天原处取样调查。
第35页/共57页
六、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6、生育日数:从出苗到成熟期的总天数。 7、活动积温:出苗到成熟期≥10℃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六、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15、大斑病:在抽丝后25天目测整株的发病情况,分7级。
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 0.5级:全株叶片有零星病斑(占总叶片的1%左右)。 1级:全株叶片由少量病斑(占总叶片的5%~10%)。 2级:全株叶片由少量病斑(占总叶片的11%~45%)。 3级: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总叶片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中上部
生产试验收获与测产
收获时期:对照品种完全成熟后3天内(或霜后未成熟)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品种产量比较试验规范刘旭海徽县种子管理站742300农作物田间试验目前国内尚无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玉米品种产量比较的试验行为,减少试验误差,获取可靠数据,科学分析数据,得出可靠结论,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田间试验的工作经验特提出本规范,以便于和广大同仁交流。

1.适应范围本规范适合于以玉米品种产量性状比较为目的的品种比较试验。

2.试验地选择地形地貌宜选川平地或水平梯田,山坡地要求坡度≤5°,无遮阴、无积水、远离村庄。

土壤肥力试验地选择应在试验所在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肥力地块,在前茬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预选。

通过对前茬作物的生长势来判断土壤肥力是否均匀一致,是否适合做试验用地。

备用的试验用地在以后的耕作、施肥等作业要尽可能做到均匀一致,符合当地多数生产者的作业习惯。

3.编制田间试验方案依据试验的目的、试验因素、结合试验地实况,编制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应当包括:试验的目的、参试品种、对照品种、小区面积、播种密度、小区排列方式、试验设计的种类(如:顺序排列、随机排列、正交设计等)、记载标准等。

3.1.试验设计参数参试品种数(含对照)≤15,行距h,小区间距h,每小区的行数≥4,区组间距80cm,株距根据播种密度计算,小区长度y必须是株距的整数倍,小区宽度k必须是行距的整数倍,15 m2≤小区面积≤25m2,小区计产面积S=(y+h)(k+h),即在小区基础上每边的两端各延长半行距长计算计产面积,使之尽可能接近营养面积,使测产结果更接近大田真实产量。

不应用小区面积代替计产面积。

重复次数≥2.选择的对照品种应当是试验区域内的主栽品种。

参试品种要求无包衣、原种。

3.2. 种植图根据试验方案和试验地的地理实况画种植图,种植图应标示清楚各小区和各区组的排列顺序,以及试验地的地理方位,便于田间记载和作业查照。

3.3.试验地的规划割方:指把不规则的试验地通过几何方法割去多余部分,变成矩形田的过程称为割方。

3.3.1.利用勾股弦定理割方分别在两条相邻的边上挂线,固定两线交叉处点O,任取一组勾股弦数,比如:取(3,4,5),则在一边3m处标记A,另一边在4m处标记B,当AB=5m时,即0∠=.然后量取一边需要的长度,以该AOB90边为一边在另一端再取一组勾股弦数,作直角,量取其余各边长度,对边等长,即成矩形。

注:原理①勾股定理;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3.2.利用点到直线间距离割方与试验地较长的两对边大致平行标尺挂线,让a 、b两线间的距离大致接近试验地要求的宽度,两线与地面距离相等,然后将卷尺启点端A点紧贴一条线a,标记位点固定A,卷尺另一端卡在设计宽度B处,沿着另一条线b左右摆动,直到B点刚好在线b上,这时AB 垂直于线a,否则B点就落不在线b上;如法再在线a的另一端作A1B1=AB且垂直于线a 。

这样试验地就成了矩形方块。

(作者推荐使用此法。

)注:○1原理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引线段,如果这条线段最短,那么这条线段就和已知直线垂直。

○2此法至少从理论上比“勾股弦法”具有更小的误差。

规划区组和小区在确定区组规划时,尽可能选择区组间土壤差异最大,而同一区组内小区间土壤差异最小,这样有利于控制试验误差。

然后在完成割方的地块内,根据试验方案的要求再分别准确划出各区组、各小区的边界、小区间距和区组间距。

复核为了保证试验地的长和宽符合方案要求,规划完毕应对试验地、区组、小区、区组间距和小区间距进行复核纠正。

注:小区面积是指边行长与宽的积。

4.播种播种期播种期应符合当地多数生产者的播种习惯。

播种密度按照方案要求的播种密度确定单株营养面积,再计算株行距。

播种的作业要求为了减小试验误差,播种作业应在1d内完成。

参试品种的放置播种前应先将各参试品种分别摆放在对应的小区的一角,由试验主持人核对纠正,确认无误后开始播种,播种完毕统一将各个品种的包装物放置在小区的另一角。

开沟播种按照确定的行距开沟,播种沟深7±2cm。

开沟时应当保持挂线标杆与水平面垂直。

所开的播种沟应保持平直上线,深浅一致。

每穴按2-3粒播种,将种子播在线下、沟底,株行距应尽可能与方案要求一致。

试验地如果是山坡地,则播种沟应与等高线平行。

复核播种完毕,应由试验主持人按照遗留在小区另一角的参试品种包装物和籽粒性状进行核对,对播种质量进行检查纠正。

覆土镇压复核无误后回土覆沟、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在土壤墒情差或天气干旱时,镇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人行道与保护行在区组四周外围预留人行道,人行道之外种植保护行。

