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采集与监测
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质的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的定义内陆水域浮游植物是指在内陆水域中漂浮或悬浮的微小植物,包括藻类、细菌和浮游植物等。
这些微小植物对于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水质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目的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估水质的优劣,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2.评估内陆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状况;3.监测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水生态系统的异常变化;4.为内陆水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方法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
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
野外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样品采集:采集内陆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样品,包括表层水样、底层水样和沉积物样品等。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包括过滤、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3)数据记录:记录样品的采集时间、地点、深度和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2.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实验室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包括过滤、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2)数据分析:对样品中的浮游植物进行分类、计数和统计分析等。
(3)结果报告:将实验室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四、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注意事项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采样时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避免采集到不同深度和不同位置的样品混合在一起。
研究浮游植物常用的方法

研究浮游植物常用的方法浮游植物是水中的微型植物群体,主要包括藻类和悬浮植物等。
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水中有机物的重要来源,还能够维持水质平衡,并为其他生物提供生活所需的氧气。
因此,研究浮游植物的分布、生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研究浮游植物常用的方法:1. 采样分析法:这是最常见的研究浮游植物的方法之一。
在湖泊、河流或海洋中采集水样,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水中的浮游植物。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等信息。
2. 长时间监测法:利用自动水质监测仪器,连续监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时间序列的数据,揭示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并与环境因素进行关联分析。
3. 光合作用测定法:通过测定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等参数,评估其生长和活性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浮游植物对光照强度和营养物质的响应能力,揭示浮游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DNA测序,对浮游植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提取和分析浮游植物的DNA,可以鉴定浮游植物的种类,甚至对未知种进行分类鉴定。
5. 滨浅法:该方法是在滨浅区域布置采样设备,如固定附着式采枝器、正接触落水手法、藻类拉网法等。
通过长时间的滨浅观察和采样,可以评估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和生态特征。
6. 光合与呼吸测定法:该方法基于浮游植物在光合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通过测量水样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可以推导浮游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进而评估其生态功能。
总结起来,研究浮游植物的常见方法包括采样分析法、长时间监测法、光合作用测定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滨浅法和光合与呼吸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浮游植物的分布、生态特征和生理过程,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浮游植物的采集 计数与定量方法

。如下面的不浓浓缩缩体积稀与释 水透明度(体现水的肥瘦)之间关系大致如下, 仅供参考。
瘦中 肥
透明度 >1m 老水 特老水
>50cm
>30cm
<30cm <20cm 浓2缩020/的3/27标准是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
三、计数方法
将浓缩沉淀后水样充分摇匀后,立即用0.1ml吸量管吸出0.1ml样品,注入
体积公式计算细胞体积。细胞体积的毫升数相当于细胞重量的克数。
这样体积值(μm-3)可直接换算为重量值(109μm-3)可直接换算
为重量值(109μm-3≈1毫克鲜藻重)。
下列体积公式,可供计算生物量时参考:
圆锥体:V=1/3лR2h
圆柱体:V=лR2h
球 体:V=4/3лR3
椭圆体:V=4/3ab2л(a为长轴半径,b为短轴半径)
0 . 1 ml 计 数 框 内 ( 计 数 框 的 表 面 积 最 好 是 2 0 × 2 0 ㎜ 2 ) , 小 心 盖 上 盖 玻 片 (
22×22㎜2),在盖盖玻片时,要求计数框内没有气泡,样品不溢出计数框。
然后在14×40或16×40倍显微镜下计数。即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计数。每
瓶标本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每片大约计算50~100个视野,但视野数可按浮
入虹吸管内,管口应始终低于水面,虹吸时流速流量不可过大,吸至澄 清液1/3时,应控制流速,使其成滴缓慢留下为宜。
采水时,每瓶样品必须贴上标签,标签上药剂在采集的时间、地点、 采水体积等,其他详细内容应另行做好记录,以备查对,避免错误。
1000m浓l 缩30的ml 体5积0 m视l 浮100游ml 植物的多少而定。也可根据水的肥瘦确定浓缩体积
4.实验四__浮游植物采集和定量

