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本文旨在探讨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分析腰背肌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和具体方法,揭示了在康复护理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该锻炼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和长期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腰背肌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建议在康复护理中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应用,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腰背肌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应用效果,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长期效果,康复手段,注意事项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腰部和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或损伤引起,导致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根,进而产生症状。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理疗、手术等,但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并发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增强腰背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改善脊柱的支撑功能,减轻椎间盘的压力,并有助于椎间盘的修复和恢复。

目前对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生活质量下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等。

在康复护理中,腰背肌功能锻炼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旨在探讨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计划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计划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计划引言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它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下肢麻木和无力等症状。

康复计划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功能和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本文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内容和康复注意事项等。

康复目标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目标是减轻疼痛,提高腰背部和下肢的功能,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具体目标包括:1.减轻腰背部疼痛:通过康复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恢复腰背部和下肢功能:通过针对性锻炼,增强患者腰背部和下肢的力量、灵活性和稳定性。

3.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通过教育和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的姿势和体位,避免加重腰椎间盘的压力。

康复内容1. 疼痛缓解在康复计划的初期,疼痛缓解是首要任务。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休息: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尽量保持腰背部放松。

•冷热敷:冷敷可减轻疼痛和肿胀,热敷可舒缓肌肉紧张。

•药物治疗: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非处方药物,如止痛药和消炎药。

2. 脊椎稳定训练脊椎稳定训练是康复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加强腹肌和背肌的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常见的训练包括:•腹肌训练:如仰卧起坐、腹部平板支撑等,可增强腹肌力量,提供对脊柱的支撑。

•背肌训练:如俯卧撑、划船运动等,可增强背肌力量,改善脊柱的稳定性。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帮助患者改善腰背部和下肢的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适合的训练包括:•拉伸运动:如伸展腿部、后屈和前屈等,可增加腰背部和下肢的柔韧性。

•瑜伽和太极拳:这些运动可以在保护腰椎的同时,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4. 日常生活指导康复计划还包括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建议如下:•姿势和体位:注意正确的站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举重和弯腰:正确的举重和弯腰姿势可有效减轻腰椎的压力。

•睡眠姿势: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如侧卧睡眠,并使用合适的枕头和床垫。

康复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康复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现代临床 ̄
( d m C m M N r n ) 009 5 Mo e h c us g 2 1.( ) i
康复操在腰椎 问盘突 出症术后患者应用中的效 果观察 ・
孙 其凤 。于 从 。吕 菁
( 深圳市 第二人 民医院骨二科 , 东深圳 ,10 5 广 583)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康复操对腰椎 问盘突出症术后 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 方法 选择 20 年 4 l 月本院腰椎 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 09 一2
As ii 。 O ) s a o J A 腰腿功 能的评分系统 。结果 c o tn 两 组患者术前 J A评分 比较 , O P>O 5 差异无统 计学意 义 ; . , 0 两组 患者术 后 l 、 O 术后 1 d 个 腰椎 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 月、 术后 3 个月 J A评分 比较 , P<O 5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o 均 . , 0 康复组术后腰腿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康复操进 行系统康复锻炼 , 有助 于促进术后康复 。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4 例为康复组 , 8 选择 20 年 6 1 月本院腰椎间盘突 出症术后患者 3 例为对照组。 08 —2 5 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 , 复组术后 4h 康 开始至术后
3 月应 用 康 复操进 行 康复 锻 炼 。 比较 两组 患 者术 前 1d 术 后 1 、 后 1 个 、 0d 术 个月 、 后 3 月 的 日本骨 科协 会 (aae roadc 术 个 Jpns Ot pei e h
[ 关键词 】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 康复操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 7. [ 43 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2321)503- 3 [ o ] 1. 6/in 6 188. 1. . 6 6188(000-060 o i 0 99js . 7—23 00 5 1 - - 3 .s 1 2 00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训练疗效分析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训练疗效分析