人行道应与区组间距等宽,宽度80cm;保护行作物必须与参试作物类别一致,最好用对照品种种植四周的保护行,行数≥4.5.试验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1尽可能消除人为误差;○2符合多数生产者作业习惯;○3至少某一区组的一种作业应由1人1d内完成。

5.1 间苗和定苗间苗、定苗时要尽可能与试验方案规定的株行距一致,一般在出苗后15-20d进行。

间苗是指把同一穴多余的苗拔除毁灭,定苗是指把符合要求的苗留下。

间苗和定苗时要尽可能保留具有该参试品种特征的苗。

5.2 施肥、灌溉施肥和灌溉要尽可能均匀一致、连续作业、1d内完成。

如果估计1d内不能完成,那么至少必须完成一个区组的全部。

施肥要求安小区分行等量分施,试验地的整体施肥量要与当地平均施肥量相当。

灌溉的进水量和灌溉次数要求符合当地灌溉一般习惯,当地无灌溉习惯则试验地不应灌溉。

5.3 中耕培土一般中耕在三叶一心——四叶一心期(出苗后20-25d)作业,培土在六叶一心——七叶一心期(出苗后40-50d)作业,在培土过程可以结合追肥。

5.4病虫害防治玉米试验一般不设病虫害防治,但是当邻近的其它作物病虫害比较严重,有可能危及试验田时,可在保护行范围内进行防治。

比如:试验地比邻的小麦收获时,粘虫数量较大,此时就要对保护行进行防治隔离,防止粘虫入侵试验区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6.试验的收获当某一参试品种的各小区成熟后,该参试品种就可以收获。

成熟的标志是:从外表看,玉米棒子外包叶发黄变枯面积达30%以上;从内部看,籽粒变硬具有本品种的籽粒的典型特征。

试验收获要以小区为单位独立全部收获,分别标记。

收获时记载双穗率,记录缺株数量,缺株按该小区株平均产量的80%计产,计入小区产量;若出现缺区,按缺区所在的行与列的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关系进行估计。

7.试验的记载试验记载应由专人负责,记载的项目必须包括但不限于:○1物候期:播种期、出苗期、吐丝期、抽雄期、成熟期、生育期;○2株型:穗位高、株高、叶相、及对应指标的整齐度;○3穗特征:穗型、穗长、秃顶长、粒型、行数、行粒数、双穗率;○4产量性状: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株数、小区产量;○5田间管理:施肥的类别、数量和日期;作业日期和类别。

○6生育期气象数据:≥10℃的有效积温、极端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7病害虫害:对当地可能造成影响的病害虫害发生发展情况;○8抗逆性:抗旱性、抗穗粒腐。

8.试验结果的分析8.1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r 个品种m 次重复产量数据表离均差平方和用S 表示,则总离均差平方和211()r m T i j i j S y y ===-∑∑2211r m ij i j T n y ===-∑∑ 区组间离均差平方和222111()i r r ij A i i j T y y n S m y ===-==-∑∑∑m 221i r i T T m n =-=∑ 区组内(误差)离均差平方和211()i r m e ij i j S y y ===-∑∑ 三个离均差平方和的关系:T A e S S S =+三个自由度的关系:T A e f f f =+,其中,T A f n 1mr 1, f r 1,=-=-=- ()e T A f f f r m 1=-=-均方:离均差平方和与对应自由度之比,即/MS S f =,亦即方差. F 比:/A e F MS MS =。

当1(,)A e F F f f α-≤时,认为品种间产量性状差异在显著水平α上不显著,否则称显著。

其中1(,)A e F f f α-是自由度为(f A ,f e )的F 分布的分位数。

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表8.2试验结果的多重比较当1(,)A e F F f f α-≤时,品种间差异在α水平上不显著,不必进行多重比较,否则要进行多重比较。

8.2.1 最小显著极差法最小显著极差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新复极差测验和Q 测验两种。

新复极差测验(LSR 法) 新复极差测验所作的无效假设为0-0A B H μμ=:,即总体任何两个平均数的极差为0.计算平均数标准误SE =在2e S 的自由度下查SSR 表,查得=2,3,...,r p 时的SSR α值,依LSR α=S E ×SSR α计算最小显著极差。

将平均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用各个p 的LSR α值测验平均数两极差的显著性:极差<LSR α者,接受0H ;极差>LSR α者,否定0H ,即两极差在α水平上显著。

q 测验 q 测验计算LSR α时,要通过q 表查q α,依SE q LSR αα=⨯计算最小显著差,其余同上。

8.2.2最小显著差数法(LSD 法)在生产上,当品种更换任务紧迫的情况下,宜采用LSD 法测验。

平均数差数的标准误12-x x S =在2e S 的自由度下查t 表,得到两尾概率为α的临界t 值t α,依12-x x LSD S t αα=计算最小显著差数,其余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