采样次数:可以每月一次,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最少 要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一次。
鲁哥氏液配置方法:将6克碘化钾溶于20 ml水中,待其 完全溶解后,加入4克碘充分摇动,待碘全部溶解后 定容到100 ml。固定浓度为1L水样加10-15 ml鲁哥试
标本编号
站号
层次(m)
采水量(L)
浓缩体积(ml) 计数体积(ml)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种属名
计数(个)
平均 数量
第一片 第二片 (个) (个/L)
硅藻种数(个) 甲藻种数(个) 其他种数(个)
数量(个) 数量(个) 数量(个)
思考题 :
1.在浮游植物浮游 植物种类和数量
显微镜计数方法选择:
采用行格法或镜头法,确定计数行格 和镜头内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行格法 一般每片计数3、5、8行/列中的植物;镜 头法必须确定观察镜头(即视野光圈)的 直径/面积,通过随机移动镜头,计数所有 镜头内的藻类。
行格法按照计数玻片上的格子确定技术范围, 玻片样品池长x宽=20mmx20mm,即每列长x宽=20mmx2mm
在400-6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个水样标本计数两 次(二片),取其平均值,一每片计数100个视野,但具 体观察的视野数以样品中浮游植物多少而酌情增减,如果 平均每个视野有十几个时,数50个视野就够了,如果平均 每个视野有5-6个时,就需数100个视野;如果平均每个视 野不超过1-2个时,要数200个视野以上。
于其均数的±15%,这两个相近的值的均数即可视为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分析

浮游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浮游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几 乎存在于全球各地的水域中。
不同地区和不同水域的浮游生物种类 和数量分布各不相同,受到温度、光 照、盐度、水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浮游生物的生态作用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采集浮游生物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如浮游生物网、采水器、标本瓶、显微 镜、计数板等。这些工具和设备用于捕获、保存和观察浮游生物样品。
样品处理与保存
总结词
对采集到的浮游生物样品进行处理的步骤和方法。
详细描述
对采集到的浮游生物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存,以保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处理方法包括洗涤、筛选、 浓缩、固定等,保存则通常采用加入适量固定剂或保存液,以及低温或冷冻等方法。样品处理和保存的步骤对于 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计数法
总结词
根据一定体积的浮游生物样品中含有的 个体数量进行计数。
VS
详细描述
计数法是浮游生物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 一,通过在一定体积的样品中计数浮游生 物的个体数量,可以得出该体积内的浮游 生物密度。该方法需要使用计数板或计数 池等工具,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生物量测定法
总结词
通过测量浮游生物样品的重量、干重或湿重 来推算其生物量。
采样点的选择与布局
采样点选择
在选择浮游生物采样点时,应考虑水 体的类型、流速、水深、水质、底质 等因素,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具有代 表性。
采样点布局
采样点的布局应遵循均匀分布的原则 ,尽可能覆盖整个水体,避免出现采 样盲区。
采样时间与频率
4.实验四__浮游植物采集和定量

四、实验内容 :
3.沉淀与浓缩
虹吸动作要十分仔细、小心。开始时虹吸管一端放在 沉淀器内约三分之二处,另一端套接在已经用手挤压 出空气的橡皮球上,然后轻轻松手并移开橡皮球使清 液流出,为了避免漂浮水面的一些微小藻类进入虹吸 管而被吸走,管口应始终低于水面。虹吸管内清液的 活动不宜过快,可用手指轻捏管壁以控制流量,当吸 到原水样的3/5以上时,应使清液一滴一滴地流下。 吸出的清液要用一洁净的器皿装盛,以便在浓缩过程 在出故障时,可重新倒入沉淀器中浓缩,不必新采水。
5. 计数:计数一定体积内的浮游 植物种类和数量
显微镜计数方法选择:
采用行格法或镜头法,确定计数行格 和镜头内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行格法 一般每片计数3、5、8行/列中的植物;镜 头法必须确定观察镜头(即视野光圈)的 直径/面积,通过随机移动镜头,计数所有 镜头内的藻类。
行格法按照计数玻片上的格子确定技术范围, 玻片样品池长x宽=20mmx20mm,即每列长x宽=20mmx2mm
用前可浸入70%的酒精中,用时取出,用细 绢拭净,计数框用前以薄绸布拭净,用毕以 水弄湿后轻拭或用水冲净。
取样计数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将浓缩沉淀后水样充分摇匀(倒转摇)后,立即用0.1ml
吸量管吸出0.1ml样品,注入0.1ml计数框内,小心盖上 盖玻片(20×20㎜2),在盖盖玻片时,要求计数框内没 有气泡,样品不溢出计数框。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
3、透明度盘 4、广口瓶(标本瓶)
4.浮游植物定量:
5.浮游动物定量:
四、实验内容 :
1.采样点的选择。
海洋采样点的选择应与环境监测站相一致,或根据污染、 赤潮发生范围等确定采样点。 2.采样层次、采水量及采样次数。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采表(水下0.5m)、底两层;水 深大于15m,采表、中、底(距底0.5m)三层。
浮游植物的采集、计数与定量方法PPT教学课件