脓 腔 的增 强结 节 ,多 无 钙化 ;③ 浆 细胞 瘤 :病 变部 位 、分 布 、患 病 年 龄 与骨 髓 转移 瘤 相似 ,但MR 表 现 为颗 粒 状 长T长T信 号 , I , 典 型者 呈 “ 盐 征 ” ;④ 布 氏 分 枝杆 菌病 :本 病 是 一 死 骨 和 钙 椒 化 ,种 地 区性 传 染 性 疾 病 ,多 呈 地 域性 分 布 , 有 明 确 的病 畜 接
椎体 ,TWI 稍低信号 ,TWI : 高信号 ,增强后轻中度强化 ,笔者
认 为可 能 与老 年 人免 疫力 低 下和 病 程 的长短 有直 接 关 系 ,多数 患 者 的脓 肿 位 于椎 体周 围 ,流 注脓 肿 发生 率显 着低 于其他 年 龄组 ,
超 过 13 老 龄 人不 出现 典 型 的 “ 脓 肿 ” ,可 见 近 年 来老 年 性 /的 冷 脊 椎 结核 呈 现一 些 新MR 特 点 。 由于这 一特 点加 上 临 床症 状不 典 l
触史 或进 食 布 氏杆菌 污 染食 物史 。早 而广 泛 的骨 修复 反应 是 本 病
3例伴有典型的椎旁脓肿 ,占6 %,脓肿位于破坏椎体两侧有2 2 5 0
例 ,位 于椎 体 前方 1 ,位 于 后方 的2 ,TWI 信 号 ,TWI O 例 , 呈低 呈 高信 号 ,增 强 扫描 呈环 形强 化 ,有 l例 未 见 明显 的脓 肿表 现 ,占 7
与影像表现不一致 ,椎体 明显破坏 、部分椎旁软组织肿块小或仅
仅表现 为软组织 肿胀 等等 ,这是正确诊 断 老年脊柱 结核 的前提 。仔
细观察整个椎间盘的形态、椎间隙宽度及椎间盘异常信号的影像特
征 ,全面 了解脊柱结 核影像 学鉴别 诊断 的要点 ,抓住各 种疾病 的典 型影 像学表 现 ,就能对 老年性脊柱 结核作 出正确 的MI 断 。 4 参 考 文 献 [] 启 勇. 1郭 1 实用放 射学 . 3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0 : 5. 第 版北 人 0 71 3 1 【】 2 曹来 宾 , 爱德 , 文 坚, . 节 C  ̄MR 诊 断学 【 . : 徐 徐 等 骨关 Th I l M】 济南 山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理疗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理疗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理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理疗措施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理疗实施方法,观察临床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结果: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综合康复理疗治疗8周后,痊愈2例,显效26例,有效12,无效2例,骨科joa肢体功能评分12±2(分),临床总有效率达95.23%。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正确诊断及分型后,康复理疗能显著改善后外侧方突出型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理疗分析【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15-02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老年人群的增多,脊柱退行性变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其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有研究统计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占骨科门诊腰痛患者的近20%,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多采用西医药物或手术治疗,然而一些初期及症状不是很严重的患者仍然可以采取中医及康复理疗的治疗方式[1],临床实践中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疾病和药物的双重矛盾所折磨,也期望能寻找到一种更加自然的、更加趋于彻底治愈的办法,有学者指出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伴随副作用的药物、针剂等逐渐被人们摒弃,患者更多倾向于利用人体自愈力和自然疗法相结合的医学理念进行康复治疗,我院近年来也对部分病例进行康复理疗,下面就方法的实施和一些临床体会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48~66岁,平均57岁。

病程1至3年,包括后外侧方突出型31例,中央突出型11例。

腰椎间盘手术后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手术后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手术后康复训练腰椎间盘手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腰椎间盘手术后,康复训练应该在手术后尽早开始,一般在手术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开始。

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2-3个月,但也有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2. 术后康复训练的内容术后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训练:包括平衡练习、腰部肌肉锻炼、伸展以及步态训练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预防再次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2) 功能训练: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训练,如坐起、起立、上下楼梯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

(3) 按摩理疗:按摩理疗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僵硬,减轻疼痛。

(4) 热敷和冷敷:热敷有助于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冷敷则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5)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电疗、超声波治疗等,能够加速组织修复和恢复患者的肌肉功能。

3. 术后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术后康复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康复训练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进行。

(2) 康复训练应该循序渐进,不可过度运动,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3) 康复训练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4) 康复训练应该坚持不懈,不可懈怠或中途放弃。

4. 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康复训练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复发率。

腰椎间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

只有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才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理疗方法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理疗方法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理疗方法及效果摘要:目的:比较康复理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纳入本院就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89例(就诊时间:2019年7月~2021年2月),将患者依据动态随机化方法分组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4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中医康复理疗治疗。