几个时数50个视野就可以了。同一样品的两片计算结果和平均数之差如不大
于其均数的±15%,其均数视为有效结果,否则还必须测第三篇,直至三片
平均数与相近两数之差不超过均数的15%为止,这两个相近值的平均数,即
可视为计算结果。
在计数过程中,常碰到某些个体一部分在视野中,另一部分在视野外,这
时可规定出在视野上半圈者计数,出现在下半圈者不计数。数量最好用细胞
第三环节 揣摩意象,领略意境
—理解作品
• 克服了文字障碍,理顺了句子关系,明白了 诗句的大意,再读起作品,注意力就不会受到 疑难字句的羁绊,想象力也不会因句意不通而 阻隔,思维便可以摆脱字面而进入画面了,就 有能力形成整体印象,或分解出一个个意象, 进而再联系起来,统合起来,对作品作出一个 客观的完整的认识。这就是解释作品。其基本 原则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叶老所说: “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 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些什么。”
通过对这一个个意象的把握及联缀,我们就可以 把这首词的整体意境描述为:上阙写作者酒后望月 驰思,对天上人间的无限感慨;下阙写辗转不寐思 念亲人,又感悟到万事万物自古难全的道理,由此 得以自慰和宽解,并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圆锥体:V=1/3лR2h 圆柱体:V=лR2h 球 体:V=4/3лR3 椭圆体:V=4/3ab2л(a为长轴半径,b为短轴半径) 圆台体:V=1/3лH( R12 + R22 R1 R2 ) 长方体与正方体ab×h或a3
硅藻细胞的计算通式:V=壳面面积×带面平均高度 不规则性藻类可分可为几个部分计算。
第一章浮游植物的采集、计数 与定量方法
浮游植物(Phytoplankon)又称浮游藻类,是水中悬浮生活的若 干种藻类的总称。
sl_733-2016_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_概述说明

sl 733-2016 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国家标准SL 733-2016《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的概况和说明。
该技术规程旨在指导和标准化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工作,确保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通过对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的监测,可以全面了解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水质污染程度以及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部分进行阐述:引言、正文、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监测要点一、监测要点二、监测要点三以及结论。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的,然后逐步详细说明相关内容。
读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所需具体内容进行阅读。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SL 733-2016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提供一个整体框架,并深入介绍其中的关键要点。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了解到该技术规程的制定背景、内容和应用范围,以及为什么监测内陆水域浮游植物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此外,读者还能够掌握该技术规程中具体的监测要点和方法,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可靠地进行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工作。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引起公众和相关从业人员对内陆水域环境保护的关注,并提高其对于SL 733-2016技术规程的认识和理解。
最终,我们期待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法,提高内陆水域生态环境管理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努力和贡献。
2. 正文在内陆水域监测中,浮游植物的存在和分布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浮游植物主要由微小的藻类组成,包括硅藻、绿藻、蓝藻等。
它们在水体中广泛分布,并且对水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SL 733-2016于2016年发布,并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内陆水域的监测工作中。
该技术规程旨在提供一套标准方法和准则,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根据该技术规程,监测过程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意义
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水中溶解氧的主要供应者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直接影 响水体水质、系统内能量流、物质流和生物资源变动。 应用: 1)水质监测和环境评价 2)生态学研究 藻类是反映水体环境质 3)水环境治理和修复 量的重要生物指标 4)渔业生产力估算 5)其它:例如法医鉴定、空气污染程 度指示等
现场记录
采集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采集地点 采集深度 水温 pH 气候条件
常规理化参数
透明度盘
样品固定
1. 鲁哥氏液 作用:浮游生物定量样品的固定及染色。 配方:碘化钾20克,溶于200毫升含冰醋 酸20毫升的蒸馏水中,溶解后加入碘10 克,溶解后贮存于密闭的棕色试剂瓶中。 用量:1L+ 10毫升鲁哥氏液。 长期保存时,再加入福尔马林液 2. 福尔马林液 作用:浮游生物定性样品的固定 配方: 90 mL 40%甲醛 +10mL甘油 用量:100毫升水样+10毫升福尔马林液
计数框内若干长条中藻类 的数量。
3. 目镜视野法 利用显微镜目镜视野来 选取计数面积。
目镜视野法计数
计数的视野数目应根据浮游植物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 般为100-500个视野,使所得计数值在300以上 同一样品的两片计数结果与其均数之差距如果不大于其 均数的15%,这两个相近的均数即可视为计数结果。
注意事项: 确定某种计数方法后,不要轻易改变,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 计数前应对样品定性观察,以熟悉主要种类及其形态特征。 如遇到浮游植物个体或细胞一部分位于计数区内,可统一规定。 计数单位可以用个体或细胞表示。 采用细胞数表示时, 1. 单细胞藻类直接计数; 2. 群体或丝状藻类采用估算的方法; 3. 水华优势种类如微囊藻,则需要使其散开后计数。
常见调查指标
分 调查项目 类 水 水质调查 体 特 征 调 水生生物 查 调查
调查指标
物理指标
主要调查内容
水温、透明度、pH 、溶解氧、悬浮 物、电导率、碱度、盐度 TN 、 TP 、 NO3-N 、 NO2-N 、 NH4水质指标 N、D-PO4、COD、TOC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 生态调查 水生植物、鱼类 初级生产力调查 Chl-a、初级生产力 AGP调查 初级生产力趋势
计数工具:
定量分析
使用方法: 充分摇匀浓缩水样
取0.1 mL水样 加入计数框中
计数框盖上盖玻片 (不能有气泡)
浮游植物计数框 材质:玻璃 规格:计数表面积20×20mm2, 均分为100方格 容量:0.1 mL
静置数分钟后,计数
计数方法
1. 计数框行格法 计数框内若干小方格中藻 类的数量。 2. 长条行格法
在临近处选择非污染区作为对照
采样频率与时间
采样频率一般全年应不少于四次(每季度一次), 条件允许时,最好是每月一次。
根据排污状况,必要时可随时增加采样次数。
采样时间应尽量在一天内相近的时间,例如上午 8-10时。
样品采集
定量采样工具
出水活门 功能:定量采集水样
温度计
进水活门 压重铅圈 橡皮管
定量样品的沉淀和浓缩
1000mL 固定的水 样静置沉淀24小时
用3-5mm的橡皮管, 虹吸抽掉上清液
余下20-25mL 沉淀转至 30ml的定量瓶中,定 容至30mL。
样品分析
定性分析: 观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类群、 主要种类和偶见种类 定量分析: 浮游生物的细胞密度或个体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营养状态评价
监测流程
采样点布设 样品采集
样品处理 现场记录 定性分析 种类组成 数量 生物量 定量分析 多样性指数 营养状态评价 ……………
样品分析
结果分析 监测报告
监测目的:
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与环境关系。
监测的主要内容:
定性调查 (种类组成)
定量调查 (数量、生物量、叶绿素、生产力等)
采样点设置
水体是圆形或接近圆形,至少设两个互相垂直的采样断面。 狭长的水域,则至少应设三个互相平行,间隔均匀的断面。 在较宽阔的河流中,需要在近岸的左右两边设置。 对整个调查流域,必要时按适当间距设置。 若有排污口,在排污口上下游均应设点。 设置原则: 力求与水质监测的采样点一致 选择有代表性的水域 考虑连续性
水深﹥5米,3~6米间距采样
浮游植物:1L
浮游动物:20L (10—50L)
定性采样工具
浮游生物网 带环的网环 浮游动物:13# 网 浮游植物:25# 网
筛绢网布
活塞 功能:定性采集水体中 的浮游生物。
定性采集方法
通常可站在船舱内、甲板或岸边 上将采集网系在竹竿或木棍前端
放入水中作∞形循回拖 动(网口上端不要露出 水面),拖动速度不要 超过0.3米/秒,3-5分钟 打开活塞,收集浓 缩样品30-50 mL
材质:有机玻璃
常见规格:1L, 2L, 5L
改良的北原式采水器
采水器沉入水中,活门自动打开
沉入所需深度后,上提系绳
松开出水橡皮管,水样流入容器
定量采集方法
河流不分层,直接水下0.5m 左右采样 湖泊、水库, 水深﹤2米,离水面0.5m采样
2米﹤水深﹤5米,水下0.5m、1m、2m、3m、4m各采一个样
A Vw N n Ac V
式中:N——每升水中浮游植物的数量(个/L) A——计数框面积(mm2) Ac——计数面积(mm2),即视野面积×视野数或长条计数时长条 长度×参与计数的长条宽度×镜检的长条数 Vw——1L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样品体积(ml) V——计数框体积(ml) n——计数所得的浮游植物的个体数或细胞数 计数框面积A: 400 mm2 计数面积Ac: 20倍物镜直径为39小格,即为0.39 mm,视野面积为 0.1195 mm2 , 计数100个视野,计数面积为Ac为11.95 mm2。 1L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样品体积Vw: 30 ml 计数框体积:0.1 ml 每升水样浮游植物数量:N=(400/11.95) ×(30/0.1) ×n=10041.841×n
2015年“水生生物监测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培训
浮游植物采集与监测
何为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 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
浮游植物:藻类
浮游生物 底栖生物
浮游动物:原生动 物、枝角类、桡足 类等
水生生物
游泳生物 漂浮生物 着生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