比较患者治疗效果、腰椎症状缓解效果差异。

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73%)及治疗依从度(10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腰椎症状缓解效果:研究前患者腰椎JOA、ODI功能评分及腰腿痛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月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及腰椎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及VA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中医康复理疗措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在对症治疗、运动锻炼基础上,配合穴位刺激、肌肉按摩治疗后,促进患者症状缓解,维护腰椎功能,价值显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理疗;临床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部分组织退行性变化所致髓核组织突出造成的脊神经压迫是主要发病诱因,患者可由脊神经压迫程度差异导致不同程度腰腿痛、下肢麻痹等临床症状,在限制下肢运动功能同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实施有效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病症[1]。

因此,为比较康复理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及治疗效果,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纳入本院就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89例(就诊时间:2019年7月~2021年2月),将患者依据动态随机化方法分组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4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中医康复理疗治疗。

对照组(男/女,23/22),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52.54±4.52)岁,病程5~13个月,平均(9.24±2.13)个月;观察组(男/女,22/22),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6岁,平均年龄(52.21±4.49)岁,病程5~13个月,平均(9.15±2.11)个月。

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与康复

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与康复

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与康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症状包括腰背疼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疗法和手术等,但这些方法治疗效果有限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近年来,温养督脉法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温养督脉法是传统中医中的一种疗法,它通过调节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是通过温热的手法刺激督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从而减轻疼痛和恢复脊柱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温养督脉法通常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常常会配合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

此外,还可以搭配推拿、理疗等物理疗法,以进一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一项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温养督脉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温养督脉治疗的患者,腰背疼痛明显减轻,距离疼痛的发作时间也大大延长。

此外,治疗后患者下肢放射痛和感觉异常的症状也明显减轻。

除了疼痛症状的改善,温养督脉法还可以促进病灶的康复。

该疗法可以加速退变的椎间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减少椎间盘的变性和纤维环的破裂。

同时,温养督脉法还可以增加椎间盘间的润滑和营养,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在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进行相关的锻炼和康复训练。

例如,可以通过腹部力量训练和腰背肌的拉伸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和柔韧性。

此外,良好的姿势和体位也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温养督脉法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温热的手法刺激督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恢复脊柱功能。

同时,需要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温养督脉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效果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提高,城市化节奏加快。

但是,对于许多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来说,,长期坐姿不正确,休息不规律都导致腰间盘突出。

腰间盘突出的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所以本研究探讨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效果分析。

标签:腰间盘突出、康复训练、效果分析
前言:众所周知,现在医院接收的腰间盘患者越来越多。

腰间盘不容易治疗,恢复期长,使患者长时间遭受巨大的痛苦。

医院需要加强对于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期训练治疗,及时解决患者的痛苦,患者不能急于求成,耐心对待。

1 腰间盘突出病情的简单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间盘突出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

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还有可能是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

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腰间盘突出患者的病症首先是腰痛。

这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

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

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有的存在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2 腰间盘突出患者康复训练方法
2.1腰椎问盘突出术后康复训练
想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满足: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出现单根
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合并椎管狭窄者。

手术方法: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

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术后需要进行脚拇指背伸对抗康复训练:仰卧位,助手将右手拇指放在患者跖指关节上方,让患者脚拇指尽力上翘(背伸)到極点的同时、瞬间对抗,连做10个动作,每日两次。

踝关节背伸康复训练:仰卧位,助手按住患肢的膝关节,让患者的脚用力往上钩(背伸)到极点,坚持3—5秒,再重复,连续做10个动作。

直腿抬高康复训练:仰卧位,让患者翘脚拇指,再勾脚,将腿绷直了,慢慢抬高,到有酸痛不适感时,坚持3—5秒,慢慢放下,再重复,连续做10个动作。

股神经康复训练:俯卧位,身体自然放松,两下肢伸直,先抬健侧下肢至最高点,坚持3~5秒,慢慢放下,再抬患侧下肢至最高点,坚持3—5秒,慢慢放下,如此交替,各重复l0次。

手术治疗后的康复训练比较繁琐,周期长,但是治疗的效果相当明显,能为患者解决不少的问题。

但是,手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病患严肃对待。

2.2腰间盘突出非手术治疗的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

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

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

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

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

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

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

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

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这种治疗效果一般对于病症较轻的患者比较有效,康复期较短,治疗效果明显。

结束语:我们都知道腰间盘突出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生理痛苦,急于早日治好疾病。

但是康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我们首先要了解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其次做好术后的康复训练,相信未来的治疗效果一定是很明显的。

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不能心急治病,慢慢就会康复。

参考文献
[1] 曲薪伊;;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及康复锻炼的新方法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李永华;张智;;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06期
[3]刘建雄;夏建龙;谢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新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